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二轮机动车用轮胎对的制作方法

2022-08-31 04:23:3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二轮机动车用轮胎对。


背景技术:

2.作为二轮机动车用轮胎的构成要素,公知有包含呈螺旋状卷绕的冠带帘线的冠带(无接缝冠带(jlb))。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针对前轮胎和后轮胎,通过分别调整冠带帘线的强度和空间率,实现了二轮机动车的操纵性及稳定性的提高。
3.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2567836号公报
4.但是,在旅行中,骑手长时间乘坐二轮机动车。在这样的情况下,骑手重视乘坐舒适性。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轮胎对中,重视操纵性和稳定性,无法得到骑手要求的乘坐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有助于提高乘坐舒适性的二轮机动车用轮胎对。
6.本发明人以提高二轮机动车的乘坐舒适性为目的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对于乘坐舒适性的提高,着眼于冠带帘线的弯曲刚性的研究是有效的,并且还发现了冠带帘线的弯曲刚性有助于确保稳定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二轮机动车用轮胎对由前轮胎和后轮胎构成。所述前轮胎和所述后轮胎各自具有:一对胎圈;胎体,其架设在一方的胎圈与另一方的胎圈之间;胎面,其在径向上位于所述胎体的外侧;以及冠带,其在径向上位于所述胎面与所述胎体之间。所述胎体包含并列的多条胎体帘线,各个胎体帘线相对于赤道面倾斜。所述冠带包含实质上沿周向延伸的冠带帘线。所述前轮胎的冠带帘线的弯曲刚性与所述后轮胎的冠带帘线的弯曲刚性的比为0.0以上且小于0.7。
7.在该二轮机动车用轮胎对中,优选所述前轮胎的冠带帘线的弯曲刚性小于15.0g
·
cm,所述后轮胎的冠带帘线的弯曲刚性为15.0g
·
cm以上且40.0g
·
cm以下。
8.在该二轮机动车用轮胎对中,优选所述前轮胎的冠带帘线是由芳族聚酰胺纤维(aramid fiber)构成的帘线,所述后轮胎的冠带帘线是钢帘线。
9.在该二轮机动车用轮胎对中,优选所述前轮胎的胎体帘线与赤道面所成的角度比所述后轮胎的胎体帘线与赤道面所成的角度小。
10.在该二轮机动车用轮胎对中,优选所述前轮胎的胎体帘线与赤道面所成的角度为20
°
以上且小于70
°
,所述后轮胎的胎体帘线与赤道面所成的角度为70
°
以上。
11.在该二轮机动车用轮胎对中,优选所述前轮胎的冠带中的冠带帘线的密度比所述后轮胎的冠带中的冠带帘线的密度高。
12.根据本发明,可得到能够有助于乘坐舒适性的提高和稳定性的确保的二轮机动车用轮胎对。
附图说明
13.图1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对的前轮胎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14.图2是对前轮胎的胎体及冠带的结构进行说明的概略图。
15.图3是示出用于形成前轮胎的冠带的条带(strip)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16.图4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轮胎对的后轮胎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17.图5是对后轮胎的胎体及冠带的结构进行说明的概略图。
