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穿刺套管针组合装置

2022-10-22 00:16: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穿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刺套管针组合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穿刺套管针用于胸腹腔、心包腔积液、积血的穿刺抽吸、置管引流,囊肿的酒精硬化,脓肿的抽吸、置管引流,胆系梗阻的穿刺置管引流,泌尿系梗阻的穿刺置管引流等,穿刺套管针主要包括穿刺针和套管,套管头部设有柔性导管,柔性导管套设在穿刺针上,例如医护人员使用穿刺套管针对患者的动静脉血管进行穿刺时,并将穿刺针沿着血管前推一段距离使留置针套管也进入血管内,当确认穿刺针和套管均已进入血管后,医护人员固定套管,并将穿刺针从套管中拔出,柔性导管留置于患者的血管中,通过导管与患者建立体外血液循环通路以进行透析治疗。
3.但是套管和穿刺针之间缺乏相对定位机构,导致现有的穿刺套管针组合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穿刺针容易与其外部的穿刺套管之间发生相对位置松动,从而极大程度的降低穿刺针和套管二者之间的稳定性,从而对医护人员的手术过程造成干扰,影响正常的手术操作。
4.穿刺套管针从穿刺到输液的转换过程中,需要在抽出穿刺针后进行现场接管,其操作繁琐,且这个过程若操作不当,极易造成病菌交叉感染的风险,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5.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的穿刺套管针固定装置,使得穿刺套管针只能通过粘带固定,这种固定方式不稳固,易发生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穿刺套管针组合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穿刺套管针固定困难且安全可靠性低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8.提供一种穿刺套管针组合装置,其包括穿刺针、套管、连接座和固定座,连接座内设置有流体通道,流体通道的一端与套管连通,穿刺针同时穿设在流体通道和套管内,且穿刺针的尖端凸出套管的前端,穿刺针与连接座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穿刺针的限位调节机构,连接座上设置有调节开关,调节开关上设置有输液通道,输液通道与流体通道之间通过调节开关控制其通断,连接座上设置有固定插销,固定座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弯曲臂,弯曲臂的前端设置有可自动锁紧固定插销的锁止机构。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通过限位调节机构可实现穿刺针尖端与套管前端的相对位置调节,同时还可实现对穿刺针的固定,防止因穿刺针与套管发生相对滑动而导致穿刺事故的发生;通过控制调节开关可使套管迅速与输液通道连通,从而实现穿刺过程到输液过程的快速转换,避免了医疗人员在穿刺完成后进行现场接管,从而减低了操作过程中出现病菌交叉感染的风险。
10.进一步地,连接座上设置有限位槽,限位调节机构包括限位齿轮和滑动块,限位齿轮固定设置在旋转轴的中部,旋转轴的两端分别活动穿设在限位槽的两侧壁上,且旋转轴的两端分别凸出限位槽的两侧壁,滑动块固定设置在穿刺针的末端,滑动块的顶部设置有锯齿面,且锯齿面上锯齿的延伸方向与穿刺针的延伸方向平行,限位齿轮与锯齿面相齿合,滑动块的底部与限位槽的底部滑动贴合,限位齿轮与限位槽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齿轮的固定件。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拨动限位齿轮可带动滑动块运动,而滑动块可带动穿刺针沿其延伸方向运动,从而实现穿刺针尖端与套管前端的相对位置调节,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12.