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支撑装置和折叠屏终端的制作方法

2022-09-02 20:55: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折叠屏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和折叠屏终端。


背景技术:

2.智能手机等终端作为快速增长的移动终端设备,其在最新技术革新和技术迭代方面得以完全体现。目前,由于人们在追求终端的便携性的时候,又希望终端的显示屏也足够大,因此折叠屏终端应运而生。
3.然而,在折叠屏终端折叠或展开时,弯曲应力被施加至可弯曲或可折叠的折叠屏上,在反复折叠及展开的过程中,折叠屏的可弯折部分会反复地受到压缩以及拉伸,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和折叠屏终端,能够减小折叠过程中折叠屏受到的应力,有利于延长折叠屏终端的使用寿命。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包括:转动机构、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一弹性件与第一基板,第一弹性件连接在第一基板与第一支撑件之间,第一弹性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第一基板能相对第一支撑件在靠近或远离所述转动机构的方向上移动;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分别设在转动机构的两侧,且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可相对折叠或展开。
7.本技术提供的支撑装置,通过在第一基板与第一支撑件之间设置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第一弹性件,在折叠屏终端折叠或展开时,可以实现第一基板与第一支撑件在靠近或远离转动机构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从而可以在折叠屏终端折叠或展开时,为折叠屏提供一定的滑移空间,减小了折叠屏在折叠过程中受到的应力,进而减小了折叠屏的各层之间的相对位移,可以避免折叠屏的可弯折部分因反复折叠或展开而变形,从而延长折叠屏的使用寿命。
8.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弹性件形成为长条形,第一弹性件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支撑件的转动轴线平行。这样,在折叠屏终端折叠过程中,第一弹性件容易发生弹性形变,且可以保证第一基板的受力均匀性。此外,第一弹性件的数量可以设置得较少,安装复杂度较低。
9.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弹性件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与第一基板的两端平齐。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第一基板的受力均匀性。
1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弹性件为多个,每个第一弹性件均连接在第一基板上,且多个第一弹性件在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一支撑件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垂直。这样,可以保证第一基板在第一方向上的受力均匀性。
1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支撑部还包括:第一止挡部,第一止挡
部设置于第一基板朝向第一支撑件的一侧表面,第一止挡部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弹性件靠近转动机构的一侧。这样,在折叠屏终端折叠过程中,第一止挡部靠近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弹性件的靠近转动机构的侧壁止抵配合,以限制第一弹性件的倾斜角度与变形量,进而可以通过第一止挡部调节第一弹性件的变形量,避免第一弹性件变形过度,提高了支撑装置的可靠性。
12.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弹性件连接在第一止挡部远离转动机构的一端。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在折叠屏终端折叠过程中,便于实现第一止挡部对第一弹性件的止挡作用。
13.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弹性件与第一止挡部间隔开设置。第一止挡部与第一弹性件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基板与第一支撑件之间的间距。也即是,第一止挡部与第一弹性件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一弹性件的厚度。这样,折叠屏终端折叠过程中,第一止挡部同样可以与第一弹性件的靠近转动机构的侧壁止抵,以限制第一弹性件的倾斜角度与变形量,进而可以通过第一止挡部调节第一弹性件的变形量,避免第一弹性件变形过度,提高了支撑装置的可靠性。
14.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弹性件与第一止挡部为一体式结构。由此,可以简化第一支撑部的加工工艺,提高加工效率。
15.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止挡部与第一基板为一体式结构。由此,可以简化第一支撑部的加工工艺,提高加工效率。
16.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止挡部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一弹性件的弹性模量。这样,可以提高第一止挡部的止挡效果。
17.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支撑装置还包括第二止挡部,第二止挡部与第一支撑件朝向第一基板的一侧表面连接,第二止挡部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弹性件远离转动机构的一侧。在折叠屏终端折叠过程中,第一止挡部靠近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弹性件的靠近转动机构的侧壁止抵,第二止挡部靠近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第一弹性件的远离转动机构的侧壁止抵,从而可以通过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共同限制第一弹性件的倾斜角度与变形量,进而可以调节第一弹性件的变形量,避免第一弹性件变形过度,提高了支撑装置的可靠性。
