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衣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8-17 05:42: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衣物处理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包括通过与用于容纳衣 物的滚筒直接连接而能够使所述滚筒旋转的驱动部的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衣物处理装置是能够通过对衣物施加物理力来去除附着于衣物的灰尘或 异物的装置,包括洗衣机、烘干机、护理机(styler)等。
3.洗衣机设置为执行能够通过向衣物供应水和洗衣剂来分离和去除衣物的 异物的洗涤程序。
4.烘干机分为排气式烘干机或循环式烘干机,通常设置为执行烘干程序,在 所述烘干程序中,通过加热器产生高温的热风并将所述热风暴露于衣物,从而 去除衣物中含有的水分。
5.近年来,烘干机被设置为,省略对衣物内部进行供水或排水的构成,并且 还省略了在箱体的内部用于容纳水的外桶,从而能够集中地执行烘干程序。由 此,具有简化烘干机内部的结构并通过向容纳衣物的滚筒直接供应热风来提高 烘干效率的优点。
6.这种烘干机可以包括容纳所述衣物的滚筒、向所述滚筒供应热风的热风供 应部以及使所述滚筒旋转的驱动部。由此,所述烘干机可以通过向所述滚筒的 内部供应热风来烘干容纳在所述滚筒中的衣物,并且可以通过使所述滚筒旋转 来使所述衣物的表面均匀地暴露于所述热风。其结果,能够通过使所述衣物的 整个表面与所述热风均匀地接触来完成烘干。
7.另一方面,所述驱动部需要固定在所述箱体的内部才能使所述滚筒旋转。 另外,在所述驱动部被设置为使与所述滚筒结合的旋转轴旋转的情况下,需要 将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旋转轴平行地结合。然而,由于烘干机中没有固定在箱体 的内部的外桶,因此存在无法像洗衣机那样将驱动部固定到外桶的限制。
8.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出现了将所述驱动部固定到所述箱体的背面的烘干机 (参见日本专利公开公报jps55-081914a、日本专利公开公报jps55-115455a、 日本专利公开公报jps57-063724a、日本专利公开公报jps57-124674a)。
9.图1是示出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箱体的背面结合的现有烘干机的结构的图。
10.这种烘干机可以包括:箱体1,形成外观;滚筒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 置在所述箱体1的内部,容纳衣物;以及驱动部3,设置为使所述滚筒2旋转。
11.所述驱动部3可以配置在所述滚筒2的背面并设置为使所述滚筒2旋转, 并且可以与形成所述箱体1的背面的背面面板11结合而固定。由此,所述驱 动部3可以固定于所述箱体1并使所述滚筒2旋转。
12.上述的现有烘干机的驱动部3通常可以包括:定子31,固定于所述背面 面板11;转子32,通过所述定子31旋转;以及旋转轴33,与所述转子32结 合并使所述滚筒2旋转;以及减速器37,设置为通过降低所述旋转轴33的rpm 并增加扭矩来旋转所述滚筒2。
13.另外,现有的烘干机通常还包括将所述驱动部3固定于所述背面面板11 的固定部4。所述固定部4可以包括使所述定子31固定于所述背面面板11的 第一固定部41和使所述旋转轴33固定于所述背面面板11的第二固定部42中 的一个以上。由此,现有的烘干机可以通过将与所述滚筒2结合的旋转轴33 与所述驱动部3配置成平行,来使所述滚筒2稳定地旋转。
14.然而,由于所述箱体的背面面板11由薄钢板制成,因此,即使外力相当 小也很容易变形或振动。此外,所述背面面板11不仅承受所述驱动部3的荷 重,而且还承受通过所述旋转轴33传递的所述滚筒2的荷重,因此可能难以 保持其形状。
15.另外,在衣物偏心地位于所述滚筒2的内部或衣物在旋转的过程中反复地 掉落到所述滚筒2的内部的情况下,外力会反复地传递到所述背面面板11, 从而可能导致所述背面面板11振动。
16.即使在振动或外力传递到所述背面面板11而暂时性地导致所述背面面板 11弯曲或变形的情况下,也可能会产生连接所述驱动部3和所述滚筒2的旋 转轴33扭曲的问题。由此,可能在所述驱动部3产生不必要的振动或噪音, 并且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产生所述旋转轴33损坏的问题。另外,具有在所 述背面面板11弯曲或变形的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噪音的问题。
17.另外,由于在所述背面面板11振动的过程中会暂时改变所述转子32和所 述定子31的间隔,因此,存在所述转子32与所述定子31碰撞或产生不必要 的振动和噪音的问题。
18.此外,在所述驱动部3还包括所述减速器37的情况下,与所述减速器37 结合的旋转轴33和从所述减速器37连接到所述滚筒2的减速轴33a彼此分开 存在。此时,所述减速器37通过所述定子31或所述旋转轴33被支撑在所述 背面面板11上,因此,只要所述背面面板11稍微变形就可能产生所述减速轴 33a和所述旋转轴33扭曲或错位的问题。
19.换言之,由于所述滚筒2的荷重,与所述滚筒2连接的减速轴33a的位置 变化量可以小于与所述驱动部3结合的旋转轴33。因此,在所述背面面板11 暂时性地弯曲或变形的情况下,由于所述旋转轴33和所述减速轴33a所倾斜 的程度不同,导致所述旋转轴33和所述减速轴33a错位配置。
20.因此,在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中,每当运转所述驱动部3时所述旋转轴 33和所述减速轴33a都会错位,从而不仅无法保证所述减速器37的可靠性, 而且还存在所述减速器37损坏的隐患。
21.因而,现有的上述烘干机仅作为专利文献公开,存在不能作为实际产品应 用并发布的根本限制。
22.另外,这种现有的烘干机的问题在于,没有提供关于供滚筒的空气在比滚 筒位于更下部的底座移动的流路或如何处理在所述流路中冷凝的冷凝水的明 确建议或结构。因此,存在的问题在于,没有提供任何关于驱动部的位置改变 时如何改变并利用所述底座的结构的暗示。
23.另一方面,市场上发布的现有的烘干机设置为将所述驱动部3固定在所述 箱体1的底部面上(参见韩国专利公开公报第10-2019-0121656号)。
24.图2a和图2b是示出将驱动部3固定于所述箱体1的底部面或底座的烘 干机的图。
25.所述烘干机包括箱体1和滚筒2,并且可以包括:循环流路5,使所述滚 筒2的空气
循环到外部;以及热泵6,容纳在所述循环流路5中,用于冷凝空 气并再次加热。在所述热泵6中冷凝的水可以通过使用泵8来收集到储水箱9。
26.另一方面,即使所述驱动部3产生振动,或者通过所述驱动部3传递暂时 的外力,也能够防止所述箱体1的底部面变形或倾斜。
27.因此,现有的烘干机设置为将所述驱动部3固定于所述箱体1的底部面 12,或在所述滚筒2的下部固定在所述箱体1的底部面上的底座等。在这种烘 干机中,由于所述驱动部3不与所述滚筒2的旋转轴平行地配置,因此,需要 另外利用单独的构成来使所述滚筒2旋转。
28.具体而言,所述驱动部3可以包括:马达部34,固定于所述箱体1的底 部;旋转轴37,通过所述马达部34旋转;皮带轮35,由所述旋转轴37带动 旋转;以及皮带36,设置为连接所述滚筒2的外周面和所述皮带轮35的外周 面。
29.由此,如果所述马达部34使所述旋转轴37旋转,则所述皮带轮35使所 述皮带36旋转,所述皮带36可以使所述滚筒2旋转。此时,由于所述皮带轮 35的直径远小于所述滚筒2的直径,因此,所述烘干机可以省略减速器。
30.然而,在这种烘干机中,由于所述皮带轮35的直径远小于所述滚筒2的 直径,因此,当所述马达部34快速旋转时,所述皮带36会出现在所述滚筒2 或所述皮带轮35上滑动的打滑现象。因此,这种烘干机具有所述马达部34的 旋转速度被限制在一定水平以下的问题,并且存在需要缓慢地对所述马达部 34进行加速或减速以防止在旋转所述滚筒2时所述皮带36打滑的根本限制。
31.因此,现有的烘干机无法快速转变所述滚筒2的旋转方向,所以可能无法 控制所述滚筒2的旋转,或者不能改变所述滚筒2的旋转方向。相应地,所述 烘干机无法在烘干程序过程中按照预期控制所述滚筒2的旋转方向和旋转速 度,因而存在无法最大限度地提高烘干效率的限制。
32.另一方面,参照图2b,现有的所述烘干机的底座5包括:马达设置部531, 能够用于设置马达部34;循环流路部520,供所述滚筒的空气流动;压缩机设 置部532,用于在所述循环流路部520的外侧设置压缩机;以及集水部534, 用于收集在所述循环流路部520中冷凝的水。在所述循环流路部520可以设置 有用于固定蒸发器的蒸发器固定部524和用于固定冷凝器的冷凝器固定部 523。在所述蒸发器固定部524冷凝的水可以通过连通孔551被收集到所述集 水部534中。
33.另外,所述压缩机设置部532需要尽可能靠近所述循环流路部520设置, 以减少所述制冷剂的热损失。另外,所述集水部534需要尽可能靠近循环流路 部520设置,以接收冷凝水。
34.此时,所述马达部34设置为相当大的体积,以产生用于使所述滚筒旋转 的动力,并且其设置位置受限,以利用皮带来使所述滚筒旋转。因此,存在的 问题在于,所述马达设置部531必须在循环流路部520的一侧占据所述底座5 中特定面积以上,并且必须比压缩机设置部532和集水部534优先确定所述马 达设置部531的配置顺序。
35.因此,压缩机设置部532和集水部534必须避开所述马达设置部531而设 置,并且,只能将所述马达设置部531设置在所述底座5中的除了所述循环流 路部520和所述马达设置部531以外的区域。
36.由于所述压缩机61也必须占据一定体积以上,因此,存在不能沿所述循 环流路部520的延伸方向(例如,前后方向)配置所述压缩机设置部532和所 述集水部534的问题。
37.此时,所述集水部534必须紧邻所述循环流路部520而配置,因此,存在 只能将所述集水部534配置在压缩机设置部532和所述循环流路部520之间的 问题。
38.另外,在现有的烘干机中,设置有热泵,从而通过使滚筒内部的空气循环 来对容纳在其内部的衣物烘干(公开号10-2019-0128468)。在设有热泵的衣 物处理装置的底座上设置有通过皮带向滚筒传递旋转力的马达。由于马达占据 的空间,在所述底座上没有空间设置用于控制衣物处理装置的运转的控制部, 由此,所述控制部与底座隔开而设置在箱体的上侧。
39.另外,由于控制部设置在上侧,因此,可能出现连接控制部和其他构成的 连接线与滚筒发生干涉而断线等问题。另外,由于控制部与底座隔开而配置在 上侧,因此,存在连接控制部和设置于底座的构成的连接线的长度变长的问题。 随着连接线变长,存在产生噪音而导致控制部的可靠性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0.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该衣物处理装 置包括驱动部,所述驱动部降低转子的旋转速度并向滚筒传递,使所述转子的 旋转中心和所述滚筒的旋转中心形成同心轴。
41.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利用底座上 的除了使滚筒内部的空气循环的循环流路部之外的剩余空间的衣物处理装置。
42.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将用于控制衣物处 理装置的运转的控制箱设置在底座上的衣物处理装置。
43.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该衣物 处理装置包括控制箱设置部,所述控制箱设置部能够将用于控制衣物处理装置 的控制箱设置在底座上与箱体的侧面面板相邻的位置。
44.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衣物处理装置,该衣物 处理装置能够通过缩短连接用于控制衣物处理装置的运转的控制箱和其他构 成的连接线的长度,来降低噪音并提高可靠性。
45.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对设置在底座上的 控制箱进行改进来提高控制箱的冷却效果的衣物处理装置。
46.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目的不限于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描述本领域技术人 员将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目的。
4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滚筒, 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部,容纳衣物;底座,配置在所述滚筒 的下部,提供使所述滚筒的空气循环或冷凝所述空气中包含的水分的空间;马 达部,提供使所述滚筒旋转的动力;热交换部,其安置于所述底座,包括冷凝 所述空气中的水分的第一热交换器、对所述空气进行加热的第二热交换器、向 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或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供应与所述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 的压缩机;送风风扇,吸入所述滚筒的空气并将其再次供应到所述滚筒;以及 控制箱,设置有在控制所述马达部、所述压缩机或所述送风风扇的运转的同时 供
电的pcb,其中,优选地,所述马达部配置在所述滚筒的后方与所述底座分 离并隔开,所述底座包括:循环流路部,形成为在所述底座的一侧与所述滚筒 连通,以使所述滚筒的空气循环,并且配置有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热 交换器;以及控制箱设置部,在所述循环流路部的流路方向侧方向上设置在所 述底座的另一侧,所述控制箱安装于所述控制箱设置部。
48.另外,优选包括集水部,所述集水部设置在所述循环流路部的外部,与所 述循环流路部连通,以收集在所述循环流路部冷凝的水。
49.另外,所述集水部优选位于所述控制箱设置部和所述循环流路部之间。
50.另外,所述控制箱设置部优选配置成与所述集水部在左右方向上重叠。
51.另外,优选地,所述底座还包括收集引导部,所述收集引导部凹入地设置 在所述循环流路部的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相对的底部面上,将所述冷凝的水引 导到所述集水部,所述控制箱设置部位于与所述收集引导部在左右方向上重叠 的位置。
52.另外,优选地,所述收集引导部包括集水连通孔,所述集水连通孔形成为 贯通所述循环流路部的与所述集水部相对的一面,将所述收集引导部与所述集 水部连通,所述控制箱设置部位于与所述集水连通孔在左右方向上重叠的位 置。
53.另外,优选地,所述底座还包括压缩机设置部,所述压缩机设置部与所述 循环流路部隔开而设置,并且所述压缩机安置于所述压缩机设置部,所述控制 箱设置部的一部分位于与所述压缩机设置部在左右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54.另外,所述控制箱设置部优选位于所述压缩机设置部的前方。
55.另外,所述控制箱设置部优选位于与所述集水部在左右方向上重叠的位 置。
56.另外,优选地,所述箱体还包括形成侧面的侧面面板,所述控制箱设置部 位于所述循环流路部和所述侧面面板之间。
57.另外,所述控制箱设置部优选位于所述集水部和所述侧面面板之间。
58.另外,所述控制箱优选在所述控制箱设置部设置成与所述侧面面板平行。
59.另外,所述控制箱优选安装到所述控制箱设置部并设置为与所述侧面面板 接触。
60.另外,优选还包括后板,所述后板设置于所述底座并位于所述滚筒和所述 马达部之间,以将从所述循环流路部排出的空气引导到所述滚筒。
61.另外,优选还包括减速器,所述减速器固定在所述后板的背面上并位于所 述滚筒和所述马达部之间,用于减小由所述马达部提供的动力并使所述滚筒旋 转。
62.另外,所述马达部优选固定到所述减速器,并与所述后板隔开。
63.另外,所述集水部优选位于所述压缩机设置部的后方。
64.另外,优选地,所述压缩机设置部位于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在左右方向上 重叠的位置,所述集水部位于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在左右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65.另外,所述控制箱优选包括:固定板,紧固于所述底座,所述pcb固定 在其一面上;盖板,紧固于所述固定板,形成为凹体形状以覆盖所述pcb;以 及冷却风扇,设置在所述盖板的一侧,使由所述盖板形成的空间的空气流动。
66.另外,优选地,在所述固定板的下部形成有复数个插入支撑凸起,在所述 底座形成有用于插入并固定所述插入支撑凸起的复数个支撑凸起插入槽。
67.另外,优选地,所述盖板包括:盖面板,相对于所述固定板隔开;上部面 板,从所述
盖面板上部向所述固定板的上部延伸;以及侧面面板,分别从所述 盖面板的两侧面向所述固定板的两侧面延伸,所述冷却风扇设置在一侧所述侧 面面板。
68.另外,所述上部面板优选形成为朝所述盖面板侧向下倾斜。
69.另外,在与所述上部面板相邻的所述盖面板优选形成有排出通过所述冷却 风扇移动的空气的背面排放孔。
70.另外,优选地,所述上部面板由高度不同的至少两个上部面板形成,排出 通过所述冷却风扇移动的空气的背面排放孔形成在与两个所述上部面板中高 度相对较高的上部面板相邻的所述盖面板。
71.另外,优选地,所述pcb上设置有用于向各个构成部供电的至少两个以 上供电部,通过所述冷却风扇移动的空气依次通过至少两个以上所述供电部。
72.另外,所述供电部优选还包括在平行于所述空气的移动方向的方向上延伸 的散热销。
73.另外,所述盖面板优选形成有与所述供电部的配置相对应的复数个散热 槽。
74.另外,优选地,所述盖面板、所述上部面板、所述侧面面板通过对规定厚 度的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而一体地成型。
75.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提供一种包括降低转子的旋转速度并向滚筒传递,使 所述转子的旋转中心和所述滚筒的旋转中心形成同心轴的驱动部的衣物处理 装置的效果。
76.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利用底座上的除了使滚筒 内部的空气循环的循环流路部之外的剩余空间的衣物处理装置的效果。
77.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提供一种能够将用于控制衣物处理装置的运转 的控制箱设置在底座上的衣物处理装置的效果。
78.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提供一种包括能够将用于控制衣物处理装置的 运转的控制箱设置在底座上与箱体的侧面面板相邻的位置的控制箱设置部的 衣物处理装置的效果。
