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收割机用高效脱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24 10:12: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作物收割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收割机用高效脱粒装置。


背景技术:

2.收割机是一体化收割农作物的机械,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并将谷粒集中到储藏仓,然后在通过传送带将粮食输送到运输车上,也可用人工收割,将稻、麦等作物的禾秆铺放在田间,然后再用谷物收获机械进行捡拾脱粒。
3.相较于脱粒滚筒轴向与收割机的行走方向相垂直的横向轴流式联合收割机,纵向轴流式联合收割机的脱粒滚筒轴向与收割机的行走方向相同,具有更高的脱粒能力。
4.目前,申请号为201710665937.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谷物联合收割机及其脱粒分离装置,它包括脱粒滚筒、脱粒凹板、凹板固定梁、凹板调节装置,其中,脱粒凹板位于脱粒滚筒的下部,脱粒凹板的上部具有凹板连接部,凹板固定梁具有固定梁连接部,凹板连接部和固定梁连接部相互配合,从而脱粒凹板能够通过凹板连接部和固定梁连接部可上下移动地与凹板固定梁相连接;脱粒凹板的下部与凹板调节装置相连接,凹板调节装置能够使脱粒凹板相对所述凹板固定梁上下移动;脱粒分离装置还包括喂入板,喂入板位于脱粒滚筒的前下部、脱粒凹板的前部,上端的左右两侧可固定在固定梁前下侧,与脱粒滚筒的喂入螺旋叶片、脱粒滚筒上罩前部围成一特定空间,使从过桥结构输送来的作物顺利喂入并完成向后输送后得到充分脱粒、分离。
5.这种谷物联合收割机及其脱粒分离装置虽然可以收获不同作物或不同成熟度的作物,但作物喂入时受到喂入板与脱粒滚筒的喂入螺旋叶片、脱粒滚筒上罩前部围成的空间所限制,作物进料慢,从而影响脱粒效率,尚有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割机用高效脱粒装置,具有进料快、效率高、能耗低的优点。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收割机用高效脱粒装置,包括框架、连接于框架内的脱粒滚筒、设于脱粒滚筒顶部的上盖,以及设于脱粒滚筒底部的凹板筛,所述框架的两端分别设有喂入口与秸秆出口,所述凹板筛设于喂入口与秸秆出口之间,所述凹板筛的筛孔形成筛选通道,所述喂入口与凹板筛之间设有喂入腹板,所述喂入腹板与脱粒滚筒、上盖形成喂入通道,所述所述喂入通道的长度β为脱粒滚筒直径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框架的两端分别设有喂入口与秸秆出口,喂入口方便作物进入,秸秆出口方便作物脱粒后的秸秆输出,凹板筛设于脱粒滚筒底部且位于喂入口与秸秆出口之间,便于与脱粒滚筒的钉齿配合分离作物的谷粒与秸秆,凹板筛的筛孔形成筛选通道,便于筛选分离后的谷粒,喂入口与凹板筛之间设有喂入腹板,喂入腹板与脱粒滚筒、上
盖形成喂入通道,便于引导作物进入脱粒滚筒与凹板筛之间,喂入通道的长度β为脱粒滚筒直径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相较于现有技术与脱粒滚筒直径一样长的喂入通道,缩短了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通过缩短喂入通道的长度β减短了作物的喂入时间,降低了作物与喂入通道间的摩擦所产生的功耗,提高了进料速率,同时,在不改变设备尺寸即喂入口与秸秆出口距离不变的情况下,筛选通道得到延长,从而提高了筛选效果,减少谷粒浪费,当喂入通道的长度β在脱粒滚筒直径的三分之二以上时,进料速率提升较弱,当喂入通道的长度β在脱粒滚筒直径的二分之一以下时,不利于引导作物进入脱粒滚筒与凹板筛之间。
10.进一步,所述喂入通道的长度β为脱粒滚筒直径的二分之一。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喂入通道的长度β为脱粒滚筒直径的二分之一,适用于半喂入式收割机,半喂入式收割机只喂入稻穗部分,秸秆较短,进料速率高。
12.进一步,所述喂入通道的长度β为脱粒滚筒直径的三分之二。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喂入通道的长度β为脱粒滚筒直径的三分之二,适用于全喂入式收割机,既能提高进料速率又能引导作物进入脱粒滚筒与凹板筛之间。
14.进一步,所述凹板筛在喂入口与秸秆出口之间依次连接有多个。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板筛在喂入口与秸秆出口之间依次连接有多个,可减少单个凹板筛的长度,便于生产与运输,损坏时可进行单个更换而不必全部更换。
16.进一步,所述凹板筛与框架可拆卸连接。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板筛与框架可拆卸连接,方便凹板筛的安装与拆卸,便于维修与更新。
18.进一步,所述喂入腹板具有由喂入口向凹板筛过渡的曲面。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喂入腹板具有由喂入口向凹板筛过渡的曲面,便于作物进入脱粒滚筒与凹板筛之间,避免作物在喂入腹板上滞留。
20.进一步,所述喂入腹板与框架可拆卸连接。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喂入腹板与框架可拆卸连接,利于喂入腹板的安装与拆卸,便于维修与更新。
22.进一步,所述凹板筛的包角为180
°