18.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弹性件连接在第二止挡部靠近转动机构的一端。第一止挡部、第二止挡部与第一弹性件大体组成“z”字形。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便于实现第一止挡部、第二止挡部对第一弹性件的止挡作用。
19.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弹性件与第二止挡部间隔开设置。
2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弹性件与第二止挡部为一体式结构。由此,可以简化第一支撑部的加工工艺,提高加工效率。
21.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在自第一基板至第一支撑件的方向上,第一弹性件的宽度保持不变或逐渐减小。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22.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一弹性件为橡胶件或硅胶件。
23.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支撑件、第二基板和第二弹性件,第二支撑件与转动机构可转动地连接;第二基板与第二支撑件层叠设置;第二弹性件连接在第一基板与第一支撑件之间,第二弹性件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使第二基板与
第二支撑件能相对移动。这样,通过在第二基板与第二支撑件之间设置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第二弹性件,当折叠屏终端折叠或展开时,能够通过第二基板带动折叠屏相对第二支撑件滑移,减小了折叠屏在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受到的应力,进而减小了折叠屏的各层之间的相对位移,从而可以避免折叠屏的可弯折部分因反复折叠或展开而变形,有利于延长折叠屏的使用寿命。
24.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设计方式中,第二支撑部包括第二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与转动机构可转动地连接。
2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屏终端,包括:折叠屏和支撑装置,折叠屏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可弯折部分,可弯折部分位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支撑装置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支撑装置,其中,第一支撑部用于支撑第一部分,第二支撑部用于支撑第二部分。
26.由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终端包括如上技术方案的支撑装置,因此二者能够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并达到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终端的立体图;
28.图2为图1中所示折叠屏终端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图1中所示折叠屏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图1中所示折叠屏终端中折叠屏的截面图;
31.图5为图1中所示折叠屏终端中支撑装置的主视图;
32.图6为图5中所示支撑装置的爆炸图;
33.图7为图5中所示支撑装置与折叠屏的装配示意图;
34.图8为图7中所示折叠屏终端的折叠过程示意图;
35.图9为图7中所示折叠屏终端折叠过程中折叠屏各层之间的位置出现相对位移的示意图;
36.图10为图7中所示折叠屏终端经反复折叠展开后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37.图11a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1b为图11a中所示支撑装置与折叠屏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39.图12为图11a中所示支撑装置中第一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3a为图11b中所示折叠屏终端折叠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3b为图13a中所示折叠屏终端中第一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4为图12中所示第一支撑部的第一基板与第一弹性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43.图15a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5b为图15a中所示第一支撑部在折叠屏终端处于折叠过程或者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45.图16a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6b为图16a中所示第一支撑部在折叠屏终端处于折叠过程或者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47.图17a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48.图17b为图17a中所示第一支撑部在折叠屏终端处于折叠过程或者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49.图18为图17a中所示第一基板、第一弹性件、第一止挡部与第二止挡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50.