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培植物种植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2022-08-28 05:29: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水培植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培植物种植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市面上的立柱式植物种植机,都是单柱上水结构,每个立柱都需要有一个上水管道和上水口,通过一个水泵供多个管道,或是多个水泵供多个管道的水路结构,来实现营养液的上水和回流的循环。
3.然而,采用一个水泵供多个管道上水,存在每个管道内营养液流量不均的问题;设置多个水泵的方案又存在水泵能耗高、能源浪费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水培植物种植系统及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5.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水培植物种植系统,包括:多个立柱,所述立柱为中空结构,具有纵向贯穿设置的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顶端设有流体入口、底端设有流体出口;所述立柱的侧壁上设有第一种植器,所述第一种植器与所述导流通道连通;配水组件,配水组件位于所述立柱的上方,具有与所述流体入口数量相同的配水口,所述配水口与所述流体入口连通;供液组件,具有水箱和水泵,所述水箱被配置为容纳营养液,所述水泵被配置为将所述水箱内的营养液供入所述配水组件内,且所述立柱的流体出口与所述水箱的内部连通。
6.进一步地,所述水箱包括箱体和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立柱的下端通过所述安装孔固定在所述顶盖上。
7.进一步地,所述水箱还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侧壁上设有排水口,所述水泵的第一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所述排水口连接,所述水泵的第一出水口通过上水管与所述配水组件的上水口连接。
8.进一步地,其中一个所述立柱设有穿管通道,以供所述上水管穿过。
9.进一步地,所述配水组件包括桥梁结构和分流器,所述桥梁结构为中空结构,具有导流空间,所述导流空间与所述配水口连通;所述导流空间内设有分流器,分流器与所述上水管连接,被配置为将所述水泵供入的营养液分流至所述配水口。
10.进一步地,所述分流器具有储水池,所述储水池的底壁设有上水口,所述储水池的侧壁上设有分流出水口,所述分流出水口的数量与所述配水口的数量相同。
11.进一步地,所述桥梁结构为弧形梁,所述分流器位于所述导流空间的高点处,且位
于所述弧形梁的对称轴上;所述弧形梁的下端口与所述立柱的顶端口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梁上设有第二种植器和第三种植器;其中,两个第二种植器布置在所述弧形梁的对称轴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三种植器分别布置在两个所述第二种植器的下方;所述导流空间内设有第二导流管和导流结构,所述分流器的分流出水口通过所述第二导流管与第二种植器连通;流经第二种植器的营养液通过导流结构流入所述第三种植器。
13.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空间内设有密封腔室,密封腔室的形状与所述弧形梁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分流器、第二导流管、导流结构、第二种植器和第三种植器设于所述密封腔室内;所述密封腔室的下端通过配水管与所述立柱的流体入口连通。
14.进一步地,所述立柱包括多个串接的种植模组,所述种植模组包括筒体和第一种植器,所述第一种植器设于所述筒体的侧壁上,且与所述筒体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筒体的内壁上设有穿管子通道,所述筒体具有第一筒段和第二筒段,所述第一筒段的筒径小于所述第二筒段的筒径,且所述第一筒段能够与所述第二筒段插接;当多个所述筒体串接后形成所述立柱,多个穿管子通道串接形成所述穿管通道,多个所述筒体的内部空间形成所述立柱的导流通道。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筒段的下端设有向下方延伸的第一导流管,第一导流管与所述筒体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导流管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筒段的直径,所述第一导流管用于将上方筒体内的营养液导入下方的筒体内。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种植器倾斜向上设于所述筒体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一种植器与所述筒体的角度为20
°‑
80
