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适合直驱式、外挂式机油泵共用的油路的制作方法

2022-09-03 21:37: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发动机油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合直驱式、外挂式机油泵共用的油路。


背景技术:

2.当前行业内普遍存在两种形式机油泵,一种曲轴直驱式机油泵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优势,一种外挂式可变排量机油泵可降低油耗改善nvh,同时外挂式可变排量机油泵需搭配使用电控pcj阀、机油压力传感器两种配置,使得外挂式可变排量机油泵油路更为复杂;两种机油泵各有优势,但油路设计不同,对于发动机平台机型较多、应用广泛的发动机厂来说,通常需要设计不同油路的缸体来适应,而多一种缸体状态管理,对多品种大批量生产的生产线,对缸体的加工设备、清洗设备、生产盛具及库存管理成本来说均大幅增加,同时也存在一定质量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特殊油路,解决发动机曲轴直驱泵和外挂可变排量机油泵泵机油路径、零件配置不同从而造成缸体无法统一问题,采用本专利还可解决外挂式可变排量机油泵搭配使用的油压传感器、电控pcj阀的布置问题,不同机油泵匹配缸体状态统一,减低生产换型成本损耗、降低混装质量风险。
4.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适合直驱式、外挂式机油泵共用的油路,包括下方进油路、前端油路、缸体主油路、缸体副油路及中间油路;在缸体上布置前端油路用于曲轴直驱泵进油,在缸体上布置下方进油路用于底部外挂式可变排量机油泵进油,前端油路和下方进油路两条进油路汇合后进入缸体内部通过外部机油滤、油冷器转接油路进入缸体主油路供给曲机系统润滑,将缸体主油路布置在发动机排气侧,同时布置平行的缸体副油路在进气侧,缸体主油路与缸体副油路之间设计中间油路连接,通过缸体副油路供给活塞冷却喷嘴供油。
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6.本发明能够使匹配不同机油泵的缸体状态统一,无需区分加工及清洗,不用区分储备库存,统一了缸体的加工设备及程序、清洗设备及程序,统一了生产盛具,减少了生产换型准备时间,加工效率大幅提升,同时节省了工、装、夹、检具的研制成本及管理成本。
附图说明
7.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8.图2是缸体示意图;
9.其中:1、下方进油路;2、前端进油路;3、胶圈一;4、胶圈二;5、外挂式可变排量机油泵;6、曲轴直驱机油泵;7、缸体;8、机油盘;9、前罩壳;10、缸体主油路;11、缸体副油路;12、中间油路;13、外挂式可变排量机油泵反馈油路;14、胶圈三;15、缸盖进气侧油路;16、缸盖
排气侧油路;17、进气凸轮油路;18、排气凸轮油路;19、高压油泵挺柱油路;20、增压器油路;21、电控pcj阀;22、胶圈四;23、胶圈五;24、油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10.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11.参照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适合直驱式、外挂式机油泵共用的油路,包括下方进油路1、前端进油路2、缸体主油路10、缸体副油路11、中间油路12、外挂式可变排量机油泵反馈油路13、缸盖进气侧油路15、缸盖排气侧油路16、进气凸轮油路17、排气凸轮油路18、高压油泵挺柱油路19、增压器油路20;
12.在缸体7上布置前端进油路2用于曲轴直驱机油泵6进油,在缸体7上布置下方进油路1用于底部外挂式可变排量机油泵5进油,且下方进油路1布置在前端进油路2进口端的20mm位置,前端进油路2和下方进油路1两条进油路汇合后进入缸体7内部通过外部机油滤、油冷器转接油路进入缸体主油路10供给曲机系统润滑,将缸体主油路10布置在发动机排气侧,同时布置平行的缸体副油路11在进气侧,缸体主油路10与缸体副油路11之间设计中间油路12连接,通过缸体副油路11供给活塞冷却喷嘴供油。
13.在中间油路12上布置三条油路,分别为缸盖进气侧油路15、缸盖排气侧油路16以及外挂式可变排量机油泵反馈油路13,缸盖进气侧油路15、缸盖排气侧油路16分别连通进气凸轮油路17、排气凸轮油路18供给驱动相位器和液压挺柱工作以及凸轮轴瓦润滑。
