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捷式敷料的制作方法

2022-09-14 20:44: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捷式敷料。


背景技术:

2.负压创面治疗法是将负压吸引装置与特殊的创面管理敷料连接后,将敷料贴于创面处,使创面达到负压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一种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的质量方法。负压创面疗法可以有效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
3.目前,用于负压创面治疗的创面管理敷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配合负压瓶或罐的传统的创面管理敷料,另一种是较新型的自身携带吸收材料,无需配合负压瓶或罐使用的便携式创面管理敷料。前者作为传统负压治疗系统,在治疗上存在治疗装置庞大而昂贵、使用繁琐耗时和相对不卫生的问题。后者产品虽然便携,但其自身吸收渗液储存渗液的能力有限,只能,适用于只有较少渗液的伤口处理中。同时,无论现有的哪种类型的负压创面管理敷料,都存在一个较大的问题,即敷料在使用过程中,医生无法根据病人伤口愈合的实际情况对病人进行更换敷料或者提前进行别的处理,以帮助患者更加快的恢复与治愈。同时,上述问题又大大限制了伤口的愈合,在同等时间的治愈上,便携式敷料的愈合效果比传统负压创面敷料的治愈效果较差。此外,目前便携式的敷料的多层次结构,吸收层处于最上层,负压孔与吸收层可以相通,这些容易导致负压孔被吸收层吸收渗液后堵住,导致负压减弱,影响伤口治疗。
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敷料,全部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创面管理敷料在使用过程中无法对伤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处理渗液能力较差、愈合效果差和负压孔容易堵塞等问题。
6.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捷式敷料,包括依次连接的凝胶层、阻隔层、吸收层、软性导电层和软性膜层;其中,所述凝胶层内部中空,具有由凝胶构成的边缘结构;所述阻隔层包括第一子层和第二子层,所述第一子层和所述第二子层设置在所述便捷式敷料的两端;所述吸收层包括第三子层和第四子层,所述第三子层和所述第四子层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层和所述第二子层的投影内;所述软性导电包括设置在所述软性导电层的若干个通孔,所述通孔为负压孔,以及在与所述吸收层接触的表面上,设置在所述负压孔周围的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三子层和所述第四子层连接。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便捷式敷料,其凝胶层内部中空,且软性膜层和软性导电层也是无色透明的,便捷式敷料的中间位置能够形成一个透明视窗,有助于医生对伤口的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和判断,可根据愈合情况,及时处理伤口、更换敷料或者更换治疗方案。
8.(2)本发明提供的便捷式敷料,吸收层位于便捷式敷料的两端,负压孔位于便携式敷料的中部,有效降低了吸收层吸收渗液后堵住负压孔,从而导致的负压传导减弱、影响伤口愈合的可能性。
9.(3)本发明提供的便捷式敷料,软性膜层是未涂覆粘结剂的,吸收层上方的软性膜层的水蒸汽透过率增加,吸收层在吸收渗液后,水分不断蒸发,在蒸发过程中产生电压,从而使得渗液处理速率加快;并且在负压和吸收层形成的电压对应的电场的双重刺激下,有效提高了伤口愈合的速度、提高了渗液的处理能力、扩大了伤口使用的范围。
附图说明
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1.图1为本发明便捷式敷料的俯视图。
12.图2为本发明便捷式敷料的截面示意图。
13.图3为本发明便捷式敷料的凝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为本发明便捷式敷料的阻隔层的结构示意图。
15.图5为本发明便捷式敷料的阻隔层和吸收层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16.图6为本发明便捷式敷料的吸收层的结构示意图。
17.图7为本发明便捷式敷料的软性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18.图8为本发明便捷式敷料的导流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9为本发明便携式敷料的吸收层的v型周期性折叠状示意图。
20.附图标记:1-凝胶层;2-阻隔层;21-第一子层;22-第二子层;3-吸收层;31-第三子层;32-第四子层;33-石墨烯材料;4-软性导电层;41-负压孔;42-导流通道;5-软性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22.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敷料进行具体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便携式敷料的俯视图。
