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降温防护服的供气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9-11 17:07: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降温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降温防护服的供气机构。


背景技术:

2.高温的工作环境,给人体带来巨大的负担;降温服的出现可以有效改善高温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然而,现有的降温服,一般采用鼓风机把空调吹出的冷风通过气管,把冷气从腰部或头部,输送到降温服内;此种降温服的气管存在安全隐患,一旦有移动物体经过气管时,容易对气管造成拉扯,而人受到拉扯则易生危险,同时,气管也存在过长而堆积在地上,也存在拌倒他人的安全隐患;基于上述安全风险,此种降温服很难被实际应用;于是,如何解决上述安全隐患,则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降温防护服的供气机构,可以实现管路的自动收卷和放出,避免管路在地上堆积;也可以在管路受到大力拉扯时而断开,保证使用安全可靠。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降温防护服的供气机构,包括出气管、安装于鞋上的第一连接结构和开关组件、管路组件、绕线盘、绕线盘驱动设备、控制设备;所述绕线盘驱动设备用于驱动绕线盘收卷或放出管路组件;
5.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接头组件、套组件、第二接头组件;所述管路组件包括气路连通管;
6.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安装于鞋上,其一端连接出气管,另一端与套组件安装;
7.所述第二接头组件包括第二管接头,第二管接头的一端的外周上固定有第一导电环,另一端连接气路连通管;
8.所述套组件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在远离第一接头组件的一端内设置有移动通道;所述移动通道内靠近第一接头组件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导电环;
9.所述第二管接头带有第一导电环的一端置于套管的移动通道中;所述第一导电环用于沿移动通道移动,并与第二导电环接触或分离;
10.所述开关组件包括开关;所述开关用于反馈鞋相对于地面的状态;
11.所述控制设备被配置为:在鞋离开地面时,控制绕线盘驱动设备驱动绕线盘放出管路组件;在鞋未离开地面时,并且在第一导电环与第二导电环接触时,控制绕线盘驱动设备驱动绕线盘收卷管路组件;在鞋未离开地面时,并且在第一导电环与第二导电环分离时,控制绕线盘驱动设备驱动绕线盘停止收卷管路组件。
12.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管接头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导电接头,第一导电接头与第一导电环通过第一导电连接部电性连接;所述套管外侧设置有第二导电接头,第二导电接头通过第二导电连接部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接头还连接有第一连接线,第二导电接头还连接有第二连接线;所述开关具有信号线,该信号线连接有第三连接线;气路连通管、第一
连接线、第二连接线、第三连接线组成所述管路组件。
13.进一步的,所述移动通道内在第一导电环远离第二导电环的一侧还设置有弹簧。
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头组件包括第一管接头,第一管接头安装于鞋上,其一端连接所述出气管,另一端固定有第一磁环;所述套组件的套管内在靠近第一管接头的一侧固定有用于与第一磁环配合的第二磁环;第一磁环与第二磁环吸合,用于使第一接头组件与套组件安装;所述第一磁环与第二磁环还用于在气路连通管相对于鞋受到大于第一磁环与第二磁环的吸引力的拉力时而分离,进而使套管组件与第一接头组件分离。
15.进一步的,所述套管内位于第二磁环靠近第一磁环的一侧还设置有隔环。
16.进一步的,所述套管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二磁环在第一套管内;所述第二导电环也固定在第一套管内,并且第二导电环位于第二磁环远离第一磁环的一侧;所述移动通道位于第二套管内。
17.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套管内的移动通道在远离第二导电环的一端还设置有限位台阶。
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还包括管接头固定架;所述第一管接头活动安装于管接头固定架;或者,第一管接头包括安装于管接头固定架的固定段和与固定段通过管路万向接头连接的活动段。
19.进一步的,所述供气机构还包括空调设备、鼓风设备、回转接头;所述回转接头与绕线盘同轴设置;所述回转接头用于使随绕线盘转动的管路组件中的气路连通管与鼓风设备连接、使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第三连接线与控制设备连接;所述空调设备的出风口通过第一气路连接管与鼓风设备的进风口连通。
