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行走训练的康复椅

2022-09-01 06:37: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座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行走训练的康复椅。


背景技术:

2.患者在长时间卧床之后,需要在床边进行行走训练,以恢复身体机能。为了稳定身体,患者通常会借助床边的座椅进行行走训练,使得座椅不仅能够方便患者坐下休息,还能辅助患者进行行走训练。
3.例如,申请号为cn202120642639.5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行走康复护理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整体为座椅形式,包括椅背1、座板2、扶手3、椅子腿4,扶手3在靠近椅背1的一端设有可翻转的座板2,椅背1上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扶手3,扶手3的下端设有椅子腿4。当患者坐在此装置上休息时,需要将座板2翻下来;当患者需要利用此装置进行行走训练时,需要将座板2翻上去,并且需要患者转身面向椅背1,双手抓握扶手3或者椅背1行走。
4.通过上述过程可知,当患者进行行走训练时,需要面向椅背。这种方式,一方面,使得患者在行走时容易磕碰到座板或椅背,造成患者腿部的疼痛,不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另一方面,座板和椅背限制了患者的步幅,尤其是对于个头较高的患者而言,座板和椅背对患者行走的限制更为明显,不方便患者进行行走训练。
5.故而,如何能够让患者无需转身面向椅背就能借助座椅进行行走训练,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便于行走训练的康复椅,本发明能够让患者无需转身面向椅背就能借助座椅进行行走训练。
7.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便于行走训练的康复椅,包括椅背、座板、扶手、椅子腿、扶持机构,椅背上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扶手,扶手在靠近椅背的一端设有可翻转的座板,扶手的下端设有椅子腿,扶持机构设有两个,扶持机构包括支撑杆、抓握杆、稳定杆,扶手在远离椅背的一端与支撑杆的下端连接,支撑杆的下端与稳定杆的上端连接,稳定杆的下端向远离椅背的方向抵在地面上,支撑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有抓握杆,两个扶持机构中的抓握杆在远离支撑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9.进一步的,两个所述扶持机构中,一个扶持机构中的所述抓握杆在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有第一螺孔,第一螺孔内设有连接螺杆,另一个扶持机构中的抓握杆在远离支撑杆的一端设有用于与连接螺杆配合的第二螺孔。
10.进一步的,所述扶手的上端面设有省料槽,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和所述稳定杆的上端都设于省料槽内。
11.进一步的,所述椅子腿的下端设有第一软垫,所述稳定杆的下端设有第二软垫。
12.进一步的,所述扶手的下端设有挂钩,所述椅子腿上设有氧气筒支撑座,所述椅背
上设有输液吊杆。
13.进一步的,所述稳定杆的下端设有脚踏板。
14.进一步的,所述扶手在靠近所述椅背的一端与所述座板转动连接,座板通过翻转弹性件与椅背连接,在翻转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座板向靠近椅背的方向转动,扶手的下端设有用于承托座板的承托杆。
15.进一步的,所述承托杆设有插孔,所述椅子腿包括固定腿、活动腿、活动轮、插杆、复位弹性件,固定腿的上端与所述扶手连接,活动腿与固定腿竖直滑动配合,活动腿的下端转动连接有活动轮,活动腿的上端设有插杆,插杆与插孔配合,插杆的下端通过复位弹性件与承托杆连接,在所述座板落在承托杆上时,座板克服弹性件的弹性力下压插杆,插杆和活动腿下移,活动轮接触地面,固定腿的下端和所述稳定杆的下端离开地面。