18.图6是对冠带帘线的弯曲刚性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的概略图。
19.标号说明
20.2:前轮胎;4、54:胎面;8、58:胎圈;10、60:胎体;14、64:冠带;24、26、28、74、76、78:胎体帘布层;30、80:胎体帘线;34、84:冠带帘线;38:条带;52:后轮胎。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适当参照附图,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22.在本公开中,将轮胎组装于正规轮辋并将轮胎的内压调整为正规内压并且不对该轮胎施加载荷的状态称为正规状态。
23.在本公开中,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则轮胎各部的尺寸及角度是在正规状态下测定的。在将轮胎组装于正规轮辋的状态下无法测定的轮胎的子午线截面中的各部的尺寸及角度是通过沿着包含旋转轴线的平面切断轮胎而得到的,在轮胎的截面中,使左右的胎圈之间的距离与组装于正规轮辋的轮胎中的胎圈之间的距离一致来进行测定。
24.正规轮辋是指在轮胎所依据的规格中确定的轮辋。jatma规格中的“标准轮辋”、tra规格中的“design rim”以及etrto规格中的“measuring rim”是正规轮辋。本公开中的轮辋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则是指正规轮辋。
25.正规内压是指在轮胎所依据的规格中确定的内压。jatma规格中的“最高空气压”、tra规格中的“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记载的“最大值”以及etrto规格中的“inflation pressure”是正规内压。
26.正规载荷是指在轮胎所依据的规格中确定的载荷。jatma规格中的“最大负载能力”、tra规格中的“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记载的“最大值”以及etrto规格中的“load capacity”是正规载荷。
27.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二轮机动车用轮胎对由安装于二轮机动车的前轮的前轮胎和安装于后轮的后轮胎构成。以下,对前轮胎和后轮胎进行说明。
28.[前轮胎]
[0029]
图1示出沿着包含前轮胎2(以下称为轮胎2)的旋转轴线的平面的轮胎2的截面(以下,也称为子午线截面)的一部分。在图1中,左右方向是轮胎2的轴向,上下方向是轮胎2的径向。图1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是轮胎2的周向。在图1中,单点划线elf是轮胎2的赤道面。
[0030]
在图1中,沿轴向延伸的实线blf是胎圈基线。胎圈基线blf是规定供该轮胎2安装的轮辋(未图示)的轮辋直径(参照jatma等)的线。
[0031]
该轮胎2具有胎面4、一对胎侧6、一对胎圈8、胎体10、内衬层12以及冠带14。
[0032]
胎面4由交联橡胶构成。胎面4在其外表面与路面接触。胎面4的外表面是胎面表面16。在图1所示的子午线截面中,胎面表面16以其赤道面的部分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弯
曲。在胎面4刻有槽18。由此,构成胎面花纹。在该胎面4也可以不刻有槽18。
[0033]
在图1中,标号fe所示的位置是胎面表面16的端部。双箭头twf所示的长度是胎面宽度。胎面宽度twf由从一方的胎面表面16的端部fe到另一方的胎面表面16的端部fe的轴向距离表示。在该轮胎2中,胎面表面16的端部fe是轮胎2的轴向外端。胎面宽度twf也是轮胎2的最大宽度。
