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中药封包治疗仪、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2022-08-21 14:35: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药封包治疗仪、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中药封包疗法,属中医传统外治方法之一,具有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无需消化道吸收代谢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内科、妇科、儿科和外科的多种疾病,特别地,对腰间盘突出或腰肌劳损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3.其中,中药封包是根据患者症状,并结合患者的体征信息和诊治信息,配制对应功效的中药进行打粉,添加清水或蜂蜜等辅料调匀后包裹制成。再结合红外理疗法,使用时,对中药封包进行加热,使得中药封包热敷于患者的患处,进而人体的毛孔受热张开,同时,中药封包内的药物渗透并直接作用于患者的患处,以达到治疗效果,充分发挥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祛风祛湿、消肿止痛、强筋健骨、益气止痛等作用。中药封包是否精准贴敷于患者的患处对治疗效果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现有的中药封包治疗仪在使用时存在有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治疗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药封包治疗仪、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中药封包治疗仪,具有改善治疗效果的特点。
7.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8.一种中药封包治疗仪,包括治疗体、药贴和松紧带,所述药贴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治疗体上,所述松紧带有两条且分别连接于所述治疗体的两端,两条所述松紧带远离所述治疗体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药贴安装于治疗体上,以借助治疗体加热药贴,再使药贴敷于患处进行治疗,且药贴可拆卸安装于治疗体上,便于拆卸更换;两条松紧带分别连接于治疗体的两端且两条松紧带远离治疗体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以借助松紧带的弹力,使被佩戴的治疗体能够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进而一种中药封包治疗仪在保证降低成本的同时,能使药贴精准贴敷于患者的患处,有利于更好缓解疼痛症状。
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药贴通过第一魔术贴安装于所述治疗体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第一魔术贴实现药贴和治疗体的可拆卸连接,设计简单且成本低。
1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条所述松紧带远离所述治疗体的一端通过第二魔术贴可拆卸连接,其中一条所述松紧带远离所述治疗体的一端在表面安装有
第二魔术贴勾面,另一条所述松紧带远离所述治疗体的一端在表面安装有第二魔术贴毛面。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中一条松紧带的一端安装第二魔术贴勾面,另一条松紧带的一端安装第二魔术贴毛面,采用第二魔术贴实现两条松紧带的可拆卸连接,设计简单且成本低。
14.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二魔术贴毛面上安装有电源收纳袋。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源收纳袋可用于收纳治疗仪的移动电源,便于额外配套移动电源为治疗仪供电,以更好地满足使用需求。
1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治疗体的长棱范围设计为370mm~460mm。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人类工效学提供的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基于中医治疗穴位分布和中国人的肩宽数据的统计结果作为治疗体长棱的设计依据,以使药贴能匹配患者的体型大小;肩痛治疗对应患者的肩髃穴、肩髎穴、肩井穴、天宗穴等穴位,腰痛治疗对应患者的肾俞穴、大肠俞穴腰眼穴等穴位,药贴设计能适用大部分患者且覆盖患者的肩痛和腰痛治疗穴位需要;进而一种中药封包治疗仪在保证降低成本的同时,能科学设计治疗体的长棱范围,使药贴精准贴敷于患者的患处,有利于更好缓解疼痛症状。
1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治疗体的长棱为400mm。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治疗体的长棱为400mm,使得治疗体能匹配大部分患者的体型大小,在保证药贴精准贴敷于患者的患处的同时,降低治疗仪的设计成本。