20.进一步的,所述回转接头的固定端的气路通道通过第二气路连接管与鼓风设备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回转接头的固定端还设置有第四导电接头、第五导电接头、第六导电接头;所述第四导电接头、第五导电接头、第六导电接头分别与控制设备通过第四连接线、第五连接线、第六连接线对应连接;所述回转接头的回转端用于连接气路连通管、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第三连接线,使得气路连接通与第二气路连接管连通、第一连接线与第四导电接头连通、第二连接线与第五导电接头连通、第三连接线与第六导电接头连通。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降温防护服的供气机构,可以实现管路的自动收卷和放出,避免管路在地上堆积;也可以在管路受到大力拉扯时而断开,保证使用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22.图1为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降温防护服的供气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23.图2为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降温防护服的供气机构的第一连接结构、开关组件和管路的组装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24.图3为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降温防护服的供气机构的第一连接结构的爆炸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25.图4为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降温防护服的供气机构的第一连接结构的爆炸状态的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26.图5为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降温防护服的供气机构的第一连接结构的第一状态的内
部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降温防护服的供气机构的第一连接结构的第二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降温防护服的供气机构的第一连接结构的第三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降温防护服的供气机构的空调设备侧的立体示意图;
30.图9为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降温防护服的供气机构的空调设备侧的另一角度立体示意图;
31.其中,1-出气管,2-第一连接结构,3-管路组件,4-绕线盘,5-绕线盘驱动设备,6-空调设备,7-鼓风设备,8-开关组件,9-控制设备,10-回转接头,11-底板,12-出线导向部,13-鞋,201-第一接头组件,202-套组件,203-第二接头组件,204-弹簧,205-管接头固定架,2011-第一管接头,2012-第一转换接头,2013-第一磁环,2014-限位螺母,2015-安装空间,2021-第一套管,2022-第二磁环,2023-第二导电环,2024-第二导电接头,2025-第二套管,2026-隔环,2027-第二导电连接部,2028-移动通道,20251-限位台阶,20252-压紧部,2031-第二管接头,2032-第一导电环,2033-第一导电接头,2034-第一导电连接部,2035-第二转换接头,301-气路连通管,302-第一连接线,303-第二连接线,304-第三连接线,305-管套,601-第一气路连接管,801-开关固定架,802-开关,803-信号线,1001-固定端,1002-第四导电接头,1003-第五导电接头,1004-第六导电接头,1005-第二气路连接管,1006-第四连接线,1007-第五连接线,1008-第六连接线,1009-回转端。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实施例
33.请参照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降温防护服的供气机构,包括出气管1、安装于鞋13上的第一连接结构2和开关组件8、管路组件3、绕线盘4、绕线盘驱动设备5、控制设备9;所述绕线盘驱动设备5用于驱动绕线盘4收卷或放出管路组件3;
34.所述第一连接结构2包括第一接头组件201、套组件202、第二接头组件203;所述管路组件3包括气路连通管301;
35.所述第一接头组件201安装于鞋上,其一端连接出气管1,另一端与套组件202安装;
36.所述第二接头组件203包括第二管接头2031,第二管接头2031的一端的外周上固定有第一导电环2032,另一端连接气路连通管301;
37.所述套组件202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在远离第一接头组件201的一端内设置有移动通道2028;所述移动通道2028内靠近第一接头组件201的一侧固定有第二导电环2023;
