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伞裙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24 16:15:2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除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伞裙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粘性流体除气泡的方式是采用真空薄膜脱气,一般是在一个圆形的容器中将粘性流体加热到合适的温度,在伞裙面上,粘性流体沿着伞裙面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一层薄膜,在真空环境下气泡会涨大而破裂。
3.为了能将伞裙面上的粘性流体铺设均匀,通常地,需要使用传动杆穿过多层伞裙面,并对每层伞裙面上的辊子进行驱动,以将伞裙面上的粘性流体辊压均匀。但是使用过程中,粘性流体在向下流动过程会流到传动杆上,进而导致传动杆上的粘性流体的厚度较大,在真空度一定的前提下,无法让粘性流体里气泡涨大而破裂,导致粘性流体的排气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裙装置,以解决粘性流体粘到传动杆上导致排气效果差的问题。
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伞裙装置,该伞裙装置包括伞裙组件,所述伞裙组件包括第一伞裙片和第二伞裙片,所述第一伞裙片位于所述第二伞裙片的上方,所述第一伞裙片开口朝下,所述第一伞裙片的中心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伞裙片开口朝上,所述第二伞裙片的中心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伞裙片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设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二伞裙片的上侧面。
7.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伞裙片于所述导向筒的外侧设有第二导流孔,两个所述伞裙组件中,在上的所述伞裙组件中的所述第二伞裙片的所述第二导流孔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在下的所述伞裙组件的所述第一伞裙片上且位于第一通孔的外侧。
8.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导流孔设有若干个,若干所述第二导流孔绕所述导向筒均匀布置。
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伞裙片于所述导向筒的外侧设有垂直于所述导向筒的延伸方向的平台,所述第二导流孔设于所述平台。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导流孔呈长条状,多个所述第二导流孔呈辐射状结构。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伞裙片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设有隔挡筒,所述隔挡筒的上端高于所述第一伞裙片的上侧面。
12.作为优选,两个所述伞裙组件中,在下的所述伞裙组件中的所述第一伞裙片上的所述隔挡筒部分位于在上的所述伞裙组件中的所述第二伞裙片的所述导向筒内。
13.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伞裙片的外周设有向上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伞裙片的外径尺寸小于所述第二伞裙片的外径尺寸。
14.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伞裙片的外周设有向上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伞裙片于所述
第一翻边的内侧设有第一导流孔,所述第一导流孔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伞裙片上。
