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股静脉穿刺的下肢固定装置

2022-10-13 00:57:4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股静脉穿刺的下肢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当患者面临以下几种情况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例如:进行快速容量复苏;需建立紧急静脉通路但又不能经外周静脉置管;使用腐蚀性药物;需留置透析导管进行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等;化疗;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外周静脉置管;需同时多腔注射几种不相容的药物等。其中,股静脉穿刺置管是较常用的一种方式。股静脉位于股三角区股鞘内,在腹股沟韧带下方位置较恒定,股静脉紧贴股动脉内侧0.5cm左右。穿刺时需患者配合体位,患者仰卧位,臀部稍垫高,术肢膝关节微屈,髋关节伸直,稍外旋外展25
°
~30
°
。术者在无菌操作下,左手食指、中指触及到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以确定股静脉位置及走行(平行食指、中指连线),一般选择腹股沟韧带下方2cm,触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内侧0.5cm处作穿刺点。
3.上述操作过程中,患者的体位配合尤为重要,整个股静脉穿刺过程均要求患者保持术肢外旋外展体位,一方面患者术肢外旋外展使膝关节悬空,长时间维持会产生疲劳感及肢体麻木感;一方面对于如老年患者、肥胖患者、烦躁或神志不清患者等较难保持体位。目前,一般通过在患者术肢下方垫手术巾或人工按压患者术肢,使患者保持术肢外旋外展体位。但是,由于手术巾的位置不能完全固定,在下方垫手术巾也难以保证患者长时间维持体位不变,人工按压患者术肢,则将浪费人力资源。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股静脉穿刺时固定术肢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股静脉穿刺的下肢固定装置,以解决在股静脉穿刺时,患者难以长时间维持术肢外旋外展体位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发明所述用于股静脉穿刺的下肢固定装置,包括关节结构,所述关节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锁紧组件,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各固定一个用于支撑下肢的承托台,每个所述承托台的一侧均固定有用于绑扎下肢的绑扎带;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锁紧组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夹角角度可调节,所述锁紧组件用于锁紧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呈设定夹角布置。
7.优选地,所述锁紧组件包括连接轴、卡合组件和第一弹性支撑件,所述第二连接板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卡合组件和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的容纳槽,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容纳槽的槽底板上;所述连接轴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所述卡合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所述卡合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轴固定,所述连接轴
的端部抵接在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上,按压所述连接轴可使得所述卡合组件分离。
8.优选地,所述卡合组件包括上齿圈和下齿圈,所述上齿圈与所述下齿圈上下设置,所述上齿圈的上侧与所述第二连接板固定,所述上齿圈的下侧设置有上卡齿,所述下齿圈的上侧设置有与所述上卡齿相互啮合的下卡齿,所述下齿圈固定在所述连接轴的外周侧。
9.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包括支撑板和第一弹簧,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槽底板上下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轴的端部插入的凹槽;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槽底板连接。
10.优选地,所述承托台包括底座和支撑台,所述底座内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二弹性支撑件,所述底座插入所述安装槽内安装在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上。
11.优选地,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包括多个第二弹簧,多个所述第二弹簧均匀布置在所述底座的下表面。
12.优选地,所述承托台的表面设置有弹力胶垫。
13.优选地,所述弹力胶垫的上表面呈弧状。
14.优选地,所述绑扎带包括弹力带和无弹力带,所述弹力带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承托台上,所述弹力带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无弹力带;所述无弹力带上固定有相适配的母面魔术贴和子面魔术贴。
15.优选地,所述承托台与所述绑扎带相背的一侧设置有供所述绑扎带穿过的限位环。