°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种植器、第二种植器和第三种植器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外壳和内壳,外壳固定设置在所述种植模组的筒体上,内壳为桶状结构,用于种植植物,内壳拆卸安装在外壳内,内壳上设置过水孔,过水孔位于立柱的导流通道上。
18.进一步地,所述内壳的底部具有容纳营养液的储存空间。
19.进一步地,所述内壳内拆卸设置有网篮。
20.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立柱通过一个弧形梁连接,整体呈倒置的u型结构。
21.进一步地,同一个立柱上的相邻两个第一种植器的开口方向不同。
22.进一步地,水培植物种植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水泵电性控制连接,用于控制水泵的工作状态。
23.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水培植物种植方法,利用上述的水培植物种植系统。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水培植物种植系统及方法,通过一种合理的水路设计,使用一个水泵统一将营养液泵入多个立柱顶部的配水组件,再通过配水组件将营养液均匀分配到各个立柱的回流用的导流通道,此导流通道将营养液从上到下依次流入每个种植器内,最终回流到水箱内,实现一个水泵均匀分流到多立柱体内的每个植物种植孔内,而且实现营养液的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
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水培植物种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水培植物种植系统的水箱去除顶盖后第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水培植物种植系统的水箱去除顶盖后第二角度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水培植物种植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水培植物种植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水培植物种植系统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水培植物种植系统的种植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水培植物种植系统的分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水培植物种植系统的桥梁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水培植物种植系统的种植器的拆解示意图;图11本发明提供的水培植物种植系统的种植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水箱;11、排水口;12、箱体;13、顶盖;2、水泵;21、进水管;22、上水管;3、立柱;31、穿管子通道;32、流体出口;33、种植模组;34、第一种植器;35、第一导流管;36-外壳;361-第一卡部;37-内壳;371-开口;372-第二卡部;373-让位空间;38-网篮;4、桥梁结构;41、第二导流管;42、导流结构;43、密封腔室;44、下端口;45、第二种植器;46、第三种植器;47、配水管;5、分流器;51、储水池;52、上水口;53、分流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9.为便于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
30.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1.全文中描述使用的术语“顶部”、“底部”、“在
……
上方”、“下”和“在
……
上”是相对于装置的部件的相对位置,例如装置内部的顶部和底部衬底的相对位置。可以理解的是装置是多功能的,与它们在空间中的方位无关。
32.实施例1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公开了一种水培植物种植系统,包
括:多个立柱3,所述立柱3为中空结构,具有纵向贯穿设置的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顶端设有流体入口、底端设有流体出口32;所述立柱3的侧壁上设有第一种植器34,第一种植器34用于种植水培植物,所述第一种植器34与所述导流通道连通;配水组件,配水组件位于所述立柱3的上方,具有与所述流体入口数量相同的配水口,所述配水口与所述流体入口连通;供液组件,具有水箱1和水泵2,所述水箱1被配置为容纳植物所需的营养液,所述水泵2被配置为将所述水箱1内的营养液供入所述配水组件内,且所述立柱3的流体出口32与所述水箱1的内部连通。
33.实施时,利用水泵2将水箱1内的营养液供入立柱3上方的配水组件内,配水组件中的营养液通过配水口将营养液配送至立柱3顶部的流体入口,营养液在立柱3的导流通道内由上向下流动,流动过程中通过设置在立柱3上的第一种植器34,与种植在第一种植器34内的植物根系接触,由上向下流动的营养液经立柱3底部的流体出口32流出,回流至水箱1内,实现营养液的循环流动使用。
