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超声耙刀刀头的制作方法

2022-08-27 00:46: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声耙刀刀头。


背景技术:

2.对于骨科疾病进行手术治疗时,常见的应用场景是使用手术刀对骨科疾病的病灶处进行切割、开槽、削磨等操作。随着高强度聚焦超声技术的发展,目前骨科手术中常使用超声骨刀替代传统的手术刀来实施手术治疗,由于超声骨刀是通过换能器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令超声骨刀的切割部产生高频振荡来实现骨组织的切割,因此这样的切割方式具有选择性,即使切割过程中超声骨刀的切割部偶发性地触碰到骨组织周围的神经、血管、骨髓、脊髓等软组织,软组织与切割部的共振也可以抵消上述切割部的切割动能,不容易对软组织造成较大损伤。可见,在手术治疗中使用超声骨刀可以较好地保护骨组织周围的软组织,利于软组织的术后重建,因而手术过程中的容错率以及手术后康复效果均得到了有效提升。超声骨刀的刀头具有多种形状,导致这种形状差异的原因是治疗需求的差异,但总体而言,超声骨刀在移除目标病灶中包含的硬质结构时,具有传统手术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安全性。当然,骨科手术的目标病灶中的硬质结构可能是人体自身的组织,例如骨赘,也可能是人工植入物,例如骨粘固剂。一些骨科手术中常常需要使用骨粘固剂来达到手术目标,骨粘固剂也常称为骨水泥,其作用是充当植入人体的骨科假体的固定材料,例如在人工关节的修复术和置换术这一类型的手术治疗场景中需要移除骨粘固剂时,就需要选用相匹配的超声耙刀刀头来执行移除操作。
3.现有的超声耙刀刀头的刀杆为直杆,而设置在直杆末端的各个耙齿采用直线排布的方式,这导致现有的超声耙刀刀头在执行手术时具有如下缺陷:一方面,由于受限于直杆的固有形状,骨科手术的实施者在操作现有的超声耙刀刀头时,切割部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才能作用部位,并且耙齿的所处的空间位置容易被直杆所阻挡,这导致现有的超声耙刀刀头具有不易操作、视线不佳的缺陷;另一方面,由于现有的超声耙刀刀头的各个耙齿采用直线排布的方式,而人体骨腔壁通常是不规则的曲面,这导致耙齿无法与人体骨腔壁紧密贴合,既无法达到较好的刮除效果,也容易损伤人体骨腔壁上的健康组织。因此,使用现有的超声耙刀刀头进行骨科手术时,会因为现有的超声耙刀刀头的结构缺陷而带来一定的手术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声耙刀刀头,该超声耙刀刀头包括切割部、平直部、刀杆和刀尾,所述平直部的第一末端与所述切割部相连,该平直部的第二末端通过所述刀杆与所述刀尾相连,其中:
5.所述平直部的轴线为直线;
6.所述刀杆弯曲地延伸,该刀杆的轴线为弧线;
7.所述切割部包括一扁平末端,该扁平末端包括上下两个宽面以及连接所述两个宽
面的弧形窄面,所述弧形窄面上开设多个耙齿。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超声耙刀刀头中,所述两个宽面的导线均为弧线,使所述扁平末端弯曲地延伸。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超声耙刀刀头中,所述两个宽面的导线的曲率相等,使所述扁平末端具有均匀的厚度。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超声耙刀刀头中,所述弧形窄面上开设的所述耙齿的数量为4个。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超声耙刀刀头中,所述多个耙齿等间距均匀排布;所述耙齿的端部为弧形。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超声耙刀刀头中,所述弧形窄面的母线为圆弧,该圆弧的半径的取值范围为10mm至30mm。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超声耙刀刀头中,所述第一末端的外径均匀增大,直至所述第一末端的外径与所述刀杆的外径相同;所述第二末端平滑过渡至所述扁平末端,使所述第二末端的横截面形状平滑渐变至与所述扁平末端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超声耙刀刀头中,所述刀尾的轴线与所述刀杆的轴线相切,且所述刀杆的外径小于所述刀尾的外径;所述刀杆与所述刀尾的连接处采用斜面过渡或圆弧形过渡。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超声耙刀刀头中,所述刀尾包括:设置在所述刀尾的末端的螺纹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刀尾外表面上的多个夹持面。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超声耙刀刀头中,所述切割部、所述平直部、所述刀杆和所述刀尾一体成型。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所述超声耙刀刀头中,所述平直部的轴线与所述刀杆的轴线相切;所述刀杆是具有均匀外径的弯曲圆杆。