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联轴器的制作方法

2022-08-27 21:22:5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连接装置,尤其是一种联轴器。


背景技术:

2.联轴器是一种用于连接不同机构的两个传动轴以便实现传递扭矩的零部件,是机械产品中常见的一种连接部件。传统的联轴器通常是刚性连接的,虽然能够传递扭矩,但不具有过载保护功能,对于超负载的工况,会造成联轴器或其它相关功能器件损坏,严重的情况下会造成一定的人机安全事故。
3.公开号为cn20535011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可调功率式过载保护联轴器是本技术人早期研发的一种联轴器,其利用动力输入轴与动力耦合母头之间通过锥形孔与锥柱体进行套接,利用输入及输出中间的摩擦锥面传递动力,用户可根据传递功率大小选择不同粗糙度及不同材质锥面,同时根据开槽螺母调节及弹簧压紧力大小来调节过载临界值。然而,由于其动力耦合母头与输入轴直接接触,摩擦损耗之后,需要替换整个联轴器,使用寿命相对较低,此外,在长期使用后,如果短时间内频繁出现超负载的工况,动力耦合母头与输入轴之间的摩擦面会产生较高的温度,高温虽然可以使得摩擦力减小,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使得其动力耦合母头与输入轴的接触面意外粘结在一起,使得联轴器的防过载功能失效,造成其他相关功能期间损坏,安全性相对较低。
4.有鉴于此,本技术人对联轴器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寿命相对较长且安全性相对较高的联轴器。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联轴器,包括支座、转动连接在所述支座上的输出轴以及与所述输出轴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输入轴,所述输出轴滑动连接有同时与所述输出轴传动连接的离合套,所述离合套朝向所述输入轴的一端开设有导向锥形孔,所述导向锥形孔的侧壁上抵贴有锥形弹性摩擦套,所述输入轴朝向所述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有传动套,且所述输入轴上还套设有抵靠在所述传动套远离所述输出轴一端的压板,所述传动套朝向所述输出轴的一端设置有抵贴在所述锥形弹性摩擦套的内锥面上的导向锥面,所述压板上穿插有多个以所述输入轴为中心匀布且同时穿插在所述离合套上的螺栓,各所述螺栓的一端都具有抵顶在所述压板远离所述输出轴的一侧上的螺帽,另一端都螺旋连接有位于所述离合套远离所述压板一侧的螺母,且各所述螺栓上还套设有位于对应的所述螺母朝向所述离合套一侧的挡板以及位于所述离合套和对应的所述挡板之间的压紧弹簧。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输出轴包括依次连接的离合段、过渡段、支承段和连接段,所述离合段的横截面呈正多边形,所述支承段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过渡段的横截面外轮廓直径大于所述离合段的横截面外轮廓直径和所述支承段的外径,所述离合套滑动连接在所述离合段上。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螺母上开设有与对应的所述螺栓配合的螺纹穿孔和与所述螺纹穿孔同轴布置的沉孔,所述沉孔位于所述螺母远离所述离合套的一侧,所述沉孔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v形槽,且所述沉孔内穿插有嵌入所述螺栓的螺旋槽中的防松弹簧,所述防松弹簧远离所述离合套的一端一体连接有与所述v形槽配合的外翻折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压板和所述传动套之间和/或所述压板和所述输入轴之间设置有耐磨垫片。
