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髌骨骨折固定用锚袢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11 19:16:3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髌骨骨折固定用锚袢装置。


背景技术:

2.髌骨,俗称膝盖骨,是人体最大的籽骨,呈上宽下窄的板栗形,髌骨后表面近端的四分之三被一厚层软骨所覆盖,并与股骨滑车构成髌骨关节,远端四分之一没有软骨包覆的部分被称作髌骨下极,是髌韧带的起点。髌骨作为膝关节伸膝装置的重要组件,其上下端面分别连接着股四头肌腱和髌韧带,作为力学传导的枢纽,髌骨能够集中大腿股四头肌各方向的牵引力,再通过髌韧带下传至小腿胫骨结节,有效地完成股四头肌的伸膝动作,并在膝关节运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其发生率较高,约占全身骨折的10%。常由于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和混合性暴力所致,骨折导致大腿向小腿力学传导的伸膝装置断裂,造成患者膝关节活动受限。同时,髌骨与股骨滑车构成髌股关节,在伸膝活动中通过髌骨的杠杆作用能使股四头肌力量提高约30%,若治疗不当往往会造成患者伸膝无力及膝关节功能障碍、关节疼痛并加速膝关节退变进程,甚至残疾。
4.其中,单纯的髌骨下极骨折约占所有髌骨骨折的9.3%-22.4%,约66.8%的髌骨骨折存在不同程度的下极受累,其发生率相对较高。由于髌骨下极骨块体积较小,骨折后往往粉碎且骨量较差,导致手术固定的难度增加,术后常需石膏或支具辅助固定,延误膝关节康复时机,导致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此外,由于髌骨下极的骨质条件及内固定强度不足以对抗伸膝牵拉,造成较高的内固定失败和手术翻修的机率,对患者造成额外的身心及经济负担。既往对于髌骨下极骨折的固定方法主要着眼于将下极骨折块固定于上极骨床,如张力带、髌骨爪、竹篮钢板、多种垂直布线固定方式等,并通过改良各种固定方式希望增加下极骨块的固定强度。然而,骨折的粉碎程度和骨块的骨量条件是临床医生无法控制的,再坚强的固定方式依旧无法避免髌骨下极骨块受髌韧带牵拉作用,被内植物切割后移位脱出,导致手术固定失败的风险。因此,临床上尚未对髌骨下极骨折的手术方式达成共识并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髌骨骨折固定用锚袢装置,通过对髌骨下极骨块进行锚爪拖挂式的固定,获得允许膝关节术后早期进行康复训练的固定强度,为骨折的愈合创造了优良的生物学环境和稳固的力学环境。
6.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髌骨骨折固定用锚袢装置,包括一个接骨板和一个袢固部,所述接骨板为一体式的“t”字形结构,包括横臂和纵臂,纵臂的长度大于横臂的长度,所述袢固部穿接在横臂上,所述纵臂的厚度大于横臂的厚度,其中横臂与纵臂过渡的位置设置有一斜面,该斜面沿着纵臂向横臂的方向向下倾斜。
8.进一步地,所述的横臂的横向板面与纵臂沿着长度方向的最远端端部均向同一方向弯曲,且使纵臂形成一个弧形结构的接骨板面,以整个髌骨与其下方股骨相靠近的面为髌骨后表面,以与髌骨后表面相对的面为髌骨前表面,所述弧形结构的纵臂用于与髌骨上部端面、髌骨前表面及髌骨下部端面相贴合,所述横臂的横向板面用于与髌骨下极的髌骨后表面相贴合,所述袢固部用于提拉横臂且环绕整个髌骨周向侧壁固定。
9.进一步地,所述的纵臂包括第一弧段、第二弧段、第三弧段和第四弧段,所述第一弧段用于与髌骨上部端面相贴合,所述第二弧段和第三弧段用于与髌骨前表面相贴合,所述第四弧段用于与髌骨下部端面相贴合。
10.进一步地,所述的纵臂与横臂上均设置有多个固定通孔,所述纵臂上的固定通孔均为结构相同的结合孔,所述横臂上的固定通孔设置有四个,中部相邻的两个孔为缝合锁孔,最外侧的两个孔为穿接锁孔,所述缝合锁孔和穿接锁孔内均设置有内螺纹。
