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混凝土浇筑用模框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2-08-24 11:45:2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浇筑用模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用模框组件。


背景技术:

2.体积较大的混凝土构件浇筑后,因水泥的水化热量大,水化热会聚集在内部不易散发,这样一来,会使得混凝土构件内部温度显著升高,而混凝土构件的表面散热较快,这样会形成较大的内外温差,即混凝土构件的内部会产生压应力,而混凝土构件的表面会产生拉应力,如温差过大则易在混凝土构件的表面产生裂纹;混凝土构件内部逐渐散热冷却并产生收缩时,由于受到基底或已浇筑的混凝土构件的约束,混凝土构件的内部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构件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构件会产生裂缝,这些裂缝会贯穿整个混凝土构件,由此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凝土浇筑用模框组件,其能够有效降低浇注后的混凝土构件的内外温差,以避免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纹和裂缝。
4.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浇筑用模框组件,包括模框本体和若干根螺纹杆,若干根螺纹杆均设置在模框本体中且每根螺纹杆均活动穿设在模框本体的其中两个对边中,每根螺纹杆的两个端均伸出于模框本体外并螺纹连接有螺帽组件,每根螺纹杆均通过位于螺纹杆两端的螺帽组件与模框本体紧固,每根螺纹杆的外部均套设有套管,每根套管的两端均与模框本体的内壁相抵靠,混凝土浇筑用模框组件还包括进水管和出水管,每根螺纹杆中均同轴设置有通水孔,每根螺纹杆的两端分别形成进水端和出水端,每根螺纹杆的进水端均通过连接管与前一根螺纹杆的出水端连接,位于最前的一根螺纹杆的进水端与进水管的一端连接,位于最后的一根螺纹杆的出水端与出水管的一端连接。
5.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浇筑用模框组件,其中,每根连接管均为橡胶软管,每根连接管的一端均套设在前一根螺纹杆的出水端的外部并与螺纹杆的出水端紧配合,每根连接管的另一端均套设在后一根螺纹杆的进水端的外部并与螺纹杆的进水端紧配合;通过采用橡胶软管作为连接管后,具有连接管与螺纹杆连接方便的优点。
6.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浇筑用模框组件,其中,每根连接管的两端的外部均套设有第一喉箍,连接管的两端与螺纹杆连接后,连接管的两端均通过对应位置上的第一喉箍与螺纹杆的端部固定;通过第一喉箍的设置,在连接管的两端与螺纹杆连接后,第一喉箍能够实现对连接管的两端的箍紧,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避免连接管出现脱离螺纹杆的现象。
7.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浇筑用模框组件,其中,进水管的一端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喉箍,进水管的一端与位于最前的一根螺纹杆的进水端通过第二喉箍紧固;通过第二喉箍的设置,在进水管的一端与位于最前的一根螺纹杆的进水端连接后,第二喉箍能够实现对进水管的一端的箍紧,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避免进水管出现脱离螺纹杆的现象。
8.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浇筑用模框组件,其中,出水管的一端的外部套设有第三喉箍,出水管的一端与位于最后的一根螺纹杆的出水端通过第三喉箍紧固;通过第三喉箍的设置,在出水管的一端与位于最后的一根螺纹杆的出水端连接后,第三喉箍能够实现对出水管的一端的箍紧,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避免出水管出现脱离螺纹杆的现象。
9.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浇筑用模框组件,其中,每根螺纹杆的两个端部的外壁上均设置有环形锥面;通过在螺纹杆两个端部的外壁上均设置环形锥面后,在连接管与螺纹杆连接时,环形锥面可与连接管端部的内壁配合导向,以便于连接管的端部套设到螺纹杆的端部的外部;同理,在进水管和出水管与螺纹杆连接时,便于进水管和出水管的端部套设到螺纹杆的端部的外部。
10.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浇筑用模框组件,其中,每根螺纹杆的外壁均与对应位置上的套管的内壁相贴;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浇筑在模框本体中的混凝土中的热量能够更好地经套管传递给螺纹杆,这样一来,能够提高对浇筑在模框本体中的混凝土的散热效果。
11.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浇筑用模框组件,其中,套管为pvc塑料管;通过采用pvc塑料管作为套管后,具有成本低的优点。