15.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伞裙片的外周设有向上的第二翻边。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伞裙装置,该伞裙装置包括伞裙组件,伞裙组件包括第一伞裙片和第二伞裙片,第一伞裙片位于第二伞裙片的上方,第一伞裙片开口朝下,第一伞裙片的中心设有第一通孔,第二伞裙片开口朝上,第二伞裙片的中心设有第二通孔,第二伞裙片于第二通孔的内壁设有导向筒,导向筒的上端高于第二伞裙片的上侧面以供传动杆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导向筒。上述设置中的导向筒,能对在第二伞裙片上向下流动的粘性流体进行阻挡,避免粘性流体出现抛物线运动,并粘到传动杆上,改善了粘性流体的除气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粘性流体脱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粘性流体脱气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架和伞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架和伞裙组件局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伞裙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伞裙片的俯视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伞裙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粘第二伞裙片的俯视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刮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刮刀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伞裙片和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伞裙片和加热组件的俯视图;
30.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伞裙片和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伞裙片和加热组件的俯视图。
32.图中:
33.1、罐体;11、脱气罐;111、流体出口;12、盖体;121、流体入口;122、真空口;
34.2、导流套;21、环形槽;22、分液孔;
35.3、支撑架;31、支撑杆;32、第一连接块;321、第一固定部;322、第一连接部;323、第二固定部;324、第一伞螺钉;33、第二连接块;331、第二伞螺钉;
36.4、伞裙组件;41、第一伞裙片;411、第一通孔;412、第一翻边;413、第一导流孔;42、第二伞裙片;421、第二通孔;422、导向筒;423、平台;424、第二导流孔;
37.5、动力组件;51、动力件;52、传动杆;
38.6、刮板组件;61、第一刮板;611、第一固定板;612、第一连接板;6121、安装槽;6122、调节螺纹孔;613、第一刮刀;6131、刮刀孔;62、第二刮板;
39.7、加热组件;71、加热带;72、加热螺钉;73、引出线;
40.8、保温组件;
41.9、防护壳。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5.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6.如图1-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粘性流体脱气装置,该粘性流体脱气装置包括罐体1、导流套2、伞裙装置、动力组件5和刮板组件6。伞裙装置包括支撑架3和伞裙组件4。其中,罐体1的上端设有流体入口121,罐体1的下端设有流体出口111;导流套2设于罐体1,导流套2的入口与流体入口121连通;支撑架3设于罐体1内;伞裙组件4设于支撑架3上;粘性流体经过流体入口121流入,从导流套2的出口流出,并经过伞裙组件4后从流体出口111流出。动力组件5设于罐体1;刮板组件6设于动力组件5的输出端,且用于将伞裙组件4上的粘性流体刮蹭均匀。借助上述设置,能通过刮板组件6将伞裙组件4上的粘性流体刮蹭均匀,进而在罐体1内的真空度一定的前提下,粘性流体中的气泡均能被挤破,提高了气泡去除的效率。另外,通过导流套2的设计,能将粘性流体向伞裙组件4上导流,使得粘性流体能顺利流到伞裙组件4。