79.另外,本发明具有提供一种能够通过缩短连接用于控制衣物处理装置的运 转的控制箱和其他构成的连接线的长度来降低噪音并提高可靠性的衣物处理 装置的效果。
80.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一种能够通过对设置在底座上的控制箱进行改 进来提高控制箱的冷却效果的衣物处理装置的效果。
81.另一方面,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以上提及的效果,通过权力要求的记载本 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其他效果。
附图说明
82.图1是示出现有烘干机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的图。
83.图2a和图2b是示出现有烘干机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的图。
84.图3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图。
85.图4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内部的图。
86.图5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87.图6a和图6b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减速器的图。
88.图7是放大示出图4的虚线内部的剖视图。
89.图8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后板与底座结合的结构的 主视图。
90.图9是分解并示出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后板后方结合减 速器和马达部的图。
91.图10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减速器和定子的结合结构 的图。
92.图11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减速器和马达部的结合结 构的图。
93.图12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底座的图。
94.图13是分解并示出与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底座结合的集水 盖和管道盖部的图。
95.图14a和图14b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底座的俯视图。
96.图15是示出沿图14a的a-a线剖开的剖视图。
97.图16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底座的立体图。
98.图17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底座的俯视图。
99.图18是示出沿图17的d-d线剖开的剖视图。
100.图19是示出沿图17的c-c线剖开的剖视图。
101.图20是示出沿图14a的b-b线剖开的剖视图。
102.图21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水盖的俯视立体图。
103.图22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水盖的仰视立体图。
104.图23a和图23b是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底座的俯视图。
105.图24是示出沿图23a的f-f线剖开的右侧剖视图。
106.图25是示出沿图23a的e-e线剖开的正面剖视图。
107.图26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底座和控制箱的立体图。
108.图27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底座和控制箱的侧视图。
109.图28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控制箱的后视图。
110.图29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控制箱的侧面一部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1.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本发明所属 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实施。
112.然而,本发明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而不限于在此说明的实施例。 并且,在附图中省略了与说明无关的部分,以对本发明进行明确说明,在 整个说明书中对相似的部分赋予了相似的附图标记。
113.在本说明书中,将省略对相同构成要素的重复说明。
114.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当提及某一构成要素与另一构成要素“连接
”ꢀ
或“接合”时,应当理解为,其可以与另一构成要素直接连接或接合,但 是在它们中间也可以存在其他构成要素。相反,在本说明书中,当提及某 一构成要素与另一构成要素“直接连接”或“直接接合”时,应当理解为 在它们中间不存在其他构成要素。
115.另外,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说明特定实施例,并不旨在限定 本发明。
116.另外,在本说明书中,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规定,否则单数的表达可 以包括复数
的表达。
117.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包括”或“具有”等术语仅用于表示存在说 明书中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它们的组合, 而不应解释为预先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数字、步骤、动作、 构成要素、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
118.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和/或”包括复数个所列项目的组合或复 数个所列项目中的任一项目。在本说明书中,“a或b”可以包括“a”、
ꢀ“
b”或“a和b两者”。
119.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外观的图。
120.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可以包括形成外观的箱体100。
121.所述箱体100可以包括:正面面板110,形成衣物处理装置的前方面; 上部面板150,形成衣物处理装置的顶面;以及侧面面板140,形成衣物处 理装置的侧面。侧面面板140可以包括形成左侧面的左侧面板141。在所述 正面面板110可以设置有:开口部111,设置为与箱体100的内部连通;以 及门13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结合于所述箱体100,以开闭所述开口部111。
122.在所述正面面板110可以设置有操作面板117。在所述操作面板117 可以设置有输入部118和显示部119,所述输入部118接收来自用户的控制 指令,所述显示部119输出用户可选择的控制指令等信息。所述控制指令 可以包括可执行一系列烘干程序的烘干过程或烘干选项。在所述箱体100 的内部可以设置有控制内部构成执行通过所述输入部118输入的所述控制 指令的控制箱190(参照图26)。控制箱190可以与衣物处理装置内部的 构成连接,以控制相应构成执行输入的指令。
123.所述输入部118可以设置为:供电请求部,请求所述衣物处理装置的 供电;过程输入部,使用户能够在复数个过程中选择所需的过程;以及执 行请求部,请求开始用户选择的过程。
124.所述显示部119就可以设置为包括可输出文本(text)和图形的显示面 板、可输出语音信号或声音的扬声器中的至少一种。
125.另一方面,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可以包括储水箱120,所述储水箱 120另行储存在烘干所述衣物的过程中产生的水分。所述储水箱120可以包 括把手,所述把手设置成能够从所述正面面板110的一侧向外部拉出。所 述储水箱120可以设置为收集在烘干程序中产生的冷凝水。由此,用户可 以通过将所述储水箱120从所述箱体100拉出来去除所述冷凝水,然后再 次安装到箱体100。由此,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也可以配置在未设置下水 道等的场所。
126.另一方面,所述储水箱120可以配置在所述门130的上部。由此,用 户在从所述正面面板110拉出所述储水箱120时可以相对少弯腰,从而具 有增加用户的便利性的效果。
127.图4是简略地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内部的图。本发明的衣物 处理装置可以包括:滚筒200,容纳在所述箱体100的内部,容纳衣物;驱 动部,使所述滚筒200旋转;热交换部900,设置为向所述滚筒200供应热 风;以及底座800,设置有循环流路部820。循环流路部820设置为与所述 滚筒200连通。从所述滚筒200排出的空气可以被供应到所述循环流路部 820。另外,从循环流路部820排出的空气可以再次被供应大到滚筒200。
128.所述驱动部可以包括提供使滚筒200旋转的动力的马达部500。所述驱 动部可以与所述滚筒200直接连接而设置,以使所述滚筒200旋转。例如, 所述驱动部可以设置为dd
(direct drive unit,直接驱动单元)类型。由此, 所述驱动部可以省略皮带和皮带轮等过程而直接使所述滚筒200旋转,从 而控制所述滚筒200的旋转方向或所述滚筒200的旋转速度。
129.所述马达部500可以以高速rpm旋转。例如,可以以远大于能够使所 述滚筒200内部的衣物以附着在所述滚筒200内壁的状态旋转的rpm旋 转。
130.然而,如果所述滚筒200内部的衣物持续以贴在所述滚筒200内壁的 状态旋转,则由于附着在滚筒内壁的部分不会暴露于热风,因此存在降低 烘干效率的问题。
131.如果使所述转子520以低速rpm旋转,使得衣物在所述滚筒200的内 部翻滚或搅拌而不附着在所述滚筒200的内壁,则可能产生无法正常使用 所述驱动部能够产生的输出或扭矩的问题。
132.因此,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驱动部还可以包括减速器600,所述减 速器600能够通过降低rpm来使用马达部500的最大输出,而且能够增大 扭矩。
133.另外,所述驱动部可以包括与所述滚筒200连接而使所述滚筒200旋 转的滚筒旋转轴6341。
134.所述滚筒200可以设置为圆筒形状,并且可以设置为能够容纳衣物。 另外,与用于洗涤的滚筒不同,在仅用于烘干的所述滚筒200的内部无需 投入水,也无需将在所述滚筒200的内部冷凝的液体状态的水排出到滚筒 200的外部。因此,可以省略所述滚筒200上的沿圆周面设置的贯通孔。即, 仅用于烘干的滚筒200可以形成为与用于洗涤的滚筒200不同。
135.所述滚筒200可以设置为一体的圆筒形状,但是也可以制成由包括圆 周面的滚筒主体210和形成后方面的滚筒背面220结合的形式。
136.在滚筒主体210的前方可以设置有供衣物出入的投放口211。在所述滚 筒背面220的后方可以连接有使滚筒旋转的驱动部。滚筒主体210和滚筒 背面220可以通过螺杆等紧固构件结合,但并不局限于此,只要滚筒主体 210和滚筒背面220结合为能够一起旋转,可以利用各种方法来结合。
137.在滚筒主体210可以设置有向上部牵引内部的衣物的提升筋213,使得 容纳在内部的衣物能够随着旋转被混合。当滚筒200旋转时,容纳在内部 的衣物可以通过提升筋213反复进行上升和下落的过程。容纳在滚筒200 的内部的衣物可以在反复上升和下落的同时均匀地与热风接触。因此,具 有提高烘干效率、缩短烘干时间的效果。
138.在滚筒主体210的圆周面可以形成有强化筒圈212。强化筒圈212可以 设置成沿滚筒200的圆周面从内部/外部凹入或凸出。如上所述的强化筒圈 可以设置为复数个,并且可以设置成彼此隔开。所述强化筒圈可以呈预定 的图案而设置在所述圆周面的内部/外部。
139.通过强化筒圈212可以增加滚筒主体210的刚性。因此,即使在所述 滚筒主体210中容纳有大量的衣物或通过所述驱动部接收到突然的旋转力, 也能够防止所述滚筒主体210扭曲。另外,与滚筒主体210的圆周面设置 为平坦的面的情况相比,在设置有强化筒圈212的情况下可以增大衣物和 内周面之间的间隔,因此,能够使供应到滚筒200的热风更有效地流入到 衣物和滚筒200之间。通过强化筒圈,具有提高滚筒的耐久性、提高衣物 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的效果。
140.通常,在dd类型洗衣机的情况下,所述驱动部可以结合并固定到容 纳所述滚筒
200的外桶,所述滚筒200可以与所述驱动部结合而被所述外 桶支撑。然而,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设置为集中地执行烘干程序,因此, 为了容纳所述滚筒200,省略了固定于所述箱体100的外桶(tub)。
141.由此,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支撑部400,所述支撑部400 设置为将所述滚筒200或所述驱动部固定或支撑在所述箱体100的内部。
142.所述支撑部400可以包括配置在所述滚筒200的前方的前板410和配 置在所述滚筒200的后方的后板420。所述前板410和所述后板420可以设 置为板形状,并配置为面向所述滚筒200的前方和后方。所述前板410和 所述后板420的间隔可以设定为与所述滚筒200的长度相同,或者大于所 述滚筒200的长度。所述前板410和所述后板420可以固定到所述箱体100 的底部面或底座800而被支撑。
143.所述前板410可以配置在形成箱体的前方面的正面面板和滚筒200之 间。另外,在所述前板410可以设置有与所述投放口211连通的投入连通 孔412。在所述前板410设置有投入连通孔412,因此,不仅滚筒200的前 方面能够得到支撑,而且还能够向滚筒200投入衣物或将衣物从滚筒200 取出。
144.所述前板410可以包括设置在所述投入连通孔412的下侧的管道连接 部416。所述管道连接部416可以形成所述前板410的下侧面。
145.所述前板410可以包括贯通管道连接部416的管道连通孔417。管道连 通孔417可以设置为呈中空的形式,以将通过滚筒的投放口211排出的空 气引导到所述滚筒200的下侧。另外,可以将通过滚筒200排出的空气引 导到位于滚筒200的下部的循环流路部820。
146.在所述管道连通孔417可以设置有过滤部(未图示),以能够过滤由 衣物产生的棉绒或颗粒较大的异物。过滤部可以通过过滤从滚筒200排出 的空气来防止异物堆积在衣物处理装置的内部,从而具有能够防止异物堆 积而妨碍空气的循环的效果。
147.由于所述投放口211配置在前方,因此,与设置于所述前板410相比, 所述驱动部优先设置于所述后板420。所述驱动部可以设置为安装并支撑于 后板420。由此,所述驱动部可以在其位置通过所述后板420稳定地被固定 的状态下使所述滚筒200旋转。
148.所述前板410和所述后板420中的至少一方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 撑所述滚筒200。所述前板410和所述后板420中的至少一方可以以能够旋 转的方式容纳所述滚筒200的前端或后端。
149.例如,所述滚筒200的前方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所述前板410支 撑,所述滚筒200的后方可以与所述后板420隔开并与安装于所述后板420 的所述马达部500连接而间接地被所述后板420支撑。由此,能够使所述 滚筒200与所述支撑部400接触或摩擦的区域最小化,并且能够防止发生 不必要的噪音或振动。
150.当然,所述滚筒200也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均被所述前板410和所 述后板420支撑。
151.在所述前板410的下部可以设置有支撑所述滚筒200的前方的一个以 上的支撑轮415。所述支撑轮415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前板 410的背面。所述支撑轮415可以以与滚筒200的下部接触的状态旋转。
152.在滚筒200因驱动部而旋转的情况下,滚筒200可以由连接于后方的 滚筒旋转轴6341支撑。如果在所述滚筒200的内部容纳有衣物,则滚筒旋 转轴6341承受的荷重可能因
所述衣物而增加。因此,存在滚筒旋转轴6341 因荷重而弯曲的危险。
153.在支撑轮415支撑滚筒200的前方下部的情况下,可以减轻滚筒旋转 轴6341承受的荷重。因此,能够防止滚筒旋转轴6341弯曲,并且能够防 止因振动而产生噪音。
154.所述支撑轮415可以以滚筒200的旋转中心为基准设置在彼此对称的 位置而支撑滚筒200的荷重。优选地,支撑轮415分别设置在滚筒200的 左右侧下部,以支撑滚筒200。然而,并不局限于此,根据滚筒200的运转 环境可以设置有更多数量的支撑轮415。
155.设置于所述底座800的循环流路部820可以形成通过使所述滚筒200 内部的空气循环来再次投入到所述滚筒200的内部的流路。
156.所述循环流路部820可以包括:流入管道821,使从滚筒200排出的空 气流入;排出管道823,向滚筒200供应空气;以及移动管道822,连接所 述流入管道821和排出管道823。
157.在从所述滚筒200的前方排出空气的情况下,所述流入管道821可以 位于所述循环流路部820的前方侧。此外,所述排出管道823可以位于所 述循环流路部820的后方侧。
158.所述排出管道823还可以包括向循环流路部820的外部排出空气的送 风部8231。所述送风部8231可以设置在所述排出管道823的后方侧。通过 所述送风部8231排出的空气可以向所述滚筒200移动。
159.在所述循环流路部820的上侧可以结合有管道盖部830,以遮蔽循环流 路部820的敞开的顶面的一部分。管道盖部830能够防止空气流出到循环 流路部820的外部。换言之,管道盖部830可以形成供空气循环的流路的 一面。
160.另外,设置于所述底座800的热交换部900可以包括:第一热交换器 910,设置在所述循环流路部820的内部,用于冷却空气;以及第二热交换 器920,设置在所述循环流路部820的内部,用于对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 910冷却的空气进行加热。
161.所述第一热交换器910可以对从滚筒200排出的空气进行除湿,所述 第二热交换器920可以对除湿的空气进行加热。被加热的空气可以再次被 供应到滚筒200,从而烘干容纳于滚筒200的衣物。