2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针对女患者,所述治疗体的长棱范围设计为371mm~428mm。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18~55岁女性中90%的人的肩宽数据371mm的统计结果,采用统计得到的肩宽数据作为治疗体长棱的设计依据,以使药贴能匹配患者的体型大小,且371mm的肩宽位置对应女患者的肩贞穴位,且因肩宽数据相比于其余参数的数据范围最大,故治疗体的长棱在能覆盖肩贞穴位的同时,也能覆盖腰部的志室穴位,将热药贴敷于肩贞穴能治疗肩臂疼痛等,敷于志室穴能治疗腰脊强痛等,同时,18~55岁女性中90%的人的最大肩宽数据为428mm,设计治疗体的长棱的最大值,保证药贴能适用体型较大的患者且覆盖患者的肩贞穴位或志室穴位。
2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针对女患者,所述治疗体的长棱为380mm、400mm或420mm。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治疗体的棱长从最小值按9mm、29mm或49mm增加,进而得到380mm长棱、400mm长棱或420mm长棱的治疗体,以使药贴在对准女患者的肩贞穴位或志室穴位同时,能匹配不同女患者的体型大小,适用性更强。
24.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针对男患者,所述治疗体的长棱范围设计为397mm~460mm。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于18~60岁男性中90%的人的肩宽数据397mm的统计结果,采用统计得到的肩宽数据作为治疗体长棱的设计依据,以使药贴能匹配患者的体型大小,且397mm的肩宽位置对应男患者的肩贞穴位,因肩宽数据相比于其余参数的数据范围
最大,故治疗体的长棱在能覆盖肩贞穴位的同时,也能覆盖腰部的志室穴位,将治疗体热敷于肩贞穴能治疗肩臂疼痛等,敷于志室穴能治疗腰脊强痛等;同时,结合18~60岁男性中90%的人的最大肩宽数据为460mm,设计治疗体的长棱的最大值,保证药贴能适用体型较大的患者且覆盖患者的肩贞穴位或志室穴位。
2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针对男患者,所述治疗体的长棱为400mm、420mm或440mm。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治疗体的棱长从最小值按3mm、23mm或43mm增加,进而得到400mm长棱、420mm长棱或440mm长棱的治疗体,以使药贴在对准男患者的肩贞穴位或志室穴位同时,能匹配不同男患者的体型大小,适用性更强。
2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治疗体包括红外发热区,所述红外发热区采用分区控制方式,具体为用于正对患者治疗部位中间位置的中温区和位于所述中温区两侧的对称设置的边缘温区;
29.所述中温区和任一所述边缘温区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终端通信连接,并实时向所述终端上报测得的温度值;
30.所述治疗体还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终端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终端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治疗体的发热温度。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治疗体两侧区域散热快,且治疗体两侧区域对应的人体位置的穴位分布较密集,故在治疗体上设计了中温区和位于中温区两侧的边缘温区,同时,中温区和边缘温区均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实时检测温度,温度传感器将测得的温度值实时向终端上报,治疗体还电性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与终端通信连接,接收终端的控制信号,以控制治疗体的发热温度,进而在边缘温区的温度降低达到预设条件时,即可以借助终端和控制器进行精细化控温,及时调控边缘温区的温度值,使得边缘温区的温度值能维持恒定,继而有利于药贴对边缘温区对应的人体位置的穴位进行热敷和治疗,以改善使用体验,能使治疗仪保持较佳的治疗效果。
3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还电性连接有至少3档的温控按钮,所述控制器接收所述温控按钮的输入信号,对应控制所述治疗体的发热温度。
3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温控按钮控制治疗体的发热温度,以起到直观易用的目的。
34.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控制器的电源端电性连接有移动电源,所述移动电源的输出电压范围为14.8v~25.9v,连续工作电流范围为1a~3a。
3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方便穿戴条件下选择移动电源的容量,以满足每充电一次,在正常治疗参数条件下可以连续使用60-90分钟。
36.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中药封包治疗仪的控制方法,具有改善治疗效果的特点。
37.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8.一种中药封包治疗仪的控制方法,所述终端执行以下步骤:
39.实时获取温度传感器测量的中温区的温度值和边缘温区的温度值;
