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2022-08-31 05:21:1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缝制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缝纫机。


背景技术:

2.缝纫机是纺织品加工行业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随着人们对服装和纺织品越来越高的要求,裁剪越来越精细,对加工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对于缝纫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目前市场上的缝纫机中的感应装置可以自动检测当前布料的位置,当感应装置感应到需要进行斩切时代替人手裁剪布条,在实际缝制过程中,往往因为缝制布条太厚太大,实际工作的环境光太暗等一些因素,导致感应装置感应不灵敏,裁剪位置偏差严重,进而使得缝纫机运作异常,严重时还可能造成布条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对布料感应精准度的缝纫机。
5.一种缝纫机,包括机头及工作台,所述机头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上,用于对所述工作台上的布料进行操作;所述缝纫机还包括切刀组件以及第一感应器,所述切刀组件安装于所述机头上,用于斩切所述工作台上的布条;所述第一感应器安装于所述工作台上并与所述切刀组件信号连接,用于感应所述工作台上布条的位置,以控制所述切刀组件动作;其中,沿垂直于布条进料方向,所述切刀组件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正投影位置与所述第一感应器的位置齐平,且所述第一感应器靠近所述切刀组件设置。
6.可以理解的是,沿垂直于布条进料方向,本技术通过使得所述切刀组件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正投影位置与所述第一感应器的位置齐平,且所述第一感应器靠近所述切刀组件设置,从而提高所述切刀组件通过所述第一感应器感应切布的精准度,进而提升所述缝纫机的缝纫质量。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上还设有第二感应器和第三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与所述第一感应器间隔设置,所述第三感应器与所述第二感应器间隔设置。
8.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所述工作台上设置三个感应器,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布条状态的感应,进而灵敏的做出相应反应。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感应器设于所述第一感应器和所述第三感应器之间,沿布条进料方向,所述第三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依次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
10.可以理解的是,沿布条进料方向,通过使得所述第三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依次设置于所述工作台上,从而增强对布条从进料到前砍布再到后砍布的整个过程进行实时感应监控,进而灵敏的做出相应反应。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缝纫机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感应器信号连接,以在布条遮盖所述第二感应器时,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第二感应器发送的信号控制所述切刀组件延迟斩切动作。
12.可以理解的是,当布条遮盖于所述第二感应器时,通过使得述控制器控制所述切刀组件延迟斩切,待布条送至所述切刀组件前,所述切刀组件快速对布条进行斩切,从而提高了整个前砍布过程的灵敏性。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缝纫机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感应器信号连接,以在布条遮盖所述第一感应器而后离开所述第一感应器时,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第一感应器发送的信号控制所述切刀组件对布条进行斩切。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缝纫机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和所述第三感应器之间信号连接,以在环境光线发生变化时,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环境光线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和所述第三感应器对应调整自身的感应电压值。
15.可以理解的是,当环境光线发生变化时,通过使得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和所述第三感应器根调整自身感应电压值,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和所述第三感应器不会受环境光线的影响而降低自身的感应灵敏度。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缝纫机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和所述第三感应器信号连接,以在布料的厚度产生变化时,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布料厚度信号控制所述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和所述第三感应器调整自身信号发射强度。