16.进一步的,所述稳定杆包括两个相套接的筒体,最内侧的筒体与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连接,最外侧的筒体的下端设有所述脚踏板,最外侧的筒体转动连接有加强杆,加强杆在远离最外侧的筒体的一端与滑块转动连接,滑块设于支撑杆远离所述抓握杆的一侧,滑块沿着支撑杆的长边与支撑杆滑动连接,支撑杆上设有用于驱动滑块沿支撑杆的长边滑动的调节机构。
17.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座和调节螺杆,所述支撑杆在远离所述抓握杆的一侧设有调节座,调节座靠近所述筒体设置,调节螺杆与调节座转动配合,所述滑块设有用于与调节螺杆配合的调节螺孔。
18.与现有技术相比,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9.1、在本发明提供的康复椅中,因为扶持机构设置在扶手远离椅背的一端,所以患者在从坐姿到站立起来行走时,无需转身面向椅背,两个扶持机构中的抓握杆可供患者抓扶,抓握杆下方没有任何阻碍。从而,一方面,因为患者在行走训练时无需面向椅背,且抓握杆下方没有阻碍,所以患者在行走时不会磕碰到座板和椅背,避免造成患者腿部的疼痛,有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另一方面,因为患者在行走训练时无需面向椅背,且抓握杆下方没有阻碍,所以座板和椅背不会限制患者的步幅,即使是个头较高的患者,也不会受到座板和椅背的限制,方便了患者的行走训练。
20.2、令人预料不到的是,在两个扶持机构中的抓握杆连接在一起时,两个抓握杆以及扶手还有椅背能够包围患者,防止患者受到外力的碰撞,有利于患者稳定身体,提高了患者在行走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安全性。而背景技术中,因为患者面向椅背行走,此时患者的身后是没有任何防护的,在患者受到外力碰撞时,非让容易让患者跌到,降低了患者行走训练时的安全性。
21.3、患者在前进行走时,斜支在地面上的稳定杆能够支撑在扶手远离椅背的一端,防止患者重心前移而带倒整个康复椅,以便进一步提高患者行走训练安全性。
22.4、在本发明的康复椅中,固定腿、活动腿、活动轮、插杆、复位弹性件的设置,能够在患者行走训练时,活动轮离开地面,固定腿和稳定杆落在地面上,来提高患者行走训练时的稳定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在行走训练时的安全性;在患者坐在座板上休息时,活动轮落在地面上,固定腿和稳定杆离开地面,以便于医护人员通过推动康复椅来移动患者,使得本发明的康复椅使用起来更为灵活方便。
23.5、令人预料不到的是,活动轮能否与地面接触,是受到座板状态影响的,在座板贴
靠在椅背上时,插杆不会受到座板的下压,从而活动轮能够上移离开地面;在座板落在承托板上时,插杆能够下移,使得活动轮能够与地面接触。从而座板和活动轮的状态能够实现联动,在使用本发明的康复椅时,只需患者或者医护人员调节座板状态即可,有利于提高调节效率,且简便操作,方便使用。
24.6、本发明的康复椅中,稳定杆中的筒体、加强杆、滑块、调节机构的设置,能够调节最外侧筒体最下端的高度,在最外侧筒体最下端的高度提高时,相当于把稳定杆最下端抬高,从而减轻了稳定杆对其他路人的妨碍;在最外侧筒体下端的高度降低到接触地面时,加强杆能够支撑在稳定杆和支撑杆之间,以便于提高稳定杆的强度,来降低稳定杆断裂的风险,以便于进一步提高患者行走训练的安全性。
25.7、令人预料不到的是,在调节最外侧筒体的高度时,也能调节脚踏板的高度,最外侧筒体上升时,脚踏板也随之上升,在最外侧筒体下降时,脚踏板也随之下降。从而在患者将双脚放在脚踏板时,可通过调节脚踏板的高度,来适应不同腿长的患者,具体的,患者的腿越长,可通过降低脚踏板的高度来适应,患者的腿越短,可通过抬高脚踏板的高度来适应,使得本发明提供的康复椅的适应性增强,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康复椅的使用灵活性。
26.8、本发明的康复椅中,还可通过调节脚踏板的高度,来满足患者的需求,例如,为了缓解患者下肢的肿胀,可通过调高脚踏板的高度,来抬高患者的下肢,以便加强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环,更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康复椅的使用灵活性。