162.所述第一热交换器910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920可以设置为使制冷剂 流动的热交换器。在设置为流动制冷剂的热交换器的情况下,第一热交换 器910可以设置为蒸发器,第二热交换器920可以设置为冷凝器。沿所述 第一热交换器910和第二热交换器920移动的制冷剂可以与从滚筒200排 出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163.所述热交换部900可以包括循环流路风扇950,所述循环流路风扇950 设置于循环流路部820,以产生循环流路部820的内部的空气流动。另外, 所述热交换部900还可以包括使循环流路风扇950旋转的循环流路风扇马 达951。所述循环流路风扇950可以从循环流路风扇马达951接收旋转动力 而进行旋转。如果循环流路风扇950运转,则可以在第一热交换器910进 行除湿,并且在第二热交换器920被加热的空气可以移动到滚筒200的后 方。
164.循环流路风扇950可以设置在流入管道821、移动管道822、排出管道 823中的任意一个。循环流路风扇950设置为旋转,因此在循环流路风扇 950运转时可能产生噪音。因此,优选将所述循环流路风扇950配置在循环 流路部820的后方。
165.所述循环流路风扇950可以设置于所述送风部8231。另外,所述循环 流路风扇马达951可以位于所述送风部8231的后方。当所述循环流路风扇 950通过所述循环流路风扇马达951旋转时,所述循环流路部820内部的空 气可以通过所述送风部8231排出到所述循
环流路部820的外部。
166.所述滚筒200的投放口211优选配置在相对较高的位置,使得用户能 够容易地取出位于所述滚筒200的内部的衣物,因此,所述循环流路部820 和所述热交换部900优选配置在所述滚筒200的下部。
167.在所述滚筒200的后方可以设置有将从所述循环流路部820排出的空 气引导到滚筒200的后板420。所述后板420可以设置成与滚筒背面220 隔开。所述循环流路部820可以通过前板410接收所述滚筒200内部的空 气,并且可以通过所述后板420向所述滚筒200供应空气。从所述循环流 路部820排出的空气可以经由所述后板420而被引导到所述滚筒200。
168.所述底座800还可以包括将从所述循环流路部820排出的空气向后板 420引导的连接件850。所述连接件850可以引导排出的所述空气向后板420 的整个区域均匀地扩散。
169.所述连接件850可以设置于送风部8231。即,连接件850可以将从所 述送风部8231排出的空气向后板420引导。供应到后板420的热风可以通 过所述滚筒背面220流入到滚筒200的内部。
170.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滚筒200可以与位于滚筒200的后方的驱动 部直接连接而旋转,而不是与皮带等结合而间接地旋转。因此,与现有的 烘干机的滚筒设置为前方和后方敞开的圆筒形状不同,本发明的衣物处理 装置的滚筒的后方可以被遮蔽而与所述驱动部直接结合。
171.如上所述,所述滚筒200可以包括:滚筒主体210,设置为圆筒形状, 以容纳衣物;以及滚筒背面220,与所述滚筒主体210的后方结合,以形成 所述滚筒的背面。
172.所述滚筒背面220可以设置为遮蔽所述滚筒主体210的后方,以提供 与所述驱动部直接结合的结合面。即,所述滚筒背面220可以设置为与所 述驱动部连接并接收旋转动力,从而能够使整个所述滚筒200旋转。其结 果,所述滚筒主体210中的前方形成有用于投入衣物的投放口211,而后方 可以被所述滚筒背面220遮蔽。
173.所述滚筒背面220可以设置有连接所述驱动部和滚筒背面220的衬套 部300。所述衬套部300可以设置在所述滚筒背面220并形成所述滚筒200 的旋转中心。所述衬套部300可以与所述滚筒背面220一体地设置,但是, 为了与传递动力的旋转轴牢固地结合,可以由刚性或耐久性大于所述滚筒 背面220的材料设置。所述衬套部300可以被安置到所述滚筒背面220上 而结合,以与所述滚筒背面220的旋转中心形成同轴。
174.所述滚筒背面220可以包括:外周部221,与所述滚筒主体210的外周 面结合;以及安装板222,设置在所述外周部221的内侧,并且可以与所述 驱动部。所述衬套部300可以安置并结合于安装板222。使滚筒旋转的旋转 轴通过所述衬套部300与安装板222结合,从而具有能够更牢固地结合的 效果。另外,能够防止滚筒背面220发生变形。
175.所述滚筒背面220可以包括吸入孔224,所述吸入孔224贯通形成在所 述外周部221和所述安装板222之间,以将滚筒背面220的前后方连通。 通过所述循环流路部820供应的热风可以通过所述吸入孔224流入到所述 滚筒主体210的内部。所述吸入孔224可以设置为贯通所述滚筒背面220 而设置的复数个孔或网格(mesh)形式的网眼。
176.使滚筒200旋转的驱动部可以位于所述后板420的后方。所述驱动部 可以包括:马达部500,产生旋转动力;以及减速器600,减小所述马达部 500的旋转力并向滚筒200传递。
177.在所述后板420的后方可以配置有马达部500。此外,所述马达部500 可以通过所述减速器600与后板420的后方结合。
178.所述减速器600可以固定于后板420的背面,马达部500可以与减速 器600的背面结合。即,后板420可以提供支撑所述减速器600或马达部 500的支撑面。然而,并不局限于此,所述马达部500也可以与所述后板 420结合。
179.图5是将构成所述衣物处理装置的内部构成彼此分离并示出的分解立 体图。
180.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可以包括:滚筒200,容纳衣物;前板 410,支撑滚筒的前方面;后板420,位于滚筒的后方;底座800,设置在 滚筒的下部,以提供使滚筒内部的空气循环或冷凝所述空气中含有的水分 的空间;马达部510、520、540,位于滚筒的后方,向滚筒提供旋转动力; 减速器600,减小马达部的旋转并传递给滚筒;以及后盖430,与所述后板 420结合,以防止所述马达部露出到外部。
181.所述底座800可以包括循环流路部820,所述循环流路部820与滚筒 200连通,使得空气从所述滚筒流入或向所述滚筒排出空气。
182.所述前板410可以包括:前面板411,形成前方面;以及投入连通孔 412,形成为贯通所述前面板411,与所述滚筒200连通。前板410可以包 括前方衬垫413,所述前方衬垫413设置在所述前面板411的背面,并且设 置为围绕所述投入连通孔412的径向外侧,以容纳所述滚筒主体210的一 部分。
183.所述前方衬垫413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滚筒主体210,并且 可以设置成能够与所述投放口211的外周面或内周面接触。所述前方衬垫 413能够防止所述滚筒200内部的热风从所述滚筒主体210和所述前板410 之间漏出。所述前方衬垫413可以由塑料树脂系或弹性体制成,并且可以 通过将单独的密封构件追加结合到所述前方衬垫413来防止衣物或热风从 所述滚筒主体210向所述前板410脱离。
184.另一方面,所述前板410可以包括贯通投入连通孔412的内周面而设 置的管道连通孔417。另外,所述前板410可以包括管道连接部416,所述 管道连接部416向管道连通孔417的下侧延伸,以形成使滚筒主体210与 循环流路部820连通的流路。
185.所述管道连接部416可以通过管道连通孔417与滚筒主体210连通, 从所述滚筒主体210排出的空气可以通过管道连通孔417流入到管道连接 部416,从而被引导到循环流路部820。从滚筒主体210排出的空气被管道 连接部416引导到循环流路部820,因此具有能够防止滚筒内部的空气流出 的效果。
186.在所述管道连接部416可以设置有过滤构件(未图示),所述过滤构 件通过过滤从所述滚筒200吐出的空气中的异物或棉绒,来防止异物流入 到循环流路部820中。
187.所述前板410可以设置有支撑轮415,所述支撑轮415以能够旋转的方 式设置在所述前面板411的背面,以支撑所述滚筒200的下部。由所述支 撑轮415支撑所述滚筒200的前方,从而具有能够防止与滚筒连接的旋转 轴弯曲的效果。
188.所述前板410可以设置有储水箱支撑孔414,所述储水箱支撑孔414 设置成贯通前面板411,以能够拉出或支撑用于储存烘干过程中产生的冷凝 水的储水箱120(参照图3)。在储水箱支撑孔414设置在上侧的情况下, 用户在拉出储水箱时无需弯腰,因此具有提高用户的便利性的效果。
189.容纳衣物的滚筒200可以包括在前方设置有供衣物出入的投放口211 的滚筒主体
210和形成后方面的滚筒背面220。
190.所述滚筒背面220可以包括:外周部221,与所述滚筒主体210连接; 吸入孔224,形成为在所述外周部221的内侧贯通滚筒背面220;以及安装 板222,设置在滚筒背面220的旋转中心,与旋转轴结合。空气可以通过所 述吸入孔224从滚筒的后方流入。
191.所述滚筒背面220还可以包括从外周部221朝旋转中心延伸的加强肋 225。所述加强肋225可以避开所述吸入孔224而延伸。所述加强肋225具 有防止所述滚筒背面220的刚性因吸入孔224而变小的效果。所述加强肋 225可以设置为从所述安装板222的外周面朝所述外周部221的内周面以放 射状延伸。
192.另外,滚筒背面220还可以包括圆周肋227,所述圆周肋227沿所述滚 筒背面220的圆周方向延伸为将所述加强肋225彼此连接。所述吸入孔224 可以配置在每个所述加强肋225、所述圆周肋227以及所述外周部221之间。 所述加强肋225和所述圆周肋227具有即使所述滚筒背面220从所述马达 部500接收到旋转力也能够防止其变形的效果。
193.所述流入管道821可以设置为与所述前板410的管道连通孔417连通, 进而与设置在所述前板410内部的流路连通。所述移动管道822可以从所 述流入管道821的末端朝所述滚筒200的后方延伸而设置,所述排出管道 823可以设置在所述移动管道822的末端,并设置为将所述空气引导到滚筒 200。
194.所述送风部8231可以位于所述排出管道823的下游侧,送风部8231 可以提供用于设置循环流路风扇的空间。如果循环风扇流路风扇运转,则 可以将流入到流入管道821的空气排出到送风部8231的上部。
195.另一方面,在所述底座800设置有能够对在滚筒200的内部循环的空 气进行冷却和加热的热交换部900。所述热交换部900可以包括压缩机930, 所述压缩机930与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连接,以供应压缩的制冷 剂。所述压缩机930可以设置为不直接与循环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因此可 以位于循环流路部820的外部。
196.另外,所述热交换部可以包括支撑于送风部8231的后方并使循环流路 风扇旋转的循环流路风扇马达951。所述循环流路风扇马达951可以与送风 部8231的后方结合。
197.另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连接件850,所 述连接件850与所述循环流路部820结合,以将从所述循环流路部820排 出的热风引导到所述滚筒200的后方或所述后板420。
198.所述连接件850可以配置在所述排出管道823的上部,并且设置为将 通过所述第二热交换器920而被加热的热风引导至所述排出管道823的更 上方。另外,所述连接件850可以与设置在送风部8231的上侧的开口部。
199.所述连接件850可以设置为在其内部形成流路。所述连接件850可以 设置为将由循环流路风扇产生的空气的流动均匀地引导至所述后板420。 即,所述连接件850可以设置为随着远离所述送风部8231,其流路的面积 增大。
200.所述后板420可以与所述底座800结合或被所述底座800支撑而位于 所述滚筒200的后方。所述后板420可以包括:后面板421,位于与所述前 板410相对的位置;以及管道部423,设置成从所述后面板421凹入,以形 成供空气流动的流路,并且设置为将从循环流路部820排出的空气引导到 所述滚筒。
201.所述后板420可以包括用于结合或支撑所述驱动部的安装部425。所述 安装部425
可以设置为贯通后面板421,并且可以配置在管道部423的内周 面。所述安装部425可以设置成从管道部423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隔开。
202.在此,驱动部可以是指如上所述的所述减速器600和所述马达部500 的结合体。此外,所述驱动部可以仅指所述马达部500。即,可以将产生动 力并将旋转动力传递给滚筒的构成称为驱动部。
203.所述驱动部可以安装于所述安装部425。所述安装部425可以支撑所述 驱动部的荷重。所述驱动部可以在被安装部425支撑的状态下与所述滚筒 200连接。
204.所述管道部423设置为容纳所述滚筒背面220的一部分。所述管道部 423可以与所述滚筒背面220一起形成空气移动的流路。
205.所述驱动部可以在所述安装部425设置为不与所述管道部423发生干 涉。即,所述驱动部可以配置成从所述管道部423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隔 开。所述驱动部可以设置于所述安装部425,并且可以设置为其后方露出到 外部,从而能够被外部的空气冷却。
206.所述驱动部可以包括提供使所述滚筒200旋转的动力的马达部500。所 述马达部500可以包括产生旋转磁场的定子510和设置为由所述定子510 带动旋转的转子520。
207.所述转子520可以设置为容纳所述定子510并沿所述定子510的外围 旋转的外转子类型。此时,在所述转子520可以结合有驱动轴,其可以贯 穿所述定子510和所述安装部425而与所述滚筒200直接连接。在该情况 下,所述转子520可以直接传递使所述滚筒200旋转的动力。
208.所述转子520可以通过垫圈部540与驱动轴结合。垫圈部540可以执 行连接驱动轴和转子520的功能。由于通过垫圈部540可以增大转子520 和驱动轴之间的接触面积,因此具有能够更有效地传递转子520的旋转的 效果。
209.所述减速器600可以设置为连接所述马达部500和所述滚筒200。所述 减速器600可以转换所述马达部500的动力并使所述滚筒200旋转。所述 减速器600可以配置在所述马达部500和所述滚筒200之间,接收所述马 达部500的动力并对其进行转换之后传递给所述滚筒200。所述减速器600 可以设置为将所述转子的rpm转换成较小的rpm,并使扭矩值增大之后 传递给所述滚筒200。
210.具体而言,所述减速器600可以与驱动轴结合,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转 子520结合而与所述转子520一起旋转。所述减速器600可以在内部包括 齿轮结合体,所述齿轮结合体与所述驱动轴啮合而旋转,从而能够改变所 述驱动轴的rpm并增加扭矩,所述齿轮结合体可以与结合于所述滚筒200 使滚筒旋转的滚筒旋转轴连接。因此,当所述驱动轴530旋转时,虽然所 述滚筒旋转轴以低于所述驱动轴的rpm旋转,但是可以以更大的扭矩旋转。
211.这种减速器600的性能取决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滚筒旋转轴是否能够 保持同轴。即,如果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滚筒旋转轴彼此错开,则存在构成 所述减速器600内部的齿轮结合体的部件与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滚筒旋转轴 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结合变松或结合被解除的危险。因此,可能出现所述 驱动轴的动力不能正常地传递到所述滚筒旋转轴或所述驱动轴空转的现 象。
212.另外,即使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滚筒旋转轴暂时扭曲,所述减速器600 内部的齿轮也可能彼此错开或碰撞而产生不必要的振动或噪音。
213.另外,在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滚筒旋转轴扭曲的角度暂时变得严重的情 况下,存在
所述减速器600完全脱离固定位置而损坏的危险。
214.为了防止上述问题,在具有减速器的衣物处理装置中,优选将所述减 速器600和所述马达部500固定到通常产生外力也不会变形而保持原有的 状态的支撑体。
215.例如,在洗衣机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如下方式:首先将容纳所述滚筒 的外桶固定到箱体之后,其次将所述马达部和所述减速器固定到以注塑成 型方式内置于所述外桶内部的由刚体制成的轴承罩体。由此,即使在所述 外桶产生相当大的振动,所述减速器和所述驱动部也可以与所述轴承壳体 或所述固定钢板一起倾斜或振动。其结果,所述减速器和所述驱动部自身 可以获得始终保持结合的状态的效果,并且所述驱动轴和旋转轴可以保持 同轴的状态。
216.然而,由于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是烘干机,因此省略了固定在箱体 的内部的外桶的构成。另外,箱体的背面面板可以由相对较薄的板设置, 因而即使所述定子510固定于所述背面面板,所述背面面板也可能因所述 转子520旋转时的斥力而容易振动或弯曲。如果所述背面面板振动或暂时 弯曲,则可能产生配置为与所述滚筒200结合的所述减速器600和所述马 达部500的旋转中心彼此扭曲的问题。
217.另外,由于所述背面面板由薄的钢板构成,因此难以对所述减速器600 和所述马达部500都进行支撑。例如,在所述减速器600和所述马达部500 平行地结合于所述背面面板的情况下,可能因所述减速器600和所述马达 部500的总长度以及自身重量而产生转矩导致发生所述减速器600下垂的 问题。其结果,与所述滚筒结合的滚筒旋转轴自身可能因与所述减速器600 错开而无法与所述驱动轴保持同轴。
218.另一方面,可以考虑通过将所述定子510结合于所述后板420来支撑 所述马达部500。在所述滚筒200内部容纳有大量的衣物或产生偏心的情况 下,每当所述滚筒200旋转时,所述滚筒旋转轴可能随着所述衣物的配置 而扭曲。此时,所述定子510与所述滚筒200单独分开而固定到后板420, 因此,所述滚筒旋转轴可能以与所述定子510不同的幅度振动或倾斜不同 角度。因此,不能保持所述滚筒旋转轴和所述驱动轴的同轴。
219.在另一方式中,所述滚筒200被所述前板410和所述后板420支撑而 设置的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固定。因此,与所述滚筒200结合的滚筒旋 转轴的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固定。因此,即使在所述滚筒200发生振动, 所述振动也可以被所述前板410和所述后板420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缓冲。
220.然而,在由所述滚筒200产生的振动传递至所述马达部500的情况下, 即使所述减速器600和所述马达部500被固定到所述后板420,所述马达部 500和所述后板420振动的振幅也可能大于所述滚筒旋转轴的振动的振幅。 此时,也可能发生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滚筒旋转轴不能保持同轴的问题。
