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尘盒和扫地机的制作方法

2022-09-01 03:17: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智能清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尘盒和扫地机。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家居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家居设备进入到普通家庭给用户提供便利的服务,扫地机因其自动清扫功能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喜爱。
3.扫地机可以在行走时将垃圾吸入内置的尘盒内,当尘盒集满尘后,扫地机将会运行到工作站附近,将尘盒的排尘口与工作站对接,再由工作站将尘盒内的垃圾抽走。
4.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尘盒能更多的承载灰尘,通常会把进尘口设置在离尘盒一定距离的高处,但当工作站从排尘口抽吸垃圾时,工作站风机产生的气流容易直接从尘盒的进尘口直接流向尘盒的排尘口,进尘口下侧部分就容易成为气流不流通的区域,因此,进尘口下侧部分容易积攒灰尘垃圾,导致排尘不彻底,影响尘盒在下一次工作时的空间利用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尘盒,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进尘口下侧部分容易积攒灰尘垃圾,导致排尘不彻底,影响尘盒在下一次工作时的空间利用率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尘盒,包括:
7.尘盒本体,所述尘盒本体内设置有内腔、上层风道、进尘口和排尘口,所述内腔与所述上层风道之间设置有通风孔和过滤件;
8.气阀组件,所述气阀组件设置在所述内腔顶部,所述气阀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上层风道连通,所述气阀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内腔连通;
9.当所述尘盒执行集尘工作时,所述进尘口开启,所述排尘口、所述气阀组件关闭,在风机的吸力作用下,气流将灰尘从所述进尘口带入所述内腔内经由所述通风孔和过滤件后从所述上层风道流出;
10.当所述尘盒执行排尘工作时,所述排尘口与工作站对接,在所述工作站的吸力作用下,所述气阀组件开启,气流从所述上层风道穿过所述气阀组件后进入所述内腔内,再由所述排尘口流出并将灰尘带入所述工作站内。
11.优选的,所述尘盒本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可拆卸连接,所述下盖内设置有凹槽,所述进尘口和排尘口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侧壁上,所述上层风道和所述气阀组件设置在所述上盖上,当所述上盖与所述下盖合盖时,所述上盖与所述凹槽配合形成所述内腔,所述气阀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上层风道连通,所述气阀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通风孔设置在所述上盖靠近所述内腔的一侧,所述过滤件设置在所述上盖上,所述过滤件可覆盖住所述通风孔。
12.优选的,所述气阀组件包括单向阀、支撑架、固定件、弹簧,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上盖上,所述单向阀的第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架后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单向阀可相对所述支撑架移动,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单向阀的第一端上,所述弹簧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件
连接,所述弹簧的第二端抵持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进气孔,所述单向阀的第二端与所述内腔连通;
13.当所述尘盒执行集尘工作时,在所述弹簧作用下,所述单向阀的第二端刚好抵持在所述支撑架上使所述进气孔关闭,在风机的吸力作用下,气流将灰尘从所述进尘口带入所述内腔内后,再通过所述通风孔和所述过滤件后从所述上层风道流出;
14.当所述尘盒执行排尘工作时,在所述工作站的吸力作用下,所述弹簧被压缩,所述单向阀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架分离,所述进气孔打开,气流经由所述进气孔从所述上层风道进入所述内腔后,再由所述排尘口流出并将灰尘带入所述工作站内,集尘工作完成后,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单向阀的第二端重新抵持在所述支撑架上使所述进气孔关闭。
