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04 09:42:3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于出光路径上设置有两个超颖介面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装置的普及和发展,可应用于针对不同视角进行显示的显示装置的需求亦日益增加。然而,一般设置于显示装置中的光源具有局限的发光角度或过广的发光角度,且随着显示装置内部各组件及对应的各子像素的微型化,实际上难以分别设计调整光源以针对不同视角进行显示。此外,为了针对不同视角进行出光显示而以广角度进行时,可能会在非预期视角上产生不必要的光损耗或光干扰。因此,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及困难,需要另外在出光光源以外设计可调整且集中光线于预期出光视角的架构。


技术实现要素:

3.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4.为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其包含:光源,具有发光面配置以发出光线;透光层,覆盖光源且具有一出光面,该出光面是接收该发光面发出的光线;第一超颖介面,形成于发光面与透光层之间,且配置以于沿着发光面的第一方向上集中光源所发出的光线;以及第二超颖介面,形成于出光面上,且配置以于第一方向上分光出光面接收的光线。
5.对照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
6.依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可同时朝着不同的预定视角出光,且减少非必要角度的出光,进而在减少光损耗下实现多视角显示。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可应用于具有不同预定显示视角的场合或情境,且可改善整体发光效率,并减少或避免非必要角度上可能的直射光线或间接反射光线的干扰。
附图说明
7.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8.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出光示意图。
9.图3a至图3c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于不同阶段的出光示意图。
10.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第一超颖介面及第二超颖介面的布置示意图。
11.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一超颖介面的第一微结构体的排列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12.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一超颖介面的第一微结构体的排列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13.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通过第一超颖介面的出光场型的示意图。
14.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二超颖介面的第二微结构体的排列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15.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二超颖介面的第二微结构体的排列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16.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通过第一超颖介面及第二超颖介面的出光场型的示意图。
17.图1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应用于针对不同视角进行显示的示意图。
18.图12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应用于作为车用显示器的示意图。
19.图13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针对非必要角度减少出光及反光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说明:
21.10、10’、20、30:显示装置
22.100:光源
23.105:发光面
24.200:透光层
25.205:出光面
26.300:第一超颖介面
27.350:第一微结构体
28.400:第二超颖介面
29.450:第二微结构体
30.500:电路板
31.1000:挡风玻璃
32.a1、a2:横截面
33.c1:第一圈
34.c2:第二圈
35.c3:第三圈
36.c4:第四圈
37.c5:第五圈
38.c6:第六圈
39.d1:第一方向
40.d2:第二方向
41.d3:第三方向
42.e1、e2:端点
43.f:观察方向
44.fl’、fl”:出光场型
45.g1、g2、g3、g1、g2、g1’、g2’:间距
46.g12、g23、g45、g56:间隔
47.h1、h2:高度
48.k1:第一位置
49.k2:第二位置
50.l、l’、l1、l2、l3、l4、l3’:光线
51.n、n1、n2:折射率
52.o1、o2:中心
53.p:子像素
54.q1:第一列
55.q2:第二列
56.q3:第三列
57.q4:第四列
58.q5:第五列
59.q6:第六列
60.s1、s2、s3:宽度
61.t:长度
62.u1:第一接收者
63.u2:第二接收者
64.w1、w2、w3: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65.下文中将描述各种实施例,且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在参照说明搭配附图下,应可轻易理解本发明的构思与原则。然而,虽然在文中会具体说明一些特定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仅作为例示性,且于各方面而言皆非视为限制性或穷尽性意义。因此,对于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与原则下,对于本发明的各种变化及修改应为显而易见且可轻易实现的。
66.参照图1及图2,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于光源100的出光路径中可布置双重超颖介面。举例而言,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可配置有多个子像素p。例如,显示装置10可配置有可分别显示不同颜色的色光如红光、绿光或蓝光的多个子像素p。承上,在显示装置10中,多个光源100可分别对应包含于多个子像素p中以进行发光,且接下来将主要参照图2针对单一个别光源100的配置架构进行说明。
67.承上述,参照图2,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可包含:具有发光面105配置以发出光线l的光源100;覆盖光源100且具有出光面205的透光层200;形成于发光面105与透光层200之间的第一超颖介面300;以及形成于出光面205上的第二超颖介面400。
68.根据一些实施例,上述光源100可为具有发光面105进行发光的单面发光的光源,或可为具有发光面105及其他发光面来进行发光的多面发光的光源。例如,根据一些实施例,光源100可为具有多面各以广角度发光的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μled)。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且除了微发光二极管(micro led,μled)以外,根据其他实施例亦可应用其他各种光源。
69.接着,覆盖光源100的透光层200可相隔地覆盖光源100,或者可至少部分地直接接触光源100而覆盖光源100。进一步,根据一些实施例,光源100整体可被包覆于透光层200
中,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70.在此,根据一些实施例,所述透光层200可使用具有透光特性而可使得预定光线(亦即光源100出光)通过的任何材料所制成。例如但不限于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abs)等。另外,根据一些实施例,透光层200亦可作用为保护光源100的保护层(over coat)。
71.承上,透光层200的出光面205可相对于光源100的发光面105而设置,且可接收来自光源100的发光面105所发出的光线。例如,光源100的发光面105以及透光层200的出光面205可分别为光源100的顶面及透光层200的顶面。
72.承上,在此将主要说明针对光源100的单一发光面105出光进行调整的架构实施方式。