221.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可以使所述马达部500结 合并固定于所述减速器600。换言之,所述减速器600自身可以发挥整个驱 动部的基准点的作用。即,所述减速器600可以发挥整个所述驱动部的振 动和倾斜的角度量的基准的作用。
222.所述马达部500仅固定于所述减速器600而不固定于所述衣物处理装 置的其他构成,因此,在向所述驱动部传递振动或传递外力的情况下,当 所述减速器600倾斜或振动时,所述马达部500可以始终与所述减速器600 同时倾斜或同时振动。
223.其结果,所述减速器600和所述马达部500可以形成一个振动体系, 所述减速器
600和所述马达部500可以不相对于彼此运动而保持固定的状 态。
224.所述马达部500中的所述定子510可以直接与所述减速器600结合并 固定。由此,以所述减速器600为基准设置的所述驱动轴530的位置可能 不会改变。所述驱动轴530的中心和所述减速器600的中心可以以彼此一 致的状态配置,所述驱动轴530可以以与所述减速器600的中心保持同轴 的状态旋转。
225.第一轴m1可以是指沿所述滚筒200的旋转中心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 虚拟的线。即,第一轴m1可以设置成与x轴平行。
226.第二轴m2和第三轴m3可以是指从衣物处理装置的前方向后方上侧延 伸的虚拟的线。即,所述第二轴m2和第三轴m3可以设置为与所述xz平 面平行,或者可以设置为与y轴正交。
227.所述第一轴m1和第二轴m2可以在减速器600彼此交叉。另外,所述 第一轴m1和第三轴m3可以在所述安装部425交叉。
228.所述减速器600和所述马达部500可以设计为,在所述滚筒200没有 负荷或所述马达部500未动作的情况下,沿与地面平行的第一轴m1配置。
229.然而,在所述滚筒200或马达部500发生振动的情况下,振动被传递 到所述减速器600而使减速器600倾斜,由此所述减速器600可能暂时处 于沿第二轴m2倾斜的状态。
230.此时,所述马达部500处于与所述减速器600结合的状态,由此其可 以与所述减速器600一起振动或倾斜。因此,所述马达部500可以在第二 轴m2上与所述减速器600平行地配置。因此,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滚筒旋 转轴也可以沿所述第二轴m2平行地配置。
231.结果,即使所述减速器600倾斜,所述马达部500也可以与所述减速 器600一体地移动,所述驱动轴和所述滚筒旋转轴可以保持同轴。
232.所述减速器600可以结合并固定于后板420。在该情况下,所述减速器 600以与后板420结合的状态倾斜或振动,因此可以视为所述后板420发挥 包括所述减速器600、所述马达部500、所述滚筒200的振动体系的中心的 作用。在此情况下,所述马达部500也可以仅结合并固定于所述减速器600, 而不与所述后板420直接结合
233.所述减速器600与所述马达部500和所述滚筒200沿第一轴m1平行 地配置,然后,由于滚筒200或马达部500的振动,所述减速器600可以 倾斜为与第三轴m3平行。所述第三轴m3可以穿过结合于所述后板420 的减速器600。此时,所述减速器600与所述马达部500结合,因此,所述 马达部500也可以与所述减速器600相同地倾斜为与第三轴m3平行。
234.结果,所述马达部500和所述滚筒200与所述减速器600结合,由此, 所述马达部500和所述滚筒200可以以所述减速器600为基准彼此平行地 倾斜或同时振动。
235.上述的同轴和一致的含义并非是物理学上的完美的同轴和一致,而是 指承认机械工程上可接受的误差范围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为是同轴或一 致的水平的范围。例如,可以将所述驱动轴530与所述滚筒旋转轴6341扭 曲5度以内的范围定义为同轴或一致的状态。然而,如上所述的角度值仅 为一个示例,设计上允许的误差可以改变。
236.所述驱动轴530被固定为以所述减速器600为基准旋转但防止其倾斜, 所述定子510也固定于所述减速器600,因此,可以始终保持所述定子510 和所述转子520的间隔。其结果,能够防止所述定子510和所述转子520 的碰撞,并且能够从根本上阻止可能因所述转子520在使所述定子510旋 转的同时改变旋转中心而产生的噪音或振动。
237.所述滚筒旋转轴6341设置为从所述减速器600内部向所述滚筒200延 伸,可以与所述减速器600一起振动并与所述减速器600一起倾斜。即, 所述滚筒旋转轴6341仅被设置为在所述减速器600中旋转,而其设置位置 被固定。其结果,所述滚筒旋转轴6341和所述驱动轴530可以始终平行地 配置,并且可以形成同轴。换言之,所述滚筒旋转轴6341的中心和所述驱 动轴530的中心可以保持彼此一致的状态。
238.另一方面,在所述滚筒背面220和所述后板420之间可以配置有密封 部450。所述密封部450可以使滚筒背面220和后板420之间密闭,以使流 入到后板420的管道部423的空气不流出到外部。
239.所述密封部450可以分别配置在所述管道部423的外侧面和内侧面。 在所述管道部423的径向外侧可以设置有第一密封件451,在径向内侧可以 设置有第二密封件452。所述第一密封件451可以防止热风从滚筒背面220 和管道部423之间流出到径向外侧,所述第二密封件452可以防止热风从 滚筒背面220和管道部423之间流出到径向内侧。
240.换言之,所述密封部450可以分别配置在所述吸入孔224的径向外侧 和径向内侧。第一密封件451可以设置在吸入孔224的径向外侧,而第二 密封件452可以设置在吸入孔224的径向内侧。
241.所述密封部450优先设置为与所述滚筒背面220和所述后板420都接 触,以防止热风流出。所述滚筒200在衣物处理装置的运转过程中旋转, 由此,密封部450被滚筒背面220施加持续的摩擦。因此,所述密封部450 优选由即使受随着旋转产生的摩擦力、摩擦热也不会降低性能并能够密封 滚筒背面220和管道部423之间的材料设置。
242.另一方面,在后板420的后方结合有马达部500或减速器600,由于所 述后板420由薄的铁板材料形成,因此,可能受通过减速器600和滚筒200 传递到减速器600的荷重而发生变形。即,为了设置所述减速器600、马达 部500等,需要确保所述后板420的刚性。
243.为此,后板420还可以包括用于加强结合刚性的支架700。在所述后板 420可以附加结合有支架700,所述减速器600和所述马达部500可以通过 所述支架700与所述后板420结合。
244.减速器600可以与支架700和后板420同时结合。可以利用紧固构件 同时贯穿减速器600、后板420、支架700而结合。通过支架700的结合, 可以确保后板420的刚性。在确保了刚性的后板420可以结合有减速器600、 马达部500等。
245.可以采用首先将减速器600结合于所述支架700再将所述支架700结 合于后板420的方式进行紧固。即,所述减速器也可以通过支架700固定 到后板420而不与后板420直接结合。
246.另一方面,在后板420的后方结合有马达部500或减速器600的情况 下,马达部500和减速器600可能会露出到外部。因此,有必要防止马达 部500与后板420的后方结合而露出。另外,所述管道部423可以被热风 加热。因此,可能需要对所述管道部423的背面进行隔热。
247.所述后盖430可以与所述后板420的后方结合,以防止所述管道部423、 所述马达部500或减速器600露出到外部。所述后盖430可以与所述管道 部423和所述驱动部隔开而配置。
248.后盖430具有防止马达部500受外部的干涉而损坏或防止通过管道部 423产生热
损失而导致烘干效率降低的效果。
249.图6a和图6b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减速器的外观的图。
250.所述减速器600可以包括形成外观的减速器壳体610、620。所述减速 器壳体可以包括设置为与滚筒相对的第一壳体610和与马达部相对的第二 壳体620。
251.所述减速器600可以包括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可以设置为,从马达部 接收动力,将所述马达部的rpm转换为较小的rpm并增加扭矩值,从而 向所述滚筒传递。所述齿轮箱的大部分可以容纳在所述第二壳体620的内 部,所述第一壳体610可以设置为遮蔽所述减速器600的内部。由此,能 够减小所述减速器600的整体厚度。将在后述中对齿轮箱的详细构成进行 说明。
252.所述第一壳体61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阻断主体611,设置为遮蔽所述 第二壳体620;以及第一壳体支承部612,从所述第一壳体阻断主体611向 远离第二壳体620的方向延伸。第一壳体支承部612可以容纳滚筒旋转轴 6341,并且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滚筒旋转轴6341。
253.所述第一壳体610可以包括设置为支撑马达部的定子结合部613。所述 定子结合部613可以从所述第一壳体阻断主体611的为外周面向远离所述 第一壳体支承部612的方向延伸而设置。
254.所述定子结合部613包括能够紧固马达部的定子紧固孔615。所述定子 紧固孔615可以从所述定子结合部613凹入形成。在所述定子紧固孔615 可以插入有单独的紧固构件。利用所述紧固构件可以将所述定子结合部613 与马达部结合。
255.所述第一壳体610还可以包括引导马达部的结合的结合引导件614。所 述结合引导件614可以从所述第一壳体阻断主体611的外周面向远离所述 第一壳体支承部612的方向延伸而设置。所述结合引导件614可以从所述 第一壳体阻断主体611延伸为与定子结合部613连接。在将所述定子510 与定子结合部613结合的情况下,所述结合引导件614可以引导所述定子 510的位置。由此,能够提高组装性。
256.参照图6a和图6b,所述第二壳体620可以在其内部容纳齿轮结合体。 通常,与所述减速器600结合的齿轮箱可以包括:太阳齿轮;行星齿轮, 相对于所述太阳齿轮进行公转;以及齿圈,容纳所述行星齿轮并引导所述 行星齿轮旋转。所述第二壳体620可以包括:第二壳体结合主体621,与所 述第一壳体610结合;第二壳体阻断主体622,从所述第二壳体结合主体 621向远离所述第一壳体610的方向延伸,以形成容纳齿轮箱的空间;以及 第二壳体支承部,从所述第二壳体阻断主体622的内周面延伸为远离所述 第一壳体610,以支撑驱动轴530。
257.所述第一壳体610的中心和所述第二壳体620的中心可以设计成配置 在同轴上。驱动轴530与滚筒旋转轴6341位于同轴上有利于动力传递。因 此,与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滚筒旋转轴6341的第一壳体支承部612和以能 够旋转的方式支撑驱动轴530的第二壳体支承部优选结合为形成同轴。
258.所述驱动轴530可以插入到所述第二壳体620的内部,并且可以在所 述第二壳体620的内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在所述驱动轴530可以 结合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转子520的垫圈部540。所述垫圈部540 可以包括:容纳主体542,在中心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驱动轴530的轴支撑 孔543;以及垫圈结合主体541,从所述容纳主体的外周面沿
径向延伸,以 形成与所述转子结合的面。所述轴支撑孔543可以设置为与凸起相对应的 槽形状,使得形成在所述驱动轴530的外周面上的凸起能够与其结合。
259.所述垫圈部540可以包括一个以上垫圈结合凸起5411,其设置成从所 述垫圈结合主体541向远离所述减速器的方向凸出。另外,垫圈部540可 以包括一个以上贯通所述垫圈结合主体541的垫圈结合孔5412。
260.所述垫圈结合凸起5411可以与形成于所述转子的容纳槽结合。所述垫 圈结合孔5412可以用于使贯穿所述转子的紧固构件插入,以将所述转子与 所述垫圈部540结合。
261.所述垫圈结合凸起5411和所述垫圈结合孔5412可以在所述垫圈结合 主体541的表面上沿圆周方向彼此交替地设置,并且可以设置为复数个。
262.图7是放大并详细示出图4中简要示出的驱动部的剖视图。
263.所述驱动部可以包括:马达部500,产生旋转动力;以及减速器,用于 降低马达部500的旋转速度并向滚筒传递。所述减速器600可以包括使滚 筒旋转的滚筒旋转轴6341。
264.所述马达部500可以包括:定子510,通过接收外部电源来产生旋转磁 场;以及转子520,设置为围绕所述定子510的外周面。在所述转子520 的内周面可以配置有永久磁铁。
265.在由所述定子510产生的旋转磁场的作用下,位于所述转子520的内 周面的永久磁铁可以沿特定方向运动,所述永久磁铁可以固定在所述转子 520的内周面。因此,所述转子520可以通过定子510的旋转磁场旋转。
266.在所述转子520的旋转中心可以结合有驱动轴530,所述驱动轴530 与转子520一起旋转并传递转子520的旋转动力。所述驱动轴530可以设 置为与所述转子520一起旋转。所述驱动轴530可以通过垫圈部540与所 述转子520结合。
267.所述驱动轴530可以与所述转子520直接连接,但是,由于在通过垫 圈部540连接的情况下能够与转子520更牢固地结合,因此,能够更有效 地传递所述转子520的旋转力。另外,由于防止了荷重集中地施加到驱动 轴530,因此具有能够增加驱动轴530的耐久性的效果。
268.所述驱动轴530可以与滚筒直接连接,但是,驱动轴530以与转子520 的旋转速度相同的速度旋转,由此可能出现需要减速的情况。因此,所述 驱动轴530可以与减速器连接,减速器可以与滚筒连接。即,所述减速器 可以通过对驱动轴530的旋转进行减速来使滚筒旋转。
269.所述减速器600可以包括形成其外观的第一壳体610和第二壳体620 以及降低驱动轴530的动力的齿轮箱630。所述第二壳体620可以提供能够 容纳齿轮箱630的空间,第一壳体610可以遮蔽由第二壳体620提供的容 纳空间。
270.所述第二壳体620可以由与第一壳体610结合的第二壳体结合主体 621、从所述第二壳体结合主体621的内周面向后方延伸而形成容纳空间并 容纳齿轮箱630的第二壳体阻断主体622以及从所述第二壳体阻断主体622 向后方延伸并设置为容纳驱动轴530的第二壳体支承部623构成。
271.所述齿轮箱630可以包括沿所述第二壳体阻断主体622的内周面设置 的齿圈633。在齿圈633的内周面可以设置有与所述齿圈633齿轮结合的一 个以上行星齿轮632,在齿圈633的内侧可以设置有太阳齿轮631,所述太 阳齿轮631与行星齿轮632齿轮结合,并且与驱动轴530一起旋转。
272.太阳齿轮631可以设置为与驱动轴530结合并旋转。太阳齿轮631可 以设置为与驱动轴530分开的构件,但不限于此,太阳齿轮631也可以与 驱动轴530形成为一体。
273.所述太阳齿轮631、行星齿轮632以及齿圈633可以设置为斜齿轮。在 每种齿轮都设置为斜齿轮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噪音并增加动力传递效率。 但是,并不限于此,太阳齿轮631、行星齿轮632以及齿圈633可以设置为 平齿轮。
274.作为齿轮箱630的运转例,如果随着转子旋转,驱动轴530和与驱动 轴530连接的太阳齿轮631旋转,则在太阳齿轮631的外周面上齿轮结合 的行星齿轮632可以在齿圈633和太阳齿轮631之间齿轮结合并旋转。
275.所述行星齿轮632可以包括插入到自转中心的行星齿轮轴6323。所述 行星齿轮轴6323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述行星齿轮632。
276.所述减速器还可以包括支撑所述行星齿轮轴6323的第一齿轮架6342 和第二齿轮架6343。所述行星齿轮轴6323的前方可以由第二齿轮架6343 支撑,而后方可以由第一齿轮架6342支撑。
277.所述滚筒旋转轴6341可以从所述第二齿轮架6343的旋转中心向远离 马达部的方向延伸而设置。所述滚筒旋转轴6341可以设置为与所述第二齿 轮架6343分开的构成,并且可以结合为一起旋转。相反,滚筒旋转轴6341 也可以从第二齿轮架6343延伸并与第二齿轮架6343形成为一体。
278.所述滚筒旋转轴6341可以与滚筒结合而使滚筒旋转。如上所述,所述 滚筒旋转轴6341可以借助衬套部等连接体来与滚筒结合,并且可以直接与 滚筒结合而无需单独的连接体。
279.所述滚筒旋转轴6341可以由所述第一壳体610支撑。所述第一壳体610 可以包括:第一壳体阻断主体611,遮蔽第二壳体620的容纳空间;以及第 一壳体支承部612,从第一壳体阻断主体611向远离第二壳体620的方向延 伸,以容纳滚筒旋转轴6341。在第一壳体支承部612的内周面与压入的方 式设置有第一轴承660和第二轴承670,从而能够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所 述滚筒旋转轴6341。
280.所述第一壳体610和第二壳体620可以通过减速器紧固构件681彼此 结合。另外,减速器紧固构件681可以同时贯穿所述第一壳体610和所述 第二壳体620并将这两个构件结合。另外,所述减速器紧固构件681可以 同时贯穿第一壳体610、第二壳体620以及后板420,以在将所述第一壳体 610与第二壳体620结合的同时,将所述减速器600固定到后板420。
281.所述后板420可以由厚度较薄的铁板形成。因此,可能难以确保用于 支撑所有减速器600、与减速器600结合的马达部500以及与减速器600 连接的滚筒200的刚性。因此,在将所述减速器600与后板420结合可以 利用支架700,以确保后板420的刚性。所述支架700可以由刚性比所述后 板420高的材料形成,并且可以与所述后板420的正面或背面结合。
282.所述支架700可以与所述后板420的正面结合,以确保所述减速器600 能够结合的刚性,所述减速器600可以同时与所述后板420和所述支架700 结合。为了将所述后板420、所述支架700以及所述减速器结合,可以使用 螺杆等紧固构件。
283.另外,为了将所述减速器600固定到所述后板420,可以使用用于连接 所述第一壳体610和所述第二壳体620的所述减速器紧固构件681。即,所 述减速器紧固构件681可以依
次贯穿所述第二壳体620、所述第一壳体、所 述后板420以及支架700而结合。在以如上所述的方式结合的情况下,所 述后板420的前方可以由支架700支撑,并且后方可以由第一壳体610支 撑,因此,即使结合减速器600也能够确保刚性。然而,并不限于此,可 以首先利用减速器紧固构件681仅将第一壳体610与第二壳体620结合, 然后,利用单独的紧固构件将减速器600结合到后板420。
284.另外,在所述第一壳体610的径向外侧可以形成有定子结合部613,马 达部500可以与所述定子结合部613结合。所述定子结合部613可以包括 在定子结合部613凹入形成的结合槽。
285.所述定子510可以与所述后板420直接结合,或者可以与所述定子结 合部613结合。定子510可以包括设置在其内周面以支撑定子的固定肋512。 所述固定肋512可以与所述定子结合部613结合。所述固定肋512和所述 定子结合部613可以通过定子结合销617相互结合。
286.所述马达部500在与所述后板420隔开的同时与所述减速器600结合, 由此,所述马达部500和所述减速器600可以形成一个振动体。因此,即 使从外部施加振动,也能够容易地将与所述转子520结合的驱动轴530和 与减速器600连接的滚筒旋转轴6341保持同轴。