15.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向远离所述内腔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单向阀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槽后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单向阀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单向阀可相对所述第一安装槽移动,所述第二安装槽通过所述通风孔与所述上层风道连通,所述过滤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16.当所述尘盒执行集尘工作时,在所述弹簧作用下,所述单向阀的第二端刚好抵持在所述支撑架上使所述进气孔关闭,在风机的吸力作用下,气流将灰尘从所述进尘口带入所述内腔内后,气流再经过所述过滤件的过滤作用后从所述上层风道流出;
17.当所述尘盒执行排尘工作时,在所述工作站的吸力作用下,所述弹簧被压缩,所述单向阀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架分离,所述进气孔打开,气流经由所述进气孔从所述上层风道进入所述内腔后,再由所述排尘口流出并将灰尘带入所述工作站内,集尘工作完成后,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单向阀的第二端重新抵持在所述支撑架上使所述进气孔关闭。
18.优选的,还包括过滤支架,所述过滤支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过滤支架与所述支撑架配合将所述过滤件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并将所述单向阀限制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其中,所述过滤支架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槽的部分设置有过滤孔,所述过滤支架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槽的部分设置有出气孔;
19.当所述尘盒执行集尘工作时,在所述弹簧作用下,所述单向阀的第二端刚好抵持在所述支撑架上使所述进气孔关闭,在风机的吸力作用下,气流将灰尘从所述进尘口带入所述内腔内后,再依次穿过所述过滤孔、所述过滤件后从所述上层风道流出;
20.当所述尘盒执行排尘工作时,在所述工作站的吸力作用下,所述弹簧被压缩,所述单向阀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架分离,所述进气孔打开,气流从所述上层风道经由所述进气孔、出气孔进入所述内腔后,再由所述排尘口流出并将灰尘带入所述工作站内,集尘工作完成后,在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单向阀的第二端重新抵持在所述支撑架上使所述进气孔关闭。
21.优选的,所述单向阀包括阀轴部和阀门部,所述阀轴部的第一端与所述阀门部连接,所述阀轴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固定件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阀轴部,所述弹簧的第一端抵持在所述固定件上,所述弹簧的第二端抵持在所述支撑架上。
22.优选的,所述阀门部为倒圆台状。
23.优选的,所述固定件为t形形状。
24.优选的,所述出气孔正对所述进尘口下侧的区域。
25.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扫地机,所述扫地机上设置有如上任意一项中所述的尘盒。
26.本技术的一种尘盒,包括尘盒本体和气阀组件,所述尘盒本体内设置有内腔、上层风道、进尘口和排尘口,所述内腔与所述上层风道连通,气阀组件设置在所述内腔顶部,气阀组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上层风道连通,所述气阀组件的第二端与所述内腔连通,尘盒执行集尘工作时,排尘口和气阀组件关闭,因此,携带灰尘的气流从所述进尘口带入所述内腔内后只能从所述上层风道流出,而尘盒执行排尘工作时,在工作站的吸力作用下,气阀组件会被开启,因此,气流从上层风道流过气阀组件后从内腔顶部流入内腔,因此可以冲散积攒在尘盒底部的灰尘,再由所述排尘口流出并将灰尘带入所述工作站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进尘口下侧部分容易积攒灰尘垃圾,导致排尘不彻底,影响尘盒在下一次工作时的空间利用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27.图1为一实施例的尘盒执行集尘工作时的示意图;
28.图2为一实施例的气阀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29.图3为一实施例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一实施例的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31.其中,1、尘盒本体;11、内腔;12、上层风道;13、进尘口;14、排尘口;15、上盖;16、下盖;17、过滤支架;2、气阀组件;21、单向阀;211、阀轴部;212、阀门部;22、支撑架;221、进气孔;222、出气孔;23、固定件;24、弹簧;25、密封件;26、过滤件;
32.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3.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参照图1至图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尘盒,包括:
36.尘盒本体1,所述尘盒本体1内设置有内腔11、上层风道12、进尘口13和排尘口14,所述内腔11与所述上层风道12之间设置有通风孔和过滤件26;
