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瓦楞纸自动码垛运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2-08-24 10:03: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瓦楞纸制造设备,具体为一种瓦楞纸自动码垛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2.在瓦楞纸印刷制作完成后,操作人员会将瓦楞纸逐个堆叠起来,堆叠达到一定的高度后进行捆扎,捆扎后形成一个瓦楞纸组块,每个瓦楞纸组块逐个输送向自动码垛运输系统,自动码垛运输系统包括输送装置、取物台和机械臂(参考公开号cn208979893u),输送装置将瓦楞纸组块移动至取物台,然后机械臂从取物台上抓取瓦楞纸组块,逐个进行码垛。
3.目前输送装置带动瓦楞纸组块移动的过程中,瓦楞纸组块容易发生偏移,使瓦楞纸组块未对准取物台的进物口,使瓦楞纸组块难以移入取物台的置物槽内,导致机械臂抓取瓦楞纸组块失败而码垛中断。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瓦楞纸自动码垛运输系统,能够调整输送装置上瓦楞纸组块的位置,使瓦楞纸组块对准取物台的进物口,促使瓦楞纸组块推入取物台的置物槽内,使机械臂成功抓取瓦楞纸组块进行码垛。
5.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瓦楞纸自动码垛运输系统,包括机械臂(参考公开号cn208979893u)、取物台、输送装置、两个对齐器,取物台的设于输送装置的一端,取物台的上面设有置物槽,置物槽靠近输送装置的面设有进物口,置物槽的两个侧壁均设有置夹槽,两个置夹槽水平对称设置,机械臂的端部连接有机械爪,机械爪的下面设有两个夹板,两个夹板水平对称设置,两个夹板通过电机驱动相互靠近和远离移动:当机械臂带动机械爪移向置物槽时,两个夹板分别移入两个置夹槽内,当两个夹板相互靠近时,置物槽内的瓦楞纸组块夹固在两个夹板的中间。两个对齐器均设于输送装置的上方,且两个对齐器均位于靠近取物台的位置,两个对齐器水平对称设置,两个对齐器通过旋转电机驱动相互靠近和远离移动:当两个对齐器相互靠近时,两个对齐器带动瓦楞纸组块对准进物口。两个对齐器的相对面均设有移动槽,移动槽内设有推件,推件通过电机驱动向取物台靠近和远离移动:当推件靠近取物台移动时,推件带动瓦楞纸组块移入置物槽内。推件与移动槽旋转连接,推件通过电机驱动向取物台靠近和远离翻转:当推件远离取物台翻转时,推件完全翻入移动槽内;当推件靠近取物台翻转时,推件的一端翻出移动槽内。
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瓦楞纸自动码垛运输系统,操作人员使用自动码垛运输系统时,瓦楞纸组块通过输送装置移动至两个对齐器的中间;然后两个对齐器相互靠近,两个对齐器将瓦楞纸组块调整至对准进物口;再将推件移动至瓦楞纸组块远离取物台的一侧,翻出移动槽外;再将推件朝取物台方向移动,直至瓦楞纸组块推入置物槽内,翻回移动槽内,从而使机械臂成功抓取瓦楞纸组块进行码垛。
8.优选的,置夹槽的内底面设有置块口,置块口设于靠近置物槽的位置,置块口内设
有挡块,挡块向置块口靠近和远离移动,挡块靠近置块口的一端设有弹簧,弹簧的伸缩方向与挡块的移动方向相同,挡块的上面为斜面,斜面靠近置夹槽的边至远离置夹槽的边的位置逐渐增高:当夹件从置夹槽移向置物槽时,夹件带动挡块移入置块口内,弹簧被压缩;当弹簧复位时,挡块移出置块口。挡块对置物槽内的瓦楞纸组块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瓦楞纸组块向置夹槽偏移,使瓦楞纸组块移入置物槽内更顺利。
9.优选的,输送装置包括两个输送壁和若干个输送辊,两个输送壁水平对称设置,若干个输送辊沿着输送壁的长度方向排列,相邻的两个输送辊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输送辊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输送壁旋转连接,输送辊通过电机驱动朝取物台方向转动。瓦楞纸组块放置在输送辊的上面,输送辊转动时带动瓦楞纸组块移向进物口。
10.优选的,输送壁内设有若干输送齿轮,相邻的两个输送辊分别啮合在同个输送齿轮的两侧,使相邻的两个输送辊的转动方向相同,输送装置只需一个电机驱动其中一个输送辊转动,即可带动所有的输送辊同向转动,减小占用空间。
11.优选的,对齐器内设有同步带,同步带的内侧设有至少两个同步齿轮,两个同步齿轮水平对称设置在同步带的两端,两个同步齿轮均与同步带啮合,旋转电机固定在同步带的外周面上,同步带带动推件向取物台靠近和远离移动。
12.优选的,进块口从靠近至远离置物槽的口径逐渐增大,进块口能够引导瓦楞纸组块顺利进入置物槽内。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瓦楞纸自动码垛运输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实施例中瓦楞纸组块移向两个对齐器的中间时,瓦楞纸自动码垛运输系统的剖面图。
15.图3为实施例中推件翻向移动槽外时,瓦楞纸自动码垛运输系统的剖面图。
16.图4为实施例中推件朝向取物台移动时,瓦楞纸自动码垛运输系统的剖面图。