16.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用于股静脉穿刺的下肢固定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7.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股静脉穿刺的下肢固定装置,在关节结构的两端各连接一个承托台,通过承托台支撑下肢,关节结构内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夹角角度可调节并可通过锁紧组件固定,使得两个承托台的相对位置调节后可固定呈设定角度。通过承托台支撑下肢时,预先根据患者术肢外旋外展体位时的膝关节屈曲角度调整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夹角角度,然后将承托台置于患者术肢下方起承托作用,通过绑扎带分别固定大腿及小腿,使得患者术肢在承托台的支撑作用和绑扎带的固定作用下,能够长时间维持外旋外展体位。本发明可适用于右/左股静脉穿刺时对下肢进行固定,使用方便,且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用于股静脉穿刺的下肢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用于股静脉穿刺的下肢固定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20.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用于股静脉穿刺的下肢固定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21.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卡合组件处于闭合状态的关节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卡合组件处于分离状态的关节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承托台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下肢固定装置呈设定夹角的状态示意图;
25.图中,1、关节结构;11、第一连接板;12、第二连接板;121、容纳槽;13、锁紧组件;131、连接轴;132、上齿圈;133、下齿圈;134、支撑板;135、第一弹簧;2、承托台;201、限位环;
21、底座;22、支撑台;23、第二弹簧;24、弹力胶垫;3、绑扎带;31、弹力带;32、无弹力带;321、母面魔术贴;322、子面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2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9.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股静脉穿刺的下肢固定装置,包括关节结构1,所述关节结构1包括第一连接板11、第二连接板12和锁紧组件13,所述第一连接板1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的一端各固定一个用于支撑下肢的承托台2,两个承托台2中的其中一个承托台2用于承托大腿,两个承托台2中的另一个承托台2用于承托小腿;每个所述承托台2的一侧均固定有用于绑扎下肢的绑扎带3,两个绑扎带3中的其中一个绑扎带3用于将大腿固定在承托台2上,两个绑扎带3中的另一个绑扎带3用于将小腿固定在承托台2上;所述第一连接板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2的另一端通过所述锁紧组件13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11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2的夹角角度可调节,所述锁紧组件13用于锁紧所述第一连接板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板1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呈设定夹角布置。
30.本发明在关节结构1的两端各连接一个承托台2,通过承托台2支撑下肢,关节结构1内的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的夹角角度可调节并可通过锁紧组件13固定,使得两个承托台2的相对位置调节后可固定呈设定角度。通过承托台2支撑下肢时,预先根据患者术肢外旋外展体位时的膝关节屈曲角度调整第一连接板11与第二连接板12的夹角角度,然后将承托台2置于患者术肢下方起承托作用,通过绑扎带3分别固定大腿及小腿,使得患者术肢在承托台2的支撑作用和绑扎带3的固定作用下,能够长时间维持外旋外展体位,使用方便,且节省人力。
31.锁紧组件13能够将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锁紧固定,也能够将第二连接板12与第二连接板12解锁,使得第一连接板11能够相对于第二连接板12旋转,从而调整第一连接板11与第二连接板12之间的夹角角度。所述锁紧组件13包括连接轴131、卡合组件和第一弹性支撑件,所述第二连接板12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卡合组件和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的容纳槽121,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容纳槽121的槽底板上;所述连接轴131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板11的一侧,所述卡合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2固定;所述卡