11.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1、通过设置锥形弹性摩擦套,摩擦损耗之后,可以通过更换锥形弹性摩擦套的方式继续使用,而无需替换整个联轴器,使用寿命相对较长;同时,由于锥形弹性摩擦套具有的内外锥面分别与传动套和离合套接触,即使其中一个锥面意外被粘结在一起,仍然可以利用另一个锥面实现分离,安全性相对较高。
13.2、通过设置防松弹簧,可以有效避免螺母在震动等因素作用下松脱导致联轴器失效。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联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螺栓的螺纹;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螺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位本实用新型螺母和螺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17.图中标示对应如下:
18.10-支座;
ꢀꢀꢀꢀꢀꢀꢀꢀꢀꢀꢀꢀꢀꢀꢀꢀꢀꢀꢀꢀꢀꢀꢀꢀꢀꢀꢀꢀꢀ
20-输出轴;
19.21-离合段;
ꢀꢀꢀꢀꢀꢀꢀꢀꢀꢀꢀꢀꢀꢀꢀꢀꢀꢀꢀꢀꢀꢀꢀꢀꢀꢀꢀ
22-过渡段;
20.23-支承段;
ꢀꢀꢀꢀꢀꢀꢀꢀꢀꢀꢀꢀꢀꢀꢀꢀꢀꢀꢀꢀꢀꢀꢀꢀꢀꢀꢀ
24-连接段;
21.25-限位板;
ꢀꢀꢀꢀꢀꢀꢀꢀꢀꢀꢀꢀꢀꢀꢀꢀꢀꢀꢀꢀꢀꢀꢀꢀꢀꢀꢀ
30-输入轴;
22.31-传动套;
ꢀꢀꢀꢀꢀꢀꢀꢀꢀꢀꢀꢀꢀꢀꢀꢀꢀꢀꢀꢀꢀꢀꢀꢀꢀꢀꢀ
32-压板;
23.40-离合套;
ꢀꢀꢀꢀꢀꢀꢀꢀꢀꢀꢀꢀꢀꢀꢀꢀꢀꢀꢀꢀꢀꢀꢀꢀꢀꢀꢀ
50-螺栓;
24.51-螺帽;
ꢀꢀꢀꢀꢀꢀꢀꢀꢀꢀꢀꢀꢀꢀꢀꢀꢀꢀꢀꢀꢀꢀꢀꢀꢀꢀꢀꢀꢀ
52-螺帽;
25.53-挡板;
ꢀꢀꢀꢀꢀꢀꢀꢀꢀꢀꢀꢀꢀꢀꢀꢀꢀꢀꢀꢀꢀꢀꢀꢀꢀꢀꢀꢀꢀ
54-压紧弹簧;
26.55-螺纹穿孔;
ꢀꢀꢀꢀꢀꢀꢀꢀꢀꢀꢀꢀꢀꢀꢀꢀꢀꢀꢀꢀꢀꢀꢀ
56-沉孔;
27.57-v形槽;
ꢀꢀꢀꢀꢀꢀꢀꢀꢀꢀꢀꢀꢀꢀꢀꢀꢀꢀꢀꢀꢀꢀꢀꢀꢀꢀꢀ
58-防松弹簧;
28.59-外翻折部;
ꢀꢀꢀꢀꢀꢀꢀꢀꢀꢀꢀꢀꢀꢀꢀꢀꢀꢀꢀꢀꢀꢀꢀ
60-锥形弹性摩擦套。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30.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联轴器,包括支座10、转动连接在支座10上的输出轴20以及与输出轴20位于同一直线上的输入轴30,其中,输入轴30可以转动连接在支座10上,也可以不转动连接在支座10,直接与动力装置(如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
31.输出轴20滑动连接有同时与输出轴20传动连接的离合套40,具体的,输出轴20包括依次连接的离合段21、过渡段22、支承段23和连接段24,其中,离合段21的横截面呈正多
边形(如正六边形或正八边形等),支承段23的横截面呈圆形,过渡段22的横截面外轮廓直径大于离合段21的横截面外轮廓直径和支承段23的外径,这样过渡段22的两端都能够形成定位面,其中一个定位面用于限制离合套30的滑动形成,另一个定位面用于对下文将会提及的支承段23上的轴承进行轴向定位;离合套40滑动连接在离合段21上,当然,离合套40上需要开设有与离合段21配合的滑孔,该滑孔的横截面形状与离合段21的横截面形状相同。支承段23通过轴承与支座10转动连接,连接段24用于与其他机构(该机构不属于本实施例提供的联轴器的一部分)连接。