2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便捷式敷料,如图2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
凝胶层1、阻隔层2、吸收层3、软性导电层4和软性膜层5;其中,如图3所示,凝胶层1内部中空,具有由凝胶构成的边缘结构,即一个由凝胶材料构成的边框结构;如图4所示,阻隔层2包括第一子层21和第二子层22,第一子层21和第二子层22设置在便捷式敷料的两端;如图5所示,吸收层3包括第三子层31和第四子层32,第三子层31和第四子层32分别设置在第一子层21和第二子层22的投影内,避免吸收后的液体溢出;如图7所示,软性导电层4包括设置在软性导电层4的若干个通孔,通孔为负压孔41,以及在与吸收层接触的表面上,设置在负压孔41周围的导流通道42,导流通道42分别与第三子层31和第四子层32连接。
25.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敷料,其凝胶层1内部中空,且软性导电层4和软性膜层5均是无色透明的,上述结构可使便捷式敷料的中间位置形成一个透明视窗,可以随时供医生对伤口的愈合情况进行观察和判断。
26.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敷料,其吸收层3位于便捷式敷料的两端,负压孔41位于便携式敷料的中部,上述结构有效避免了吸收层3在吸收渗液后造成的负压孔41堵塞,避免了由于负压孔41通孔打穿至吸收层3,负压孔41与吸收层3相接,在吸收渗液后吸收层3堵住负压孔41,从而减低负压,影响渗液处理和伤口愈合的情况。
27.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敷料,可以在渗液蒸发的同时提供一定的微电场,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
2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导流通道42的截面为v型、半圆型和半方型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如图8所示,导流通道42的截面为v型。
29.本发明的便携式敷料中的软性导电层4上,设置有若干个负压孔41,并且,在与吸收层3接触的软性膜层5的负压孔41周围设置有导流通道42,通过导流通道42可将多余的渗液不断引流至便携式敷料两端的吸收层3。
3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负压孔41贯穿于软性膜层5和软性导电层4,即负压孔41与伤口相接触,并通过导流通道42与吸收层3相连接。
3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软性膜层5的透过率为3000~4000g/m2·
24h。
32.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软性膜层5包括聚氨酯层、聚乙烯层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软性膜层5包括聚氨酯层。
33.本发明的吸收层3上部的软性膜层5是未涂任何胶的,使其蒸汽透过率达到3000~4000g/m2·
24h,大于普通聚氨酯膜的500~600g/m2·
24h。
34.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软性膜层5的厚度为0.1~0.5mm。
3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软性导电层4,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碳量子点和/或碳量子点衍生物30~70份、硬脂酸盐10~50份、粘结剂1~15份和分散剂20~60份。
36.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软性导电层4,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碳量子点和/或碳量子点衍生物40~50份、硬脂酸盐20~30份、粘结剂5~7份和分散剂30~40份。
3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碳量子点衍生物包括碳量子点、氮掺杂碳量子点、硼
掺杂碳量子点和氨基化碳量子点中的一种或多种。
3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硬脂酸盐包括硬质酸钙、硬脂酸钡、硬脂酸锌和硬脂酸镁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硬脂酸盐包括硬脂酸钙;硬脂酸盐可提高软性导电层4表面的润滑性和疏水性。
3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粘结剂包括羟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羧丙基纤维素、淀粉、蔗糖、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钙、糊精、淀粉糊精和环糊精中的至少一种。