1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后,当混凝土浇筑在模框本体中后,且在螺纹杆中有冷却水流过时,冷却水能够带走混凝土中的热量,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降低浇注后的混凝土构件的内外温差,以避免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纹和裂缝。
附图说明
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掉部分结构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图1中a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图1中b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图1中c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为图2中d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
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2.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浇筑用模框组件,包括模框本体1和若干根螺纹杆2,若干根螺纹杆2均设置在模框本体1中且每根螺纹杆2均活动穿设在模框本体1的其中两个对边中,每根螺纹杆2的两个端均伸出于模框本体1外并螺纹连接有螺帽组件3,每根螺纹杆2均通过位于螺纹杆2两端的螺帽组件3与模框本体1紧固,每根螺纹杆2的外部均套设有套管4,每根套管4的两端均与模框本体1的内壁相抵靠,混凝土浇筑用模框组件还包括进水管5和出水管6,每根螺纹杆2中均同轴设置有通水孔21,每根螺纹杆2的两端分别形成进水端和出水端,每根螺纹杆2的进水端均通过连接管7与前一根螺纹杆2的出水端连接,位于最前的一根螺纹杆2的进水端与进水管5的一端连接,位于最后的一根螺纹杆2的出水端与出水管6的一端连接;上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为橡胶软管,此外,上述进水管的另一端用于与冷却水供给装置的出水口连接,出水管的另一端用于与冷却水供给装置的回水口连接;上述模框本体用于供混凝土填入,混凝土固化后用于形成混凝土构件。
23.每根连接管7均为橡胶软管,每根连接管7的一端均套设在前一根螺纹杆2的出水端的外部并与螺纹杆2的出水端紧配合,每根连接管7的另一端均套设在后一根螺纹杆2的进水端的外部并与螺纹杆2的进水端紧配合;通过采用橡胶软管作为连接管后,具有连接管与螺纹杆连接方便的优点。
24.每根连接管7的两端的外部均套设有第一喉箍8,连接管7的两端与螺纹杆2连接后,连接管7的两端均通过对应位置上的第一喉箍8与螺纹杆2的端部固定;通过第一喉箍的设置,在连接管的两端与螺纹杆连接后,第一喉箍能够实现对连接管的两端的箍紧,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避免连接管出现脱离螺纹杆的现象。
25.进水管5的一端的外部套设有第二喉箍51,进水管5的一端与位于最前的一根螺纹杆2的进水端通过第二喉箍51紧固;通过第二喉箍的设置,在进水管的一端与位于最前的一根螺纹杆的进水端连接后,第二喉箍能够实现对进水管的一端的箍紧,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避免进水管出现脱离螺纹杆的现象。
26.出水管6的一端的外部套设有第三喉箍61,出水管6的一端与位于最后的一根螺纹杆2的出水端通过第三喉箍61紧固;通过第三喉箍的设置,在出水管的一端与位于最后的一根螺纹杆的出水端连接后,第三喉箍能够实现对出水管的一端的箍紧,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避免出水管出现脱离螺纹杆的现象。
27.每根螺纹杆2的两个端部的外壁上均设置有环形锥面22;通过在螺纹杆两个端部的外壁上均设置环形锥面后,在连接管与螺纹杆连接时,环形锥面可与连接管端部的内壁配合导向,以便于连接管的端部套设到螺纹杆的端部的外部;同理,在进水管和出水管与螺纹杆连接时,便于进水管和出水管的端部套设到螺纹杆的端部的外部。
28.每根螺纹杆2的外壁均与对应位置上的套管4的内壁相贴;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浇筑在模框本体中的混凝土中的热量能够更好地经套管传递给螺纹杆,这样一来,能够提高对浇筑在模框本体中的混凝土的散热效果。
29.套管4为pvc塑料管;通过采用pvc塑料管作为套管后,具有成本低的优点。
30.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搭建模框本体,接着将每根螺纹杆穿设到模框本体中并通过螺帽组件来固定每根螺纹杆(在穿设螺纹杆的过程中,使得螺纹杆穿过套管),然后将每根螺纹杆的进水端均通过连接管与前一根螺纹杆的出水端连接,且使得位于最前的一
根螺纹杆的进水端与进水管的一端连接,位于最后的一根螺纹杆的出水端与出水管的一端连接,紧接着,将进水管的另一端与冷却水供给装置的出水口连接,将出水管的另一端与冷却水供给装置的回水口连接,随后即可在模框本体中浇注混凝土,当螺纹杆中有冷却水流过时,冷却水能够带走混凝土中的热量,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降低浇注后的混凝土构件的内外温差,以避免混凝土构件产生裂纹和裂缝。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