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S-CO2和水蒸汽双工质新型发电系统及工作方法与流程

2022-09-14 18:44: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s-co2和水蒸汽双工质新型发电系统及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1.本发明属于新型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co2和水蒸汽双工质新型发电系统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发电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减少环境污染物排放,一些新型循环工质发电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同时,面向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至关重要,新型发电系统应具备高效、灵活、低碳等特点。近年来,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作为循环工质的发电技术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该发电技术具有高效、清洁、结构紧凑等优点,可与化石能源、核能和太阳能等多种形式的热源相耦合,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3.目前,燃煤机组发电动力循环多为蒸汽朗肯循环,由锅炉、汽轮机、给水泵和冷凝器等四个关键设备组成,循环工质水在锅炉中定压吸热变成过热蒸汽,过热蒸汽进入汽轮机中绝热膨胀做功,汽轮机排汽在冷凝器中定压放热由湿蒸汽变为饱和水,水在给水泵中绝热压缩变为未饱和水,最后进入锅炉,完成循环。
4.co2化学性质稳定,无毒,不易燃易爆,黏度低,可压缩性接近不可压缩流体,且临界参数低(7.38mpa,31℃),其作为能量传输和动力转换工质,具有功率密度大、传热性能好、廉价易获取等显著优点。与现有蒸汽朗肯循环发电技术相比,超临界二氧化碳(s-co2)发电技术具备以下优势:(1)循环效率较高;(2)系统体积小,结构紧凑;(3)适用热源范围广;(4)对环境友好等。
5.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有研究学者提出s-co2循环系统,随后大量学者开始对s-co2循环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但截至到目前,s-co2循环发电技术尚不成熟,其系统构建存在一些设计难点,s-co2透平体积较传统蒸汽轮机大幅减小,具有设备紧凑和响应快的优势,但同时对结构应力和密封冷却系统提出了巨大挑战。此外,s-co2循环系统的主要设备部件的制造存在难度,且循环发电系统运行缺乏经验。
6.针对目前s-co2循环发电技术不够成熟的现状,且利用s-co2单一工质循环发电时,系统体积过小、结构过于紧凑而引发结构应力大,进而导致振动偏大,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并结合传统蒸汽轮机朗肯循环发电技术,本发明提出一种s-co2和水蒸汽双工质新型发电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s-co2和水蒸汽双工质新型发电系统及工作方法,一方面提高循环发电效率,突破现有使用水蒸气单一工质发电的能源利用效率瓶颈;另一方面使用混合双工质,系统体积较使用s-co2单一工质要大一些,不会因系统体积过小、结构过于紧凑而导致振动偏大,提高发电系统安全稳定性,这样既能提高发电循环效率,又能实现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一种s-co2和水蒸汽双工质新型发电系统,包括锅炉,锅炉的s-co2和水蒸汽混合蒸汽出口连接发电透平,发电透平连接发电机,发电透平的混合蒸汽抽汽口连接汽水换热器,汽水换热器连接余热发热透平,余热发热透平连接余热发电机,余热发热透平的排汽出口和发电透平的排汽出口均连接冷却器,冷却器的液体出口连接汽水换热器,冷却器的气体出口连接多级压缩降温装置,汽水换热器的出口连接锅炉,多级压缩降温装置的出口连接锅炉。
9.多级压缩降温装置包括若干串联的压缩降温装置,压缩降温装置包括压缩机和换热器,压缩机设置在换热器的上游,换热器的冷源侧连接冷却器与汽水换热器间的管路。
10.冷却器连接凝结水泵,凝结水泵与汽水换热器间通过凝结水管道连接。
11.汽水换热器连接给水泵,给水泵与锅炉间通过给水管道连接。
12.发电透平与汽水换热器间通过抽汽管道连接。
13.发电透平与冷却器间通过发电透平排汽管道连接。
14.一种s-co2和水蒸汽双工质新型发电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5.锅炉产生s-co2和水蒸汽混合蒸汽,并送入发电透平;
