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上车梯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2-08-17 20:33: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牵引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车梯及车辆。


背景技术:

2.长途标载牵引车对整车续航能力要求较高,一般配双油箱提升续航能力。由于整车两侧空间有限,双油箱占用了较多空间,这样就要求整车两侧工作梯等其它零部件总成的布置尽量紧凑。
3.现阶段牵引车型,为方便操作人员攀登进入车架上方的工作台进行相关作业,在地面与工作台之间创建了上车扶梯装置。但传统的上车扶梯装置存在以下缺陷:一、独立设计,单独装配于牵引车驾驶室后侧的车架,此种结构占用整车空间过多,不利于整车其它零部件的布置;二、集成于消声器尾部的扶梯装置,占用整车一侧空间,导致油箱容积变小,由于国六消声器体积较大,按此布置整车尺寸存在超宽风险,消声器工作温度较高,工作梯布置在消声器附近时,对上下车架的体验也有一定的影响,且产品结构复杂,达不到轻量化设计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车梯及车辆,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扶梯占用空间大,导致整车空间布置紧凑性差的缺陷,实现将上车梯与电瓶框集成组装,提高集成度和整车空间的利用率,提高整车空间布置的紧凑性。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车梯,包括沿电瓶框的高度方向设置的扶手架,所述扶手架设于所述电瓶框的一侧,所述扶手架的第一端用以与车架连接,所述扶手架的第二端用以与所述电瓶框的底侧连接,沿所述电瓶框的高度方向,所述扶手架设有多个横向设置的踏步板。
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车梯,所述扶手架包括首尾顺次连接的第一扶杆、第二扶杆和第三扶杆,所述第一扶杆沿所述电瓶框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三扶杆与所述第一扶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扶杆与所述第一扶杆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扶杆的用以与所述电瓶框的底侧连接,所述第三扶杆用以与所述车架连接。
7.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车梯,所述第一扶杆上设有脚踏板,所述脚踏板水平设置。
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车梯,所述扶手架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纵截面呈凸型,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以与所述车架连接。
9.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车梯,所述扶手架的第二端设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以与所述电瓶框的底侧连接。
1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车梯,所述第二连接件设有长圆孔。
1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车梯,还包括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扶杆连接,所述加强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扶杆连接。
12.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车梯,所述踏步板的踩踏面设有防滑件。
1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车梯,所述踏步板的底侧设有加强梁,所述加强梁的端部与所述扶手架连接。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电瓶框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上车梯。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车梯及车辆,包括沿电瓶框的高度方向设置的扶手架,扶手架设于电瓶框的一侧,扶手架的第一端用以与车架连接,扶手架的第二端用以与电瓶框的底侧连接,沿电瓶框的高度方向,扶手架设有多个横向设置的踏步板,通过将扶手架集成于电瓶框的一侧实现组装,并与车架连接,保证扶手架的牢固性,提高集成度和整车空间的利用率,提高整车空间布置的紧凑性,且扶手架结构接单,实现轻量化设计。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车梯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
19.100、扶手架;110、第一扶杆;111、第二连接件;120、第二扶杆;130、第三扶杆;131、连接板;140、踏步板;141、防滑件;142、加强梁;150、脚踏板;160、加强杆;170、第一连接件;200、电瓶框;300、车架。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下面结合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上车梯,包括沿电瓶框200的高度方向设置的扶手架100,扶手架100设于电瓶框200的一侧,扶手架100的第一端用以与车架300连接,扶手架100的第二端用以与电瓶框200的底侧连接,沿电瓶框200的高度方向,扶手架100设有多个横向设置的踏步板140。可以理解的是,扶手梯沿电瓶框200的高度方向设置,也就是竖直设置。扶手架100设于电瓶框200的一侧,实现扶手架100与电瓶框200的集成组装。扶手架100的第一端即上端用以与车架300连接,可采用固定焊接也可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扶手架100的第二端即下端用以与电瓶框200的底侧连接,可采用固定焊接的方式,也可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扶手架100设有多个踏步板140,多个踏步板140沿电瓶框200的高度方向等间距设置,方便驾驶员登踏。其中,踏步板140的设置个数和间距,可根据扶手梯的高度具体设置。
22.本实施例中,扶手架100设置两个,分别设置于电瓶框200的两相背侧,踏步板140设置于两个扶手架100之间。其中,踏步板140的一端与其中一个扶手架100焊接,踏步板140
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扶手架100焊接,保证踏步板140的连接强度。与现有扶梯相比,本实用新型扶手架100与电瓶框200集成组装,提高集成度,布置更加紧凑,为燃油箱的布置预留足够的空间;同时,扶手架100与车架300和电瓶框200连接,形成整体式的框架结构,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进一步地,驾驶员的攀登作业位于电瓶框200所在空间,也就是说,上车梯占用的空间为电瓶框200的空间,提高整车空间布置的紧凑性。