11.进一步地,所述的纵臂为沿着长度方向中部内凹的弧形板面,所述中部内凹的弧形板面用于与髌骨表面弧度相贴合。
12.进一步地,所述的袢固部为具有一定柔性的线条型结构,该线条型结构的直径为0.8mm-1mm。
13.进一步地,所述的袢固部穿接在最外侧的两个穿接锁孔内,所述袢固部采用钢丝或钢缆。
14.进一步地,所述的缝合锁孔为圆形通孔,所述缝合锁孔的两端孔口周向孔边沿处均设置有倒角,所述穿接锁孔内设置有外斜面和内斜面,以袢固部与髌骨接触面为袢固部内表面,外侧为袢固部外表面,所述袢固部内表面与内斜面相接触,所述袢固部外表面与外斜面相接触。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髌骨骨折固定用锚袢装置,与现有技术中的髌骨固定装置及手术固定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将髌骨下极和髌韧带整体拖挂复位,从而避免了使用复位钳钳夹复位等操作对骨块的损伤,拖挂后基于接骨板的解剖形态即可获得并维持骨折的解剖复位,无需对下极骨块进行有创操作固定,避免了既往将内固定直接穿入下极骨块固定所造成的损伤和医源性骨折的可能,有效预防复位和固定过程中对骨块更进一步的损伤和破坏,为骨折的修复愈合提供了优良的生物学环境;
17.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三级拖挂方案,其牵引拖挂固定的设计理念始终贯穿如一,一体化的设计能够将股四头肌腱的力量直接下传并作用于髌韧带,即刻桥接重建伸膝装置的连续性,将髌前张力有效抵消分布在装置之上,还改变了髌韧带牵拉作用于下极骨块的应力分布,有效降低了下极骨折块被内植物切割脱出的风险,获得足以抵抗膝关节屈伸牵张应力的固定强度,从而为骨折的修复愈合提供了稳固的力学环境,并为患者术后早期的康复训练创造了先决条件。
18.本实用新型的髌骨骨折固定用锚袢装置,实现了对髌骨下极和髌韧带的整体拖挂固定,术中即刻桥接重建伸膝装置的连续性,为髌骨骨折的修复愈合创造了优良的生物学环境和稳固的力学环境,具有手术操作简洁、固定坚强可靠、术后早期康复、临床效果优良等诸多优势。患者膝关节无需石膏或支具辅助固定,术后当天即可于cpm机辅助下行膝关节被动屈伸康复锻炼,2周后逐渐开始膝关节主动屈伸康复训练及部分负重行走,从而将患者
的康复周期整体提前,极大地减少了延期康复造成的并发症,改善临床预后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尽早回归日常生活,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并能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锚袢装置整体展开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接骨板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锚袢装置仰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锚袢装置俯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接骨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纵臂横向剖面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袢固部与横臂穿接后横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锚袢装置安装在髌骨上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锚袢装置安装在髌骨上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9.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锚袢装置实际应用于髌骨下极骨折的照影结构示意图。