38.所述第二管接头2031带有第一导电环2032的一端置于套管的移动通道2028中;所述第一导电环2032用于沿移动通道2028移动,并与第二导电环2023接触或分离;
39.所述开关组件8包括开关802;所述开关802用于反馈鞋相对于地面的状态;
40.所述控制设备9被配置为:在鞋离开地面时,控制绕线盘驱动设备5驱动绕线盘4放出管路组件3;在鞋未离开地面时,并且在第一导电环2032与第二导电环2023接触时,控制绕线盘驱动设备5驱动绕线盘4收卷管路组件3;在鞋未离开地面时,并且在第一导电环2032与第二导电环2023分离时,控制绕线盘驱动设备5驱动绕线盘4停止收卷管路组件3。
41.本实施例中,鞋相对于地面的状态,是以人的脚的状态为准的,脚踩在地上时,开关802处于被按压的状态,脚抬起时,开关802处于松开状态,开关802的按压状态和松开状态的电路通断可被控制设备9采集,当然,利用简单的电路连接,也可实现绕线盘驱动设备5的电路的通断;另外,开关802也可更换为其他类型的开关或传感器。
42.再参照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管接头2031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导电接头2033,第一导电接头2033与第一导电环2032通过第一导电连接部2034电性连接;所述套管外侧设置有第二导电接头2024,第二导电接头2024通过第二导电连接部2027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电接头2033还连接有第一连接线302,第二导电接头2024还连接有第二连接线303;所述开关802具有信号线803,该信号线连接有第三连接线304;气路连通管301、第一连接线302、第二连接线303、第三连接线304组成所述管路组件3。具体的,第一导电接头2033与第一连接线302为公母插接头式连接,第二导电接头2024与第二连接线303也为公母插接头式连接,第三连接线304为双芯线,分别与开关802的信号线的双芯也通过公母插接头式连接,通过此种方式,可实现线路的快速连接;当然,也皆可采用其它的线路连接方式,例如,导线的直接连接,接线柱式连接等,皆为常用的线路连接方式,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管路组件3还包括管套305,用于收拢第三连接线304;气路连通管301、第一连接线302、第二连接线303、第三连接线304,当然,还可采用收线夹,胶带等对连接线与管进行收拢。
43.再参照图3至图6所示,所述移动通道2028内在第一导电环2032远离第二导电环2023的一侧还设置有弹簧204。弹簧204的设计为第一导电环2032提供在移动通道2028内朝向第二导电环2023移动的动力。
44.再参照图3和图4、图7所示,所述第一接头组件201包括第一管接头2011,第一管接头2011安装于鞋上,其一端连接所述出气管1,另一端固定有第一磁环2013;所述套组件202的套管内在靠近第一管接头2011的一侧固定有用于与第一磁环2013配合的第二磁环2022;第一磁环2013与第二磁环2022吸合,用于使第一接头组件201与套组件202安装;所述第一磁环2013与第二磁环2022还用于在气路连通管301相对于鞋13受到大于第一磁环2013与第二磁环2022的吸引力的拉力时而分离,进而使套管组件202与第一接头组件201分离。本实施例中,第二磁环2022可以和第二导电环2023合二为一,采用导电的第二磁环2022或者在第二磁环2022的表面涂覆导电层,皆可实现第一导电环2032和第二导电环2023通过接触和分离的方式,实现相应的电路通断;另外,第一导电环2032也可分成相互绝缘的两部分,该两部分分别连接有导电接头,通过第二导电环作为连通的触点,进而使两个导电接头在第一导电环与第二导电环接触时导通。
45.本实施例中,在采用磁环时,弹簧204可作为辅助的动力部件,由于第二磁环的存在,第一导电环2032可采用能被磁铁吸引的材料,比如,第一导电环2032可为铁环,这样,在移动通道较短时,可以通过第二磁环对铁环的吸引力作为铁环向第二导电环移动的动力;当然,移动通道较长时,需要采用弹簧204,而移动通道较长时,也可以降低两个导电环接触触发收卷管路组件3的敏感度(两个导电环不会轻易接触)。
46.再参照图4和图5所示,所述套管内位于第二磁环2022靠近第一磁环2013的一侧还设置有隔环2026。用于控制第二磁环与第一磁环的最大吸引力。磁铁在两者相接触时,吸力最大,难以分开,本实施例中,第一磁环和第二磁环皆采用强磁铁,所以,设置的隔环2026可以有效的控制两个磁环分开时所需要的力,既可保证正常行走时,两个磁环不会分开,又可保证在受到较大外力时,可分开,而消除相应的安全隐患。
47.再参照图3和图4所示,所述套管包括第一套管2021和第二套管2025;所述第二磁环2022在第一套管2021内;所述第二导电环2023也固定在第一套管2021内,并且第二导电环2023位于第二磁环2022远离第一磁环2013的一侧;所述移动通道2028位于第二套管2025内。两部分套管的设计,可保证各零件方便安装,第二套管2025设置有外螺纹,第一套管2021在第二导电环2023靠近第一导电环2032的一侧设置有内螺纹,第二套管2025与第一套管2021螺纹连接,同时,第二套管2025的端面构成压紧部20252,在第二套管2025旋紧在第一套管2021上时,压紧部20252抵压在第二导电环2023的外圈处,使第二导电环2023与第二磁环2022皆压紧在隔环2026上,使得第二导电环2023与第二磁环2022牢靠的安装在第一套管2021内;另外,第二导电环2023的外径大于第二磁环2022的外径,相应的第一套管的内壁也呈台阶状,第二导电环2023压在台阶处,第二导电连接部2027有一部分是位于台阶处的,这样通过压紧部20252也可使第二导电环2023与第二导电连接部2027紧密接触,保证电性连接的稳定性。
