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宽增益升压直流变换器

2022-08-28 04:25: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电子器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宽增益升压直流变换器。


背景技术:

2.在能源和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当下,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识。其中,分布式光伏系统是光伏产业的重要支柱,而分布式光伏系统通常在人群居住密集区,易受到云层、树木、建筑物、污染物甚至高空电线的影响,从而产生局部阴影问题。局部阴影问题会使得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失效,导致光伏系统发电量的损失,并且由于功率损耗造成的“热斑”现象没有解决,从而严重影响光伏系统的可靠运行。光伏电压与直流总线电压之间存在较大的电位差,例如光伏电压为24v,直流总线电压为220v。由于存在局部阴影问题,要想使得光伏电压达到直流总线电压的升压要求,dc-dc升压变换器就必须具有宽电压增益范围。因此,如何设计出一款电路简单、小型化、可调压、电流连续的宽增益范围升压变换器仍然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电路简单、小型化、可调压、电流连续等优点的基于耦合电感的宽增益升压直流变换器。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5.一种基于耦合电感的宽增益升压直流变换器,包括:正输入端、负输入端、正输出端、负输出端、开关单元、导向耦合单元、导向单元、第一储能单元、第二储能单元、第三储能单元和滤波单元;
6.所述负输入端与所述负输出端连接;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负输入端和所述负输出端的连接通路上;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导向耦合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的一端与所述正输入端均连接至所述开关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耦合单元的第一端的连接通路上;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耦合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导向耦合单元的第三端与所述导向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导向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正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储能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三储能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导向耦合单元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一储能单元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储能单元的另一端均连接至所述导向耦合单元的第五端;所述滤波单元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导向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正输出端的连接通路上;所述滤波单元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负输入端与所述负输出端的连接通路上。
7.优选地,所述导向耦合单元包括:第一导向子单元、第二导向子单元、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和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
8.所述第一导向子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向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导向子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导向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耦
合电感原边子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单元的一端连接;
9.所述第一储能单元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储能单元的另一端均连接至所述第一导向子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的连接通路上;所述第三储能单元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的一端的连接通路上;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导向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的一端的连接通路上。
10.优选地,所述导向耦合单元包括: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第一导向子单元、第二导向子单元和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
11.所述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子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向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导向子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导向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单元的一端连接;
12.所述第一储能单元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储能单元的另一端均连接至所述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子单元的输入端的连接通路上;所述第三储能单元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导向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的一端的连接通路上;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导向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导向子单元的输入端的连接通路上。
13.优选地,所述导向耦合单元包括: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第一导向子单元和第二导向子单元;
14.所述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导向子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向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导向子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导向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导向单元的一端连接;
15.所述第一储能单元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储能单元的另一端均连接至所述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的一端的连接通路上;所述第三储能单元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导向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导向单元的一端连接的连接通路上;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导向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导向子单元的输入端的连接通路上。
16.优选地,所述导向耦合单元包括:第一导向子单元、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第二导向子单元和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
17.所述第一导向子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导向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向子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导向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单元的一端连接;