30.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锚袢装置实际应用于髌骨上极股四头肌腱止点撕脱性骨折的照影结构示意图。
31.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锚袢装置实际应用于肘关节尺骨鹰嘴骨折的照影结构示意图。
32.图13本实用新型的锚袢装置实际应用于肘关节肱骨外上髁肘关节外侧副韧带起点骨折的照影结构示意图。
33.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锚袢装置实际应用于踝关节外踝尖部骨折的照影结构示意图。
34.图中:1-横臂、2-纵臂、3-结合孔、4-固定通孔、5-第一弧段、6-第二弧段、7-第三弧段、8-第四弧段、9-袢固部、10-弧形板面、11-缝合锁孔、12-穿接锁孔、13-外斜面、14-内斜面、15-髌韧带。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髌骨骨折固定用锚袢装置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介绍说明。
36.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髌骨骨折固定用锚袢装置,包括一个接骨板和一个袢固部9,采用接骨板沿髌骨纵向对骨折块进行拖挂固定,然后采用袢固部9环绕整个髌骨周向侧壁环扎固定,接骨板为一体式的“t”字锚形结构,包括横臂1和纵臂2,纵臂2的长度大于横臂1的长度,横臂1的长度满足在起到拖挂下极骨下方底部位置即可,纵臂2的长度要满足贯穿整个髌骨纵向长度方向整个面及远端的端部,且满足包裹住髌骨上极骨床最上端端面整体厚度的三分之二的位置,该结构基于髌骨的解剖形态,使接骨板能够对髌骨进行有效的包裹固定,有助于获得并维持骨折的解剖复位;具体的横臂1用于托挂髌骨下极骨块及髌韧带,纵臂2用于与髌骨上极骨床固定,袢固部9穿接在横臂1上,通过横臂1、纵臂2及袢固部9
组成三维立体的环抱收拢式拖挂固定系统,在对髌骨下极有效包绕的同时,分散了髌韧带牵拉作用于髌骨下极的应力分布,降低下极骨块被切割移位的风险;袢固部9用于提拉横臂1且环绕整个髌骨周向侧壁固定,通过袢固部9穿引髌骨两侧支持带可以获得更大的固定范围,将单纯使用接骨板的矢状面固定拓展到矢状面附加冠状面的三维固定,有效加固了髌骨和周边软组织的结合,从而增加了髌骨的稳定性;纵臂2的厚度大于横臂1的厚度,其中横臂1与纵臂2过渡的位置设置有一斜面,该斜面沿着纵臂2向横臂1的方向向下倾斜,其中该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α的角度为20
°
为宜,设置该斜面的目的是减小横臂的厚度,避免衬托下极骨块的横臂过于突兀,同时也便于根据髌骨下极的厚度对本实用新型的接骨板进行调整塑形,使其更加地贴合骨面。
37.参照图3、图4和图5所示,横臂1的横向板面与纵臂2沿着长度方向的最远端端部均向同一方向弯曲,使纵臂2形成一个弧形结构的接骨板面,并使之成为整体形态与髌骨的解剖形态相同的弧形板面,以整个髌骨与其下方股骨相靠近的面为髌骨后表面,以与髌骨后表面相对的面为髌骨前表面,弧形结构的纵臂2用于与髌骨上部端面、髌骨前表面及髌骨下部端面相贴合,横臂1的横向板面用于与髌骨下极的髌骨后表面相贴合,袢固部9用于提拉横臂1且环绕整个髌骨周向侧壁固定,更进一步增加接骨板横臂1锚爪拖挂的作用,将髌骨下极骨块和髌韧带整体向上极骨床提拉收紧,维持骨折的复位并实现骨折断面加压。
38.参照图5所示,纵臂2包括第一弧段5、第二弧段6、第三弧段7和第四弧段8,第一弧段5用于与髌骨上部端面相贴合,第二弧段6和第三弧段7用于与髌骨前表面相贴合,第四弧段8用于与髌骨下部端面相贴合,在实际的应用中,可根据髌骨形态的个体差异,通过轻微的调整第一弧段5、第二弧段6、第三弧段7及第四弧段8的弯曲弧度来满足髌骨骨折固定手术的需求,其中针对于正常的成年人髌骨使用的接骨板,即横臂1与纵臂2的纵向的整体长度为79