附图说明
27.图1为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实施例1一种便于行走训练的康复椅在座板下放时的结构示意图一;
29.图3为实施例1一种便于行走训练的康复椅在座板下放时的结构示意图二;
30.图4为实施例1一种便于行走训练的康复椅在座板下放时的主视图;
31.图5为实施例1一种便于行走训练的康复椅在座板贴靠椅背时的结构示意图三;
32.图6为实施例1一种便于行走训练的康复椅在座板贴靠椅背时的主视图;
33.图7为实施例2一种便于行走训练的康复椅在座板下放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为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5.图9为实施例2一种便于行走训练的康复椅在座板下放时的主视图;
36.图10为实施例2一种便于行走训练的康复椅在座板下放时的右视图;
37.图11为图10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38.图12为实施例2一种便于行走训练的康复椅在座板贴靠椅背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3为实施例2一种便于行走训练的康复椅在座板贴靠椅背时的主视图;
40.图14为实施例3一种便于行走训练的康复椅在座板贴靠椅背时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5为图1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42.图16为实施例3一种便于行走训练的康复椅在座板贴靠椅背时的主视图;
43.图17为图16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44.图中:
45.1-椅背,11-靠垫,12-输液吊杆,
46.2-座板,21-座板销轴,22-翻转弹性件,23-坐垫,
47.3-扶手,31-承托杆,311-插孔,32-省料槽,33-挂钩,
48.4-椅子腿,41-第一软垫,42-氧气筒支撑座,43-固定腿,44-活动腿,45-活动轮,451-轮轴,46-插杆,47-复位弹性件,
49.51-支撑杆,511-支撑燕尾槽,52-抓握杆,521-抓握销轴,522-连接螺杆,53-稳定杆,531-脚踏板,532-第二软垫,533-筒体,534-加强杆,5341-第一加强销轴,5342-第二加强销轴,535-滑块,
50.6-调节机构,61-调节座,62-调节螺杆,621-限位螺母,622-软套。
具体实施方式
5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2.实施例1:
53.如图2-6所示,一种便于行走训练的康复椅,包括椅背1、座板2、扶手3、椅子腿4、扶持机构。
54.椅背1上固定安装有两个并排设置的扶手3。
55.座板2设于两个扶手3之间,两个扶手3在靠近椅背1的一端都通过座板销轴21与同一个座板2转动连接,以座板销轴21为回转中心,座板2能够翻转。扶手3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承托杆31,承托杆31用于承托座板2。当座板2翻转至竖直状态时,座板2能够贴靠椅背1;当座板2翻转至水平状态时,座板2能够落在承托杆31上,此时患者可以坐在座板2上。
56.座板2还通过翻转弹性件22与椅背1连接,翻转弹性件22采用弹簧,弹簧的一端与座板2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椅背1固定连接,在翻转弹性件22的弹性力作用下,座板2向靠近椅背1的方向转动;当患者想要坐在座板2上时,需要克服翻转弹性件22的弹性力向下翻转座板2,才能把座板2放平供患者坐下。
57.椅子腿4固定安装在扶手3的下端。
58.扶持机构设有两个,一个扶手3上安装有一个扶持机构。扶持机构包括支撑杆51、抓握杆52、稳定杆53。扶手3在远离椅背1的一端与支撑杆51的下端固定连接,支撑杆51的下端与稳定杆53的上端固定连接,稳定杆53的下端向远离椅背1的方向抵在地面上,支撑杆51的上端通过抓握销轴521与抓握杆52转动连接。两个扶持机构中,一个扶持机构中的抓握杆52在远离支撑杆51的一端设有第一螺孔(图中未示出),第一螺孔内设有连接螺杆522,另一个扶持机构中的抓握杆52在远离支撑杆51的一端设有用于与连接螺杆522配合的第二螺孔(图中未示出)。连接螺杆522的设置,能够方便两个扶持机构中的抓握杆52相连,操作简便,有利于提高调节效率。
