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多车位充电预约收费方法、系统及可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2-09-07 23:35: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智慧充电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多车位充电预约收费方法、系统及可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汽车,作为20世纪人类最为重大的发明之一,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极大地便捷了人们的生活,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及国民经济的飞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对能源无休止的开采和利用,给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人类健康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汽车污染已经逐渐成为社会群众最关注的问题。
3.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人们开始选择电动汽车作为出行工具,电动汽车通过电力来提供能源驱动车辆行驶,对减少汽车尾气和改善环境污染具有较大作用。目前世界上的很多汽车公司都在电动汽车制造方面表现出了比较成熟的技术,但是任何型号、品牌的电动汽车都需要在充电设施的支持下才能保持运行,充电设施是电动汽车推广的基本要求,目前国内的充电设备数量还远远达不到设计要求。
4.使用直流充电桩为电动汽车充电,一般可能需要持续30-60分钟;使用交流充电桩位电动汽车充电,一般可能需要持续10个小时左右。但是很多情况下,电动汽车停在车位上的时间远远超过充电的时间,当用户想要为车辆进行充电而充电桩又都在使用状态的时候,用户不能获取每个车辆的充电剩余时间及充电设备的使用情况,便只能漫无目的的排队等待,浪费时间,造成充电资源的浪费,也让用户难以选择到合适的充电设备进行充电预约。
5.因此,如何给用户提供一种合适的充电预约方法,提高用户充电效率并对汽车充电费用进行准确计算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车位充电预约收费方法、系统及可存储介质,能够获取充电设备的充电等待时间及充电模式,帮助用户选择合适的充电设备进行充电预约,并对汽车充电费用进行准确计算,提高充电效率,避免充电资源的浪费。
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多车位充电预约收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获取充电站中各个充电桩的工作状态,判断所述各个充电桩的充电等待时间及充电模式;
10.基于各个充电桩的充电等待时间及充电模式,确定预约充电的时间段及目标充电桩并发送至充电管理平台,生成并存储充电预约订单;
11.用户前往充电站充电时,所述充电管理平台根据充电预约订单对所述目标充电桩所对应的地锁进行解锁,电动汽车驶入车位,连接充电桩,开始充电;
12.停止充电后,根据充电桩计算的充电服务费用进行缴费,完成充电。
13.上述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为:用户能够了解充电桩的充电状态,并进而确认想要预约的时间段及目标充电桩,选择合适的充电桩进行预约可以避免浪费时间,提高充电效率。
14.可选的,所述充电桩的工作状态包括:空闲状态和充电状态;
15.当充电站中存在处于空闲状态的目标充电桩时,直接向所述充电管理平台发送预约请求,确认用户到达目标充电桩的时间、预约充电的时间段,生成充电预约订单;
16.当各个充电桩的工作状态均为充电状态时,判断各个充电桩的充电等待时间及充电模式,确定预约充电的时间段及目标充电桩。
17.上述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为:可帮助用户快速确认充电桩的使用情况,若存在处于空闲状态的目标充电桩,可直接预约避免进行后续的步骤;若所有充电桩均处于正在使用的情况,则还需进一步确认充电车辆的剩余充电时间以及其他预约情况。
18.可选的,判断所述各个充电桩的充电等待时间,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9.根据各个充电桩所对应的正在充电车辆的电池容量和充电参数,计算每个正在充电车辆的充电完成时间;
20.将每个充电桩所对应的正在充电车辆的充电完成时间与已预约用户的预估充电总时间相加,作为该充电桩的充电等待时间。
21.可选的,判断所述各个充电桩的充电模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22.提前预设电力负荷的第一阈值、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阈值小于第二阈值;
23.获取所述充电站中不同时间段的电力负荷;
24.将所述不同时间段的电力负荷分别与第一阈值、第二阈值进行比较,预测充电桩的充电模式,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25.当某时间段的电力负荷小于第一阈值时,充电桩的充电模式为功率不可调;