37.气阀组件2,所述气阀组件2设置在所述内腔11顶部,所述气阀组件2的第一端与所述上层风道12连通,所述气阀组件2的第二端与所述内腔11连通;
38.当所述尘盒执行集尘工作时,所述进尘口13开启,所述排尘口14、所述气阀组件2关闭,在风机的吸力作用下,气流将灰尘从所述进尘口13带入所述内腔11内经由所述通风孔和过滤件26后从所述上层风道12流出;
39.当所述尘盒执行排尘工作时,所述排尘口14与工作站对接,在所述工作站的吸力作用下,所述气阀组件2开启,气流从所述上层风道12穿过所述气阀组件2后进入所述内腔
11内,再由所述排尘口14流出并将灰尘带入所述工作站内。
40.如上所述,尘盒本体1内设置有内腔11、上层风道12,其中,尘盒本体1可以是一体灌胶成型的,可在尘盒本体1内设置一个挡板以分隔内腔11和上层风道12,挡板上设置有通风孔,在通风孔上覆盖有过滤件26,上层风道12设置在尘盒本体1中,处于内腔11的上侧,气阀组件2可以设置在内腔11内,也可设置在内腔11外侧,为了避免内腔11中收集的灰尘玷污气阀组件2,优选将气阀组件2设置在内腔11外;尘盒本体1也可以是由上盖15和下盖16组装形成的,当上盖15和下盖16合盖时形成内腔11,其中上层风道12、过滤件26、通风孔、气阀组件2都可设置在上盖15中,进一步地,无论气阀组件2是设置在内腔11外侧该是内侧或者是设置在上盖15中,气阀组件2的进气端都是与上层风道连通,气阀组件2的出气端与内腔11连通;其中,气阀组件2是单向气阀,即内腔11中的气流不能通过气阀组件2流出到上层风道12中,但是上层风道12的气流却可以从通过气阀组件2流入到内腔11中;无论上层风道12设置在尘盒本体1处于内腔11的上侧,还是处于上盖15中,上层风道12都会与内腔11连通,尘盒执行集尘工作时,进尘口13处于开启状态,排尘口14、气阀组件2则处于关闭,在风机的吸力作用下,携带灰尘的气流从进尘口13带入到内腔11内,再经由通风孔和过滤件26后从所述上层风道12流出,其中,风机可以设在尘盒本体1外部,也可以设置在尘盒本体1内,当风机设置在尘盒本体1内部时,风机的吸风口与内腔11连通,风机的出风口与上层风道连通;当风机设置在尘盒本体1外部时,则将风机的吸风口与上层风道12连通即可,当所述尘盒执行排尘工作时,则进尘口13会关闭,当排尘口14与工作站的吸尘嘴对接时,在工作站的吸力作用下,过滤件26是海绵或者带密集细孔的具有过滤效果和一定通风性的物体,过滤件26可以减弱通风性,因此,气流从上层风道12进来后,由于过滤件26的遮挡效果,从通风孔进来的风量远小于风机吸走的风量,因此所述气阀组件2会开启,气流会从所述上层风道12进入气阀组件2后进入所述内腔11后,由于气阀组件2设置在内腔11顶部,因此进入到内腔11的气流可以冲散堆积在尘盒底部的灰尘,灰尘则会混在气流中,在工作站的吸力作用下,再由排尘口14流入到工作站内,因此,可以很好的清理堆积在尘盒内腔11底部的灰尘。
4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尘盒本体1包括上盖15和下盖16,所述上盖15与所述下盖16可拆卸连接,所述下盖16内设置有凹槽,所述进尘口13和排尘口14设置在所述凹槽的侧壁上,所述上层风道12和所述气阀组件2设置在所述上盖15上,当所述上盖15与所述下盖16合盖时,所述上盖15与所述凹槽配合形成所述内腔11,所述气阀组件2的第一端与所述上层风道12连通,所述气阀组件2的第二端与所述内腔11连通,所述通风孔设置在所述上盖15靠近所述内腔的一侧,所述过滤件26设置在所述上盖15上,所述过滤件26可覆盖住所述通风孔。
42.如上所述,尘盒本体1包括上盖15和下盖16,下盖16内设置有凹槽,上盖15与所述下盖16可拆卸,便于用于拆卸尘盒清洗尘盒内部,进一步地,可在上盖15与所述下盖16的同一侧设置一个转轴组件,将上盖15与转轴组件的一端连接,下盖16与转轴组件的另一端连接,使上盖15通过转轴组件相对下盖16转动,以实现上盖15与下盖16的开启或闭合,上层风道12和所述气阀组件2设置在上盖15上;当所述上盖15与所述下盖16合盖时,上盖15与所述下盖16配合形成内腔11,其中,在上盖15朝向下盖16的一侧中设置有一个通风孔,上层风道12通过这个通风孔与所述内腔11连通,当尘盒执行集尘工作时,进尘口13处于开启状态,排尘口14、气阀组件2则处于关闭,在风机的吸力作用下,携带灰尘的气流从进尘口13带入到内腔11内,再通过通风孔从上层风道12流出;当所述尘盒执行排尘工作时,则进尘口13会关
闭,当排尘口14与工作站的吸尘嘴对接时,在工作站的吸力作用下,气阀组件2会开启,气流会从所述上层风道12进入气阀组件2后进入所述内腔11后,由于气阀组件2设置在内腔11顶部,因此进入到内腔11的气流可以冲散堆积在尘盒底部的灰尘,灰尘则会混在气流中,在工作站的吸力作用下,再由排尘口14流入到工作站内。
43.参照图2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阀组件2包括单向阀21、支撑架22、固定件23、弹簧24,所述支撑架22设置在所述上盖15上,所述单向阀21的第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架22后与所述固定件23连接,所述单向阀21可相对所述支撑架22移动,所述弹簧24套设在所述单向阀21的第一端上,所述弹簧24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件23连接,所述弹簧24的第二端抵持在所述支撑架22上,所述支撑架22上设置有进气孔221,所述单向阀21的第二端与所述内腔11连通;
44.当所述尘盒执行集尘工作时,在所述弹簧24作用下,所述单向阀21的第二端刚好抵持在所述支撑架22上使所述进气孔221关闭,在风机的吸力作用下,气流将灰尘从所述进尘口13带入所述内腔11内后,再通过所述通风孔和所述过滤件26后从所述上层风道12流出;