40.基于获取的所述温度值,结合预设的温控表,计算此时所述治疗体对应的温差值;
41.将所述温差值转换为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器内。
4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终端实时获取温度传感器测量的中温区的温度值和边缘温区的温度值,作为基础数据;再结合预设的温控表,计算此时治疗体对应的温差值并转换为控制信号;使控制信号发送至控制器内,由控制器控制治疗体的中温区和边缘温区的温度值,以精细化控温,及时调控边缘温区的温度值,使得边缘温区的温度值能维持恒定,继而有利于药贴对边缘温区对应的人体位置的穴位进行热敷和治疗,以改善使用体验,能使治疗仪保持较佳的治疗效果。
43.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中药封包治疗仪的控制装置,具有改善治疗效果的特点。
44.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45.一种中药封包治疗仪的控制装置,包括:
46.数据模块,用于实时获取温度传感器测量的中温区的温度值和边缘温区的温度值;
47.计算模块,用于基于获取的所述温度值,结合预设的温控表,计算此时所述治疗体对应的温差值;
48.控制模块,用于将所述温差值转换为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器内。
49.第四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具有改善治疗效果的特点。
50.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51.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一种中药封包治疗仪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52.第五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改善治疗效果的特点。
53.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5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一种中药封包治疗仪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55.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56.1、采用统计得到的肩宽数据作为治疗体长棱的设计依据,以使药贴能匹配患者的体型大小;设计治疗体的长棱的最大值,保证药贴能适用大部分患者且覆盖患者的肩部或腰部的治疗穴位;进而一种中药封包治疗仪在保证低耗成本的同时,能科学设计治疗仪的长棱范围,使药贴精准贴敷于患者的患处,有利于更好缓解疼痛症状;
57.2、在治疗体上设计了正对患者治疗部位中间位置的中温区和位于中温区两侧的对称设置的边缘温区,同时,中温区和边缘温区均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以实时检测温度,且在边缘温区的温度降低达到预设条件时,可借助终端和控制器进行精细化控温,及时调控边缘温区的温度值,使得边缘温区的温度值能维持恒定,以改善使用体验,使治疗仪保持较佳的治疗效果;
58.3、借助温控按钮控制治疗体的发热温度,以起到直观易用的目的;
59.4、移动电源的大小便于穿戴,且电池容量适宜,以满足每充电一次,在正常治疗参数条件下可以连续使用60-90分钟。
附图说明
60.图1是本技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药封包治疗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61.图2是本技术又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药封包治疗仪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62.图3是本技术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药封包治疗仪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63.附图标记说明:
64.1、治疗体;2、药贴;3、松紧带;4、第一魔术贴;51、第二魔术贴勾面;52、第二魔术贴毛面;53、电源收纳袋;6、控制器;7、移动电源;8、连接器;9、用户移动终端;10、远程服务终端;11、rfid电子标签;12、rfid收发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65.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6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67.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68.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69.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中药封包治疗仪,该治疗仪包括治疗体1和药贴2,治疗体1可以为长方体型,药贴2和治疗体1的形状大小相同,使用时,治疗体1的正面朝向患者。药贴2可拆卸安装于治疗体1的正面所在区域内。例如,通过魔术贴或子母扣,使药贴2固定于治疗体1上。
