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带柔性连廊的外置式抗震电梯井的制作方法

2022-08-24 05:21: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外置式电梯井,特别是一种带柔性连廊的外置式抗震电梯井,属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既有建筑加装电梯,是指在早期建造的4-7层未安装电梯的居民住宅楼增设电梯。由于老旧小区的特性,加装电梯通常只能选择在既有建筑外新建井道,此时电梯安装的便利性与电梯抗震需求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比如电梯井基础工程挖掘深度与抗震性能的矛盾,既有建筑的入户门往往有大量管线,难以深挖和改造,浅挖则抗震性能不佳;又比如外置电梯井与既有建筑连接方式和抗震性能的矛盾,使用强连接有利于把电梯荷载传递至既有建筑,但是由于沉降不同,影响结果难以评估,弱连接则电梯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未解决现有外置式电梯井建造时存在与既有建筑之间的突出矛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柔性连廊的外置式抗震电梯井。
4.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带柔性连廊的外置式抗震电梯井,包括外置式电梯井架,其特征在于外置式电梯井架与设于地基上的筏板之间设有摩擦摆,外置式电梯井架与既有建筑的楼板之间设有柔性连廊,该柔性连廊上设有滑动调节机构,以便通过摩擦摆吸收地震时地面与外置式电梯井架间的水平移动力,从而确保外置式电梯井架的抗震能力,柔性连廊的设置可确保地震时外置式电梯井架与既有建筑之间具有较好的连接性能,确保外置式电梯井架与既有建筑出现位移时的安全稳定性。
5.所述外置式电梯井架包括:由设于四个角处的立柱,以及间隔设于两两相邻的立柱之间的多根水平梁围成的竖直矩形框架,竖直矩形框架内设有竖直滑轨,轿厢设于竖直矩形框架内并与竖直滑轨滑动配接,轿厢通过钢绳与驱动机构相连接,以便在驱动机构带动下通过钢绳使轿厢在电梯井架内上、下运行。
6.所述摩擦摆设于外置式电梯井架的每个立柱底部与筏板之间,其包括:底部设第一弧形滑动面的上滑板,上滑板通过其顶部的法兰盘与设于立柱底部的法兰盘相连接,上滑板下方设有顶部设第二弧形滑动面的下滑板,下滑板通过其底部的法兰盘与筏板相连接,上、下滑板的滑动面之间设有滚动件,以便通过摩擦摆抵消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力。
7.所述柔性连廊包括:与外置式电梯井架外侧面相连的廊底板,与既有建筑楼板相连的固定板,以及设于廊底板与固定板之间的滑动调节机构,其中:
8.廊底板设为长条水平板,长条水平板一端与外置式电梯井架对应的立柱相连接、另一端向既有建筑楼板侧水平延伸,并在水平延伸处设置凹槽,固定板设为其上设凹槽的l形板;
9.滑动调节机构包括:左、右两端设凸起的水平连接板,该水平连接板一端的凸起与
廊底板的凹槽滑动配接、另一端的凸起与固定板的凹槽滑动配接,并在廊底板的凹槽前、后端,以及固定板的凹槽前、后端分别设置端挡板,以便通过滑动调节机构使柔性连廊能在水平及竖直方向进行一定量的位移,从而提高外置式电梯井架与既有建筑楼板之间的连接性能。
10.所述廊底板前、后两侧均设有刚性护栏,水平连接板及固定板前、后侧均设有柔性护栏,该柔性护栏为软质栏板或者活动栏板,以便通过护栏提高行人通过柔性连廊、滑动调节机构水平连接板时的安全性。
11.所述柔性连廊按既有建筑楼层数量一一对应设置。
12.所述外置式电梯井架与对应建筑单元之间进行刚性连接或者铰接,从而增强外置式电梯井架的横向稳定性。
13.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及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可方便地通过摩擦摆吸收地震时地面与外置式电梯井架间的水平移动力,从而确保外置式电梯井架的抗震能力,柔性连廊的设置可确保地震时外置式电梯井架与既有建筑之间具有较好的连接性能,确保外置式电梯井架与既有建筑出现位移时的安全稳定性。实为一理想的外置式电梯井。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中的外置式电梯井架结构图;
16.图3为图1中的摩擦摆结构图;
17.图4为图1中的柔性连廊结构图;
18.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柔性连廊的外置式抗震电梯井包括:外置式电梯井架1,该外置式电梯井架1与设于地基6上的筏板7之间设有摩擦摆9,该外置式电梯井架1与既有建筑的楼板25之间设有柔性连廊15,该柔性连廊15上设有滑动调节机构,以便通过摩擦摆9吸收地震时地面与外置式电梯井架1之间的水平移动力,从而确保外置式电梯井1的抗震能力,通过柔性连廊15的设置,可确保地震时外置式电梯井架1与既有建筑之间具有较好的连接性能,确保外置式电梯井架1与既有建筑出现位移时的安全稳定性;
21.外置式电梯井架1包括:由设于四个角处的立柱2,以及间隔设于两两相邻的立柱2之间的多根水平梁3围成的竖直矩形框架,竖直矩形框架内设有竖直滑轨4,轿厢5设于竖直矩形框架内并与竖直滑轨4滑动配接,如图2,轿厢5通过钢绳与常规驱动机构相连接,以便在常规驱动机构带动下,通过钢绳使轿厢5在外置式电梯井架1内上、下运行;