18.所述第一储能单元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储能单元的另一端均连接至所述第一导向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的一端的连接通路上;所述第三储能单元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单元的一端的连接通路上;所述第二储能单元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导向子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
的一端的连接通路上。
19.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子单元和所述第二导向子单元均为二极管;所述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和所述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均为耦合电感。
20.优选地,所述开关单元包括:第一开关子单元和第二开关子单元;
21.所述第一开关子单元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负输入端与所述负输出端的连接通路上;所述第一开关子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子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子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耦合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储能单元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开关子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子单元的一端的连接通路上。
22.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子单元为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子单元为电感。
23.优选地,所述第一储能单元、所述第二储能单元和所述第三储能单元均为电容。
24.优选地,所述滤波单元包括:电容和电阻;
25.所述电容的一端和所述电阻的一端均连接至所述导向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正输出端的连接通路上;所述电容的另一端和所述电阻的另一端均连接至所述负输入端与所述负输出端的连接通路上。
26.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27.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耦合电感的宽增益升压直流变换器,通过设置正输入端、负输入端、正输出端、负输出端、开关单元、导向耦合单元、导向单元、第一储能单元、第二储能单元、第三储能单元和滤波单元及其连接关系,能够达到简化电路结构、可调压、电流连续的目的,进而实现宽直流升压增益范围变换器结构的小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耦合电感的宽增益升压直流变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30.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耦合电感的宽增益升压直流变换器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3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管s0开通时的工作模态图;
3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管s0关断时的工作模态图;
33.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d=0.5、n=2下的输入电压仿真结果图;
34.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d=0.5、n=2下的输出电压仿真结果图;
35.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在n=2、d∈(0.2,0.8)时的电压增益比变化曲线图;
36.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耦合电感的宽增益升压直流变换器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37.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耦合电感的宽增益升压直流变换器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38.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耦合电感的宽增益升压直流变换器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39.附图标记说明:
40.1正输入端,2负输入端,3正输出端,4负输出端,5开关单元,5.1第一开关子单元,5.2第二开关子单元,6第一导向子单元,7第二导向子单元,8导向单元,9第一储能单元,10第二储能单元,11第三储能单元,12耦合电感单元,12.1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12.2耦合电
感副边子单元,13滤波单元,14导向耦合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2.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电路简单、小型化、可调压、电流连续等优点的基于耦合电感的宽增益升压直流变换器。
43.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44.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耦合电感的宽增益升压直流变换器,包括。正输入端、负输入端、正输出端、负输出端、开关单元、导向耦合单元、导向单元、第一储能单元、第二储能单元、第三储能单元和滤波单元。
45.负输入端与负输出端连接。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至负输入端和负输出端的连接通路上。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导向耦合单元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储能单元的一端与正输入端均连接至开关单元的另一端与导向耦合单元的第一端的连接通路上。第二储能单元的另一端与导向耦合单元的第二端连接。导向耦合单元的第三端与导向单元的输入端连接。导向单元的输出端与正输出端连接。第一储能单元的一端与开关单元的第三端连接。第三储能单元的一端与导向耦合单元的第四端连接。第一储能单元的另一端和第三储能单元的另一端均连接至导向耦合单元的第五端。滤波单元的一端连接至导向单元的输出端与正输出端的连接通路上。滤波单元的另一端连接至负输入端与负输出端的连接通路上。
46.下面基于上述提供的基于耦合电感的宽增益升压直流变换器的整体框架结构,提供几个实施例对其工作过程和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47.实施例一
48.如图2所示,基于耦合电感的宽增益升压直流变换器包括:正输入端1、负输入端2、正输出端3、负输出端4、开关单元5、第一开关子单元5.1、第二开关子单元5.2、第一导向子单元6、第二导向子单元7、导向单元8、第一储能单元9、第二储能单元10、第三储能单元11、耦合电感单元12、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12.1、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12.2和滤波单元13。所示第一开关子单元5.1为开关管s0。在实施例中第一导向子单元6、第二导向子单7和耦合电感单元12构成了上述的导向耦合单元14。
49.开关单元5包括:第一开关子单元5.1和第二开关子单元5.2。第一导向子单元6的输入端、第二储能单元10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开关子单元5.2的第一端均与正输入端1连接。负输入端2分别与第一开关子单元5.1的第一端以及负输出端4连接。第一导向子单元6的输出端、第二导向子单元7的输入端以及第三储能单元11的第一端均与第一储能单元9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储能单元9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开关子单元5.1的第二端以及第二开关子单元5.2的第二端连接。
50.耦合电感单元12包括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12.1和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12.2。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12.1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导向子单元7的输出端均与第二储能单元10的第二
端连接。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12.1的第二端以及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12.2的第一端均与第三储能单元11的第二端连接。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12.2的第二端与导向单元8的输入端连接。导向单元8的输出端与正输出端3连接。
51.第二开关子单元5.2包括:第一电感l1。
52.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12.1包括:第二电感n
p