73.具体而言,上述设置在发光面105与透光层200之间的第一超颖介面300可配置以于沿着发光面105的第一方向d1上例如平行于发光面105的第一方向d1上向中心集中光线,且第二超颖介面400可配置以于第一方向d1上相对中心分光出光面205接收的光线l’。
74.详言之,如图2右部分所示,在未设置超颖介面下,光源100通过发光面105所发出的光线l可具有广角度的光场场型而朝向四面八方发射。承上,以广角度出光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光损耗且不利于针对特定视角显示。因此,如图2左部分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架构,原先光源100发射为广角度光线l的出光在经过第一超颖介面300后,可至少于第一方向d1上向中心集中而出射为具有较集中收敛光场场型的光线l’。
75.根据一些实施例,例如为了搭配工艺或光源100上可能具有其他功能层,第一超颖介面300可与发光面105相隔地设置,而夹设于发光面105与透光层200之间。然而,为了增进光利用率,第一超颖介面300亦可直接形成于发光面105上,而夹设于发光面105与透光层200之间。
76.另外,第一超颖介面300亦可于平行于发光面105且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上向中心集中光线。因此,实际上光线l’相对于原先光源100通过发光面105出射的光线l,可具有至少于第一方向d1及进一步于第二方向d2上皆较为集中的光场场型,而得以聚光至发光面105上的正向方向。
77.接着,上述光线l’通过透光层200出射至透光层200的出光面205,且被出光面205所接收。被出光面205所接收的光线l’会通过设置于出光面205上的第二超颖介面400再出射。承上,光线l’通过第二超颖介面400后可于第一方向d1上相对中心分成实质上朝向不同视角发射的光线l1及光线l2。
78.根据一些实施例,例如为了搭配工艺或透光层200上可能具有其他功能层,第二超颖介面400可与出光面205相隔地设置而设置于出光面205上。然而,为了增进光利用率,第二超颖介面400亦可直接形成于出光面205上而设置于出光面205上。
79.另外,第二超颖介面400于第二方向d2上可类似于第一超颖界面300作用以集中光线。或者是,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二超颖介面400于第二方向d2上可无特别的集中或分散光线效果。
80.如上所述,第一超颖界面300可形成于第二超颖介面400与光源100的发光面105之间,且因此光源100的出光可按序地通过第一超颖界面300及第二超颖介面400。因此,光源
100的出光可按序地先被集中收敛,再于预定方向如第一方向d1上分光,而朝着不同视角出射。
81.上述自光源100出光,且按序经过第一超颖介面300及第二超颖介面400的过程可参照图3a至图3c所示。详细而言,图3a至图3c是示出自图2依据观察方向f俯视显示装置10时,出光相对于光源100的发光面105的发散程度。承上,图3a示出直接从光源100所发射的光线l,其相对发散地分布。接着,图3b示出自光源100发射后通过第一超颖介面300出射的光线l’,其相对光线l于第一方向d1上及第二方向d2上都较为集中收敛。最后,图3c示出自光源100发射后通过第一超颖介面300及第二超颖介面400后出射的光线l1、l2,其相对光线l’于第一方向d1上产生了分光的效果。
82.承上所述,根据本实施的显示装置10,经过配置以集中光线的第一超颖介面300及配置以分光光线的第二超颖介面400所出射的光线,可实质上于第一方向d1上分为光线l1及l2,且分别朝着不同的预期视角出射。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可配置以针对不同的预期视角进行显示,或可适用于任何需要对应分开的不同预期视角观看显示装置10的场合或情境。例如,可适用于针对不同视角同时观看显示装置10的情况,或者可适用于3d显示等。
83.接着,将进一步说明根据不同实施例的第一超颖介面300及第二超颖介面400的设置。
84.参照图4,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可具有相同或类似于上述显示装置10的第一超颖介面300及第二超颖介面400的架构,且因此可通过第一超颖介面300集中光线,再通过第二超颖介面400来分光,以实现朝向不同预期视角集中出光的显示效果。承上,根据本实施例的配置,显示装置10’的第一超颖介面300可具有多个第一微结构体350,且显示装置10’的第二超颖介面400可具有多个第二微结构体450。
