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厚铜机械盲埋孔板结构制作方法与流程

2022-09-03 13:58: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印制线路板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厚铜机械盲埋孔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2.厚铜板件在有埋孔及盲孔结构要求的情况下,制作盲孔目前基本上有两种通用的做法,一种是通过机械钻孔(控深盲孔和常规通孔盲孔)形成盲孔,还有一种是通过背钻孔形成盲孔。其中,控深钻盲孔只适合于制作孔深比1.2:1的板子,当盲孔孔深比大于1.2:1时,只能用常规通孔盲孔或背钻孔制作形成盲孔,否则有孔无铜风险。
3.当板件盲孔对应外层有设计线路时,盲孔无法用背钻孔方式制作,目前行业较为通用的方法是一次层压后用机械钻方式制作盲孔,即:
4.开料

钻孔1

沉铜1

vcp电镀1

内层成像1

酸性蚀刻1

一次层压

除胶

钻孔2

沉铜2

vcp电镀2

树脂塞孔

des减铜(单面)

内层成像2

酸性蚀刻2

层压

正常后工序。
5.但是,此方法生产流程存在以下不足:一次层压后的“子板”盲孔层为“单数”层,层压后会翘曲严重,树脂打磨和des减铜时会卡板导致的板损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厚铜机械盲埋孔板结构制作方法,以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
7.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厚铜机械盲埋孔板结构制作方法,包括:
8.步骤1,开料
9.通过开料机将覆铜板裁切成设计尺寸,开出l2-l3芯板层;
10.步骤2,钻孔1
11.将l2-l3层,使用高速钻机在板件上加工出产品的l2-l3埋孔孔径;
12.步骤3,沉铜1和vcp电镀1
13.沉铜1:对钻孔1后的板件进行孔金属化处理,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使板材中间的基材区域形成导电层,其产生的铜层为0.02um左右;
14.vcp电镀1:对沉铜后的板件通过电镀的方式进行沉铜层的加厚,厚度在25-35um左右,l1-l2层面铜厚由3oz加厚到4oz;
15.步骤4,内层成像1
16.在预定温度、压力下,在板面贴上干膜,再用底片对位,最后在曝光机上利用紫外光的照射,使底片未遮蔽的干膜发生反应,在板面形成所需线路图形,然后通过显影段在显影液的作用下,将没有被光照射的膜溶解掉;
17.步骤5,酸性蚀刻1
18.通过蚀刻段,在酸性蚀刻液的作用下,将露出的铜蚀掉,最后通过退膜段,在退膜液的作用下,将膜去掉,露出内层线路图形;
19.步骤6,一次层压
20.在预定温度与压力作用下,半固化片的树脂流动,填充线路基材与孔,当温度到一定程度时,发生固化,将层间粘合在一起,制作含假层“l0”层的“双数”l0-l4层和l2-l3埋孔,其中l0-l2层之间半固化片数量为3张,l3-l4层之间半固化片数量为4张;
21.步骤7,钻孔2
22.将一次层压后的板件,使用高速钻机在一次层压后的板件上加工出产品的l2-l4盲孔孔径;
23.步骤8,沉铜2和vcp电镀2
24.沉铜2:对钻孔1后的板件进行孔金属化处理,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使板材中间的基材区域形成导电层,其产生的铜层为0.02um左右;
25.vcp电镀2:对沉铜后的板件通过电镀的方式进行沉铜层的加厚,厚度在25-30um左右;
26.步骤9,树脂塞孔
27.在垂直真空状态及一定压力下,将树脂油墨灌入压合填胶无填塞饱满的盲孔内,将树脂塞孔后的板件,在一定温度下使树脂固化,将树脂固化后的板件,通过树脂打磨机将铜面树脂磨掉及孔口树脂磨平;
28.步骤10,内层成像2
29.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板面贴上干膜,再用底片对位,最后在曝光机上利用紫外光的照射,使底片未遮蔽的干膜发生反应,在l4层板面形成保护层,然后通过显影段在显影液的作用下,将没有被光照射的膜溶解掉,将l0层铜露出来;
30.步骤11,酸性蚀刻2,用于单面蚀刻掉“l0”层
31.通过蚀刻段,在酸性蚀刻液的作用下,将露出的“l0”层铜蚀掉,最后通过退膜段,在退膜液的作用下,将膜去掉,露出光板层和l4层铜;
32.步骤12,层压
33.在光板层的一侧叠放半固化片和l1层,在一定温度与压力作用下,通过半固化片的树脂流动,再当温度到一定程度时,发生固化,将层间粘合在一起,形成l2-l4的盲孔及l1-l4层,其中l1-l2层和l3-l4层之间半固化片数量均为4张。
34.本发明厚铜机械盲埋孔板采用新增假层“l0”层的方式制作,利用厚铜板叠层结构需要多张半固化片叠配原理,一次层压时先减小一张半固化片进行叠构,制作含假层“l0”层的“双数”l0-l4层和l2-l3层埋孔,l0-l4层孔树脂塞孔后单面蚀刻掉“l0”层,然后再次压合将一次层压时减小的一张半固化片叠配上,形成l2-l4盲孔及l1-l4层。叠层结构由“单数”更改为“双数”,解决一次层压后“子板”因翘曲严重,树脂打磨和des减铜时会卡板导致的板损报废问题。
附图说明
35.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钻孔1的示意图;
36.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沉铜1、vcp电镀1的示意图;
37.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一次层压的示意图;
38.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钻孔2的示意图;
39.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vcp电镀2的示意图;
40.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树脂塞孔的示意图;
41.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酸性蚀刻的示意图;
42.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压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44.本发明在一次层压时,新增假层“l0”层,叠层结构由“单数”更改为“双数”,整体流程如下:
45.开料