53.第二电感n
p
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导向子单元7的输出端以及第二储能单元1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感n
p
的第二端分别与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12.2的第一端以及第三储能单元11的第二端连接。
54.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12.2包括:第三电感ns。
55.第三电感ns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电感n
p
的第二端以及第三储能单元11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感ns的第二端与导向单元8的输入端连接。
56.第一导向子单元6、第二导向子单元7以及导向单元8均包括:二极管。其中,第一导向子单元6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导向子单元7包括第二二极管d2。导向单元8包括第三二极管d3。
57.第一储能单元9、第二储能单元10以及第三储能单元11均包括:电容。其中,第一储能单元9包括第一开关电容c1。第二储能单元10包括第二开关电容c2。第三储能单元11包括第三开关电容c3。
58.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压输出的精确度,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基于开关电容和隔离变压器的混合型高增益直流变换器,还包括:滤波单元13。滤波单元13的一端与正输出端3连接。滤波单元13的另一端与负输出端4连接。其中,滤波单元13包括:电容和电阻。电容与电阻并联。
59.在进行电路布置时,还需要根据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或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工作特性选择能够保证电流单向流动的布置方式。
60.基于上述结构,该实施例中提供的直流变换器包括两个状态。不同时间区间内的等效电路图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d为开关管s0的占空比,ts为周期,n为耦合电感副边与耦合电感原边匝数比。其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61.在[0,dts]时间区间内,控制开关管s0开通,如图3所示,lm为耦合电感的等效电感,第一二极管d1导通,第二二极管d2和第三二极管d3关断,电源v
in
给第一开关电容c1充电,第二开关电容c2给第三开关电容c3充电,在理想情况以及ccm情形下,第一电感l1两端的电压有:v
l1
=v
in
,等效电感lm两端电压有:v
lm
=v
np
=nv
ns
。由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以得到:v
c2-v
lm-v
c3
=0、v
c1
=v
l1
=v
in

[0062]
在[dts,ts]时间区间内,控制开关管s0关断,如图4所示,lm为耦合电感的等效电感,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导通,第一二极管d1关断,第一开关电容c1给第二开关电容c2充电,电源v
in
经过第一开关电容c1、第三开关电容c3给负载充电,在理想情况以及ccm情形下,由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可以得到:v
in
v
c2-v
lm-v
np
=v
out
、v
c3
=-v
lm
、v
l1
=v
c1-v
c2

[0063]
根据等效电感lm的伏秒平衡原理可知,dv
lm
(1-d)v
lm
=0。进而可以推出:v
c3
=dv
c2
。又根据第一电感l1伏秒平衡原理可知,dv
l1
(1-d)v
l1
=0,进而可以推出ccm情况下的电压增益为:
[0064][0065]
经分析知,在理想情况以及ccm情形下,当s0导通时,在[0,dts]时间区间内有:
[0066]vl1
=v
in

