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预制装配式房屋建筑构件的制作方法

2021-11-18 01: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房屋建筑构件。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相对于传统混凝土现场浇筑式建筑,是一种极大的进步,因此预制构件变应运而生。预制构件是按照设计规格在工厂预先制成的刚、木或者混凝土构件。预制构件的使用能够大大提高建筑的速度,且建筑的质量好,因此预制构件在现在的建筑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3.如图1所示,一种预制构件,包括呈矩形的板体10,板体10内固定连接有若干插杆101,插杆101的一端穿设出板体10的同一个侧壁,且板体10远离插杆101的侧壁开设有若干插槽102,插槽102与插杆101一一对应。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将一个板体10移动到另一个板体10的上方,然后将位于上方的板体10上的插槽102与位于下方的板体10上的插杆101对齐,然后在吊车等设备的控制下,将位于上方的板体10下降,使插杆101能够插设到插槽102中。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两个板体10相互连接的过程中,需要施工人员借助一些辅助设备或者趴下观察插杆101与插槽102是否对齐,存在有操作不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方便施工人员将两个预制构件进行连接,使操作更加方便,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房屋建筑构件。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制装配式房屋建筑构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预制装配式房屋建筑构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主体远离连接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杆与连接管平行,所述连接杆与连接管一一对应且相互适配。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对两个主体进行连接的过程中,当一个主体固定完成之后,施工人员控制吊车等设备对第二个主体进行吊起,然后将第二个主体上的连接管对准第一个主体上的连接杆,由于连接管凸出主体的侧壁,不需要施工人员借助辅助设备或者趴下观察就能方便将连接杆与连接管进行插接,操作方便。
9.可选的,所述主体的侧壁开设有与连接管适配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位于连接槽,另一端延伸出连接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个主体上的连接管能够插设到另一个连接槽中,进而方便对连接槽中的连接管进行浇铸固定,进而保证两个主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连接槽的长度小于连接管的长度。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主体之间能够预留一定的空间,方便对两个主体之间进行浇铸混凝土,从而能够保证两个主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连接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加强杆。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能够增大混凝土与连接槽内壁的接触面积,保证混凝土与连接槽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两个主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连接管的侧壁开设有空腔,所述主体的侧壁开设有灌浆孔,所述灌浆孔连通空腔,所述连接管远离主体一端的侧壁开设有若干连通空腔的连通孔。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主体连接完成之后,施工人员将混凝土从灌浆孔进行填充,混凝土从灌浆孔进入到空腔,然后从连通孔进入到连接槽,进而能够进一步保证连接管在连接槽中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两个主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内壁开设有若干连接孔,所述连接杆的侧壁开设有若干固定槽,所述固定槽连通连接孔。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在空腔中经过连接孔进入到固定槽中,进而能够增大混凝土与连接杆的接触面积,进而保证连接杆与连接管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一步保证两个主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19.可选的,所述主体固设有连接管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遮挡框,所述连接管位于遮挡框内且向远离主体的方向延伸出遮挡框。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遮挡框能够对两个主体之间预留的空间进行遮挡,能够减小灌浆过程中,混凝土从两个主体之间流出的可能性,能够节约资源,同时保证两个主体连接的质量。
21.可选的,所述主体固设有连接杆的一侧开设有与遮挡框适配的遮挡槽。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个主体上的遮挡框4能够插设到另一个主体上的遮挡槽中,进一步减小混凝土从两个主体之间流出的可能性,从而保证两个主体之间连接的质量。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连接杆和连接管的设置,施工人员能够将一个主体上的连接杆插设到另一个主体上的连接管中,不需要施工人员借助辅助设备或者趴下观察就能方便将连接杆与连接管进行插接,操作方便;