287.所述滚筒旋转轴6341存在其轴向可能因滚筒200的振动而扭曲的风 险。然而,由于马达部500与支撑滚筒旋转轴6341的第一壳体610结合, 因此,即使所述滚筒旋转轴6341的轴向扭曲,所述驱动轴530的轴向也可 以通过所述第一壳体610相似地扭曲。即,马达部500可以与所述减速器 600一体地移动,从而即使从外部施加力,所述滚筒旋转轴6341和所述驱 动轴530也可以保持同轴。
288.通过如上所述的结合结构,具有如下效果:由所述马达部500产生的 动力传递到所述滚筒200的效率性和可靠性提高,并且能够防止滚筒旋转 轴6341和驱动轴530的轴扭曲导致的齿轮箱630的磨损、动力传递的效率 降低以及耐久性和可靠性的降低等。
289.图8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底座和后板的图。
290.参照图8,所述后板420可以位于滚筒的后方。所述后板420可以将从 循环流路部820排出的热风引导到滚筒。即,后板420可以位于滚筒的后 方以形成流路,使得热风均匀地供应到整个滚筒。
291.所述后板420可以包括:后面板421,与滚筒背面相对;以及管道部 423,设置成从所述后面板421向后方凹入,以形成流路。所述管道部423 可以通过从后面板421向后方按压来设置。所述管道部423可以设置为容 纳滚筒背面的一部分。
292.所述管道部423可以包括位于循环流路部后方的流入部4233和位于滚 筒后方的流动部4231。所述流动部4231可以设置为容纳滚筒的一部分。所 述流动部4231可以容纳滚筒的一部分,从而形成设置在滚筒后方的流路。
293.所述流动部4231可以以与形成在滚筒背面上的吸入孔相对的方式设置 为环形。所述流动部4231可以设置成从后面板421凹入。即,所述流动部 4231可以设置为其前方敞开,并且可以与滚筒的背面一起形成流路。
294.在所述流动部4231的前方设置成敞开的情况下,移动到所述流动部 4231的热风可以直接移动到滚筒而不通过单独的构成。因此,能够防止在 热风通过单独的构成时发生热损失。即,具有能够通过减少热风的热损失 来增加烘干效率的效果。
295.所述后板420可以包括设置在流动部4231的径向内侧的安装部425。 所述安装部425可以提供用于结合减速器600或马达部500的空间。即, 后板420可以包括设置在其内侧的安装部425和在安装部425的径向外侧 设置为环形的流动部4231。
296.具体而言,流动部4231可以包括从外侧围绕热风流动的内部空间的流 动外周部4231a。另外,流动部4231可以包括从内侧围绕热风流动的内部 空间的流动内周部4231b。即,流动外周部4231a可以形成流动部4231的 外周,流动内周部4231b可以形成流动部4231的内周。
297.另外,流动部4231可以包括形成供热风移动的流路的后方面的流动凹 陷面4232。所述流动凹陷面4232可以设置为连接流动外周部4231a和流动 内周部4231b。即,可以由流动内周部4231b、流动外周部4231a、流动凹 陷面4232形成供从循环流路部820排出的热风流动的空间。
298.另外,通过流动凹陷面4232防止热风泄漏到后方,由此可以朝滚筒引 导热风。即,流动凹陷面4232可以是指流动部4231的凹陷面。
299.所述流入部4233可以位于与循环流路部820相对的位置。所述流入部 可以位于与送风部8231相对的位置。所述流入部4233可以设置成从后面 板421向后方凹入,以防止其与送风部8231发生干涉。所述流入部4233 的上侧可以与流动部4231连接。
300.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可以包括与送风部8231连接的连接件 850。所述连接件850可以将从送风部8231排出的热风引导到流动部4231。 所述连接件850可以在其内部形成流路,以将从送风部4231排出的热风引 导到流动部4231。即,所述连接件850可以形成连接送风部8231和流动部 4231的流路。设置在连接件850的内部的流路的截面面积可以设置为随着 远离所述送风部8231逐渐增大。
301.所述连接件850可以位于与所述流入部4233相对的位置。所述流入部 4233可以形成为向后方凹入,以防止与所述连接件850发生干涉。另外, 所述连接件850的顶端可以设置为分隔所述流动部4231和流入部4233。即, 可以使从所述连接件850排出的热风流入到所述流动部4231,而防止其流 入到所述流入部4233。
302.所述连接件850可以设置为向所述流动部4231均匀地供应热风。所述 连接件850可以设置为其宽度随着远离送风部8231而增加。所述连接件850 的顶端可以沿所述流动外周部4231a的圆周方向延长线设置。
303.因此,从连接件850排出的所有热风可以供应到流动部4231而不移动 到流入部4233。所述连接件850可以通过防止热风集中在流动部4231的一 侧来向滚筒的内部均匀地供应热风。因此具有提高衣物的烘干效率的效果。
304.所述连接件850可以设置为越靠近上游侧其宽度越大,使得沿连接件 850移动的热风的速度随着流动方向减小。即,连接件850可以执行调节热 风的速度的扩散器(diffuser)的功能。连接件850可以通过减小热风的速 度来防止热风只被集中地供应到滚筒的特定部分。
305.由于上述的连接件850的形状,设置为与所述连接件850相对,并且 设置为防止与连接件850发生干涉的流入部4233也可以设置成其宽度随着 远离送风部8231而增加。由于所述流入部4233的形状,当从前方观察时, 管道部423的整体形状可以呈如“9”的形状。
306.所述滚筒设置为在烘干程序中进行旋转,因此,所述滚筒可以设置成 与所述流动
部4231隔开规定距离。热风可以通过所述隔开空间流出。
307.因此,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防止热风从滚筒和流动部4231之间的 隔开空间泄漏的密封部450。所述密封部450可以沿所述流动部4231的外 周设置。
308.密封部450可以包括沿流动部4231的外周设置的第一密封件451。第 一密封件451可以设置在滚筒和流动部4231的外周之间。另外,第一密封 件451可以设置成与滚筒背面220和后板420都接触,从而能够更有效地 防止泄漏。
309.另一方面,第一密封件451可以设置成与所述连接件850的前方面接 触。另外,第一密封件451可以设置成与所述连接件850的顶端接触。所 述连接件850可以与所述流动部4231一起形成供热风流动的流路。因此, 第一密封件451可以设置成与连接件850接触,以防止热风从滚筒和连接 件850之间泄漏。
310.密封部450可以包括沿流动部4231的内周设置的第二密封件452。第 二密封件452可以设置在滚筒和流动部4231的内周之间。另外,第二密封 件452可以设置成与滚筒背面220和后板420都接触。第二密封件452能 够防止沿流动部4231移动的热风向安装部425方向泄漏。
311.由于滚筒200在衣物处理装置的运转过程中进行旋转,因此,密封部 450被滚筒背面220施加持续的摩擦。由此,密封部450优选设置为能够封 闭滚筒背面220和流动部4231之间的材料,该材料即使受到由旋转产生的 摩擦力、摩擦热也不会降低性能。
312.图9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后板、减速器以及马达部的结合结构的 图。
313.参照图9,减速器600可以被后板420支撑,马达部500可以与减速器 600结合。即,所述后板420可以设置为对减速器600和马达部500都进行 支撑。
314.在所述后板420的后方可以设置有提供旋转动力的马达部500和降低 马达部的动力并向滚筒传递的减速器600。
315.所述减速器600可以以位于管道部423的内部的方式设置在后板420 上。所述减速器600可以位于流动部4231的径向内侧,以防止与流动部4231 发生干涉。
316.减速器600内部的齿轮装置可能被沿所述流动部4231移动的热风的热 气损坏。因此,所述流动部4231和所述减速器600可以设置为彼此隔开规 定距离。
317.所述减速器600可以结合成贯通所述后板420。因此,减速器600可以 与位于后板420前方的滚筒连接。
318.定子510可以与减速器600结合。所述定子510可以与减速器600结 合,并设置成与所述后板420隔开。此时,减速器600可以位于滚筒和马 达部之间,以从后板420隔开的方式支撑滚筒和马达部。即,所述减速器 600可以是支撑所述滚筒和马达部的中心。
319.另一方面,所述定子510可以包括:本体主体511,设置为环形状;固 定肋512,从所述本体主体511的内周面延伸,以与所述减速器的定子结合 部613结合;齿514,设置为沿所述本体主体511的圆周从外周面延伸,用 于缠绕线圈;以及极靴515,设置在所述齿514的自由端,以防止线圈脱离。
320.转子520可以包括设置为呈圆筒的中空形状的转子主体521。另外,转 子520可以包括从转子主体521的背面向前方凹入的设置主体522。转子 520可以沿转子主体521的内周面配置有永久磁铁。
321.所述转子520可以与驱动轴530结合,以通过驱动轴530将转子520 的旋转动力传
递到外部。所述驱动轴530可以通过垫圈部540与所述转子 520连接。
322.另外,马达部500可以包括支撑驱动轴530的垫圈部540。垫圈部540 可以包括与转子结合的垫圈结合主体541。垫圈结合主体541可以设置为圆 盘形状。
323.垫圈部540可以包括容纳于转子的容纳主体542。所述容纳主体542 可以设置成从垫圈结合主体541向后方凸出。垫圈部540可以包括轴支撑 孔543,其设置为贯通容纳主体542的中央。驱动轴530可以插入到轴支撑 孔543并由垫圈部540支撑。
324.另外,垫圈部540可以包括贯通垫圈结合主体541而设置的垫圈结合 孔5412。另外,设置主体522可以包括设置在与垫圈结合孔5412相对应的 位置的转子结合孔526。即,垫圈部540和转子520可以通过同时贯穿垫圈 结合孔5412和转子结合孔526而结合的结合构件彼此结合。即,垫圈部540 和转子520可以彼此结合为一起旋转。
325.另外,垫圈部540可以包括从垫圈结合主体541向后方凸出的垫圈结 合凸起5411。另外,设置主体522可以包括与垫圈结合凸起5411相对应地 设置的垫圈凸起容纳孔525。垫圈结合凸起5411可以插入到垫圈凸起容纳 孔525,以支撑垫圈部540和转子520的结合。
326.另外,转子520可以包括设置为贯穿设置主体522的中央的转子设置 孔524。转子设置孔524可以容纳所述容纳主体542。由此,垫圈部540可 以通过转子520与驱动轴530一起旋转,并且可以牢固地支撑驱动轴530 和转子520的结合。因此,具有能够确保整个马达部500的耐久性和可靠 性的效果。
327.图10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减速器和定子的结合结构的后视图。
328.所述定子510可以包括:本体主体511,固定于所述减速器600,并且 设置为环形状;固定肋512,从所述本体主体511的内周面延伸,以与所述 减速器的定子紧固孔615结合;齿514,设置为沿所述本体主体511的圆周 从外周面延伸,用于缠绕线圈;极靴515,设置在所述齿514的自由端,以 防止线圈脱离;以及端子(未图示),用于控制向所述线圈的供应电流。
329.所述定子510可以包括贯通本体主体511而设置在本体主体511的内 部的容纳空间513。所述固定肋512可以在所述本体主体511的内部以容纳 空间513为基准隔开预定角度设置为复数个,在所述固定肋512的内侧可 以设置有用于设置固定构件的固定肋孔5121,以使用销等固定构件来使固 定肋孔5121与减速器的定子紧固孔615结合。
330.在所述定子510与所述减速器600直接结合的情况下,所述减速器600 的一部分可以容纳于所述定子510。尤其,当所述减速器600容纳于所述定 子510时,包括所述减速器和所述马达部的整个驱动部的厚度减小,从而 能够进一步扩展滚筒的容积。
331.为此,所述减速器600可以设置为小于所述本体主体511的直径。即, 所述第一壳体610和所述第二壳体620的最大直径可以小于所述本体主体 511的直径。由此,所述减速器600的至少一部分可以容纳于所述本体主体 511而配置。然而,所述定子结合部613可以在所述减速器的壳体延伸,以 能够与所述固定肋512重叠。由此,所述定子结合部613可以与所述固定 肋512结合,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620的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本 体主体511的内部。
332.图11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减速器和马达部的结合的图。
333.所述定子510可以与所述减速器600结合。可以与从所述减速器600 的壳体凸出到外部的定子结合部613结合,使得所述减速器的至少一部分 容纳到所述本体主体511的内
部。由此,所述本体主体511的中心、所述 驱动轴530以及所述减速器600的中心可以始终保持同轴。
334.另一方面,所述转子520可以配置为在与所述极靴515隔开预定距离 的状态下容纳所述定子510。由于所述转子520固定到所述减速器600,在 所述减速器600中,所述驱动轴530容纳于所述本体主体511,因此,能够 始终保持所述转子520和所述定子510的间隔g1。
335.因此,防止了所述转子520与所述定子510碰撞或在所述定子510中 暂时扭曲并旋转,从而能够防止出现噪音或不必要的振动。
336.另一方面,穿过所述减速器600的中心和驱动轴530的中心的虚拟的 第一直径线k1、穿过所述本体主体511的中心的虚拟的第二直径线k2以 及穿过所述转子520的中心的虚拟的第三直径线k3可以都配置在所述减速 器600的旋转中心。
337.由此,所述减速器600本身成为所述驱动轴530的旋转中心,所述定 子510直接固定到所述减速器600,因此,能够防止所述驱动轴530相对于 所述减速器600扭曲。其结果,能够确保所述减速器600的可靠性。
338.图12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底座800部分的立体 图。
339.参照图12,所述底座800可以包括循环流路部820,所述循环流路部 820设置在底座800的一侧,用于使滚筒的空气循环。另外,在所述底座 800的另一侧可以设置有装置设置部810,所述装置设置部810提供用于设 置运转烘干机所需的构成的空间。所述装置设置部810可以设置在所述循 环流路部820的外部。
340.在现有的烘干机中,在底座800上设置有循环流路部820,并且在底座 800上还设置有用于旋转滚筒200的驱动部。由于驱动部占据了底座800 的设置空间中的大部分,因此,在除了循环流路部820以外的底座800的 空间中形成的装置设置部810中的空间狭小,由此不易设置其他衣物处理 装置的构成。
341.然而,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中,使滚筒200旋转的马达 部500可以与底座800隔开而配置在滚筒200的后方,因此,能够以各种 方式利用原本用于设置马达部500的底座800的空间。
342.在所述装置设置部810可以设置有用于压缩热交换所需的制冷剂的压 缩机930。另外,所述底座800可以包括集水部860,所述集水部860设置 为与所述压缩机930隔开,并且用于收集在所述循环流路部820产生的冷 凝水。在装置设置部810上可以设置有用于控制压缩机930、马达部等的控 制箱190。
343.所述控制箱190可以设置在底座上并被牢固地支撑。另外,用于连接 控制箱190和由控制箱控制的构成的连接线也可以被底座800牢固地支撑。
344.作为另一例,所述集水部860可以不配置在压缩机930和循环流路部 820之间,而配置成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压缩机930重叠。由于集水部860 可以位于现有技术中配置马达部的空间,因此,能够增大集水部860的体 积。如果集水部860的体积增加,则能够减少排空收集的冷凝水的频率, 从而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345.在所述底座800的侧面可以结合有形成箱体的侧面的侧面面板。所述 侧面面板可以包括左侧面板141和右侧面板(未图示)。所述控制箱190 可以设置在所述装置设置部810上,并且可以设置成靠近所述侧面面板中 的任意一个。
346.控制箱190可以相当于控制衣物处理装置的整体运转的部分。因此, 可能出现许多检查或修理所述控制箱190的情况。
347.在所述控制箱190设置成与侧面面板141相邻的情况下,用户只要拆 卸侧面面板141就能靠近所述控制箱190。因此,具有增加了维护的便利性 的效果。
348.在拆卸所述侧面面板141的情况下,可以容易地靠近压缩机930、控制 箱190等各种构成,因此,侧面面板141可以被称为服务面板。
349.图12示出了所述装置设置部810位于底座800的左侧只要拆卸左侧面 板141就能靠近控制箱190的状态。然而,并不局限于此,如果循环流路 部820形成在左侧而装置设置部810形成在右侧,则可以通过拆卸未图示 的右侧面板来修理或检查控制箱或压缩机等。
350.另一方面,所述循环流路部820还可以包括管道盖部830,所述管道盖 部830位于循环流路部820的上侧,形成供从滚筒排出的空气移动的流路。 所述管道盖部830可以与循环流路部820的敞开的顶面结合。
351.所述流入管道821和所述移动管道822的顶面敞开,从而空气可以通 过敞开的顶面流入和流出。管道盖部830可以遮蔽所述移动管道822的敞 开的顶面。因此,管道盖部830可以使滚筒的空气通过所述流入管道821 流入,并且能够防止流入到所述流入管道821的空气通过所述移动管道822 的敞开的顶面流出。即,管道盖部830可以形成将通过所述流入管道821 流入的空气引导至排出管道823的流路的一面。
352.所述排出管道823可以包括向所述排出管道823的外部排出空气的送 风部8231。所述送风部8231可以将流经流入管道821和移动管道822的空 气排出到排出管道823的外部。
353.所述送风部8231可以提供用于设置使滚筒内部的空气循环的循环流路 风扇950的空间。所述循环流路风扇950可以通过强制地使空气流动来增 加空气的循环速度,并且增加衣物的烘干速度,从而具有缩短所需时间的 效果。
354.当循环流路风扇950旋转时,空气可以以通过形成在所述送风部8231 的上侧的开口部排出的方式流动。从所述送风部8231排出的空气可以再次 流入到滚筒内部,从而用于烘干衣物。
355.所述循环流路风扇950可以应用各种形式的风扇。作为一例,可以应 用西洛克风扇,使得空气沿旋转轴方向流入并沿径向排出空气。但是,并 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设计目的将各种风扇用于产生空气流动。
356.所述管道盖部830可以包括与流入管道821的上侧结合的连通盖主体 8312和与移动管道822的上侧结合的遮蔽盖主体8311。所述遮蔽盖主体 8311可以从所述连通盖主体8312延伸,所述遮蔽盖主体8311可以与连通 盖主体8312设置为一体。
357.连通盖主体8312可以包括连通所述滚筒和流入管道821的流入连通孔 8314。即使所述连通盖主体8312与流入管道821结合,所述流入连通孔8314 也可以将从滚筒排出的空气引导到流入管道821。
358.另外,所述遮蔽盖主体8311可以遮蔽所述移动管道822的顶面,因此, 流入到流入管道821的空气可以被引导到排出管道823,而不会通过所述移 动管道822流出到循环流路部820的外部。
359.所述遮蔽盖主体8311可以包括清洗流路部833,所述清洗流路部833 设置在所述