[0034]
各个胎侧6由交联橡胶构成。胎侧6与胎面4的端部相连。胎侧6在径向上位于胎面4的内侧。胎侧6沿着胎体10在径向上延伸。
[0035]
各个胎圈8在径向上位于胎侧6的内侧。胎圈8具有芯20和三角胶22。虽然未图示,但芯20包含钢制的线材。三角胶22在径向上位于芯20的外侧。三角胶22朝向外侧前端变细。三角胶22由具有高刚性的交联橡胶构成。
[0036]
胎体10位于胎面4和一对胎侧6的内侧。胎体10架设在一方的胎圈8与另一方的胎圈8之间。上述胎面4在径向上位于胎体10的外侧。
[0037]
胎体10包含至少1张胎体帘布层24。该轮胎2的胎体10由2张胎体帘布层24构成。在胎面4的内侧处于径向内侧的胎体帘布层24是第一胎体帘布层26,位于该第一胎体帘布层26的外侧的胎体帘布层24是第二胎体帘布层28。
[0038]
第一胎体帘布层26包含:第一帘布层主体26a,其架设在一方的芯20与另一方的芯20之间;以及一对第一折返部26b,它们与该第一帘布层主体26a相连并绕各个芯20从轴向内侧朝向外侧折返。
[0039]
第二胎体帘布层28包含:第二帘布层主体28a,其架设在一方的芯20与另一方的芯20之间;以及一对第二折返部28b,它们与该第二帘布层主体28a相连并绕各个芯20从轴向内侧朝向外侧折返。
[0040]
在图1中,双箭头hf1是从胎圈基线blf到第一折返部26b的端部的径向距离。距离hf1是第一折返部26b的高度。双箭头hf2是从胎圈基线blf到第二折返部28b的端部的径向距离。距离hf2是第二折返部28b的高度。在该轮胎2中,第一折返部26b的高度hf1比第二折返部28b的高度hf2高。第一折返部26b的高度hf1也可以比第二折返部28b的高度hf2低。
[0041]
在图2中与后述的冠带14一起示出胎体10的结构。在图2中,左右方向是轮胎2的轴向,上下方向是轮胎2的周向。与纸面垂直的方向是轮胎2的径向。纸面的表侧是径向外侧,背侧是径向内侧。
[0042]
如图2所示,构成胎体10的各胎体帘布层24包含并列的多个胎体帘线30。在该图2中,为了便于说明,胎体帘线30由实线表示,但胎体帘线30由贴胶橡胶32覆盖。
[0043]
各个胎体帘线30相对于赤道面倾斜。如图2所示,第一胎体帘布层26中的胎体帘线30的倾斜方向与第二胎体帘布层28中的胎体帘线30的倾斜方向相反。在图2中,标号θ1f所示的角度是第一胎体帘布层26中的胎体帘线30与赤道面所成的角度。标号θ2f所示的角度是第二胎体帘布层28中的胎体帘线30与赤道面所成的角度。在该轮胎2中,倾斜角度θ1f和倾斜角度θ2f相同。
[0044]
在本公开中,角度θ1f和角度θ2f的平均值被用作胎体帘线30与赤道面所成的角度θf(以下,也称为胎体帘线30的倾斜角度θf)。后述的后轮胎的胎体帘线的倾斜角度θr也与该轮胎2同样地表示。
[0045]
胎体帘线30是由有机纤维构成的帘线。作为有机纤维,可例示尼龙纤维、人造丝纤
维、聚酯纤维以及芳族聚酰胺纤维。
[0046]
内衬层12位于胎体10的内侧。内衬层12构成轮胎2的内表面。内衬层12由气体透过系数低的交联橡胶构成。内衬层12保持轮胎2的内压。
[0047]
冠带14在径向上位于胎面4与胎体10之间。如图1所示,冠带14层叠于胎体10。标号bf所示的位置是冠带14的端部。双箭头bwf所示的长度是冠带14的宽度。冠带14的宽度bwf由从一方的冠带14的端部bf到另一方的冠带14的端部bf的轴向距离表示。在该轮胎2中,冠带14的宽度bwf与胎面宽度twf的比(bwf/twf)为0.80以上且0.95以下。
[0048]
冠带14包含呈螺旋状卷绕的冠带帘线34。在图2中,为了便于说明,冠带帘线34由实线表示,但冠带帘线34由贴胶橡胶36覆盖。在该轮胎2中,冠带帘线34实质上沿周向延伸。详细来说,冠带帘线34与周向所成的角度为5
°
以下。冠带14也被称为无接缝冠带。
[0049]
冠带帘线34是由钢帘线或有机纤维构成的帘线。作为有机纤维,可例示尼龙纤维、人造丝纤维、聚酯纤维以及芳族聚酰胺纤维。