[0067]vlm
=v
np
=nv
ns

[0068]vc2-v
lm-v
c3
=0。
[0069]vc1
=v
l1
=v
in

[0070]
当s0关断时,在[dts,ts]时间区间内有:
[0071]vin
v
c2-v
lm-v
np
=v
out

[0072]vc3
=-v
lm

[0073]vl1
=v
c1-v
c2

[0074]
又由第一电感l1和等效电感lm必须满足伏秒平衡原理:
[0075]
dv
lm
(1-d)v
lm
=0。
[0076]
dv
l1
(1-d)v
l1
=0。
[0077]
由以上公式可以得到:
[0078][0079]
如图5和图6所示,设定输入电压v
in
=24v,占空比d=0.5,由上述公式可得v
out
=144v,由图5和图6中的仿真波形图可以看出输出电压近似为144v,与理论计算值匹配。
[0080]
如图7所示,当d=0.2时,电压增益比取得最小值3,当d=0.8时,电压增益比取得最大值18,电压增益范围比值18/3=6,该直流升压变换器具有较宽的增益范围,可以解决光伏系统宽增益升压变换器的技术问题。
[0081]
实施例二
[0082]
如图8所示,基于耦合电感的宽增益升压直流变换器包括:正输入端1、负输入端2、正输出端3、负输出端4、开关单元5、第一开关子单元5.1、第二开关子单元5.2、第一导向子单元6、第二导向子单元7、导向单元8、第一储能单元9、第二储能单元10、第三储能单元11、耦合电感单元12、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12.1、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12.2和滤波单元13。
[0083]
开关单元5包括第一开关子单元5.1和第二开关子单元5.2。耦合电感单元12包括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12.1和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12.2。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12.1的第一端、第二开关子单元5.2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储能单元10的第一端均与正输入端1连接。负输入端2分别与第一开关子单元5.1的第一端以及负输出端4连接。第一开关子单元5.1的第二端以及开关第二子单元的第二端均与第一储能单元9的第二端连接。耦合原边单元12.1的第二端、第一导向子单元6的输入端以及第三储能单元11的第一端均与第一储能单元9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导向子单元6的输出端以及第二导向子单元7的输入端均与第二储能单元1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导向子单元7的输出端以及第三储能单元11的第二端均与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12.2的第一端连接。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12.2的第二端与第三导向单元8的输入
端连接。第三导向单元8的输出端与正输出端3连接。
[0084]
第二开关子单元5.2包括:第一电感l1。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12.1包括:第二电感n
p
。第二电感n
p
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开关子单元5.2的第一端、第二储能单元10的第二端以及正输入端1连接。第二电感n
p
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导向子单元6的输入端、第一储能单元9的第一端以及第三储能单元11的第一端连接。
[0085]
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12.2包括:第三电感ns。第三电感ns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导向子单元7的输出端以及第三储能单元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感ns的第二端与第三导向单元8的输入端连接。
[0086]
第一导向子单元6、第二导向子单元7以及第三导向单元8均包括:二极管。其中,第一导向子单元6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导向子单元7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三导向单元8包括第三二极管d3。
[0087]
第一储能单元9、第二储能单元10以及第三储能单元11均包括:电容。其中,第一储能单元9包括第一开关电容c1。第二储能单元10包括第二开关电容c2。第三储能单元11包括第三开关电容c3。
[0088]
滤波单元13的一端与正输出端3连接。滤波单元13的另一端与负输出端4连接。滤波单元13包括:电容和电阻。电容与电阻并联。
[0089]
实施例三
[0090]
如图9所示,基于耦合电感的宽增益升压直流变换器包括:正输入端1、负输入端2、正输出端3、负输出端4、开关单元5、第一开关子单元5.1、第二开关子单元5.2、第一导向子单元6、第二导向子单元7、导向单元8、第一储能单元9、第二储能单元10、第三储能单元11、耦合电感单元12、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12.1、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12.2和滤波单元13。
[0091]
开关单元5包括第一开关子单元5.1和第二开关子单元5.2。耦合电感单元12包括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12.1和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12.2。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12.1的第一端、第二开关子单元5.2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储能单元10的第一端均与正输入端1连接。负输入端2分别与第一开关子单元5.1的第一端以及负输出端4连接。第一开关子单元5.1的第二端以及开关第二子单元的第二端均与第一储能单元9的第二端连接。耦合原边单元12.1的第二端、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12.2的第一端以及第三储能单元11的第一端均与第一储能单元9的第一端连接。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12.2的第二端以及第一导向子单元6的输入端连接。第一导向子单元6的输出端以及第二导向子单元7的输入端均与第二储能单元1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导向子单元7的输出端以及第三导向单元8的输入端均与第三储能单元11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导向单元8的输出端与正输出端3连接。