32.离合套40朝向输入轴30的一端开设有与滑孔同轴布置的导向锥形孔,该导向锥形孔的侧壁为粗糙面,且该侧壁上抵贴有锥形弹性摩擦套60,该锥形弹性摩擦套60的外周缘形成外锥面,内孔壁形成内锥面。为了避免锥形弹性摩擦套60从导向锥形孔中脱出,同时也为了避免离合套40从离合段21上脱出,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离合段21远离支承段23的一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可拆卸固定连接有位于锥形弹性摩擦套60内的限位板25,限位板25为圆板,其直径大于滑孔的横截面的内轮廓直径和锥形弹性摩擦套60的内孔的小端直径,即限位板25难以穿入滑孔,这样可以避免离合套60从离合段21上脱离,同时可以将锥形弹性摩擦套60压紧在导向锥形孔的侧壁上。
33.输入轴30朝向输出轴的20一端固定连接或一体连接有传动套31,且输入轴30上还套设有抵靠在传动套31远离输出轴20一端的压板32,由于在过载时输入轴30和压板32之间存在相对转动,为了降低磨损,必要时可以在压板32和传动套31之间和/或压板32和输入轴30之间设置有耐磨垫片(图中未示出)。此外,传动套31朝向输出轴20的一端设置有抵贴在锥形弹性摩擦套60的内锥面上的导向锥面。
34.压板32上穿插有多个以输入轴30为中心匀布且同时穿插在离合套40上的螺栓50,各螺栓50的两端都从离合套50穿出,即离合套40上需要开设有与各螺栓50一一对应布置的穿孔。各螺栓50的一端都具有抵顶在述压板32远离输出轴20的一侧上的螺帽51,另一端都螺旋连接有位于离合套40远离压板32一侧的螺母52,且各螺栓50上还套设有位于对应的螺母52朝向离合套40一侧的挡板53以及位于离合套40和对应的挡板53之间的压紧弹簧54,压紧弹簧54的一端抵顶在离合套40上,另一端抵顶在对应的挡板53上。
35.优选的,为了避免使用时螺母52在震动作用下松脱,在本实施例中,螺母52上开设有与对应的螺栓50配合的螺纹穿孔55和与螺纹穿孔同轴布置的沉孔56,沉孔56位于螺母52远离离合套40的一侧,且沉孔56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v形槽57,同时沉孔56内穿插有嵌入螺栓50的螺旋槽(即螺牙之间的牙槽)中的防松弹簧58,该防松弹簧58的螺旋方向与螺栓50的螺纹旋向相同,且该防松弹簧58远离离合套40的一端一体连接有与v形槽57配合的外翻折部59,该外翻折部59可以通过将弹簧的端部向外折弯获得,折弯的角度最好小于90
°
。在拧紧螺母52时,外翻折部59会在弹力作用下嵌入其中一个v形槽57,并抵顶在该v形槽57的侧壁上,之后如果继续转动螺母52,则由于防松弹簧58的端部被顶住,会使得防松弹簧58径向膨胀,即其外径会增大,使得防松弹簧58从螺栓50的螺纹槽侧壁上脱离,不影响正常的锁紧动作;当螺母52在震动或其他因素的作用下方向转动时,由于防松弹簧58嵌入螺栓50的螺旋槽从而抱紧螺栓50,螺母52难以继续反向转动;需要拧松螺母时,则将外翻折部59从沉孔56中拉出,既可以正常拧松螺母。
36.使用时,锥形弹性摩擦套60被夹持在离合套40的内侧壁和传动套31的导向锥面之
间,借助摩擦力实现扭矩传递,当出现超负载时,传递功率超过设定功率,传递力超过离合套40与锥形弹性摩擦套60之间的摩擦力,或者哦传动套31与锥形弹性摩擦套60之间的摩擦力,出现打滑现象,此时离合套40会相对于输出轴20滑动使得扭矩传递中断,而当负载恢复正常之后,离合套40可在压紧弹簧54的作用下自动复位,恢复扭矩传递。需要说明的是,设定功率可以通过更换表面粗糙度不同的锥形弹性摩擦套60实现,也可以通过调整各螺母52与对应螺栓5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实现。
37.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形,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