图19a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51.图19b为图19a中所示第一支撑部在折叠屏终端处于折叠过程或者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52.图20a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53.图20b为图20a中所示第一支撑部在折叠屏终端处于折叠过程或者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54.图21a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55.图21b为图21a中所示第一支撑部在折叠屏终端处于折叠过程或者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56.图22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57.图23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58.图24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59.图25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60.附图标记:
61.100、折叠屏终端;
62.10、折叠屏;11、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13、可弯折部分;101、基底;102、显示屏;103、偏光片;104、保护层;
63.20、支撑装置;21、第一壳体;211、第一中框;212、第一背盖;22、第二壳体;221、第二中框;222、第二背盖;
64.201、第一支撑部;2011、第一支撑件;2012、第一基板;2012a、第三端;2012b、第四端;2013、第一弹性件;2013a、第一端;2013b、第二端;2014、第一止挡部;2015、第二止挡部;
65.202、第二支撑部;2021、第二支撑件;2022、第二基板;2023、第二弹性件;
66.23、转动机构;231、基座;232、第一摆臂;233、第二摆臂;
67.30、背胶。
具体实施方式
6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69.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7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
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71.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屏终端,该折叠屏终端为具有折叠屏的一类终端设备。具体的,该折叠屏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也即是,折叠屏终端还可以是具有折叠屏的其他类型的终端设备。
72.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终端100的立体图。在本实施例中,以折叠屏终端100为折叠屏手机为例进行说明。折叠屏终端100包括折叠屏10和支撑装置20。
73.可以理解的是,图1仅示意性的示出了折叠屏终端100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1的限制。
74.折叠屏1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折叠屏10可折叠成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折叠屏10还包括位于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之间的可弯折部分13。折叠屏10的至少可弯折部分13采用柔性材料制作。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可以采用柔性材料制作,也可以采用刚性材料制作,还可以部分采用刚性材料、部分采用柔性材料制作,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75.具体的,折叠屏1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屏幕,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屏幕,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屏幕,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
76.折叠屏10能够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折叠。请参阅图2,图2为图1所示折叠屏终端100在折叠屏10处于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当折叠屏1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2和可弯折部分13共平面设置,且朝向相同。在此状态下,能够实现大屏显示,可以给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带给用户更好的使用体验。
77.请参阅图3,图3为图1所示折叠屏终端100在折叠屏10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当折叠屏10处于折叠状态时,可弯折部分13处于折弯状态,第一部分11(图3中未示出)与第二部分12(图3中未示出)相对。折叠屏10对用户不可见,支撑装置20保护于折叠屏10外,以防止折叠屏10被硬物刮伤,此类折叠屏手机为内折折叠屏手机。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折叠屏1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也可以也可以彼此背离,处于外露状态,此类折叠屏手机为外折折叠屏手机。
78.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图4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10的截面图。显示屏102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层叠设置的基底101、显示屏102、偏光片103、保护层104。相邻的两层之间可以通过胶粘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图4仅示意性的示出了折叠屏10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4的限制。