4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分散剂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乙醇和丙酮中的至少一种。
41.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软性导电层4的厚度为5μm~10μm;软性导电层4通过涂覆的方式涂覆于软性膜层5的一侧表面。
42.通过将软性导电层4涂覆于软性膜层5表面,可将多余的渗液不断引流至左右两侧的吸收层3;软性导电层4中,硬脂酸盐的存在提高了软性导电层4的表面润滑性,软性导电层4一定的支撑性,加上软性导电层4上的v型结构,使得再负压情况下,渗液也可以很好地通过细小的v型长条的导流通道42进入吸收层3;同时该结构也增加了敷料的延展性,使其更加贴合人体各个不同部位(身体部位不同,凹凸形状不同)。
43.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吸收层3包括网络结构的纤维材料以及嵌入网络结构空隙的石墨烯材料33。
4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石墨烯材料33的颗粒表面具有凹槽和/或纹路结构。
4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纤维材料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羧乙基纤维素钠、高分子超吸水颗粒、高分子超吸收纤维和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纤维材料包括羧甲基纤维素钠。
46.本发明的便携式敷料的吸收层3中,具有凹槽和/或纹路结构的石墨烯颗粒均匀分布在吸水性纤维材料的网格中。
4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石墨烯材料33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n-二甲基乙酰胺、水和氧化石墨烯的混合溶液超声处理后加入nahso3,于90℃下搅拌反应3h得到反应液,反应液过滤后得到滤饼,滤饼经洗涤、冷冻干燥后得到石墨烯,该石墨的烯颗粒表面呈现出一定微观的纹路和凹槽。
4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石墨烯材料33的制备方法中,n,n-二甲基乙酰胺、水的体积比为1~3:1;氧化石墨烯与nahso3的质量比为1:3~7;n,n-二甲基乙酰胺和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1:1~3。
4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冰水浴和磁力搅拌的条件下,向石墨粉中加入nano2和浓硫酸,然后缓慢加入kmno4,加入过程中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不超过25℃,5min后移去冰水浴,升温到40℃反应40min,然后缓慢滴加去离子水,搅拌反应20min后再升温至50℃,加入3wt%的双氧水溶液去除反应剩余的kmno4,直到反应体系中的泡沫消失,然后超速离心15~30min得到粗产物,粗产物用水洗涤直到ph为中性,然后将粗产物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超声处理15~30min,过滤掉未被氧化的石墨残留物,最后冷冻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产物。
5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中,石墨粉、nano2、浓硫酸、
kmno4、双氧水溶液和水的质量比为1~3:0.5~2:70~90:4~8:80~100:70~90。
5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吸收层3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石墨烯材料33、纤维材料和水的混合液通过静电纺丝得到吸收层3。
52.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吸收层3的制备方法中,混合溶液中,石墨烯的质量百分数为1.5%~8.5%,纤维材料的质量百分数为2%~8%。
53.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静电纺丝的电压为25~40v;静电纺丝的挤出速度为1~10ml/h;静电纺丝的接收距离为5~50cm;静电纺丝的时间为1~5h;静电纺丝的环境温度为15~35℃。
54.静电纺丝装置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纺丝液供给系统及喷丝头、纤维接收装置和高压发生装置。将混合溶液在高压发生装置的作用下,带上足够的电压,使得喷丝头末端的带电液滴发生变形,形成泰勒锥,化成纤维再喷丝口形成一股带电喷射流。喷射流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在空气中不断拉伸、分裂、随着溶剂的挥发最终固化成纤维,并以无序排列与于接收屏上,形成纤维膜。