47.关于导流套2的结构,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导流套2设有避让孔和绕设于避让孔外周的锥形结构的环形槽21,环形槽21开口向上,环形槽21的槽底均布有多个分液孔22,动力组件5包括动力件51和传动杆52,动力件51密封固定于罐体1,传动杆52与动力件51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传动杆52穿过避让孔,粘性流体经过流体入口121流入环形槽21,并通过分液孔22流出。该设置一方面能避免粘性流体沾到传动杆52上,避免浪费;第二方面,环形槽21的设置使得粘性流体能均匀地在环形槽21内流动,且通过分液孔22向下流至伞裙组件4上,
使得伞裙组件4上的粘性流体在初始接触时就均匀分散,有利于后期均匀地分散在整个伞裙组件4上,提高流动气泡排出的效率;第三方面,锥形结构的环形槽21的设置使得流体入口121可以远离传动杆52,避免产生干涉,提高了粘性流体注入的便利性。进一步地,分液孔22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伞裙组件4靠近传动杆52的一侧。锥形结构的环形槽21的设置,使得流体出口111可以靠近传动杆52,伞裙组件4的表面尽可能地得到利用,尽可能扩大粘性流体的平铺面积,进而提高了粘性流体的除气效率。
48.本实施例中,关于伞裙组件4的结构,具体地,伞裙组件4包括均呈伞状结构的第一伞裙片41和第二伞裙片42,第一伞裙片41和第二伞裙片42均固定于支撑架3,第一伞裙片41开口朝下,第二伞裙片42开口朝上,第一伞裙片41设于第二伞裙片42上方,粘性流体依次流经第一伞裙片41和第二伞裙片42后从流体出口111流出。该设置能够在罐体1同样的占地面积的前提下增加粘性流体流经的表面,进而提高了气泡去除的效率。
49.第一伞裙片41的中心设有贯通第一伞裙片41的上伞面和下伞面的第一通孔411,传动杆52穿过第一通孔411,刮板组件6固定于传动杆52。该设置使得一个传动杆52可以对第一伞裙片41的刮板组件6和第二伞裙片42上的刮板组件6同时进行驱动,减小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在第一伞裙片41设置第一通孔411,在第一伞裙片41的大小不变的前提下,第一通孔411的省略,更有利于扩大粘性流体的平铺面积。可以采取其他方式对作用于第一伞裙片41上的刮板组件6和作用于第二伞裙片42上的刮板组件6进行驱动,在此实施例中,动力组件5可以为环形动力机构,即通过在第一伞裙片41上和第二伞裙片42的外围对刮板组件6进行驱动。具体地,以第一伞裙片41为例,动力组件5包括动力支架和环形圈,动力支架设于第一伞裙片41的外周,动力支架设有环形滑槽,环形滑槽绕设于第一伞裙片41的外周,环形圈滑动设于环形滑槽内,环形圈外周设有齿,动力件51的输出端设有齿轮,齿轮和环形圈的外侧啮合,刮板组件6设于环形圈的内侧。进一步地,环形滑槽可以开口朝内,可以环形滑槽的槽底设置环形避让槽,环形圈的齿可以穿过环形避让槽。或者环形滑槽可以开口朝外,可以环形滑槽的槽底设置环形避让槽,环形圈的圈内设置的连接杆穿过环形避让槽后与刮板组件6连接。上述设置还有利于避免粘性流体粘在动力件51或者齿轮上。
50.罐体1的占地面积固定的前提下,为扩大粘性流体流经的面积,第一伞裙片41设有多个,第二伞裙片42设有多个,且一个第一伞裙片41和一个第二伞裙片42构成一组伞裙换向组件,多个伞裙换向组件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第二伞裙片42的中心设有贯通第二伞裙片42的上伞面和下伞面的第二通孔421,传动杆52穿过第二通孔421。该设置一方面扩大了粘性流体可以流经的面积;另一方面,还能通过传动杆52对全部的刮板组件6进行同时驱动。
51.可选地,第二伞裙片42于第二通孔421的内壁设有导向筒422,导向筒422的上端高于第二伞裙片42的上侧面,且传动杆52穿过导向筒422。该设置使得流经第二伞裙片42的粘性流体在向下流动过程会受到导向筒422的阻挡,进而不会由于抛物线的路径沾到传动杆52上。其中,粘性流体可以越过导向筒422向下流。当然,为了避免粘性流体与传动杆52接触,可以在第二伞裙片42于导向筒422的外侧设有第二导流孔424。两个伞裙组件4中,在上的伞裙组件4中的第二伞裙片42的第二导流孔424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在下的伞裙组件4的第一伞裙片41上且位于第一通孔411的外侧。