85.根据一些实施例,用于形成第一超颖介面300或第二超颖介面400的材料可为相同或不同的金属材料或具有高折射率的介电材料。承上,所述高折射率的介电材料可为用于形成第一超颖介面300或第二超颖介面400的介电材料的折射率n1或n2可大于透光层200的折射率n。例如,形成多个第一微结构体350及多个第二微结构体450的介电材料的折射率n1或n2可分别大于透光层200的折射率n。承上,上述第一微结构体350及第二微结构体450可利用相同或不同的金属材料或介电材料所形成,且可依据预定集光或分光的目的排列图案。
86.此些第一微结构体350及第二微结构体450可具有次波长尺度的微小结构,且因此在依据特定配置图案排列时可改变光线的特性如出射角度。所述次波长尺度表示此些第一微结构体350及第二微结构体450的尺寸及排列周期可小于预定通过光线的波长。承上,影响光线的特性可基于超颖介面材料特性如折射率及其配置排列而定。例如,第一超颖介面300的配置产生的光学绕射效果,可使通过的光线变得集中,而第二超颖介面400的配置产生的光学绕射效果,可使通过的光线分光。
87.一般而言,透光层200的折射率n可大于空气的折射率。进一步,根据一些实施例,透光层200的折射率n亦可大于光源100的折射率,但不限于此。根据一些实施例,当透光层200的折射率n例如约为1.45至1.5且第一超颖介面300或第二超颖介面400是以介电材料所形成时,用于形成第一超颖介面300或第二超颖介面400的介电材料的折射率n1或n2可例如
大于等于2.0。
88.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形成第一超颖介面300或第二超颖介面400的材料可为tio2、ag或ta2o5。另外,根据一些实施例,当第一超颖介面300或第二超颖介面400是以介电材料所形成时,用于形成第一超颖介面300或第二超颖介面400的介电材料的折射率可约为2、2.15、2.5等。然而,上述仅为示例,且本发明不限于此。
89.此外,当第一超颖介面300或第二超颖介面400是以介电材料所形成时,用于形成第一超颖介面300或第二超颖介面400的介电材料的折射率n1或n2可随着透光层200的折射率n调整。举例而言,根据一些实施例,用于形成第一超颖介面300或第二超颖介面400的介电材料的折射率n1或n2可至少大于透光层200的折射率n约0.5以上,以便相对透光层200形成具有高折射率介电材料特性的第一超颖介面300及/或第二超颖介面400。
90.进一步,根据一些实施例,上述第一微结构体350及第二微结构体450垂直于发光面105的高度h1、h2皆可小于2000nm。亦即,第一微结构体350及第二微结构体450沿着垂直于发光面105的第三方向d3上的高度h1、h2可小于2000nm。例如,第一微结构体350及第二微结构体4500垂直于发光面105的高度h1、h2可约为500nm,但不限于此。
91.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调整光线的特质,第一超颖介面300的第一微结构体350或者是第二超颖介面400的第二微结构体450可具有不同的高度,以增加设计排列图案的变化性或调整预期集中或分光光线的程度。然而,为了方便工艺设计及执行,亦可使第一超颖介面300的第一微结构体350或者是第二超颖介面的第二微结构体450具有相同的高度,且下文中将基于相同的高度为基准来举例说明第一超颖介面300及第二超颖介面400的排列图案。
92.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除了光源100、透光层200、第一超颖介面300及第二超颖介面400的架构外,显示装置10’亦可进一步装设有其他常见于显示装置的组件。例如,如图4所示,根据一些实施例,显示装置10’亦可具有进一步电性连接以供电光源100的电路板500等组件。承上,电路板500或未特别示出的此些组件为显示装置领域中常见且可选择性使用的组件,且在本公开说明书及附图中将不再另外详述或赘述。
93.接下来,将参照图5及图6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一超颖介面300的第一微结构体350的排列配置。
94.承上所述,根据一些实施例,若从图4的观察方向f直接观察第一超颖介面300时,第一超颖介面300的第一微结构体350可例如具有如图5或图6所示的排列配置。举例而言,该些第一微结构体350平行于发光面105的横截面a1的形状可为图5所示的圆形或图6所示的正方形,但不限于此。承上,为了进行针对广角度的集光效果,第一超颖介面300的第一微结构体350可具有不包含明显长轴/长边及短轴/短边差别的截面形状,或具有长轴/长边及短轴/短边差异较小的截面形状。因此,可使得在各视角上皆具有平均的集中收敛光线效果。然而,以上仅为示例说明,且在可实现预期集中收敛光线效果下,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第一超颖介面300的第一微结构体350的截面形状不限于本说明书及附图所具体显示的形状,而可有各种实施方式或变化。