14.在缸盖排气侧油路16上旁通增压器油路20供给增压器轴承润滑,在进气凸轮油路17上旁通高压油泵挺柱油路19供给高压油泵挺柱润滑和冷却。
15.实例实施过程如下:
16.某发动机生产企业a机型需要曲轴直驱机油泵6配置时,取消外挂式可变排量机油泵5、电控pcj阀21以及油压传感器24配置,用胶圈一3通过机油盘8与缸体7配合面压紧封堵下方进油路1,用胶圈三14通过机油盘8与缸体7配合面压紧封堵外挂式可变排量机油泵反馈油路13,用胶圈四22、胶圈五23通过前罩壳9与缸体7压紧封堵缸体主油路10、缸体副油路11;
17.当生产b机型需要外挂式可变排量机油泵5配置时,取消曲轴直驱机油泵6配置,用胶圈二4通过前罩壳9与缸体7压紧封堵前端进油路2,增加电控pcj阀21以及油压传感器24封堵缸体主油路10、缸体副油路11,使用外挂式可变排量机油泵5对接外挂式可变排量机油泵反馈油路13;
18.上述全过程使用五处胶圈与机油路的特殊设计保证缸体状态统一,统一了缸体的加工设备、清洗设备、生产盛具及库存管理,大幅降低设备成本及管理成本。
19.可以理解,本发明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适合直驱式、外挂式机油泵共用的油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方进油路(1)、前端进油路(2)、缸体主油路(10)、缸体副油路(11)及中间油路(12);在缸体(7)上布置前端进油路(2)用于曲轴直驱机油泵(6)进油,在缸体(7)上布置下方进油路(1)用于底部外挂式可变排量机油泵(5)进油,前端进油路(2)和下方进油路(1)两条进油路汇合后进入缸体(7)内部通过外部机油滤、油冷器转接油路进入缸体主油路(10)供给曲机系统润滑,将缸体主油路(10)布置在发动机排气侧,同时布置平行的缸体副油路(11)在进气侧,缸体主油路(10)与缸体副油路(11)之间设计中间油路(12)连接,通过缸体副油路(11)供给活塞冷却喷嘴供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直驱式、外挂式机油泵共用的油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油路(12)上布置三条油路,分别为缸盖进气侧油路(15)、缸盖排气侧油路(16)以及外挂式可变排量机油泵反馈油路(13),所述缸盖进气侧油路(15)、缸盖排气侧油路(16)分别连通进气凸轮油路(17)、排气凸轮油路(18)供给驱动相位器和液压挺柱工作以及凸轮轴瓦润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合直驱式、外挂式机油泵共用的油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缸盖排气侧油路(16)上旁通增压器油路(20)供给增压器轴承润滑,在进气凸轮油路(17)上旁通高压油泵挺柱油路(19)供给高压油泵挺柱润滑和冷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直驱式、外挂式机油泵共用的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方进油路(1)布置在前端进油路(2)进口端的20mm位置。

技术总结
一种适合直驱式、外挂式机油泵共用的油路,属于发动机油路技术领域。本发明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特殊油路,解决发动机曲轴直驱泵和外挂可变排量机油泵泵机油路径、零件配置不同从而造成缸体无法统一问题。在缸体上布置前端油路用于曲轴直驱泵进油,在缸体上布置下方进油路用于底部外挂式可变排量机油泵进油,前端油路和下方进油路两条进油路汇合后进入缸体内部通过外部机油滤、油冷器转接油路进入缸体主油路供给曲机系统润滑,将缸体主油路布置在发动机排气侧,同时布置平行的缸体副油路在进气侧,缸体主油路与缸体副油路之间设计中间油路连接,通过缸体副油路供给活塞冷却喷嘴供油。本发明能够使匹配不同机油泵的缸体状态统一。本发明能够使匹配不同机油泵的缸体状态统一。本发明能够使匹配不同机油泵的缸体状态统一。


技术研发人员:夏特 王德春 刘侠 庞玉超 申如年 王国维 王刚 张龙刚 南昌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08
技术公布日:2022/9/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