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双闸门式胸腔引流管夹的制作方法

2022-09-07 13:55:4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配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双闸门式胸腔引流管夹。


背景技术:

2.胸腔引流管是胸外科常用引流装置。由于胸腔是负压,胸腔不能与外界相通,否则容易出现气胸。当患者需要活动或做检查时,为了防止水封瓶脱落,医生往往要通过各种方式把胸腔引流管封闭。做全肺切除术后的患者也需要将胸腔引流管封闭,而后定期开放。由于不管采用血管钳钳夹还是用胶带等手段进行封闭,都会产生操作不便等问题。现急需一种胸腔引流管封闭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双闸门式胸腔引流管夹。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一种双闸门式胸腔引流管夹,包括夹持底座、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和限位件,所述夹持底座的正反两面上对称可动设有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匹配设置,以实现对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端部的限位。
6.所述夹持底座上设有管路限位槽。
7.所述夹持底座为框架结构。
8.所述夹持底座为板型结构,所述夹持底座上设有减重通槽。
9.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端部为挂钩结构。
10.所述限位件为挂钩结构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端部相匹配。
11.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通过转动件与所述夹持底座相连接,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夹持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件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端部相连接。
12.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自由端上设有第一限位卡槽。
13.所述限位件为c字型结构所述限位件两端均设有第二限位卡槽,所述第二限位卡槽与所述第一限位卡槽相匹配。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针对现有技术中负压引流管封闭困难的问题进行改进。本方案采用夹持底座、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和限位件等配件相互配合进行使用,对引流管进行弯折的同时具有双重封闭结构,可以有效的对引流管进行密封,且结构简单便于使用,无需额外培训,适合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7.图3是转动件的工作原理图;
18.图4是第一夹持臂自由端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为夹持底座,2为第一夹持臂,3为第二夹持臂,4为限位件,5为管路限位槽,6为减重通槽,7为转动件,8为第一限位卡槽,9为第二限位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22.实施例一
23.一种双闸门式胸腔引流管夹,包括夹持底座1、第一夹持臂2、第二夹持臂3和限位件3,夹持底座1的正反两面上对称可动设有第一夹持臂2和第二夹持臂3,限位件3与第一夹持臂2和第二夹持臂3的匹配设置,以实现对第一夹持臂2和第二夹持臂3端部的限位。
24.夹持底座1上设有管路限位槽5。
25.夹持底座1为框架结构。
26.夹持底座1为板型结构,夹持底座1上设有减重通槽6。
27.第一夹持臂2和第二夹持臂3端部为挂钩结构。
28.限位件3为挂钩结构与第一夹持臂2和第二夹持臂3端部相匹配。
29.第一夹持臂2和第二夹持臂3通过转动件7与夹持底座1相连接,转动件7与夹持底座1转动连接,转动件7通过转轴与第一夹持臂2和第二夹持臂3的端部相连接。
30.第一夹持臂2和第二夹持臂3的自由端上设有第一限位卡槽8。
31.限位件3为c字型结构限位件3两端均设有第二限位卡槽9,第二限位卡槽9与第一限位卡槽8相匹配。
32.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1-2所示,将夹持底座1卡在引流管上使其对折,对折后的引流管分别通过第一夹持臂2、第二夹持臂3进行封闭,第一夹持臂2、第二夹持臂3的杆部压在对应位置的引流管上,其自由端由限位件3进行限位,使其保持夹持密封状态。
33.进一步,夹持底座1上设有管路限位槽5,用于将引流管路进行限位,管路限位槽5采用弧形结构,便于管路弯折。
34.进一步,为使器材整体减重,夹持底座1可采用框架结构或板型结构并设置减重通槽6。框架结构和板型结构并设置减重通槽6均可有效减轻重量,节省用料。
35.进一步,如图3-5所示,第一夹持臂2和第二夹持臂3通过转动件7设置在夹持底座1上,通过转动件7是第一夹持臂2和第二夹持臂3具有360
°
角度旋转的功能,便于调整使用。在实际使用中,第一夹持臂2和第二夹持臂3如采用可形变材质如可变性金属压板等,使其自由端可移动并于限位件3上进行限位,也可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无需通过转动件7进行连接。
36.进一步,为增加限位稳定度,分别于第一夹持臂2和第二夹持臂3的自由端上设有第一限位卡槽8,且于限位件3的对应位置设置第二限位卡槽9,通过两卡槽相互卡接,增加限位强度的同时也便于操作,可以有效识别是否卡接到位。
37.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
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38.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 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3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闸门式胸腔引流管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底座、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和限位件,所述夹持底座的正反两面上对称可动设有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所述限位件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匹配设置,以实现对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端部的限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闸门式胸腔引流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底座上设有管路限位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闸门式胸腔引流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底座为框架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闸门式胸腔引流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底座为板型结构,所述夹持底座上设有减重通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闸门式胸腔引流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端部为挂钩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闸门式胸腔引流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挂钩结构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端部相匹配。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双闸门式胸腔引流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通过转动件与所述夹持底座相连接,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夹持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转动件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端部相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闸门式胸腔引流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自由端上设有第一限位卡槽。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闸门式胸腔引流管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为c字型结构所述限位件两端均设有第二限位卡槽,所述第二限位卡槽与所述第一限位卡槽相匹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闸门式胸腔引流管夹,包括夹持底座、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和限位件,夹持底座的正反两面上对称可动设有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限位件与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的匹配设置,以实现对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端部的限位。夹持底座上设有管路限位槽。夹持底座为框架结构。夹持底座为板型结构,夹持底座上设有减重通槽。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端部为挂钩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采用夹持底座、第一夹持臂、第二夹持臂和限位件等配件相互配合进行使用,对引流管进行弯折的同时具有双重封闭结构,可以有效的对引流管进行密封,且结构简单便于使用,无需额外培训,适合于推广使用。适合于推广使用。适合于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赵宏光 王黎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省肿瘤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6.07
技术公布日:2022/9/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