95.根据一些实施例,如图5或图6所示,多个第一微结构体350平行于发光面105可环绕地排列而形成多个圈第一微结构体350。例如,第一超颖介面300可具有第一圈c1、第二圈c2、第三圈c3、第四圈c4、第五圈c5及第六圈c6环绕地配置的第一微结构体350。然而,根据
一些实施例,依据第一超颖介面300面积,最外围或最内部的第一微结构体350亦可能排列形成不完整的环圈。例如,如图5或图6所示,第六圈c6第一微结构体350可实质上排列形成为线性,且未能形成完整的环圈。
96.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第一超颖介面300的多个第一微结构体350平行于发光面105的横截面a1可具有尺寸差异。
97.举例而言,参照图5或图6,该些第一微结构体350平行于发光面105的横截面a1的尺寸大小具有自外围环圈往内围环圈渐缩的尺寸变化,且可重复一或多次该尺寸变化来布置多个圈第一微结构体350。举例而言,第一圈c1的第一微结构体350的横截面a1可具有宽度s1,第二圈c2的第一微结构体350的横截面a1可具有宽度s2,第三圈c3的第一微结构体350的横截面a1可具有宽度s3。上述宽度s1、宽度s2、宽度s3可按序地缩小,使得较外围环圈的第一圈c1往较内围环圈第二圈c2、第三圈c3的第一微结构体350的横截面a1是按序地渐缩。
98.承上,当自外围环圈的第一圈c1往内围环圈的第三圈c3渐缩至预定尺寸时,根据本实施例往内围环圈可再度设置回到较大的尺寸,且再重复一次自外围环圈往内围环圈渐缩的尺寸变化。例如,第四圈c4又回到第一微结构体350的横截面a1可具有宽度s1,且由较外围环圈的第四圈c4往较内围环圈第五圈c5、第六圈c6的第一微结构体350的横截面a1是按序地渐缩。亦即,第四圈c4、第五圈c5、第六圈c6可具有按序地缩小的第一微结构体350的横截面a1的宽度s1、宽度s2及宽度s3。
99.如上所述,可重复一或多次自外围环圈往内围环圈渐缩的尺寸变化,从而布置多个圈第一微结构体350而形成第一超颖介面300。因此,可使通过第一超颖介面300的光线产生向内部中心集中的效果。
100.根据一些实施例,最内围环圈c6的该些第一微结构体350(例如,最靠近第一超颖介面300的中心o1且具有相同尺寸的排列第一微结构体350)可具有最小的横截面a1。例如,最内围环圈c6的该些第一微结构体350可具有最小的横截面a1的宽度s3。
101.根据一些实施例,该些第一微结构体350平行于发光面105的横截面a1的宽度s1、s2、s3可介于20-2000nm。
102.进一步,在上述布置环绕地分布的环圈时,亦可使得该些第一微结构体350平行于发光面105的横截面a1之间的间距具有自外围环圈c1往内围环圈c3渐缩的间距变化,且重复一或多次该间距变化来布置多个圈该些第一微结构体350。举例而言,第一圈c1的第一微结构体350的横截面a1之间可具有间距g1,第二圈c2的第一微结构体350的横截面a1之间可具有间距g2,第三圈c3的第一微结构体350的横截面a1之间可具有间距g3。上述间距g1、间距g2、间距g3可按序地缩小,使得较外围环圈的第一圈c1往较内围环圈第二圈c2、第三圈c3的第一微结构体350的横截面a1之间的间距按序地渐缩。在本实施例中,间距可定义为同一环圈中相邻第一微结构体35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
103.承上,当自外围环圈的第一圈c1往内围环圈的第三圈c3的间距渐缩至预定尺寸时,根据本实施例往内围环圈可再度设置回到较大的间距,且再重复一次自外围环圈往内围环圈渐缩的间距变化。例如,第四圈c4又回到第一微结构体350的横截面a1之间可具有间距g1,且由较外围环圈的第四圈c4往较内围环圈第五圈c5、第六圈c6的第一微结构体350的横截面a1之间的间距按序地渐缩。亦即,第四圈c4、第五圈c5、第六圈c6可具有按序地缩小
的第一微结构体350的横截面a1之间的间距g1、间距g2及间距g3。
104.如上所述,可重复一或多次自外围环圈往内围环圈渐缩的间距变化,从而布置多个圈第一微结构体350而形成第一超颖介面300。因此,可使通过第一超颖介面300的光线产生向内部中心集中的效果。
105.根据一些实施例,最内围环圈c6的该些第一微结构体350(例如,最靠近第一超颖介面300的中心o1且具有相同尺寸的排列第一微结构体350)可具有最小的横截面a1之间的间距。例如,最内围环圈c6的该些第一微结构体350可具有最小的横截面a1之间的间距g3。
106.另外,承上述,根据一些实施例,在自外围环圈往内围环圈渐缩的尺寸变化的单一周期中,亦可使得相邻圈的该些第一微结构体350平行于发光面105的横截面a1之间的间隔具有自外围往内围渐缩的间隔变化,且在其他周期中相同地或类似地依据此间隔变化来布置多个圈该些第一微结构体350。举例而言,第一圈c1与第二圈c2的第一微结构体350的横截面a1之间可具有间隔g12,且第二圈c2与第三圈c3的第一微结构体350的横截面a1之间可具有间隔g23。上述间隔g12、间隔g23可按序地缩小,使得自较外围的第一圈c1与第二圈c2之间往较内围的第二圈c2与第三圈c3之间的第一微结构体350的横截面a1之间的间隔按序地渐缩。在本实施例中,间隔定义为相邻圈的第一微结构体350的中心连线之间的距离。