进一步地,固定件包括若干凸起部,若干凸起部设置在限位齿轮侧面的周向上,限位槽的一侧壁上设置有与若干凸起部一一承插配合的若干固定孔,限位槽的另一侧壁与限位齿轮之间的旋转轴上套设有使凸起部与固定孔承插配合的弹簧。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通过弹簧的弹力可使限位齿轮侧面上的若干凸起部与限位槽侧壁上的若干固定孔承插配合,从而使限位齿轮固定,进而达到固定穿刺针的目的;当需要调节或抽出穿刺针时,通过持续按压旋转轴的端部,使弹簧逐渐压缩,直至凸起部从固定孔内抽出,这时拨动限位齿轮使其带动滑动块运动,即可实现穿刺针的位置调节,当穿刺针位置调节好后,取消旋转轴端部的按压力,通过弹簧的回弹力使若干凸起部与若干固定孔再次承插配合,从而实现限位齿轮、滑动块和穿刺针的固定;同时这种限位固定方式操作简单,可实现单手操作,操作时,可手握连接座,中指按压旋转轴的端部后,大拇指对限位齿轮进行拨动即可。
14.进一步地,连接座上设置有一端开口的圆柱形空腔,流体通道贯穿圆柱形空腔,调节开关包括与圆柱形空腔相贴合且滑动密封连接的圆柱形堵头,输液通道设置在圆柱形堵头的轴线上,圆柱形堵头的直径方向上设置有用于避让穿刺针的避让通孔,避让通孔与输液通道的端部连通,圆柱形堵头的半径方向上设置有用于连通输液通道和流体通道的连通孔,连通孔与输液通道的端部连通,且连通孔与避让通孔和输液通道均垂直。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当本方案需要穿刺针同时插设在连接座和套管内时,通过旋转圆柱形堵头,使避让通孔与流体通道对接导通,即可使穿刺针从连接座的流体通道穿入,直至穿刺针的尖端凸出套管的前端;当穿刺针从连接座和套管内抽出时,通过旋转圆柱形堵头,使连通孔与连接有套管这一侧的流体通道对接导通,即可使圆柱形堵头上的输液通道与套管连通,从而实现穿刺过程到输液过程的快速转换。
16.进一步地,圆柱形堵头的外侧端固定设置有便于圆柱形堵头旋转的t形旋转头,t形旋转头的中部设置有用于避让输液通道的避让孔,t形旋转头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端头和与两个第一端头均垂直的第二端头,两个第一端头的延伸方向与避让通孔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二端头的延伸方向与连通孔延伸方向平行。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t形旋转头便于圆柱形堵头的旋转,其中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可分别反映出位于圆柱形空腔内的避让通孔和连通孔的位置和角度,通过旋转t形旋转头,当两个第一端头的延伸方向与流体通道的延伸方向平行时,即可实现避让通孔与流体通道的对接导通;当第二端头的延伸方向与流体通道的延伸方向平行时,即可实现输液通道与套管连通;当第一端头和第二端头的延伸方向均不与流体通道的延伸方向平
行且之间构成的夹角大于一定值时,表示输液通道与套管之间的通道被圆柱形堵头封堵关闭。
18.进一步地,圆柱形堵头的内侧端设置有环形凸棱,圆柱形空腔内设置有与环形凸棱限位配合的环形槽,其中环形凸棱用于限位圆柱形堵头,防止圆柱形堵头从圆柱形空腔内滑出。
19.进一步地,弯曲臂包括若干基节,若干基节之间均通过万向节依次连接,位于两端部的基节通过万向节分别与底座和锁止机构连接;其中通过万向节可实现弯曲臂任意角度的自由调节,从而实现对连接座任意位置和任意角度的固定,其适用场景广泛、且实用性强。
20.进一步地,锁止机构包括柱状壳体,柱状壳体的一端设置有承插孔,柱状壳体内壁的周向上均匀布置有若干滚轮,若干滚轮的轴线均与柱状壳体的轴线垂直,若干滚轮与柱状壳体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受力杆,受力杆的中部呈弧形状,滚轮与受力杆的中部滚动连接,若干受力杆靠近承插孔的一端均铰接有用于接触并夹持固定插销的弧形片,若干弧形片呈环状布置。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锁止机构用于夹紧固定插销,从而实现对连接座的固定,当固定插销从柱状壳体的承插孔插入时,固定插销通过侧壁与弧形片的摩擦,从而带动受力杆在滚轮上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弧形片所围成圆环会逐渐收缩,从而使弧形片逐渐夹持压紧固定插销,同时固定插销插入的力越大,弧形片压紧固定插销的力也越大,固定插销也越稳固;当需要将固定插销从柱状壳体内拔出时,通过带动受力杆在滚轮上反向转动,使弧形片所围成圆环会逐渐扩大,从而使弧形片逐渐松开固定插销,进而实现固定插销的拔出。