遮蔽盖主体8311的顶面,以使水能够流动。所述清洗流路部833 可以接收水并朝位于所述管道盖部830下侧的第一热交换器喷射水。
360.在清洗流路部833的下游侧可以设置有上下贯通所述遮蔽盖主体8311 的盖贯通孔8313。沿所述清洗流路部833移动的水可以通过盖贯通孔8313 喷射到遮蔽盖主体8311的下侧。
361.在盖贯通孔8313的下部可以设置有对从滚筒排出的空气进行除湿的第 一热交换器。因此,穿过盖贯通孔8313的水可以朝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喷射, 以对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进行清洗。
362.在所述清洗流路部833的上侧可以结合有喷嘴盖部。所述喷嘴盖部可 以遮蔽清洗流路部833的敞开的顶面。所述喷嘴盖部能够防止沿移动管道 822移动的空气通过所述盖贯通孔8313泄漏。另外,所述喷嘴盖部可以通 过遮蔽清洗流路部833的顶面来防止沿清洗流路部833移动的水飞散到外 部。
363.与此不同,所述循环流路部820还可以包括管道过滤器(未图示), 所述管道过滤器设置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前方,用于过滤通过所述流入 管道821的空气的异物。所述管道过滤器(未图示)可以配置在所述流入 管道821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之间,以防止异物层叠到所述第一热交换器 的正面,由此,能够提高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烘干效率和热交换效率。
364.在异物层叠到所述管道过滤器(未图示)上的情况下,可能妨碍通过 所述流入管道821和移动管道822的空气的循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 题,所述清洗流路部833可以朝所述管道过滤器(未图示)喷射水,从而 通过水压来去除层叠在所述管道过滤器(未图示)上的异物。
365.但是,为了便于说明,以下将以省略所述管道过滤器(未图示)的设 置的衣物处理装置为中心进行说明。
366.还可以包括流路切换阀870,所述流路切换阀870与所述清洗流路部 833结合,以向清洗流路部833供应进行清洗所需的水。所述流路切换阀 870可以与供水源连接,以选择性地向清洗流路部833供应水。所述供水源 可以包括集水部860。
367.所述流路切换阀870可以通过软管与集水部860连接,以将集水部860 中收集的水引导到清洗流路部833。所述流路切换阀870可以将集水部860 中收集的水引导到储水箱120(参照图3)。
368.图13是示出将所述图12的底座中的管道盖部和集水盖从所述底座分 离的分解立体图。
369.参照图13,与滚筒200内部的空气依次进行热交换的第一热交换器910 和第二热交换器920可以彼此在前后方向上隔开而设置在所述管道盖部 830的下部。流入到所述流入管道821的滚筒200内部的空气可以在所述第 一热交换器910中进行热交换的同时被去除水分,被去除水分的空气可以 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920中进行热交换的同时被加热。所述被加热的空气 可以通过所述排出管道823而再次被供应到滚筒200的内部。
370.所述循环流路部820还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910和移动管道 822的底部面之间的水盖826。所述水盖826可以设置为被所述移动管道822 支撑。
371.所述水盖826可以位于第一热交换器910的下部,设置为支撑第一热 交换器910的
底面。所述水盖826可以以与所述移动管道822的底部面隔 开的方式支撑所述第一热交换器910。
372.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910中,从滚筒200排出的湿蒸汽被冷凝,从而 可能产生冷凝水。如果所述冷凝水没有从衣物处理装置的内部排出而残留, 则存在产生臭味或降低烘干效率的问题。为此,需要将所述冷凝水与第一 热交换器910或第二热交换器920分开地收集,并排出收集的冷凝水。
373.所述水盖826可以以与移动管道822的底部面隔开的方式支撑所述第 一热交换器910,从而在移动管道822的底部面和所述水盖826之间形成空 间。冷凝水可以沿由所述水盖826形成的空间流出到所述集水部860。
374.通过所述第一热交换器910除湿的空气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920中被 加热,通过所述第二热交换器920的空气的含水量少,并且随着被加热, 饱和水蒸气量增加,因此难以产生冷凝水。因此,所述水盖826可以位于 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910相邻的下部面,水盖826可以设置为与第二热交 换器920隔开。
375.在图13中,仅示出了所述水盖826的顶面的一部分,因此,将在后述 中说明由所述水盖826形成的流路的形状和所述水盖826的详细结构。
376.另一方面,所述底座800可以包括集水部860,所述集水部860设置成 与循环流路部820隔开,以收集在循环流路部820产生的冷凝水。集水部 860可以包括形成用于收集冷凝水的空间的集水主体862。
377.所述集水部860还可以包括遮蔽集水主体862的敞开的顶面的集水盖 863。所述集水部860的周边可以设置有易受潮的构成。因此,需要防止收 集到集水主体862中的冷凝水飞散到外部。所述集水盖863可以与集水主 体862结合,以防止冷凝水从集水主体862的顶面泄漏。
378.另外,所述集水部860可以包括使收集在集水主体862的内部的冷凝 水移动到外部的泵。为了使泵发挥其功能,集水主体862的内部必须充分 封闭。所述集水盖863可以通过封闭所述集水主体862的内部来提高泵的 可靠性。
379.所述集水盖863可以包括形成集水主体862的遮蔽面的集水盖主体 8631。另外,所述集水盖863可以包括设置为支撑所述集水盖主体8631的 支撑主体8635和设置为将集水盖主体8631与集水主体862结合的紧固钩 8636中的至少任一个。
380.所述支撑主体8635可以从集水盖主体8631的外周凸出,以安置到所 述底座。所述紧固钩8636可以形成为从集水盖主体8631凸出。所述紧固 钩8636可以将所述集水盖主体8631牢固地固定到所述集水主体862。所述 紧固钩8636可以插入到后述的钩孔而固定。
381.在所述集水主体862的内部收集有在循环流路部820产生的冷凝水。 并且,由于所述集水主体862的顶面呈敞开,由此冷凝水可以飞散到外部。 然而,集水主体862位于与控制箱190、压缩机930等相邻的位置,因此, 如果冷凝水飞散到集水主体862的外部,则可能发生机械装置的故障。
382.所述集水盖863可以通过利用集水盖主体8631遮蔽集水主体862的敞 开的顶面来防止冷凝水飞散,支撑主体8635和紧固钩8636可以将所述集 水盖主体8631牢固地固定到集水主体862。因此,能够防止冷凝水飞散导 致的装置发生故障。
383.另外,所述集水盖863可以包括贯通所述集水盖主体8631而设置为供 泵插入的泵
设置部8634。另外,集水盖863可以包括排水流路8637,所述 排水流路8637从所述集水盖主体8631向上侧凸出,并设置为连通集水主 体862的内部和外部的管形状。
384.在所述泵设置部8634可以设置有泵,所述泵设置为使收集到集水主体 862的内部的冷凝水移动到集水主体862的外部。当所述泵运转时,储存在 所述集水主体862的内部的冷凝水可以通过所述排水流路8637排出。
385.在所述排水流路8637可以连接有软管,以将排出的冷凝水引导到所述 集水主体862的外部。所述软管的一端可以与排水流路8637结合,而另一 端可以与流路切换阀870连接。然而,并不局限于此,所述软管的另一端 可以位于箱体的外部,以将冷凝水直接排出到箱体的外部。所述软管的另 一端可以与位于箱体的上部的储水箱120(参照图3)连接,以将集水主体 862中收集的冷凝水引导到储水箱120。
386.所述集水盖863还可以包括返回流路8638,所述返回流路8638与排水 流路8637隔开,并连通所述集水主体862的内部和外部。所述返回流路8638 可以设置成将所述集水主体862与储水箱连通。所述返回流路8638可以将 储水箱的水再次引导到集水主体862。
387.所述返回流路8638可以通过软管与形成在箱体上部的储水箱120(参 照图3)连接。为了防止水从储水箱溢出,在储水箱中装满水的情况下,所 述储水箱中储存的水可以通过连接返回流路8638和储水箱的软管再次移动 到集水主体862。具有能够通过减少用户直接排水的频率来提高用户的便利 性的效果。
388.另一方面,还可以包括用于切换集水部860中收集的冷凝水移动的流 路的流路切换阀870。所述泵可以通过软管与流路切换阀870连接。所述集 水主体862中储存的水可以在所述泵的作用下移动而移动到所述流路切换 阀870。所述流路切换阀870可以将移动的所述水引导到各种路径。
389.流路切换阀870可以与清洗流路部833连接,以将所述水移动到清洗 流路部833。被引导到清洗流路部833的水可以用于清洗第一热交换器。
390.另外,流路切换阀870可以通过软管与所述储水箱120连接,以将从 集水主体862移动的冷凝水引导到储水箱120。用户可以通过取出储存有冷 凝水的储水箱来直接进行排水。
391.所述流路切换阀870可以由所述控制箱190控制,并且可以根据衣物 处理装置的运转时间点不同地运转。例如,在烘干循环中的第一热交换器 910的运转全部结束的情况下,所述控制箱190可以控制所述流路切换阀 870将冷凝水引导到所述清洗流路部833。另外,在第一热交换器910的清 洗全部结束的时间点,所述控制箱190可以控制所述流路切换阀870将冷 凝水引导到所述储水箱120。
392.另一方面,如上所述,为了使所述泵正常运转,优选封闭所述泵排水 的空间的内部。所述集水盖863可以利用所述支撑主体8635和所述紧固钩 8636来与所述集水主体862牢固地结合,因此,能够容易地封闭用于储存 冷凝水的空间。由此,能够提高泵861的运转可靠性。在所述集水盖863 和所述集水主体862结合的部位可以附加密封件,以提高空间的封闭性。
393.另一方面,所述集水盖863可以设置为能够封闭集水主体862的内部, 并且可以以能够装拆的方式设置在集水主体862。在第一热交换器910产生 的冷凝水中包含的棉绒等异物可以流入到所述集水主体862的内部。在颗 粒较大的异物流入的情况下,可能产生干
扰所述泵的运转的问题。
394.因此,为了根据需要去除流入到所述集水主体862的内部的异物,需 要拆卸所述集水盖863。因此,所述集水盖863可以以能够装拆的方式设置 在所述集水主体862。此时,具有能够利用所述紧固钩8636容易地将所述 集水盖863从所述集水主体862拆卸的效果。
395.即,在一般的使用环境下,所述支撑主体8635和所述紧固钩8636可 以通过牢固地遮蔽所述集水主体862的敞开的顶面来防止冷凝水飞散到外 部。
396.相反,在需要拆卸集水盖863以去除层叠于所述集水主体862的异物 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所述紧固钩8636容易地将集水盖拆卸。
397.另一方面,管道盖部830就可以包括沿其外围形成的盖安装钩8391, 循环流路部820可以包括设置成沿其外围凸出以能够与盖安装钩8391紧固 的管道凸起824。
398.所述盖安装钩8391可以与管道凸起824结合,以将所述管道盖部830 与循环流路部820结合。即,所述管道盖部830可以在安置在所述流入管 道821和移动管道822的外围的状态下,利用所述盖安装钩8391牢固地紧 固到所述管道凸起824。
399.在所述管道盖部830和所述循环流路部820的接触面附加有密封件, 从而能够防止空气从循环流路部820的内部流出到外部。
400.图14a是示出俯视处于结合有上述的集水盖和管道盖部的状态的底座 的状态的图。图14b是示出俯视处于所述集水盖和管道盖部被拆卸的状态 的底座的状态的图。
401.在现有的烘干机中,参照附图,在集水部860所在的空间中设置了产 生用于使滚筒旋转的动力的马达部。马达部被设置为利用皮带轮或皮带来 使所述滚筒旋转的结构。并且,由于物理空间的限制,用于储存冷凝水的 集水主体配置在压缩机930和循环流路部820之间。因此,可容纳的冷凝 水的量较少,由此存在用户需要清空储存有冷凝水的储水箱的频率增加的 问题。
402.另外,在现有技术中,由于上述的马达部的配置,没有确保在底座上 设置控制箱的空间。由此,存在的问题在于,控制箱190配置在箱体的上 侧而不能被底座800支撑,并且与需要控制箱190的控制的构成隔开的距 离增加。
403.另外,随着连接控制箱190和马达部等其他构成的控制线的长度变长, 存在衣物处理装置的噪音增加的问题。并且,可能产生控制线与滚筒发生 干涉的问题。
404.然而,如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马达部500与底座800隔开而配置 在滚筒200的后方,由此可以将储存冷凝水的集水部860配置在现有技术 中的马达部500的空间,并且控制箱190也可以配置在该空间。
405.另外,通过将所述控制箱190安装到底座800,控制箱190可以与其他 构成稳定地连接,并且具有能够防止与控制箱190连接的控制线受到干涉 而断线等问题发生的效果。另外,底座800包括后述的控制箱设置部813 (参照图16),由此,具有控制箱190能够更牢固地被底座800支撑的效果。
406.由于在底座800确保了可以配置如上所述的构成的空间,因此,能够 扩大储存冷凝水的集水主体862的容量,并且能够在集水主体862储存更 多容量的冷凝水。因此,在清洗第一热交换器910时可以使用更大量的水, 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清洗。另外,由于可容纳在内部的冷凝水的量增加, 因此,具有用户需要清空储水箱120以排出冷凝水的频率降低的效果。即, 具有提高了用户的便利性的效果。
407.参照图14a,在所述循环流路部820的上侧可以结合有管道盖部830, 在管道盖部830的顶面上可以形成有清洗流路部833。在清洗流路部833 的下游侧可以形成有盖贯通孔8313,使得在所述清洗流路部833中流动的 水能够喷射到第一热交换器。
408.尽管未在当前附图中示出,但是,在所述清洗流路部833的顶面上可 以结合有通过遮蔽所述清洗流路部833的敞开的顶面来防止水飞散的喷嘴 盖部。
409.在所述清洗流路部833的上游侧末端可以结合有流路切换阀870。所述 流路切换阀870可以选择性地向形成在所述清洗流路部833中的复数个流 路供应水。所述流路切换阀870可以从外部供水源接收水并向所述清洗流 路部供应水。
410.另外,在烘干程序中产生的冷凝水可以用于清洗所述第一热交换器 910。在所述集水主体862的顶面上可以结合有集水盖863,以防止所述集 水主体862内部的水飞散到外部。使水移动到所述流路切换阀870的泵861 可以设置成贯通集水盖863,以设置在集水主体862的内部。尽管未在附图 中示出,但是,所述泵861可以通过软管等连接管与所述流路切换阀870 连接。
411.在需要清洗所述第一热交换器910的情况下,所述泵861可以使所述 集水主体862中储存的冷凝水移动到所述流路切换阀870,所述流路切换阀 870可以通过向所述清洗流路部833供应水来清洗所述第一热交换器910。
412.参照图14b,可以确认将所述集水盖863和所述管道盖部830拆卸的 状态的底座800。集水主体862可以包括盖支撑面8625,所述盖支撑面8625 从底座的顶面凹入,以用于安置所述集水盖863的支撑主体8635。另外, 集水主体862可以包括钩孔8626,所述钩孔8626设置为从所述底座800 的顶面凹入,以供所述集水盖863的紧固钩8636插入。
413.所述支撑主体8635可以安置在所述盖支撑面8625上,并且可以通过 单独的紧固构件牢固地固定。另外,所述紧固钩8636可以插入到所述钩孔 8626而结合。所述紧固钩8636可以由具有弹力的材料制成,并且可以插入 到所述钩孔8626的内部而牢固地被支撑。
414.在所述集水部860的左侧可以设置有控制箱190,所述控制箱190设置 为控制衣物处理装置的运转。另外,在所述集水部860的后方可以设置有 压缩机930,所述压缩机930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910和第二热交换器920 一起构成热交换部900,用于压缩与滚筒内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
415.所述集水盖863可以与集水主体862的顶面牢固地结合,以防止收集 到集水主体862内部的冷凝水飞散到所述控制箱190或压缩机930等。因 此,具有能够防止发生由冷凝水导致的故障的效果。
416.另一方面,在管道盖部830被拆卸的循环流路部820的内部可以沿前 后方向容纳并配置有第一热交换器910和第二热交换器920。在所述第一热 交换器910的下部可以设置有支撑第一热交换器910的水盖826。将在后述 中说明水盖826的具体设置结构和形状。
417.图15是示出沿图14a的a-a线剖开的正面剖视图。
418.参照图15,在位于右侧(y方向)的第一热交换器910的下部可以设 置有支撑所述第一热交换器910的水盖826。所述水盖826可以安置于移动 管道,以与所述移动管道822的底部面隔开的方式支撑所述第一热交换器 910。
419.所述底座800可以包括将在所述循环流路部820冷凝的水引导到集水 部860的收集引导部825。滚筒的空气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910中被冷却时 可以产生所述水。所述收集
引导部825可以设置成在循环流路部820的底 部面凹入。
420.所述收集引导部825可以位于所述水盖826的下部,以将在所述第一 热交换器910产生的冷凝水引导到集水部860。收集引导部825可以从所述 移动管道的底部面向下侧呈阶梯状地形成,以形成供所述冷凝水流动的流 路。所述收集引导部825可以将所述冷凝水引导到集水部860。
421.所述循环流路部820可以包括将所述收集引导部825与集水部860连 通的集水连通孔827。通过所述收集引导部825流动的冷凝水可以通过集水 连通孔827而储存到所述集水主体862中。
422.所述集水连通孔827可以设置成贯通所述循环流路部820的与集水部 860相对的一面,以将所述收集引导部825与所述集水部860连通。
423.在当前附图中,所述集水连通孔827以虚线表示。实际上,所述集水 连通孔827可以位于比附图中示出的截面位于后方(-x方向)。所述集水 连通孔827可以贯通所述移动管道822的侧壁而形成。在所述第一热交换 器910产生的冷凝水可以沿朝集水连通孔827倾斜地形成的收集引导部825 流动,并且可以通过所述集水连通孔827而储存到所述集水主体862中。
424.所述收集引导部825可以包括提供用于供所述冷凝水流动的底部面的 引导底部面8255。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可以设置为与地面呈规定的角度, 使得冷凝水能够在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上自然地朝集水连通孔827移动。 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的左右方向与地面形成的角度可以定义为第三倾斜角 度s3。所述第三倾斜角度s3可以形成为随着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靠近集 水连通孔827,其与地面的隔开距离减小的角度。
