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草害防控方法与流程

2022-09-04 05:58:3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草害防控方法
1.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草害防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草害防控方法。


背景技术:

3.有机水稻是草本类稻属植物粳、糯等谷物的统称。一般所说的稻子是指需要在水田种植的庄稼的总称,而本草上的稻子专指糯米。"稻"字是从舀字转变过来的,而舀的本意恰恰就是一个人在石臼上舂米。因为它的口感又黏又软,所以又叫做糯米。
4.有机水稻在种植过程中,需采用对应的草害防控方法对有机水稻进行草害处理,现有的草害防控处理方式较为单一,水草的生长方式过于迅猛,便很容易造成水草防控受害严重,造成水稻受灾,导致整体的种植效果较差。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草害防控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草害防控方法,解决了现有的草害防控处理方式较为单一,水草的生长方式过于迅猛,便很容易造成水草防控受害严重,造成水稻受灾,导致整体的种植效果较差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草害防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处理:在水稻种植之前,预先将稻田进行翻耕处理,在翻耕过程中,往下深入一定深度,并同时在深耕区域投放对应的人工化肥;s2、田埂处理:对周边的田埂进行数据测量,若低于一定数值,将田埂修高至指定数值,并在田埂内壁处,挖对应的深孔,深孔直径控制在1-3cm;s3、稻秧移植:将稻秧在移植之前,预先放置于对应水源内浸泡,稻秧之间的间距控制在10-20cm,且插入深度控制在4-6cm;s4、灌水处理:根据稻田的面积进行等比例排放水源,水源的排放高度控制在3-4cm区间内;s5、防控处理:每间隔一个稻秧,在中间区域位置处挖深坑,其中深坑深度控制在2-4cm区间,在深坑内预埋空心管,空心管上端外表面开设有通孔以及对应的放置槽,向放置槽内投放除虫剂,放置一段时间取出;s6、后期处理:当稻秧生长至指定尺寸时,对稻田进行人工除草,同时向稻田内输送水源,至稻秧的根部5-6cm处。
8.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人工化肥包括鸡粪、草木灰以及木炭,一定深度为3-5cm。
9.优选的,所述步骤s2中一定数值为35cm,指定数值为33-37cm。
10.优选的,所述步骤s3中,对应水源内富含稻壳、米糠以及草木灰,其中稻壳、米糠以及草木灰和水的比例为1:0.5:2:4。
11.优选的,所述步骤s5中,放置一星期取出,除虫剂内部成分为有机氯磷混合物。
12.优选的,所述步骤s6中,稻秧生长至20-25cm。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草害防控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草害防控方法,在水稻种植之前,预先将稻田进行翻耕处理,在翻耕过程中,往下深入一定深度,并同时在深耕区域投放对应的人工化肥;对周边的田埂进行数据测量,若低于一定数值,将田埂修高至指定数值,并在田埂内壁处,挖对应的深孔,将稻秧在移植之前,预先放置于对应水源内浸泡;根据稻田的面积进行等比例排放水源;每间隔一个稻秧,在中间区域位置处挖深坑,在深坑内预埋空心管,空心管上端外表面开设有通孔以及对应的放置槽,向放置槽内投放除虫剂,放置一段时间取出;当稻秧生长至指定尺寸时,对稻田进行人工除草,同时向稻田内输送水源,通过多重处理效果,便可有效对稻田进行防控除草处理,提升除草效果的同时,还能达到较好的除草效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草害防控方法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6.请结合参阅图1,其中,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草害防控方法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方法示意图。
17.实施例一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草害防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处理:在水稻种植之前,预先将稻田进行翻耕处理,在翻耕过程中,往下深入一定深度,并同时在深耕区域投放对应的人工化肥;s2、田埂处理:对周边的田埂进行数据测量,若低于一定数值,将田埂修高至指定数值,并在田埂内壁处,挖对应的深孔,深孔直径控制在1cm;s3、稻秧移植:将稻秧在移植之前,预先放置于对应水源内浸泡,稻秧之间的间距控制在10cm,且插入深度控制在4cm;s4、灌水处理:根据稻田的面积进行等比例排放水源,水源的排放高度控制在3-4cm区间内;s5、防控处理:每间隔一个稻秧,在中间区域位置处挖深坑,其中深坑深度控制在2cm区间,在深坑内预埋空心管,空心管上端外表面开设有通孔以及对应的放置槽,向放置槽内投放除虫剂,放置一段时间取出;s6、后期处理:当稻秧生长至指定尺寸时,对稻田进行人工除草,同时向稻田内输送水源,至稻秧的根部5cm处。
18.所述步骤s1中人工化肥包括鸡粪、草木灰以及木炭,一定深度为3cm。
