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活体小动物检测下颌下腺线粒体形态的固定装置

2022-09-04 03:12: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动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活体小动物检测下颌下腺线粒体形态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线粒体是唾液腺细胞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以往关于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检测主要集中在离体培养的细胞系上,但离体细胞的线粒体形态及功能与活体状态有很大差异。
3.近年来有研究暴露活体小鼠下颌下腺后浸泡线粒体染料,通过物体压迫将动物俯卧式固定于于倒置显微镜下,实时观察活体状态下颌下腺中线粒体的移动及形态等改变,实现了活体小动物下颌下腺线粒体成像。
4.细胞器水平的研究对检测精确度要求很高,而由于下颌下腺距离心脏和肺部较近,小动物俯卧位成像时即使轻微的呼吸和心跳也会引起焦平面不断变动,从而形成运动伪影,严重影响对线粒体形态、移动及功能等的准确记录和评估。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体小动物检测下颌下腺线粒体形态的固定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对活体小动物的下颌下腺进行检测时,活体小动物的呼吸和心跳会引起焦平面不断变动,从而形成运动伪影,严重影响对线粒体形态、移动及功能等的准确记录和评估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活体小动物检测下颌下腺线粒体形态的固定装置,该活体小动物检测下颌下腺线粒体形态的固定装置包括:
7.底盘,用于固定活动小动物;
8.支架组件,设于所述底盘上;
9.吸盘组件,设于所述支架组件的端部并位于所述底盘的上方,所述吸盘组件包括吸盘和玻片,所述吸盘上开设有吸附孔和与所述吸附孔连通的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与负压设备连接;
10.所述玻片设于所述吸附孔的上端并对吸附孔的上端进行封闭;所述吸附孔的下端用于吸附活体小动物的下颌下腺,并使下颌下腺与所述玻片的下表面相贴;
11.显微镜,设于所述玻片的上方。
12.进一步的,吸附孔的下端与下颌下腺大小匹配,以使下颌下腺覆盖在所述吸附孔的下端。
13.进一步的,吸盘包括圆盘部和位于所述圆盘部两端的第一柄部和第二柄部;
14.所述吸附孔开设在所述圆盘部,所述玻片固设于所述圆盘部的上端并封闭所述吸附孔的上端;
15.所述第一柄部内开设有所述第一气道,所述第二柄部与所述支架组件连接。
16.进一步的,圆盘部内设置有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与所述第一气道连通;
17.所述第二气道位于所述吸附孔的外圆周面,所述第二气道与所述吸附孔之间通过第三气道连通,所述第三气道沿所述第二气道的周向均匀分布,以使下颌下腺可受到均匀的吸附力。
18.进一步的,第一气道通过气管与负压设备连接,所述负压设备可调节所述吸附孔对下颌下腺的吸附力。
19.进一步的,玻片粘贴于所述圆盘部的上端;所述玻片和所述吸附孔同轴线布置。
20.进一步的,支架组件包括立柱、横纵向调节架和横柱;
21.所述立柱固设于所述底盘上,所述横纵向调节架设于所述立柱上并可纵向调节;
22.所述横柱设于所述横纵向调节架上并可横向调节,所述吸盘的一端与所述横柱连接。
23.进一步的,横柱通过所述横纵向调节架可横向调节、纵向调节和旋转调节。
24.进一步的,第二柄部与所述横柱的端部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2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底盘,用于固定活动小动物;支架组件,设于底盘上;吸盘组件,设于支架组件的端部并位于底盘的上方,吸盘组件包括吸盘和玻片,吸盘上开设有吸附孔和与吸附孔连通的第一气道,第一气道与负压设备连接;玻片设于吸附孔的上端并对吸附孔的上端进行封闭;吸附孔的下端用于吸附活体小动物的下颌下腺,并使下颌下腺与玻片的下表面相贴;显微镜,设于玻片的上方,达到了将活体小动物仰卧式置于底盘上,由吸盘的吸附孔吸附下颌下腺组织并将腺体提起,使其离开身体呈悬空状态,再由显微镜对腺体进行检测观察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在固定腺体的同时而又不影响腺体的正常功能,并可避免镜下焦平面受心跳和呼吸的影响,使其获得可连续监测的细胞器水平的完整视频图像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对活体小动物的下颌下腺进行检测时,活体小动物的呼吸和心跳会引起焦平面不断变动,从而形成运动伪影,严重影响对线粒体形态、移动及功能等的准确记录和评估的问题。