34.在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3固定于所述水箱1上,且所述流体出口32与所述水箱1的内部连通。具体而言,所述水箱1包括箱体12和顶盖13,所述顶盖13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立柱3的下端通过所述安装孔固定在所述顶盖13上,且所述流体出口32通过所述安装孔与箱体12的内部连通。
35.本实施例中,水箱1为装配式结构,可以拆装以及移动位置。由于水泵2需要连接电线和水管,因此为了便于水箱1的拆装和移动,如图2至图6所示,将水泵2设于所述水箱1的外部,所述箱体12的侧壁上设有排水口11,所述水泵2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水泵2的第一进水口通过进水管21与所述排水口11连接,所述水泵2的第一出水口通过上水管22与所述配水组件的上水口连接。通过将水泵2设于所述水箱1的外部,不仅利于水箱的拆装,而且不占用箱体1的内部容纳空间,可以容纳更多的营养液,减少补充营养液的次数。
36.本实施例中,多个立柱3竖直平行布置,立柱3的流体入口在同一平面,其中一个所述立柱3设有穿管通道,以供所述上水管22穿过,所述上水管22与所述配水组件的上水口连接,使用单个水泵和一根上水管22将营养液泵入配水组件内,再由配水组件统一配水至各个立柱3顶部的流体入口。其中,水泵2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水泵,满足系统所需的扬程和流量。
37.其中,穿管通道可以设置在所述立柱3的内部,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立柱3的外部且沿着立柱3的外壁设置。优选的,将穿管通道设置在所述立柱3的内部,通过将上水管22布置在立柱3的内部空间,避免外部管路缠绕,而且更美观。
38.本实施例中,立柱3数量可以是2个,也可以是多个,多个立柱3通过配水组件的桥梁结构4连接,桥梁结构具有多个连接端,每一个连接端与一个立柱3的顶部连接。桥梁结构4连接端的形状、尺寸与立柱3的形状、尺寸相适配,示例性的,立柱3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菱形等其它形状,相应的,桥梁结构4的截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方形、菱形等与立柱3横截面形状相适配的形状。
39.在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立柱3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立柱由多个独立的种植模组连接而成,也即多个独立的种植模组竖向串接组装为拥有多个种植器的立柱,种植模
组内设置供上水管22穿过的穿管子通道,上水管与桥梁结构顶部内的分流器连接。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所述立柱3包括多个串接的种植模组33,所述种植模组33包括筒体和第一种植器34,所述第一种植器34设于所述筒体的侧壁上,且与所述筒体的内部空间连通;所述筒体的内壁上设有穿管子通道31,所述筒体具有第一筒段和第二筒段,所述第一筒段的筒径小于所述第二筒段的筒径,且所述第一筒段能够与所述第二筒段插接;当多个所述筒体串接后形成所述立柱3,多个穿管子通道31串接形成立柱3的所述穿管通道,多个所述筒体的内部空间形成所述立柱3的导流通道。
40.进一步的,种植模组33内设置第一导流管,营养液从第一导流管内流入下一级种植模组33内。具体而言,所述第二筒段的下端设有向下方延伸的第一导流管35,第一导流管35与所述筒体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导流管35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筒段的直径,所述第一导流管35用于将上方筒体内的营养液导入下方的筒体内。其中,立柱3最下端种植模组33的第一导流管35伸入到箱体1内,也就是说,最下端第一导流管35的端口为所述柱体3的流体出口32。
41.在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配水组件包括桥梁结构4和分流器5,桥梁结构4能够将多个立柱3的顶部连接,所述桥梁结构4为中空结构,具有导流空间,所述桥梁结构4的导流空间与所述立柱3的导流通道连通,也即所述导流空间与所述配水口连通;所述导流空间内设有分流器5,分流器5与所述上水管22连接,被配置为将所述水泵2供入的营养液分流至所述配水口。
42.其中,如图8所示,所述分流器5具有储水池51,所述储水池51的底壁设有上水口52,所述储水池51的侧壁上设有分流出水口53,所述分流出水口53的数量与所述配水口的数量相同。营养液通过上水口52先存储在分流器储水池51内,待营养液液位高于各分流出水口53时,营养液通过分流出水口53向下流动进入第二级种植器。分流器可以使用满足需求的任意材料,包括不限于:塑胶、硅胶、橡胶、金属等。
43.进一步的,分流器5水平布置,且多个分流出水口53的高度、大小相同,分流器5分配的多个营养液支流流量相同,而且多个立柱3的顶部流体入口的高度、尺寸相同,进而使立柱3内的营养液流量均衡,则各立柱内植物生长趋近一致。图1至图4示出了两个立柱3的情况,两个所述立柱3通过一个截面为圆的弧形梁连接,整体呈倒置的u型结构。