[0050]
在冠带14的形成中使用图3的条带38。条带38呈带状。条带38由冠带帘线34和贴胶橡胶36构成。在条带38中,贴胶橡胶36处于未硫化状态。条带38包含在其宽度方向上并列的多条冠带帘线34。包含在条带38中的冠带帘线34的条数可以是1条。虽然未详细叙述,但通过将条带38沿周向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冠带14。
[0051]
虽然未图示,但在该轮胎2的子午线截面所包含的冠带14的截面中,多条冠带帘线34的截面排列成1列。换言之,该轮胎2的冠带14由1张冠带帘布层构成。
[0052]
在该轮胎2中,在其子午线截面中,在以赤道面为中心的宽度10cm的区域中得到的、冠带14截面的每5cm宽度所包含的冠带帘线34的截面数表示为冠带14中的冠带帘线34的密度df。该冠带帘线34的密度df的单位为帘线数/5cm。后述的后轮胎的冠带帘线的密度dr也与该轮胎2同样地表示。
[0053]
在该轮胎2中,从确保耐漏气性的观点出发,冠带14中的冠带帘线34的密度df优选为30帘线数/5cm以上。从轻量化的观点出发,冠带帘线34的密度df优选为50帘线数/5cm以下。
[0054]
[后轮胎]
[0055]
图4示出后轮胎52(以下称为轮胎52)的子午线截面的一部分。在图4中,左右方向是轮胎52的轴向,上下方向是轮胎52的径向。图4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是轮胎52的周向。在图4中,单点划线elr是轮胎52的赤道面。
[0056]
在图4中,沿轴向延伸的实线blr是胎圈基线。胎圈基线blr是规定供该轮胎52安装的轮辋(未图示)的轮辋直径(参照jatma等)的线。
[0057]
该轮胎52具有胎面54、一对胎侧56、一对胎圈58、胎体60、内衬层62以及冠带64。
[0058]
胎面54由交联橡胶构成。胎面54在其胎面表面66与路面接地。在子午线截面中,胎面表面66以其赤道面的部分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弯曲。在胎面54刻有槽68。由此,构成胎面花纹。在该胎面54也可以不刻有槽68。
[0059]
在图4中,标号re所示的位置是胎面表面66的端部。双箭头twr所示的长度是胎面宽度。即使在该轮胎52中,胎面表面66的端部re也是轮胎52的轴向外端。
[0060]
各个胎侧56由交联橡胶构成。胎侧56与胎面54的端部相连。胎侧56在径向上位于胎面54的内侧。胎侧56沿着胎体60在径向上延伸。
[0061]
各个胎圈58在径向上位于胎侧56的内侧。胎圈58具有芯70和三角胶72。虽然未图示,但芯70包含钢制的线材。三角胶72在径向上位于芯70的外侧。三角胶72朝向外侧前端变细。三角胶72由具有高刚性的交联橡胶构成。
[0062]
胎体60位于胎面54和一对胎侧56的内侧。胎体60架设在一方的胎圈58与另一方的胎圈58之间。上述胎面54在径向上位于胎体60的外侧。
[0063]
胎体60包含至少1张胎体帘布层74。该轮胎52的胎体60由2张胎体帘布层74、即第一胎体帘布层76和第二胎体帘布层78构成。
[0064]
第一胎体帘布层76包含:第一帘布层主体76a,其架设在一方的芯70与另一方的芯70之间;一对第一折返部76b,它们与该第一帘布层主体76a相连并绕各个芯70从轴向内侧朝向外侧折返。
[0065]
第二胎体帘布层78包含:第二帘布层主体78a,其架设在一方的芯70与另一方的芯70之间;以及一对第二折返部78b,它们与该第二帘布层主体78a相连并绕各个芯70从轴向内侧朝向外侧折返。
[0066]
在图1中,双箭头hr1是第一折返部76b的高度。双箭头hr2是第二折返部78b的高度。在该轮胎52中,第一折返部76b的高度hr1比第二折返部78b的高度hr2高。第一折返部76b的高度hr1也可以比第二折返部78b的高度hr2低。
[0067]
