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夹层玻璃、挡风玻璃组件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9-03 13:12:0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车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夹层玻璃、挡风玻璃组件和车辆。


背景技术:

2.随着车辆领域的不断发展,道路交通安全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在一些车辆中,可以将光学探测器放置在挡风玻璃后方的位置,通过光学探测器发出的工作光线,及时地检测车辆行驶过程中潜在的危险情况和障碍物。
3.然而,光学探测器要求挡风玻璃对其发射的工作光线具有适当的透明度,且挡风玻璃的夹层材料不引起额外的光吸收从而干扰光学探测器的正常工作,常规的挡风玻璃不满足上述要求,而如果将挡风玻璃的一部分夹层材料替换为其他材料,使其一部分区域能够满足光学探测器的工作光线的透过和正常工作需求,这种操作会导致在挡风玻璃的夹层材料替换交界处出现明显的拼接痕迹,且该拼接痕迹很容易被车内外所察觉,造成外观不良,甚至可能会产生明显的光学变形,极端情况下造成探测器信号路径偏移而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夹层玻璃、挡风玻璃组件和车辆。所述夹层玻璃能够在透过光学器件的工作光线并不干扰其正常工作的同时,改善甚至消除拼接痕迹。
5.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夹层玻璃,所述夹层玻璃外玻璃板、粘结层和内玻璃板;所述粘结层位于所述外玻璃板和所述内玻璃板之间;
6.所述粘结层包括第一粘结区、过渡粘结区和第二粘结区,所述过渡粘结区位于所述第一粘结区和所述第二粘结区之间,且所述过渡粘结区将所述第一粘结区和所述第二粘结区隔开;
7.所述第一粘结区对1450nm-1650nm波长范围内的近红外线具有第一透过率tl1,所述第二粘结区对1450nm-1650nm波长范围内的近红外线具有第二透过率tl2,其中tl1>tl2。
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结区的材料为第一材料,所述第二粘结区的材料为第二材料,所述过渡粘结区的材料包括所述第一材料和所述第二材料。
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材料选自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环烯烃聚合物、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和三醋酸纤维素酯(tac)中的一种或几种。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材料选自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和离子性中间膜(sgp)中的一种或几种。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结区的至少一部分边线与所述过渡粘结区的一部分边线重合。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结区的一部分边线与所述过渡粘结区的一部分边线重合,所述第一粘结区的剩余部分边线作为所述粘结层边线的一部分。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粘结区环绕所述第一粘结区设置,所述第二粘结区环绕所述过渡粘结区设置。
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粘结区中的第一材料与第二材料的总质量之比为(1.5~3.5):1。
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粘结区的结构包括混合材料层,所述混合材料层由所述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混合制备而成。
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渡粘结区的结构包括在所述夹层玻璃的厚度方向上层叠的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由所述第一材料制备而成,所述第二材料层由所述第二材料制备而成。
1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一粘结区至所述第二粘结区的方向,所述过渡粘结区中的所述第一材料层的厚度逐渐变小,所述过渡粘结区中的所述第二材料层的厚度逐渐变大。