45.当所述尘盒执行排尘工作时,在所述工作站的吸力作用下,所述弹簧24被压缩,所述单向阀21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架22分离,所述进气孔221打开,气流经由所述进气孔221从所述上层风道12进入所述内腔11后,再由所述排尘口14流出并将灰尘带入所述工作站内,集尘工作完成后,在所述弹簧24的作用下,所述单向阀21的第二端重新抵持在所述支撑架22上使所述进气孔221关闭。
46.如上所述,气阀组件2包括单向阀21、支撑架22、固定件23、弹簧24,所述支撑架22设置在所述上盖15远离所述内腔11的一侧,即,支撑架22设置在内腔11外侧,在支撑架22上设置有进气孔221,所述单向阀21的第一端穿过支撑架22后与所述固定件23连接,单向阀21的第二端设置在内腔11内,固定件23优选为t形形状,即,固定件23第一端大,第二端小,较小的第二端与单向阀21的第一端连接,进一步地,固定件23第二端的直径可以比单向阀21的第一端的直径大,也可以设置比单向阀21的第一端的直径小,其连接方式可以是小直径那个塞入大直径那个的内部,固定件23的第二端也可以跟单向阀21的第一端同样大小,同样大小时则可以采用直连的方式,单向阀21的第一端的直径大于固定件23第二端时,弹簧24套设在单向阀21的第一端上,进一步地,如果单向阀21的第一端的直径小于或等于固定件23第二端的直径时,弹簧24则套设在固定件23第二端上,弹簧24的第一端与固定件2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弹簧24的第二端抵持在所述支撑架22上,单向阀21可以设置为竖直设置在所述支撑架22上,也可以水平设置在支撑架22上,单向阀21处于竖直方向时,在所述弹簧24弹力作用下,单向阀21与固定件23一体悬在空中,形成重力弹力平衡,此时所述单向阀21的第二端刚好抵持在所述支撑架22上使所述进气孔221关闭,单向阀21处于水平方向时,单向阀21的第二端则借助弹簧24对它的弹力,在弹簧24的弹力作用下,单向阀21的第二端也能刚好抵持在所述支撑架22上,使所述进气孔221关闭,当尘盒执行集尘工作时,在风机的吸力作用下,气流将灰尘从所述进尘口13带入所述内腔11内后,再通过所述通风孔后从所述上层风道12流出,当所述尘盒执行排尘工作时,在所述工作站的吸力作用下,单向阀21与固定件23之间的重力弹力平衡被打破,弹簧24被压缩,所述单向阀21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架22分离,进而使进气孔221打开,气流经由所述进气孔221从所述上层风道12进入所述内
腔11后,再由所述排尘口14流出并将灰尘带入所述工作站内,集尘工作完成后,工作站的吸力作用消失,在所述弹簧24自身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单向阀21的第二端重新抵持在所述支撑架22上使所述进气孔221关闭。
4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22向远离所述内腔11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单向阀21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槽后与所述固定件23连接,所述单向阀21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单向阀21可相对所述第一安装槽移动,所述第二安装槽通过所述通风孔与所述上层风道12连通,所述过滤件26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48.当所述尘盒执行集尘工作时,在所述弹簧24作用下,所述单向阀21的第二端刚好抵持在所述支撑架22上使所述进气孔221关闭,在风机的吸力作用下,气流将灰尘从所述进尘口13带入所述内腔11内后,气流再经过所述过滤件26的过滤作用后从所述上层风道12流出;
49.当所述尘盒执行排尘工作时,在所述工作站的吸力作用下,所述弹簧24被压缩,所述单向阀21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架22分离,所述进气孔221打开,气流经由所述进气孔221从所述上层风道12进入所述内腔11后,再由所述排尘口14流出并将灰尘带入所述工作站内,集尘工作完成后,在所述弹簧24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单向阀21的第二端重新抵持在所述支撑架22上使所述进气孔221关闭。
50.如上所述,支撑架22向远离所述内腔11的方向延伸形成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所述单向阀21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安装槽后与所述固定件23连接,单向阀21的第二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第二安装槽通过所述通风孔与所述上层风道12连通,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置有过滤件26,过滤件26是海绵体或者是其他具有过滤效果的填充物,当尘盒执行集尘工作时,过滤件26可以过滤掉从内腔11流出到上层风道12流出的气流中的杂物,避免杂物进入风机内损坏风机。
51.参照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过滤支架17,所述过滤支架17与所述支撑架22连接,所述过滤支架17与所述支撑架22配合将所述过滤件26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并将所述单向阀21限制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其中,所述过滤支架17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槽的部分设置有过滤孔,所述过滤支架17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槽的部分设置有出气孔222;