在图5中与后述的冠带64一起示出了胎体60的结构。在图5中,左右方向是轮胎52的轴向,上下方向是轮胎52的周向。与纸面垂直的方向是轮胎52的径向。纸面的表侧是径向外侧,背侧是径向内侧。
[0068]
如图5所示,各胎体帘布层74包含并列的多条胎体帘线80。在该图5中,为了便于说明,胎体帘线80也由实线表示,但胎体帘线80由贴胶橡胶82覆盖。
[0069]
各个胎体帘线80相对于赤道面倾斜。如图5所示,第一胎体帘布层76中的胎体帘线80的倾斜方向与第二胎体帘布层78中的胎体帘线80的倾斜方向相反。在图5中,标号θ1r所示的角度是第一胎体帘布层76中的胎体帘线80与赤道面所成的角度。标号θ2r所示的角度是第二胎体帘布层78中的胎体帘线80与赤道面所成的角度。在该轮胎52中,倾斜角度θ1r和倾斜角度θ2r相同。
[0070]
在该轮胎52中,胎体帘线80是由有机纤维构成的帘线。作为有机纤维,可例示出尼龙纤维、人造丝纤维、聚酯纤维以及芳族聚酰胺纤维。
[0071]
内衬层62位于胎体60的内侧。内衬层62构成轮胎52的内表面。内衬层62由气体透过系数低的交联橡胶构成。内衬层62保持轮胎52的内压。
[0072]
冠带64在径向上位于胎面54与胎体60之间。如图4所示,冠带64层叠在胎体60上。该冠带64与前轮胎2的冠带14同样地由1张冠带帘布层构成。
[0073]
在图4中,标号br所示的位置是冠带64的端部。双箭头bwr所示的长度是冠带64的宽度。在该轮胎52中,冠带64的宽度bwr与胎面宽度twr的比(bwr/twr)为0.80以上且0.95以下。
[0074]
冠带64包含呈螺旋状卷绕的冠带帘线84。在图5中,为了便于说明,冠带帘线84也由实线表示,但该冠带帘线84由贴胶橡胶86覆盖。在该轮胎52中,冠带帘线84实质上沿周向延伸。详细来说,冠带帘线84与周向所成的角度为5
°
以下。
[0075]
冠带帘线84是由钢帘线或有机纤维构成的帘线。作为有机纤维,可例示尼龙纤维、
人造丝纤维、聚酯纤维以及芳族聚酰胺纤维。
[0076]
虽然未图示,但在冠带64的形成中,与前轮胎2的冠带14同样地使用条带。虽然未详细叙述,但通过将条带沿周向呈螺旋状卷绕而形成冠带64。
[0077]
在该轮胎52中,从确保耐漏气性的观点出发,冠带64中的冠带帘线84的密度dr优选为30帘线数/5cm以上。从轻量化的观点出发,冠带帘线84的密度dr优选为50帘线数/5cm以下。
[0078]
[轮胎对]
[0079]
本发明人以提高二轮机动车的乘坐舒适性为目的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对于乘坐舒适性的提高,着眼于冠带帘线的弯曲刚性的研究是有效的,并且冠带帘线的弯曲刚性有助于确保稳定性,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0080]
在本公开中,冠带帘线的弯曲刚性是 15度下的弯曲力矩与-15度下的弯曲力矩的平均值。弯曲刚性的单位为g
·
cm,弯曲刚性用将小数点以后第二位四舍五入后的值表示。在冠带帘线的弯曲刚性小到无法测定的情况下,该冠带帘线的弯曲刚性用0.0g
·
cm表示。 15度下的弯曲力矩和-15度下的弯曲力矩例如使用taber公司(美国)制的刚性试验机(例如150-d型)如下得到。
[0081]
从轮胎的冠带对冠带帘线(长度=145mm)进行采样。
[0082]
如图6所示,冠带帘线(图6的标号b)的两端安装于夹具(图6的标号k)。
[0083]
相对于一方的夹具k使另一方的夹具k移动而对冠带帘线b赋予 15度、-15度的弯曲角度。
[0084]
赋予了 15度的弯曲角度时的弯曲力矩作为 15度下的弯曲力矩而得到,赋予了-15度的弯曲角度时的弯曲力矩作为-15度下的弯曲力矩而得到。
[0085]
在轮胎单体中,具有低弯曲刚性的冠带帘线有助于乘坐舒适性的提高。如果冠带帘线的弯曲刚性过低,则在较高的载荷施加于轮胎时,轮胎较大地变形。具有大的变形量的轮胎会使稳定性降低。
[0086]