17.可以理解的是,当布料的厚度产生变化时,通过使得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和所述第三感应器调整自身信号发射强度,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和所述第三感应器根据薄厚程度不同的布料实时调整自身的信号发射强度,避免产生误判而影响所述缝纫机的正常工作。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缝纫机还包括用以发射感应信号的发射器,所述发射器分别能够与所述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和所述第三感应器信号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二感应器和所述第三感应器分别能够接收所述感应信号。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发射器包括分别用于发射感应信号的第一发射单元、第二发射单元和第三发射单元;所述第一发射单元与所述第一感应器信号连接,以使第一感应器接收所述第一发射单元所发射出的感应信号;所述第二发射单元与所述第二感应器信号连接,以使第二感应器接收所述第二发射单元所发射出的感应信号,所述第三发射单元与所述第三感应器信号连接,以使第三感应器接收所述第三发射单元所发射出的感应信号;其中,所述第一发射单元和所述第一感应器、所述第二发射单元和所述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三发射单元和所述第三感应器为对射式红外线传感器或者光电漫反射传感器。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缝纫机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机头上,所述发射器安装于所述安装板。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沿垂直于布条进料方向,本技术通过使得所述切刀组件在所述工作台上的正投影位置与所述第一感应器的位置齐平,且所述第一感应器靠近所述切刀组件设置,从而提高所述切刀组件通过所述第一感应器感应切布的精准度,进而提升所述缝纫机的缝纫质量。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缝纫机的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缝纫机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缝纫机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100、缝纫机;10、机头;20、工作台;30、切刀组件;40、第一感应器;41、第二感应器;42、第三感应器;50、发射器;51、第一发射单元;52、第二发射单元;53、第三发射单元;60、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8.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技术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间接地通过中间媒介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1.除非另有定义,本技术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技术的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2.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缝纫机100,缝纫机100是纺织品加工行业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随着人们对服装和纺织品越来越高的要求,裁剪越来越精细,对加工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对于缝纫机100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3.目前市场上的缝纫机中的感应装置可以自动检测当前布料的位置,当感应装置感
应到需要进行斩切时代替人手裁剪布条,在实际缝制过程中,往往因为缝制布条太厚太大,实际工作的环境光太暗等一些因素,导致感应装置感应不灵敏,裁剪位置偏差严重,进而使得缝纫机运作异常,严重时还可能造成布条损坏。
34.为解决现有的缝纫机对斩切布条时感应不灵敏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缝纫机100,包括机头10及工作台20,机头10安装于工作台20上,用于对工作台20上的布料进行操作;缝纫机100还包括切刀组件30以及第一感应器40,切刀组件30安装于机头10上,用于斩切工作台20上的布条;第一感应器40安装于工作台20上并与切刀组件30信号连接,用于感应工作台20上布条的位置,以控制切刀组件30动作;其中,沿垂直于布条进料方向,切刀组件30在工作台20上的正投影位置与第一感应器40的位置齐平,且第一感应器40靠近切刀组件30设置。
35.需要说明的是,沿垂直于布条进料方向,本技术通过使得切刀组件30在工作台20上的正投影位置与第一感应器40的位置齐平,且第一感应器40靠近切刀组件30设置,从而提高切刀组件30通过第一感应器40感应切布的精准度,进而提升缝纫机100的缝纫质量。
36.通常在布料的缝制过程中,布料的两端会留有需要被斩切的布条,来实现对布料的完整缝制。因此,当布料在工作台20上沿一固定送料方向进行送布时,为了使得当布料到达某一指定位置切刀组件30能够对布料一端的布条进行精准斩切,现有的缝纫机会在工作台设置用于感应布料位置的感应器,当布料通过感应器上方时,会对感应器进行遮盖,从而使得感应器感应到布料的存在,当感应器感应到布料的存在时,便说明布料已经被运送至该感应器设置于工作台上的位置,从而通过信号判断并控制切刀组件对该布料上的布条进行斩切。
37.然而,现有缝纫机在切布过程中通常存在斩切位置不精准而导致布条被损坏的问题,产生该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感应器与切刀组件之间的信号传输过程不精准,而要提高感应器与切刀组件之间信号传输过程的精准度,则可以从感应器的设置数量、多个感应器在工作台上的分布情况、感应器与切刀组件的位置关系以及如何使得感应器不受环境和布料薄厚程度的影响这几点着手,以下对这几点依次进行详细阐述。
38.如图1及图2所示,针对感应器的设置数量这一点,由于现有的缝纫机中通常只设有前感应器和后感应器两个感应器,难免会由于感应器的数量过少而无法过于精确的检测到布料的实时位置变化,进而存在信号传输误差,影响切布精确度。因此,本技术通过增加感应器的数量的方式来解决该问题。
39.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台20上设有第一感应器40、第二感应器41和第三感应器42,第二感应器41与第一感应器40间隔设置,第三感应器42与第二感应器41间隔设置。通过在工作台20上设置三个感应器,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对布条实时状态的感应,进而使得切刀组件30灵敏的做出相应反应。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感应器的数量还可以设置为四个、五个、六个甚至更多,在此不作限定。