7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所述的方向“外”是指朝向折叠屏终端100外部的方向,相应的,方向“内”是指朝向折叠屏终端100内部的方向。
80.支撑装置20用于支撑折叠屏10,并允许折叠屏10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折叠。请参阅图5,图5为图1所示折叠屏终端100中支撑装置20的主视图。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装置20包括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和转动机构23。可以理解的是,图5仅示意性的示出了支撑装置20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5的限制。
81.第一壳体21用于固定并支撑图1中折叠屏10的第一部分11。具体的,第一壳体21具有贴合面m1,第一壳体21用于通过贴合面m1固定并支撑图1中折叠屏10的第一部分11。
82.第二壳体22用于固定并支撑图1中折叠屏10的第二部分12。具体的,第二壳体22具有贴合面m2,第二壳体22用于通过贴合面m2固定并支撑图1中折叠屏10的第二部分12。
83.第一壳体21的内部形成第一容纳腔(图中未示出)。第二壳体22的内部形成第二容纳腔(图中未示出)。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用于容纳电子设备的主板、电池、摄像头模组、扬声器、听筒等电子器件。
84.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6为图5所示支撑装置20的爆炸图。第一壳体21包括第一中框211和第一背盖212。贴合面m1位于第一中框211上。第一背盖212固定于第一中框211背离贴合面m1的一侧。第一容纳腔形成于第一中框211与第一背盖212之间。
85.第二壳体22包括第二中框221和第二背盖222。贴合面m2位于第二中框221上。第二背盖222固定于第二中框221背离贴合面m2的一侧。第二容纳腔形成于第二中框221与第二背盖222之间。
86.第一中框211可以为一个结构整体,也可以由多个部分装配形成。同理的,第二中框221可以为一个结构件整体,也可以由多个部分装配形成。
87.转动机构23连接于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之间,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通过转动机构23实现可转动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转动机构23连接于第一壳体21的第一中框211与第二壳体22的第二中框221之间。在其他实施例中,转动机构23也可以连接于第一壳体21的第一背盖212与第二壳体22的第二背盖222之间。
88.请继续参阅图5-图6,转动机构23包括基座231、第一摆臂232与第二摆臂233。为了方便下文各实施例的描述,针对转动机构23,建立xyz坐标系。具体的,定义转动机构23的轴向方向为y轴方向,也即是第一壳体21的转动轴线的延伸方向为y轴方向,转动机构23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与y轴方向和z轴方向均垂直的方向为x轴方向。可以理解的是,转动机构23的坐标系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89.请参阅图5-图6,第一壳体21与基座231之间通过第一摆臂232实现转动连接及运动约束。第二壳体22与基座231之间通过第二摆臂233实现连接及运动约束。
90.第一摆臂23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图5和图6仅给出了第一摆臂232的数量为两个的示例,这并不能认为是对本技术构成的特殊限制。该两个第一摆臂232沿折叠屏10的转动轴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摆臂233的数量可以与第一摆臂232相同。这样,可以保证转动过程中,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的受力均衡性。
91.请参阅图7,图7为本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折叠屏终端100中支撑装置20与折叠屏10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折叠屏10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具体的,折叠屏10通过背胶30粘接于第一壳体21与第二壳体22。当折叠屏终端100折叠时,请参阅图8,图8为图7中所示折叠屏终端100的折叠过程示意图,折叠屏10随之弯折。也即是,在折叠过程中,折叠屏10与第一壳体21、第二壳体22同步转动,折叠屏10的可弯折部分13会受到弯曲应力的拉伸,折叠屏10的各层之间的位置容易出现相对位移,请参阅图9,图9为图7中所示折叠屏终端100折叠过程中折叠屏10各层之间的位置出现相对位移的示意图。这样,在反复折叠展开后,请参阅图10,图10为图7中所示折叠屏终端100经反复折叠展开后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在折叠屏终端100处于展开状态时,折叠屏10的可弯折部分13容易出现反
拱或凹陷现象,导致显示不良。
9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请参阅图11a-图11b,图11a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20的结构示意图,图11b为图11a中所示支撑装置20与折叠屏10的装配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支撑装置20包括转动机构23、第一支撑部201与第二支撑部202。第一支撑部201用于支撑折叠屏10的第一部分11,第二支撑部202用于支撑折叠屏10的第二部分12。第一支撑部201与第二支撑部202分别设在转动机构23的两侧。具体的,第一支撑部201与第二支撑部202分别设在转动机构23沿x轴方向的两侧,且第二支撑部202与第一支撑部201可相对折叠或展开。