附图说明
2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7.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中吸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其中,1底盘,2立柱,3横纵向调节架,4横柱,5吸盘组件,51第二柄部,52第一柄部,53第一气道,54玻片,55圆盘部,56吸附孔,57第二气道,58吸盘,6显微镜,7下颌下腺,8气管,9负压设备,10支架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
围。
3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
32.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33.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4.此外,术语“设置”、“设有”、“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5.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3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7.近年来有研究暴露活体小鼠下颌下腺后浸泡线粒体染料,通过物体压迫将动物俯卧式固定于于倒置显微镜下,实时观察活体状态下颌下腺中线粒体的移动及形态等改变,实现了活体小动物下颌下腺线粒体成像。
38.细胞器水平的研究对检测精确度要求很高,而由于下颌下腺距离心脏和肺部较近,小动物俯卧位成像时即使轻微的呼吸和心跳也会引起焦平面不断变动,从而形成运动伪影,严重影响对线粒体形态、移动及功能等的准确记录和评估。
39.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活体小动物检测下颌下腺7线粒体的固定装置,该活体小动物检测下颌下腺7线粒体的固定装置包括:
40.底盘1,用于固定活动小动物;
41.支架组件10,设于底盘1上;
42.吸盘组件5,设于支架组件10的端部并位于底盘1的上方,吸盘组件5包括吸盘58和玻片54,吸盘58上开设有吸附孔56和与吸附孔56连通的第一气道53,第一气道53与负压设备9连接;
43.玻片54设于吸附孔56的上端并对吸附孔56的上端进行封闭;吸附孔56的下端用于吸附活体小动物的下颌下腺7,并使下颌下腺7与玻片54的下表面相贴;
44.显微镜6,设于玻片54的上方。
45.在本实施例中,底盘1为平板状结构,可作为其余部件的安装基础以及活体小动物的放置。在检测时可将活体小动物以仰卧的姿势置于底盘1上,此时活体小动物的下颌下腺7暴露在体表。支架组件10安装在底盘1上作为吸盘组件5的安装基础,使得吸盘组件5能够位于底盘1以及活体小动物的上方。如图2所示,吸盘组件5主要由吸盘58和玻片54组成,吸盘58的作用在于吸附已经暴露在动物体表的下颌下腺7,玻片54的作用在于安装显微镜6后对下颌下腺7进行检测观察。因此本实施例在吸盘58上开设有吸附孔56以及与吸附孔56连
通的第一气道53,由负压设备9向吸附孔56内产生负压。由于需要将下颌下腺7吸附在吸附孔56的下端,因此吸附孔56的上端需要封闭,为此本实施例将玻片54安装在吸附孔56的上端并封闭吸附孔56的上端,使得吸附孔56可在其下方产生吸附力。
46.此时可调节吸盘58的高度使吸附孔56贴近下颌下腺7,可采用镊子将下颌下腺7托起置于吸附孔56的下方,启动负压设备9使下颌下腺7被吸附在吸附孔56上并使其均匀紧贴于玻片54下方,此时即可通过显微镜6来检测和观察下颌下腺7并获取图像。
47.本实施例达到了将活体小动物仰卧式置于底盘1上,由吸盘58的吸附孔56吸附下颌下腺7组织并将腺体提起,使其离开身体呈悬空状态,再由显微镜6对腺体进行检测观察的目的,从而实现了在固定腺体的同时而又不影响腺体的正常功能,并可避免镜下焦平面受心跳和呼吸的影响,使其获得可连续监测的细胞器水平的完整视频图像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在对活体小动物的下颌下腺7进行检测时,活体小动物的呼吸和心跳会引起焦平面不断变动,从而形成运动伪影,严重影响对线粒体形态、移动及功能等的准确记录和评估的问题。