22.进一步地,连接座上设置有保护套,保护套间隙包裹套管和穿刺针的尖端,保护套的前端开口。
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保护套起到保护套管和穿刺针的作用,同时保护套的前端开口,使本方案用生理盐水在进行排空操作时,无需摘下保护套,提高工作人员操作时的安全性,防止套管和穿刺针与外界接触,降低受到污染的概率。
24.进一步地,套管的前端口呈波浪状,防止套管的前端口与患者病灶处的组织相抵而形成堵塞,从而影响组织液的抽吸。
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的穿刺套管针组合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靠性强,其中穿刺针的调节、固定方便,可单手进行操作,同时设置专门的输液通道,使本方案实现从穿刺过程到输液过程的快速转换,本方案还设置有专门固定连接座的固定座,防止因连接座固定不稳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26.图1为穿刺套管针组合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穿刺针、套管和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图2的右视图。
29.图4为限位齿轮与滑动块配合的剖视图。
30.图5为图2的左视图。
31.图6为限位齿轮的侧视图。
32.图7为图2的剖视图。
33.图8为调节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34.图9为锁止机构的剖视图。
35.图10为穿刺套管针组合装置安装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1为穿刺针尖端和套管前端的结构示意图。
37.其中,1、穿刺针,2、套管,3、连接座,4、流体通道,5、输液通道,6、固定插销,7、底座,8、弯曲臂,9、锁止机构,10、限位槽,11、限位齿轮,12、滑动块,13、锯齿面,14、凸起部,15、固定孔,16、弹簧,17、圆柱形堵头,18、避让通孔,19、连通孔,20、t形旋转头,21、第一端头,22、第二端头,23、环形凸棱,24、基节,25、万向节,26、柱状壳体,27、承插孔,28、滚轮,29、受力杆,30、弧形片,31、旋转轴,32、保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但应该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39.实施例1
40.如图1、图2和图7所示,本方案的穿刺套管针组合装置包括穿刺针1、套管2、连接座3和固定座,连接座3内设置有流体通道4,流体通道4的一端与套管2连通,穿刺针1同时穿设在流体通道4和套管2内,且穿刺针1的尖端凸出套管2的前端,穿刺针1与连接座3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穿刺针1的限位调节机构,连接座3上设置有调节开关,调节开关上设置有输液通道5,输液通道5与流体通道4之间通过调节开关控制其通断,连接座3上设置有固定插销6,固定座包括底座7,底座7上设置有弯曲臂8,弯曲臂8的前端设置有可自动锁紧固定插销6的锁止机构9。
41.实施例2
42.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给出了限位调节机构的具体方案,连接座3上设置有限位槽10,其中限位调节机构包括限位齿轮11和滑动块12,限位齿轮11固定设置在旋转轴31的中部,旋转轴31的两端分别活动穿设在限位槽10的两侧壁上,且旋转轴31的两端分别凸出限位槽10的两侧壁,滑动块12固定设置在穿刺针1的末端,滑动块12的顶部设置有锯齿面13,且锯齿面13上锯齿的延伸方向与穿刺针1的延伸方向平行,限位齿轮11与锯齿面13相齿合,滑动块12的底部与限位槽10的底部滑动贴合,限位齿轮11与限位槽10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齿轮的固定件;通过拨动限位齿轮11可带动滑动块12运动,而滑动块12可带动穿刺针1沿其延伸方向运动,从而实现穿刺针1尖端与套管2前端的相对位置调节,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43.实施例3