425.可以通过调节所述第三倾斜角度s3来调节冷凝水的流动速度。在所述 冷凝水的流动速度设置为特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冷凝水不能一起扫除位于 引导底部面8255的棉绒或异物。因此,所述第三倾斜角度s3可以设置为 能够使冷凝水一起扫除棉绒或异物的规定的角度。
426.所述集水主体862可以包括形成用于收集冷凝水的空间的底部面的集 水底部面8622和形成侧面的集水侧面8623。所述集水底部面8622可以设 置在低于收集引导部825的位置。因此,冷凝水可以受重力而被收集到集 水底部面8622。
427.所述集水主体862可以包括形成用于收集冷凝水的空间的侧面的集水 侧面8623。所述集水侧面8623可以以从底座800凹入的方式连接所述集水 底部面8622。
428.所述集水底部面8622也可以设置成朝与所述泵相对的部分倾斜。所述 集水底部面8622可以包括与泵相对的流入面86221和从流入面86221朝集 水侧面8623延伸的引导面86222。
429.流入面86221可以平坦地设置,引导面86222可以倾斜地设置。在此, 特定面平坦可以表示位于所述特定面上的液体能够保持静止状态的角度。
430.换言之,在所述集水底部面8622的中心部可以形成有与地面平行的流 入面86221,连接所述流入面86221和集水侧面8623的引导面86222可以 设置为随着从流入面86221向所述集水侧面8623延伸,其与地面隔开的距 离增大。
431.换言之,所述流入面86221和所述引导面86222可以设置为具有规定 的倾斜度。从前方观察时,所述流入面86221和向左侧延伸的引导面86222 可以设置成倾斜第一倾斜角
度s1,流入面86221和向右侧延伸的引导面 86222可以设置成倾斜第二倾斜角度s2。
432.所述第一倾斜角度s1和第二倾斜角度s2可以设置为相同角度。然而, 并不局限于此,可以将所述第一倾斜角度s1和所述第二倾斜角度s2不同 地设计为使容纳在集水主体862的内部的水更顺利地流动的特定角度。
433.另一方面,所述第三倾斜角度s3可以形成为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倾斜 角度s1和第二倾斜角度s2。通过在循环流路部820上流动的空气流,在所 述收集引导部825上可以存在冷凝水的初始速度。因此,在所述第三倾斜 角度s3设置为特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冷凝水的移动速度过度增加,可能使 冷凝水移动到第二热交换器侧面而不移动到集水连通孔827。即,冷凝水可 能溢出到外部而不沿收集引导部825移动。因此,第三倾斜角度s3优选具 有小于第一倾斜角度s1和第二倾斜角度s2的值。然而,不使用调整所述 第三倾斜角度s3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各种方法来防止冷凝水溢出。
434.将在后述中对所述收集引导部825、集水连通孔827、集水主体862的 关系进行说明。
435.所述泵861可以容纳在遮蔽所述集水主体862的敞开的顶面的集水盖 863中而设置。参照图13,可以设置为在泵设置部8634中容纳泵861。在 所述集水主体862中储存有冷凝水的情况下,如果所述冷凝水长时间残留 在集水主体862的内部,则有腐烂的可能,并且可能因腐烂而产生臭味或 绿藻等问题。为了防止这种情况,优选地,所述泵861通过将所述集水主 体862中收集的水尽可能地排出来尽量减少残留水。
436.为了正常运转,所述泵861需要与所述集水底部面8622隔开规定距离 以上。然而,如果将所述泵861与集水底部面8622隔开,则产生容纳在泵 861和集水底部面8622之间的水残留的问题。因此,为了使泵861与集水 底部面8622隔开并尽可能减少残留在内部的水,优选使所述集水底部面 8622倾斜。
437.在集水底部面8622设置为没有倾斜度的平坦的底面的情况下,在集水 主体862的内部可能残留与集水底部面8622的面积乘以集水底部面8622 与泵861的隔开距离的体积相当的水。相反,在集水底部面8622由流入面 86221和引导面86222设置而形成为倾斜的情况下,可以使水向流入面 86221集中,因此,与没有倾斜度的情况相比,可以残留更少量的水。
438.即,在所述引导面86222设置为随着从集水侧面8623延伸到所述流入 面86221,其与地面的隔开距离减小的形式的情况下,具有能够防止因残留 在所述集水主体862的内部的水而产生臭味、绿藻等的效果。
439.观察所述流路切换阀870,其可以与从所述管道盖部830的侧面凸出的 引导流路8331。所述引导流路8331可以从清洗流路部833的上游侧端部延 伸而设置。在所述引导流路8331可以结合有流路切换阀870,与流路切换 阀870和清洗流路部833由橡胶软管等结合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工序, 并且能够防止在流路切换阀870和清洗流路部833之间发生漏水。
440.图16和图17是分别示出将设置在底座上的构成全部去除的状态的底 座的立体图和俯视图。
441.参照图16和图17,如上所述,底座800可以包括:循环流路部820, 设置在一侧,用于使滚筒内部的空气循环;以及装置设置部810,设置在另 一侧,提供用于设置运转衣物处
理装置所需的装置的空间。
442.所述底座800可以包括集水部860,所述集水部860设置为与循环流路 部820连通,以收集在循环流路部820产生的冷凝水。所述集水部860可 以包括形成用于储存水的空间的集水主体862。所述集水主体862可以从所 述底座800向下侧凹入而形成。形成用于储存水的集水主体862的储水面 的集水底部面8622可以形成为从所述装置设置部810向下部凹入。形成所 述集水主体862的侧壁的集水侧面8623可以以从底座800凹入的方式连接 集水底部面8622。
443.集水底部面8622可以形成在与所述泵861相对的一面,并且可以包括 与地面平行地形成的流入面86221和从流入面86221朝集水侧面8623向上 侧倾斜地延伸的引导面86222。
444.由所述引导面86222流入到所述集水主体862的内部的冷凝水可以产 生沿图中示出的箭头方向旋转的流动。利用所述引导面86222产生旋转流 动,因此,混入冷凝水中的棉绒等异物因受离心力而不能移动到流入面 86221,并且可能在集水侧面8623附近堆积。在这些异物到达流入面86221 的情况下,它们可能流入到泵861中而导致泵861损坏。因此,所述引导 面86222具有能够通过产生上述的冷凝水的流动来防止异物流入到泵861 中的效果。
445.在从集水部860远离所述循环流路部820的方向上可以设置有控制所 述衣物处理装置的运转的控制箱190。所述底座800可以包括提供用于设置 所述控制箱190的空间的控制箱设置部813。所述控制箱设置部813可以包 括设置成从装置设置部810向下侧凹入的槽。所述控制箱190可以以装配 到设置于控制箱设置部813的方式结合到底座800。
446.所述控制箱设置部813可以表示与所述控制箱190接触的底座上的整 个一面。另外,所述控制箱设置部813可以表示与控制箱190相对的所述 装置设置部810的一面。
447.即,控制箱设置部813可以定义为将设置在所述底座800上的所述控 制箱190从上侧投影到所述底座800时出现在所述底座800上的所述控制 箱190的投影面。
448.所述集水部860可以配置在所述控制箱设置部813和循环流路部820 之间。另外,所述控制箱设置部813可以配置成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集水 部860重叠。
449.所述集水部860可以设置成与所述循环流路部820隔开,因此,在所 述集水部860配置在所述循环流路部820和控制箱设置部813之间的情况 下,具有能够更有效地利用除了配置有所述循环流路部820的空间的所述 底座800的空间的效果。
450.所述控制箱190在暴露于过多的湿气时可能发生错误或发生正常故障。 因此,通过将控制箱设置部813与设置为使湿蒸汽移动的循环流路部820 隔开,能够提高控制箱190的稳定性。
451.即,通过在所述循环流路部820和控制箱设置部813之间配置所述集 水部860,具有能够防止所述控制箱190损坏的效果。
452.另外,所述控制箱设置部813可以位于与所述收集引导部825在左右 方向上重叠至少一部分的位置。另外,所述控制箱设置部813可以位于与 所述集水连通孔827在左右方向上重叠至少一部分的位置。
453.在所述控制箱设置部813位于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收集引导部825或 集水连通孔827重叠的位置的情况下,可以位于与所述集水连通孔827连 接并收集水的集水部860相邻
的位置。另外,在所述控制箱设置部813设 置成与所述集水部860相邻的情况下,可以设置成与泵相邻。
454.控制箱190可以通过控制线与泵连接以控制泵。因此,具有容易连接 所述控制箱190和所述泵861的效果。
455.即,在控制箱190的下端可以设置有向下侧凸出的结合凸起,结合凸 起可以插入并固定到设置于控制箱设置部813的结合槽中。然而,并不局 限于如上所述的方式,只要使能够将控制箱190牢固地固定到所述控制箱 设置部813的方式,可以设置为各种方式。
456.在集水侧面8623的外周可以形成有盖支撑面8625和钩孔8626,使得 集水盖可以结合。集水盖与集水主体的结合结构可以参照图13中说明的内 容。
457.所述底座可以包括提供用于安装压缩机的空间的压缩机设置部811。所 述装置设置部810可以包括压缩机设置部811。
458.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可以配置成与所述集水盖863在前后方向上重 叠。另外,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可以位于所述集水盖863的后方。压缩 机设置部811可以形成为从装置设置部向下侧凹入。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 可以设置为支撑压缩机的底面。
459.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可以位于与所述集水部860在前后方向上重叠 的位置。由于现有的烘干机在底座800上设置有马达部,导致底座800上 的空间狭小。因此,集水部860只能设置在压缩机设置部811和循环流路 部820之间。然而,由于压缩机设置部811和循环流路部820之间的空间 狭小,导致集水主体能够容纳的水的量不足。
460.但是,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中,由于马达部500设置在 所述滚筒的后方,因此可以利用马达部所占据的底座800上的空间。所述 集水部860可以与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因此,增大 了集水主体862的体积,从而可以储存更多的冷凝水。因此,能够减少用 户排空冷凝水的频率。由此,具有增加用户的便利性的效果。
461.另外,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可以位于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在左右方 向上重叠的位置。在所述压缩机中压缩的制冷剂可以被供应到第二热交换 器,以加热循环流路部820。当压缩机设置部811位于与第二热交换器在左 右方向上重叠时,两个构成之间的距离减小,从而能够防止在从压缩机向 第二热交换器移动的制冷剂中发生热量损失。因此,具有能够增加热交换 效率的效果。
462.另外,所述集水部860可以位于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在左右方向上重 叠的位置。通常,冷凝水在第一热交换器产生。因此,当所述集水部860 位于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910在左右方向上重叠时,可以缩短供在所述第 一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移动的流路。因此,能够防止由于残留的水而产 生的臭味、绿藻等。
463.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可以位于所述集水部860的后方。压缩机可以 在运转中产生噪音。因此,在相对于用户将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配置在 后方的情况下,具有能够防止压缩机的噪音传递给用户的效果。即,如果 将压缩机设置部811配置在后方,则能够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464.另外,在集水部860位于前方的情况下,可以减小集水部860和第一 热交换器之间的距离。当清洗第一热交换器时,可以使用集水主体862中 收集的冷凝水,在第一热交换器和集水部860的距离变近的情况下,可以 缩短连接两个构成的软管的长度。
465.所述移动管道822可以包括设置为与第二热交换器相对的移动底部面 8221。所述
移动底部面8221可以设置为支撑所述第二热交换器。
466.所述底座800还可以包括收集引导部825,所述收集引导部825形成在 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相对的所述循环流路部的底部面,以将所述冷凝水引 导到所述集水部860,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可以位于所述收集引导部825 的后方。
467.所述收集引导部825能够防止在设置于上部的第一热交换器910产生 的冷凝水残留在下部,并且可以执行向所述集水部860引导冷凝水的功能。 所述收集引导部可以从设置有所述第一热交换器910的点的下侧向后方延 伸,从而延伸至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910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920之间 的点。所述收集引导部825可以位于所述移动底部面8221的前方。
468.所述收集引导部825可以包括凹入台阶8251,所述凹入台阶8251设置 为防止冷凝水向流入管道821回流。
469.所述凹入台阶8251可以呈阶梯状地连接流入管道821和移动管道822 的底部面。所述凹入台阶8251可以设置在所述收集引导部825的前方侧。
470.所述凹入台阶8251可以表示沿流入管道821延伸的底部面的高度急剧 降低的部分。所述收集引导部825可以从凹入台阶8251向后方延伸。
471.所述收集引导部825可以包括用于防止冷凝水朝第二热交换器920溢 出的延伸台阶8252。所述延伸台阶8252可以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910 和第二热交换器920之间。所述延伸台阶8252可以表示移动管道822的底 部面高度呈阶梯状地增高的部分。
472.另外,所述延伸台阶8252可以形成为曲面,以引导在其内部流动的冷 凝水自然地朝集水部860沿一个方向流动。
473.所述集水连通孔827可以将所述循环流路部820与所述集水部860连 通。另外,集水连通孔827可以将沿收集引导部825移动的冷凝水引导到 集水主体862。即,所述集水连通孔827可以在空间上连接循环流路部820 和集水主体862。
474.另一方面,所述集水连通孔827可以位于第二热交换器的前方。在所 述集水连通孔827位于第二热交换器的前方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沿收集引 导部825移动的冷凝水与第二热交换器接触。并且,所述冷凝水可以以与 第二热交换器隔开的状态被引导到集水部860。
475.因此,具有能够防止冷凝水被第二热交换器920再次加热而汽化导致 第二热交换器920的热交换效率降低的效果。由此,具有提高烘干效率的 效果。
476.参照图17,所述延伸台阶8252可以设置成倾斜,使得沿所述收集引导 部825移动的水自然地朝集水连通孔827移动。另外,所述延伸台阶8252 可以设置为曲面。
477.换言之,所述延伸台阶8252可以设置为随着靠近所述集水连通孔827 设置,其与所述凹入台阶8251隔开的距离增大。所述延伸台阶8252的形 状不限于图中示出的内容或上述的内容,而可以设置为各种形状。
478.另一方面,所述收集引导部825可以包括形成供冷凝水移动的底部面 的引导底部面8255。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可以连接凹入台阶8251和延伸 台阶8252。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可以设置为其与地面隔开的距离比所述流 入管道821的底部面与地面隔开的距离小。因此,能够防止在引导底部面 8255上移动的冷凝水回流到流入管道821。
479.所述收集引导部825可以包括防止冷凝水向第二热交换器920侧溢出 的引导分隔
壁8256。所述引导分隔壁8256可以设置成从引导底部面8255 向上部凸出。所述引导分隔壁8256可以执行防止在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 流动的冷凝水通过在循环流路部820循环的空气的风量向第二热交换器 920侧溢出的分隔壁的功能。
480.第二热交换器用于对在其内部循环的空气进行加热,因此,如果所述 冷凝水溢出到第二热交换器侧,冷凝水也可能被第二热交换器加热而汽化。 但是,由于通过第二热交换器的空气需要被加热并供应到滚筒,用于烘干 衣物,因此,在冷凝水汽化而增加供应到滚筒的空气的湿度的情况下,可 能产生降低烘干效率的问题。另外,由于需要对供应到滚筒的空气进行加 热的第二热交换器与冷凝水进行热交换,因此,具有还降低热交换效率的 问题。
481.所述引导分隔壁8256可以形成为与所述延伸台阶8252平行。即,所 述引导分隔壁8256可以用于辅助由延伸台阶8252执行的冷凝水的防溢功 能。所述引导分隔壁8256可以设置为与延伸台阶8252隔开规定距离而从 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凸出。但是,为了辅助防止所述冷凝水的溢出,优选 设置成靠近所述延伸台阶8252。
482.如上所述,通过引导分隔壁8256和延伸台阶8252防止冷凝水溢出到 收集引导部825的外部,能够提高衣物处理装置的热交换效率或衣物烘干 效率。如图所示,所述引导分隔壁8256可以设置为一个,但是,并不局限 于此,可以设置为复数个。
483.另外,所述引导分隔壁8256可以与所述延伸台阶8252一起形成容纳 面。在所述容纳面可以插入有后述的所述水盖826的盖分隔壁8267(参照 图20)。所述盖分隔壁8267可以插入到所述引导分隔壁8256和所述延伸 台阶8252之间的隔开空间,以将所述水盖826与收集引导部825结合。
484.另一方面,所述收集引导部825用于将产生的冷凝水引导到集水部 860。然而,移动管道822的侧壁可以位于所述集水主体862和所述收集引 导部825之间。由此,在所述移动管道822的侧壁下部可以以贯通所述移 动管道822的侧壁的方式形成有连通所述收集引导部825和所述集水主体 862的集水连通孔827。
