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流体输送装置及具有其的血液透析设备

2022-08-17 23:35:2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体输送装置及具有其的血液透析设备。


背景技术:

2.血液透析是血液净化领域的一项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治疗项目之一,在进行血液透析时,一般会连接枸橼酸抗凝设备,杞橼酸抗凝设备可以在血液中加入枸橼酸液体,以解决外流血液的凝血风险。动脉管泵出的血液和杞橼酸液分别通过两个不同的管路进行导出并在交汇部位进行融合,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两个管路会形成具有一定角度的尖锐端面,同时由于流体自身具有一定的压力,因此在共同交汇点位置,流体在发生撞击后会产生涡流效应,导致彼此之间的融合时间缩短,致使血液和杞橼酸液体不能完全进行螯合,而容易产生凝血斑块的风险,这会为临床治疗工作带来巨大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连接器中血液和杞橼酸液体混合不充分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流体输送装置及具有其的血液透析设备。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体输送装置,包括:
5.第一进液管;
6.第二进液管,与所述第一进液管连通,所述第一进液管和所述第二进液管的连通交汇点连通有适于输出混合液体的第三进液管;
7.所述第一进液管与所述第二进液管相连接的部位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连通交汇点相对应的区域呈弧形或水平直线形设置。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呈弧形设置,且所述弧形朝向所述第三进液管方向凸出。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液管与所述连通交汇点形成第一缓冲段,所述第二进液管与所述连通交汇点形成第二缓冲段,所述第一缓冲段和所述第二缓冲段相连接的部位形成所述连接部。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液管与所述第一缓冲段之间和/或所述第二进液管与所述第二缓冲段之间采用圆弧过渡。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液管和/或所述第二进液管呈水平状设置。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液管和/或所述第二进液管和/或所述第三进液管上设有液体启闭阀门。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进液管上设有抽样孔,所述抽样孔上罩设有滤网,所述滤网外设有适于连接外部抽样设备的连接盖。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液管和/或所述第二进液管和/或所述第三进液管的管口可拆卸的设有螺口连接器。
15.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血液透析设备,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流体输送
装置。
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液管适于连接患者动脉管,所述第二进液管适于连接杞橼酸抗凝管,所述第三进液管适于连接透析管。
17.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8.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体输送装置,通过在第一进液管和第二进液管相连接的部位形成有连接部,由于连接部与连通交汇点相对应的区域呈弧形或者水平直线形设置,位于第一进液管内的液体和第二进液管内的液体在连通交汇点处会顺延连接部直接发生接触并融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容易因尖锐端面发生撞击而融合不充分的情况,从而有利于降低因融合不充分而带来的临床风险。
19.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体输送装置,第一进液管和连通交汇点形成有第一缓冲段,第二进液管和连通交汇点形成有第二缓冲段,有利于管体内部的液体沿第一缓冲段和第二缓冲段顺流至连通交汇点,从而有利于避免发生因液体激荡导致的混合不均匀的情况。
20.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体输送装置,通过在抽样孔上罩设有滤网,能够避免在抽样过程中血液中的凝血块被抽取进入抽样设备,从而避免抽样设备损坏。
2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流体输送装置,在第一进液管和/或所述第二进液管和/或所述第三进液管的管口可拆卸的设有螺口连接器,能够进一步便于各管体与外部管道连接和拆卸。
2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液透析设备,由于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因此具有流体输送装置所有的优点。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流体输送装置的主视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流体输送装置的主视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流体输送装置的主视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流体输送装置的主视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第一进液管;2、第二进液管;3、第三进液管;4、第一缓冲段;5、第二缓冲段;6、连接部;7、液体启闭阀门;8、螺口连接器;9、抽样孔;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4.实施例1
3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流体输送装置,用以将两种流体进行混合后并进行排出。其可以应用在食品领域、医疗领域如血液透析的临床工作中,也可以工业运输领域实现化工产品的输送等。