合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轴131固定,所述连接轴131的端部抵接在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上,按压所述连接轴131可使得所述卡合组件分离,当卡合组件分离时,锁紧组件13解锁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的固定,第一连接板11能相对于第二连接板12旋转;松开连接轴131,连接轴131复位,卡合组件恢复卡合状态,在卡合组件的挡止作用下,第一连接板11与第二连接板12相对固定。
32.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卡合组件包括上齿圈132和下齿圈133,所述上齿圈132与所述下齿圈133上下设置,所述上齿圈132的上侧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2固定,所述上齿圈132的下侧设置有上卡齿,所述下齿圈133的上侧设置有与所述上卡齿相互啮合的下卡齿,所述下齿圈133固定在所述连接轴131的外周侧,进一步地,下齿圈133的内壁与连接轴131的壁面可通过连接杆或支撑环等连接固定。连接轴131的上端向上穿出第二连接板12与第一连接板11固定。如图4所示,当连接轴131处于初始状态时,上齿圈132和下齿圈133处于卡合状态,连接轴131与下齿圈133固定,当连接轴131旋转时,下齿圈133受到上齿圈132的挡止作用,使得连接轴131无法旋转,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板11与第二连接板12相对固定。如图5所示,按压连接轴131时,连接轴131向第一弹性支撑件施力,第一弹性支撑件受力压缩,下齿圈133随连接轴131同步向下移动,使得下齿圈133和上齿圈132分离,解除上齿圈132和下齿圈133的卡合,此时,连接轴131可旋转,旋转连接轴131时,下齿圈133同步旋转,当旋转连接轴131使得第一连接板11与第二连接板12呈设定夹角时,松开连接轴131,第一弹性支撑件失去受力复位,在第一弹性支撑件的弹性作用下,连接轴131带动下齿圈133向上运动,使得下齿圈133与上齿圈132处于卡合状态,从而锁紧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
33.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包括支撑板134和第一弹簧135,所述支撑板134与所述槽底板上下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板134上设置有供所述连接轴131的端部插入的凹槽,凹槽可对连接轴131起到限位作用,使得连接轴131可在凹槽内旋转,但不能在支撑板134上水平滑移;所述第一弹簧135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134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35的另一端与所述槽底板连接。下齿圈133放置在支撑板134上,下齿圈133与支撑板134分离设置,使得下齿圈133可在支撑板134上旋转。第一弹簧为金属弹簧。
34.可选地,连接轴131的端部可设置圆形凹槽,支撑板134的上表面可设置圆柱凸起,通过将圆柱凸起插入圆形凹槽内实现连接轴131与支撑板134的抵接。
35.本发明中,两个承托台2的结构组成相同,仅以其中一个承托台2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所述承托台2包括底座21和支撑台22,所述底座21内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第二弹性支撑件,所述底座21插入所述安装槽内安装在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上。通过第二弹性支撑件使得底座21弹性安装在安装槽内,对术肢进行弹性支撑,方便根据术肢的下压力调节承托台2的整体高度,使得承托台2能够一直承托术肢,避免术肢悬空。
36.进一步地,第二弹性支撑件为金属弹簧。优选地,所述第二弹性支撑件包括多个第二弹簧23,多个所述第二弹簧23均匀布置在所述底座21的下表面,通过多个第二弹簧23向底座21提供均衡的支撑力。第二弹簧23为金属弹簧。
37.如图6所示,所述承托台2的表面设置有弹力胶垫24,通过弹力胶垫24与术肢接触,保证术肢的舒适性。进一步地,所述弹力胶垫24的上表面呈弧状,使得弹力胶垫24能够与术肢完全贴合。
38.如图1所示,所述绑扎带3包括弹力带31和无弹力带32,所述弹力带31的一端固定
在所述承托台2上,所述弹力带3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无弹力带32;所述无弹力带32上固定有相适配的母面魔术贴321和子面魔术贴322。通过弹力带31可调整绑扎带3的绑扎范围,使得其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患者术肢。无弹力带32不具有弹性,可以采用布料制作而成。使用时,无弹力带32绕在术肢和承托台2上,通过无弹力带32的母面魔术贴321和子面魔术贴322的粘合,固定术肢与承托台2。将绑扎带3设置为弹力带31和无弹力带32的组合形式,既方便调节绑扎带3的长度,又可以在绑扎后稳固固定。将母面魔术贴321和子面魔术贴322均设置在无弹力带32上,提高了无弹力带32对术肢绑扎的稳定性。
39.如图6所示,所述承托台2与所述绑扎带3相背的一侧设置有供所述绑扎带3穿过的限位环201。绑扎带3绕在术肢上后,穿过限位环201绑扎承托台2,通过限位环201可避免绑扎带3在绑扎的过程中与承托台2脱离,而影响绑扎固定效果。
40.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
41.根据患者术肢外旋外展体位时的膝关节屈曲角度,按压连接轴131,调节第一连接板11与第二连接板12之间的夹角角度,使得第一连接板11与第二连接板12之间的夹角角度与膝关节屈曲角度相适应。通过调节第一连接板11与第二连接板12的夹角角度,调节两个承托台的相对位置,当患者的大腿和小腿分别置于承托台上时,患者的膝关节屈曲角度满足患者的外旋外展体位,如图7所示。通过两个绑扎带3将大腿和小腿分别与对应的承托台2固定。
42.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