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加热装置、饮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9-01 03:36: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饮水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热装置以及一种具有该加热装置的饮水装置。


背景技术:

2.饮水装置是一种集冷、热水功能为一体的煮水类生活电器,产品由上盖、出水座、水箱、发热组件、进出水管路系统及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即热式饮水装置由于利用加热体快速加热,会导致水极速沸腾产生高温蒸汽,而接水时因高温蒸汽容易让沸水飞溅可能会烫伤使用者,存在使用不安全的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装置以及一种具有该加热装置的饮水装置,该加热装置能将水和水汽有效分离,避免饮水装置的出水会夹杂大量水蒸气,防止出现沸水飞溅、喷蒸汽、断续出水等现象。
4.一种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水汽分离器,所述水汽分离器包括壳体、分隔件,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入口、第二出口,所述分隔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中,所述分隔件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划分成相互独立的第一空间、第二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第一入口、所述第一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空间与所述第二入口、所述第二出口相连通;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加热管、导流管,所述导流管设置在所述加热管的内腔中,所述导流管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出口相连接,所述加热管与所述导流管之间的空腔与所述导流管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加热管与所述导流管之间的空腔与所述加热管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加热管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入口相连接。
5.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器还包括第一端盖,在所述第一端盖上设置有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三接头、第四接头,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二接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接头的第二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接头的第二端与所述导流管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第三接头的第一端与所述加热管的出水口相连通,所述第四接头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接头的第二端相连通,所述第四接头与所述第一入口相连通。
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头的第二端插接在所述导流管的进水口中,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导流管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第三接头的第一端插接在所述加热管的出水口中,所述第三接头与所述加热管之间密封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头设置在所述第三接头的内腔中,所述第二接头的轴线与所述第三接头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接头的外周壁与所述第三接头的内周壁之间的间隙与所述加热管的出水口相连通。
8.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管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导流管的第一端面,所述导流管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导流管的第二端面,所述加热管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加热管的第一端面;所述加热器还包括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封闭所述加热管的第二端。
9.进一步地,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一端插接在所述第四接头的第二端中,所述第一管道与所述第四接头之间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入口。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的第二端伸入所述第一空间中。
11.进一步地,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在所述壳体上向外延伸,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所述第一出口。
12.进一步地,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在所述壳体上向外延伸,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所述第二入口。
13.进一步地,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四管道,所述第四管道在所述壳体上向外延伸,所述第四管道与所述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所述第二出口。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入口朝向所述分隔件。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入口位于所述第一出口的上方。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空间位于所述第一空间的上方。
17.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外壳、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组装成中空的所述壳体。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为半球形空壳结构,所述第二壳体为半球形空壳结构,所述壳体为中空的球形结构。
19.进一步地,所述分隔件为曲面的薄壁结构。
20.进一步地,所述分隔件的外周边具有边缘部,所述边缘部夹设在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
21.进一步地,所述边缘部与所述第一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
22.进一步地,所述边缘部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
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卡扣连接。
24.进一步地,所述分隔件由导热材料制成。
25.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具有第三出口,所述第三出口与所述第一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三出口位于所述第一出口的上方。
26.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出口位于所述第一入口的上方。
27.进一步地,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五管道,所述第五管道在所述壳体上向外延伸,所述第五管道与所述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所述第三出口。
28.一种饮水装置,所述饮水装置包括上述的加热装置。
29.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30.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水汽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实施例所述的水汽分离器的俯视图;