44.进一步的,分流出水口53的尺寸大小可调节,可选的,分流出水口53上设有调节阀门,通过调节阀门的开启大小实现分流流量大小的调节。同一个立柱3上的第一种植器34种植同一种类型的植物,各个立柱3上可以种植同种类型的植物,也可以种植不同类型的植物。可以通过调整分流出水口53的尺寸大小,来调节各立柱的水流大小。若遇到不同立柱3上种植的植物对营养液要求不一样需求时,则可以通过调整分流器各分流出水口53的大小来调节供入相应立柱3内的营养液流量。
45.本实施例中的一个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桥梁结构4为弧形梁,所述弧形梁呈上凸形布置在立柱的上方,其内部的导流空间具有顶部的高点和底部的低点,所述分流器5位于所述导流空间的高点处,且位于所述弧形梁的对称轴上,上水管22的上端伸入所述导流空间内与分流器5的底壁上的上水口52连接;所述弧形梁的下端口44与所述立柱3的顶端口连接。弧形梁下端口44的形状、尺寸与所述立柱3顶端口的形状、尺寸相匹配,所述弧形梁的下端口侧壁竖直向下,与竖直布置的立柱3直接对接,使得立柱3的外壁与弧形梁下端侧壁能
够平滑过渡连接。
46.在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梁的下端口44与所述立柱3的顶端口插接,示例性的,筒体的第二筒段的顶端与所述弧形梁的下端口44插接,第二筒段的直径大于弧形梁的下端口处的直径,二者能够插接固定。
47.在其中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弧形梁上设有第二种植器45和第三种植器46;示例性的,两个第二种植器45布置在所述弧形梁的对称轴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三种植器46分别布置在两个所述第二种植器45的下方;其中,两个第二种植器45可以对称布置在所述弧形梁的对称轴的两侧,也可以不对称设置,即第二种植器45布置位置高低不同;相类似的,两个第三种植器46可以对称布置在所述弧形梁的对称轴的两侧且位于所述第二种植器45的下方,也可以不对称设置,即第三种植器46布置位置高低不同;可根据立柱3的数量分配设置在弧形梁上的种植器。所述导流空间内设有第二导流管41和导流结构42,所述分流器5的分流出水口53通过所述第二导流管41与第二种植器45连通;流经第二种植器45的营养液通过导流结构42流入所述第三种植器46。由于分流器5在弧形梁的最高点可以均分营养液水流,利用水重力往下流的原理,使得每个第二种植器45和第三种植器46都可以得到所需的营养液。
48.进一步的,同一个立柱3上的第一种植器34的开口朝向不同的方向,也就是说,同一个立柱3上的第一种植器34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同一个立柱3上的相邻两个第一种植器34的开口方向不同。此结构设置使得植物可以朝向各个方向生长,避免因相邻两个第一种植器34因靠近且朝向相同,导致植物茎叶发生交叉而影响生长。
49.为了防止种植器内的营养液外溢,第一种植器34、第二种植器45和第三种植器46的开口斜向上方设置。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种植器34倾斜向上设于所述筒体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一种植器34与所述筒体的角度为20
°‑
80
°
;第二种植器45和第三种植器46倾斜向上设于弧形梁的侧壁上,保证营养液不会由种植器开口处外溢。
50.进一步的,如图9所示,所述导流空间内设有密封腔室43,密封腔室43的形状与所述弧形梁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分流器5、第二导流管41、导流结构42、第二种植器45和第三种植器46设于所述密封腔室43内;所述密封腔室43的下端通过配水管47与所述立柱3的流体入口连通。通过在导流空间内设置密封腔室43,使得营养液在一个密封腔室内只能由高点向低点流动,不仅能够保证营养液的流动路径通过第二种植器45和第三种植器46,而且避免营养液外溢到壳体之外。
51.当水泵2将营养液不断供入分流器5的储水池51,营养液从分流出水口53流出,营养液通过第二导流管41流入第二种植器45,通过第二种植器45的营养液通过导流结构42流入所述第三种植器46,流经第三种植器46的营养液通过配水管47流入所述立柱3的流体入口,营养液在立柱3的导流通道内由上向下流动,营养液自上而下逐级流入立柱3上的各个第一种植器34,最后经立柱3底部的流体出口32流出,回流至水箱1内,再由排水口流入水泵进水管,如此保证营养液循环流动。
52.本实施例中,第一种植器34、第二种植器45和第三种植器46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外壳36和内壳37,外壳36不漏水,外壳36固定设置在所述种植模组33的筒体上,内壳37为桶状结构,用于种植植物,内壳37上设置过水孔,内壳37拆卸安装在外壳36内,并且,筒体的轴线通过所述内壳37,也就是说,内壳37的至少一部分过水孔位于立柱3的导流通道上或弧形梁
内的导流空间内,流体通道内或导流空间内的营养液能够通过过水孔进入内壳37内,与植物根系接触,并且由于内壳37设置过水孔的作用,营养液能够由上方的种植器流向下方种植器。进一步的,所述内壳37内拆卸设置有网篮38,网篮38为镂空结构,植物位于所述网篮38中,如图10至图11所示。