26.当某时间段的电力负荷处于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之间时,部分充电桩的充电模式为功率不可调,其余部分充电桩的充电模式为功率随着电力负荷进行调整;
27.当某时间段的电力负荷大于第二阈值时,充电桩的充电模式为功率随着电力负荷进行调整。
28.上述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为:用户可以根据各个充电桩的充电等待时间及充电模式,确认适合的充电时间段及目标充电桩,避免漫无目的的排队等待,也可避免充电资源的浪费。
29.可选的,所述预约充电的时间段包括电动汽车的实际充电时间和预设的充电桩保留时间;
30.其中,所述电动汽车的实际充电时间通过充电电量、充电金额和充电费率中的任意一种最终确定。
31.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32.当预约所述目标充电桩的最后一辆车辆完成充电时,通过所述充电管理平台向用户终端发送提示信息,按照所述预设的充电桩保留时间为该用户预留充电桩,若用户未在预设的充电桩保留时间之内到达充电站,则自动取消预约。
33.可选的,所述根据充电桩计算的充电服务费用进行缴费,具体为:
34.通过电量计量芯片实时监测电量消耗,停止充电后,通过充电桩内的控制模块统
计实际充电时间内消耗的总电量,并计算此次充电的费用。
35.一种多车位充电预约收费系统,包括:获取模块、判断模块、预约模块、充电管理模块、计费模块,且各结构依次相连;
36.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充电站中各个充电桩的工作状态;
37.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各个充电桩的充电等待时间及充电模式;
38.预约模块,基于各个充电桩的充电等待时间及充电模式,确定预约充电的时间段及目标充电桩并发送至充电管理平台,生成并存储充电预约订单;
39.充电管理模块,用户前往充电站充电时,用于根据充电预约订单对所述目标充电桩所对应的地锁进行解锁,并在电动汽车驶入车位、连接充电桩后,进行充电管理;
40.计费模块,用于停止充电后,根据充电桩计算的充电服务费用进行缴费,完成充电。
41.可选的,所述充电站包括:多个充电桩、多个地锁、车位探测器、缴费终端;
42.所述充电桩,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统计实际充电时间内的总电量、计算充电费用;
43.所述地锁,在上一电动汽车驶离停车位后将停车位锁上;
44.所述车位探测器,用于探测停车位上是否停有电动汽车;
45.所述缴费终端,用于根据充电桩计算的充电费用进行缴费。
46.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上所述多车位充电预约收费方法的步骤。
47.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多车位充电预约收费方法、系统及可存储介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48.(1)本发明能够获取充电设备的充电等待时间及充电模式,帮助用户选择合适的充电时间及目标充电桩进行充电预约,并对汽车充电费用进行准确计算,提高充电效率,避免充电资源的浪费;
49.(2)本发明中用户预约的充电时间段包括实际充电时间和预设的充电桩保留时间,若用户未在预设的充电桩保留时间之内到达充电站,将会自动取消预约,并为其他用户提供预约机会,避免了充电桩长时间保留造成的资源浪费,提高了充电预约的智能化。
附图说明
5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51.图1为多车位充电预约收费方法的流程图;
52.图2为多车位充电预约收费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5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4.实施例1
55.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车位充电预约收费方法,该方案可以用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或其他可充电的充电系统中,而在本实施例中应用于电动汽车,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56.获取充电站中各个充电桩的工作状态,判断各个充电桩的充电等待时间及充电模式;
57.基于各个充电桩的充电等待时间及充电模式,确定预约充电的时间段及目标充电桩并发送至充电管理平台,生成并存储充电预约订单;
58.用户前往充电站充电时,充电管理平台根据充电预约订单对目标充电桩所对应的地锁进行解锁,电动汽车驶入车位,连接充电桩,开始充电;
59.停止充电后,根据充电桩计算的充电服务费用进行缴费,完成充电。
60.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桩的工作状态包括:空闲状态和充电状态;
61.当充电站中存在处于空闲状态的目标充电桩时,直接向所述充电管理平台发送预约请求,确认用户到达目标充电桩的时间、预约充电的时间段,生成充电预约订单;
