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兔子髂内动脉出血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2022-10-13 08:41: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动物出血模型的构建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兔子髂内动脉出血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2.目前对盆腔内动脉出血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外科手术治疗、介入栓塞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逐渐从复杂的开放手术转向并发症更少及效果更好的介入治疗尤其是血管性介入栓塞治疗。栓塞是指出于治疗目的对靶血管注射栓塞剂,减少或阻断靶血管血流,以达到止血或肿瘤治疗效果。
3.近年来,作为血管性介入栓塞治疗必不可缺的栓塞材料如明胶海绵,聚乙烯醇(pva)颗粒、海藻酸钠等材料发展迅速,但尚缺乏一种理想的动物出血模型来评价介入血管栓塞材料的止血性能及应用前景。现在临床采用的动物血管出血模型一般选用老鼠作为动物模型,通过组织切开找到靶血管,破坏靶血管后再构建血管出血模型,如中国专利(专利号:cn201910157688.7)公开了一种构建大鼠大动脉损伤出血动物模型的方法及在止血材料评价体系中的应用,将大鼠固定后暴露单侧腹股沟并进行备皮处理;在一侧髂外动脉垂直腹股沟处切口,逐层钝性分离或不分离皮下筋膜、肌间结缔组织,充分暴露并分离大动脉进行建模,但此种开放式操作一方面创伤大且动物术后容易感染并发症导致死亡,从而导致建模失败;另一方面老鼠血管纤细,如需要血管内介入操作则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兔子髂内动脉出血模型的构建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大鼠出血模型构建方法存在的技术难度大且成功率低的问题。
5.本发明采用一种兔子髂内动脉出血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s101动物麻醉:
7.选择实验兔子术前禁食水,肌肉注射速眠新诱导麻醉后,耳缘静脉注射舒泰维持麻醉;
8.s102暴漏左侧颈总动脉:
9.选取左侧颈总动脉搏动最强处做纵型切口,使用弯头止血钳钝性分离出左侧颈总动脉,分别于近心段及远心端以2-0慕斯线悬吊;
10.s103构建左侧髂内动脉出血模型:
11.先以21g微穿针穿刺针穿刺左颈总动脉,后置入v18导丝交换微导管,于腹主动脉分叉上方,使用5ml注射器快速注射碘海醇5ml,观察新西兰雌兔双侧髂动脉的走行及分支;再将微导丝超选至左侧髂内动脉,后将微导管置于左侧髂内动脉,固定微导管,撤出微导丝,以v18导丝硬端进入微导管快速将左髂内动脉戳破使其出血,最后经血管造影复查及全血分析以评估造模是否成功。
12.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兔子髂内动脉出血模型的构建方法,一方面选择兔子髂
内动脉作为穿刺入路,解决了兔股动脉直径不足1mm,穿刺置管难度较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在血管造影透视下将微导丝超选至左侧髂内动脉,后将微导管置于左侧髂内动脉,固定微导管,撤出微导丝,v18导丝硬端进入微导管快速将左髂内动脉戳破使其出血。本建模方法不仅创伤小,造模技术难度低,且术后基本不会因感染等并发症导致死亡,提高造模成功率,且减少了造模个体差异的误差,稳定性高。
13.进一步地,本方法构建的兔子髂内动脉出血模型可应用在介入血管栓塞材料的效果评价,更加客观准确,为新型介入血管栓塞材料的研发和作用机制的探究提供研究工具。
附图说明
14.图1为经皮切开后暴露新西兰兔左侧颈总动脉的示意图;
15.图2为新西兰兔腹主动脉下段造影图,图中完整显示髂动脉及双下肢动脉;
16.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构建的兔子髂内动脉出血模型的造影图,其中图3a:正常造影图,造模前左侧髂内动脉走形正常,无造影剂渗出;图3b:左侧髂内动脉出血模型,造模后左侧髂内动脉造影剂溢出,可见出血;
17.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方法构建的兔子髂内动脉出血模型造模前后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含量变化。注:n=8,x
±
s,*表示与造模前相比,*p《0.05,**p<0.01;
18.图5为利用明胶海绵块作为介入血管栓塞材料对兔子髂内动脉出血模型进行效果评价的造影图,可见双侧髂内动脉截断,造影剂溢出征象消失。
具体实施方式