52.关于第二导流孔424的数量,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二导流孔424设有若干个,若
干第二导流孔424绕导向筒422均匀布置。具体地,第二导流孔424设有四个。
53.其中,第二伞裙片42于导向筒422的外侧设有垂直于导向筒422的延伸方向的平台423,第二导流孔424设于平台423。该设置使得粘性流体向下流动时较为平顺,且不会向传动杆52偏移。
54.进一步地,第二导流孔424呈长条状,多个第二导流孔424呈辐射状结构。该设置有利于粘性流体的均匀向下流动,且能均匀地落在下方的第一伞裙片41上。
55.可选地,第一伞裙片41于第一通孔411的内壁设有隔挡筒,隔挡筒的上端高于第一伞裙片41的上侧面,传动杆52穿设于隔挡筒。该设置能避免从上方流下的粘性流体飞溅到传动杆52上。进一步地,两个伞裙组件4中,在下的伞裙组件4中的第一伞裙片41上的隔挡筒部分位于在上的伞裙组件4中的第二伞裙片42的导向筒422内。该设置使得位于两个伞裙组件4之间的传动杆52被隔挡筒保护起来,避免粘上粘性流体。
56.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伞裙片41的外周设有向上的第一翻边412。第一翻边412的设置第一方面,能增加第一伞裙片41的强度;第二方面,能防止流经第一伞裙片41的粘性流体在刮板组件6的作用下飞溅起来后沾到罐体1的内侧壁;第三方面,能防止粘性流体从第一伞裙片41下流时出现抛物线状,并超出第二伞裙片42的承接范围;第四方面,上述设置还能使得流经第一伞裙片41的粘性流体在此处逐渐堆积,并在堆积到一定高度后越过第一翻边412向下流动,此时的粘性流体较为平稳,因此,越过第一翻边412的粘性流体各处厚度较为均匀,也较为均匀地流到下方的第二伞裙片42上。当然,如果需要实现上述第三方面的效果,还需要保证第一伞裙片41的外径小于第二伞裙片42的外径。
57.另一实施例中,在第一伞裙片41的外径小于第二伞裙片42的外径的前提下,不设置第一翻边412也能实现第一伞裙片41上的粘性流体流到第二伞裙片42上的目的。
58.在本实施例中的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采用其他方式使得第一伞裙片41上的粘性流体流到第二伞裙片42上,例如,第一伞裙片41设有若干第一导流孔413;若干第一导流孔413呈环状布置,第一导流孔413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第二伞裙片42上。第一导流孔413位于第一翻边412的内部。
59.为避免粘性流体落在第二伞裙片42上后向外蔓延,本实施例中,第二伞裙片42的外周设有向上的第二翻边。
60.为了能将第一伞裙片41上的粘性流体顺利的引导至在下的第二伞裙片42上,还可以采取其他方式。例如,第二翻边围设成翻边筒,第一伞裙片41部分位于翻边筒内。该设置使得第一伞裙片41上的粘性流体既能流到第二伞裙片42上,翻边筒还能防止粘性流体飞溅到罐体1的内壁。
61.可选地,支撑架3设于包括若干支撑杆31、若干第一连接块32和若干第二连接块33,若干支撑杆31平行设置,且均固定于罐体1的顶部;若干第一连接块32和若干第二连接块33一一对应地连接于支撑杆31,第一伞裙片41固定于若干第一连接块32上;第二伞裙片42固定于若干第二连接块33上。借助上述结构的设置,能实现对第一伞裙片41和第二伞裙片42的连接,且杆状结构的支撑杆31成本低,且支撑杆31之间具有缝隙,便于操作,易安装。可选地,支撑架3还包括环状固定杆,所有的支撑杆31的另一端均固定于环状固定杆。
62.进一步地,第一连接块32包括第一固定部321、第一连接部322和第二固定部323,第一连接部32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固定部321和第二固定部323;第一固定部321固定于支
撑杆31;第一伞裙片41固定于第二固定部323,第二固定部323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第二伞裙片42上。具体地,第一伞裙片41设有第一伞孔,第二固定部323设有第二螺孔,第一伞螺钉324穿过第一伞孔后螺接于第二螺孔;第二伞裙片42设有第二伞孔,第二连接块33设有第二连接螺孔,第二伞螺钉331穿过第二伞孔后螺接于第二连接螺孔,且第一连接部322位于第二伞螺钉331靠近第二伞裙片42的一侧,即第一连接部322位于第二伞螺钉331靠近传动杆52的一侧。借助上述结构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将第一伞裙片41和第二伞裙片42固定;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第一连接块32的结构实现第一伞裙片41的外径小于第二伞裙片42的外径,并且能避让第二伞螺钉331,使得第一伞裙片41和第二伞裙片42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减小,在罐体1内部高度一定的前提下,可以尽可能多安装第一伞裙片41和第二伞裙片42。