16.发电透平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发电机,发电透平将混合蒸汽送入汽水换热器,将混合蒸汽排汽送入冷却器;
17.汽水换热器将冷却后的s-co2送入余热透平;
18.余热透平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余热发电机,余热透平将排汽送入冷却器;
19.冷却器将s-co2和水蒸气定压放热后分离,将冷凝水送入汽水换热器,将s-co2送入多级压缩降温装置;
20.多级压缩降温装置将s-co2升压升温后送入锅炉;
21.汽水换热器的出口水进入锅炉。
22.多级压缩降温装置中的压缩机对s-co2进行升压后送入换热器的热源侧,换热器的冷源侧为冷却器通过凝结水泵送出的冷凝水。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目前蒸汽轮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将锅炉产生的高温高压s-co2和水蒸汽混合蒸汽送入发电透平中,使用s-co2和水蒸汽混合工质发电,提高了循环发电效率,同时引入余热透平,利用通过汽水换热器冷却后的s-co2余热发电,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本发明面使用了混合双工质,系统体积较使用s-co2单一工质要大一些,不会因系统体积过小、结构过于紧凑而导致振动偏大,提高发电系统安全稳定性,这样既能提高发电循环效率,又能实现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的系统结构图;
25.其中,1、锅炉,2、发电透平,3、发电机,4、汽水换热器,5、余热发电透平,6、余热发电机,7、冷却器,8、凝结水泵,9、给水泵,10、压缩机,11、换热器,12、多级压缩降温装置,13、抽汽管道,14、凝结水管道,15、给水管道,16、发电透平排汽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27.参见图1,一种s-co2和水蒸汽双工质新型发电系统,包括锅炉1,锅炉1的s-co2和水蒸汽混合蒸汽出口连接发电透平2,发电透平2和发电机3连接在同一转轴上,发电透平2的混合蒸汽出口连接汽水换热器4,汽水换热器4连接余热发热透平5,余热发电透平5和余热发电机6连接在同一转轴上,余热发热透平5的排汽出口和发电透平2的排汽出口均连接冷却器7,冷却器7的液体出口连接汽水换热器4,冷却器7的气体出口连接多级压缩降温装置12,汽水换热器4的出口通过给水泵9连接锅炉1,多级压缩降温装置12的出口连接锅炉1。
28.多级压缩降温装置12包括若干串联的压缩降温装置,压缩降温装置包括压缩机10和换热器11,压缩机10设置在换热器11的上游,换热器11的冷源侧连接冷却器7与汽水换热器4间的凝结水管道14,实现s-co2升压时不超温,满足管道材料和运行的要求。
29.冷却器7连接凝结水泵8,凝结水泵8与汽水换热器4间通过凝结水管道14连接。汽水换热器4连接给水泵9,给水泵9与锅炉1间通过给水管道15连接。发电透平2与汽水换热器4间通过抽汽管道13连接。发电透平2与冷却器7间通过发电透平排汽管道16连接。
30.一种s-co2和水蒸汽双工质新型发电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1.锅炉1产生高温高压s-co2和水蒸汽混合蒸汽,并送入发电透平2;
32.混合蒸汽在发电透平2内绝热膨胀,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发电机3,实现对外做功发电,发电透平2第n级的部分混合蒸汽通过抽汽管道13将混合蒸汽送入汽水换热器4,将混合蒸汽排汽通过发电透平排汽管道16送入冷却器7;
33.汽水换热器4将冷却后的s-co2送入余热透平5,进行绝热膨胀,热能转化成机械能,通过转轴传递给余热发电机6;
34.余热透平5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余热发电机6,余热透平5将排汽送入冷却器7;
35.冷却器7将s-co2和水蒸气定压放热后分离,通过凝结水管道14将冷凝水送入汽水换热器4,冷却器7将s-co2送入多级压缩降温装置12;
36.多级压缩降温装置12中的压缩机10对s-co2进行升压后送入换热器11的热源侧,换热器11的冷源侧为凝结水管道14中的冷凝水,经过多级压缩机10和换热器11先压缩再降温,实现s-co2升压升温后最终进入锅炉1。
37.抽汽管道13来的水蒸汽和凝结水管道14来的水进入汽-水换热器4换热后,全部变为液态水,一起汇入给水泵9,经绝热压缩后进入锅炉1。
38.s-co2和水分别进入锅炉1内定压吸热,产生的高温高压的s-co2和水蒸汽混合蒸汽,完成热力循环;
39.多级压缩降温装置12内的换热器11热源侧为s-co2,冷源侧为凝结水,实现利用凝结水冷却s-co2的目的。
40.s-co2和水蒸汽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主要热力参数如表1所示。
41.表1 s-co2和水蒸汽混合工质循环发电系统主要热力参数
42.4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