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插座翻盖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8-25 02:20: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插座翻盖结构。


背景技术:

2.排插作为一种常见的插座,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原先排插的壳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这种结构在接线时需要将下壳体整个取下,十分麻烦;为了克服上述缺点,现在常用的结构是将下壳体的一部分设计为翻盖结构,使壳体由上壳体、下壳体以及翻盖构成,通过翻盖的设置来方便接线。
3.为了使接线过程中,翻盖不会自动关合,翻盖的打开角度需要大于90
°
,为了满足翻盖打开角度大于90
°
这一条件,现有技术中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4.方案一,如8和图9所示,壳体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和翻盖3’,在下壳体2’和翻盖3’上分别设置避空槽4’,通过两个避空槽4’之间的相互避让使翻盖3’打开角度能够大于90
°
,但是由于避空槽4’的设置会造成插座下表面的不平整,影响插座的美观性。
5.方案二,壳体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和翻盖3’,通过将与转轴32’配合的转轴座21’的轴线长度增长,即转轴32’可在转轴座21’内滑动,使转轴32’能够在转轴座21’内轴向移动,配合避让槽的设置,从而实现翻盖3’打开角度大于90
°
的需求。如图10和图11所示,避让槽设置于下壳体2’上,这种结构虽然能够使翻盖3’合上后插座表面变的平整,但是由于翻盖3’可以轴向移动,在翻盖3’盖合时,翻盖3’的螺钉与上壳体1’的螺孔的对合会出现麻烦,需要将螺钉的下部拧入翻盖3’内才能避免碰撞,影响维修效率。另外,这类插座,翻盖3’打开时,需要向外拉出,操作较麻烦。
6.方案三,如图12和图13所示,本方案与方案二相似,区别在于,本方案中,避让槽设置于下翻盖3’上。
7.现有的插座翻盖结构均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之目的是弥补上述之不足,向社会公开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翻盖盖合简单、快速的一种插座翻盖结构。
9.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10.一种插座翻盖结构,包括有上壳体、下壳体和翻盖,所述的下壳体与所述上壳体相固定,所述的翻盖与所述下壳体相铰接,所述的翻盖上靠近下壳体一端的端面与转动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所述翻盖的外表面与转动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
11.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的措施是:
12.作为改进,所述的下壳体上设置有装配槽,所述的翻盖上设置有与所述装配槽相适配的伸出端。通过下壳体上装配槽与翻盖上伸出端的配合,能够使结构更为紧凑。
13.作为改进,所述的下壳体上在所述装配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转轴座,所述的伸出端上设置有转轴。
14.作为改进,所述的下壳体上在所述装配槽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转轴,所述的伸出端的两侧对应设置有转轴座。
15.通过转轴与转轴座的配合实现翻盖与下壳体之间的铰接配合,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16.作为改进,所述的转轴的端部设置有斜面。斜面的设置,方便转轴装入转轴座内。
17.作为改进,所述的下壳体靠近翻盖一端设置有凹槽。凹槽的设置,能够使结构更为紧凑,减小翻盖与下壳体之间的间隙。
18.作为改进,所述的凹槽的截面为圆弧状结构。
19.作为改进,所述的圆弧状结构的圆心位于所述的转轴的中心线上。
20.翻盖的上表面的内侧端线的转动轨迹是以转轴的中心线为圆心的圆弧段,凹槽截面的圆弧状结构与转动轨迹的圆弧段呈同心设置,既保证翻盖的转动能够顺利进行,也保证了下壳体端部的强度。
21.作为改进,所述的翻盖与所述上壳体通过螺钉固定。采用螺钉固定,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22.作为改进,所述的翻盖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螺钉的安装柱,所述的安装柱内设置有台阶孔。安装柱的设置,方便螺钉定位,通过台阶孔的设置,利用台阶对螺钉进行限位,避免螺钉从安装柱内掉落。
2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
2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插座翻盖结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所述的翻盖上靠近下壳体一端的端面与转动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所述翻盖的外表面与转动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如此设计,在保证翻盖的打开角度能够大于90
