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抗风功能的帐篷复合面料的制作方法

2022-08-25 04:52:2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帐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风功能的帐篷复合面料。


背景技术:

2.帐篷是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多用帆布做成,连同支撑用的东西,可随时拆下转移。帐篷是以部件的方式携带,到达现场后才加以组装,所以,需要各种部件和工具。了解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使用方法,熟悉帐篷的构造,才能快速、方便地搭起帐篷。
3.户外运动的帐篷分为几大类:广告帐篷、军用帐篷、人字顶大帐篷、旅游帐篷和4季帐篷、救灾帐篷、充气帐篷、洗消帐篷、儿童游戏帐篷等,因此帐篷的面料都需要非常好的抗拉性和防水性。
4.现有市面上的帐篷复合面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面料的防水性和耐用性较差,容易出险帐篷破损,并且帐篷在安装时的抗风性较差,非常容易造成帐篷倾斜。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抗风功能的帐篷复合面料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抗风功能的帐篷复合面料,解决了面料的防水性和耐用性较差,容易出险帐篷破损,并且帐篷在安装时的抗风性较差,非常容易造成帐篷倾斜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抗风功能的帐篷复合面料,包括面料主体,所述面料主体的内部分别开设有通孔与定位孔,且通孔的数量为四个,并且定位孔的数量两个,两个所述定位孔的内部均安装有定位组件。
8.优选的,所述面料主体包括有基底层,所述基底层的上表面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上表面设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的上表面设有表面层。
9.优选的,所述隔热层与防水层之间为胶粘连接,所述防水层采用高分子防水透气材料ptfe膜与布料复合制成。
10.优选的,所述隔热层为冰麻阻热材质,所述表面层采用牛津布材质制成。
11.优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有拉杆,所述拉杆的外端固定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杆的外壁套设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外壁固定有第一连接座,且第一连接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内部均通过插销穿插连接有第一连板,所述螺杆的外壁固定有第二连接座,且第二连接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内部均通过插销穿插连接有第二连板,所述螺杆的外端固定有尖钉。
12.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板的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板的一端均通过插销穿插连接,所述螺纹套通过使用轴承与滑套相连接。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抗风功能的帐篷复合面料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对本装置设计有定位组件,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打开后可以对泥土的内部进行膨胀,从而可以对面料主体进行稳定固定,这样的设计相比于传统的帐篷面料主体固定方式,不但具备了较强的抗风性,还具备了很好的稳定性,并且还设计有表面层和防水层,表面层为牛津布,这样的设计不但具备了较强的抗风性,还可以很好的对帐篷内部进行保暖,防水层则可以很好的外部的雨水进行阻挡阻水。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抗风功能的帐篷复合面料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所示面料主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所示定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号:1、面料主体;11、基底层;12、隔热层;13、防水层;14、表面层;2、通孔;3、定位孔;4、定位组件;41、拉杆;42、螺杆;43、螺纹套;44、滑套;45、第一连接座;46、第一连板;47、第二连板;48、第二连板;49、尖钉。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抗风功能的帐篷复合面料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面料主体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定位组件结构示意图。一种具有抗风功能的帐篷复合面料,包括面料主体1,面料主体1的内部分别开设有通孔2与定位孔3,且通孔2的数量为四个,并且定位孔3的数量两个,两个定位孔3的内部均安装有定位组件4。
21.面料主体1包括有基底层11,基底层11的上表面设有隔热层12,隔热层12的上表面设有防水层13,防水层13的上表面设有表面层14,这样的设计不但可以进行隔热,还可以进行防水。
22.隔热层12与防水层13之间为胶粘连接,防水层13采用高分子防水透气材料ptfe膜与布料复合制成。
23.隔热层12为冰麻阻热材质,表面层14采用牛津布材质制成,牛津布具备了很好的防风抗拉性。