17.图5为实施例中推件翻向移动槽内时,瓦楞纸自动码垛运输系统的剖面图。
18.图6为实施例中推件背向取物台移动时,瓦楞纸自动码垛运输系统的剖面图。
19.图7为实施例中夹板从上方移入置夹槽时,取物台的剖面图。
20.图8为实施例中瓦楞纸组块夹固在两个夹板内时,取物台的剖面图。
21.图9为实施例中两个夹板将瓦楞纸组块夹出置物槽外时,取物台的剖面图。
22.图10为实施例中瓦楞纸组块未被夹住时,机械爪的仰视图。
23.图11为实施例中瓦楞纸组块被夹住时,机械爪的仰视图。
24.图12为实施例中瓦楞纸组块被夹住时,机械爪的侧视图。
25.图13为实施例中同步带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4为实施例中输送辊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1、机械臂;11、机械爪;12、夹板;2、取物台;20、置物槽;22、置夹槽;23、置块口;24、挡块;25、弹簧;26、进物口;3、输送装置;31、输送辊;32、输送壁;33、开槽;4、对齐器;40、移动槽;42、推件;51、同步带;52、同步齿轮;53、输送齿轮;54、旋转电机;6、瓦楞纸组块。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29.如图1至图6所示的瓦楞纸自动码垛运输系统,包括机械臂1、取物台2、输送装置3、两个对齐器4,取物台2的设于输送装置3的一端,取物台2的上面设有置物槽20,置物槽20靠近输送装置3的面设有进物口26,置物槽20的两个侧壁均设有置夹槽22,两个置夹槽22水平对称设置,机械臂1的端部连接有机械爪11,机械爪11的下面设有两个夹板12,两个夹板12水平对称设置,两个夹板12通过电机驱动相互靠近和远离移动:当机械臂1带动机械爪11移向置物槽20时,两个夹板12分别移入两个置夹槽22内,当两个夹板12相互靠近时,置物槽20内的瓦楞纸组块6夹固在两个夹板12的中间。两个对齐器4均设于输送装置3的上方,且两个对齐器4均位于靠近取物台2的位置,两个对齐器4水平对称设置,两个对齐器4通过旋转电机54驱动相互靠近和远离移动:当两个对齐器4相互靠近时,两个对齐器4带动瓦楞纸组块6对准进物口26。两个对齐器4的相对面均设有移动槽40,移动槽40内设有推件42,推件42通过电机驱动向取物台2靠近和远离移动:当推件42靠近取物台2移动时,推件42带动瓦楞纸组块6移入置物槽20内。推件42与移动槽40旋转连接,推件42通过电机驱动向取物台2靠近和远离翻转:当推件42远离取物台2翻转时,推件42完全翻入移动槽40内;当推件42靠近取物台2翻转时,推件42的一端翻出移动槽40内。
30.操作人员使用自动码垛运输系统时,瓦楞纸组块6通过输送装置3移动至两个对齐器4的中间;然后两个对齐器4相互靠近,两个对齐器4将瓦楞纸组块6调整至对准进物口26;再将推件42移动至瓦楞纸组块6远离取物台2的一侧,翻出移动槽40外;再将推件42朝取物台2方向移动,直至瓦楞纸组块6推入置物槽20内,翻回移动槽40内,从而使机械臂1成功抓取瓦楞纸组块6进行码垛。
31.其中,进块口从靠近至远离置物槽20的口径逐渐增大,进块口能够引导瓦楞纸组块6顺利进入置物槽20内。
32.如图7至图12所示,置夹槽22的内底面设有置块口23,置块口23设于靠近置物槽20的位置,置块口23内设有挡块24,挡块24向置块口23靠近和远离移动,挡块24靠近置块口23的一端设有弹簧25,弹簧25的伸缩方向与挡块24的移动方向相同,挡块24的上面为斜面,斜面靠近置夹槽22的边至远离置夹槽22的边的位置逐渐增高:当夹件从置夹槽22移向置物槽20时,夹件带动挡块24移入置块口23内,弹簧25被压缩;当弹簧25复位时,挡块24移出置块口23。挡块24对置物槽20内的瓦楞纸组块6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瓦楞纸组块6向置夹槽22偏移,使瓦楞纸组块6移入置物槽20内更顺利。
33.如图13所示,对齐器4内设有同步带51,同步带51的内侧设有至少两个同步齿轮52,两个同步齿轮52水平对称设置在同步带51的两端,两个同步齿轮52均与同步带51啮合,旋转电机54固定在同步带51的外周面上,同步带51带动推件42向取物台2靠近和远离移动。
34.如图14所示,输送装置3包括两个输送壁32和若干个输送辊31,两个输送壁32水平对称设置,若干个输送辊31沿着输送壁32的长度方向排列,相邻的两个输送辊31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输送辊3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输送壁32旋转连接,输送辊31通过电机驱动朝取物台2方向转动。瓦楞纸组块6放置在输送辊31的上面,输送辊31转动时带动瓦楞纸组块6移向进物口26。输送壁32内设有若干输送齿轮53,相邻的两个输送辊31分别啮合在同个输送齿轮53的两侧,使相邻的两个输送辊31的转动方向相同,输送装置3只需一个电机驱动其中
一个输送辊31转动,即可带动所有的输送辊31同向转动,减小占用空间。
35.其中,两个输送壁32均设有开槽33,两个开槽33水平对称设置,两个对齐器4分别在两个开槽33内移动。
36.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