±
0.3mm,宽度为8mm
±
0.3mm,横臂1横向的长度为21
±
0.15mm,宽度为7mm
±
0.15mm。
39.参照图1、图7、图8和图9所示,纵臂2与横臂1上均设置有多个固定通孔4,实际应用中通过向纵臂2上的固定通孔4置入螺钉,将接骨板与髌骨上极固定连接;横臂1上设置的固定通孔4是用于协同横臂1的锚爪功能,增强横臂1对髌骨下极和髌韧带的拖挂控制,以应对不同类型的损伤中,均能辅助横臂1实现稳定而可靠的拖挂功能,当下极骨折严重粉碎时,固定通孔4可作为缝合位点将碎骨块收拢固定于横臂1上,当下极骨不是粉碎性骨折时可作为螺钉位点对其螺钉固定,当髌韧带15帽状撕脱或撕裂的情况下,可作为髌骨下极骨组织与髌韧带15之间的栓接位点,促进髌韧带15的修复重建,通过固定通孔4可以加强横臂1对髌骨下极及髌韧带15的一体化拖挂作用,协同横臂1锚爪拖挂的功能;
40.纵臂2上的固定通孔4均为结构相同的结合孔3,结合孔3由一个锁钉孔和一个加压孔组成,且形成一个连通孔,结合孔3用于固定纵臂2在髌骨上极骨床上的位置,实际在术中通过向结合孔3内的加压孔拧入皮质骨螺钉来实现接骨板与髌骨骨面间的紧密接触;锁钉孔内设置有内螺纹,可使用钉尾带有螺纹的锁定螺钉实现接骨板与髌骨之间的锁定固定;结合孔3内的锁钉孔和加压孔均为锥形孔,与髌骨接触的孔径小于上部的孔径,该结构的目的是使螺钉拧入后更加的稳固,并且,紧贴加压孔边缘拧入螺钉时,随着锥形钉尾进入孔内,髌骨上极骨块会相对接骨板向远端滑动,从而对骨折断端产生加压的作用;其中结合孔3内的锁钉孔配合锁定螺钉使用,加压孔配合皮质骨螺钉使用,锁定螺钉和皮质骨螺钉均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接骨板进行定制,或从现有技术中直接购买使用;
41.横臂1上的固定通孔4设置有四个,横臂1上的固定通孔4主要用于加强横臂对髌骨下极骨块及髌韧带的拖挂作用,可使用缝线将髌韧带及下极碎骨块缝合固定于横臂固定通孔4孔位上,尤其针对严重粉碎的髌骨下极骨折,可使用缝线将碎骨块连同周边软组织一同收拢通过固定通孔4固定于横臂1上,增加横臂对下极骨块的控制和拖挂效果;中部相邻的两个孔为缝合锁孔11,最外侧的两个孔为穿接锁孔12,所述缝合锁孔11和穿接锁孔12内均设置有内螺纹,当髌骨下极骨块没有粉碎时,可选择通过置入锁定螺钉进行固定;此外,当发生髌韧带15起点撕脱或体部撕裂时,也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接骨板对髌韧带15进行起点重建或加强其吻合重建强度,术中先使用缝线对撕裂部位以远的髌韧带15进行编织缝合,向近端牵拉将缝线固定于横臂1上的缝合锁孔11及纵臂2远端的孔洞内,再将接骨板固定于髌骨上以恢复髌韧带与髌骨下极之间的连续性,此时作为缝合位点的孔洞也起到髌骨下极骨组织与髌韧带15之间的栓接作用,有助于髌韧带15的修复。
42.参照图6所示,纵臂2为沿着长度方向中部内凹的弧形板面10,也就是说该纵臂2沿着长度方向中部的板面厚度小于两侧外沿的厚度,中部内凹的弧形板面10与髌骨表面弧度相贴合,增加其与髌骨表面的接触面积,目的是在向本实用新型的接骨板纵臂2的固定通孔4内拧入螺钉时,设置内凹的弧面能使接骨板贴紧髌骨骨面,增大接骨板与髌骨间的摩擦力,纵臂2两侧外沿的厚度使其具有一定的抓力及限位的作用。
43.参照图1、图3、图4、图8和图9所示,袢固部9穿接在横臂1最外侧的两个穿接锁孔12内,为具有一定柔性的线条型结构,该线条型结构的直径为0.8mm-1mm,实际使用中通常会根据骨折固定需要选择0.8mm或1mm的袢固部9;袢固部9采用钢丝或钢缆,优选钢缆,因为钢缆在环扎收紧后更加贴合髌骨的形状,其桶箍效应能够实现骨折断面间的加压,使骨折的固定更加稳固。
44.参照图1和图7,缝合锁孔11为圆形通孔,在保留锁定螺钉固定功能的同时,还可作为缝合位点将碎骨块收拢固定于横臂1上,以及作为髌骨下极骨组织与髌韧带15之间的栓接通道,缝合锁孔11的两端孔口周向孔边沿处均设置有倒角,设置该倒角是为了使缝线与孔洞间的接触界面更加平滑,起到缓冲过渡的作用,使缝线上的应力分布趋于均匀,避免切割效应对缝线造成的损坏和强度下降;穿接锁孔12内设置有外斜面13和内斜面14,其中外斜面13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等于30
