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聚能锅架及具有该聚能锅架的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2022-08-24 11:21:2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架,尤其涉及一种燃气灶锅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燃气灶。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燃气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锅具搭置在锅支架上来加热,锅与燃烧器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间隔,这样燃气燃烧产生的热能除了用来加热锅外,还有相当一部分逃逸到周围环境中,造成能源浪费。
3.为此,现有技术中公开了很多聚能锅架来实现提高热效率,聚能锅架往往设置有聚能圈,聚能圈在火焰与外界空气直接形成物理阻隔,从而减少聚能圈与火焰之间的空气向外流动,能够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聚能圈通常由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由于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从而,聚能圈也能够吸收火焰的热量。但目前的聚能锅架还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进一步能提供聚能效果的聚能锅架。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聚能锅架,包括聚能圈及设于聚能圈上端面能用于搁置锅具的上脚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圈(10)上端面中部具有凸起的峰部而形成外圈的第一谷部和和内圈的第二谷部,并且,前述的第一谷部高于第二谷部。
6.所述聚能圈包括底盘及设于底盘上的上盘,上盘与底盘上下拼接而成,内部形成空气隔热腔。前述底盘端口朝上呈环形凹槽状,前述上盘端口朝下呈凹槽状,所述的第一谷部和第二谷部成型于上盘的上端面,所述的上脚片设于上盘的上端面上并凸起于上盘。所述底盘与上盘焊接为一起。
7.进一步,所述底盘上开设有能从底盘凹槽内的液体流出的通孔,进入空气隔热腔的液体能从通孔流出,减少积累。
8.进一步,所述底盘下方设有多个下脚片,下脚片之间形成二次空气流经的间隙。
9.进一步,所述的下脚片下方设有缓冲垫。
10.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燃气灶,包括灶具本体和聚能锅架,前述灶具本体具有面板及设于面板上的燃烧器,所述的聚能锅架套设于燃烧器外周并位于面板上方。
11.进一步,所述的燃烧器下方布置有盛液盘,所述的聚能锅架下端具有置于盛液盘上的下脚片。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聚能圈上端面具有峰部而形成第一谷部和和第二谷部,这样两个谷部高低布置,内外两层形成双聚能结构,有利于热量散失。
附图说明
13.图1为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中其中一个聚能锅架脱开后的示意图。
15.图3为图2中聚能锅架的放大图。
16.图4为图3的分解图。
17.图5为图4中底盘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燃气灶为双眼灶,包括灶具本体200和两个聚能锅架100,灶具本体200具有面板201及设于面板201上的两个燃烧器202,每个聚能锅架100套设于各自的燃烧器202外周并位于面板201上方。燃烧器202下方布置有盛液盘203。
20.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聚能锅架包括聚能圈10、设于聚能圈10上端面能用于搁置锅具的上脚片3及设于聚能圈10下方的下脚片4,下脚片4置于盛液盘203上。
21.聚能圈10上端面中部具有凸起的峰部13而形成外圈的第一谷部11和和内圈的第二谷部12,并且,第一谷部11高于第二谷部12。
22.聚能圈10包括底盘2及设于底盘2上的上盘1,上盘与底盘上下焊接而成,内部形成空气隔热腔。底盘2端口朝上呈环形凹槽状,上盘1端口朝下呈凹槽状,第一谷部11和第二谷部12成型于上盘1的上端面,上脚片3设于上盘1的上端面上并凸起于上盘1。底盘2下方设有多个下脚片4,下脚片4之间形成二次空气流经的间隙。下脚片4下方设有缓冲垫5,缓冲垫5可以采用橡胶材质。具体地,下脚片4上具有钩部41,钩部41嵌设于缓冲垫5内并涂胶胶粘。
23.如图5所示,底盘2上开设有能从底盘2凹槽内的液体流出的通孔21。
24.上脚片和上盘焊接,上脚片略突出上盘,可保证定位且火焰灼烧上脚片的热量不容易直接传导到底部;上盘和底盘焊接,结构可靠,且材料可采用更薄的材料,可提升能效;且避免加热后材料变形造成异响;四个下脚片单独布置可避免聚能锅架上的高温直接传导到盛液盘或面板上,且二次空气流经下脚片时可起到降温作用;缓冲垫水平布置不容易脱落,内部设置钩部且粘胶,起到了多重防脱效果;通孔可使清洁造成的液体自动从底盘流出,避免内部溢液积存加热飞溅;上盘内侧凸起的峰部起到双聚能效果,聚能效果更好。


技术特征:
1.一种聚能锅架,包括聚能圈(10)及设于聚能圈(10)上端面能用于搁置锅具的上脚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圈(10)上端面中部具有凸起的峰部(13)而形成外圈的第一谷部(11)和和内圈的第二谷部(12),并且,前述的第一谷部(11)高于第二谷部(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圈(10)包括底盘(2)及设于底盘(2)上的上盘(1),前述底盘(2)端口朝上呈环形凹槽状,前述上盘(1)端口朝下呈凹槽状,所述的第一谷部(11)和第二谷部(12)成型于上盘(1)的上端面,所述的上脚片(3)设于上盘(1)的上端面上并凸起于上盘(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能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2)与上盘(1)焊接为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能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2)上开设有能从底盘(2)凹槽内的液体流出的通孔(2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能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2)下方设有多个下脚片(4),下脚片(4)之间形成二次空气流经的间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能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脚片(4)下方设有缓冲垫(5)。7.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6中任一一种聚能锅架的燃气灶,包括灶具本体(200)和聚能锅架(100),前述灶具本体(200)具有面板(201)及设于面板(201)上的燃烧器(202),所述的聚能锅架(100)套设于燃烧器(202)外周并位于面板(201)上方。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器(202)下方布置有盛液盘(203),所述的聚能锅架(100)下端具有置于盛液盘(203)上的下脚片(4)。

技术总结
一种聚能锅架,包括聚能圈(10)及设于聚能圈(10)上端面能用于搁置锅具的上脚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圈(10)上端面中部具有凸起的峰部(13)而形成外圈的第一谷部(11)和和内圈的第二谷部(12),并且,前述的第一谷部(11)高于第二谷部(12)。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燃气灶。聚能圈上端面具有峰部而形成第一谷部和和第二谷部,这样两个谷部高低布置,内外两层形成双聚能结构,有利于热量散失。有利于热量散失。有利于热量散失。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东 戎胡斌 李怀峰 余参参 刘晓刚 俞瑜 徐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07
技术公布日:2022/8/23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