°
的同时,使转轴与转轴座可以同轴心设置,使得翻盖的开合变得方便,也避免了翻盖关合时螺钉与下壳体之间的碰撞。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图;
27.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图4中b部放大图;
30.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翻盖打开时的剖视结构图;
31.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翻盖关闭时的剖视结构图;
32.图8是现有技术方案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33.图9是现有技术方案一翻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0是现有技术方案二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5.图11是现有技术方案二翻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2是现有技术方案三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7.图13是现有技术方案三翻盖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38.本实用新型附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名称是:
39.水平距离x、垂直距离y、上壳体1、下壳体2、装配槽2a、凹槽2b、转轴座21、翻盖3、伸
出端31、转轴32、斜面32a、安装柱33、螺钉4。
40.现有技术附图标号:上壳体1’、下壳体2’、转轴座21’、翻盖3’、转轴32’、避空槽4’。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
42.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插座翻盖结构,包括有上壳体1、下壳体2和翻盖3,所述的下壳体2与所述上壳体1相固定,所述的翻盖3与所述下壳体2相铰接,所述的翻盖3上靠近下壳体2一端的端面与转动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x大于所述翻盖3的外表面与转动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y。
43.所述的下壳体2上设置有装配槽2a,所述的翻盖3上设置有与所述装配槽2a相适配的伸出端31。通过下壳体2上装配槽2a与翻盖3上伸出端31的设置,使结构更为紧凑。
44.所述的下壳体2上在所述装配槽2a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转轴座21,所述的伸出端31上设置有转轴32。也可以将转轴座21和转轴32的位置进行互换,即下壳体2上在所述装配槽2a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转轴32,所述的伸出端31的两侧对应设置有转轴座21。通过转轴32与转轴座21的配合实现翻盖3与下壳体2之间的铰接配合。
45.所述的转轴32的端部设置有斜面32a。斜面32a的设置,方便将转轴32装配进转轴座21内。
46.所述的下壳体2靠近翻盖3一端设置有凹槽2b。由于制成翻盖3的原料件具有一定的厚度,设置凹槽2b来进行避让,能够使结构更为紧凑,使得翻盖3盖合后,翻盖3与下壳体2之间的间隙更小。
47.所述的凹槽2b的截面为圆弧状结构。
48.所述的圆弧状结构的圆心位于所述的转轴32的中心线上,所述的圆弧状结构与所述翻盖3的上表面的内侧端线的转动轨迹同心设置。换句话说,翻盖3转动打开或是关闭时,翻盖3的上表面的内侧端线的转动轨迹是以转轴32的中心线为圆心的圆弧段,凹槽2b截面的圆弧状结构与转动轨迹的圆弧段呈同心设置,这样既保证翻盖3的转动能够顺利进行,也保证了下壳体2端部的强度(这样凹槽2b处去掉的材料少)。
49.所述的翻盖3与所述上壳体1通过螺钉4固定。
50.所述的翻盖3上设置有用于容纳螺钉4的安装柱33,所述的安装柱33内设置有台阶孔。
51.安装柱33的设置,方便了螺钉4的定位,并通过台阶孔的设置,利用台阶对螺钉4进行限位,避免螺钉4从安装柱33内掉落,方便安装。
52.本实用新型的翻盖结构,转轴32与转轴座21同轴心设置,如3所示,翻盖3上靠近下壳体2一端的端面与转动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x大于翻盖3的外表面与转动轴线之间的垂直距离y,这样使翻盖3能够直接打开或者关闭,无需通过轴向移动来进行避让,操作方便,也避免了因轴向移动后,螺钉4与上壳体1之间碰撞,能够提高接线效率。另外,如6所示,水平距离x大于垂直距离y,使得翻盖3的打开角度能够大于90
°
,避免接线过程中翻盖3的落下;如图1所示,翻盖3盖合后,翻盖3的外表面与下壳体2的外表面相平齐,外形更为美观。
53.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
以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