63.进一步地,第二固定部323靠近第一连接部322的一端设有倒角,倒角的设置用于避让第二伞螺钉331,该设置可以使得第二固定部323与罐体1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小,进而能允许第一伞裙片41的直径进一步增加,第一伞裙片41的面积进一步扩大,提高粘性流体的除气效率。
64.关于刮板组件6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刮板组件6包括第一刮板61和第二刮板62,第一刮板61和第二刮板62均连接于动力组件5的输出端,第一刮板61用于将第一伞裙片41上的粘性流体刮蹭均匀,第二刮板62用于将第二伞裙片42上的粘性流体刮蹭均匀。进一步地,第一刮板61包括第一连接架和第一刮刀613,第一连接架包括第一固定板611和第一连接板612,第一固定板611和第一连接板612连接,第一固定板611固定于动力组件5的输出端,第一刮刀613固定于第一连接板612;且第一刮刀613的刀刃部与第一伞裙片41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设距离。第二刮板62包括第二连接架和第二刮刀,第二连接架包括第二固定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二连接板连接,第二固定板固定于动力组件5的输出端,第二刮刀固定于第二连接板;且第二刮刀的刀刃部与第二伞裙片42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设距离。借助上述设置,能控制将粘性流体成膜的厚度,进而和罐体1内预定的真空度匹配。
65.可选地,第一刮刀613和第一连接板612之间螺接。其中,第一刮刀613设有刮刀孔6131,第一连接板612设有连接孔,锁紧螺钉穿过连接孔和刮刀孔6131后与锁紧螺母螺接。该设置使得第一刮刀613长时间使用出现磨损后可以单独更换,降低维护成本。
66.刮刀孔6131设有多个,连接孔设有多个且与刮刀孔6131一一对应设置。可选地,刮刀孔6131可以设置三个。三个刮刀孔6131的设置使得第一刮刀613和第一连接板612连接牢固。
67.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板612设有安装槽6121,连接孔贯通安装槽6121,第一刮刀613能插接于安装槽6121内。安装槽6121的设置使得第一刮刀613受到安装槽6121的侧壁的夹持,进而使得第一刮刀613与第一连接板612的连接更加牢固。
68.为提高第一刮刀613安装于安装槽6121内的效率,本实施例中,第一刮刀613靠近安装槽6121的一端设有倒角,第一刮刀613的长度沿远离第一连接板612的方向先增大后不变。
69.当罐体1内的真空度不同时,需要将粘性流体刮蹭的厚度不同,理论上,真空度越大,在能完成除气的前提下,可以允许粘性流体的厚度越大;另外粘性流体的粘稠度越低,在能完成除气的前提下,可以允许粘性流体的厚度越大。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刮刀孔6131
为长条孔,长条孔沿的延伸方向垂直于第一伞裙片41。该设置一方面使得第一预设距离可调,能适应罐体1内不同的真空度,且能适应不同粘稠度的粘性流体;另一方面,还能在第一刮刀613的刀刃部受到磨损导致第一刮刀613和第一伞裙片4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预设距离后,通过调整以使得第一刮刀613的刀刃部和第一伞裙片41之间的距离恢复至第一预设距离,避免更换第一刮刀613,节省维护成本。
70.可选地,第一连接板612设有贯通至安装槽6121的调节螺纹孔6122,顶紧螺钉螺接于调节螺纹孔6122内且能抵接第一刮刀613的刀背部。该设置使得第一刮刀613能更好的稳定在相应的位置,避免第一刮刀613和第一伞裙片41之间的距离在使用过程扩大,导致粘性流体的厚度增加,除气不彻底。本实施例中,调节螺纹孔6122的数量至少有两个,优选为三个。