48.更为具体的,以c57/bl6小鼠为例:实验前小鼠自由进食和饮水,12小时/12小时日照节律,选择与小鼠下颌下腺7大小匹配的吸盘58。实验首先将小动物麻醉后暴露下颌下腺7,去除腺体包膜,使用mitotracker deep red(0.5μm)浸泡下颌下腺7共45分钟,生理盐水冲洗染料后使用纱布湿敷。将小动物置于底盘1上,通过调节支架组件10使吸盘58与地面平行并位于下颌下腺7上方约0.5厘米;打开负压设备9,去除下颌下腺7上纱布,使用镊子将下颌下腺7托起置于吸盘58下方,待吸附孔56和下颌下腺7间形成负压后,可见下颌下腺7均匀紧贴于玻片54下方,余下颌下腺7组织用纱布湿敷;玻片54上方滴加油后调节焦平面,显微镜6可观察并拍摄线粒体动态视频,进一步药物处理后可记录线粒体动态改变。显微镜6可采用单光子显微镜6的63倍油镜。
49.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50.采用小动物仰卧体位,通过负压吸力使下颌下腺7稳定贴附于玻片54下方,下颌下腺7与身体无接触,能有效避免小动物呼吸、心跳对焦平面的影响,防止伪影形成,有利于对细胞器水平画面的稳定记录;唾液腺的分泌状态受挤压影响,本实施例中的吸盘58能通过调控负压大小,最大限度减少夹持固定装置对下颌下腺7的物理挤压,对下颌下腺7组织无创伤;操作简便,测量效率高,所需创口小,能缩短对下颌下腺7的固定和检测时间,实验结果易重复;检测成本低,所用装置易清洁,均可重复使用。
51.为使下颌下腺7能够稳定的贴紧于玻片54的下表面,吸附孔56的下端与下颌下腺7大小匹配,以使下颌下腺7覆盖在吸附孔56的下端,吸盘58整体可采用3d打印技术使用abs树脂制成。
52.为便于吸盘58对下颌下腺7的吸附以及与支架组件10的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吸盘58包括圆盘部55和位于圆盘部55两端的第一柄部52和第二柄部51;吸附孔56开设在圆盘部55,玻片54固设于圆盘部55的上端并封闭吸附孔56的上端;第一柄部52内开设有第一气道53,第二柄部51与支架组件10连接。
53.在本实施例中,圆盘部55、第一柄部52和第二柄部51一体成型,圆盘部55为扁平结构,第一柄部52和第二柄部51为圆柱形结构并位于圆盘部55的两侧。圆盘部55上开设吸附孔56,使得下颌下腺7可被吸附固定在圆盘部55的下端,而玻片54则固定在圆盘部55的上
端。第一柄部52内开设有顺直的第一气道53,第一气道53与吸附孔56连通。第一柄部52可通过橡皮管与负压设备9连接,使得第一气道53与负压设备9连通,通过第一气道53抽取吸附孔56内的空气使得吸附孔56内形成负压。
54.为便于下颌下腺7能够被均匀的吸附在玻片54的下表面,便需要使下颌下腺7受到均匀的吸附力。为此本实施例在圆盘部55内设置有第二气道57,第二气道57与第一气道53连通;第二气道57位于吸附孔56的外圆周面,第二气道57与吸附孔56之间通过第三气道连通,第三气道沿第二气道57的周向均匀分布,以使下颌下腺7可受到均匀的吸附力。
55.由于不同的活体动物具有不同形态的下颌下腺7,因此为保护下颌下腺7不受破坏,需要针对不同的下颌下腺7调整吸附孔56的吸附力,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一气道53通过气管8与负压设备9连接,负压设备9可调节吸附孔56对下颌下腺7的吸附力。
56.由于在吸附活体小动物的下颌下腺7时需要调整吸盘58的高度位置使吸盘58贴近下颌下腺7,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支架组件10应当具备调整吸盘58位置的功能。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支架组件10包括立柱2、横纵向调节架3和横柱4;立柱2固设于底盘1上,横纵向调节架3设于立柱2上并可纵向调节;横柱4设于横纵向调节架3上并可横向调节,吸盘58的一端与横柱4连接。横柱4通过横纵向调节架3可横向调节、纵向调节和旋转调节。
57.具体的,横纵向调节架3包括横向安装槽和纵向安装槽,通过纵向安装槽可调节的安装在立柱2上,通过横向安装槽可调节的安装在横柱4上。立柱2和横柱4的安装位置可通过螺栓进行锁定。为使横柱4的旋转角度也可调,本实施例中横向安装槽铰接在纵向安装槽上,从而使得横柱4可绕水平轴旋转。为便于更换与下颌下腺7尺寸匹配的吸盘58,本实施例中第二柄部51与横柱4的端部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
5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