107.承上,类似地,于下一尺寸变化周期中,较外围的第四圈c4与第五圈c5之间的间隔g45,以及较内围的第五圈c5与第六圈c6之间的间隔g56可按序地渐缩。亦即,第四圈c4至第六圈c6可具有按序地缩小的相邻圈的第一微结构体350的横截面a1之间的间隔g45、间隔g56。
108.如上所述,可重复一或多次自外围环圈往内围环圈渐缩的间隔变化,从而布置多个圈第一微结构体350而形成第一超颖介面300。因此,可使通过第一超颖介面300的光线产生向内部中心集中的效果。
109.根据一些实施例,最内围不同尺寸的相邻圈该些第一微结构体350的横截面a1之间可具有最小的间隔。例如,最内围的第五圈c5与第六圈c6的该些第一微结构体350的横截面a1之间可具有最小的间隔g56。
110.上述该些第一微结构体350平行于发光面105的横截面a1之间的间距如间距g1、g2、g3,或者是相邻圈的该些第一微结构体350平行于发光面105的横截面a1之间的间隔如间隔g12、g23、g45、g56可分别小于2000nm。
111.如上述所示的第一超颖介面300,可使得光源100所发出的光线l被集中导引,且因此形成较集中的光线l’。例如,参照图7,当依据图5排列第一微结构体350而形成第一超颖介面300时,沿着第一方向d1及第三方向d3的剖面上,当界定垂直发光面105沿着第三方向d3为0度且相对第三方向d3的轴线的夹角为不同视角时,上述通过第一超颖介面300的光线可形成大约分布于正负15度之内的集中光线的出光场型fl’。
112.如上所述,可依据图5或图6排列第一微结构体350而形成用于集中光线的第一超颖介面300。然而,第一超颖介面300则不限于此排列配置,且在可集中光线下,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第一超颖介面300可具有其他排列配置。
113.接下来,将参照图8及图9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第二超颖介面400的第二微结构体450的排列配置。
114.承上述,根据一些实施例,若从图4的观察方向f直接观察第二超颖介面400时,第
二超颖介面400的第二微结构体450可例如具有如图8或图9所示的排列配置。举例而言,该些第二微结构体450平行于发光面105的横截面a2的形状沿着该第一方向d1为短轴/短边,且沿着平行于发光面105且垂直于第一方向d1的第二方向d2为长轴/长边。例如,该些第二微结构体450平行于发光面105的横截面a2的形状可为图8所示的长方形或图9所示的椭圆形,但不限于此。
115.根据一些实施例,如图8或图9所示,多个第二微结构体450可沿着第一方向d1排列。例如,至少一个第二微结构体450可于第二方向d2排成一列,且沿着第一方向d1排列多个列第二微结构体450。
116.承上,相邻的该些第二微结构体450平行于发光面105的横截面a2于第一方向d1上的宽度可具有差异。例如,该些第二微结构体450平行于发光面105的横截面a2的尺寸大小可具有沿着第一方向d1由第二超颖介面400两端(即端点e1、e2)往中心o2渐缩的尺寸变化,且分别自两端往中心o2重复一或多次该尺寸变化来布置该些第二微结构体450。
117.举例而言,自其中一端点e1往中心o2沿着第一方向d1可排列有六列第二微结构体450,分别为第一列q1、第二列q2、第三列q3、第四列q4、第五列q5、第六列q6的第二微结构体450。其中,沿着第一方向d1连续的第一列q1、第二列q2、第三列q3的第二微结构体450可设置为渐缩的尺寸变化且分别具有第一方向d1上的宽度w1、w2及w3,而沿着第一方向d1连续的第四列q4、第五列q5、第六列q6的第二微结构体450可设置为渐缩的尺寸变化且分别具有第一方向d1上的宽度w1、w2及w3。承上所述,宽度w1可大于宽度w2,且宽度w2可大于宽度w3。类似地,自另外一端点e2往中心o2沿着第一方向d1亦可对称地配置排列有六列第二微结构体450,且其配置可对应上述内容理解,在此将不再赘述。
118.如上述,可重复一或多次自各别其中一端(如端点e1或e2)至中心o2渐缩的尺寸变化,从而布置多个列第二微结构体450而形成第二超颖介面400。因此,可使通过第二超颖介面400的光线各别分光而于两侧预定视角产生集中的效果。
119.根据一些实施例,该些第二微结构体450平行于发光面105的横截面a2于第一方向d1上的宽度w1、w2、w3可介于20-2000nm。
120.根据一些实施例,该些第二微结构体450平行于发光面105的横截面a2于第二方向d2上的长度t可相同,且可介于20-4000nm。
121.根据一些实施例,最靠近中心o2的最内部的该些第二微结构体450可具有最小的横截面a2。