93.请参阅图11a,第一支撑部201包括第一支撑件2011、第一弹性件2013与第一基板2012。第一基板2012具有贴合面m3,第一基板2012用于通过贴合面m3固定并支撑图1中折叠屏10的第一部分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2012为独立于折叠屏10结构之外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基板2012也可以由折叠屏10中的刚性基底构造而成。
94.第一基板2012形成为长方形板状结构,第一基板2012的长度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可选的,第一基板2012为塑料件。第一基板2012与折叠屏10可以通过胶粘连接,但不限于此。
95.第一支撑件2011可以形成为长方形板状结构。第一支撑件2011的长度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第一支撑件2011位于第一基板2012的远离折叠屏10的一侧。第一支撑件2011与转动机构23可转动地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件2011的结构可以与图7中所示折叠屏终端100中的第一壳体21的结构相同,第一支撑件2011连接转动机构23的方式可以与图7中所示折叠屏终端100中第一壳体21连接转动机构23的方式相同。
96.第一弹性件2013连接在第一基板2012与第一支撑件2011之间。具体的,请参阅图12,图12为图11a中所示支撑装置20中第一支撑部201的结构示意图,此时折叠屏终端100处于展开状态。第一弹性件2013的一端与第一支撑件2011连接,第一弹性件2013的另一端与第一基板2012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弹性件2013的上述一端与第一支撑件2011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借助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同理的,第二弹性件2023的上述另一端与第一基板2012可以直接连接,也可以借助中间媒介间接连接。示例性的,第一弹性件2013的上述一端与第一支撑件2011可以通过胶粘连接,第一弹性件2013的上述另一端与第一基板2012也可以通过胶粘连接。
97.第一弹性件2013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使第一基板2012能相对第一支撑件2011在靠近或远离转动机构23的方向移动。请参阅图13a-图13b,图13a为图11b中所示折叠屏终端100的折叠过程示意图,图13b为图13a中所示折叠屏终端100中的第一支撑部201的结构示意图。
98.在折叠屏终端100折叠过程中,第一支撑件2011沿方向a相对转动机构23转动,折叠屏10的可弯折部分13弯折,且折叠屏10的第一部分11具有相对第一支撑部201朝向远离转动机构23的方向移动的趋势,由于第一弹性件2013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使第一基板2012能相对第一支撑件2011在靠近或远离转动机构23的方向移动,这样,在折叠过程中,折叠屏10的第一部分11可以随第一基板2012一起相对第一支撑件2011朝向远离转动机构23的方向移动,此时,在自第一支撑件2011朝向第一基板2012的方向,第一弹性件2013朝向远离转动机构23的方向倾斜,发生弹性形变。
99.在折叠屏终端100展开时,第一支撑件2011相对转动机构23转动,折叠屏10的可弯折部分13展开,且折叠屏10的第一部分11具有相对第一支撑部201朝向靠近转动机构23的方向移动的趋势,由于第一弹性件2013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使第一基板2012能相对第一支撑件2011在靠近或远离转动机构23的方向移动,这样,在展开过程中,折叠屏10的第一部分11可以随第一基板2012一起相对第一支撑件2011朝向靠近转动机构23的方向移动,同时,第一弹性件2013恢复形变。这样,在折叠屏终端100折叠或展开过程中,通过第一弹性件2013实现第一基板2012与第一支撑件2011之间的相对移动,可以为折叠屏10提供一定的滑移空间,减小了折叠屏10在折叠过程中受到的应力,进而减小了折叠屏10的各层之间的相对位移,可以避免折叠屏10的可弯折部分13因反复折叠或展开而变形,从而延长折叠屏10的使用寿命。
10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20,通过在第一基板2012与第一支撑件2011之间设置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第一弹性件2013,在折叠屏终端100折叠或展开时,可以实现第一基板2012与第一支撑件2011在靠近或远离转动机构23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从而可以在折叠屏终端100折叠或展开时,为折叠屏10提供一定的滑移空间,减小了折叠屏10在折叠过程中受到的应力,进而减小了折叠屏10的各层之间的相对位移,可以避免折叠屏10的可弯折部分13因反复折叠或展开而变形,从而延长折叠屏10的使用寿命。
101.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图14为图12中所示第一支撑部201的第一基板2012与第一弹性件2013的装配结构示意图。第一弹性件2013形成为长条形,第一弹性件2013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支撑件2011的转动轴线平行。也即是,第一弹性件2013的长度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这样,在折叠屏终端100折叠过程中,第一弹性件2013容易发生弹性形变,且可以保证第一基板2012在y轴方向上受力均匀性。此外,第一弹性件2013的数量可以设置得较少,安装复杂度较低。
10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弹性件201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与第一基板2012的两端平齐。示例性的,请参阅图14,第一弹性件201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2013a与第二端2013b,第一基板2012在y轴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为第三端2012a与第四端2012b。第一弹性件2013的第一端2013a可以延伸至与第一基板2012的第三端2012a的端面平齐,第一弹性件2013的第二端2013b可以延伸至于第一基板2012的第四端2012b的端面平齐。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高第一基板2012在y轴方向上受力均匀性。