24.定位组件4包括有拉杆41,拉杆41的外端固定有螺杆42,螺杆42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纹套43,螺杆42的外壁套设有滑套44,滑套44的外壁固定有第一连接座45,且第一连接座4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连接座45的内部均通过插销穿插连接有第一连板46,螺杆42的外壁固定有第二连接座48,且第二连接座4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座48的内部均通过插销穿插连接有第二连板47,螺杆42的外端固定有尖钉49。
25.两个第一连板46的一端与两个第二连板47的一端均通过插销穿插连接,螺纹套43通过使用轴承与滑套44相连接在,这样的设计可以对面料主体1进行稳定的固定安装。
2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抗风功能的帐篷复合面料的工作原理如下:
27.第一步:当用户需要对面料主体1进行固定定位时,用户需要把面料主体1平铺在地面上,然后需要把定位组件4依次插入到定位孔3内。
28.第二步:插入完成后用户需要旋转螺纹套43,螺纹套43旋转时可控制滑套44平移挤压两个第一连板46使得两个第二连板47进行展开打开,当第一连板46和第二连板47打开后可以对泥土的内部进行膨胀,从而可以对面料主体1进行稳定固定。
29.第三步:面料主体1的最外部为表面层14,并且表面层14为牛津布,这样的设计不但具备了较强的抗风性,还可以很好的对帐篷内部进行保暖。
30.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抗风功能的帐篷复合面料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1.对本装置设计有定位组件4,第一连板46和第二连板47打开后可以对泥土的内部进行膨胀,从而可以对面料主体1进行稳定固定,这样的设计相比于传统的帐篷面料主体1固定方式,不但具备了较强的抗风性,还具备了很好的稳定性,并且还设计有表面层14和防水层13,表面层14为牛津布,这样的设计不但具备了较强的抗风性,还可以很好的对帐篷内部进行保暖,防水层13则可以很好的外部的雨水进行阻挡阻水。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抗风功能的帐篷复合面料,包括面料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主体(1)的内部分别开设有通孔(2)与定位孔(3),且通孔(2)的数量为四个,并且定位孔(3)的数量两个,两个所述定位孔(3)的内部均安装有定位组件(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抗风功能的帐篷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主体(1)包括有基底层(11),所述基底层(11)的上表面设有隔热层(12),所述隔热层(12)的上表面设有防水层(13),所述防水层(13)的上表面设有表面层(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抗风功能的帐篷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12)与防水层(13)之间为胶粘连接,所述防水层(13)采用高分子防水透气材料ptfe膜与布料复合制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抗风功能的帐篷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12)为冰麻阻热材质,所述表面层(14)采用牛津布材质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具有抗风功能的帐篷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组件(4)包括有拉杆(41),所述拉杆(41)的外端固定有螺杆(42),所述螺杆(42)的外壁螺纹连接有螺纹套(43),所述螺杆(42)的外壁套设有滑套(44),所述滑套(44)的外壁固定有第一连接座(45),且第一连接座(4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座(45)的内部均通过插销穿插连接有第一连板(46),所述螺杆(42)的外壁固定有第二连接座(48),且第二连接座(4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座(48)的内部均通过插销穿插连接有第二连板(47),所述螺杆(42)的外端固定有尖钉(49)。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抗风功能的帐篷复合面料,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板(46)的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二连板(47)的一端均通过插销穿插连接,所述螺纹套(43)通过使用轴承与滑套(44)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抗风功能的帐篷复合面料,包括面料主体,所述面料主体的内部分别开设有通孔与定位孔,且通孔的数量为四个,并且定位孔的数量两个,两个所述定位孔的内部均安装有定位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抗风功能的帐篷复合面料,对本装置设计有定位组件,第一连板和第二连板打开后可以对泥土的内部进行膨胀,从而可以对面料主体进行稳定固定,这样的设计相比于传统的帐篷面料主体固定方式,不但具备了较强的抗风性,还具备了很好的稳定性,并且还设计有表面层和防水层,表面层为牛津布,这样的设计不但具备了较强的抗风性,还可以很好的对帐篷内部进行保暖,防水层则可以很好的外部的雨水进行阻挡阻水。水层则可以很好的外部的雨水进行阻挡阻水。水层则可以很好的外部的雨水进行阻挡阻水。


技术研发人员:汪国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亮普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01
技术公布日:2022/8/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