59.当坐在座板2上的患者想要站起来进行行走训练时,需要进行如下操作:(1)患者或者医护人员将连接螺杆522旋拧入第二螺孔中,使得连接螺杆522不仅与第一螺孔螺纹配合,还与第二螺孔螺纹配合,从而使得两个扶持机构中的抓握杆52在远离支撑杆51的一端能够连接在一起,连接在一起的抓握杆52能够供患者抓扶,并且,斜支在地面上稳定杆53能够支撑在扶手3远离背板的一端。(2)患者自己或者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站立起来,患
者站立起来之后,座板2能够在翻转弹性件22的拉拽下自动翻转至贴靠椅背1的状态,患者只需将双手抓住抓握杆52,然后一边向前推动抓握杆52,一边进行行走训练,患者无需转身面向椅背1。在患者向前推动抓握杆52时,抓握杆52带动支撑杆51前进,支撑杆51带动稳定杆53、扶手3、座板2、椅背1一起前进。患者在前进行走时,斜支在地面上的稳定杆53能够支撑在扶手3远离椅背1的一端,防止患者重心前移而带倒整个康复椅,以便提高行走训练安全性。
60.当患者训练劳累之后,如果想要坐下休息,需要进行如下操作:患者或者医护人员先将座板2向下翻转,使得座板2落在承托杆31上,然后患者坐下即可。当患者坐在座板2上时,翻转弹性件22处于拉伸的状态。
61.通过上述过程可知: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康复椅中,因为扶持机构设置在扶手3远离椅背1的一端,所以患者在从坐姿到站立起来行走时,无需转身面向椅背1,两个扶持机构中的抓握杆52可供患者抓扶,抓握杆52下方没有任何阻碍。从而,一方面,因为患者在行走训练时无需面向椅背1,且抓握杆52下方没有阻碍,所以患者在行走时不会磕碰到座板2和椅背1,避免造成患者腿部的疼痛,有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另一方面,因为患者在行走训练时无需面向椅背1,且抓握杆52下方没有阻碍,所以座板2和椅背1不会限制患者的步幅,即使是个头较高的患者,也不会受到座板2和椅背1的限制,方便了患者的行走训练。
62.令人预料不到的是,在两个扶持机构中的抓握杆52连接在一起时,两个抓握杆52以及扶手3还有椅背1能够包围患者,防止患者受到外力的碰撞,有利于患者稳定身体,提高了患者在行走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安全性。而背景技术中,因为患者面向椅背1行走,此时患者的身后是没有任何防护的,在患者受到外力碰撞时,非让容易让患者跌到,降低了患者行走训练时的安全性。
63.此外,患者在前进行走时,斜支在地面上的稳定杆53能够支撑在扶手3远离椅背1的一端,防止患者重心前移而带倒整个康复椅,以便进一步提高行走训练安全性。
64.为了减少加工扶手3的耗材,以便节约资源。扶手3的上端面设有省料槽32,支撑杆51的下端和稳定杆53的上端都设于省料槽32内,支撑杆51的下端固定安装在省料槽32的槽壁上。如此设置,能够减小扶手3的厚度,从而能够节省扶手3的加工耗材,有利于节约资源。
65.为了方便坐在座板2上的患者放松双腿,在稳定杆53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脚踏板531,以便患者坐在座板2上时,能够将双脚放在脚踏板531上,放松双腿,提高了患者使用的舒适性。
66.为了进一步提高患者坐在座板2上的舒适性,在座板2上安装有坐垫23,在椅背1上安装有靠垫11。为了方便取材,坐垫23和靠垫11均可采用海绵垫。
67.为了减轻椅子腿4下端与地面摩擦的噪音,也为了减轻稳定杆53下端与地面摩擦的噪音,在椅子腿4的下端安装有第一软垫41,在稳定杆53的下端安装有第二软垫532。因为第一软垫41和第二软垫532质地较软,在与地面接触时,能够减轻与地面摩擦的噪音。为了方便取材,第一软垫41和第二软垫532均可采用橡胶垫。
68.对于需要随身携带尿袋的患者,在扶手3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挂钩33,患者可将随身携带的尿袋挂到挂钩33上,来方便患者在行走训练中携带。
69.对于需要吸氧的患者,在椅子腿4上固定安装有氧气筒支撑座42,氧气筒可直接放在氧气筒支撑座42上,方便患者携带氧气筒。
70.对于需要输液的患者,在椅背1上固定安装有输液吊杆12,输液吊杆12上可挂设输液瓶,来方便患者在行走训练过程中输液。