122.进一步,如上所述如图8或图9所配置的多个第二微结构体450平行于发光面105的横截面a2之间的间距亦可具有沿着第一方向d1分别由第二超颖介面400两端(亦即端点e1、e2)往中心o2渐阔的间距变化,且重复一或多次该间距变化来布置该些第二微结构体450。举例来说,上述第一列q1的第二微结构体450与第二列q2的第二微结构体450之间可具有间距g1,且上述第二列q2的第二微结构体450与第三列q3的第二微结构体450之间可具有间距g2。接着,上述第四列q4的第二微结构体450与第五列q5的第二微结构体450之间可具有间距g1,且上述第五列q5的第二微结构体450与第六列q6的第二微结构体450之间可具有间距g2。承上,间距g1小于间距g2,使得在尺寸渐缩的单一周期尺寸变化中,多个第二微结构体450平行于发光面105的横截面a2之间的间距可沿着第一方向d1由端点e1往中心o2渐阔。在本实施例中,间距可定义为相邻第一微结构体35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
123.相同地,由另一端点e2往中心o2的间距变化可基于上述由端点e1往中心o2的间距变化对称地配置。承上,间距g1’可小于间距g2’,使得在尺寸渐缩的单一周期尺寸变化中,多个第二微结构体450平行于发光面105的横截面a2之间的间距可沿着第一方向d1由端点e2往中心o2渐阔。因此,可使通过第二超颖介面400的光线各别分光而于两侧预定视角产生集中的效果。此些配置应可参照上述说明而明了,且在此将不再赘述。
124.上述该些第二微结构体450平行于发光面105的横截面a2之间的间距如间距g1、g2、g1’、g2’可分别小于2000nm。
12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及图9所示,沿着第二方向d2可基于相同尺寸的两个第二微结构体450以短轴侧边相邻面对而排列成一列。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且根据其他实施例亦可使用单个第二微结构体450作为一列,或者是可使用三个、四个或更多个第二微结构体450以短轴侧边相邻面对而排列成一列。承上,相同尺寸排成一列的第二微结构体450的数量不限于此。
126.如上述所示的第二超颖介面400,可使得通过第一超颖介面300而被集中的光线l’进一步于第一方向d1上被分光,从而形成针对不同视角出射的光线l1及光线l2。亦即,第二超颖介面400可使汇聚于中间的光分成两个指向场型。例如,参照图10,当依据图8排列第二微结构体450而形成第二超颖介面400时,沿着第一方向d1及第三方向d3的剖面上,当界定垂直发光面105沿着第三方向d3为0度且相对第三方向d3的轴线的夹角为不同视角时,上述通过第二超颖介面400的光线可形成大约分别朝着正负20度而分光出射,且对应正向0度视角减少或避免出光的出光场型fl”。
127.承上,在此出光场型fl”中,由正向0度视角出射的光强度会小于分别朝着约莫正负20度而分光出射的光强度。
128.如上所述,参照图1至图10的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0或10’可使得原先以相对第三方向d3的轴线的夹角包含较广角度范围例如相对第三方向d3的轴线的夹角包含0~90度的极广角度范围出射的光线l被集中且分光,从而针对不同的特定视角出射。因此,可减少非必要角度的出光损耗,可增进预期的不同视角的出光强度,且可从而应用于需求针对不同视角显示且希望减少非必要角度出光的场合或情境。
129.上述各实施例所示的高度、宽度、长度、间距、间隔、折射率、配置数量、变化周期的重复次数等皆为示例,且皆可依据预期集中及分光的光源所发射的光线的颜色或其他特性、以及预期集中的程度或分光的视角来调整。承上,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高度、宽度、长度、间距、间隔、折射率、配置数量、变化周期的重复次数等不限于本说明书及搭配附图所具体示出的示例。
130.另外,根据一些实施例,可先形成超颖材料层于待形成超颖介面处,再以任何适用工艺来形成对应超颖介面的预期排列图案。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且可利用任何方式来形成具有预期排列图案的超颖介面。例如,形成第一超颖介面300时,亦可直接利用光源100上的金属材料或具有高折射率的介电材料来进一步形成预期排列图案。或者是,可以另外形成具有预期排列图案的超颖介面,再设置于待形成超颖介面处而形成第一超颖介面300及/或第二超颖介面400等。
131.接下来,将参照图11至图13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适用或可应用的场合或情境的示例。