62.当各个充电桩的工作状态均为充电状态时,判断各个充电桩的充电等待时间及充电模式,确定预约充电的时间段及目标充电桩。此步骤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确认充电桩的使用情况,若存在处于空闲状态的目标充电桩,可直接预约避免进行后续的步骤;若所有充电桩均处于正在使用的情况,则还需进一步确认充电车辆的剩余充电时间以及其他预约情况。
63.进一步地,判断所述各个充电桩的充电等待时间,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4.根据各个充电桩所对应的正在充电车辆的电池容量和充电参数,计算每个正在充电车辆的充电完成时间;
65.将每个充电桩所对应的正在充电车辆的充电完成时间与已预约用户的预估充电总时间相加,作为该充电桩的充电等待时间。
66.用户通过计算正在使用该充电桩的车辆的剩余充电时间和已经预约车辆的等待时间,可以实时了解到每个充电桩的排队情况,避免用户盲目地等待,节约用户的等待时间。
67.进一步地,判断所述各个充电桩的充电模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68.提前预设电力负荷的第一阈值、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阈值小于第二阈值;
69.获取所述充电站中不同时间段的电力负荷;
70.将所述不同时间段的电力负荷分别与第一阈值、第二阈值进行比较,预测充电桩的充电模式,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71.当某时间段的电力负荷小于第一阈值时,充电桩的充电模式为功率不可调;
72.当某时间段的电力负荷处于第一阈值与第二阈值之间时,部分充电桩的充电模式为功率不可调,其余部分充电桩的充电模式为功率随着电力负荷进行调整;
73.当某时间段的电力负荷大于第二阈值时,充电桩的充电模式为功率随着电力负荷进行调整。
74.该方案可以让用户了解不同时间段的电力负荷情况,在现有技术中,尽管有些用户可能进行了充电桩的预约,但无法了解充电状态,若存在电力负荷不满足用户需求的情况,也不会及时了解到,给用户使用电动汽车带来困扰。而在本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根据电力负荷情况及自己的时间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及充电桩进行充电预约,能够更加提高预约充电的智能化。
75.进一步地,所述预约充电的时间段包括电动汽车的实际充电时间和预设的充电桩保留时间;
76.其中,所述电动汽车的实际充电时间通过充电电量、充电金额和充电费率中的任意一种最终确定。若用户未在预设的充电桩保留时间之内到达充电站,将会自动取消预约,并为其他用户提供预约机会,避免了充电桩长时间保留造成的资源浪费,提高了充电预约的智能化。
77.进一步地,还包括:当预约所述目标充电桩的最后一辆车辆完成充电时,通过所述充电管理平台向用户终端发送提示信息,按照所述预设的充电桩保留时间为该用户预留充电桩,若用户未在预设的充电桩保留时间之内到达充电站,则自动取消预约。
78.进一步地,根据充电桩计算的充电服务费用进行缴费,具体为:
79.通过电量计量芯片实时监测电量消耗,停止充电后,通过充电桩内的控制模块统计实际充电时间内消耗的总电量,并计算此次充电的费用。
80.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上所述多车位充电预约收费方法的步骤。
81.实施例2
82.一种多车位充电预约收费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获取模块、判断模块、预约模块、充电管理模块、计费模块,且各结构依次相连;
83.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充电站中各个充电桩的工作状态;
84.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各个充电桩的充电等待时间及充电模式;
85.预约模块,基于各个充电桩的充电等待时间及充电模式,确定预约充电的时间段及目标充电桩并发送至充电管理平台,生成并存储充电预约订单;
86.充电管理模块,用户前往充电站充电时,用于根据充电预约订单对所述目标充电桩所对应的地锁进行解锁,并在电动汽车驶入车位、连接充电桩后,进行充电管理;
87.计费模块,用于停止充电后,根据充电桩计算的充电服务费用进行缴费,完成充电。
88.进一步地,所述充电站包括:多个充电桩、多个地锁、车位探测器、缴费终端;
89.充电桩,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统计实际充电时间内的总电量、计算充电费用;
90.地锁,在上一电动汽车驶离停车位后将停车位锁上;
91.车位探测器,用于探测停车位上是否停有电动汽车;
92.缴费终端,用于根据充电桩计算的充电费用进行缴费。
93.在现有技术中,当用户想要为车辆进行充电而充电桩又都在使用状态的时候,只能漫无目的的排队等待,浪费时间,造成充电资源的浪费。而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本发明能够获取充电桩的充电等待时间及充电模式,帮助用户选择合适的充电时间及目标充电桩进行充电预约,并对汽车充电费用进行准确计算,提高充电效率,避免充电资源的浪费。
94.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9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