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蛭养殖池

2022-09-07 02:37: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水蛭养殖池,包括水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1)内开设有凹槽(2),所述凹槽(2)底壁上开设有排水通道(18),所述凹槽(2)内放置有换水器(19),所述换水器(19)包括上胆体(5)、下胆体(6)、皮膜(16)和u型管,所述皮膜(16)设置于上胆体(5)和下胆体(6)之间,上胆体(5)的边缘和下胆体(6)的边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下胆体(6)正下方设置有排水管(8),所述排水管(8)外表面通过连接板(17)与下胆体(6)固定连接,且皮膜(16)与排水管(8)顶端相贴合,所述排水管(8)插设在排水通道(18)内,所述u型管用于将上胆体(5)顶端和下胆体(6)底端相连通,所述上胆体(5)外表面上开设有进水孔(9),所述进水孔(9)处设置有金属丝网,所述换水器外表面设置有网罩(7),所述金属丝网和网罩(7)用于阻止水蛭进入到换水器(19)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蛭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管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管(20)、第二连接管(11)、第三连接管(13)和第四连接管(15),所述第一连接管(20)设置于上胆体(5)顶端,所述第三连接管(13)设置排水管(8)侧壁上,所述第二连接管(11)通过管头(12)将第一连接管(20)和第三连接管(13)连接起来,所述第四连接管(15)设置于排水管(8)内,第四连接管(15)通过管头(12)与第三连接管(13)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蛭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8)为变径管,且排水管(8)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排水管(8)底端与排水通道(18)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蛭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20)和第三连接管(13)为塑料硬管,第二连接管(11)和第四连接管(15)为塑料软管。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蛭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20)与上胆体(5)一体化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管(20)顶端开口,第一连接管(20)顶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10)。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水蛭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8)上还固定连通有溢流管(4),所述溢流管(4)上端开口处有防逃网片,所述溢流管(4)顶端高度位置介于水池(1)顶端高度位置和换水器(19)顶端高度位置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蛭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内还设置有过滤筛网(3),所述排水管(8)下端外表面和过滤筛网(3)中部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蛭养殖池,包括水池,水池内开设有凹槽,凹槽底壁上开设有排水通道,凹槽内放置有换水器,换水器包括上胆体、下胆体、皮膜和U型管,皮膜设置于上胆体和下胆体之间,上胆体的边缘和下胆体的边缘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下胆体正下方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外表面通过连接板与下胆体固定连接,且皮膜与排水管顶端相贴合,排水管插设在排水通道内,U型管用于将上胆体顶端和下胆体底端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水通过在水池底部设置换水器,当水注满上胆体后并进入到第二连接管内,产生虹吸负压,在气压的作用下,皮膜抬起并与排水管上端相分离,使得水池内的水通过排水管排出,实现水池内的自动换水,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林恭华 赵芳 黄族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井冈山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6.01
技术公布日:2022/9/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