3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进液管1和第二进液管2,第一进液管1和第二进液管2连通,并在第一进液管1和第二进液管2的连通交汇点连通有适于输出混合液体的第三进液管3,第一进液管1和第二进液管2相连接的部位形成有连接部6,连接部6与连通交汇点相对应的区域呈弧形或水平直线形设置。
37.在此,通过设置连接部6,由于连接部6与连通交汇点相对应的区域呈弧形或者水平直线形设置,位于第一进液管1内的液体和第二进液管2内的液体在连通交汇点处会顺延连接部6直接发生接触并螯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容易因尖锐端面发生撞击而融合不充分的情况,从而有利于降低因融合不充分而带来的临床风险。
38.本实施例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连接部6自身可以设置在第一进液管1内的液体和第二进液管2相连接的部位:
39.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6呈弧形设置,如图1所示,该弧形朝向第三进液管3的方向凸出设置。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该连接部6也可以是背离第三进液管3的方向凸出的弧形,只要使分置于第一进液管1和第二进液管2内的两种液体在连通交汇点处汇流时,没有外部的尖锐端面影响导流通道即可。
4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进液管1和第二进液管2也可以采用间接连接的方式,此时在第一进液管1和第二进液管2之间设置有过渡结构:
41.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进液管1与连通交汇点之间形成有第一缓冲段4,第二进液管2与连通交汇点之间形成第二缓冲段5,第一进液管1和第二进液管2之间通过第一缓冲段和第二缓冲段5进行连接,相对应的,在第一缓冲段4和第二缓冲段5相连接的部位形成前述的连接部6。
42.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连接部6同样可以采用弧形结构;
43.作为另外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该连接部6也可以是水平直线形式,即第三进液管3和连接部6呈“t”字型,在此,第三进液管3除了与连接部6相对垂直的布置以外,也可
以是相对连接部6呈一定角度的布置。
44.本实施例中,对第一进液管1和第一缓冲段4的连接方式,以及及第二进液管2和第二缓冲段5之间的连接方式不进行限定:
45.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第一进液管1和第一缓冲段4之间、以及第二进液管2和第二缓冲段5之间均采用圆弧过渡的形式,设置第一缓冲段4和第二缓冲段5能够先行对位于管体内部的液体进行缓冲引流,有利于减轻管体内部的液体因转向产生的激荡状态,从而便于液体在连通交汇点汇流混合。
46.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进液管1和第一缓冲段4之间可以采用相互垂直的方式、第二进液管2和第二缓冲段5之间同样采用垂直连接的方式相连接。
47.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前述的圆弧过渡可以仅设置在第一进液管1和第一缓冲段4之间,此时垂直连接的方式设置在第二进液管2和第二缓冲段5之间;反之,在第二进液管2和第二缓冲段5之间设置圆弧过渡时,对应的第一进液管1和第一缓冲段4采用垂直连接的方式;
48.进一步地,第一进液管1和第二进液管2可以相对第三进液管3对称设置,也可以采用非对称设置,只要能够实现对液体的引流动作即可。如图4所示,第一进液管1和第二进液管2相对第三进液管3所在轴线对称设置,对称结构利用了液体压力平衡原理,符合血流动力学特征,能够充分保证液体在管内的结合效果。
49.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液管1和第二进液管2呈水平状设置,二者靠近连通交汇点的部位处于同一直线上。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第一进液管1和第二进液管2也可以呈一定夹角,只要使连接部6与连通交汇点对应的区域为弧形或水平直线形即可。
50.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液管1和第二进液管2内均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能够允许管体内部的液体流至连通交汇点从第三进液管3流出,并阻挡外部液体逆向反流至管体内,设置单向阀能够进一步保证混合效果,同时避免因管体内部加压过大而导致液体反流。
51.另外,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进液管1和第二进液管2以及第三进液管3上均设置有液体启闭阀门7,在临床输送过程中,当输送状态出现异常警报时及时关闭,从而起到保护病人安全和止损的效果。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第一进液管1、第二进液管2或第三进液管3上的液体启闭阀门7可以省略。
52.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进液管1和第二进液管2以及第三进液管3的管口可拆卸的设有螺口连接器8,设置螺口连接器8能够便于各管体与外部设备连接,并有利于保持稳定的连接状态,避免异常脱管情况。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第一进液管1、第二进液管2或第三进液管3上的螺口连接器8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省略。
53.仍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三进液管3上设有抽样孔9,抽样孔9上罩设有滤网,在此,设置滤网能够避免在抽样过程中血液中的凝血块被抽取进入抽样设备,从而避免抽样设备损坏。为了避免外部灰尘进入抽样孔9,于滤网外还设有适于连接外部抽样设备的连接盖。
54.实施例2
5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液透析设备,包括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流体输送装置。
56.在此,本实施例中的血液透析设备在使用时,第一进液管1用于连接患者的动脉管并输出血液,第二进液管2适于连接杞橼酸抗凝管并输出杞橼酸液体,第三进液管3适于连
接透析管并输出血液和杞橼酸的混合液体。
57.通过在血液透析设备中采用上述的流体输送装置,能够将血液和杞橼酸液体充分螯合后再输出至透析管中,从而有利于保障血液避免发生凝血和斑块,有效降低了临床透析风险。
58.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