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板筛的包角为180
°
,加大了凹板筛的弧长,增加了作物的谷粒与秸秆的脱粒分离时间,有利于提高分离率,允许的喂入量增大,提高了生产率,包角大于180
°
时,易使秸秆缠绕脱粒滚筒。
24.进一步,所述框架在凹板筛的两侧分别设有侧板。
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框架在凹板筛的两侧分别设有侧板,便于遮挡向两侧飞溅的谷粒,引导分离后的谷粒进入下一步工序,减少浪费。
2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1.设置喂入通道的长度β为脱粒滚筒直径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相较于现有技术缩短了喂入距离,使作物喂入更快,能耗低,同时在不改变设备尺寸的情况下可延长筛选通道,从而增加筛选面积,减少浪费;
28.2.设置喂入通道的长度β为脱粒滚筒直径的二分之一,更适用于半喂入式收割机,进料速率高;设置喂入通道的长度β为脱粒滚筒直径的三分之二,更适用于全喂入式收割机,既能提高进料速率又能引导作物进入脱粒滚筒与凹板筛之间;
29.3.设置多个凹板筛,可减少单个凹板筛的长度,方便生产、运输与维修,设置凹板筛的包角为180
°
,加大了凹板筛的弧长,增加了分离时间,从而提高分离率,允许的喂入量增大,生产率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30.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收割机用高效脱粒装置的立体图;
31.图2为实施例中一种收割机用高效脱粒装置上盖打开时的立体图;
32.图3为实施例中一种收割机用高效脱粒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实施例中一种收割机用高效脱粒装置的部分爆炸图。
34.图中:1、框架;11、上梁;12、下梁;13、侧板;2、凹板筛;3、喂入腹板;31、左板;32、右板;4、上盖;5、脱粒滚筒;6、支撑底架;7、前板;71、喂入口;8、后板;81、秸秆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36.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37.一种收割机用高效脱粒装置,参见图1、图2、图3,包括框架1、脱粒滚筒5、上盖4以及凹板筛2,其中,脱粒滚筒5连接于框架1内且与框架1转动连接,上盖4设于脱粒滚筒5顶部且与框架1连接,凹板筛2设于脱粒滚筒5底部且与框架1连接,框架1的两端分别设有喂入口71与秸秆出口81,设靠近喂入口71的方向为前,靠近秸秆出口81的方向为后,凹板筛2设于喂入口71与秸秆出口81之间,凹板筛2的筛孔形成筛选通道,参见图4,喂入口71与凹板筛2之间设有喂入腹板3,喂入腹板3与脱粒滚筒5、上盖4形成喂入通道,喂入通道的长度β为脱粒滚筒5直径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设脱粒滚筒5的直径为600毫米,则喂入通道的长度β为300毫米至400毫米,当使用半喂入式收割机时可将喂入通道的长度β设为脱粒滚筒5直径的二分之一,即300毫米,当使用半喂入式收割机时可将喂入通道的长度β设为脱粒滚筒5直径的三分之二,即400毫米。
38.具体的,参见图1、图3,框架1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下梁12以及两个上梁11,上梁11的前端与下梁12的前端齐平,上梁11的后端长于下梁12的后端,两个下梁12的顶部之间固定有支撑底架6,支撑底架6设有两个分别位于凹板筛2的前后两端,上梁11固定于支撑底架6的顶端,上梁11与下梁12的前端固定有前板7,喂入口71开设于前板7,上梁11后端固定有后板8,秸秆出口81由后板8、上梁11前端以及位于凹板筛2后端的支撑底架6形成,框架1在凹板筛2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侧板13。
39.参见图2,脱粒滚筒5通过转轴连接于前板7与后板8,脱粒滚筒5在凹板筛2顶部设有多个钉齿,脱粒滚筒5靠近喂入口71的一端固定有螺旋叶,螺旋叶设于喂入通道内可随脱粒滚筒5一起转动,便于带动作物进入脱粒滚筒5的钉齿与凹板筛2之间,凹板筛2与框架1可拆卸连接,凹板筛2的两侧分别通过紧固件连接于两个上梁11的内侧,凹板筛2中部向下凹陷用于包裹脱粒滚筒5,凹板筛2在喂入口71与秸秆出口81之间依次连接有多个,凹板筛2的包角为180
°
,使凹板筛2能包裹脱粒滚筒5的下半部分,上盖4的一侧与上梁11通过铰链连
接,上盖4的内侧固定有多个直立的筋板,多个筋板之间的间隙与脱粒滚筒5的钉齿相匹配,便于辅助分离谷粒与秸秆。
40.参见图4,喂入腹板3与框架1可拆卸连接,喂入腹板3具有由喂入口71向凹板筛2过渡的曲面,喂入腹板3由左板31与右板32的内侧拼接组成,左板31与右板32的后端与凹板筛2前端相匹配,左板31与右板32的外侧分别通过紧固件连接于两个上梁11的前端内侧,左板31与右板32的前端分别通过紧固件连接于前板7底部。
41.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42.工作时,作物从喂入口71进入喂入通道,由脱粒滚筒5带入脱粒滚筒5的钉齿与凹板筛2之间进行谷粒与秸秆的分离,分离后的谷粒由筛选通道下落至下一工序,分离后的秸秆则从框架1后端的秸秆出口81输出,通过缩短喂入通道的长度β,减小了摩擦功耗,加快了作物的喂入,延长了筛选通道,从而提高脱粒效率,同时减少了浪费。
4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