132.承上,参照图11,根据一实施例公开可应用于针对不同固定位置上的接收者进行显示的显示装置20。承上,显示装置20可具有相同或类似于上述参照图1至图10所说明的任一实施例的具有双重超颖介面的架构。因此,显示装置20可针对预期的不同视角出光,且从而分别朝着第一位置k1及第二位置k2发出于第一方向d1上分光的光线l1及光线l2。因此,若第一接收者u1与第二接收者u2分别位于第一位置k1及第二位置k2,则第一接收者u1与第二接收者u2可分别接收到光线l1及光线l2,从而观看到显示装置20显示的内容。
133.在此情况下,除了针对第一位置k1及第二位置k2的显示角度出射的光线l1及光线l2以外,可减少或避免针对其他角度出射的光线。例如,可减少或避免如图11所示的第二方向d2上的光线l3及光线l4的出射。因此,可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光损耗,且可从而改善显示装置20的发光效率。
134.接着,根据一些实施例,相同或类似于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作为车用显示器。举例而言,参照图12,显示装置30可具有如上所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双重超颖介面,且因此配置于车上以分别相对朝着驾驶座及副驾驶座出射光线l1及光线l2而进行显示。在此情况下,第一接收者u1可为坐在驾驶座的驾驶者,且第二接收者u2可为坐在副驾驶座的乘客。
135.承上,根据本实施例,显示装置30中具有双重超颖介面,其中第一超颖介面配置以集中光线,且第二超颖介面配置以将集中的光线于第一方向d1上分光。因此,可改善朝着驾驶座及副驾驶座进行显示的出光效率,且减少或避免不必要角度的光线的损耗。例如但不限于朝着驾驶座与副驾驶座之间的空档发出的光线的损耗。
136.进一步,连同图12参照图13,由于显示装置30的第一超颖介面及第二超颖介面可于其他方向例如第二方向d2上集中光线,故可减少或避免非预期方向上例如于第二方向d2上出射的光线l3或l4,从而减少或避免例如光线l3打到车上的挡风玻璃1000并反射成为反射光线l3’的机会。具体言之,由于显示装置30的出光场型集中过后再针对特定视角出射的缘故,原本可能打到挡风玻璃1000而产生反射进而影响开车视野的光线可被大幅地降低。因此,根据本实施例,当运用具有双重超颖介面且因此可集中光线并于特定视角例如于第一方向d1上分光出射显示的显示装置30时,还可进一步减少或避免显示装置30出射的光线受到挡风玻璃1000所反射。因此,可减少或避免非必要角度出射的光线干扰或由此些光线被挡风玻璃1000所反射的光线干扰。例如,可减少或避免驾驶者如第一接收者u1通过挡风玻璃1000观察路况时被反射光线l3’所干扰。
137.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作为车用显示器的显示装置30,可改善预期出光的出光效率、减少非预期出光的光损耗,且进一步减少或避免非预期出光及其反射光线可能产生的视线干扰。因此,可提升显示装置30的显示效率及光利用效率,可改善观看体验,甚至进一步增进使用车用显示器时的驾驶安全性。
138.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可分光显示的显示装置可应用的场合或情境可如图11至图13所示。然而,上述皆仅为示例,且亦可基于分光显示的高指向性及高光利用度的特性,利用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于其他场合或情境中。承上,本发明可应用的场合或情境不限于此具体示出的实施方式。
139.综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集中光线并朝着不同视角分光出射。因此,可减少非必要出光的光损耗及光干扰,有效提升电流效率及光利用率,并可利用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于任何需要这种高指向性显示特性的场合或情境。
140.上文中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些优选实施例。应注意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与原则下,本发明可进行各种变化及修改。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应明了的是,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且在符合本发明的意旨下,各种可能置换、组合、修饰及转用等变化皆不超出本发明由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