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结区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粘结区的厚度。
19.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定义α1、α2、α3分别为波长为1450nm-1650nm的近红外线垂直入射时,所述第一粘结区、过渡粘结区和第二粘结区对光的吸收率;α1、α2、α3满足:α1<α2≤α3,α1≤5%,5%<α2≤10%,α3>5%。
2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定义β1、β2、β3分别为波长为1450nm-1650nm的近红外线以入射角为45~75
°
入射时,所述第一粘结区、过渡粘结区和第二粘结区对光的吸收率;β1、β2和β3满足:β1<β2≤β3,β1≤10%,10%<β2≤15%,β3>10%。
2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玻璃板和/或所述内玻璃板对波长为800nm-1600nm的近红外线的透过率大于等于91%。
2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层玻璃还包括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位于所述外玻璃板和所述内玻璃板之间,且所述隔热层具有露出所述第一粘结区的开口。
2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的开口的边界对应位于所述过渡粘结区内。
2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层玻璃还包括屏蔽层,所述屏蔽膜位于所述外玻璃板和所述内玻璃板之间,且位于所述夹层玻璃的周边区。
25.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挡风玻璃组件,所述挡风玻璃组件包括光学探测器以及上述夹层玻璃;所述光学探测器所发出的工作光线均能够透过所述第一粘结区,且不接触所述过渡粘结区和第二粘结区。
26.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体以及上述夹层玻璃或上述挡风玻璃组件。
27.与传统方案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8.本发明的夹层玻璃的粘结层设有第一粘结区、过渡粘结区和第二粘结区。其中,第一粘结区的对1450nm-1650nm波长范围内的近红外线具有透过率tl1大于第二粘结区的透过率tl2,此时,第一粘结区可用于透过光学器件的工作光线并不干扰其正常工作,过渡粘结区将第一粘结区和第二粘结区隔开,避免第一粘结区与第二粘结区直接相连,改善甚至避免出现拼接痕迹,达到整体统一的外观效果,也避免光学变形,避免光学器件信号路劲偏移而失效。
附图说明
29.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夹层玻璃结构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30.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夹层玻璃粘结层的正视图;
31.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夹层玻璃粘结层的正视图;
32.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夹层玻璃粘结层的正视图;
33.图5为一个实施例的夹层玻璃粘结层的正视图;
34.图6为一个实施例的过渡粘结区侧视剖面示意图;
35.图7为一个实施例的过渡粘结区侧视剖面示意图;
36.图8为一个实施例的过渡粘结区侧视剖面示意图;
37.图9为一个实施例的挡风玻璃组件结构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公开内容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3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40.术语
41.除非另外说明或存在矛盾之处,本文中使用的术语或短语具有以下含义:
42.本发明中,涉及到数值区间,如无特别说明,则包括数值区间的两个端点。
43.本发明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44.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5.本发明中,“层”可以理解为单层,或者多层的重叠。
46.本发明中,所述厚度为物理厚度。
47.本发明中,所述入射角是在光学器件产生的工作光线入射至夹层玻璃的第四表面上时与第四表面的面法线之间的夹角。