22.摩擦摆9设于外置式电梯井架1的每个立柱2底部与筏板7之间,其包括:底部设第一弧形滑动面12的上滑板11,上滑板11通过其顶部的法兰盘与设于立柱2底部的法兰盘10及螺栓、螺母相连接,上滑板11下方设有顶部设第二弧形滑动面14的下滑板8,下滑板8通过其底部的法兰盘及螺栓、螺母与筏板7相连接,上、下滑板11、8的滑动面12、14之间设有滚动件13,该滚动件13为滚动鼓,如图3,以便通过摩擦摆9抵消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力;
23.柔性连廊15包括:与外置式电梯井架1外侧面相连的廊底板17,与既有建筑楼板25相连的固定板22,以及设于廊底板17与固定板22之间的滑动调节机构,其中:
24.廊底板17设为长条水平板,长条水平板一端与外置式电梯井架1对应的立柱2相连接、另一端向既有建筑楼板25侧水平延伸,并在水平延伸处设置凹槽26,固定板22设为其上设凹槽23的l形板;
25.滑动调节机构包括:左、右两端设凸起18、21的水平连接板20,该水平连接板20左端的凸起18与廊底板17的凹槽26滑动配接、右端的凸起21与固定板22的凹槽23滑动配接,并在廊底板17的凹槽26前、后端,以及固定板22的凹槽23前、后端分别设置端挡板24,如图4、图5,以便通过滑动调节机构使柔性连廊15能在水平及竖直方向进行一定量的位移,从而提高外置式电梯井架1与既有建筑楼板25之间的连接性能;
26.廊底板17前、后两侧均设有刚性护栏16,水平连接板20及固定板24前、后侧均设有柔性护栏19,该柔性护栏19为软质栏板或者活动栏板,以便通过护栏提高行人通过柔性连廊15、滑动调节机构水平连接板20时的安全性;柔性连廊15按既有建筑楼层数量一一对应设置。
27.所述外置式电梯井架1与对应的不同建筑单元之间进行刚性连接或者铰接,从而增强外置式电梯井架1的横向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柔性连廊的外置式抗震电梯井,包括外置式电梯井架,其特征在于外置式电梯井架与设于地基上的筏板之间设有摩擦摆,外置式电梯井架与既有建筑的楼板之间设有柔性连廊,该柔性连廊上设有滑动调节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柔性连廊的外置式抗震电梯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式电梯井架包括:由设于四个角处的立柱,以及间隔设于两两相邻的立柱之间的多根水平梁围成的竖直矩形框架,竖直矩形框架内设有竖直滑轨,轿厢设于竖直矩形框架内并与竖直滑轨滑动配接,轿厢通过钢绳与驱动机构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柔性连廊的外置式抗震电梯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摆设于外置式电梯井架的每个立柱底部与筏板之间,其包括:底部设第一弧形滑动面的上滑板,上滑板通过其顶部的法兰盘与设于立柱底部的法兰盘相连接,上滑板下方设有顶部设第二弧形滑动面的下滑板,下滑板通过其底部的法兰盘与筏板相连接,上、下滑板的滑动面之间设有滚动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柔性连廊的外置式抗震电梯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廊包括:与外置式电梯井架外侧面相连的廊底板,与既有建筑楼板相连的固定板,以及设于廊底板与固定板之间的滑动调节机构,其中:廊底板设为长条水平板,长条水平板一端与外置式电梯井架对应的立柱相连接、另一端向既有建筑楼板侧水平延伸,并在水平延伸处设置凹槽,固定板设为其上设凹槽的l形板;滑动调节机构包括:左、右两端设凸起的水平连接板,该水平连接板一端的凸起与廊底板的凹槽滑动配接、另一端的凸起与固定板的凹槽滑动配接,并在廊底板的凹槽前、后端,以及固定板的凹槽前、后端分别设置端挡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柔性连廊的外置式抗震电梯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廊底板前、后两侧均设有刚性护栏,水平连接板及固定板前、后侧均设有柔性护栏,该柔性护栏为软质栏板或者活动栏板。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柔性连廊的外置式抗震电梯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廊按既有建筑楼层数量一一对应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柔性连廊的外置式抗震电梯井,包括外置式电梯井架,其特征在于外置式电梯井架与设于地基上的筏板之间设有摩擦摆,外置式电梯井架与既有建筑的楼板之间设有柔性连廊,该柔性连廊上设有滑动调节机构。可方便地通过摩擦摆吸收地震时地面与外置式电梯井架间的水平移动力,从而确保外置式电梯井架的抗震能力,柔性连廊的设置可确保地震时外置式电梯井架与既有建筑之间具有较好的连接性能,确保外置式电梯井架与既有建筑出现位移时的安全稳定性。位移时的安全稳定性。位移时的安全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应波 赵斌 蒋腾飞 曾译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昆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13
技术公布日:2022/8/22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