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测试路桥过渡段行车舒适性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11 19:18: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现场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测试路桥过渡段行车舒适性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桥头跳车”产生的一种原因是桥梁、涵洞等构造物本身及台背由于行车荷载和自重的作用而继续沉降,构造物沉降与台背沉降不一致即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台背与构造物连接处的路面出现台阶,从而导致高速行驶的车辆通过台背回填处产生颠簸跳跃的现象。桥头跳车是目前公路建设中常见的通病之一,严重影响了行车舒适性,降低了车辆的行驶速度和道路的通行能力,是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隐患之一,损害了高等级公路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0003]
在进行传统路桥过渡段行车舒适性测试时,通常采用水准仪测量法,该方法在进行测试会有以下几个问题:
[0004]
(1)测试时效性较差,后期需要采用excel或matlab等软件计算相应坡度差,从而评价该路桥过渡段行车舒适性;
[0005]
(2)人工误差较大,水准仪的摆放位置,塔尺的摆放角度,以及仪器的观测都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0006]
(3)测试前期准备工作繁杂,测试开始前需要在路桥搭接位置为起点路基段方向100米范围内画5m
×
5m的方格网,以保证测试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要素:

[0007]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测试路桥过渡段行车舒适性的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推动测试装置即可完成对路桥过渡段舒适性关键指标的测试,直接读出路桥过渡段舒适性的关键指标夹角,省去计算过程,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时效性。
[0008]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
一种用于测试路桥过渡段行车舒适性的装置,包括行走组件和测试组件,
[0010]
行走组件包括支撑架体、安装于支撑架体底部的行走轮、固定于支撑架体前端的竖杆、以及与竖杆连接的推杆,所述支撑架体前端和后端的底部分别固定所述行走轮,支撑架体前端的上部固定所述竖杆,竖杆顶部连接推杆;
[0011]
测试组件包括转动轴、连接杆、测试轮和刻度板,转动轴垂直于支撑架体的侧板固定;连接杆一端与所述转动轴铰接,另一端与测试轮轮轴固定;所述测试轮位于支撑架体内;刻度板为扇形刻度板,与支撑架体平行布置,刻度板的圆心端可转动式固定于支撑架体侧板,连接杆绕转动轴转动时在刻度板上显示其转动角度。
[0012]
行走组件用于带动整个装置的行进,通过拉动推杆带动支撑架体的行走,推杆与竖杆顶端可固定式铰接,可调整合适的推杆角度然后固定,便于现场使用时的推拉操作;
[0013]
测试轮通过连接杆和转动轴固定于支撑架体,支撑架体带动测试轮行驶,当测试轮行驶到路桥过渡段隆起处时,测试轮会带动连接杆以转动轴为轴心进行波动,从而将测试轮波动以角度标记的形式呈现在刻度板上;
[0014]
刻度板圆心端可转动式固定于支撑架体侧板,用于测试装置使用前的角度调平,实现测试装置使用前的校准工作。
[0015]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体包括前架体和后架体,前架体与后架体分别固定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螺栓孔;前架体和后架体通过螺栓连接两连接板实现固定。
[0016]
支撑架体可以拆分成两段,两段的连接处通过连接板和螺栓固定,在装置进行存储放置时可以拆分成两段,能够减少测试装置的放置空间。
[0017]
优选的,所述前架体和后架体的连接处设置在支撑架体前部,测试轮位于支撑架体中部、且转动轴和刻度板固定在后架体上。
[0018]
优选的,所述推杆顶端设置有把手,便于操作。
[0019]
优选的,所述行走轮包括轮毂和轮胎,支撑架体的两侧分别对称布置所述轮毂和轮胎。
[0020]
优选的,所述测试轮位于所述支撑架体的中线上。
[0021]
优选的,所述测试轮包括轮毂和轮胎。
[0022]
优选的,刻度板的圆心端通过所述转动轴固定于支撑架体侧板。
[0023]
优选的,所述推杆与竖杆通过自由轴连接,推杆通过自由轴绕竖杆顶端转动;自由轴可与竖杆固定,自由轴与竖杆固定时实现推杆与竖杆角度固定。
[0024]
优选的,所述推杆可绕竖杆顶端180度转动,推杆在不使用时可以折叠到测试装置的上方,减小测试装置的放置空间。
[002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测试路桥过渡段行车舒适性的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