19.所述步骤s2中一定数值为35cm,指定数值为33cm。
20.所述步骤s3中,对应水源内富含稻壳、米糠以及草木灰,其中稻壳、米糠以及草木灰和水的比例为1:0.5:2:4。
21.所述步骤s5中,放置一星期取出,除虫剂内部成分为有机氯磷混合物。
22.所述步骤s6中,稻秧生长至20cm。
23.实施例二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草害防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处理:在水稻种植之
前,预先将稻田进行翻耕处理,在翻耕过程中,往下深入一定深度,并同时在深耕区域投放对应的人工化肥;s2、田埂处理:对周边的田埂进行数据测量,若低于一定数值,将田埂修高至指定数值,并在田埂内壁处,挖对应的深孔,深孔直径控制在2cm;s3、稻秧移植:将稻秧在移植之前,预先放置于对应水源内浸泡,稻秧之间的间距控制在15cm,且插入深度控制在5cm;s4、灌水处理:根据稻田的面积进行等比例排放水源,水源的排放高度控制在3.5cm区间内;s5、防控处理:每间隔一个稻秧,在中间区域位置处挖深坑,其中深坑深度控制在3cm区间,在深坑内预埋空心管,空心管上端外表面开设有通孔以及对应的放置槽,向放置槽内投放除虫剂,放置一段时间取出;s6、后期处理:当稻秧生长至指定尺寸时,对稻田进行人工除草,同时向稻田内输送水源,至稻秧的根部5.5cm处。
24.所述步骤s1中人工化肥包括鸡粪、草木灰以及木炭,一定深度为4cm。
25.所述步骤s2中一定数值为35cm,指定数值为35cm。
26.所述步骤s3中,对应水源内富含稻壳、米糠以及草木灰,其中稻壳、米糠以及草木灰和水的比例为1:0.5:2:4。
27.所述步骤s5中,放置一星期取出,除虫剂内部成分为有机氯磷混合物。
28.所述步骤s6中,稻秧生长至23cm。
29.实施例三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草害防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预处理:在水稻种植之前,预先将稻田进行翻耕处理,在翻耕过程中,往下深入一定深度,并同时在深耕区域投放对应的人工化肥;s2、田埂处理:对周边的田埂进行数据测量,若低于一定数值,将田埂修高至指定数值,并在田埂内壁处,挖对应的深孔,深孔直径控制在3cm;s3、稻秧移植:将稻秧在移植之前,预先放置于对应水源内浸泡,稻秧之间的间距控制在20cm,且插入深度控制在6cm;s4、灌水处理:根据稻田的面积进行等比例排放水源,水源的排放高度控制在4cm区间内;s5、防控处理:每间隔一个稻秧,在中间区域位置处挖深坑,其中深坑深度控制在4cm区间,在深坑内预埋空心管,空心管上端外表面开设有通孔以及对应的放置槽,向放置槽内投放除虫剂,放置一段时间取出;s6、后期处理:当稻秧生长至指定尺寸时,对稻田进行人工除草,同时向稻田内输送水源,至稻秧的根部6cm处。
30.所述步骤s1中人工化肥包括鸡粪、草木灰以及木炭,一定深度为5cm。
31.所述步骤s2中一定数值为35cm,指定数值为37cm。
32.所述步骤s3中,对应水源内富含稻壳、米糠以及草木灰,其中稻壳、米糠以及草木灰和水的比例为1:0.5:2:4。
33.所述步骤s5中,放置一星期取出,除虫剂内部成分为有机氯磷混合物。
34.所述步骤s6中,稻秧生长至25cm。
35.本发明提供的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草害防控方法的工作原理如下:在水稻种植之前,预先将稻田进行翻耕处理,在翻耕过程中,往下深入一定深度,并同时在深耕区域投放对应的人工化肥;对周边的田埂进行数据测量,若低于一定数值,将田埂修高至指定数值,并在田埂内壁处,挖对应的深孔,深孔直径控制在1cm;将稻秧在移植之前,预先放置于对应水源内浸泡,稻秧之间的间距控制在10cm,且插入深度控制在4cm;根据稻田的面积进行等比例排放水源,水源的排放高度控制在3-4cm区间内;每间隔一个稻秧,在中间区域位置处挖深坑,其中深坑深度控制在2cm区间,在深坑内预埋空心管,空心管
上端外表面开设有通孔以及对应的放置槽,向放置槽内投放除虫剂,放置一段时间取出;当稻秧生长至指定尺寸时,对稻田进行人工除草,同时向稻田内输送水源,至稻秧的根部5cm处,通过多重处理效果,便可有效对稻田进行防控除草处理,提升除草效果的同时,还能达到较好的除草效率。
36.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发明提供的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草害防控方法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水稻种植之前,预先将稻田进行翻耕处理,在翻耕过程中,往下深入一定深度,并同时在深耕区域投放对应的人工化肥;对周边的田埂进行数据测量,若低于一定数值,将田埂修高至指定数值,并在田埂内壁处,挖对应的深孔,深孔直径控制在1cm;将稻秧在移植之前,预先放置于对应水源内浸泡,稻秧之间的间距控制在10cm,且插入深度控制在4cm;根据稻田的面积进行等比例排放水源,水源的排放高度控制在3-4cm区间内;每间隔一个稻秧,在中间区域位置处挖深坑,其中深坑深度控制在2cm区间,在深坑内预埋空心管,空心管上端外表面开设有通孔以及对应的放置槽,向放置槽内投放除虫剂,放置一段时间取出;当稻秧生长至指定尺寸时,对稻田进行人工除草,同时向稻田内输送水源,至稻秧的根部5cm处,通过多重处理效果,便可有效对稻田进行防控除草处理,提升除草效果的同时,还能达到较好的除草效率。
3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