53.优选地,内壳37的底部具有容纳营养液的储存空间,使得每一个种植器内始终储存有一定量的营养液,确保因供液组件出现故障或者其他因素,导致营养液断供时,植物仍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正常生长状态。示例性的,内壳37的侧壁上设置一个大的开口371或者设置多个过水孔,开口371方向或者过水孔的布置位置朝上设置,位于下方的壳体侧壁上不设置过水孔,使得内壳37的底部具有一个能够容纳一定营养液的储存空间。
54.考虑到有时需要将植物和内壳37取出,但由于内壳37的储存空间储存有一定量的营养液,在取出时容易溢出或者是倒出造成浪费。基于此,本实施例中,内壳37可转动的设置在外壳36内,内壳37和外壳36的配合面均为圆柱面,也就是说,至少内壳37的外壁面和外壳36的内壁面均为圆柱面,以确保内壳37与外壳36之间的旋转运动功能,而内壳37和外壳36的非配合面可以是圆柱面,也可以是其它形状。正常状态下,内壳37侧壁上的开口371或者过水孔位于内壳37储存空间的上方,此状态下,内壳37的储存空间能够储存一定量的营养液;当需要将内壳37从外壳36中取出时,将内壳37旋一定角度,使内壳37储存空间旋转至内壳37侧壁上的开口371或者过水孔的上方,此时内壳37的储存空间为倒置状态,储存在内壳37储存空间的营养液从内壳37侧壁上开口371或过水孔流入立柱3的导流通道内,随后再将内壳37取出,从而避免因内壳37中残留一部分营养液或水分,在拿出时溢出或者是倒出造成浪费。
55.进一步的,如图10至图11所示,外壳36的内壁上设有第一卡部361,内壳37的外壁上设有与第一卡部361相适配的卡部配合部,示例性的,第一卡部361为凸起结构,卡部配合部为卡槽,第一卡部361与卡槽通过旋转实现内壳37与外壳36的卡位固定与脱离。其中,内壳37的外壁上具有向内凹陷的让位空间373,具体的,让位空间373形成于内壳37储存空间的外壁上,让位空间373的底壁上设置凸出的第二卡部372,第二卡部372与让位空间373的侧壁形成所述卡部配合部(即卡槽),卡部配合部与第一卡部361能够限定内壳37与外壳36只能相对转动,而不能直接取出内壳37。正常状态下,外壳36的第一卡部361被卡在第二卡部372与让位空间373的侧壁形成的卡槽内,此时内壳37与外壳36只能在外力作用下相对转动,而不能直接取出;当需要取下内壳37时,先将内壳37转动一定角度,通过旋转使第一卡部361从卡槽中分离,转动到该角度时,内壳37的储存空间呈倒置状态,使存储在其中的营养液从内壳37侧壁的开口371或过水孔流入立柱3的导流通道内,随后再将无营养液的内壳37从外壳36中取出。
56.本实施例中,水培植物种植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水泵2电性控制连接,用于控制水泵2的工作状态。通过控制器可以控制水泵2的开启、关闭以及运行时间,还可以控制调节水泵的流量。
57.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水培植物种植方法,利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水培植物种植系统,该水培植物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水培植物装入种植器内,水箱1内装入水培植物生长所需营养液;启动水泵2,通过水泵2驱动营养液上水至配水组件,并通过配水组件将营养液均分回流,实现循环水路。
具体的,利用水泵2将水箱1内的营养液供入立柱3上方的配水组件内,配水组件将营养液分流后配送至各个立柱3顶部的流体入口,营养液由上向下流动,依次通过设于配水组件上的第二种植器45、第三种植器46以及设于立柱3上的第一种植器34,营养液经立柱3底部的流体出口32流出,回流至水箱1内,如此实现营养液的循环流动。
5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水培植物种植系统及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1、设计了一种合理的水路,使用一个水泵统一将营养液泵入多个立柱顶部的配水组件,再通过配水组件将营养液均匀分配到各个立柱的回流用的导流通道,此导流通道将营养液从上到下依次流入每个种植器内,最终回流到水箱内,实现一个水泵均匀分流到多立柱体内的每个植物种植孔内,而且实现营养液的循环利用。
59.2、立柱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个立柱由多个独立的种植模组串联连接而成,每个独立的种植模组均设有一个种植器,种植模组内设置安装供上水管的穿管子通道,上水管与桥梁结构顶部内的分流器连接。通过将立柱设计为拆卸组装式的结,便于组装成不同高度的植物种植系统,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空间。
60.3、分流器水平布置,储水池的底壁中心设有上水口,储水池的侧壁上设有多个高度、尺寸相同的分流出水口,分流出水口的数量与立柱顶部配水口的数量相同,使得分流器分配的多个营养液支流流量相同,进而使立柱3内的营养液流量均衡,则各立柱内植物生长趋近一致。
61.4、通过在导流空间内设置密封腔室,使得营养液在一个密封腔室内只能由高点向低点流动,不仅能够保证营养液的流动路径通过第二种植器和第三种植器,而且避免营养液外溢到壳体之外。
62.5、同一个立柱上的第一种植器的开口朝向不同的方向,也即同一个立柱上相邻两个第一种植器的开口方向不同,此结构设置使得植物可以朝向各个方向生长,避免因相邻两个第一种植器因靠近且朝向相同,导致植物茎叶发生交叉而影响生长。
63.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