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声耙刀刀头具有弯曲的刀杆,其包含的多个耙齿开设在切割部的扁平末端的弧形窄面上,这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声耙刀刀头在执行骨科手术时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弯曲的刀杆在较小的操作空间内便于切割部更容易地接触治疗目标,也不容易遮挡医生的操作视线;弧形窄面的外形与人体骨腔壁的弧面相适应,开设在弧形窄面上的多个耙齿能更好地与人体骨腔壁贴合,在实现较好的刮除效果的同时可避免损伤人体骨腔壁上的健康组织。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声耙刀刀头实施骨科手术中的刮除操作时具有更小的手术风险。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声耙刀刀头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示出的超声耙刀刀头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图2示出的超声耙刀刀头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切割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图1示出的超声耙刀刀头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更好地理解和阐释本发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相反,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在附图中所图示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另外,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对公知组件和处理技术及工艺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限制本实用新型。
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这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在下文给出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对于本领域熟知的结构和部件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27.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术语“轴线”可理解为对应的部件的横截面的形心的连接线。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超声耙刀刀头,图1、图2和图4示出了该超声耙刀刀头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更具体而言,图1、图2和图4分别是该具体实施方式从不同视角观察所获得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声耙刀刀头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超声耙刀刀头包括切割部1、平直部2、刀杆3和刀尾4,平直部2的第一末端22与切割部1相连,该平直部2的第二末端21通过刀杆3与刀尾4相连,其中:
29.平直部2的轴线23为直线;
30.刀杆3弯曲地延伸,该刀杆3的轴线31为弧线;
31.切割部1包括一扁平末端11,该扁平末端11包括上下两个宽面,分别是如图1示出的宽面111和宽面112,以及连接宽面111和宽面112的的弧形窄面113,弧形窄面113上开设多个耙齿。
32.由于图1中示出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观察角度无法清晰地示出弧形窄面113上的所述多个耙齿,对于所述多个耙齿的介绍将在后文中详细说明。
33.请继续参考图1,刀杆3弯曲地延伸,使得刀杆3中远离刀尾4的一端向刀尾4一侧弯曲。优选地,为了增强超声耙刀刀头的整体刚性,以及避免复杂的连接结构导致的传输动能效率衰退,切割部1、平直部2、刀杆3和刀尾4可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制造。
34.优选地,平直部2的中段可设计为均匀圆柱,该均匀圆柱的外径小于刀杆3的外径,且该均匀圆柱的一端与第一末端22相连,第一末端22的外径均匀增大,直至第一末端22的外径与刀杆3的外径相同。将平直部2的中段设计为其外径小于刀杆3的均匀圆柱的好处之
一是,可减小平直部2的遮挡面积,当超声耙刀刀头的操作者从刀尾4后方观察时不会遮挡操作者的视线,便于切割部1更准确地对准治疗部位,避免因视线受阻导致的操作失误。
35.所述均匀圆柱的另一端与第二末端21相连,第二末端21平滑过渡至扁平末端11,使第二末端21的横截面形状平滑渐变至与扁平末端11的横截面形状相同。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末端21的外形是从所述均匀圆柱渐变至扁平末端11,因此第二末端21的外表面在所述均匀圆柱互相垂直的两个径向上分别进行平滑分离和平滑相向逼近,可使得第二末端21平滑过渡至扁平末端11;另一实施例中,可在第二末端21的外表面开设斜面,使第二末端21的外形是从所述均匀圆柱渐变至扁平末端11。无论如何,将第二末端21设计为平滑过渡至扁平末端11都是为了利用平滑的过渡结构来提升超声耙刀刀头的操作安全性,避免误伤治疗部位附近的健康组织。
