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鼻整形下外侧软骨内侧脚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08 06:12: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鼻整形下外侧软骨内侧脚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鼻整形手术中,对下外侧软骨内侧脚的塑形几乎是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的操作,此操作可以加强鼻小柱的支撑力量,同时可以调整下外侧软骨的高度不对称,传统手术时一般采用经验式缝合或采用注射器针头进行不稳固的临时固定,在临时固定之后进行缝线的缝合,其缺点是定位不准确、易发生扭曲且针头易对术者产生伤害,术后鼻小柱、鼻翼缘及鼻孔可因定位扭曲、不准确而产生不对称的形态外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鼻整形下外侧软骨内侧脚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鼻整形下外侧软骨内侧脚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鼻整形下外侧软骨内侧脚固定装置,包括由于固定的金属回弹夹;
5.所述金属回弹夹由左侧臂、右侧臂和连接环组成;
6.所述连接环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左侧臂和右侧臂,所述左侧臂和右侧臂呈平行分布。
7.优选的,所述左侧臂和右侧臂相对的一面设置为磨纹面。
8.优选的,所述左侧臂的为长1.5cm、宽0.3cm、厚0.1cm。
9.优选的,所述右侧臂的为长1.5cm、宽0.3cm、厚0.1cm。
10.优选的,所述左侧臂、右侧臂和连接环为一体结构。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装置可反复利用;
13.2、固定牢固不打滑;
14.3、避免了传统手术以注射器针头固定对术者造成伤害的可能;
15.4、操作简便,方便调整;
16.5、固定后回覆鼻部皮肤不影响鼻部外形,方便观察手术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视示意图。
19.图中:1、金属回弹夹;11、左侧臂;12、右侧臂;13、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20.实施例一
21.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2.一种鼻整形下外侧软骨内侧脚固定装置,金属回弹夹1由左侧臂11、右侧臂12和连接环13组成,连接环1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左侧臂11和右侧臂12,并且左侧臂11、右侧臂12、连接环13为一体结构,通过连接环13将左侧臂11和右侧臂12连接,并且在不使用的情况下,左侧臂11和右侧臂12之间呈平行分布,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双手将左侧臂11和右侧臂12向外掰开,使得左侧臂11和右侧臂12之间夹角可以进行改变,进一步使得金属回弹夹1可以夹在患者的鼻梁软骨上;
23.左侧臂11和右侧臂12相对的一面均设置为磨纹面,通过左侧臂11和右侧臂12的内侧面与软骨接触面可减少对组织的损伤,且固定牢固;
24.左侧臂11和右侧臂12的尺寸均为长1.5cm、宽0.3cm、厚0.1cm。


技术特征:
1.一种鼻整形下外侧软骨内侧脚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于固定的金属回弹夹(1);所述金属回弹夹(1)由左侧臂(11)、右侧臂(12)和连接环(13)组成;所述连接环(1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左侧臂(11)和右侧臂(12),所述左侧臂(11)和右侧臂(12)呈平行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整形下外侧软骨内侧脚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臂(11)和右侧臂(12)相对的一面设置为磨纹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整形下外侧软骨内侧脚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臂(11)的为长1.5cm、宽0.3cm、厚0.1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整形下外侧软骨内侧脚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臂(12)的为长1.5cm、宽0.3cm、厚0.1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整形下外侧软骨内侧脚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臂(11)、右侧臂(12)和连接环(13)为一体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医疗器材技术领域的一种鼻整形下外侧软骨内侧脚固定装置,包括由于固定的金属回弹夹;所述金属回弹夹由左侧臂、右侧臂和连接环组成;所述连接环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左侧臂和右侧臂,所述左侧臂和右侧臂呈平行分布本装置操作简便,方便调整,可反复利用且固定牢固不打滑,同时避免了传统手术以注射器针头固定对术者造成伤害的可能,固定后回覆鼻部皮肤不影响鼻部外形,方便观察手术效果。方便观察手术效果。方便观察手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曹政 陶凯 岳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曹政
技术研发日:2022.05.12
技术公布日:2022/9/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