103.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2013为多个,每个第一弹性件2013均连接在第一基板2012与第一支撑件2011之间。多个第一弹性件2013沿第一方向上间隔设置,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一支撑件2011的转动轴线垂直。具体的,请参阅图14,第一方向为第一基板2012的宽度方向,也即是,图14中的x轴方向。多个第一弹性件2013在第一基板2012的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这样,可以保证第一基板2012在第一方向上的受力均匀性。
10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请继续参阅图12,支撑装置20还包括第一止挡部2014,第一止挡部2014设置于第一基板2012的朝向第一支撑件2011的表面,第一弹性件2013与第一止挡部2014相连,且第一止挡部2014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弹性件2013靠近转动机构23的一侧。在图12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部2014整体位于第一弹性件2013靠近转动机构23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一止挡部2014的其中一部分位于第一弹性件2013的靠近转动机构23的一侧,第一止挡部2014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一弹性件2013的远离
转动机构23的一侧。只要能保证第一止挡部2014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弹性件2013靠近转动机构23的一侧即可。
105.这样,在折叠屏终端100折叠过程中,请参阅图13b,第一止挡部2014靠近第一弹性件2013的一端与第一弹性件2013的靠近转动机构23的侧壁止抵配合,以限制第一弹性件2013的倾斜角度与变形量,进而可以通过第一止挡部2014调节第一弹性件2013的变形量,避免第一弹性件2013变形过度,提高了支撑装置20的可靠性。
106.其中,图13b中的虚线为第一弹性件2013靠近转动机构23的侧壁未受第一止挡部2014止挡作用的状态示意图。
107.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2,第一弹性件2013与第一止挡部2014的远离转动机构23的一端相连。折叠屏终端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止挡部2014与第一弹性件2013大体组成“7”字形。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在折叠屏终端100折叠过程中,便于实现第一止挡部2014对第一弹性件2013的止挡作用。
108.请参阅图14,第一止挡部2014形成为长条形,第一止挡部2014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弹性件2013的长度方向一致,且第一止挡部2014的长度尺寸l1与第一弹性件2013的长度尺寸l2相等。这样,可以提高第一止挡部2014的止挡效果,且在装配时,第一止挡部2014的数量可以设置得较少,安装复杂度较低。
109.第一止挡部2014的厚度d1小于第一基板2012与第一支撑件2011之间的间距d2。这样,请参阅图12-图13a,第一止挡部2014朝向第一支撑件2011的一侧表面与第一支撑件2011间隔开设置。这样,可以在保证第一止挡部2014的止挡效果的同时,保证第一弹性件2013的变形量。
110.为了提高第一止挡部2014的止挡效果,可以使第一止挡部2014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一弹性件2013的弹性模量。其中,弹性模量越大,材料的刚度越大。也即是,在一定应力作用下,该材料发生的弹性变形越小。示例性的,第一止挡部2014可以为塑料件,第一弹性件2013可以为橡胶件或硅胶件。
1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2013与第一止挡部2014为一体式结构。也即是,第一弹性件2013与第一止挡部2014一体加工成型。可选的,第一弹性件2013与第一止挡部2014可以一体注塑成型。当第一弹性件2013与第一止挡部2014的材料不同时,可以采用双色注塑工艺将第一弹性件2013与第一止挡部2014一体加工成型。由此,可以简化第一支撑部201的加工工艺,提高加工效率。
1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止挡部2014与第一基板2012为一体式结构。也即是,第一止挡部2014与第一基板2012一体加工成型。示例性的,第一弹性件2013与第一止挡部2014可以一体注塑成型。由此,可以进一步的简化第一支撑部201的加工工艺,提高加工效率。
113.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止挡部2014与第一基板2012为分体式结构时,第一止挡部2014与第一基板2012可以通过胶粘连接,但不限于此。
114.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5a,图15a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201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部201与图12中所示第一支撑部20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止挡部2014与第一弹性件2013间隔开设置。其中,第一止挡部2014与第一弹性件2013之间的间距d3小于第一基板2012与第一支撑件2011之间的间距d2。也即是,第一止挡部2014与第一弹性件2013之间的间距d3小于第一弹性件2013的厚度。请参阅
图15b,图15b为图15a中所示第一支撑部201在折叠屏终端100处于折叠过程或者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折叠屏终端100折叠过程中,第一止挡部2014同样可以与第一弹性件2013的靠近转动机构23的侧壁止抵,以限制第一弹性件2013的倾斜角度与变形量,进而可以通过第一止挡部2014调节第一弹性件2013的变形量,避免第一弹性件2013变形过度,提高了支撑装置20的可靠性。
