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双管结构阻尼器的制作方法

2022-08-17 06:10: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阻尼器技术,具体的,其展示一种双管结构阻尼器。


背景技术:

2.阻尼器,又称阻尼装置,为了当受到冲击而产生的振动很快衰减所制成的增加阻尼的装置,单管阻尼器由于单管内油量无法一直填充满活塞两端的腔室,会在轴处于行程最短或最长时的阻尼力过小无法起到阻尼作用。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双管结构阻尼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管结构阻尼器。
5.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6.一种双管结构阻尼器,包括阻尼器内腔结构、阻尼器外腔结构和油;阻尼器内腔结构包括轴、上阀座、活塞、内管和下阀座,上阀座和下阀座分别安装于内管的两端,轴插入上阀座内,活塞安装于轴的端部,活塞安装于内管内;阻尼器外腔结构包括导向座、外管和外管后封,导向座和外管后封分别安装于外管的两端;活塞与上阀座间形成腔体a,内管与外管间形成腔体b,活塞与下阀座间形成腔体c;油在腔体a、腔体b、腔体c间流动,腔体a和腔体c中始终保持满油状态。
7.进一步的,外管后封与下阀座抵持。
8.进一步的,上阀座与导向座抵持。
9.进一步的,轴插入导向座内。
10.进一步的,当轴往外拉伸时,腔体a中的油通过上阀座流入腔体b,腔体b中的油通过下阀座流入腔体c;当轴往内压缩时,腔体c中的油通过活塞流入腔体a,腔体a中油满腔后通过上阀座流入腔体b。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管结构提升阻尼力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3.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展示一种双管结构阻尼器,包括阻尼器内腔结构、阻尼器外腔结构和油500。
14.阻尼器内腔结构包括轴100、上阀座300、活塞400、内管600和下阀座800,上阀座300和下阀座800分别安装于内管600的两端,轴100插入上阀座300内,活塞400安装于轴100的端部,活塞400安装于内管600内。
15.阻尼器外腔结构包括导向座200、外管700和外管后封900,导向座200和外管后封
900分别安装于外管700的两端。
16.外管后封900与下阀座800抵持,起到定位作用。
17.上阀座300与导向座200抵持,起到定位作用。
18.轴100插入导向座200内,通过导向座200为轴100在轴向进行导向。
19.活塞400与上阀座300间形成腔体a,内管600与外管700间形成腔体b,活塞400与下阀座800间形成腔体c。
20.油500在腔体a、腔体b、腔体c间流动,腔体a和腔体c中始终保持满油状态。当轴100往外拉伸时,腔体a中的油通过上阀座300流入腔体b,腔体b中的油通过下阀座800流入腔体c;当轴100往内压缩时,腔体c中的油通过活塞400流入腔体a,活塞400与内管600间有间隙,油在一定压力下能通过此间隙,腔体a中油满腔后通过上阀座300流入腔体b;油在内外管流动使得腔体a、腔体c中始终满油,从而确保阻尼力的稳定。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管结构提升阻尼力的稳定性。
2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双管结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阻尼器内腔结构、阻尼器外腔结构和油;阻尼器内腔结构包括轴、上阀座、活塞、内管和下阀座,上阀座和下阀座分别安装于内管的两端,轴插入上阀座内,活塞安装于轴的端部,活塞安装于内管内;阻尼器外腔结构包括导向座、外管和外管后封,导向座和外管后封分别安装于外管的两端;活塞与上阀座间形成腔体a,内管与外管间形成腔体b,活塞与下阀座间形成腔体c;油在腔体a、腔体b、腔体c间流动,腔体a和腔体c中始终保持满油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结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外管后封与下阀座抵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结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上阀座与导向座抵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结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轴插入导向座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管结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当轴往外拉伸时,腔体a中的油通过上阀座流入腔体b,腔体b中的油通过下阀座流入腔体c;当轴往内压缩时,腔体c中的油通过活塞流入腔体a,腔体a中油满腔后通过上阀座流入腔体b。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双管结构阻尼器,包括阻尼器内腔结构、阻尼器外腔结构和油;阻尼器内腔结构包括轴、上阀座、活塞、内管和下阀座,上阀座和下阀座分别安装于内管的两端,轴插入上阀座内,活塞安装于轴的端部,活塞安装于内管内;阻尼器外腔结构包括导向座、外管和外管后封,导向座和外管后封分别安装于外管的两端;活塞与上阀座间形成腔体A,内管与外管间形成腔体B,活塞与下阀座间形成腔体C;油在腔体A、腔体B、腔体C间流动,腔体A和腔体C中始终保持满油状态。本实用新型采用双管结构提升阻尼力的稳定性。性。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锡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市鹏达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19
技术公布日:2022/8/1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