在二轮机动车中,在构造上,车体的后轮侧比前轮侧重。在高速行驶时,升力进行作用,因此,后轮侧进一步变重。因此,安装于后轮的后轮胎的冠带帘线需要具有一定以上的弯曲刚性。
[0087]
这样,即使在轮胎单体中对冠带帘线的弯曲刚性进行调整,也难以均衡地调整乘坐舒适性和稳定性。
[0088]
因此,本发明人着眼于前轮胎对乘坐舒适性的贡献度较高,后轮胎对稳定性的贡献度较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通过在前轮胎中使用具有低弯曲刚性的冠带帘线,在后轮胎中使用具有高弯曲刚性的冠带帘线,作为轮胎对,能够均衡地调整乘坐舒适性和稳定性,并且发现了当将前轮胎的冠带帘线的弯曲刚性与后轮胎的冠带帘线的弯曲刚性的比设定为0.7以上时,会由于前轮胎的原因而使乘坐舒适性降低,由于后轮胎的原因而使稳定性降低。
[0089]
也就是说,在该轮胎对中,前轮胎2的冠带帘线34的弯曲刚性jf与后轮胎52的冠带帘线84的弯曲刚性jr的比(jf/jr)为0.0以上且小于0.7。在该轮胎对中,前轮胎2有助于乘坐舒适性的提高,后轮胎52有助于稳定性的确保。根据由该前轮胎2和后轮胎52构成的轮胎对,可得到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和稳定性。在该轮胎对中,能够实现在轮胎单体的冠带帘线的
调整中无法实现的乘坐舒适性的提高和稳定性的确保。
[0090]
在该轮胎对中,优选前轮胎2的冠带帘线34的弯曲刚性jf小于15.0g
·
cm,后轮胎52的冠带帘线84的弯曲刚性jr为15.0g
·
cm以上且40.0g
·
cm以下。
[0091]
通过将前轮胎2的冠带帘线34的弯曲刚性jf设定为小于15.0g
·
cm,抑制了由前轮胎2引起的乘坐舒适性的降低。从该观点出发,更优选弯曲刚性jf为10.0g
·
cm以下。在乘坐舒适性的观点中,由于弯曲刚性jf越低越好,所以不设定弯曲刚性jf的优选的下限。
[0092]
通过将后轮胎52的冠带帘线84的弯曲刚性jr设定为15.0g
·
cm以上,抑制了由后轮胎52引起的稳定性的降低。而且,通过将弯曲刚性jr设定为40.0g
·
cm以下,抑制了由后轮胎52引起的乘坐舒适性的降低。从该观点出发,弯曲刚性jr更优选为30g
·
cm以下。
[0093]
从得到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和稳定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前轮胎2的冠带帘线34的弯曲刚性jf为10.0g
·
cm以下,后轮胎52的冠带帘线84的弯曲刚性jr为15.0g
·
cm以上且30.0g
·
cm以下。
[0094]
如上所述,前轮胎2的冠带帘线34是由钢帘线或有机纤维构成的帘线。该冠带帘线34构成为具有较低的弯曲刚性jf,因此,在使用钢帘线作为冠带帘线34的情况下,使用细径的钢帘线。在该情况下,由于冠带帘线34的强度降低,所以前轮胎2的耐水压破坏强度有可能无法满足规定的基准。作为由有机纤维构成的帘线,在使用由芳族聚酰胺纤维以外的有机纤维构成的帘线作为冠带帘线34的情况下,冠带14的约束力不足,有可能导致高速稳定性降低。从防止由冠带14引起的耐水压破坏强度和高速稳定性的降低的观点出发,在该轮胎对中,前轮胎2的冠带帘线34优选为由芳族聚酰胺纤维构成的帘线。另外,通过确认轮胎的耐水压破坏强度,能够掌握在轮胎的内部过度填充空气的情况下的轮胎的耐久性。
[0095]
如上所述,后轮胎52的冠带帘线84是由钢帘线或有机纤维构成的帘线。由于该冠带帘线84具有较高的弯曲刚性jr,因此在使用由有机纤维构成的帘线作为冠带帘线84的情况下,使用由粗径的有机纤维构成的帘线。在该情况下,冠带帘线84在冠带64中所占的比例增加,覆盖冠带帘线84的贴胶橡胶86的量降低。在无法用足够量的贴胶橡胶86覆盖冠带帘线84的情况下,贴胶橡胶86容易从冠带帘线84剥离,有可能使后轮胎52的耐久性降低。从防止由冠带64引起的耐久性的降低的观点出发,在该轮胎对中,后轮胎52的冠带帘线84优选为钢帘线。