48.为了解决传统的挡风玻璃不满足光学探测器的使用需求,或为了解决为满足光学探测器的使用需求,而造成的挡风玻璃的拼接痕迹引起的外光不良的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夹层玻璃,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夹层玻璃01包括外玻璃板10、屏蔽层11、隔热层12、粘结层13和内玻璃板14。
49.其中,所述外玻璃板10和所述内玻璃板14均可以是红外高透玻璃,可选地,所述外玻璃板10对波长为800nm-1600nm的近红外线的透过率大于等于91%。所述内玻璃板14对波
长为800nm-1600nm的近红外线的透过率大于等于91%。
50.进一步地,所述外玻璃板10和所述内玻璃板14均可选低铁含量(含铁量≤0.015%)的超透明玻璃,例如:钠钙硅超透明玻璃、硼硅酸玻璃和高铝玻璃等。
51.可选地,所述外玻璃板10的厚度不小于所述内玻璃板14的厚度。
52.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玻璃板10具有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所述内玻璃板14具有第三表面141和第四表面142,所述粘结层13位于所述外玻璃板10的第二表面102和所述内玻璃板14的第三表面141之间。
53.本发明中,所述粘结层包括第一粘结区、过渡粘结区和第二粘结区,所述过渡粘结区位于所述第一粘结区和所述第二粘结区之间,且所述过渡粘结区将所述第一粘结区和所述第二粘结区隔开,避免二者直接相连引起拼接痕迹。
54.可选地,第一粘结区的至少一部分边线与过渡粘结区的一部分边线重合。
55.在本实施例中,过渡粘结区环绕第一粘结区设置,第二粘结区环绕过渡粘结区设置。此时,第一粘结区的全部边线与过渡粘结区的一部分边线重合。结合图2,粘结层13包括第一粘结区131、过渡粘结区132和第二粘结区133,其中,过渡粘结区132位于所述第一粘结区131和所述第二粘结区133之间,第一粘结区131为四边形,过渡粘结区132环绕第一粘结区131,第二粘结区133环绕过渡粘结区132。具体地,第一粘结区131的全部边线与过渡粘结区132的内边线重合,过渡粘结区132的外边线与第二粘结区133的内边线重合,第二粘结区133的外边线作为粘结层13的边线。
56.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粘结区的一部分边线与过渡粘结区的一部分边线重合,第一粘结区的剩余部分边线作为粘结层的边线的一部分。
57.例如,结合图3,粘结层23包括第一粘结区231、过渡粘结区232和第二粘结区233,过渡粘结区232位于所述第一粘结区231和所述第二粘结区233之间,第一粘结区231为四边形,共有四条边线,第一粘结区231有一条边线与过渡粘结区232的一条边线重合,第一粘结区231的剩余三条边线作为粘结层23的边线的一部分。具体地,过渡粘结区232的另一条边线与第二粘结区233的一条边线重合,过渡粘结区232的剩余两条边线、第二粘结区233的剩余三条边线均作为粘结层23的边线的一部分。
58.例如,结合图4,粘结层33包括第一粘结区331、过渡粘结区332和第二粘结区333,过渡粘结区332位于所述第一粘结区331和所述第二粘结区333之间,第一粘结区331为四边形,共有四条边线,第一粘结区331的第一条边线与过渡粘结区332的一条边线重合,第一粘结区331的第二条边线与过渡粘结区332的另一条边线重合,第一粘结区331的剩余二条边线作为粘结层33的边线的一部分。具体地,第一粘结区331的第一条边线与上部过渡粘结区332的一条边线重合,上部过渡粘结区332的另一条边线与上部第二粘结区333的一条边线重合,上部过渡粘结区332的剩余二条边线、上部第二粘结区333的剩余三条边线均作为粘结层33的边线的一部分;第一粘结区331的第二条边线与下部过渡粘结区332的一条边线重合,下部过渡粘结区332的另一条边线与下部第二粘结区333的一条边线重合,下部过渡粘结区332的剩余二条边线、下部第二粘结区333的剩余三条边线也均作为粘结层33的边线的一部分。
59.例如,结合图5,粘结层43包括第一粘结区431、过渡粘结区432和第二粘结区433,过渡粘结区432位于所述第一粘结区431和所述第二粘结区433之间,第一粘结区431为四边
形,共有四条边线,第一粘结区431的第一条边线与过渡粘结区432的一条边线重合,第一粘结区431的第二条边线与过渡粘结区432的另一条边线重合,第一粘结区431的第三条边线与过渡粘结区432的另一条边线重合,第一粘结区431的剩余一条边线作为粘结层43的边线的一部分。具体地,过渡粘结区432的另三条边线与第二粘结区433的三条边线重合,过渡粘结区432的剩余两条边线、第二粘结区433的剩余五条边线均作为粘结层43的边线的一部分。
60.可以理解地,第一粘结区除了为四边形外,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粘结区还可以是其他封闭形状,例如圆形、其他多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星形等)或其他不规则形状。