[0092]
第二开关子单元5.2包括:第一电感l1。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12.1包括:第二电感n
p
。第二电感n
p
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开关子单元5.2的第一端、第二储能单元10的第一端以及正输入端1连接。第二电感n
p
的第二端分别与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12.2的第一端、第一储能单元9的第一端以及第三储能单元11的第一端连接。
[0093]
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12.2包括:第三电感ns。第三电感ns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电感n
p
的第二端、第一储能单元9的第一端以及第三储能单元11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感ns的第二端与第一导向子单元6的输入端连接。
[0094]
第一导向子单元6、第二导向子单元7以及第三导向单元8均包括:二极管。其中,第
一导向子单元6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导向子单元7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三导向单元8包括第三二极管d3。
[0095]
第一储能单元9、第二储能单元10以及第三储能单元11均包括:电容。其中,第一储能单元9包括第一开关电容c1。第二储能单元10包括第二开关电容c2。第三储能单元11包括第三开关电容c3。
[0096]
滤波单元13的一端与正输出端3连接。滤波单元13的另一端与负输出端4连接。滤波单元13包括:电容和电阻。电容与电阻并联。
[0097]
实施例四
[0098]
如图10所示,基于耦合电感的宽增益升压直流变换器包括:正输入端1、负输入端2、正输出端3、负输出端4、开关单元5、第一开关子单元5.1、第二开关子单元5.2、第一导向子单元6、第二导向子单元7、导向单元8、第一储能单元9、第二储能单元10、第三储能单元11、耦合电感单元12、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12.1、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12.2和滤波单元13。
[0099]
开关单元5包括第一开关子单元5.1和第二开关子单元5.2。第一导向子单元6的输入端、第二储能单元10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开关子单元5.2的第一端均与正输入端1连接。负输入端2分别与第一开关子单元5.1的第一端以及负输出端4连接。第一开关子单元5.1的第二端以及第二开关子单元5.2的第二端均与第一储能单元9的第二端连接。
[0100]
耦合电感单元12包括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12.1和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12.2。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12.2的第一端均以及第一导向子单元6的输出端、第三储能单元11的第一端均与第一储能单元10的第一端连接。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12.2的第二端与第二导向子单元7的输入端连接。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12.1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导向子单元7的输出端均与第二储能单元10的第二端连接。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12.1的第二端、第三导向单元8的输入端均与第三储能单元11的第二端连接。第三导向单元8的输出端与正输出端3连接。
[0101]
第二开关子单元5.2包括:第一电感l1。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12.1包括:第二电感n
p
。第二电感n
p
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导向子单元7的输出端以及第二储能单元1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感n
p
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导向单元8的输入端以及第三储能单元11的第二端连接。
[0102]
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12.2包括:第三电感ns。第三电感ns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导向子单元6的输出端、第一储能单元9的第一端以及第三储能单元11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感ns的第二端与第二导向子单元7的输入端连接。
[0103]
第一导向子单元6、第二导向子单元7以及第三导向单元8均包括:二极管。其中,第一导向子单元6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导向子单元7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三导向单元8包括第三二极管d3。
[0104]
第一储能单元9、第二储能单元10以及第三储能单元11均包括:电容。其中,第一储能单元9包括第一开关电容c1。第二储能单元10包括第二开关电容c2。第三储能单元11包括第三开关电容c3。
[0105]
滤波单元13的一端与正输出端3连接。滤波单元13的另一端与负输出端4连接。滤波单元13包括:电容和电阻。电容与电阻并联。
[0106]
在上述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所采用的第一导向子单元和第二导向子单元均为二极管。耦合电感原边子单元和耦合电感副边子单元均为耦合电感。
[0107]
实施例二至实施例四中除导向耦合单元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不同之外,其他并无差别,因此实施例二至实施例四中提供的基于耦合电感的宽增益升压直流变换器的具体工作原理参见实施例一即可。
[0108]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109]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