48.再参照图4所示,所述第二套管2025内的移动通道2028在远离第二导电环2023的一端还设置有限位台阶20251。该限位台阶,用于作为第一导电环2032在移动通道2028移动时的限位,在设置弹簧时,弹簧的一端抵在第一导电环2032上另一端抵在限位台阶20251上。
49.再参照图2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连接结构2还包括管接头固定架205;所述第一管接头2011活动安装于管接头固定架205;或者,第一管接头2011包括安装于管接头固定架205的固定段和与固定段通过管路万向接头连接的活动段;当采用第一管接头2011活动安装于管接头固定架205时,管接头固定架205上设置有孔,第一管接头2011上设置有限位螺母2014,使得第一管接头2011与出气管连接的一端向上穿过管接头固定架205的孔时,通过限位螺母2014落在孔的上方,同时,第一管接头2011位于孔的下方也设置有限位部,使得第一管接头2011在孔的位置形成安装空间2015,仅具有旋转的自由度。
50.本实施例中,管接头固定架205大体呈z型,其竖向的部分与上下两个水平的部分垂直,管接头固定架205的下侧的水平部分固定在鞋的足弓的位置,开关组件8还包括用于固定开关802的开关固定架801,该开关固定架801可固定在鞋的后侧,可以更好的反馈鞋与地面间的状态(踩下或抬脚)。
51.再参照图8和图9所示,所述供气机构还包括空调设备6、鼓风设备7、回转接头10;所述回转接头10与绕线盘4同轴设置;所述回转接头10用于使随绕线盘转动的管路组件3中的气路连通管301与鼓风设备7连接、使第一连接线302、第二连接线303、第三连接线304与控制设备9连接;所述空调设备6的出风口通过第一气路连接管601与鼓风设备7的进风口连通。
52.再参照图9所示,所述回转接头10的固定端1001的气路通道通过第二气路连接管1005与鼓风设备7的出风口连通;所述回转接头10的固定端1011还设置有第四导电接头
1002、第五导电接头1003、第六导电接头1004;所述第四导电接头1002、第五导电接头1003、第六导电接头1004分别与控制设备9通过第四连接线1006、第五连接线1007、第六连接线1008对应连接;所述回转接头10的回转端1009用于连接气路连通管301、第一连接线302、第二连接线303、第三连接线304,使得气路连接通301与第二气路连接管1005连通、第一连接线302与第四导电接头1002连通、第二连接线303与第五导电接头1003连通、第三连接线304与第六导电接头1004连通。具体的,第六导电接头1004为双路接头,第六连接线1008也为双芯线。
53.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组装,及相关零件的标准化,第一管接头2011与出气管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转换接头2012;第二管接头2031远离第一管接头2011的一端通过第二转换接头2035与气路连通管301连接。
54.本实施例中,为了节省相应的安装空间,驱动相关的部件皆安装在一底板11上;具体的,体积较大的空调设备固定于底板11的一侧,绕线盘4固定在底板11的另一侧,空调设备之上放置或固定体积较小的鼓风设备7、控制模块9和绕线盘驱动设备5;绕线盘驱动设备5可采用电动马达和减速机组合为绕线盘提供旋转动力。
55.本实施例中,为了使绕线盘4的出线不悬空,在底板上,位于绕线盘4的出线端处,还设置有出线导向部12,出线导向部12的设置,可使管路3被出线导向部12限制,而贴近于地面,避免管路3的悬空,而出现的安全风险。
56.本实施例中,使用方式,将第一接头组件通过接头固定架安装于鞋的侧面(脚的外侧),将开关组件通过开关固定架安装于鞋的后侧;将其他结构连接完成后,将第二接头组件和套组件与第一接头组件对接,使两个磁环吸住,然后,将第三连接线与开关的信号线连接;工作人员穿戴降温服,然后穿上鞋,将出气管与降温服连通,打开相应的开关电源,即可进行工作;鞋(脚)抬起后,开关被触发,使得控制设备接收到相应的信号,控制绕线盘驱动设备驱动绕线盘放出一段管路组件,以保证人有足够的放出管路组件的长度以跟随人的脚步;当在人停止走动后,此时,因人走路时脚的甩动,第一接头组件、套管组件和第二接头组件以及与第二接头组件连接的管路组件的部分就会处于松弛状态,该状态下,第一导电环会在弹簧的作用下推动与第二导电环接触(如图6所示),此时,控制设备控制绕线盘驱动设备驱动绕线盘收卷管路组件,收卷至管路组件对第一导电环提供拉力而使第一导电环与第二导电环分开时,控制设备控制绕线盘驱动设备驱动绕线盘停止收卷管路组件,此时,放出的线路组件冗余的部分已经被收卷,然后,控制设备会控制绕线盘驱动设备驱动绕线盘再放出一小段管路组件,进而使管路组件的大部分与地面接触;而管路组件与地面具有摩擦力,而弹簧的弹力小于该摩擦力,第一导电环就会维持与第二导电环分开的状态,而此时,绕线盘不再动作;鞋(脚)抬起后,重复前述动作。当受到较大外力时,第一磁环与第二磁环分开,使第一接头组件与套管组件、第二接头组件、管路组件分开,而开关组件的信号线与第三连接线的连接也会被外力所拉开;进而不会影响到人,保证使用的安全。
57.上述实施例不应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转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