61.可选地,第一粘结区对1450nm-1650nm波长范围内的近红外线具有第一透过率tl1,第二粘结区对1450nm-1650nm波长范围内的近红外线具有第二透过率tl2,其中tl1>tl2。此时,第一粘结区可用于透过光学器件的工作光线并不干扰其正常工作。
62.可选地,所述第一粘结区的材料为第一材料,所述第二粘结区的材料为第二材料,所述过渡粘结区的材料包括所述第一材料和所述第二材料。
63.过渡粘结区的材料包括第一粘结区的第一材料和第二粘结区的第二材料,可以改善甚至避免出现拼接痕迹,达到整体统一的外观效果,也避免光学变形,避免光学器件信号路劲偏移而失效。
64.考虑良好的拼接属性,可选地,第一材料选自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环烯烃聚合物、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和三醋酸纤维素酯(tac)中的一种或几种。可选地,第二材料选自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和离子性中间膜(sgp)中的一种或几种。
65.可选地,所述过渡粘结区中的第一材料与第二材料的总质量之比为(1.5~3.5):1。
66.具体地,过渡粘结区的结构可以是如下几种结构:
67.第一种:过渡粘结区的结构包括混合材料层,所述混合材料层由所述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混合制备而成。
68.第二种:所述过渡粘结区的结构包括在所述夹层玻璃的厚度方向上层叠的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由所述第一材料制备而成,所述第二材料层由所述第二材料制备而成。
69.其中,可选地,层叠的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可以是第一材料层位于所述第二材料层之上,也可以是第二材料层位于所述第一材料层之上,还可以是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交替层叠。
70.进一步可选地,过渡粘结区的结构可以为:沿所述第一粘结区至所述第二粘结区的方向,所述过渡粘结区中的所述第一材料层的厚度逐渐变小,所述过渡粘结区中的所述第二材料层的厚度逐渐变大。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6,第一材料层在靠近第一粘结区131处厚度较厚,沿所述第一粘结区131至所述第二粘结区133的方向,第一材料层厚度梯度变薄,在靠近第二粘结区133处厚度较薄;第二材料层在靠近第一粘结区131出厚度较薄,沿所述第一粘结区131至所述第二粘结区133的方向,第二材料层厚度梯度变厚,在靠近第二粘结区133处厚度较厚。
71.上述过渡粘结区132的结构有利于过渡粘结区132的制备。具体地,过渡粘结区132的结构的制备方法可以为:先利用第二材料,形成第二粘结区的同时,在第二粘结区之外延伸成台阶状的第二材料层,再使用第一材料将台阶填满形成第一材料层得到过渡粘结区后,延伸制备第一粘结区。
72.可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过渡粘结区中的所述第一材料层和所述第二材料层在所述夹层玻璃的厚度方向的尺寸不变,且所述夹层玻璃的厚度方向上交替层叠。
73.可以理解地,交替层叠时,第一材料层可以出现偶数次,也可以出现奇数次。同理,第二材料层可以出现偶数次,也可以出现奇数次。
74.进一步地,根据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的层叠顺序的不同,可以有如下结构:
75.参见图7,粘结层53包括第一粘结区531、过渡粘结区532和第二粘结区533,过渡粘结区532位于所述第一粘结区531和所述第二粘结区533之间,沿所述夹层玻璃的厚度方向,过渡粘结区532的结构包括第二材料层、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
76.参见图8,粘结层63包括第一粘结区631、过渡粘结区632和第二粘结区633,过渡粘结区632位于所述第一粘结区631和所述第二粘结区633之间,沿所述夹层玻璃的厚度方向,过渡粘结区632的结构包括第一材料层、第二材料层和第一材料层。
77.可以理解地,第一粘结区和过渡粘结区的材料均包括第一材料,第一粘结区的第一材料和过渡粘结区中的第一材料层可以由长度相同或不同、厚度相同或不相同、材质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层层叠而成。优选地,第一粘结区的第一材料和过渡粘结区中的第一材料层由一层材料层组成,次选地,第一粘结区的第一材料和过渡粘结区中的第一材料层由二层或者三层的材料层层叠而成,每层材料层的厚度相同。
