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金沙江河谷地区油橄榄栽培土壤改良方法与流程

2022-08-23 21:35: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油橄榄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金沙江河谷地区油橄榄栽培土壤改良方法。


背景技术:

2.油橄榄(olea europaea)是世界著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其果实含有丰富的优质食用植物油(橄榄油)。随着橄榄油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其消费市场越来越广阔。目前我国油橄榄种植面积约120万亩,主要分布在甘肃、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区。
3.油橄榄为引种物种,在栽培管理方面面临诸多技术瓶颈,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油橄榄产业的发展。油橄榄专家邓明全教授(2005)研究提出,油橄榄是地中海地区的典型作物,该地区的气候条件与我国油橄榄引种区截然不同,因此油橄榄种植园地的选择需充分考虑气候和土壤条件,栽植前要对园区土壤进行整治,全面深翻80~100cm。李聚桢(2006)研究认为,油橄榄挂果与土壤质地及水含量密切相关。吴万波等(2006)研究发现,在油橄榄适生区不同气候条件下栽培油橄榄,需改进栽培技术、选择适宜品种、改良土壤和加强树体管理才能获得丰产稳产。李聚桢(2010)研究显示,我国的雨季与油橄榄的生长期一致,但油橄榄对积水很敏感,积水易引发根腐病及其他病害,而土层太薄根系容易生长不良。赵阳等(2017)研究认为,不同油橄榄品种抗旱能力不同,随干旱胁迫的加剧,油橄榄品种叶片的sod、pod和 cat活性均发生变化。焦润安等(2018)研究表明,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可促进油橄榄生长、花芽分化和坐果状况,间作深根性的自然生草和浅根性的豌豆均能显著提高果园的土壤水含量、碱解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及土壤脲酶、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
4.气候条件、光照和水分是影响油橄榄植株正常生长的重要因素,而土壤结构是影响油橄榄产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对土壤进行改良,以促进油橄榄正常生长,提高产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沙江河谷地区油橄榄栽培土壤改良方法,针对金沙江河谷地区油橄榄种植园土壤偏酸性、黏重、容易板结等特点,进行土壤改良,实现油橄榄的优质生长,高产稳产。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金沙江河谷地区油橄榄栽培土壤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方面:
8.(1)深翻土壤:秋冬季节,深翻土壤;
9.(2)施用钙肥和磷肥:秋冬季节,结合深翻依照园土的酸碱度施用钙肥和磷肥;
10.(3)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10~11月,施有机肥作为基肥;1~2月,施用氮肥和硼肥作为第一次追肥,6~7月,施氮、磷、钾复合肥作为第二次追肥;
11.(4)施用微生物菌肥:春、秋季各施用一次;
12.(5)间作豆科植物或中药材。
13.油橄榄是喜氮、嗜钙植物,要求土壤肥沃、富含钙元素;根系需氧性很高,要求土壤通气性良好。而我国油橄榄适生区金沙江河谷地带土壤多是缺钙的中性或偏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结构不良、肥力差。油橄榄进入结果期后,土壤容易板结、肥力减退,影响油橄榄根系的生长,树势减弱,产量减少。发明人长期从事油橄榄等经济林的栽培及管理技术研究,针对油橄榄种植园土壤偏酸性、黏重、容易板结等特点,研发了本土壤改良方法。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节约成本,有效改善土壤条件对油橄榄产量带来的制约,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14.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土壤改良前,测定油橄榄园土壤ph值, caco3、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等含量,根据测定值确定施肥量。
15.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1)所述深翻土壤的深度为20~30cm,对全园进行深翻,或者根据植株树冠投影面积进行深翻。
16.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2)所述钙肥为石灰粉或过磷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磷肥为为钙镁磷肥或者磷酸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17.更优选的,(2)中对于中性土壤,ph值7.0,亩施过磷酸钙50kg;
18.对于偏酸性土壤,亩施石灰粉60kg和过磷酸钙50kg;
19.对于偏碱性土壤,增施有机肥或者添加酸性肥料如磷酸一铵。
20.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3)所述有机肥,5年以下树龄每株施 20-30kg,5-10年树龄每株施30-50kg,10年以上树龄每株施50-100kg。
21.第一次追肥,1-2月,施氮肥和硼肥此时正是油橄榄花芽分化和萌发阶段,需肥量较大,这时施肥能满足油橄榄开花、抽条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可以提高完全花比例,有利于春梢抽生和提高受精坐果率。减少落花落果,提高产量。第二次追肥,6-7月,施氮、磷、钾复合肥,每株结果树施1-1.5kg。此期是油橄榄夏梢抽生和果实膨大,油脂积累转化阶段,施肥后能满足抽梢、果实生长、油脂积累对养分的需求,能减少落果,提高果实质量和重量,提高果实含油率。
22.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4)所述微生物菌肥为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和解淀粉类芽孢杆菌组成的复合微生物菌剂,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解磷解钾、固氮、促生根、增强土壤保水透气等作用,施用量为40~50g/ 株。
