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凿岩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24 13:23: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凿岩装置。


背景技术:

2.钻孔是钻爆法矿山与隧道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钻孔的效率与质量直接影响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目前,钻孔的工序多采用手持式风动凿岩机或人工操作液压凿岩台车进行作业。现有凿岩装置往往只通过潜孔钻头进行钻孔凿岩使得效率低下,在凿岩现场产生的灰尘较多影响操作人员的视线和健康,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凿岩装置,缓解现有技术中隧道凿岩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凿岩装置,包括壳体、冲击器、齿轮箱、潜孔轴和潜孔钻头,所述冲击器和齿轮箱设置壳体上,所述齿轮箱内设置有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潜孔轴的一端贯穿过齿轮箱后与冲击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潜孔轴的另一端与潜孔钻头连接,所述齿轮箱上设置有驱动驱动齿轮转动的旋转马达,所述从动齿轮通过轴承周向转动轴向固定的设置在齿轮箱内,所述齿轮的内孔上设置为第一内花键,所述潜孔轴与齿轮箱相对应的位置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内花键相匹配的第一外花键,所述潜孔轴与从动齿轮之间轴向移动周向固定连接。
5.进一步,还包括导向座所述导向座设置在齿轮箱的前端,所述导向座包括外套、前挡灰盖、后挡灰盖、轴承和轴承套,所述外套固定设置在齿轮箱的外壳上,所述外套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设置在轴承套上,所述潜孔轴贯穿过轴承套,所述潜孔轴与轴承套周向固定轴向移动的连接。
6.进一步,所述轴承套的中心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二内花键,所述潜孔轴与导向座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第二内花键相匹配的第二外花键,所述外套的两端分别套设有前挡灰盖和后挡灰盖。
7.进一步,所述潜孔轴靠近潜孔钻头一端的中心设置有通水孔,所述通水孔与潜孔钻头上的通水口连通,所述潜孔轴的外壁上设置有通水环,所述通水环通过穿孔与通水孔连通,所述潜孔轴上套设进水座,所述进水座通过轴承轴向固定周向转动的设置在潜孔轴上,所述进水座上设置有进水口。
8.进一步,所述进水座的内部设置有进水腔,所述进水腔设置在两组进水座上的两组轴承之间,所述进水腔的两端设置有油封进行密封,所述进水腔与进水口连通,所述进水腔围设在通水环上。
9.进一步,所述进水座的外壁上设置有限位套,所述进水口设置在限位套内,所述后挡灰盖上设置有限位座,所述限位座上设置有腰形槽,所述限位套贯穿过腰形槽,所述限位套可在腰形槽内沿潜孔轴的轴线方向移动。
10.进一步,所述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铰接座和铰接轴,所述铰接座上设置有铰接孔,通过所述铰接孔连接摆动油缸,通过所述铰接轴与摆臂连接。
11.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凿岩装置,包括壳体、冲击器、齿轮箱、潜孔轴和潜孔钻头,所述冲击器和齿轮箱设置壳体上,所述齿轮箱内设置有驱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潜孔轴的一端贯穿过齿轮箱后与冲击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潜孔轴的另一端与潜孔钻头连接,所述齿轮箱上设置有驱动驱动齿轮转动的旋转马达,所述从动齿轮通过轴承周向转动轴向固定的设置在齿轮箱内,所述齿轮的内孔上设置为第一内花键,所述潜孔轴与齿轮箱相对应的位置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内花键相匹配的第一外花键,所述潜孔轴与从动齿轮之间轴向移动周向固定连接。使用该设备在凿岩工作中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凿岩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14.图2为图1的正视图;
15.图3为图1的剖视图;
16.附图标记:1-壳体;2-冲击器;3-齿轮箱;4-潜孔轴;5-潜孔钻头;6
‑ꢀ
导向座;7-进水座;31-驱动齿轮;32-从动齿轮;33-旋转马达;61-外套;62
‑ꢀ
前挡灰盖;63-后挡灰盖;64-第一轴承;65-轴承套;41-通水孔;42-通水环; 71-进水腔;72-限位套;73-进水口;74-限位座;741-腰形孔;11-铰接轴;12
‑ꢀ