55.本发明的便携式敷料在使用过程中,当渗液通过导流通道42引流至便携式敷料两侧的吸收层3时,吸收层3(即纤维膜)开始膨胀,水分不断蒸发,同时软性膜层5是未涂胶,其水蒸汽透过率较大,大大的增加了水分蒸发;而这个蒸发的过程在吸收层3中的石墨烯颗粒的表面上会产生一定的电压,每颗石墨烯颗粒都会产生一定的电压,根据渗液量的不同,将产生0.35~0.9v不等的电压。这个电压将加速细胞的迁移,促进伤口愈合,减短顽固性伤口愈合时间。在负压促进愈合的基础上加上电压的促愈合作用,显著促进了伤口的愈合。
56.上述过程中,产生电压的机制是:水分子与石墨烯材料33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由于水分吸附在无序的具有特定的官能团石墨烯颗粒上,由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可知,水分子吸附在具有不同官能团的石墨烯薄片上将引起的电荷再分布。而本发明制备的石墨烯颗粒表面拥有丰富的c-o、c-o-c等基团。当在水/石墨烯界面处形成特定的双电层时,石墨烯层中的电子损耗约为0.5~0.8e。石墨烯表面持续蒸发水分会导致水沿着石墨颗粒表面纹路流动,流动电位是一种重要的经典电动效应,通过驱动离子溶液通过绝缘的窄通道或压力梯度下的多孔介质。由于这种流动点位的产生,加上软性导电层4的导电性,从而使得两吸收层3之间形成0.35~0.9v电压对应的电场,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57.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第三子层31呈片状或v型周期性折叠状;第四子层32呈片状或v型周期性折叠状,第三子层31和第四子层32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58.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子层31的层数和第四子层32的层数各自独立地为1~4层;第三子层31的层数与第四子层32的层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5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吸收层3中,当第三子层31和第四子层32同时呈片状时,第三子层31的层数为2~4层,第四子层32的层数为1层。
6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吸收层3中,当第三子层31呈v型周期性折叠状时,第四子层32呈片状;优选地,第三子层31和第四子层32的层数为1层。
61.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子层31的每层的厚度为0.5~5mm,第四子层32的每层的厚度为0.5~5mm;优选地,第三子层31的每层的厚度为1~2mm;第四子层32的每层的厚度为1~2mm。
62.在敷料两侧的吸收层在渗液蒸发的过程中需要形成电势差,该电势差的来源可以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左右两侧放置不同层数的吸收层,吸收渗液时,放置吸收层的层数多的地方自然电位较高,放置吸收层的层数较少的地方自然电位更低。多的层数不宜太多,2~4层即可;第二种方法是一侧将制备好的吸收层折叠,折叠后的大小长度与另一层一样,如此其接触渗液的面积就比另一侧的吸收层要更大,从而实现电位的不同,面积大的电位高,面积小的点位低,折叠次数应该10~20次为宜,太多的话,材料容易挤在一起,不容易蒸发产生电位。
63.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软性导电层4与吸收层3接触的表面的边缘涂覆有压敏胶。
64.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部分第一子层21和部分第二子层22与凝胶层1的边缘结构相连接,并且第一子层21和第二子层22设置在边缘结构的外边缘内;使其可通过粘结剂将阻隔层2和凝胶层1粘合在一起。
65.本发明便携式敷料的阻隔层2,可以阻隔吸收层3中的水分透过凝胶层1接触到皮肤,避免了皮肤被渗液浸渍。
66.该敷料的使用过程中,与伤口接触的区域是敷料的中间区域,伤口渗液通过导流通道流向吸收层,吸收层对应的下方皮肤是完好的皮肤,此时完好的皮肤与湿润的吸收层就被阻隔层分割,使得病人使用感受上更加舒适,完好的皮肤不会一直处于一个湿润的环境下。
67.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阻隔层2的长度大于吸收层3的长度。
68.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阻隔层2的厚度为0.1~0.8mm。
6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阻隔层2与凝胶层1之间还设置有粘结层,粘结层包括压敏胶层。
7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阻隔层2的材质包括聚氨酯层、聚酯、聚碳酸酯、聚丙烯和聚乙烯等中的至少一种。
71.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凝胶层1的材质包括硅凝胶、热熔水胶体和丙烯酸基凝胶型粘结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凝胶层1的厚度为0.2~0.8mm。
72.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上述便携式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凝胶层1、阻隔层2、吸收层3、软性导电层4和软性膜层5进行粘合得到便捷式敷料。
