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废水脱硫系统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8-25 04:25: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废水脱硫系统设备。


背景技术:

2.脱硫废水主要是锅炉烟气湿法脱硫过程中吸收塔的排放水,为了维持脱硫装置浆液循环系统物质的平衡,防止烟气中可溶部分即氯浓度超过规定值和保证石膏质量,必须从系统中排放一定量的废水,废水主要来自石膏脱水和清洗系统,在对废水进行脱硫时,需要使用脱硫设备。
3.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废水脱硫系统设备,存在以下问题:而现有的脱硫设备不方便对物料进行添加,一般都是通过人工添加,不仅效率低,而且安全性差。
4.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废水脱硫系统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废水脱硫系统设备。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废水脱硫系统设备,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左侧连通有加注管,所述第一箱体顶部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放置箱,所述第一放置箱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有盛放箱,所述盛放箱的底部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一箱体连通,所述第二箱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放置箱,所述第二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表面的左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放置箱底部的左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箱体顶部的右侧连通有加料管,所述第三箱体的右侧连通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箱体的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杆。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且第三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杆。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放置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部与第一箱体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放置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底部与第二箱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底部的右侧连通有出料管,且出料管的底部延伸至加料管的内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之间通过第一水泵连通,所述第二箱体与第三箱体之间通过第二水泵连通。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箱体的左侧连通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的一侧均设置有阀门,所述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的底部
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通过设置的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方便对废水进行脱硫,通过第一放置箱,可对絮凝剂进行储存,通过盛放箱,方便对絮凝剂定时添加,通过第二放置箱、第一电机、第一固定板、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加注管,方便向第二箱体内定时定量加注氯化氢,通过第一出水管,方便将脱硫后的废水排出,从而解决了现有的脱硫设备不方便对物料进行添加,一般都是通过人工添加,不仅效率低,而且安全性差的问题。
16.2.通过设置的第二电机和第一搅拌杆,可对加注的絮凝剂进行搅拌,方便对废水中杂质进行清除,通过第三电机和第二搅拌杆,可增加氯化氢在废水中熔解的效果,通过第一支撑杆,可对第一放置箱进行支撑,通过第二支撑杆,可对第二放置箱进行支撑,也方便对第二固定板进行支撑,通过出料管,方便向第二箱体内加注,通过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方便废水在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内流通,通过第二出水管,方便将脱硫后的废水排出,通过支撑腿,可对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第三箱体进行支撑。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废水脱硫系统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废水脱硫系统设备的结构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20.图中:1、第一箱体;2、第二箱体;3、第三箱体;4、加注管;5、第一放置箱;6、盛放箱;7、第二放置箱;8、第一电机;9、第一固定板;10、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加料管;13、第一出水管;14、控制面板;15、第二电机;16、第一搅拌杆;17、第三电机;18、第二搅拌杆;19、第一支撑杆;20、第二支撑杆;21、第二固定板;22、出料管;23、第一水泵;24、第二水泵;25、第二出水管;26、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4.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3,一种废水脱硫系统设备,包括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和第三
箱体3,第一箱体1的左侧连通有加注管4,第一箱体1顶部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放置箱5,第一放置箱5的底部通过第一连接管连通有盛放箱6,第一连接管的一侧设置有电磁阀,第一放置箱5内絮凝剂可先进入到盛放箱6内,盛放箱6的底部通过第二连接管与第一箱体1连通,第二连接管一侧也设置有电磁阀,当第一盛放箱6内储存絮凝剂一定时间后,第二连接管上的电磁阀开启,方便絮凝剂进入到第一箱体1内,第二箱体2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放置箱7,第二箱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8,且第一电机8的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9,第一固定板9表面的左侧开设有第一通孔10,第二放置箱7底部的左侧开设有第二通孔11,第二箱体2顶部的右侧连通有加料管12,第三箱体3的右侧连通有第一出水管13,第一箱体1的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14,控制面板14的内部设置有定时器,方便定时进行添加,通过设置的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和第三箱体3,方便对废水进行脱硫,通过第一放置箱5,可对絮凝剂进行储存,通过盛放箱6,方便对絮凝剂定时添加,通过第二放置箱7、第一电机8、第一固定板9、第一通孔10、第二通孔11和加注管4,方便向第二箱体2内定时定量加注氯化氢,通过第一出水管13,方便将脱硫后的废水排出,从而解决了现有的脱硫设备不方便对物料进行添加,一般都是通过人工添加,不仅效率低,而且安全性差的问题。
2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箱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5,且第二电机15的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杆16,通过设置的第二电机15和第一搅拌杆16,可对加注的絮凝剂进行搅拌,方便对废水中杂质进行清除。
26.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箱体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17,且第三电机17的转轴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杆18,通过第三电机17和第二搅拌杆18,可增加氯化氢在废水中熔解的效果。
2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放置箱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19,第一支撑杆19的底部与第一箱体1固定连接,通过第一支撑杆19,可对第一放置箱5进行支撑。
2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放置箱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20,第二支撑杆20的底部与第二箱体2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杆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21,第二固定板21底部的右侧连通有出料管22,且出料管22的底部延伸至加料管12的内部,通过第二支撑杆20,可对第二放置箱7进行支撑,也方便对第二固定板21进行支撑,通过出料管22,方便向第二箱体2内加。
29.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箱体1与第二箱体2之间通过第一水泵23连通,第二箱体2与第三箱体3之间通过第二水泵24连通,通过第一水泵23和第二水泵24,方便废水在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和第三箱体3内流通。
3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箱体1的左侧连通有第二出水管25,第一出水管13和第二出水管25的一侧均设置有阀门,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和第三箱体3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6,通过第二出水管25,方便将脱硫后的废水排出,通过支撑腿26,可对第一箱体1、第二箱体2和第三箱体3进行支撑。
31.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加注管4将废水加入到第一箱体1内,第一放置箱5内的絮凝剂通过第一连接管进入到盛放箱6内,当投放一定时间后,盛放箱6内的絮凝剂通过第二连接管进入到第一箱体1内,第二电机15带动第一搅拌杆16旋转,可增加絮凝效果,絮凝后的废水通过第一水泵23进入到第二箱体2内,第二放置箱7内的氯化氢通过第二通孔11进入到第一固定板9上的第二通孔11内,第一电机8运行,第一电机8带动第一固定板9旋转,第二
通孔11内的絮凝剂通过出料管22进入加料管12内,第三电机17带动第二搅拌杆18旋转,可对废水中ph值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进入到第三箱体3内进行沉淀后排出。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