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公路隧道疏散诱导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25 02:04: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公路隧道疏散诱导装置。


背景技术:

2.公路隧道为半封闭结构,隧道内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快、救援难,容易造成群死群伤。调查数据显示,高速公路隧道事故死亡率是同期全部事故死亡率的1.9倍。火灾发生后,滞留人员的自主疏散逃生极为重要。隧道设计时,为人员疏散逃生救援设置了紧急疏散出口及其疏散指示标志,然而疏散标志尺寸较小,且大部分司乘人员并不熟悉隧道结构和疏散指示标志。因此,当隧道内发生火灾事故,由于能见度低、情绪紧张等因素,司乘人员表现出明显的从众行为和返回性疏散,即司乘人员容易跟随他人疏散,且习惯于往进入隧道的洞口疏散,对疏散通道的使用率普遍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公路隧道疏散诱导装置,以解决目前疏散诱导装置引导效率低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公路隧道疏散诱导装置,包括沿着隧道疏散出口所在侧的检修道布置的诱导单元、安装在隧道疏散出口处的环境感知单元以及分别与诱导单元的输入端和环境感知单元的输出端连接的中央控制器;
5.每个隧道疏散出口均配置有一个诱导单元,诱导单元包括设置在隧道疏散出口上游侧的上游诱导灯组和设置在隧道疏散出口下游侧的下游诱导灯组,每个诱导灯组包括若干均匀间隔布置的诱导灯,诱导灯迎向隧道侧壁设置用于向隧道侧壁投射指向临近隧道疏散出口的诱导图像。
6.进一步地,每个隧道疏散出口均设有环境感知单元,环境感知单元包括一氧化碳传感器、能见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7.进一步地,诱导单元还包括连接在中央控制器的输出端和上游诱导灯组之间的上游开关以及连接中央控制器的输出端和下游诱导灯组之间的下游开关。
8.进一步地,两个相邻诱导灯之间的间距为10m-15m。
9.进一步地,诱导灯采用内嵌式结构安装在检修道上。
10.进一步地,诱导灯组采用“跑马灯”的控制方式,诱导灯闪烁频率提前设定(如1hz)。
11.进一步地,中央处理器为51单片机。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利用诱导灯向隧道侧壁投射指向临近隧道疏散出口的逐步移动的诱导图像,能够及时、有效的对疏散人员进行诱导,提高疏散出口的识别性,从而大幅提高疏散效率。并且,该疏散诱导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根据实际情况广泛运用在公路隧道内。
附图说明
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在这些附图中使用相同的参考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发明的隧道人员疏散诱导灯具布置示意图;
15.图2为疏散诱导灯组的结构图;
16.图3为一套灯组内的诱导灯具开关控制图。
17.其中:1、诱导灯;11、诱导图像;2、疏散出口;3、环境感知单元;4、中央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18.如图1所示的公路隧道疏散诱导装置,包括沿着隧道两侧的检修道布置的诱导单元、安装在隧道疏散出口2处的环境感知单元4以及分别与诱导单元的输入端和环境感知单元4的输出端连接的中央控制器3;每个隧道疏散出口2均配置有一个诱导单元,诱导单元包括设置在隧道疏散出口2上游侧的上游诱导灯组[u1,u2,u3……
un]和设置在隧道疏散出口2下游侧的下游诱导灯组([d1,d2,d3……dn
]),每个诱导灯组包括若干均匀间隔布置的诱导灯1,诱导灯1迎向隧道侧壁设置,用于向隧道侧壁投射指向临近隧道疏散出口2的诱导图像11,诱导图像11包括但不限于向疏散出口移动的人像。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诱导灯1向隧道侧壁投射指向临近隧道疏散出口2的诱导图像11,能够及时、有效的对疏散人员进行诱导,提高疏散出口2的识别性,从而大幅提高疏散效率。并且,该疏散诱导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根据实际情况广泛运用在公路隧道内。
[0019]
本技术中所说的上游是指行车方向的车辆驶入方向,下游是指行车方向的车辆驶离方向。当隧道内突发火灾事故时,一般情形下的处置措施为:事故点下游车辆立即驶出隧道,事故点上游车辆立即停车,车内人员立即弃车往上游方向逃生。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采用具有逃生姿态的绿色虚拟人作为诱导图像11,且逃生姿态表现为向疏散出口方向逃生,则上游灯组与下游灯组投射的虚拟人逃生姿态刚好相反,且上游灯组将投射一组向下游方向逃生的虚拟人,而下游灯组将投射一组向上游方向逃生的虚拟人,
[0020]
上述中央控制器3的输出端和上游诱导灯组之间连接有上游开关,中央控制器3的输出端和下游诱导灯组之间连接有下游开关。中央处理器可采用现有驱动电路也可采用现有的51单片机。所述诱导灯组采用跑马灯的控制方式;当隧道内出现火灾时,中央控制器3通过上游开关或下游开关控制上游灯组或下游灯组中的若干诱导灯1均由远离疏散口的一侧向邻近疏散口的一侧按照设定频率(如1hz)依次循环开启,灯组内一次只开启一盏灯,待所有灯均开启过一次后,再重新按照上述顺序和频率依次开启,重复上述开启熄灭过程。通过在隧道墙壁上以一定的频率投射出逐步向疏散出口逃生的人影,形成动态的虚拟人逃生路线,因此可以指引滞留人员的疏散路径选择。该诱导灯1与疏散指示标志相比,更直观,更易于识别和理解,在火灾事故紧急情况下,能够指引滞留人员快速决策疏散路径,提高疏散效率。
[0021]
两个相邻诱导灯1之间的间距可设为10m-15m,该间距设置能够在保障诱导效果的同时,减少诱导灯的布置数量,可节约成本。当隧道内有多个疏散出口2时,如图2所示,假设相邻两个疏散出口2的间距为l,则一套灯组的设置长度为l/2,上游灯组与下游灯组内的灯
具个数则为n=l/2d。而一般情况下,公路隧道内相邻两个疏散出口2的间距不超过250m,以d=10m计算,则可得出一套灯组内的灯具数n=12个。图3以一套包含12个诱导灯1具的灯组作为实施例,图中0表示开启,1表示关闭。
[0022]
上述诱导灯1可采用内嵌式投影灯,通过内嵌式结构安装在检修道上;该诱导灯1安装方式不会占用检修道上的空间,不会对人行走造成影响。
[0023]
上述环境感知单元4包括一氧化碳传感器、能见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等;并且每个隧道疏散出口2均设有上述环境感知单元4,通过环境感知单元4可检测隧道内的co(一氧化碳)、vi(能见度)、temp(温度)等环境参数。每个环境感知单元4与对应疏散出口2的灯组中央控制器3通信连接,环境感单元块同时还与隧道远程控制中心通信连接。
[0024]
当环境感知模块检测到疏散出口2附近的co、vi、temp等参数超标(危及人身安全)时,将超标环境信息输出至隧道远程控制中心和中央控制器3,中央控制器3根据接收的信息将指示下游开关开启下游诱导灯组,且上游开关关闭上游诱导灯组,以诱导疏散出口2下游的滞留人员继续向当前疏散出口2疏散,而疏散出口2上游的滞留人员不再向当前疏散出口2疏散。
[0025]
本实施例中,当环境感知模块检测到疏散出口2附近的co、vi、temp等参数未超标时,将未超标环境信息输出至隧道远程控制中心和中央控制器3,中央控制器3根据接收的信息将指示上游开关和下游开关分别开启上游诱导灯组和下游诱导灯组,以诱导疏散出口2两侧的滞留人员快速向当前疏散出口2逃生。
[0026]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