115.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6a,图16a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201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部201与图12中所示第一支撑部20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止挡部2014的其中一部分位于第一弹性件2013的靠近转动机构23的一侧,第一止挡部2014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一弹性件2013的远离转动机构23的一侧。请参阅图16a,在折叠屏终端1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弹性件2013与第一止挡部2014大体组成“t”字形。
116.请参阅图16b,图16b为图16a中所示第一支撑部201在折叠屏终端100处于折叠过程或者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在折叠屏终端100折叠过程中,同样可以通过第一止挡部2014与第一弹性件2013的靠近转动机构23的侧壁止抵,以限制第一弹性件2013的倾斜角度与变形量,进而可以通过第一止挡部2014调节第一弹性件2013的变形量,避免第一弹性件2013变形过度,提高了支撑装置20的可靠性。
117.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7a,图17a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201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部201与图12中所示第一支撑部20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部201除了包括图12中所示第一支撑部201的第一基板2012、第一弹性件2013、第一支撑件2011、第一止挡部2014之外,还包括第二止挡部2015。
118.具体的,第二止挡部2015设置于第一支撑件2011的朝向第一基板2012的一侧表面,第二止挡部2015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弹性件2013的远离转动机构23的一侧。示例性的,在图17a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止挡部2015整体位于第一弹性件2013的远离转动机构23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二止挡部2015的其中一部分位于第一弹性件2013的远离转动机构23的一侧,第二止挡部2013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一弹性件2013的靠近转动机构23的一侧。
119.请参阅图17b,图17b为图17a中所示第一支撑部201在折叠屏终端100处于折叠过程或者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在折叠屏终端100折叠过程中,第一止挡部2014靠近第一弹性件2013的一端与第一弹性件2013的靠近转动机构23的侧壁止抵,第二止挡部2015靠近第一弹性件2013的一端与第一弹性件2013的远离转动机构23的侧壁止抵,从而可以通过第一止挡部2014与第二止挡部2015共同限制第一弹性件2013的倾斜角度与变形量,进而可以调节第一弹性件2013的变形量,避免第一弹性件2013变形过度,提高了支撑装置20的可靠性。其中,图17b中的虚线为第一弹性件2013的远离转动机构23的侧壁未受第二止挡部2015止挡作用的状态示意图。
120.在该实例中,请参阅图17a,第一弹性件2013可以与第二止挡部2015靠近转动机构23的一端连接。在折叠屏终端100处于展开状态下时,第一止挡部2014、第二止挡部2015与第一弹性件2013大体组成“z”字形。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且便于实现第一止挡部2014、第二止挡部2015对第一弹性件2013的止挡作用。
121.请参阅图18,图18为图17a中所示第一基板2012、第一弹性件2013、第一止挡部
2014与第二止挡部2015的装配结构示意图。第二止挡部2015形成为长条形,第二止挡部2015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弹性件2013的长度方向一致,且第二止挡部2015的长度尺寸l3与第一弹性件2013的长度尺寸l1相等。这样,可以提高第二止挡部2015的止挡效果,且在装配时,第二止挡部2015的数量可以设置得较少,安装复杂度较低。
122.请继续参阅图17a,第二止挡部2015的厚度d4小于第一基板2012与第一支撑件2011之间的间距d2。具体的,第二止挡部2015朝向第一基板2012的一侧表面与第一基板2012间隔开设置。这样,可以在保证第二止挡部2015的止挡效果的同时,保证第一弹性件2013的变形量。
123.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9a,图19a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201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部201与图17a中所示第一支撑部20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止挡部2015的其中一部分位于第一弹性件2013的靠近转动机构23的一侧,第二止挡部2015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一弹性件2013的远离转动机构23的一侧。在折叠屏终端100处于展开状态下时,第一弹性件2013与第二止挡部2015大体组成“t”字形。
124.请参阅图19b,图19b为图19a中所示第一支撑部201在折叠屏终端100处于折叠过程或者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在折叠屏终端100折叠过程中,第一止挡部2014靠近第一弹性件2013的一端与第一弹性件2013的靠近转动机构23的侧壁止抵,第二止挡部2015靠近第一弹性件2013的一端与第一弹性件2013的远离转动机构23的侧壁止抵,从而可以同样通过第一止挡部2014与第二止挡部2015共同限制第一弹性件2013的倾斜角度与变形量,进而可以调节第一弹性件2013的变形量,避免第一弹性件2013变形过度,提高了支撑装置20的可靠性。其中,图19b中的虚线为第一弹性件2013的远离转动机构23的侧壁未受第二止挡部2015止挡作用的状态示意图。