[0096]
在该轮胎对中,由于在前轮胎2的冠带14中使用具有较低的弯曲刚性jf的冠带帘线34,因此前轮胎2带有滑移角时的应力降低。根据应力的降低程度,有可能损害转弯性。
[0097]
但是,在该轮胎对中,前轮胎2的胎体帘线30的倾斜角度θf比后轮胎52的胎体帘线80的倾斜角度θr小。由于较小的倾斜角度θf提高了前轮胎2带有滑移角时的应力,因此前轮胎2的转弯力比后轮胎52的转弯力高。在该轮胎对中,尽管在前轮胎2的冠带14中使用了具有较低的弯曲刚性jf的冠带帘线34,但二轮机动车的转弯性得到提高。从该观点出发,优选前轮胎2的胎体帘线30的倾斜角度θf比后轮胎52的胎体帘线80的倾斜角度θr小。具体而言,后轮胎52的胎体帘线80的倾斜角度θr与前轮胎2的胎体帘线30的倾斜角度θf之差(θr-θf)优选为5
°
以上,更优选为8
°
以上。该差(θr-θf)优选为25
°
以下,更优选为20
°
以下。
[0098]
在该轮胎对中,前轮胎2的胎体帘线30的倾斜角度θf为20
°
以上且小于70
°
,后轮胎52的胎体帘线80的倾斜角度θr优选为70
°
以上。
[0099]
通过将倾斜角度θf设定为20
°
以上,适当维持前轮胎2中的胎体10的刚性,因此可
维持良好的乘坐舒适性。从该观点出发,倾斜角度θf更优选为30
°
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
°
以上。而且,通过将倾斜角度θf设定为小于70
°
,胎体10有助于转弯性的提高。从该观点出发,倾斜角度θf更优选为68
°
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5
°
以下。
[0100]
通过将倾斜角度θr设定为70
°
以上,适当维持后轮胎52中的胎体60的刚性。由于后轮胎52对转弯性的贡献和前轮胎2对转弯性的贡献被均衡地调整,所以在二轮机动车中维持良好的轻快性。该轮胎对能够有效地有助于转弯性的提高。从该观点出发,倾斜角度θr更优选为72
°
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
°
以上。该倾斜角度θr的上限为90
°

[0101]
冠带中的冠带帘线的密度对轮胎带有滑移角时的应力产生影响。冠带帘线的密度越高,在轮胎带有滑移角时,越产生大的应力。大的应力有助于轮胎的转弯力的提高。
[0102]
在该轮胎对中,前轮胎2的冠带14中的冠带帘线34的密度df比后轮胎52的冠带64中的冠带帘线84的密度dr高。因此,前轮胎2的转弯力比后轮胎52的转弯力高。在该轮胎对中,尽管在前轮胎2的冠带14中使用了具有较低的弯曲刚性jf的冠带帘线34,但二轮机动车的转弯性也得到提高。从该观点出发,优选前轮胎2的冠带14中的冠带帘线34的密度df比后轮胎52的冠带64中的冠带帘线84的密度dr高。具体而言,前轮胎2的冠带14中的冠带帘线34的密度df与后轮胎52的冠带64中的冠带帘线84的密度dr的比(df/dr)优选为1.1以上,更优选为1.2以上。从均衡地调整前轮胎2的刚性和后轮胎52的刚性的观点出发,该比(df/dr)优选为1.4以下,更优选为1.3以下。
[0103]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可得到能够有助于乘坐舒适性的提高和稳定性的确保的二轮机动车用轮胎对。
[0104]
【实施例】
[0105]
以下,通过实施例等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该实施例。
[0106]
[实施例1]
[0107]
得到由前轮胎(120/70zr17)和后轮胎(180/55zr17)构成的二轮机动车用轮胎对,该前轮胎(120/70zr17)具有图1所示的基本结构,并且具有下述表1所示的规格,该后轮胎(180/55zr17)具有图4所示的基本结构,并且具有下述表1所示的规格。