44.如图2、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给出了固定件的具体方案,固定件包括若干凸起部14,若干凸起部14设置在限位齿轮11侧面的周向上,限位槽10的一侧壁上设置有与若干凸起部14一一承插配合的若干固定孔15,限位槽10的另一侧壁与限位
齿轮11之间的旋转轴31上套设有使凸起部14与固定孔15承插配合的弹簧16。
45.本方案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通过弹簧16的弹力可使限位齿轮11侧面上的若干凸起部14与限位槽10侧壁上的若干固定孔15承插配合,从而使限位齿轮11固定,进而达到固定穿刺针1的目的;当需要调节或抽出穿刺针1时,通过持续按压旋转轴31的端部,使弹簧16逐渐压缩,直至凸起部14从固定孔15内抽出,这时拨动限位齿轮11使其带动滑动块12运动,即可实现穿刺针1的位置调节,当穿刺针1位置调节好后,取消旋转轴31端部的按压力,通过弹簧16的回弹力使若干凸起部14与若干固定孔15再次承插配合,从而实现限位齿轮11、滑动块12和穿刺针1的固定;同时这种限位固定方式操作简单,可实现单手操作,操作时,可手握连接座3,中指按压旋转轴31的端部后,大拇指对限位齿轮11进行拨动即可。
46.实施例4
47.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给出了调节开关的具体方案,连接座3上设置有一端开口的圆柱形空腔,流体通道4贯穿圆柱形空腔,调节开关包括与圆柱形空腔相贴合且滑动密封连接的圆柱形堵头17,输液通道5设置在圆柱形堵头17的轴线上,圆柱形堵头17的直径方向上设置有用于避让穿刺针1的避让通孔18,避让通孔18与输液通道5的端部连通,圆柱形堵头17的半径方向上设置有用于连通输液通道5和流体通道4的连通孔19,连通孔19与输液通道5的端部连通,且连通孔19与避让通孔18和输液通道5均垂直。
48.当本方案需要穿刺针1同时插设在连接座3和套管2内时,通过旋转圆柱形堵头17,使避让通孔18与流体通道4对接导通,即可使穿刺针1从连接座3的流体通道4穿入,直至穿刺针1的尖端凸出套管2的前端;当穿刺针1从连接座3和套管2内抽出时,通过旋转圆柱形堵头17,使连通孔19与连接有套管2这一侧的流体通道4对接导通,即可使圆柱形堵头17上的输液通道5与套管2连通,从而实现从穿刺过程到输液过程的快速转换。
49.实施例5
50.如图3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给出了具体实施方案,圆柱形堵头17的外侧端固定设置有便于圆柱形堵头17旋转的t形旋转头20,t形旋转头20的中部设置有用于避让输液通道5的避让孔,t形旋转头20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端头21和与两个第一端头21均垂直的第二端头22,两个第一端头21的延伸方向与避让通孔18的延伸方向平行,第二端头22的延伸方向与连通孔19延伸方向平行。
51.t形旋转头20便于圆柱形堵头17的旋转,其中第一端头21和第二端头22可分别反映出位于圆柱形空腔内的避让通孔18和连通孔19的位置和角度,通过旋转t形旋转头20,当两个第一端头21的延伸方向与流体通道4的延伸方向平行时,即可实现避让通孔18与流体通道4的对接导通;当第二端头22的的延伸方向与流体通道4的延伸方向平行时,即可实现输液通道5与套管2连通;当第一端头21和第二端头22的延伸方向均不与流体通道4的延伸方向平行且之间构成的夹角大于一定值时,表示输液通道5与套管2之间的通道被圆柱形堵头17封堵关闭。
52.实施例6
53.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给出了具体实施方案,圆柱形堵头17的内侧端设置有环形凸棱23,圆柱形空腔内设置有与环形凸棱23限位配合的环形槽,其中环形凸棱23用于限位圆柱形堵头17,防止圆柱形堵头17从圆柱形空腔内滑出。
54.实施例7
