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快速折叠式布线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9-11 14:03:3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布线槽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折叠式布线槽结构。


背景技术:

2.布线槽即线槽,又名走线槽、配线槽、行线槽,是用来将电源线、数据线等线材规范的整理,固定在墙上或者天花板上的电工用具。根据材质的不同,线槽按划分多种,常用的有环保pvc线槽、无卤ppo线槽、无卤pc/abs线槽、钢铝等金属线槽等等。现有的布线槽的截面形状大多为矩形或圆形,从工厂加工完毕后即定型,但这样的结构在运输时或仓库存储时会加大运输空间和仓储空间,基于此,需要在现有结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快速折叠式布线槽结构,该快速折叠式布线槽结构在未使用时为片状结构,使用时可较为方便快速地折叠成矩形结构,从而达到节省运输空间和仓储空间的目的。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快速折叠式布线槽结构,包括一通过一定的外力能够折叠弯曲成矩形结构的折叠片,所述折叠片由硬性基板结构和软性折叠板结构组成,且所述硬性基板结构和软性折叠板结构呈一体式连接,所述硬性基板结构和软性折叠板结构的内壁,设有当硬性基板结构和软性折叠板结构形成折叠弯曲后能够互相扣接的连接结构。
5.作为本实用新型之优选,所述折叠片位于弯曲端为软性折叠板结构,所述折叠片位于非弯曲端为硬性基板结构,由此使得折叠片在处于非折叠状态时,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硬性基板结构区、第一软性折叠板结构区、第二硬性基板结构区、第二软性折叠板结构区、第三硬性基板结构区、第三软性折叠板结构区以及第四硬性基板结构区;
6.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位于第一硬性基板结构区上端的钩型扣接片,位于第四硬性基板结构区底部的、能够使得钩型扣接片扣入的u型嵌入片;
7.位于第一软性折叠板结构区内壁的、当第一软性折叠板结构区处于弯曲折叠状态时能够相互形成扣接的第一钩状扣接片,第二钩状扣接片;
8.位于第二软性折叠板结构区内壁的、当第二软性折叠板结构区处于弯曲折叠状态时能够相互形成扣接的第三钩状扣接片,第四钩状扣接片;
9.位于第三软性折叠板结构区内壁的、当第三软性折叠板结构区处于弯曲折叠状态时能够相互形成弧形过渡接触配合的第一弧形接触片、第二弧形接触片。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之改进,所述第一钩状扣接片、第二钩状扣接片之间,设有呈v型结构的第一v型折弯结构;所述第三钩状扣接片、第四钩状扣接片之间,设有呈v型结构的第二v型折弯结构;所述第一弧形接触片、第二弧形接触片之间,设有呈v型结构的第三v型折弯结构。
11.采用上述技术改进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2.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在出厂时采用片状结构,而非常规的矩形结构,极大地节省了运输空间和仓储空间;
13.2、并且本实用新型在材料上采用软硬相结合结构,既节省了折叠时的体力,增加了折叠的便捷度,也不影响使用时的刚性要求;
14.3、本实用新型在内部相应位置设置连接结构和v型折弯结构,不但使折叠后的牢固度增加,也进一步使折叠省力化。
附图说明
15.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未折叠时的正向结构图;
16.图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未折叠时的立体结构图;
17.图3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完成后的正向结构图;
18.图4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折叠完成后的立体结构图;
19.其中,1、第一硬性基板结构区;2、第一软性折叠板结构区;3、第二硬性基板结构区;4、第二软性折叠板结构区;5、第三硬性基板结构区;6、第三软性折叠板结构区;7、第四硬性基板结构区;8、钩型扣接片;9、u型嵌入片;10、第一钩状扣接片;11、第二钩状扣接片;12、第三钩状扣接片;13、第四钩状扣接片;14、第一弧形接触片;15、第二弧形接触片;16、第一v型折弯结构;17、第二v型折弯结构;18、第三v型折弯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1.结合图1和图2可知,一种快速折叠式布线槽结构,包括一通过一定的外力能够折叠弯曲成矩形结构的折叠片,该折叠片由硬性基板结构和软性折叠板结构组成,且硬性基板结构和软性折叠板结构呈一体式连接,硬性基板结构和软性折叠板结构的内壁,设有当硬性基板结构和软性折叠板结构形成折叠弯曲后能够互相扣接的连接结构。
22.在本实用新型之中,优选的折叠片位于弯曲端为软性折叠板结构,折叠片位于非弯曲端为硬性基板结构,由此使得折叠片在处于非折叠状态时,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硬性基板结构区1、第一软性折叠板结构区2、第二硬性基板结构区3、第二软性折叠板结构区4、第三硬性基板结构区5、第三软性折叠板结构区6以及第四硬性基板结构区7。
23.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在出厂时采用片状结构,而非常规的矩形结构或圆形结构,极大地节省了运输空间和仓储空间;同时,在材料上采用软硬相结合结构(即一硬性基板结构区1、第一软性折叠板结构区2、第二硬性基板结构区3、第二软性折叠板结构区4、第三硬性基板结构区5、第三软性折叠板结构区6以及第四硬性基板结构区7),这样的结构既节省了折叠时的体力,增加了折叠的便捷度,也不影响使用时的刚性要求。
24.在本实用新型之中,优选的连接结构包括:位于第一硬性基板结构区1上端的钩型扣接片8,位于第四硬性基板结构区7底部的、能够使得钩型扣接片8扣入的u型嵌入片9;
25.位于第一软性折叠板结构区2内壁的、当第一软性折叠板结构区2处于弯曲折叠状态时能够相互形成扣接的第一钩状扣接片10,第二钩状扣接片11;
26.位于第二软性折叠板结构区4内壁的、当第二软性折叠板结构区4处于弯曲折叠状态时能够相互形成扣接的第三钩状扣接片12,第四钩状扣接片13;
27.位于第三软性折叠板结构区6内壁的、当第三软性折叠板结构区6处于弯曲折叠状态时能够相互形成弧形过渡接触配合的第一弧形接触片14、第二弧形接触片15。
28.上述结构中,通过将第一软性折叠板结构区2、第二软性折叠板结构区4、第三软性折叠板结构区6的折叠,以及钩型扣接片8和u型嵌入片9的扣接结构,第一钩状扣接片10和第二钩状扣接片11组合后的扣接结构、第三钩状扣接片12和第四钩状扣接片13组合后的扣接结构、第一弧形接触片14、第二弧形接触片15组合后的弧形过渡接触连接结构,即可形成如图3和图4的结构。
29.在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钩状扣接片10、第二钩状扣接片11之间,设有呈v型结构的第一v型折弯结构16;在第三钩状扣接片12、第四钩状扣接片13之间,设有呈v型结构的第二v型折弯结构17;在第一弧形接触片14、第二弧形接触片15之间,设有呈v型结构的第三v型折弯结构。18。
30.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在硬性基板结构区和软性折叠板结构区内部的相应位置设置连接结构和v型折弯结构,不但使折叠后的牢固度增加(钩型扣接片8扣入u型嵌入片9后的扣接结构,第一钩状扣接片10和第二钩状扣接片11组合后的扣接结构、第三钩状扣接片12和第四钩状扣接片13组合后的扣接结构、第一弧形接触片14、第二弧形接触片15组合后的弧形过渡接触连接结构),也进一步使折叠省力化。
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