78.可选地,所述第一粘结区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二粘结区的厚度。可以理解地,第一粘结区和第二粘结区的厚度方向即为夹层玻璃的厚度方向。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粘结区的第一材料的流动性好于所述第二粘结区的第二材料的流动性,设置所述第一粘结区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粘结区的厚度可以在后续夹层玻璃的生产过程中(例如高压合片处理)更好地避免气泡产生,还能更好地避免产生拼接痕迹。
79.可选地,定义α1、α2、α3分别为波长为1450nm-1650nm(优选1480nm-1620nm)的近红外线垂直入射时,所述第一粘结区、过渡粘结区和第二粘结区对光的吸收率;其中,α1对应为第一粘结区,α2对应为过渡粘结区,α3对应为第二粘结区,α1、α2、α3满足:α1<α2≤α3,α1≤5%,5%<α2≤10%,α3>5%。
80.可选地,定义β1、β2、β3分别为波长为1450nm-1650nm(优选1480nm-1620nm)的近红外线以入射角为45~75
°
(优选55~66
°
)入射时,所述第一粘结区、过渡粘结区和第二粘结区对光的吸收率;其中,β1对应为第一粘结区,β2对应为过渡粘结区,β3对应为第二粘结区,β1、β2和β3满足:β1<β2≤β3,β1≤10%,10%<β2≤15%,β3>10%。
81.上述夹层玻璃的第一粘结区可透过激光雷达(lidar)的工作光线并不干扰其正常工作,同时过渡粘结区的存在,避免第一粘结区和第二粘结区直接拼接产生痕迹。
82.本实施例中,所述夹层玻璃01还包括隔热层12,所述隔热层12位于所述外玻璃板10的第二表面102和所述内玻璃板14的第三表面141之间,且所述隔热层12具有露出所述第一粘结区131的开口。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12位于粘结层13与外玻璃板10的第二表面102之间。
83.可选地,所述隔热层12的开口的边界对应位于所述过渡粘结区132内。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12位于粘结层13与外玻璃板10的第二表面102之间,隔热层12开口的边界线与粘结层13靠近外玻璃板10一侧的表面的交线e和交线f位于过渡粘结区132内。
84.优选地,第一粘结区为规则的长方形,过渡粘结区环绕第一粘结区,为等宽的环形,定义第一粘结区131的横向长度为a,过渡粘结区132的宽度为b,第一粘结区131的纵向长度为c。可以理解地,所述隔热层12的开口的边界也可以与所述过渡粘结区132的边线重合。优选地,交线e到第一粘结区中心的距离he满足:a/2≤he≤a/2 b,且c/2≤he≤c/2 b;交线f到第一粘结区中心的距离hf满足:a/2≤hf≤a/2 b,且c/2≤hf≤c/2 b。
85.可以理解地,所述隔热层12具有隔热功能,太阳能总透过率tts≤50%,优选地,所述隔热层12为通过磁控溅射方式制作的包括至少一个金属层的透明纳米膜,例如单银隔热膜、双银隔热膜、三银隔热膜、四银隔热膜等,单银隔热膜、双银隔热膜、三银隔热膜、四银隔热膜分别指具有一个银层、两个银层、三个银层、四个银层的透明纳米膜,除了银层外,透明纳米膜还包含至少两个介质层。隔热层12可以使车辆内部具有更好的乘坐舒适性。
86.可以理解地,所述隔热层12的开口可通过掩膜的方式形成,如:在隔热层12制作之前用盖板覆盖,制作之后去掉盖板以形成。还可以理解地,所述隔热层12的开口可在隔热膜12制作之后,通过激光去除方式或磨轮磨抛方式去除以形成。
87.本实施例中,所述夹层玻璃01还包括屏蔽层11,所述屏蔽膜11位于所述外玻璃板10的第二表面102和所述内玻璃板14的第三表面141之间,且位于所述夹层玻璃01的周边区。可以理解地,周边区包括顶边区、侧边区和底边区。具体地,所述屏蔽层11通常环绕设置在外玻璃板10的第二表面102上,且位于隔热层12与外玻璃板10的第二表面102之间,所述屏蔽层11可以通过将深色陶瓷油墨印刷在第二表面102上经过高温烧结后形成。
88.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挡风玻璃组件,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挡风玻璃组件包括光学探测器02以及本实施例的夹层玻璃01。所述光学探测器02所发出的工作光线均能够透过所述第一粘结区131,且不接触所述第二粘结区133。更优选地,所述光学探测器02所发出的工作光线也不接触所述过渡粘结区132。
89.可以理解地,所述光学探测器02所发出的工作光线均能够透过所述第一粘结区131,且不接触所述过渡粘结区132和第二粘结区133,意味着所述光学探测器02所发出的最大范围的工作光线能够透过所述第一粘结区131,且不接触所述过渡粘结区132和第二粘结区133。
90.进一步地,将光学探测器02所发出的最大范围的工作光线与粘结层13靠近外玻璃板10一侧的表面的交线分别即为交线g和交线h。
91.优选地,第一粘结区为规则的长方形,过渡粘结区环绕第一粘结区,定义第一粘结区131的横向长度为a,第一粘结区131的纵向长度为c。优选地,交线g到第一粘结区中心的距离hg满足:hg≤a/2,且hg≤c/2;交线h到第一粘结区中心的距离满足:hh≤a/2,且hh≤c/2。