°
且小于45
°
,内斜面14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等于20
°
且小于30
°
,以袢固部与髌骨接触面为袢固部内表面,外侧为袢固部外表面,袢固部内表面与内斜面14相接触,所述袢固部外表面与外斜面13相接触,采用该结构能够分散袢固部9与穿接孔12接触界面的应力分布,并使袢固部9的穿接弧度更为平滑,使横臂1和袢固部9更加地贴合髌骨下极骨面,增加对下极骨块托衬的作用。
45.本实用新型的接骨板其形态和固定原理均与船锚相似,直接将髌骨下极和髌韧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拖挂,实现了装置的一级拖挂;
46.通过袢固部9对接骨板横臂1的提拉收紧,将拖挂作用升级为三维立体的环抱收拢式拖挂,实现了装置的二级拖挂;
47.在髌骨下极严重粉碎性骨折及髌韧带撕裂的情况下,横臂1上的固定通孔4可作为缝合位点将碎骨块收拢固定于横臂1上,以及作为髌骨下极骨组织与髌韧带15之间的栓接通道,增加装置与髌骨下极及髌韧带之间的一体性,并实现了锚袢装置的三级拖挂。
48.基于上述三级拖挂方案,其牵引拖挂固定的设计理念始终贯穿如一,一体化的设
计能够将股四头肌腱的力量直接下传并作用于髌韧带,不仅仅是直接桥接重建伸膝装置的连续性,还改变了髌韧带牵拉作用于下极骨折块的应力分布,有效降低了下极骨折块被内植物切割脱出的风险,获得足以抵抗膝关节屈伸牵张应力的固定强度。
49.参照图8、图9和图10,本实用新型的锚袢装置在实际手术中的使用方法如下:
50.本实用新型的髌骨骨折固定用锚袢装置手术安装时,在使用接骨板拖挂前,先将穿接在横臂1上的袢固部9两端由髌骨下极两侧软组织内穿出备用,再使用接骨板完成对髌骨下极块的拖挂复位,将备用的袢固部9两端穿引髌骨两侧支持带环绕整个髌骨周向侧壁环扎固定,最后使用螺钉经接骨板纵臂2上的结合孔3实现接骨板与髌骨间的固定连接,从而完成本实用新型锚袢装置的安装。
51.进一步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接骨板相当于锚,横臂1相当于锚爪,托于髌骨下极的后表面,对髌骨下极和髌韧带起拖挂固定的作用,穿接在横臂1上的袢固部9相当于袢,对横臂1起二级拖挂的作用,二者组成三维立体的环抱收拢式拖挂固定系统,在尽可能减少对髌骨下极骨块损伤的同时,更容易获得并维持骨折的解剖复位,为骨折的愈合修复提供了优良的生物学环境。基于本实用新型整体拖挂的固定设计,其构造的整体性极大地减少了因某个部件失效而造成内固定失败的风险,在桥接伸膝装置的同时,将髌前张力有效抵消分布于内固定装置之上,减少了髌韧带牵拉对下极骨折块的影响,并获得足以抵抗膝关节屈伸牵张应力的固定强度,从而为患者术后早期的膝关节康复训练创造了稳固的力学环境。
52.参照图10所示的术后照影图,将本实用新型的髌骨骨折固定用锚袢装置应用于髌骨下极骨折的治疗,在前期的临床病例中,术中可即刻恢复伸膝装置的连续性,维持骨折复位固定,无需石膏或支具辅助固定;基于加速康复的理念,患者术后当天即可于cpm机辅助下行膝关节被动屈伸锻炼,2周后逐渐开始膝关节主动屈伸康复训练及部分负重行走,临床应用效果极佳。
53.本实用新型的锚袢装置,实现了对髌骨下极和髌韧带的整体拖挂固定,桥接重建伸膝装置的连续性,为髌骨骨折的修复愈合创造了优良的生物学环境和稳固的力学环境,具有手术操作简洁、固定坚强可靠、术后早期康复、临床效果优良等诸多优势。并将患者的康复周期整体提前,极大地减少了延期康复造成的并发症,改善临床预后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减轻患者身心负担并能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54.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其都在该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55.同时进一步要说明的是:
56.在实际应用中,参照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锚袢装置并不限于上述通过拖挂髌骨下极及髌韧带实现对髌骨骨折的固定,而是根据骨折线的走行方向的不同随之变通应用,当髌骨其它方向上骨折时可通过调整本实用新型的锚袢装置的拖挂方向,并根据拖挂部位的髌骨形态对接骨板塑形后,完成对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因此,将本实用新型的锚袢装置应用于髌骨其它方位的骨折固定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57.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锚袢装置也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髌骨骨折使用,还可将本实用新型拓展应用于运动系统韧带及肌腱起止点部位的骨折,通过对接骨板进行折弯塑
形,以匹配骨折部位的解剖形态,穿入接骨板横臂1及袢固部9以拖挂韧带及肌腱起止点侧的骨折块,反向提拉接骨板纵臂完成复位,将骨折块归复扣于原位骨床之上,再由横臂1两侧收紧袢固部9进一步增加对骨折提拉拖挂的作用,并完成骨折断端间的加压,维持骨折的复位和坚强内固定,从而恢复韧带和肌腱的张力,同时桥接解剖结构和力学传导的连续性,为骨折的愈合创造了优良的生物学环境和稳定的力学环境,进而提高并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功能及疗效;
58.参照图11所示的将本锚袢装置应用于髌骨上极股四头肌腱止点撕脱性骨折的术后照影图,术中通过横臂1及袢固部9拖挂位于髌骨上极股四头肌腱止点处的撕脱骨块,完成对髌骨上极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并恢复股四头肌腱作用于髌骨的伸膝装置连续性;
59.参照图12所示的将本锚袢装置应用于肘关节尺骨鹰嘴骨折的术后照影图,术中通过拖挂肘关节肱三头肌腱止点尺骨鹰嘴骨折块并完成手术固定,直接桥接由肱三头肌下传的伸肘肌力的力学传导,同时实现了对骨折的坚强内固定;
60.参照图13所示的将本锚袢装置应用于肘关节肱骨外上髁肘关节外侧副韧带起点骨折的术后照影图,将接骨板纵臂2穿过外侧副韧带,牵引骨块及其上附着韧带完成肘关节稳定性的修复重建;
61.参照图14所示的将本锚袢装置应用于踝关节外踝尖部骨折的术后照影图,通过拖挂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及外踝尖部骨折块完成手术固定,恢复外踝尖部韧带的张力,维持并恢复踝关节的稳定。
62.通过上述几个关节处的使用,与以往现有的骨折固定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锚袢装置通过拖挂的方式实现骨折的复位和固定,重建骨性解剖结构连续性的同时,桥接了肌腱韧带与骨性结构间力学传导的连续性,采用接骨板和袢固部9共同提高了骨折手术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有助于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改善其临床预后功能,本实用新型的锚袢装置在人体的不同关节处的使用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63.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64.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