[0108]
在实施例1的前轮胎中,冠带帘线使用了由芳族聚酰胺纤维构成的帘线。这在表1的f栏的冠带帘线中表示为“k”。冠带帘线的弯曲刚性jf和密度df以及胎体帘线的倾斜角度θf如下述表1所示。
[0109]
在该前轮胎中,胎体帘线使用了由人造丝纤维构成的帘线。胎体帘线的结构是1840dtex/2。第一折返部的高度hf1为45mm,第二折返部的高度hf2为20mm。
[0110]
在实施例1的后轮胎中,冠带帘线使用了钢帘线。这在表1的r栏的冠带帘线中表示为“s”。冠带帘线的弯曲刚性jr和密度dr以及胎体帘线的倾斜角度θr如下述表1所示。
[0111]
在该后轮胎中,胎体帘线使用了由人造丝纤维构成的帘线。胎体帘线的结构是1840dtex/2。第一折返部的高度hr1为50mm,第二折返部的高度hr2为30mm。
[0112]
[实施例2]
[0113]
使后轮胎的胎体帘线的倾斜角度θr如下述表1所示,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2的轮胎对。
[0114]
[实施例3]
[0115]
使前轮胎的胎体帘线的倾斜角度θf为下述表1所示,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
得到实施例3的轮胎对。
[0116]
[实施例4]
[0117]
使前轮胎的冠带帘线的密度df为下述表1所示,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得到实施例4的轮胎对。
[0118]
[实施例5-10和比较例1-3]
[0119]
使前轮胎的冠带帘线的规格和后轮胎的冠带帘线的规格为下述表1和表2所示,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得到实施例5-10和比较例1-3的轮胎对。
[0120]
[操纵稳定性]
[0121]
将前轮胎组装于轮辋(mt3.50
×
17),填充空气并将轮胎的内压调整为250kpa。将后轮胎组装于轮辋(mt5.50
×
17),填充空气并将轮胎的内压调整为290kpa。
[0122]
将前轮胎和后轮胎安装于大型二轮机动车(排气量=1300cc)。使二轮机动车在干燥沥青路面的测试线路上行驶,针对乘坐舒适性、稳定性以及转弯性。通过测试骑手来进行感官评价(5分法)。其结果在下述表1和表2中用指数表示。在表1和表2的操纵稳定性的栏中记载了各项目的指数的合计值。数值越大越好。
[0123]
[耐久性]
[0124]
在转鼓试验机上使试制轮胎(后轮胎)在下述条件下行驶。行驶后的各帘线的断裂状态以及各部件的剥离状态通过目视来确认。其结果在下述表1和表2中用指数表示。数值越大,轮胎的耐久性越优异。
[0125]
轮辋:mt5.50
×
17
[0126]
内压:235kpa
[0127]
速度:80km/h
[0128]
纵载荷:4.41kn
[0129]
行驶距离:16000km
[0130]
[耐水压破坏强度]
[0131]
将试制轮胎(前轮胎)组装于轮辋(mt3.50
×
17),通过向轮胎的内部填充水而使轮胎的内压上升,从而破坏了轮胎。计测轮胎破坏时的压力。其结果在下述表1和2中用指数表示。数值越大,轮胎的耐水压破坏强度越高。
[0132]
【表1】
[0133][0134]
【表2】
[0135][0136]
如表1-2所示,确认了实施例的轮胎对能够有助于乘坐舒适性的提高和稳定性的确保。根据该评价结果,本发明的优越性明显。
[0137]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38]
以上说明的能够有助于乘坐舒适性的提高和稳定性的确保的技术也能够应用于各种二轮机动车用的轮胎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