钻孔1

沉铜1

vcp电镀1

内层成像1

酸性蚀刻1

一次层压

钻孔2

沉铜2

vcp电镀2

树脂塞孔

内层成像2

酸性蚀刻2(单面蚀刻掉“l0”层)

层压

正常后工序。
46.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制作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47.1、开料:
48.通过开料机将覆铜板裁切成设计尺寸,开出l2-l3芯板层(铜厚3/3oz)。
49.2、钻孔1:
50.将l2-l3层,使用高速钻机在板件上加工出产品的l2-l3埋孔孔径。
51.3、沉铜1、vcp电镀1:
52.沉铜1:对钻孔1后的板件进行孔金属化处理,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使板材中间的基材区域形成导电层,其产生的铜层为0.02um左右;
53.vcp电镀1:对沉铜后的板件通过电镀的方式进行沉铜层的加厚,厚度在25-35um左右,l1-l2层面铜厚由3oz加厚到4oz。
54.4、内层成像1:
55.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板面贴上干膜,再用底片对位,最后在曝光机上利用紫外光的照射,使底片未遮蔽的干膜发生反应,在板面形成所需线路图形,然后通过显影段在显影液的作用下,将没有被光照射的膜溶解掉。
56.5、酸性蚀刻1:
57.通过蚀刻段,在酸性蚀刻液的作用下,将露出的铜蚀掉,最后通过退膜段,在退膜液的作用下,将膜去掉,露出内层线路图形。
58.6、一次层压:
59.在一定温度与压力作用下,半固化片的树脂流动,填充线路基材与孔,当温度到一定程度时,发生固化,将层间粘合在一起,制作含假层“l0”层的“双数”l0-l4层和l2-l3埋孔,其中l0-l2层之间半固化片数量为3张,l3-l4层之间半固化片数量为4张。
60.7、钻孔2:
61.将一次层压后的板件,使用高速钻机在一次层压后的板件上加工出产品的l2-l4盲孔孔径。
62.8、沉铜2、vcp电镀2:
63.沉铜2:对钻孔1后的板件进行孔金属化处理,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使板材中间的基材区域形成导电层,其产生的铜层为0.02um左右;
64.vcp电镀2:对沉铜后的板件通过电镀的方式进行沉铜层的加厚,厚度在25-30um左右。
65.9、树脂塞孔
66.在垂直真空状态及一定压力下,将树脂油墨灌入压合填胶无填塞饱满的盲孔内,将树脂塞孔后的板件,在一定温度下使树脂固化,将树脂固化后的板件,通过树脂打磨机将铜面树脂磨掉及孔口树脂磨平。
67.10、内层成像2
68.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板面贴上干膜,再用底片对位,最后在曝光机上利用紫外光的照射,使底片未遮蔽的干膜发生反应,在l4层板面形成保护层,然后通过显影段在显影液的作用下,将没有被光照射的膜溶解掉,将l0层铜露出来。
69.11、酸性蚀刻2(单面蚀刻掉“l0”层):
70.通过蚀刻段,在酸性蚀刻液的作用下,将露出的“l0”层铜蚀掉,最后通过退膜段,在退膜液的作用下,将膜去掉,露出光板层和l4层铜。
71.12、层压:
72.通过叠放半固化片,在一定温度与压力作用下,通过半固化片的树脂流动,再当温度到一定程度时,发生固化,将层间粘合在一起,形成l2-l4盲孔及l1-l4层,其中l1-l2层和l3-l4层之间半固化片数量均为4张。
73.用本发明制作盲孔,叠层结构由“单数”更改为“双数”,解决一次层压后“子板”因翘曲严重,树脂打磨和des减铜时会卡板导致板损报废问题。
7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厚铜机械盲埋孔板采用新增假层“l0”层的方式制作,其利用厚铜板叠层结构需要多张半固化片叠配原理,一次层压时先减小一张半固化片进行叠构,制作含假层“l0”层的“双数”l0-l4层和l2-l3层埋孔,l0-l4层孔树脂塞孔后单面蚀刻掉“l0”层,然后再次压合将一次层压时减小的一张半固化片叠配上,形成l2-l4盲孔及l1-l4层。叠层结构由“单数”更改为“双数”,解决一次层压后“子板”因翘曲严重,树脂打磨和des减铜时会卡板导致的板损报废问题。
7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