70.本实施例中,药贴2通过第一魔术贴4安装于治疗体1上。第一魔术贴毛面分别固定在治疗体1正面的两侧位置,第一魔术贴勾面分别固定在药贴2朝向治疗体1一面的两侧位置,第一魔术贴毛面和第一魔术贴勾面粘连设置。
71.治疗体1包括红外发热区,治疗体1可以为产生远红外线光波的发热体,发热体可采用碳纤维发热材料,通电后可发射波长5um~15um的远红外线光波。本实施例中,治疗体1可以为碳纤维发热线。
72.药贴2为中药药包,内含有治疗肩臂颈椎疼痛的药材。
73.为了使治疗体1能精准贴敷于患者的患处,本技术调研了人类工效学尺寸的数据信息,并结合国标数据,形成了治疗体长棱设计范围为370mm~460mm。作为满足大部分患者需要和考虑经济性,本实施例提供的治疗体长棱为400mm。
74.进一步地,针对女患者,治疗体1的长棱范围设计为371mm~428mm。
75.进一步地,针对男患者,治疗体1的长棱范围设计为397mm~460mm。
76.进一步地,针对男患者,治疗体1的长棱可以为400mm、420mm或440mm中的任一种。针对女患者,治疗体1的长棱可以为380mm、400mm或420mm中的任一种。进而给治疗体1的棱长设置一定的波动范围,以进一步保证治疗体1的长棱能覆盖不同体型的患者的肩贞穴位或志室穴位。药贴2在对准患者的肩贞穴位或志室穴位的同时,治疗体1能匹配不同患者的体型大小,适用性更强。
77.药贴2靠近治疗体1的一面安装有用于存储药贴2信息的rfid电子标签11,治疗体1上对应安装有用于接收rfid电子标签11的数据信号并转发的rfid收发模块12。其中,存储的药贴2信息包括药包编号、适应症、出厂日期、启用时间和使用期限等信息。rfid收发模块12为集成无线收发芯片,本实施例中,可采用adf9010芯片或nrf905芯片。rfid收发模块12读取rfid电子标签11存储的药贴2信息,并转发至终端,用于大数据分析与运用。
78.治疗体1的两端设置有松紧带3,两条松紧带3分别固定连接于治疗体1的两端,两条松紧带3远离治疗体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魔术贴或子母扣,使两条松紧带3固定连接。
79.松紧带3具有弹性,使被佩戴的治疗体1能够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进而治疗体1能精准贴敷于患者的患处。
80.本实施例中,松紧带3远离治疗体1的一端通过第二魔术贴可拆卸连接,其中一条松紧带3远离治疗体1的一端在表面安装有第二魔术贴勾面51,另一条松紧带3远离治疗体1的一端在表面安装有第二魔术贴毛面52,第二魔术贴勾面51和第二魔术贴毛面52粘连设置。
81.第二魔术贴毛面52的宽度和第二魔术贴勾面51的宽度相同,第二魔术贴毛面52的长度大于第二魔术贴勾面51的长度,第二魔术贴毛面52的一端正对第二魔术贴勾面51,第二魔术贴毛面52的另一端还固定安装有电源收纳袋53。
82.又因存在治疗体1两端区域散热快的情况,而治疗体1两端区域对应的人体位置的穴位分布较密集,故使用药贴2热敷时治疗效果会更好,故本技术采用红外发热区温度分区控制的方式,将治疗体1的红外发热区划分为用于正对患者治疗部位中间位置的中温区和位于中温区两侧的对称设置的边缘温区;
83.中温区和任一边缘温区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终端通信连接,并实时向终端上报测得的温度值;
84.治疗体1还电性连接有控制器6,控制器6与终端通信连接,控制器6接收终端的控制信号,控制治疗体1的发热温度。
85.进一步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6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使控制器6能直接获取温度传感器测得的温度值,同时,控制器6通过接口获取rfid电子标签11内存储的药贴2信息,进而可根据治疗时间、温度参数,控制发热体加温进行治疗。
86.进而在边缘温区的温度降低达到预设条件时,即可以借助终端和控制器6进行精细化控温,及时调控边缘温区的温度值,使得边缘温区的温度值能维持恒定或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呈曲线变化,继而有利于药贴2对边缘温区对应的人体位置的穴位进行热敷和治疗,以改善使用体验,能使治疗仪保持较佳的治疗效果。
87.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可以为温度探头。温度探头可以为热电偶或者热电阻。热电偶在温度变化时电压值会变化。热电阻在温度变化时电阻值会变化。
88.终端可以用户移动终端9或远程服务终端10。
89.基于用户移动终端9可开发治疗小程序,用于提供包括用户注册、使用登录、设备连接、治疗仪控制、药贴2更换提醒、治疗温度和时间调节、获取用户治疗效果并视觉模拟疼痛级别和获得评分表格、用户健康管理、设备维护保修、设备药贴2采购、健康咨询等功能内容。
90.基于远程服务终端10可进行账户管理、用户设备管理、用户健康管理、用户服务管理等。
91.其中,账户管理包括提供新建/删除/编辑用户、用户权限变更、用户信息变更、用户密码修改和密码维护等系统维护功能。
92.用户设备管理包括提供联网配置、设备的增加/删除等功能。
93.用户健康管理包括用户年龄、性别、病症史等信息,为用户建立健康档案,并获取存储用户治疗过程的效果反馈信息,以为全过程控制治疗提供依据。
94.用户服务管理包括为用户提供健康咨询服务、设备和药物采购服务等。
95.进一步地,控制器6内置无线通信模块。控制器6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用户移动终端9通讯连接,用户移动终端9再通过移动网络与远程服务终端10通讯连接。
96.进一步地,控制器6的输入端还电性连接有至少3档的温控按钮,控制器6接收温控按钮的输入信号,对应控制治疗体1的发热温度。本实施例中,温控按钮包括低温档、中温档和高温档三档。借助温控按钮控制治疗体1的发热温度,具有直观易用的优点。