该装置通过测试轮在路桥过渡段上的行驶,可以准确捕捉该条线上路面波动程度,通过测试轮带动连接杆的起伏,从而将测试轮波动以角度的形式显现在刻度板上,达到测定路面行车舒适性的目的,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推动测试装置即可完成对路桥过渡段舒适性关键指标的测试,节省人力,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时效性,弥补了路桥过渡段行车舒适性测试装置的空白。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测试路桥过渡段行车舒适性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测试路桥过渡段行车舒适性的装置的俯视结构图。
[0029]
图中,1、把手,2、推杆,3、自由轴,4、竖杆,5、支撑架体,6、螺栓,7、连接板,8、测试轮胎,9、测试轮毂,10、连接杆,11、刻度板,12、转动轴,13、轮胎,14、轮毂。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3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测试路桥过渡段行车舒适性的装置,包括行走组件和测试组件。
[0032]
行走组件包括支撑架体5、安装于支撑架体5底部的行走轮、固定于支撑架体5前端的竖杆4、以及与竖杆4连接的推杆2,所述推杆顶端设置有把手1,便于操作。
[0033]
所述支撑架体5前端和后端的底部分别固定所述行走轮,行走轮包括轮毂14和轮胎13,如图2所示,支撑架体5的两侧分别对称布置所述轮毂14和轮胎13。
[0034]
支撑架体5前端的上部固定所述竖杆4,竖杆4顶部连接推杆2。所述推杆2与竖杆4通过自由轴3连接,推杆2通过自由轴3绕竖杆4顶端转动;自由轴3可与竖杆4固定,自由轴3与竖杆4固定时实现推杆2与竖杆4的角度固定,根据现场使用要求,调整合适的角度并固定,方便操作。所述推杆2可绕竖杆4顶端180度转动,推杆2在不使用时可以折叠到测试装置的上方,减小测试装置的放置空间。
[0035]
所述支撑架体5包括前架体和后架体,前架体与后架体分别固定有连接板7,所述连接板7上开设有螺栓孔;前架体和后架体通过螺栓6连接两个连接板7实现固定。支撑架体5可以拆分成两段,两段的连接处通过连接板7和螺栓6固定,在装置进行存储放置时可以拆分成两段,能够减少测试装置的放置空间。
[0036]
测试组件包括转动轴12、连接杆10、测试轮和刻度板11。测试轮位于支撑架体5内,包括测试轮毂9和测试轮胎8,转动轴12垂直于支撑架体5的侧板固定,连接杆10一端与所述转动轴12铰接,另一端与测试轮毂9固定;刻度板11为扇形刻度板,与支撑架体5平行布置,刻度板11的圆心端可转动式固定于支撑架体5的侧板,本实施例中,刻度板11的圆心端通过所述转动轴12固定于支撑架体侧板,连接杆10绕转动轴12转动时在刻度板11上显示其转动角度。
[0037]
如图1、图2所示,所述前架体和后架体的连接处设置在支撑架体5的前部,测试轮位于支撑架体5的中部、且转动轴12和刻度板11固定在后架体上。如图2所示,所述测试轮位于所述支撑架体5的中线上,即两侧对称布置的行走轮的中线上。
[0038]
行走组件用于带动整个装置的行进,通过拉动推杆2带动支撑架体5的行走,推杆2与竖杆4顶端通过自由轴3连接,可调整合适的推杆2角度然后固定,便于现场使用时的推拉操作;测试轮通过连接杆10和转动轴12固定于支撑架体5,支撑架体5带动测试轮行驶,当测试轮行驶到路桥过渡段隆起处时,测试轮会带动连接杆10以转动轴12为轴心进行波动,从而将测试轮波动以角度标记的形式呈现在刻度板11上。刻度板11圆心端可转动式固定于支撑架体5的侧板,用于测试装置使用前的角度调平,实现测试装置使用前的校准工作。
[0039]
通过测试轮在路桥过渡段上的行驶,可以准确捕捉该条线上路桥过渡段起伏处与水平路面之间形成的夹角θ,通过测试轮胎带动连接杆10的起伏,将轮胎波动以角度的形式标记在刻度板11上,此时刻度板11上的读数即为夹角θ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直接读出路桥过渡段舒适性的关键指标夹角θ,省去计算过程,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时效性。
[0040]
使用时,首先将测试装置的前架体和后架体拼接起来,将两个的连接板7的螺栓孔对起来,用螺栓6固定,而后将推杆2拉起,在合适推动测试装置的角度固定自由轴3,使推杆2固定;握住把手1,将测试装置推入到相对水平的地板上,观察连接杆10最下端在刻度板11上的读数,调节刻度板11使得连接杆10最下端在刻度板11上的角度为0
°
,这样测试装置的准备工作和调平工作均已完成;而后在距离路桥连接处10m左右位置推动把手1带动轮胎13
将测试装置沿着路桥过渡段缓慢推行至路桥连接处另一端10m处,测试轮会将路桥过渡段的起伏实时通过连接杆10标识到刻度板11上,测试人员在一侧记录下连接杆10对应在刻度板11上最大的角度α,此时的角度即为该线段上路桥过渡段起伏与水平路面的夹角θ。横向方向上每间隔5m用测试装置对路桥段进行一次测试,记录下所有的角度α,并计算平均值。测试结束后,卸下螺栓6,将测试装置分成两段,并且松开自由轴3,将推杆2折下后再将自由轴3固定。
[0041]
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0042]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