33.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34.图5为实施例所述的水汽分离器的主视图;
35.图6为图5中b-b处的剖视图;
36.图7为实施例所述的加热装置的俯视图;
37.图8为图7中c-c处的剖视图;
38.附图标记:
39.1、水汽分离器;11、壳体;111、第一外壳;112、第二外壳;113、第一管道;114、第二管道;115、第三管道;116、第四管道;117、第五管道;118、第一密封件;119、第二密封件;11a、第一空间;11b、第二空间;11c、第一入口;11d、第一出口;11e、第二入口;11f、第二出口;11g、第三出口;12、分隔件;121、边缘部;2、加热器;21、加热管;22、导流管;23、第一端盖;231、第一接头;232、第二接头;233、第三接头;234、第四接头;24、第二端盖;25、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40.一种加热装置,参见图1至图8,该加热装置包括水汽分离器1、加热器2,其中,水汽分离器1用于将水和水汽有效分离,加热器2用于加热水。
41.具体地,水汽分离器1包括壳体11、分隔件12,壳体11具有第一入口11c、第一出口11d、第二入口11e、第二出口11f,分隔件12设置在壳体11中,分隔件12将壳体11的内腔划分成相互独立的第一空间11a、第二空间11b,第一空间11a与第一入口11c相连通,第一空间11a还与第一出口11d相连通,第二空间11b与第二入口11e相连通,第二空间11b还与第二出口11f相连通。在使用过程中,加热器2将水加热至沸水后,沸水携带水汽从第一入口11c进入第一空间11a中,水汽向上升,待水汽与分隔件12相接触后,水汽在分隔件12上冷凝成水珠,在重力作用下,水珠掉落到沸水中且随沸水一同从第一出口11d流出;在向壳体11送入沸水的同时,从第二入口11e送入冷水,冷水进入第二空间11b中,冷水与分隔件12相接触以吸收分隔件12的热量,加快水汽的冷凝,吸收热量的冷水从第二出口11f流出并流向加热器2,从而回收部分热量。
42.对水汽分离器1做进一步地优化,在壳体11上设置有第一管道113,第一管道113的一端从壳体11的底部竖直延伸至第一空间11a中,第一管道113的另一端从壳体11的底部竖直向下延伸至壳体11外,在第一管道113伸入第一空间11a的端部设置有上述的第一入口11c。在壳体11上设置有第二管道114,第二管道114从壳体11的左侧水平地向外延伸,第二管道114与壳体11的连接处设置有上述的第一出口11d。在壳体11上设置有第三管道115,第三管道115从壳体11的右侧水平地向外延伸,第三管道115与壳体11的连接处设置有上述的第二入口11e。在壳体11上设置有第四管道116,第四管道116从壳体11的右侧水平地向外延伸,第四管道116与壳体11的连接处设置有上述的第二出口11f。并且,第二管道114位于第三管道115的下方,第二管道114位于第四管道116的下方。第三管道115的轴线与第四管道116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43.对水汽分离器1做进一步地优化,分隔件12由导热材料制成,有助于提高分隔件12的吸热效率与散热效率,使得水汽能快速地水凝。
44.对水汽分离器1做进一步地优化,分隔件12为曲面的薄壁结构,增加分隔件12与水汽的接触面积,有助于加速水汽冷凝。
45.对水汽分离器1做进一步地优化,第一入口11c朝向分隔件12,在实施例中,分隔件12位于第一入口11c的正上方,第一入口11c的朝向竖直向上。通过该设计,能快速地将水汽射向分隔件12,有助于加速水汽冷凝。
46.对水汽分离器1做进一步地优化,第一入口11c位于第一出口11d的上方,在实施例中,分隔件12位于第一入口11c、第一出口11d的正上方,第一入口11c的朝向竖直向上,第一出口11d的朝向水平向左,第一出口11d位于第一入口11c的左下方。延长沸水从第一入口11c流向第一出口11d的路径,为水汽冷凝提供足够时间。
47.对水汽分离器1做进一步地优化,壳体11包括第一外壳111、第二外壳112。第一壳体11为半球形空壳结构,第二壳体11为半球形空壳结构,第一外壳111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二外壳112的上方,使得第一壳体11与第二外壳112组装成中空的球形状的壳体1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壳111与第二外壳112卡扣连接,第一管道113设置在第二壳体11的底部,第二管道114设置在第二壳体11的左侧,第三管道115、第四管道116均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右侧。壳体11通过两个外壳组装而成,有便于壳体11的生产制造。并且将壳体11设计成球形结构,增加了壳体11与水汽的接触面积,有助于加速水汽冷凝。
48.对水汽分离器1做进一步地优化,分隔件12的外周边具有边缘部121,边缘部121夹设在第一外壳111与第二外壳112之间,一方面便于组装,另一方面提高密封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密封性,在边缘部121与第一外壳111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件118,边缘部121与第二外壳112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件119。
49.对水汽分离器1做进一步地优化,在壳体11还具有第三出口11g,第三出口11g与所述第一空间11a相连通,第三出口11g位于第一出口11d的上方,第三出口11g位于第一入口11c的上方,该第三出口11g用于供水汽排出,有助于维持壳体11内的压力,保护整个装置,延长使用寿命。
50.对水汽分离器1做进一步地优化,在壳体11上设置有第五管道117,第五管道117从壳体11的左侧水平地向外延伸,第五管道117与壳体11的连接处设置有上述的第三出口11g。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五管道117设置在第二壳体11的左侧。
51.具体地,加热器2包括加热管21、导流管22,导流管22设置在加热管21的内腔中,导流管22的进水口与第二出口11f相连接,加热管21与导流管22之间的空腔与导流管22的出水口相连通,加热管21与导流管22之间的空腔与加热管21的出水口相连通,加热管21的出水口与第一入口11c相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冷水在水汽分离器1的第二空间11b中吸收水蒸气的热量后形成温水,温水从水汽分离器1的第二出口11f进入到导流管22中;然后,温水从导流管22的上端流动到导流管22的下端;接着,温水再从加热管21的下端流动到加热管21的上端,期间加热管21会加热在导流管22与加热管21之间流动的温水,使得温水形成沸水;最后,沸水携带水蒸气进入到水汽分离器1的第一空间11a中。
52.对加热器2做进一步地优化,加热管21竖直设置,导流管22竖直设置,导流管22的轴线与加热管21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加热管21的轴线与第一管道113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且,导流管22的进水口设置在导流管22的上端面处,导流管22的出水口设置在导流管22的下端面处,加热管21的出水口设置在加热管21的上端面处,加热管21的下端面敞开。
53.对加热器2做进一步地优化,加热器2还包括第一端盖23,第一端盖23盖设在加热管21的上端处。在第一端盖23上设置有第一接头231、第二接头232、第三接头233、第四接头234。第一接头231水平设置在第一端盖23的左侧,第一接头231的左端通过一连接管25连接到第二出口11f上,使得第一接头231的左端口与第二出口11f相连通。第二接头232竖直设
置在第一端盖23的底部,第二接头232的上端与第一接头231的右端相连通,第二接头232的下端插接在导流管22的进水口中,使得第二接头232的下端与导流管22的进水口相连通。第三接头233竖直设置在第一端盖23的底部,第三接头233套设在第二接头232的外周侧,第三接头233的轴线与第二接头232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并且,第三接头233的下端插接在加热管21的出水口中,使得第三接头233的下端与加热管21的出水口相连通。第四接头234竖直设置在第一端盖23的顶部,第四接头234的下端与第三接头233的上端相连通,第一管道113的下端插接在第四接头234的上端中,使得第四接头234与第一入口11c相连通。
54.对加热器2做进一步地优化,第二接头232与导流管22之间密封连接,第三接头233与加热管21之间密封连接,第一管道113与第四接头234之间密封连接。
55.对加热器2做进一步地优化,加热器2还包括第二端盖24,第二端盖24盖设在加热管21的下端处,第二端盖24封闭加热管21的下端开口。
56.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个饮水装置,该饮水装置包括上述的加热装置,至于饮水装置的其他构成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5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