71.实施例2:
72.本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73.如图7-13所示,在本实施例2的一种便于行走训练的康复椅中,承托杆31设有插孔311,椅子腿4包括固定腿43、活动腿44、活动轮45、插杆46、复位弹性件47。固定腿43的上端与扶手3固定连接,固定腿43的下端安装有所述第一软垫41,固定腿43上设有固定燕尾槽(图中未示出),活动腿44与固定燕尾槽竖直滑动配合,活动腿44的下端与活动轮45通过轮轴451转动连接,活动腿4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插杆46,插杆46与插孔311配合,复位弹性件47采用弹簧,此弹簧套设在插杆46上,弹簧的下端与插杆46的下端焊接固定,弹簧的上端与承托杆31焊接固定,在复位弹性件47的弹性力作用下,活动腿44有上移的趋势。
74.当患者站起来进行行走训练时,座板2翻折靠在椅背1上,插杆46的上方没有遮挡,所以插杆46能够在复位弹性件47的拉拽下上移,上移的插杆46从承托杆31上的插孔311中向上伸出,上移的插杆46带动活动腿44上移,活动腿44带动活动轮45上移,使得活动轮45的最低端高于固定腿43的最低端,此时固定腿43和稳定杆53都能落在地面上。因为患者抓着抓握杆52前进时,固定腿43的下端和稳定杆53的下端都能与地面接触,所以能够提高康复椅在患者行走训练时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患者在行走训练时的安全性。
75.当患者坐在座板2上休息时,座板2能够克服复位弹性件47的弹性力而下压插杆46,使得插杆46在承托杆31上的插孔311中下移,插杆46带动活动腿44下移,活动腿44带动活动轮45下移,下移后的活动轮45的最低端低于固定腿43的最低端,此时活动轮45落在地面上,固定腿43和稳定杆53都能离开地面。因为在患者坐在座板2上时,活动轮45能够落在地面上,固定腿43和稳定腿都能离开地面,所以能够允许医护人员通过推动本实施例的康复椅来移动患者,更方便使用。
76.通过上述过程可知,在本实施例的康复椅中,固定腿43、活动腿44、活动轮45、插杆46、复位弹性件47的设置,能够在患者行走训练时,活动轮45离开地面,固定腿43和稳定杆53落在地面上,来提高患者行走训练时的稳定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在行走训练时的安全性;在患者坐在座板2上休息时,活动轮45落在地面上,固定腿43和稳定杆53离开地面,以便于医护人员通过推动康复椅来移动患者,使得本实施例的康复椅使用起来更为灵活方便。
77.令人预料不到的是,活动轮45能否与地面接触,是受到座板2状态影响的,在座板2贴靠在椅背1上时,插杆46不会受到座板2的下压,从而活动轮45能够上移离开地面;在座板2落在承托板上时,插杆46能够下移,使得活动轮45能够与地面接触。从而座板2和活动轮45的状态能够实现联动,在使用本实施例的康复椅时,只需患者或者医护人员调节座61板2状态即可,有利于提高调节效率,且简便操作,方便使用。
78.实施例3:
79.本实施例3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的基础上,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80.如图14-17所示,在本实施例3的一种便于行走训练的康复椅中,稳定杆53包括两个相套接的筒体533,最内侧的筒体533与支撑杆51的下端固定连接,最外侧的筒体533的下端安装有所述第二软垫532,最外侧的筒体533与加强杆534的一端通过第一加强销轴5341
转动连接,加强杆53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加强销轴5342与滑块535转动连接,滑块535设于支撑杆51远离抓握杆52的一侧,支撑杆51在远离抓握杆52的一侧设有支撑燕尾槽511,支撑燕尾槽511的长边沿着支撑杆51的长边设置,滑块535与支撑燕尾槽511滑动配合,支撑杆51上设有用于驱动滑块535沿支撑杆51的长边滑动的调节机构6。