97.控制器6的输入端还电性连接有时间按钮,控制器6接收时间按钮的输入信号,对应控制治疗体1的发热时间,以调控治疗时间。借助时间按钮可设置治疗体1按15分钟、30分钟、45分钟等时间进行发热,操作便捷。
98.控制器6上还电性连接有指示灯,用于指示控制器6的工作状态。
99.进一步地,控制器6通过连接器8电性连接移动电源7。移动电源7的电池容量范围设计为2000mah~3500mah,移动电源7的输出电压范围设计为14.8v~25.9v,连续工作电流为1a~3a。
100.本实施例中,可选用2500mah的移动电源7,输出电压21v,连续工作电流3a,使得移动电源7的体积大小便于穿戴,以满足每充电一次,在正常治疗参数条件下可以连续使用60-90分钟。
101.移动电源7可配置两块,以保证电能充足,避免用户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移动电源7的电能耗尽需要充电而需停止使用的情况,改善了用户体验。
102.或者,控制器6也可以通过连接器8电性连接充电器,直接进行充电,以降低成本。本实施例中,连接器8为接头。
103.进而一种中药封包治疗仪的药贴2安装于治疗体1上,以借助治疗体1加热药贴2,再使药贴2敷于患处进行治疗;松紧带3连接于治疗体1的两端,以借助松紧带3的弹力,使被佩戴的治疗体1能够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再采用统计得到的肩宽数据作为治疗体1长棱的设计依据,形成了治疗体长棱设计范围为370mm~460mm,在保证药贴能适用大部分患者且覆盖患者的肩部或腰部的治疗穴位;进而一种中药封包治疗仪在保证低耗成本的同时,能科学设计治疗仪的长棱范围,使药贴精准贴敷于患者的患处,有利于更好缓解疼痛症状;作为满足大部分患者需要和考虑经济性,本实施例提供的治疗体长棱为400mm。
104.参照图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中药封包治疗仪的控制方法,该一种中药封包治疗仪的控制方法包括终端执行以下步骤:
105.s1:实时获取温度传感器测量的中温区的温度值和边缘温区的温度值;
106.s2:基于获取的温度值,结合预设的温控表,计算此时治疗体1对应的温差值;
107.s3:将温差值转换为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器6内。
108.其中,预设的温控表为温度值在预设时间范围内呈曲线变化的治疗温度分布曲线,本实施例中,治疗温度分布曲线包含两种:(1)温度分区分布曲线,即中间温度与两侧温度的分布,根据治疗症状不同,采用不同的分区温度控制;(2)治疗时间与治疗温度的分布曲线,即治疗过程的温度强弱随治疗时间变化的曲线,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一种。
109.基于预设的温控表,再结合温度传感器测得的实时温度值,即可求得实时温度值与理想温度值的温差值,再基于温差值计算治疗体1升温至该温差值所需时间并转换为控制信号,以控制治疗体1的加热时间,直至治疗体1达到该理想温度值。
110.进而一种中药封包治疗仪的控制方法通过远程服务终端10实时获取温度传感器测量的中温区的温度值和边缘温区的温度值,作为基础数据;再结合预设的温控表,计算此时治疗体1对应的温差值并转换为控制信号;使控制信号发送至控制器6内,由控制器6控制治疗体1的中温区和边缘温区的温度值,以精细化控温,及时调控边缘温区的温度值,使得边缘温区的温度值能维持恒定,继而有利于药贴2对边缘温区对应的人体位置的穴位进行热敷和治疗,以改善使用体验,能使治疗仪保持较佳的治疗效果。
111.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112.参照图3,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中药封包治疗仪的控制装置,包括:
113.数据模块,用于实时获取温度传感器测量的中温区的温度值和边缘温区的温度值;
114.计算模块,用于基于获取的温度值,结合预设的温控表,计算此时治疗体1对应的温差值;
115.控制模块,用于将温差值转换为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器6内。
116.对一种中药封包治疗仪的控制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一种中药封包治疗仪的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117.关于一种中药封包治疗仪的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118.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
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中药封包治疗仪的控制方法。
119.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120.s1:实时获取温度传感器测量的中温区的温度值和边缘温区的温度值;
121.s2:基于获取的温度值,结合预设的温控表,计算此时治疗体1对应的温差值;
122.s3:将温差值转换为控制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器6内。
123.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技术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124.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系统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