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乒乓球捡球器

2022-08-24 18:0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乒乓球捡球器。


背景技术:

2.体育运动的普及和运动项目的多样化使体育器材的种类、规格等都得到发展。其中乒乓球运动是很受大众欢迎的一种小球类运动,在乒乓球运动训练中,常会用到大量乒乓球。
3.目前,在乒乓球运动训练中大量使用兵乒球,使用后的乒乓球一般散落在场地内,需要人工拾取,但人工拾取费时费力,更没有能够方便快捷拾取乒乓球的工具,导致耗费人力和时间的情况发生,另外如果乒乓球掉落在狭小的缝隙内或者橱柜等地方下面,更将加剧乒乓球拾取难度,为了解决上述情况,需要设计乒乓球捡球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乒乓球捡球器。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6.乒乓球捡球器,包括捡球部和手持部,所述手持部与所述捡球部连接;
7.所述捡球部至少包括:
8.空旷区捕球部,其用以在空旷区域捕获乒乓球;
9.以及狭缝区捕球部,其设置在所述空旷区捕球部一侧并与所述空旷区捕球部相连通,所述狭缝区捕球部用以在空间狭窄区域捕获乒乓球并能够使捕获的乒乓球进入所述空旷区捕球部;
10.所述手持部至少包括主杆和副杆,所述主杆连接于所述空旷区捕球部上,所述副杆可拆卸设置在所述主杆上。
11.优选的,所述空旷区捕球部包括:
12.圆环形壳体;
13.以及第一弹力绳,其数量为多根并连接在所述圆环形壳体内侧的一端,多根所述第一弹力绳相互平行设置且均分布于与所述圆环形壳体的轴心垂直的平面上;
14.所述第一弹力绳始终处于被拉伸状态。
15.优选的,多根所述第一弹力绳中每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一弹力绳的间距值均小于乒乓球半径值。
16.优选的,所述狭缝区捕球部包括:
17.长条形框体,其一端侧表面连接于所述圆环形壳体的侧表面上,所述长条形框体长度方向上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圆环形壳体的侧表面;
18.开口,其设置在所述长条形框体与所述圆环形壳体之间以使所述长条形框体与所述圆环形壳体之间相连通;
19.以及第二弹力绳,其数量为多根并连接在所述长条形框体内侧的一端,所述第二
弹力绳与所述长条形框体长度方向上的轴线相平行,多根所述第二弹力绳相互平行设置且均与多根所述第一弹力绳处于同一平面上;
20.所述第二弹力绳始终处于被拉伸状态;
21.多根所述第二弹力绳中每相邻的两根所述第二弹力绳的间距值均小于乒乓球半径值。
22.优选的,所述主杆包括:
23.通心杆件,其为通心长管体结构;
24.所述通心杆件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圆环形壳体连接。
25.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
26.安装柱体,其侧表面固定连接在所述圆环形壳体外侧表面上;
27.螺纹孔,其开设在所述安装柱体上,所述螺纹孔与所述安装柱体之间位于同一轴心上;
28.以及第一螺纹杆,其连接在所述通心杆件的一端并与所述螺纹孔之间螺纹配合。
29.优选的,所述副杆包括:
30.细杆件,其为笔直杆体结构,所述细杆件能够伸入所述通心杆件内;
31.所述细杆件通过第二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在所述通心杆件上。
32.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
33.外部手持把手;
34.第二螺纹杆,其一端连接在所述外部手持把手上、另一端同轴连接在所述细杆件上;
35.以及内螺纹,其设置在所述通心杆件上反向于所述安装柱体所在端的内侧壁上,所述内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杆之间相对应;
36.其中,所述细杆件伸入所述通心杆件内之后、通过所述内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杆之间螺纹配合使所述细杆件连接在所述通心杆件上。
3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38.本实用新型的乒乓球捡球器,通过手持部以手持方式操控捡球部进行捡球,其中的空旷区捕球部拾取空旷区域的乒乓球,提升乒乓球捡球效率,更加方便省力,还能通过狭缝区捕球部在空间狭窄区域捕获乒乓球,结合使用副杆伸入缝隙取出乒乓球,能够更加方便快捷,且不受环境空间大小的影响来快速捡球,更好的提升捡球效率。
附图说明
3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乒乓球捡球器的结构示意图;
4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乒乓球捡球器的手持部的结构示意图;
4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乒乓球捡球器的主杆的示意图;
4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乒乓球捡球器的副杆的示意图。
44.图中的附图标记表示为:
45.1、圆环形壳体;2、第一弹力绳;3、长条形框体;4、开口;5、第二弹力绳;6、通心杆件;7、安装柱体;8、螺纹孔;9、第一螺纹杆;10、细杆件;11、外部手持把手;12、第二螺纹杆;
13、内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7.请参阅图1-4,乒乓球捡球器,包括捡球部和手持部,手持部与捡球部连接;
48.捡球部至少包括:
49.空旷区捕球部,其用以在空旷区域捕获乒乓球;
50.以及狭缝区捕球部,其设置在空旷区捕球部一侧并与空旷区捕球部相连通,狭缝区捕球部用以在空间狭窄区域捕获乒乓球并能够使捕获的乒乓球进入空旷区捕球部;
51.手持部至少包括主杆和副杆,主杆连接于空旷区捕球部上,副杆可拆卸设置在主杆上。
52.综上所述,通过手持部中的主杆以手持方式操控捡球部进行捡球,其中的空旷区捕球部拾取空旷区域的乒乓球,提升乒乓球捡球效率,更加方便省力,还能通过狭缝区捕球部在空间狭窄区域捕获乒乓球,结合使用副杆伸入缝隙取出乒乓球,能够更加方便快捷,且不受环境空间大小的影响来快速捡球,更好的提升捡球效率。
53.进一步的,空旷区捕球部包括:
54.圆环形壳体1;其外观为圆柱形,且其两个端部均为扩口结构,以使其在进行捡球操作时,一端入球、一端出球;
55.以及第一弹力绳2,其数量为多根并连接在圆环形壳体1内侧的一端,多根第一弹力绳2相互平行设置且均分布于与圆环形壳体1的轴心垂直的平面上;
56.第一弹力绳2始终处于被拉伸状态。
57.具体的,第一弹力绳2位于圆环形壳体1内侧的一个端部处,使多根第一弹力绳2密集分布,通过手持手持部,使密集分布的多根第一弹力绳2自地上的乒乓球上方向下压去,使密集分布的多根第一弹力绳2压向乒乓球过程中,在乒乓球本身对密集分布的多根第一弹力绳2的反作用力之下,使密集分布的多根第一弹力绳2在乒乓球本身的挤压下分开并出现使乒乓球进入圆环形壳体1内侧的开口,并在乒乓球进入圆环形壳体1内侧之后在第一弹力绳2的弹性作用下,第一弹力绳2恢复到初始状态,此时因乒乓球质量轻,无法通过自身重量再挤压密集分布的多根第一弹力绳2分开而出现开口,因此达到捕获乒乓球的目的,且此时圆环形壳体1的圆环形壁面起到拦截乒乓球的作用,防止捕获的乒乓球掉落,以便后续的连续捡球操作,并且利用圆环形壳体1环形结构,一端入球、一端出球,在圆环形壳体1内侧积攒足量乒乓球后从圆环形壳体1倒出乒乓球。
58.进一步的,多根第一弹力绳2中每相邻的两根第一弹力绳2的间距值均小于乒乓球半径值。这样能够在通过挤压乒乓球而捕获乒乓球后,使捕获后的乒乓球无法自行通过两根第一弹力绳2之间的缝隙通过,因此多根第一弹力绳2将以密集分布的形式进行设置。
59.进一步的,狭缝区捕球部包括:
60.长条形框体3,其一端侧表面连接于圆环形壳体1的侧表面上,长条形框体3长度方
向上的轴线垂直于圆环形壳体1的侧表面;
61.开口4,其设置在长条形框体3与圆环形壳体1之间以使长条形框体3与圆环形壳体1之间相连通;
62.以及第二弹力绳5,其数量为多根并连接在长条形框体3内侧的一端,第二弹力绳5与长条形框体3长度方向上的轴线相平行,多根第二弹力绳5相互平行设置且均与多根第一弹力绳2处于同一平面上;
63.第二弹力绳5始终处于被拉伸状态;
64.多根第二弹力绳5中每相邻的两根第二弹力绳5的间距值均小于乒乓球半径值。
65.具体的,长条形框体3为长度远大于宽度的长条形的框体结构,其高度能够遮挡乒乓球掉落,以其宽度能够伸入狭小的空间内,且能够容纳乒乓球进入。第二弹力绳5捕获乒乓球的方式与第一弹力绳2相同,捕获乒乓球后使乒乓球顺着长条形框体3,自开口4进入圆环形壳体1内进行收集。
66.进一步的,主杆包括:
67.通心杆件6,其为通心长管体结构;通过手持通心杆件6操作并使用捡球部;
68.通心杆件6通过第一连接结构与圆环形壳体1连接。
69.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结构包括:
70.安装柱体7,其侧表面固定连接在圆环形壳体1外侧表面上;
71.螺纹孔8,其开设在安装柱体7上,螺纹孔8与安装柱体7之间位于同一轴心上;
72.以及第一螺纹杆9,其连接在通心杆件6的一端并与螺纹孔8之间螺纹配合。
73.具体的,通过第一螺纹杆9与螺纹孔8之间螺纹配合进行螺纹连接以使通心杆件6与安装柱体7连接,继而使通心杆件6与圆环形壳体1连接。
74.进一步的,副杆包括:
75.细杆件10,其为笔直杆体结构,细杆件10能够伸入通心杆件6内进行隐藏或放置,在不使用的时候节省空间,合理安置,使用时利用其细长的杆件特性能够将乒乓球自橱柜底部、缝隙之内等人手或者捡球部不便操作的地方拨动出来,以便进行捡球;
76.细杆件10通过第二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在通心杆件6上,以使细杆件10能够伸入通心杆件6内进行隐藏或放置,在不使用的时候节省空间,合理安置。
77.进一步的,第二连接结构包括:
78.外部手持把手11;
79.第二螺纹杆12,其一端连接在外部手持把手11上、另一端同轴连接在细杆件10上;
80.以及内螺纹13,其设置在通心杆件6上反向于安装柱体7所在端的内侧壁上,内螺纹13与第二螺纹杆12之间相对应;
81.其中,细杆件10伸入通心杆件6内之后、通过内螺纹13与第二螺纹杆12之间螺纹配合使细杆件10连接在通心杆件6上。其中的外部手持把手11通过内螺纹13与第二螺纹杆12之间螺纹配合连接在通心杆件6上之后,可直接手持外部手持把手11进行操作,方便把持本装置,也方便将第二螺纹杆12在通心杆件6内的内螺纹13内旋进旋出。
82.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
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