81.调节机构6包括调节座61和调节螺杆62,支撑杆51在远离抓握杆5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调节座61,调节座61靠近筒体533设置,调节座61上设有调节转孔(图中未示出),调节螺杆62与调节转孔转动配合,调节螺杆62上设有两个限位螺母621,调节座61设于两个限位螺母621之间,使得调节螺杆62只能在调节转孔中转动,滑块535上设有调节螺孔,调节螺杆62能够与调节螺孔配合。在顺时针旋拧调节螺杆62时,滑块535上移,上移的滑块535带动加强杆534上移,上移的加强杆534带动最外侧的筒体533上移;在逆时针旋拧调节螺杆62时,滑块535下移,下移的滑块535下推加强杆534,加强杆534下推最外侧的筒体533,使得最外侧的筒体533下移。
82.当坐在座板2上的患者想要站起来进行行走训练时,需要进行如下操作:(1)患者或者医护人员将连接螺杆522旋拧入第二螺孔中,使得连接螺杆522不仅与第一螺孔螺纹配合,还与第二螺孔螺纹配合,从而使得两个扶持机构中的抓握杆52在远离支撑杆51的一端能够连接在一起,连接在一起的抓握杆52能够供患者抓扶。(2)患者自己或者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站立起来,患者站立起来之后,座板2能够在翻转弹性件22的拉拽下自动翻转至贴靠椅背1的状态,插杆46在没有座板2的压制后能够被复位弹性件47上拽,使得插杆46带动活动腿44上移,活动腿44带动活动轮45上移,上移的活动轮45离开地面,固定腿43落在地面上。(3)患者或者医护人员逆时针旋拧调节螺杆62,滑块535下移,下移的滑块535下推加强杆534,加强杆534下推最外侧的筒体533,最外侧的筒体533下移至地面上,此时患者可抓扶抓握杆52,一边向前推动抓握杆52,一边进行行走训练。由于加强杆534撑在稳定杆53和支撑杆51之间,所以能够提高稳定杆53的强度,降低稳定杆53疲劳断裂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了患者行走训练的安全性。
83.当患者训练劳累之后,如果想要坐下休息,需要进行如下操作:(1)患者或者医护人员顺时针旋拧调节螺杆62,滑块535上移,上移的滑块535带动加强杆534上移,上移的加强杆534带动最外侧的筒体533上移,从而使得最外侧的筒体533离开地面。(2)患者或者医护人员先将座板2向下翻转,使得座板2落在承托杆31上,然后患者直接坐下即可。当患者坐在座板2上时,翻转弹性件22处于被拉伸的状态,活动轮45落在地面上,固定腿43和稳定杆53离开地面,以便于医护人员通过推动康复椅来移动患者。由于最外侧的筒体533能够上移,所以能够缩短整个稳定杆53的长度,以便于在医护人员推动本实施例的康复椅时,降低稳定杆53对他人的妨碍性,让本实施例的康复椅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84.通过上述过程可知,在本实施例的康复椅中,稳定杆53中的筒体533、加强杆534、滑块535、调节机构6的设置,能够调节最外侧筒体533最下端的高度,在最外侧筒体533最下端的高度提高时,相当于把稳定杆53最下端抬高,从而减轻了稳定杆53对其他路人的妨碍;在最外侧筒体533下端的高度降低到接触地面时,加强杆534能够支撑在稳定杆53和支撑杆51之间,以便于提高稳定杆53的强度,来降低稳定杆53断裂的风险,以便于进一步提高患者行走训练的安全性。
85.令人预料不到的是,在调节最外侧筒体533的高度时,也能调节脚踏板531的高度,
最外侧筒体533上升时,脚踏板531也随之上升,在最外侧筒体533下降时,脚踏板531也随之下降。从而在患者将双脚放在脚踏板531时,可通过调节脚踏板531的高度,来适应不同腿长的患者,具体的,患者的腿越长,可通过降低脚踏板531的高度来适应,患者的腿越短,可通过抬高脚踏板531的高度来适应,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康复椅的适应性增强,进一步提高了本实施例康复椅的使用灵活性。
86.此外,还可通过调节脚踏板531的高度,来满足患者的需求,例如,为了缓解患者下肢的肿胀,可通过调高脚踏板531的高度,来抬高患者的下肢,以便加强患者的下肢血液循环,更进一步提高了本实施例康复椅的使用灵活性。
87.并且,本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机构6为纯机械结构,方便进行检修维护,有利于提高对本实施例康复椅的检修维护效率。
88.为了提高患者或者医护人员旋拧调节螺杆62时的舒适性,在调节螺杆62远离调节座61的一端套设有软套622,为了方便取材,可使用橡胶套作为软套622。
89.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