92.可选地,所述光学探测器可以设置于所述内玻璃板14的第四表面142之上。可选地,所述光学探测器为激光雷达(lidar)、近红外相机等。
93.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体以及上述夹层玻璃或上述挡风玻璃组件。
94.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进行进一步说明,以下具体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原
料,若无特殊说明,均可来源于市售,所使用的仪器,若无特殊说明,均可来源于市售,所涉及到的工艺,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规选择。
95.实施例
96.本实施例提供一组夹层玻璃,夹层玻璃的结构为两片2.1mm厚的超透明玻璃和一片0.76mm厚的粘结层;
97.对比例1:粘结层的材料为pvb,即第一粘结区的第一材料和第二粘结区的第二材料均为pvb;
98.实施例1:粘结层的材料为pvb和eva,第一粘结区的第一材料为eva,第二粘结区的第二材料为pvb;
99.实施例2:粘结层的材料为pvb和tpu,第一粘结区的第一材料为tpu,第二粘结区的第二材料为pvb;
100.对实施例1-2和对比例1的夹层玻璃进行以下测试:
101.1、根据标准iso9050,测试夹层玻璃的第一粘结区对以不同入射角入射的波长为1550nm的近红外线的透过率tl,结果见表1所示。
102.2、根据标准iso9050,测试夹层玻璃的第一粘结区对垂直入射(入射角为0
°
)和入射角为60
°
入射的波长为1550nm的近红外线的反射率和吸收率,结果见表2所示。
103.表1:对比例1和实施例1-2对波长为1550nm的近红外线的透过率
[0104][0105]
从表1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的第一粘结区对波长为1550nm的近红外线的透过率大于对比例1的第一粘结区对波长为1550nm的近红外线的透过率,实施例2的第一粘结区对波长为1550nm的近红外线的透过率也大于对比例1的第一粘结区对波长为1550nm的近红外线的透过率,由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第二粘结区的第二材料与对比例1的第一粘结区的材料一致,对比例1的第一粘结区对波长为1550nm的近红外线的透过率可以作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第二粘结区对波长为1550nm的近红外线的透过率,即实施例1的第一粘结区对波长为1550nm的近红外线的透过率tl1大于其第二粘结区对波长为1550nm的近红外线的透过率tl2,实施例2的第一粘结区对波长为1550nm的近红外线的透过率tl1大于其第二粘结区对波长为1550nm的近红外线的透过率tl2;优选地,tl1与tl2的差值大于或等于3%,甚至大于
或等于4%,更甚至大于或等于5%。
[0106]
为了更好地满足激光雷达的工作要求,实施例1、实施例2的第一粘结区对以60
°
入射角入射的波长为1550nm的近红外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75%,实施例1、实施例2的第一粘结区对以65
°
入射角入射的波长为1550nm的近红外线的透过率大于或等于72%。
[0107]
表2:对比例1和实施例1-2对波长为1550nm的近红外线的反射率和吸收率
[0108][0109][0110]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施例1、实施例2的第一粘结区对波长为1550nm的近红外线的反射率大于对比例1的第一粘结区对波长为1550nm的近红外线的反射率,实施例1、实施例2的第一粘结区对波长为1550nm的近红外线的吸收率小于对比例1的第一粘结区对波长为1550nm的近红外线的吸收率,由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第二粘结区的第二材料与对比例1的第一粘结区的材料一致,对比例1的第一粘结区对波长为1550nm的近红外线的反射率、吸收率可以作为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第二粘结区对波长为1550nm的近红外线的反射率、吸收率,即实施例1、实施例2的第一粘结区对波长为1550nm的近红外线的反射率分别大于其第二粘结区对波长为1550nm的近红外线的反射率,实施例1、实施例2的第一粘结区对波长为1550nm的近红外线的吸收率α1、β1分别小于其第二粘结区对波长为1550nm的近红外线的吸收率α3、β3;优选地,α1与α3的差值大于或等于3%,甚至大于或等于4%,更甚至大于或等于5%;β1与β3的差值大于或等于3%,甚至大于或等于4%,更甚至大于或等于5%。
[0111]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11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