40.针对多个感应器在工作台20上的分布情况这一点,为了使得第一感应器40、第二感应器41和第三感应器42能够更好的感应布料处于工作台20上的位置,将第三感应器42、第二感应器41和第一感应器40沿布料进料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即设置为工作台20上沿布料进料方向的前、中、后三个位置。也就是说,布料初始进料时,首先遮盖第三感应器42,布料进料至工作台20的中段时,布料遮盖第二感应器41,布料进料至工作台20的后段时,布料遮
盖第一感应器40,布料缝制完毕离开工作台20时,布料在第一感应器40上由遮盖转变为未遮盖状态。
41.沿布条进料方向,通过使得第三感应器42、第二感应器41、第一感应器40依次设置于工作台20上,从而对布条从进料到前砍布再到后砍布的整个过程进行实时感应监控,进而使得切刀组件30灵敏的做出相应斩切动作。
42.参照图3并结合图1和图2所示,针对感应器与切刀组件30的位置关系这一点,为了进一步增强切刀组件30对布条斩切的精准度,使得布料在刚准备离开工作台20时,切刀组件30对布料后端的布条进行精准斩切,那么就需要使得布料在位于第一感应器40的时候同时位于切刀组件30处。也就是说,沿垂直于布条进料方向,切刀组件30在工作台20上的正投影位置与第一感应器40的位置齐平,这样就使得布料在遮盖于第一感应器40的时候同时位于切刀组件30处,第一感应器40能够同时将信号传输至切刀组件30,并控制切刀组件30对布条进行斩切,如此便降低了第一感应器40和切刀组件30之间的信号传输误差。
43.另外,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距离也会影响信号传输的时间,因此,为进一步提高第一感应器40和切刀组件30之间的信号传输精度,将第一感应器40靠近切刀组件30设置,从而使得第一感应器40和切刀组件30之间的信号传输误差更低,切刀组件30对于布条的斩切更为精准。
44.进一步地,缝纫机100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感应器40信号连接,以在布条遮盖第一感应器40而后离开第一感应器40时,控制器能够根据第一感应器40发送的信号控制切刀组件30对布条进行斩切。
45.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当布料刚遮盖第一感应器40时,仍有部分布料置于切刀组件30下方,此时斩切只会损坏布料,只有当布料遮盖第一感应器40到布料离开第一感应器40之间的临界点上,才是布条置于切刀组件30下方,此时切刀组件30进行斩切动作才是对布条的斩切,而不会损坏布料。
46.进一步地,控制器与第二感应器41信号连接,以在布条遮盖第二感应器41时,控制器能够根据第二感应器41发送的信号控制切刀组件30延迟斩切动作。
47.需要说明的是,当布料遮盖于第二感应器41时,切刀组件30就要开始准备对布料前端的布条进行斩切,但由于布料从第二感应器41处运送至第三感应器42处还具有一段距离,因此当布料遮盖于第二感应器41时,控制器需要根据第二感应器41到第一感应器40之间的距离控制切刀组件30延迟斩切动作,待布料将要到达第一感应器40处时,切刀组件30快速对布料前端的布条进行斩切,从而提高了整个前砍布过程的灵敏性。
48.进一步地,缝纫机100还包括用以发射感应信号的发射器50和安装板60,安装板60安装于机头10上,发射器50安装于安装板60上。发射器50包括分别用于发射感应信号的第一发射单元51、第二发射单元52和第三发射单元53;其中,第一发射单元51与第一感应器40信号连接,以使第一感应器40接收第一发射单元51所发射出的感应信号;第二发射单元52与第二感应器41信号连接,以使第二感应器41接收第二发射单元52所发射出的感应信号,第三发射单元53与第三感应器42信号连接,以使第三感应器42接收第三发射单元53所发射出的感应信号。
49.其中,三个发射单元和三个感应器一一对应构成一组传感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发射单元51和第一感应器40、第二发射单元52和第二感应器41、第三发射单元53和
第三感应器42为对射式红外线传感器或者光电漫反射传感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超声波传感器等其他类型的传感器,只要对布料遮挡能够进行检测即可,在此不作限定。
50.针对降低环境对感应器的影响这一点,由于现有缝纫机中,经常由于工作的环境光线太暗导致感应器感应不灵敏、感应不到布料的位置而无法对切刀组件发送切布信号,无法达到自动切布的功能,为解决该问题,本技术通过使得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感应器40、第二感应器41和第三感应器42之间信号连接,当环境光线发生变化时,控制器能够根据环境光线信号控制第一感应器40、第二感应器41和第三感应器42对应调整自身的感应电压值。也就是说,当环境光线过暗时,第一感应器40、第二感应器41和第三感应器42对自身的感应电压值进行补偿;当环境光线过强时,第一感应器40、第二感应器41和第三感应器42则降低自身的感应电压值,从而保证第一感应器40、第二感应器41和第三感应器42的感应度。
51.针对布料薄厚程度对感应器产生影响这一点,由于现有缝纫机中,经常由于布料太厚太大导致感应器感应不灵敏、感应不到布料的位置而无法对切刀组件发送切布信号,无法达到自动切布的功能,为解决该问题,本技术通过使得控制器分别与第一感应器40、第二感应器41和第三感应器42信号连接,以在布料的厚度产生变化时,控制器能够根据布料厚度信号控制第一感应器40、第二感应器41和第三感应器42调整自身信号发射强度。
52.也就是说,当布料的厚度过厚时,发射器50的光线无法穿透布料到达感应器,此时便需要通过控制器控制感应器增强自身信号发射强度,以保证第一感应器40、第二感应器41和第三感应器42对布料的感应度;当布料的厚度过薄时,此时便需要通过控制器控制感应器降低自身信号发射强度,以保证第一感应器40、第二感应器41和第三感应器42对布料的感应度。
5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缝纫机100的切布过程为:当第三感应器42检测到有布料遮挡时,缝纫机100压脚抬起准备放布,放布后对布料进行正常缝制,布料持续向前送料,当第二感应器41检测到有布料遮挡时,控制器控制切刀组件30延迟斩切,待布料将要通过第一感应器40时,切刀组件30对布料前端的布条进行斩切,布料持续向前送料,当到达布料遮盖第一感应器40到布料将要离开第一感应器40的临界点时,切刀组件30快速对布料后端的布条进行斩切,从而完成整个切布过程,电机停止,缝纫机100恢复到初始状态。
5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缝纫机100,通过使得切刀组件30在工作台20上的正投影位置与第一感应器40的位置齐平,且第一感应器40靠近切刀组件30设置,从而提高切刀组件30通过第一感应器40感应切布的精准度,进而提升缝纫机100的缝纫质量。
55.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