1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20.本发明涉及的实验动物:新西兰雌兔,3月龄,体重8-10kg,长沙天勤,许可证号:scxk(湘)2019-0015。
21.本发明涉及的实验仪器及材料: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美国通用电气),21g穿刺针(美国cook),v18导丝(波士顿科学),明胶海绵块(艾力康),微导管和微导丝(波士顿科学),碘海醇注射液(美国通用电气),速眠新ii(敦化圣达),舒泰50(法国维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迈瑞6800plus)。
22.实施例一:一种兔子髂内动脉出血模型的构建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3.s101动物麻醉:
24.新西兰雌兔术前禁食水12h,肌肉注射速眠新ii(2mg/kg)诱导麻醉后,耳缘静脉注射舒泰(7.5mg/kg)维持麻醉。
25.s102暴漏左侧颈总动脉:
26.实验兔子麻醉成功后,颈部备皮和消毒,选取左侧颈总动脉搏动最强处皮肤做一长约2cm的纵型切口,使用弯头止血钳(12.5cm)钝性分离出左侧颈总动脉,分别于近心段及远心端以2-0慕斯线悬吊。
27.s103构建左侧髂内动脉出血模型:
28.以21g穿刺针穿刺左颈总动脉成功后置入v18导丝交换微导管,于腹主动脉分叉上
方,使用5ml注射器快速注射碘海醇5ml,观察新西兰雌兔双侧髂动脉的走行及分支,后将微导丝超选至左侧髂内动脉,再将微导管置于左侧髂内动脉,固定微导管,撤出微导丝,以v18导丝硬端进入微导管快速将左髂内动脉戳破,经血管造影复查评估是否建模成功。
29.对实施例一的方法建立的模型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如下:
30.(1)造模结果观察与统计:利用本实施例一的方法对8只新西兰兔均造模成功,成功率达到100%,无感染、无死亡,无血尿及血便,未出现偏瘫、口唇歪斜等脑梗并发症,造模后1-3天,新西兰兔食欲较前减退,精神状态欠佳,懒动,但3天后食欲及精神状态逐渐恢复正常,行走自如。
31.(2)如图2结果所示,利用微导管置于腹主动脉下段造影,可见双侧髂总动脉显影,髂内动脉为髂总动脉第一分支,往下延续为髂外动脉、股总动脉、股深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及腓动脉,将微导丝塑型可将微导管超选入双侧髂内动脉进行造模。
32.(3)如图3的造影结果可见,出血模型制作前造影见双侧髂内动脉走形正常,无异常狭窄、瘤样扩张(图3a);将微导管置于左侧髂内动脉,予v18导丝硬端将左髂内动脉戳破,造影可见左髂内动脉造影剂溢出的出血征象(图3b),说明兔子髂内动脉出血模型构建成功。
33.(4)如图4结果所示,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后10min经耳缘静脉抽取全血5ml置入含有edta-k2抗凝剂的采血管,通过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含量。造模前后兔静脉全血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造模后兔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降低,说明出血模型构建成功。
34.实施例二:利用实施例一的兔子髂内动脉出血模型对明胶海绵块介入栓塞效果进行评价
35.在实施例一造模成功后等待10min,以微导管微导丝分别超选双侧髂内动脉,将明胶海绵块切成3x10 mm大小,在干洁纱布块上将明胶海绵块搓成0.5mmx10mm大小,置入1ml注射器中,经微导管快速注入双侧髂内动脉主干,复查造影双侧髂内动脉截断,造影剂溢出征象消失,拔除微导管,明胶海绵块适当力度压迫左颈总动脉15min,如图5结果所示,复查造影双侧髂内动脉截断,出血征象消失。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明胶海绵块栓塞止血成功,栓塞术后新西兰兔无感染、死亡,无脑梗等并发症,可判定该明胶海绵材料可作为优异的血管栓塞材料中进一步研究应用。
36.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兔子髂内动脉出血模型的构建方法,在血管造影透视下将微导丝超选至左侧髂内动脉,将微导丝超选至左侧髂内动脉,后将微导管置于左侧髂内动脉,固定微导管,撤出微导丝,v18导丝硬端进入微导管快速将左髂内动脉戳破使其出血。本建模方法不仅创伤小,技术难度低,且术后基本不会因感染等并发症导致死亡,提高造模成功率,且减少了造模个体差异的误差,稳定性高。
37.进一步地,利用本发明的兔子髂内动脉出血模型应用于介入血管栓塞材料效果评价,更加客观准确,为新型介入血管栓塞材料的研发和作用机制的探究提供研究工具。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