73.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凝胶层1与阻隔层2通过粘结剂粘合。
74.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软性膜层5上涂覆软性导电层4的材料,形成软性导电层4。
75.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76.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敷料,包括依次连接的凝胶层1、粘结层、阻隔层2、吸收层3、软性导电层4和软性膜层5;其中,凝胶层1内部中空,具有由凝胶构成的边缘结构;阻隔层2包括第一子层21和第二子层22,第一子层21和第二子层22设置在便捷式敷料的两端,至少部分第一子层21和部分第二子层22与凝胶层1的边缘结构相连接,并且第一子层21和第二子层22设置在边缘结构的外边缘内;
凝胶层1与阻隔层2通过粘结层进行粘合;吸收层3包括第三子层31和第四子层32,第三子层31和第四子层32分别设置在第一子层21和第二子层22的投影内;软性导电层4包括设置在软性导电层4的多个通孔,通孔为负压孔41,以及在与吸收层3接触的表面上,设置在负压孔41周围的导流通道42,导流通道42连接第三子层31和第四子层32;软性导电层4与吸收层3接触的表面的边缘涂覆有压敏胶;导流通道42的截面为v型。
77.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敷料参考实施例1;其中,吸收层3中,第三子层31呈片状,第三子层31的层数为2~4层;第四子层32呈片状,第四子层32的层数为1层。
78.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敷料参考实施例1;其中,吸收层3中,第三子层31呈v型周期性折叠状,第三子层31的层数为1层;第四子层32呈片状,第四子层的层数为1层;第三子层31与第四子层32的长度相同。
79.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敷料参考实施例1;其中,凝胶层1为硅凝胶层,凝胶层1的厚度为0.2~0.8mm;粘结层为压敏胶层;阻隔层2为聚氨酯层,阻隔层2的厚度为0.1~0.8mm;吸收层3为石墨烯-羧甲基纤维素钠纤维膜;吸收层3中,第三子层31的每层的厚度为0.5~5mm,第四子层32的每层的厚度为0.5~5mm;软性导电层4,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碳量子点和/或碳量子点衍生物40~50份、硬脂酸钙20~30份、羟甲基纤维素5~7份和聚乙烯吡咯烷酮30~40份;软性导电层4的厚度为5μm~10μm;软性膜层5为聚氨酯层,软性膜层5的厚度为0.1~0.5mm。
80.石墨烯-羧甲基纤维素钠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15ml水中加入5mg的石墨烯,然后超声处理20min得到石墨烯分散液;将羧甲基纤维素钠缓慢加入70℃水中,搅拌溶解后得到5wt%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再将石墨烯分散液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混合,振荡处理1h后得到混合溶液;上述溶液通过静电纺丝装置进行静电纺丝得到石墨烯-羧甲基纤维素钠纤维膜;静电纺丝的参数设置如下:电压25~40v;挤出速度为1~10ml/h;接收距离为5~50cm;静电纺丝时间为1~5h;环境温度为15~35℃。
81.软性导电层4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软性膜层5上涂覆软性导电层4的材料,形成软性导电层4。
82.实施例5本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敷料参考实施例2;其中,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冰水浴和磁力搅拌的条件下,向2g石墨粉中加入1g的nano2和46ml浓硫酸,然后缓慢加入6g的kmno4,加入过程中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不超过25℃,5min后移去冰水浴,升
温到40℃反应40min,然后缓慢滴加92ml去离子水,搅拌反应20min后再升温至50℃,加入80ml的3wt%的双氧水溶液去除反应剩余的kmno4,直到反应体系中的泡沫消失,然后超速离心30min得到粗产物,粗产物用水洗涤直到ph为中性,然后将粗产物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超声处理30min,过滤掉未被氧化的石墨残留物,最后冷冻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60ml的n,n-二甲基乙酰胺、40ml去离子水和100g上述氧化石墨烯的混合溶液超声处理5min后加入5.4mmol的nahso3,于90℃下搅拌反应3h得到反应液,反应液过滤后得到滤饼,滤饼经洗涤、冷冻干燥后得到石墨烯,该石墨烯颗粒表面呈现出一定微观的纹路和凹槽。
8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