23.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车梯,扶手架100背向电瓶框200的一侧设有脚踏板150,脚踏板150水平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扶手架100背向电瓶框200的一侧设有脚踏板150,脚踏板150水平设置,方便驾驶员踩踏站立作业,同时可减少占用空间,简化结构,实现轻量化。
24.本实施例中,脚踏板150对应设置两个,两个脚踏板150均沿远离电瓶框200的方向延伸,保证具备足够的支撑面,实现驾驶员稳定站立于脚踏板150上,保障作业的安全性。
25.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车梯,扶手架100的第一端设有第一连接件170,第一连接件170的纵截面呈凸型,第一连接件170用以与车架30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扶手架100的第一端即上端通过第一连接件170与车架300可拆卸连接,实现扶手架100的快速拆装。第一连接件170的纵截面呈凸型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70为凸型板,即第一连接件170的中部凸起形成有凸台,凸台的两侧分别设有边板,边板设有螺栓孔,通过螺栓实现第一连接件170与车架300的连接。
26.进一步地,扶手架100的第一端设有连接板131,连接板131与第一连接件170的凸台连接,实现扶手架100与车架300的过渡连接。其中,连接板131和凸台均设有螺栓孔,并通过螺栓实现连接板131与凸台的连接。或者,连接板131可通过铆接或焊接的方式与第一连接件170的凸台连接。
27.本实施例中,采用连接板131和第一连接件170的凸台贴合连接,保证连接强度和承压面积,提高整体的承载强度。
2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车梯,扶手架100的第二端设有第二连接件111,第二连接件111用以与电瓶框200的底侧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扶手架100第二端即下端设有第二连接件111,实现扶手架100与电瓶框200的底侧的连接。
29.本实施例中,扶手架100的第二端设有过渡杆,第二连接件111为安装板,过渡杆的一端与扶手架100的第二端连接,过渡杆的另一端与安装板连接,安装板竖直设置,实现安装板与电瓶框200的底侧的贴合。安装板设有安装孔,通过螺栓或螺钉实现安装板与电瓶框200的组装,进而实现扶手架100的第二端与电瓶框200连接。其中,过渡杆的设置可有效调整扶手架100的第二端与电瓶框200之间的间距,为驾驶员登爬上车梯预留脚的容纳空间。
3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车梯,第二连接件111设有长圆孔。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件111设有长圆孔,也就是本实施例中的安装板设有长圆孔,进而通过调整螺栓或螺钉在长圆孔中的位置,实现对扶手架100的第二端与电瓶框200之间的间距的调整,提高适用性。
31.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车梯,扶手架100包括首尾顺次连接的第一扶杆110、第二扶杆120和第三扶杆130,第一扶杆110沿电瓶框200的高度方向设置,第三扶杆130与第一扶杆110平行设置,第二扶杆120与第一扶杆110垂直设置,第一扶杆110的用以与电瓶框200的底侧连接,第三扶杆130用以与车架300连接;
32.踏步板140与第一扶杆11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扶手架100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扶杆110、水平设置的第二扶杆120和竖直设置的第三扶杆130。第一扶杆110的上端与第二扶杆120的一端连接,第二扶杆120的另一端与第三扶杆130的上端连接。也就是说,第一扶杆110与第三扶杆130平行设置,第二扶杆120均与第一扶杆110和第三扶杆130垂直设置。第二扶杆120沿电瓶框200至车架300的方向设置。
33.其中,第一扶杆110的下端通过第二连接件111与电瓶框200的底侧连接,第三扶杆130的下端通过第一连接件170与车架300连接。脚踏板150设置于第二扶杆120上。踏步板140水平设置于第一扶杆110上,踏步板140与第一扶杆110、第二扶杆120和第三扶杆130均保持垂直设置。
34.本实施例中,踏步板14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扶杆110焊接固定。
3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扶杆110与第二扶杆120的连接处、第二扶杆120和第三扶杆130的连接处均设置有过渡弯管,保证扶手架100的人性化设置。
36.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车梯,还包括加强杆160,加强杆160的一端与第一扶杆110连接,加强杆160的另一端与第二扶杆12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加强杆160用以加强第一扶杆110和第二扶杆120之间的连接强度。加强杆160的一端与第一扶杆110焊接,加强杆160的另一端与第二扶杆120焊接固定。
37.本实施例中,加强杆160呈l型设置,为了节约空间,加强杆160设置于第二扶杆120的底侧,且第二扶杆120的正投影覆盖加强杆160。
38.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车梯,踏步板140的踩踏面设有防滑件141。可以理解的是,踏步板140的踩踏面即踏步板140的上表面设有防滑件141,以提高驾驶员登踏时的安全性。
39.在一个实施例中,防滑件141可选用防滑垫或在踏步板140的踩踏面设置防滑纹路。
40.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上车梯,踏步板140的底侧设有加强梁142,加强梁142的端部与扶手架100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踏步板140的底侧设置有加强梁142,进而增加踏步板140的承压能力,保证上车梯的整体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加强梁142的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扶手架100焊接固定。加强梁142与踏步板140焊接或一体成型。
4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架300、电瓶框200和如上所述的上车梯,扶手架100集成于电瓶框200上,扶手架100的第一端与车架300连接,扶手架100的第二端与电瓶框200的底侧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电瓶框200与车架300连接,扶手架100对应设置两个,并分别位于电瓶框200的两侧。其中,扶手架100的上端与车架300可拆卸连接,扶手架100的下端与电瓶框200可拆卸连接,便于拆卸扶手架100,进而对电瓶进行检修维护。
4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车梯及车辆,包括沿电瓶框的高度方向设置的扶手架,扶手架设于电瓶框的一侧,扶手架的第一端用以与车架连接,扶手架的第二端用以与电瓶框的底侧连接,沿电瓶框的高度方向,扶手架设有多个横向设置的踏步板,通过将扶手架集成于电瓶框的一侧实现组装,并与车架连接,保证扶手架的牢固性,提高集成度和整车空间的利用率,提高整车空间布置的紧凑性,且扶手架结构接单,实现轻量化设计。
4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