36.由于扁平末端11上开设的所述多个耙齿是超声耙刀刀头中直接作用于治疗部位进行刮削操作的部分,因此还可以考虑再对扁平末端11的形状进行改进设计,使扁平末端11上开设的所述多个耙齿不会轻易地被例如平直部2和刀杆3等结构所遮挡,可考虑将宽面111和宽面112的导线设计为弧线,使扁平末端11弯曲地延伸。此处术语“导线”是几何术语,指的是控制宽面111或宽面112的母线运动轨迹的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当宽面111或宽面112两者的导线均为弧线时,宽面111或宽面112均为曲面。优选地,可设置宽面111和宽面112的导线的曲率相等,使扁平末端11具有均匀的厚度,也即令弧形窄面113的宽度均匀,避免在其上所形成的多个耙齿过于锐利。
37.为了便于加工、提升操作安全和减小应力集中,刀杆3可实施为具有均匀外径的弯曲圆杆。通常,平直部2的轴线23与刀杆3的轴线31相切。
38.进一步地,刀尾4的轴线43也通常实施为与刀杆3的轴线31相切,刀尾4包括设置在刀尾4的末端的螺纹结构42,以及设置在刀尾4外表面上的多个夹持面41,螺纹结构42通常用于与超声耙刀的换能器上的匹配结构相连接,设置夹持面41的目的是方便超声骨刀的操作员使用例如扳手等适配于夹持面41的工具带动螺纹结构42进行旋转,使其与所述匹配结构紧固地相对固定。优选地,刀尾4外表面上的夹持面41的数量为6个,多个夹持面41的面积相同。进一步优选地,为了提升超声耙刀刀头的操作安全性,刀杆3与刀尾4的连接处采用斜面过渡或圆弧形过渡。
39.请结合图2和图3进行参考,图2是图1示出的超声耙刀刀头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示出的超声耙刀刀头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切割部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从图1可知具体地,宽面111、宽面112、以及连接宽面111和宽面112的的弧形窄面113构成了切割部1所包含的扁平末端11的外部形状,如图3所示,弧形窄面113的母线为圆弧,在弧形窄面113上开设的多个耙齿114优选地设置在所述圆弧的弧顶处,典型地,耙齿114的数量为4个。进一步优选地,多个耙齿114等间距均匀排布,可保证刮除操作时得到的组织平面整齐。每一耙齿114的端部可设计为弧形,使多个耙齿114不会轻易划伤治疗部位周围的软组织。由于耙齿114是在扁平末端11上开设所得的,耙齿114的末端对从刀尾4传递至耙齿114的超声能量有较好的汇聚作用,使依赖于多个耙齿114所执行的刮除操作具有较好的磨削效果。
40.多个耙齿114的末端顶点均处于弧形窄面113的母线上,且该母线为圆弧,因此多个耙齿114的末端与人体骨腔壁能较好地贴合,尤其是针对具有圆形内壁的人体骨腔中的
骨粘固剂执行刮除操作时,开设在弧形窄面113上的多个耙齿114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直线排布的耙齿结构,能达到更好的刮除效果,且不容易损伤人体骨腔壁上健康的组织。优选地,所述圆弧的半径的取值范围为10mm至30mm,由此确定的多个耙齿114的末端位置与常见的具有圆形内壁的人体骨腔更为适配。
41.请结合图1至图4进行参考,在图4中进一步示出了刀杆3所具有的弯曲形状,以及扁平末端11中的宽面112和弧形窄面113的相对位置关系,可见,开设在弧形窄面113上的多个耙齿114与治疗部位的接触位置不容易被平直部2、刀杆3和刀尾4所遮挡,有助于超声耙刀刀头的操作者精准控制多个耙齿114的受力位置,因此提升手术效率。
4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均涵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部件、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
4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声耙刀刀头具有弯曲的刀杆,其包含的多个耙齿开设在切割部的扁平末端的弧形窄面上,这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声耙刀刀头在执行骨科手术时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弯曲的刀杆在较小的操作空间内便于切割部更容易地接触治疗目标,也不容易遮挡医生的操作视线;弧形窄面的外形与人体骨腔壁的弧面相适应,开设在弧形窄面上的多个耙齿能更好地与人体骨腔壁贴合,在实现较好的刮除效果的同时可避免损伤人体骨腔壁上的健康组织。因此,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声耙刀刀头实施骨科手术中的刮除操作时具有更小的手术风险。
44.以上所披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较佳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