5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给出了弯曲臂8的具体方案,弯曲臂8包括若干基节24,若干基节24之间均通过万向节25依次连接,位于两端部的基节24通过万向节25分别与底座7和锁止机构9连接;其中通过万向节25可实现弯曲臂8任意角度的自由调节,从而实现对连接座3任意位置和任意角度的固定,其适用场景广泛、且实用性强。
56.实施例8
57.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7的基础上,给出了锁止机构9的具体方案,锁止机构9包括柱状壳体26,柱状壳体26的一端设置有承插孔27,柱状壳体26内壁的周向上均匀布置有三个互成120度的滚轮28,三个滚轮28的轴与柱状壳体26的轴线垂直,三个滚轮28与柱状壳体26的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受力杆29,受力杆29的中部呈弧形状,滚轮28与受力杆29的中部滚动连接,三个受力杆29靠近承插孔27的一端均铰接有用于接触并夹持固定插销6的弧形片30,三个弧形片30呈环状布置。
58.锁止机构9用于夹紧固定插销6,从而实现对连接座3的固定,当固定插销6从柱状壳体26的承插孔27插入时,固定插销6通过侧壁与弧形片30的摩擦,从而带动受力杆29在滚轮28上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弧形片30所围成圆环会逐渐收缩,从而使弧形片30逐渐夹持压紧固定插销6,同时固定插销6插入的力越大,弧形片30压紧固定插销6的力也越大,固定插销6也越稳固;当需要将固定插销6从柱状壳体26内拔出时,通过带动受力杆29在滚轮28上反向转动,使弧形片30所围成圆环会逐渐扩大,从而使弧形片30逐渐松开固定插销6,进而实现固定插销6的拔出。
59.实施例9
60.如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给出了具体实施方案,连接座3上设置有保护套32,保护套32间隙包裹套管2和穿刺针1的尖端,保护套32的前端开口,其中保护套32起到保护套32管2和穿刺针1的作用,同时保护套32的前端开口,使本方案用生理盐水在进行排空操作时,无需摘下保护套32,提高工作人员操作时的安全性,防止套管2和穿刺针1与外界接触,降低受到污染的概率;套管2的前端口呈波浪状,套管2的前端口呈波浪状,防止套管2的前端口与患者病灶处的组织相抵而形成堵塞,从而影响组织液的抽吸。
61.下面结合图1-图11对本方案的穿刺套管针组合装置的使用过程进行描述:
62.s1:当需要对患者进行输液操作时,将输液通道5通过延长管与外部待灌注药液的输送管道连接,对输液通道5、延长管和输送管道进行排空后,关闭输送管道,当需要对患者进行组织液抽吸操作时,将输液通道5通过延长管与外部组织液抽吸设备连接;
63.s2:取下保护套32,按压旋转轴31的端部,使弹簧16压缩,直至凸起部14脱离固定孔15,同时拨动限位齿轮11,使滑动块12带动穿刺针1来回运动,直至穿刺针1的尖端凸出套管2前端的长度达到穿刺要求,松开旋转轴31的端部,弹簧16回弹,使凸起部14与固定孔15承插配合,完成穿刺针1与套管2的固定;
64.s3:将穿刺针1与套管2刺入患者待穿刺的部位后,按压旋转轴31的端部,拨动限位齿轮11,使滑动块12向后端移动,直至滑动块12滑出限位槽10后,将穿刺针1抽出;
65.s4:转动t形旋转头20,直至第二端头22的延伸方向与流体通道4平行并指向套管2,完成输液通道5与套管2的连通;
66.s5:调节弯曲臂8上的万向节25,使柱状壳体26调节至合适角度,保持刺入患者体内的套管2位置不动,将固定插销6插设在柱状壳体26内,并用力按压,使弧形片30夹紧固定
插销6,完成对连接座3的固定;
67.s6:当对患者进行输液操作时,打开输送管道,使药液通过套管2注入患者体内,当对患者进行组织液抽吸操作时,打开外部组织液抽吸设备,使患者体内的组织液通过套管2吸出。
68.综上所述,本方案通过限位调节机构可实现穿刺针1尖端位置的调节,同时还可实现对穿刺针1的固定,防止因穿刺针1与套管2发生相对滑动而导致穿刺事故的发生;通过控制调节开关可使套管2迅速与输液通道5连通,从而实现从穿刺过程到输液过程的快速转换,避免了医疗人员在穿刺完成后进行现场接管,从而减低了操作过程中造成病菌交叉感染的风险;本方案还设置有专门固定连接座3的固定座,防止因连接座3固定不稳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