23.采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在树冠内开挖环状沟,深度10-20cm,每株施 40~50g。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肥水渗透力,同时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的繁殖和对植物根部的侵袭,使植株生长旺盛、提高产量。
24.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5)所述间作豆科植物或者中药材,油橄榄树行间间作黄精、天门冬等中药材,或套种花生、大豆、绿豆等豆科植物。
25.更优选的,(5)间作黄精,3-4月或者8-9月进行种植,块茎每亩种植1500-2000株,3-5年采挖,年平均利润4000-10000元。
26.间作花生,春、秋两季进行播种,每亩10~15kg;11-12月或者翌年4~ 5月收割,每亩年利润1500元左右。
27.在油橄榄树行间间作黄精、白芍、党参、桔梗、半夏和天门冬等中药材,或套种花生、大豆、绿豆等豆科植物,一方面提高果园经济收入,一方面加速土壤熟化,减少地面水、
肥流失,促进油橄榄生长,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达到以短养长。
28.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金沙江河谷地区油橄榄栽培土壤改良方法,与常规施肥相比,本发明方法可显著提高油橄榄的产量,增加收益,同时通过间作其他品类,可在原有增收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土地单位面积利润。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金沙江河谷地区油橄榄栽培土壤改良方法,所用原料均为市售可得,例如钙镁磷肥可购自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微生物菌肥可购自郑州中科化工产品有限公司,对其来源不做具体限定,所涉及的方法,如无特殊提及,均为常规方法,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31.实施例1
32.一种金沙江河谷地区油橄榄栽培土壤改良方法,包括以下方面:
33.(1)深翻土壤:秋冬季节,深翻土壤;
34.深翻土壤的深度为20~30cm,对全园进行深翻,或者根据植株树冠投影面积进行深翻。
35.(2)施用钙肥和磷肥:秋冬季节,结合深翻依照园土的酸碱度施用钙肥和磷肥;钙肥为石灰粉或过磷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磷肥为钙镁磷肥或者磷酸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36.对于中性土壤,ph值7.0,亩施过磷酸钙50kg;
37.对于偏酸性土壤,亩施石灰粉60kg和过磷酸钙50kg;
38.对于偏碱性土壤,增施有机肥或者添加酸性肥料如磷酸一铵。
39.(3)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10~11月,施有机肥作为基肥;1~2月,施用氮肥和硼肥作为第一次追肥,6~7月,施氮、磷、钾复合肥作为第二次追肥;
40.有机肥,5年以下树龄每株施20-30kg,5-10年树龄每株施30-50kg,10 年以上树龄每株施50-100kg;
41.第一次追肥为复合肥(n、p、k:15-15-15)和硼肥,施用量为10年以下树龄复合肥0.5~1.0kg/株,硼肥0.05~0.1kg/株;10年及以上树龄复合肥 1~2kg/株,硼肥0.2kg/株;
42.第二次追肥为3~5月追施叶面肥,叶面肥中含0.1~0.2%的尿素,和,0.2~ 0.3%的磷酸二氢钾或0.1~0.2%的硼酸。
43.(4)施用微生物菌肥:春、秋季各施用一次;
44.微生物菌肥为枯草芽孢杆菌、胶冻样类芽孢杆菌和解淀粉类芽孢杆菌组成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施用量为40~50g/株。
45.(5)间作豆科植物或者中药材。
46.间作豆科植物或者中药材,油橄榄树行间间作黄精、天门冬等中药材,或套种花生、大豆、绿豆等豆科植物。当间作黄精,在3-4月或者8-9月进行种植,块茎每亩种植1500-2000株,3-5年采挖;当间作花生,春、秋两季进行播种,每亩10~15kg;11-12月或者翌年4~
5月收割。
47.实施例2
48.在丽江市玉龙县大具乡培良村油橄榄园进行试验,研究油橄榄产量及经济效益与土壤施肥的关系。试验选择一块10亩的样地,每亩种植2年生油橄榄豆果品种22株。其中8亩作为试验组,按照实施例1方式进行施肥试验, 2亩常规施肥(每年施一次基肥,一次追肥)作为对照,测定土壤ph值及营养元素含量,进行对比。
49.2年生豆果品种种植后第三年试花试果,第四年进入产果期,第五年,进行测产。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的土壤全氮增加129%,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83.8%、28.3%,有机质增加97.7%,ph6.8上升到ph7.2,鲜果产量提高80%,利润提高了116%。见表1。
50.表1土壤改良后的增肥效果及经济效益
[0051][0052]
实施例3(间作黄精)
[0053]
2018年在丽江市玉龙县鸣音镇油橄榄园选择10亩定植5年的鄂植8号进行试验,10亩油橄榄园均以实施例1方式进行土壤改良及管理,5亩行间间作中药材黄精,每亩间作黄精种苗3000株;5亩单一种植油橄榄。油橄榄品种鄂植8号定值后第4年试花试果,第5年达到产果期;黄精种苗种植后,第3年可采挖。2018-2020年分别对间作黄精与单一种植油橄榄的样地进行测产,结果见表2:
[0054]
表2油橄榄单一种植与行间间作黄精对比结果
[0055][0056]
表2可以看出:同等条件下,间作黄精,亩产量较单一种植油橄榄,提高4%,黄精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总收益提高了103%,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利用效率。黄精属阴生植物,在油橄榄树下种植,达到了遮荫作用,节省了搭建遮荫网成本;其次种植黄精需精细管理,勤施肥勤浇水,在管理黄精的同时,使油橄榄增加了水肥的吸收,降低了油橄榄管理成本。
[0057]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58]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
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