71.作为优选,第一刮刀613的刀刃部为梳齿状。即第一刮板61朝向第一伞裙片41的一侧呈梳齿状。该设置能减小刮蹭过程对粘性流体的冲击,减少飞溅。
72.可选地,第二刮板62的结构与第一刮板61的结构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刮板62中的第二固定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的夹角需要适应第二伞裙片42。
73.为提高粘性流体向下流动的流畅性,本实施例中,粘性流体脱气装置还包括加热组件7,加热组件7用于加热伞裙组件4。该设置使得流经伞裙组件4的粘性流体能被加热,有利于向下流动和气体的排出。
74.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加热组件7至少设有两个,其中一个加热组件7安装于第一伞裙片41靠近第二伞裙片42的一侧,另一个加热组件7设于第二伞裙片42远离第一伞裙片41的一侧。第一伞裙片41和第二伞裙片42均能被加热,使得粘性流体在流动过程一直处于加热状态,避免温度降低,有利于流动和除气。
75.加热组件7包括加热带71和发热件,发热件均匀布置于加热带71,加热带71呈伞状锥面结构,加热带71固定于第一伞裙片41或第二伞裙片42。上述形状的设置使得加热带71能和第一伞裙片41或第二伞裙片42贴合,有利于提高热传递效率。
76.为提高加热效率,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加热组件7设有多个,多个加热组件7均布于第一伞裙片41或第二伞裙片42。
77.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加热带71螺接于第一伞裙片41。加热带71螺接于第二伞裙片42。螺接的方式连接牢固。其中,加热带71的材质为云母或者钢片。具体地,第一伞裙片41设有第一连接盲孔,加热带71包括加热固定孔,加热螺钉72穿过加热固定孔螺接于第一连接盲孔。第二伞裙片42设有第二连接盲孔,加热螺钉72穿过加热固定孔螺接于第二连接盲孔。该设置能避免加热螺钉72对粘性流体产生干扰,进而有利于粘性流体平铺的均匀性。优选地,为降低第一伞裙片41的厚度,可以在第一伞裙片41上焊接或粘接加热螺母,将加热螺钉72穿过加热固定孔后螺接于加热螺母内。该设置节约成本,且连接牢固。
78.在另一实施例中,加热带71包括柔性件和钢性件,发热件设于柔性件和钢性件之间,柔性件与第一伞裙片41或第二伞裙片42接触。柔性件的设置使得热量能均匀地传递到第一伞裙片41或第二伞裙片42。其中,柔性件的材质可以为橡胶或者硅胶。
79.每个第一伞裙片41和第二伞裙片42上均设有加热组件7,且多个加热组件7串联。该设置使得当一个加热组件7损坏后,所有的加热组件7均不导电,进而使得粘性流体温度迅速下降,使得粘性流体的大量气泡无法去除,进而能被工作人员及时发现。
80.可选地,位于第二伞裙片42下侧的加热组件7的引出线73可以直接向罐体1的侧壁引出。第一伞裙片41下侧设有走线套,走线套位于任两个第一导流孔413之间,且从第一伞裙片41的中间向罐体1的侧壁延伸,位于第一伞裙片41下侧的加热组件7的引出线73穿过走线套后向罐体1的侧壁引出。上述设置能避免引出线73被粘性流体污染。
81.可选地,粘性流体脱气装置还包括温度检测件,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罐体1内的温度。进一步地,粘性流体脱气装置还包括提示件,当温度变化范围超过预设值时,提示件发出提示信息。可选地,提示件可以为音箱或蜂鸣器,提示信息可以为语音或蜂鸣声。
82.在另一实施例中,加热带71贴设于第一伞裙片41或第二伞裙片42上。
83.关于罐体1的结构,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罐体1包括脱气罐11和盖体12,流体入口121设于盖体12,流体出口111设于脱气罐11的罐底;盖体12盖设于脱气罐11后形成安装腔,支撑架3和伞裙组件4均设于安装腔内。
84.为对罐体1抽真空,本实施例中,盖体12设有真空口122,真空口122与真空泵的输出端连接。
85.为降低能源的消耗,本实施例中,粘性流体脱气装置还包括保温组件8,保温组件8设于罐体1外周。保温组件8的设置使得罐体1内的热量散失较慢,减少了对加热组件7的加热频率或可以降低加热组件7的功率。
86.作为优选,粘性流体脱气装置还包括防护壳9,防护壳9于罐体1的周向及底部,保温组件8设于罐体1和防护壳9之间,用于保护罐体1和保温组件8。本实施例中,保温组件8可以为保温棉。
87.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