铰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8.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凿岩装置,包括壳体1、冲击器2、齿轮箱3、潜孔轴4和潜孔钻头5,所述冲击器2和齿轮箱3设置壳体1上,所述齿轮箱3内设置有驱动齿轮31和从动齿轮32,所述潜孔轴4的一端贯穿过齿轮箱3后与冲击器2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潜孔轴4的另一端与潜孔钻头5连接,所述齿轮箱3上设置有驱动驱动齿轮31转动的旋转马达33,所述从动齿轮32 通过轴承周向转动轴向固定的设置在齿轮箱3内,所述齿轮的内孔上设置为第一内花键,所述潜孔轴4与齿轮箱3相对应的位置的外周面上设置有与第一内花键相匹配的第一外花键,所述潜孔轴4与从动齿轮32之间轴向移动周向固定连接。采用液压冲击器2作为冲击动力源,液压马达作为旋转动力源。旋转马达33传动驱动齿轮31,从而带动从动齿轮32旋转。从动齿轮32带动潜孔轴4 旋转,其中从动齿轮32采用内花键结构,潜孔轴4采用外花键结构。从动轮通过轴承固定在壳体1上,在潜孔轴4旋转同时,后部的液压冲击器2对潜孔轴 4进行冲击作业。
19.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导向座6所述导向座6设置在齿轮箱3的前端,所述导向座6包括外套61、前挡灰盖62、后挡灰盖63、轴承和轴承套65,所述外套61固定设置在齿轮箱3的外壳上,所述外套61的中心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轴承的内圈固定设置在轴承套65上,所述潜孔轴4贯穿过轴承套65,所述潜孔轴4与轴承套65 周向固定轴向移动的连接。通过设置导向座6对潜孔轴4进行支撑,通过设置前挡灰盖62和后挡灰盖63防止灰尘进入轴承内,通过设置轴承套65使得将轴承的内圈固定设置在轴承套65上,并将轴承套65与潜孔轴4周向固定轴向移动的连接使得潜孔轴4在旋转时还能往复移动,从而达到钻孔的同时进行冲击,使其能更高效的进行凿岩。
20.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轴承套65的中心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二内花键,所述潜孔轴4与导向座6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第二内花键相匹配的第二外花键,所述外套61的两端分别套设有前挡灰盖62和后挡灰盖63。通过在轴承套65的中心设置第二通孔,并在第二通孔的内壁上设置第二内花键,在潜孔轴4的对应位置上设置第二外花键,使得第二内花键和第二外花键相配合,保证轴承套65与潜孔轴4之间相对不能周向转动但是能轴向移动,保证潜孔轴4的转动和冲击,使其能顺利的进行旋转钻孔以及冲击凿岩。
21.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潜孔轴4靠近潜孔钻头5一端的中心设置有通水孔41,所述通水孔41与潜孔钻头5上的通水口连通,所述潜孔轴4的外壁上设置有通水环42,所述通水环42通过穿孔与通水孔41连通,所述潜孔轴4上套设进水座7,所述进水座7通过轴承轴向固定周向转动的设置在潜孔轴4上,所述进水座7上设置有进水口73。通过在潜孔轴4的中心设置通水孔41与潜孔钻头5上的通水口连通从而给潜孔钻头5上供水用于潜孔钻头5上降尘降温润滑的作用,通过在潜孔轴4的外壁上设置周向环绕潜孔轴4 的通水环42并使通水环42与通水孔41连通,使得通水孔41能够在潜孔轴4 转动的过程中保持与进水座7上的进水口73连通,从而稳定的进行供水而不会在潜孔轴4转动过程中断水。通过向潜孔钻头供水起到润滑和降温降尘作用,使得施工现场的环境更好不会影响操作人员的视线和健康,使得凿岩效率更高。
22.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座7的内部设置有进水腔71,所述进水腔71设置在两组进水座7上的两组轴承之间,所述进水腔71的两端设置有油封进行密封,所述进水腔71与进水口73连通,所述进水腔71围设在通水环42上。通过在进水座7内部设置进水腔71可以在进水腔71内积存清水,使得通水环42始终能够与进水腔71连通保持供水稳定。
23.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座7的外壁上设置有限位套 72,所述进水口73设置在限位套72内,所述后挡灰盖上设置有限位座74,所述限位座74上设置有腰形槽,所述限位套72贯穿过腰形槽,所述限位套72 可在腰形槽内沿潜孔轴4的轴线方向移动。通过设置限位套72和限位座74并使得限位套72设置在腰形槽内,防止在凿岩时进水座7跟随潜孔轴4一通转动,设置腰形槽使得限位套72能在腰形槽内沿潜孔轴4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使得冲击器2在工作时进水座7可以跟随潜孔轴4一起做往复移动,从而使得可以方便的通过进水座7进行供水。使得在潜孔轴4转动和冲击过程中能保持供水。
24.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1的外壁上设置有铰接座12 和铰接轴11,所述铰接座上设置有铰接孔,通过所述铰接孔连接摆动油缸,通过所述铰接轴11与摆
臂连接。将凿岩装置通过铰接轴11铰接安装在凿岩设备的摆臂上,使其可以摆动调节朝阳装置的角度,可以适应更多角度的凿岩。
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