25.2.通过空腔、灌浆孔、连通孔和连接孔的设置,混凝土从灌浆孔进入到空腔中,然后从连通孔进入到连接槽,同时从连接孔进入到连接槽,能够保证两个主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26.3.通过遮挡框和遮挡槽的设置,遮挡框和遮挡槽能够对两个主体之间的空间进行遮挡,方便进行灌浆,减小混凝土流出的可能性,节约资源同时保证两个主体连接的质量。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相关技术中一种预制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两个主体相互连接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0、板体;101、插杆;102、插槽;1、主体;11、连接槽;12、加强杆;13、灌浆孔;14、竖孔;15、遮挡槽;16、插孔;2、连接杆;21、固定槽;3、连接管;31、空腔;32、连通孔;33、连接孔;4、遮挡框;41、长板;42、短板。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2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预制装配式房屋建筑构件。参照图2和图3,预制装配式房屋建筑构件包括主体1,主体1呈长方体板状。主体1的侧壁垂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主体1远离侧壁的一侧开设有插孔16,插孔16与连接杆2一一对应。当施工人员将一个主体1与地面固定安装完成之后,通过操作吊车等设备将另一块主体1起吊,然后使吊车吊起的的插孔16对准位于下方的主体1的连接杆2上,然后位于上方的主体1下降使连接杆2插设插孔16内,进而实现两个主体1的连接。
34.参照图2和图3,插孔16呈圆柱形,插孔16内同轴固定连接有连接管3,连接管3的内径等于连接杆2的直径,且连接管3的外径等于插孔16的直径。同时连接管3的一端延伸出插孔16,另一端延伸至主体1内,并与主体1固定连接,能够保证连接管3与主体1连接的稳定性。
35.参照图2和图3,两个主体1进行连接的过程中,使用者将连接杆2对准连接管3,进而将连接杆2插设到连接管3中,且由于两个主体1是竖直方向的连接,连接管3凸出主体1的侧壁,不需要工人借助外界设备或者趴下观察连接杆2与插孔16是否对齐,能够较为方便的将连接杆2与连接管3对准,操作方便。
36.参照图2和图3,主体1固设有连接杆2的一侧开设有连接槽11,连接槽11呈圆柱形,且连接槽11与连接杆2同轴开设。当连接杆2插设到连接管3中的同时,连接管3能够插设到连接槽11中,进而能够保证连接杆2和连接管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两个主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37.参照图2和图3,连接槽11的直径大于连接管3的外径,当连接管3插设到连接槽11中之后,连接槽11与连接管3之间预留有空间,进而方便灌浆混凝土,进而对连接管3与连接槽11进行加固,保证两个主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38.参照图2,主体1固设有连接管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遮挡框4,遮挡框4呈长方体的环形,且遮挡框4的长度和宽度与主体1的长度和宽度形同。遮挡框4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长板41和两个相互平行的短板42,长板41和短板42垂直固定连接。当连接管3插设到连接槽11中的同时,长板41和短板42与另一个主体1固设有连接杆2的一侧相连,进而灌浆时,遮挡框4能够对混凝土进行遮挡,能够减小混凝土从两个主体1之间流出的可能性,节约资源的同时,能够保证灌浆的质量,从而保证两个主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39.参照图2,主体1远离遮挡槽15的一侧开设有遮挡槽15,遮挡槽15的横截面形状和大小与遮挡框4的横截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遮挡槽15沿主体1侧壁的周向开设,遮挡框4能够插设到遮挡槽15中,能够保证两个主体1连接的稳定性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减小混凝土流出的可能性,进一步节约资源同时保证两个主体1的连接质量。
40.参照图2和图3,连接槽1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加强杆12,加强杆12能够增加连接槽11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当混凝土凝固之后能够保证加强杆12与混凝土之间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两个主体1之间的稳定性。
41.参照图2和图4,连接管3的侧壁开设有空腔31,空腔31沿连接管3的周向开设,且空腔31沿连接管3的轴向延伸。连接管3位于主体1内的一侧固设有端板,且端板也开设有空腔31,两个空腔31相互连通。主体1的侧壁开设有灌浆孔13,灌浆孔13沿垂直与主体1表面的方
向开设。且主体1内开设有竖孔14,竖孔14与连接管3同轴,且竖孔14的一端贯穿端板并连通空腔31,竖孔14的另一端与灌浆孔13垂直连通。
42.参照图2和图4,连接管3的外壁开设有若干连通孔32,连通孔32贯穿连接管3的外壁并连通空腔31。连接管3插设到连接槽11中之后,施工人员将混凝土从灌浆孔13注入,混凝土沿着竖孔14进入到空腔31中,然后混凝土从空腔31经过连通孔32进入到连接槽11中,进而进行灌浆,能够保证连接管3与连接槽1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43.参照图2和图4,连接管3的内壁开设有若干连接孔33,连接杆2的侧壁开设有若干固定槽21,固定槽21呈圆环形且沿连接杆2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连接孔33与固定槽21正对连通,当混凝土进入到空腔31之后,混凝土一部分从连接孔33流入到固定槽21中,能够增大混凝土与连接杆2的接触面积,当混凝土凝固之后能够进一步保证连接杆2与连接管3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两个主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44.参照图2和图4,连接管3位于主体1外侧的部分的长度大于连接槽11的长度,当连接管3插设到连接槽11中之后,两个主体1之间会预留部分的间隔,不需要刻意调节两个主体1之间的间距,此时在两个主体1之间灌浆混凝土能够保证两个主体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预制装配式房屋建筑构件的实施原理为:施工者将一个主体1与地面安装完成之后,主体1固设有连接杆2的一侧位于上方,此时施工者通过吊车将另一个主体1吊起,然后将连接杆2与连接管3对准之后,位于上方的主体1下落时连接杆2插设到连接管3中,此时连接管3插设到连接槽11中,遮挡框4插设到遮挡槽15中,然后使用者将混凝土从灌浆孔13添加到空腔31中,然后混凝土逐渐充满连接槽11、固定槽21和两个主体1之间的空间,当混凝土凝固之后,实现对两个主体1的固定。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