125.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0a,图20a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201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部201与图17a中所示第一支撑部20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第一支撑部201中的第二止挡部2015与第一弹性件2013间隔开设置。其中,第二止挡部2015与第一弹性件2013之间的间距d5小于第一基板2012与第一支撑件2011之间间距d2。也即是,第二止挡部2015与第一弹性件2013之间的间距d5小于第一弹性件2013的厚度。
126.请参阅图20b,图20b为图20a中所示第一支撑部201在折叠屏终端100处于折叠过程或者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在折叠屏终端100折叠过程中,第一止挡部2014靠近第一弹性件2013的一端与第一弹性件2013的靠近转动机构23的侧壁止抵,第二止挡部2015靠近第一弹性件2013的一端与第一弹性件2013的远离转动机构23的侧壁止抵,从而同样可以通过第一止挡部2014与第二止挡部2015共同限制第一弹性件2013的倾斜角度与变形量,进而可以调节第一弹性件2013的变形量,避免第一弹性件2013变形过度,提高了支撑装置20的可靠性。其中,图20b中的虚线为第一弹性件2013的远离转动机构23的侧壁未受第二止挡部2015止挡作用的状态示意图。
12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1a-图21b,图21a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201的结构示意图,图21b为图21a中所示第一支撑部201在折叠屏终端100处于折叠过程或者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部201与图20a中所示第一支撑部20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第一支撑部201中的第一止挡部2014与第一弹性件2013也间
隔开设置。这样,在折叠屏终端100折叠过程中,第一止挡部2014靠近第一弹性件2013的一端与第一弹性件2013的靠近转动机构23的侧壁止抵,第二止挡部2015靠近第一弹性件2013的一端与第一弹性件2013的远离转动机构23的侧壁止抵,从而同样可以通过第一止挡部2014与第二止挡部2015共同限制第一弹性件2013的倾斜角度与变形量,进而可以调节第一弹性件2013的变形量,避免第一弹性件2013变形过度,提高了支撑装置20的可靠性。
128.可以理解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2,图22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201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17a中所示第一支撑部20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部201仅包括图17a中所示第一支撑部201的第一基板2012、第一弹性件2013、第一支撑件2011和第二止挡部2015,而不包括第一止挡部2014。这样,在折叠屏终端100折叠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二止挡部2015与第一弹性件2013的远离转动机构23的侧壁止抵,从而可以通过第二止挡部2015调节第一弹性件2013的变形量,避免第一弹性件2013变形过度,提高了支撑装置20的可靠性。
129.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止挡部2015与第一弹性件2013的远离转动机构23的一端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止挡部2015也可以20与第一弹性件13间隔开设置。
13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3,图23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201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图12中所示第一支撑部20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部201仅包括图12中所示第一支撑部201的第一基板2012、第一弹性件2013和第一支撑件2011,而不包括第一止挡部2014。
131.其中,在自第一基板2012至第一支撑件2011的方向上,第一弹性件2013的宽度w保持不变。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当然,本技术并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4,图24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部201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在自第一基板2012至第一支撑件2011的方向上,第一弹性件2013的宽度w逐渐增大。
132.在一些实施例中,请返回参阅图11a,第二支撑部202的结构与第一支撑部201的结构相同,且第二支撑部202与第一支撑部201对称地设置在转动机构23的两侧。示例性的,第二支撑部202包括第二支撑件2021、第二弹性件2023与第二基板2022。第二支撑件2021与第二基板2022层叠设置。第二弹性件2023连接在第二支撑件2021与第二基板2022之间,第二弹性件2023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以使第二基板2022与第二支撑件2021能相对移动。
133.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202的结构也可以与第一支撑部201的结构不同,请参阅图25,图25为本技术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20的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202仅包括第二支撑件2021,而不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弹性件2023与第二基板2022。在该实施例中,折叠屏10的第二部分12通过背胶30直接粘接在第二支撑件2021上。
13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