52.当所述尘盒执行集尘工作时,在所述弹簧24作用下,所述单向阀21的第一端刚好抵持在所述支撑架22上使所述进气孔221关闭,在风机的吸力作用下,气流将灰尘从所述进尘口13带入所述内腔11内后,气流再依次穿过所述过滤孔、所述过滤件26后从所述上层风道12流出;
53.当所述尘盒执行排尘工作时,在所述工作站的吸力作用下,所述弹簧24被压缩,所述单向阀21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架22分离,所述进气孔221打开,气流从所述上层风道12经由所述进气孔221、出气孔222进入所述内腔11后,再由所述排尘口14流出并将灰尘带入所述工作站内,集尘工作完成后,在所述弹簧24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单向阀21的第二端重新抵持在所述支撑架22上使所述进气孔221关闭。
54.如上所述,所述尘盒中还设置有过滤支架17,所述过滤支架17与所述支撑架22连接,其中,过滤支架17朝向第二安装槽的部分覆盖住第二安装槽,使第二安装槽变成一个相对密闭的槽体,过滤支架17朝向所述第二安装槽的部分设置有过滤孔,过滤孔为网格状,可
以将过滤件26固定在第二安装槽内,即,从过滤孔中进入到第二安装槽内的气流只能从经由过滤件26后第二安装槽流出到上层风道12中,而不会串流到旁边的第一安装槽内;同理,过滤支架17朝向第一安装槽的部分覆盖住第一安装槽,使第一安装槽变成一个相对密闭的槽体,所述过滤支架17朝向所述第一安装槽的部分设置有出气孔222,即,从上层风道12流经进气孔221后进入到第一安装槽内的气流,也只能从出气孔222中流入到内腔11中,而不会串流到旁边的第二安装槽内。
5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阀21包括阀轴部211和阀门部212,所述阀轴部211的第一端与所述阀门部212连接,所述阀轴部211的第二端与所述固定件23连接,所述弹簧24套设在所述阀轴部211,所述弹簧24的第一端抵持在所述固定件23上,所述弹簧24的第二端抵持在所述支撑架22上。
5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阀门部212为倒圆台状。
57.如上所述,单向阀21包括阀轴部211和阀门部212,其中,阀轴部211与固定件23的第二端连接,即如上述实时例中所提到的,根据阀轴部211与固定件23的第二端的直径大小关系,弹簧24可套设在阀轴部211或者固定件23的第二端中,阀门部212为倒圆台状,以单向阀21为竖直设置来说明,进气孔221则设置在阀门部212的上端的覆盖区域内,可以保证阀门部212覆盖住进气孔221,而出气孔222则设置在阀门部212的下端的覆盖区域外,避免阀门部212的下端覆盖住出气孔222。
5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23为t形形状。
5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孔222正对所述进尘口13下侧的区域。
60.如上所述,进尘口13下侧的区域通常会成为气流流经不到的盲区,容易堆积灰尘,因此,优选将出气孔222正对所述进尘口13下侧的区域,当气流从出气孔222出来是,就可以吹散堆积的灰尘。
6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设置有密封件25。
62.如上所述,为了防止进入到第一安装槽和/或第二安装槽之间的气流串流,在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第二安装槽之间设置有密封件25,密封件25为软性密封垫,当过滤支架17覆盖住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时,可以挤压密封件25,以密封住第一安装槽和第二安装槽之间的气流通道。
6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气孔221至少设置一个,所述出气孔222至少设置一个。
6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槽的直径略大于所述单向阀21的第二端的直径,所述第一安装槽的高度大于所述单向阀21第二端的厚度。
65.如上所述,进气孔221至少设置一个,所述出气孔222至少设置一个,可以保证气流在第一安装槽内的流通,第一安装槽的直径略大于所述单向阀21的第二端的直径,因此,从进气孔221进入第一安装槽内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一安装槽与单向阀21之间的间隙,从出气孔222流入内腔11中,第一安装槽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端的厚度,可以保证单向阀21在第一安装槽的活动不受阻。
66.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扫地机,所述扫地机上设置有如上任意一项中所述的尘盒。
67.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
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所述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
68.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69.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