485.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可以设置为具有规定的倾斜度s3、s4(参照图 15和图18),使得冷凝水能够在自重的作用下向所述集水连通孔827流动。 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可以设置为具有前后方向坡度,使得其与地面隔开的 高度从凹入台阶8251向延伸台阶8252方向逐渐降低。另外,在附图中, 可以设置为具有左右方向坡度,使得其与地面隔开的高度随着靠近集水部 860而逐渐减小。换言之,可以设置为所述集水连通孔827与地面隔开的距 离最小,并且随着远离集水连通孔827,引导底部面8255与地面隔开的距 离增加。
486.如上所述,在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设置为具有坡度的情况下,在所述 第一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可以如附图中示出的箭头方向那样自然地移动 到集水连通孔827侧,由此,能够防止产生由在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残留 水而导致的臭味、烘干效率降低等各种问题。
487.另一方面,所述集水主体862可以包括连接用于储存水的空间和集水 连通孔827的连接流路8621。所述连接流路8621可以设置成从集水底部面8622向上侧呈阶梯状。所述连接流路8621可以引导通过集水连通孔827 的冷凝水沿集水主体862的圆周方向流入。
488.所述连接流路8621可以设置在所述集水底部面8622的圆周方向外侧。 因此,所述连接流路8621可以呈阶梯状地连接所述集水底部面8622和集 水连通孔827。然而,并不局
限于此,连接流路8621可以设置为连接集水 连通孔827和集水底部面8622的倾斜面。
489.另外,所述连接流路8621能够防止在泵运转时集水主体862中储存的 冷凝水回流到收集引导部825。连接流路8621可以呈阶梯状地设置为比泵 位于更上侧,从而能防止冷凝水的回流。
490.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可以位于所述集水连通孔827的后方。另外, 压缩机设置部811设置在所述集水连通孔827的后方,由此,能够缩短所 述收集引导部825和所述集水部860的距离。因此,能够防止在收集引导 部825和集水部860之间残留冷凝水而产生臭味、绿藻等。
491.通过使所述集水部860位于流入管道821和压缩机设置部811之间, 能够减小产生冷凝水的移动管道822和集水部860之间的隔开距离,并且, 可以相邻地配置产生所述冷凝水的点和储存冷凝水的集水部860,因此,能 够防止由冷凝水残留而产生的问题。
492.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可以在左右方向上与所述移动管道822隔开, 并且可以沿所述移动管道8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集水部860隔开。
493.所述移动管道822在衣物处理装置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因此,在集水 部860配置成在宽度方向上与移动管道822隔开,并且所述压缩机设置部 811配置成在前后方向上与所述集水部860隔开的情况下,具有能够有效地 利用所述底座800上的空间的效果。
494.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所述排出管道823在左右 方向上重叠。所述排出管道823可以配置在所述循环流路部820的后方侧, 因此,在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与所述排出管道823在左右方向上重叠的 情况下,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也可以位于所述底座800的后方侧。因此, 集水部860可以位于形成在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的前方的空间,并且集 水主体862可以占据的空间增大,从而具有能够储存更多的冷凝水的效果。
495.另一方面,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还可以包括前板410(参照 图5),所述集水部860可以位于所述前板410和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 之间。
496.所述前板410可以位于底座800的前方侧,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可 以位于所述底座800的后方侧,因此,在所述集水部860位于所述前板410 和压缩机设置部811之间的情况下,具有能够增大集水主体862的冷凝水 容纳容量的效果。
497.所述箱体100还可以包括形成侧面的侧面面板141(参照图12),所 述压缩机设置部811可以位于所述侧面面板141和所述循环流路部820之 间。
498.另外,还可以包括控制箱190,所述控制箱190在所述侧面面板141 和所述集水部860之间设置于所述底座,用于控制所述马达部500,所述压 缩机设置部811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所述控制箱190的后方。
499.在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的情况下,由于在所述底座800上设置有马达 部500,因此不能确保安装控制箱190的空间。由此,存在所述控制箱190 只能位于箱体100的上侧的限制。然而,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 置中,马达部与底座800隔开而位于滚筒200的后方,因此,控制箱190 可以位于所述底座。因此,可以将用于连接控制箱190与压缩机930、马达 部500等的电线固定到底座上,从而能够防止在衣物处理装置的运转期间 发生电线等被其他构成干涉而断线等问题。
500.另一方面,还可以包括后板420(参照图8),所述后板420设置在所 述底座上,位于所述滚筒和所述马达部500之间,以将从所述循环流路部 820排出的空气引导到所述滚筒。
另外,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可以配置在 所述集水部860和所述后板420之间。
501.还可以包括减速器600,固定在所述后板420的背面上,与所述马达部 500连接,减小由所述马达部500产生的动力并使所述滚筒旋转,所述马达 部500可以固定到所述减速器600,并且设置成与所述后板420隔开。
502.通过将所述马达部500固定到所述后板420,如上所述,可以将所述集 水部860与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在前后方向上设置,由此,能够增加所 述集水主体862中可容纳的冷凝水的量。
503.另外,由于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配置在所述集水部860和所述后板420之间,因此,也产生能够增加所述集水主体862中可容纳的冷凝水的量 的效果。
504.另一方面,所述控制箱设置部813可以位于与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 在左右方向上重叠至少一部分的位置。另外,所述控制箱设置部813可以 配置在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的前方。
505.在所述控制箱设置部813和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配置成在左右方向 上重叠的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底座800上的空间。
506.另外,所述压缩机930可以与所述控制箱190连接而被控制。因此, 可以缩短用于连接控制箱190和压缩机930的控制线的长度,并且可以降 低噪音,从而能够提高控制可靠性。
507.控制箱设置部813可以位于所述循环流路部820和所述侧面面板141 (参照图12)之间。另外,所述控制箱设置部813可以位于所述集水部860 和所述侧面面板141之间。
508.此外,所述控制箱190(参照图12)可以在所述控制箱设置部813与 所述侧面面板141平行地设置。所述控制箱190可以设置于所述控制箱设 置部813,以设置成与所述侧面面板141接触。
509.在所述控制箱设置部813位于所述循环流路部820和所述侧面面板141 之间的情况下,所述底座上的空间被更有效地利用,从而能够提高空间利 用效率。另外,在所述控制箱设置部813位于所述集水主体862和所述侧 面面板之间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形成在所述集水部860和所述侧面面板141 之间的非常狭小的空间。因此,具有提高空间利用效率的效果。
510.另外,所述控制箱190可以由具有较薄厚度的pcb基板构成,因此, 在所述控制箱190与所述侧面面板141平行地设置在所述控制箱设置部813 上的情况下,具有能够利用位于所述集水主体862和所述侧面面板141的 空间的效果。
511.在所述控制箱190与所述侧面面板141接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箱190 可以被侧面面板支撑。因此,具有能够防止所述控制箱190因振动而从所 述控制箱设置部813脱离的效果。
512.另一方面,在所述收集引导部825可以结合有水盖,所述水盖与收集 引导部825的敞开的顶面结合,并且以与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隔开的方式 支撑第一热交换器910。所述水盖也可以结合成与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隔 开,并且在所述收集引导部825的前方左右侧可以形成有能够支撑所述水 盖的流入支撑面8253。所述流入支撑面8253可以设置在移动管道822的侧 壁,并且可以凹入形成,以牢固地支撑所述水盖。
513.在所述收集引导部825的后方可以设置有移动支撑面8254,以能够从 后方支撑水
盖。所述移动支撑面可以从所述延伸台阶8252的顶端向后方延 伸而形成支撑面,考虑到水盖826的厚度,其可以从设置有第二热交换器 的移动管道822的底部面向下方呈阶梯状地形成。
514.所述水盖可以由所述流入支撑面8253和移动支撑面8254从前后方支 撑,并且可以以与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隔开的方式支撑第一热交换器910。 将在后述中对与所述流入支撑面8253和移动支撑面8254结合的水盖的详 细结构进行说明。
515.另一方面,现有的烘干机的限制在于,由于驱动部占据的空间,移动 管道的宽度只能设置为小于底座的宽度的一半。然而,在本发明一实施例 的衣物处理装置中,可以使驱动部位于滚筒的后方,并且可以利用驱动部 所占据的空间,由此能够增大供空气移动的移动管道的宽度。因此,移动 管道的宽度w1可以设置为大于或等于所述底座的宽度w2的一半。
516.移动管道的宽度w1可以是指从底座800向上侧延伸而形成移动管道 822的侧面的侧壁之间的距离。移动管道的宽度w1可以是指侧壁之间的隔 开距离。
517.移动管道的宽度w1可以理解为包括设置在移动管道822的两侧的侧 壁的厚度的宽度。即,移动管道的宽度w1可以是指移动管道822的右侧 壁的外侧面和左侧壁的外侧面之间的最大隔开距离。另外,底座的宽度w2 可以是指底座的左侧面和右侧面之间的距离。
518.由于移动管道的宽度w1被增大,所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移动管道822 的空气的流量增加。因此,通过使滚筒内部的空气以更快的速度循环,具 有能够缩短烘干时间的效果。
519.另外,随着所述移动管道的宽度w1增大,移动管道中设置的第一热 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的宽度也增大。因此,沿移动管道移动的空气可以 在第一热交换器中更快地被除湿,并且可以在第二热交换器中更快地被加 热。
520.换言之,通过将移动管道的宽度w1设置成大于底座宽度的一半 (w2/2),还可以增大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的宽度,并且可以对更 多的空气进行除湿和加热而供应到滚筒。因此,具有缩短烘干时间、增加 烘干效率的效果。
521.另一方面,所述移动管道的宽度w1可以设置成大于或等于前板的宽 度w3(参照图5)的一半。另外,移动管道的宽度w1可以设置成大于或 等于滚筒的直径w4(参照图5)的一半。
522.如上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底座隔开并位于滚筒的后方,因此,所述移 动管道的宽度w1可以设置成大于前板的宽度w3的一半或滚筒的直径w4 的一半。
523.由于移动管道的宽度w1增大,因此具有能够增加循环的空气的流量、 缩短烘干衣物所需的时间的效果。
524.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现有的烘干机中,移动管道因驱动部占据的 空间而在增大移动管道的宽度方面存在限制。因此,移动管道难以配置成 与滚筒的旋转中心在高度方向上重叠。
525.然而,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中,由于所述马达部与底座 隔开而配置在后方,所述移动管道822可以位于与所述滚筒的旋转中心m1 (参照图5)在高度方向(z轴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526.通过使所述移动管道822与滚筒的旋转中心在高度方向上重叠,能够 增加所述移动管道822的宽度。因此,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通过移动管道 822的空气的流量。因此,通过
使滚筒内部的空气以更快的速度循环,具有 能够缩短烘干时间的效果。
527.另外,所述移动管道822与滚筒的旋转中心在高度方向上重叠,因此, 沿所述循环流路部820移动的空气可以与滚筒的旋转中心靠近地移动。由 此,从所述循环流路部820排出的空气可以与滚筒的旋转中心靠近地排出。 因此,与从循环流路部820排出的空气在远离滚筒的旋转中心处排出相比, 具有能够将从流路部820排出的热风更均匀地供应到滚筒200的效果。
528.此外,第一热交换器910(参照图13)或第二热交换器920(参照图 14a和图14b)可以位于与所述滚筒的旋转中心在高度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如上所述,当移动管道822与滚筒的旋转中心m1在高度方向上重叠时, 位于移动管道822的内部的第一热交换器910或第二热交换器920也可以 配置成与滚筒的旋转中心m1在高度方向上重叠。
529.由于第一热交换器910或第二热交换器920的宽度可以被增大,所以 每单位时间可除湿或加热的空气的量可以增加。因此,能够缩短烘干时间, 并且能够提高烘干效率。
530.图18是示出沿图17的d-d线剖开的右侧剖视图。
531.参照图18,所述移动管道822可以包括引导底部面8255,所述引导底 部面8255形成为向下侧凹入,以将冷凝水引导到集水部860。所述收集引 导部825可以包括形成前方面的凹入台阶8251。
532.另外,所述流入管道821的底部面和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可以通过凹 入台阶8251连接。所述移动管道822的底部面中设置成向下侧凹入以供冷 凝水移动的部分可以被定义为引导底部面8255。
533.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可以从所述凹入台阶8251向后方延伸,并且可 以呈阶梯状地与面向第二热交换器920的移动管道822的底部面连接。即, 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可以配置在比移动底部面8221低的位置。所述收集 引导部825可以包括形成后方面的延伸台阶8252。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 可以通过延伸台阶8252与移动底部面8221呈阶梯状地连接。
534.换言之,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可以设置在比所述流入管道821的底部 面和移动底部面8221低的位置。即,在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所述流入管 道821的底部面以及移动底部面8221中,引导底部面8255可以位于最靠 近地面的位置。
535.所述延伸台阶8252可以与所述凹入台阶8251一起在所述收集引导部 825中形成用于容纳冷凝水的空间。
536.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可以形成将在第一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引导到 集水部860的收集引导部825的底部面。所述收集引导部825可以包括集 水连通孔827,所述集水连通孔827形成为贯通所述移动管道822的侧壁, 以将所述循环流路部820与集水部860连通。所述集水连通孔827可以配 置在凹入台阶8251和延伸台阶8252之间。
537.另外,在所述凹入台阶8251和延伸台阶8252之间可以设置有引导分 隔壁8256,所述引导分隔壁8256从引导底部面8255向上侧凸出,以防止 在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上流动的冷凝水溢出到设置有第二热交换器的位 置。
538.所述引导分隔壁8256可以设置成与所述延伸台阶8252隔开规定距离, 由此,通过所述收集引导部825流动的冷凝水可以由所述引导分隔壁8256 首先防止其溢出到第二热交换器侧,并且可以由延伸台阶8252再一次防止 其溢出。
539.如在图中可以看出,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可以设置为从凹入台阶8251 向延伸台
阶8252侧延伸,其与地面隔开的距离减小。即,所述引导底部面 8255可以形成为朝集水连通孔827向下侧倾斜。换言之,所述引导底部面 8255可以具有坡度,使得冷凝水能够在自重的作用下向所述集水连通孔827 移动。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与地面形成的前后方向倾斜度可以定义为第四 倾斜角度s4。
540.在所述延伸台阶8252的顶端可以形成有从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920相 对的移动管道822的底部面呈阶梯状地连接的移动支撑面8254。所述移动 支撑面8254可以支撑与所述收集引导部825的上侧结合的水盖。
541.图19是示出沿图17的c-c线剖开的正视图。
542.参照图19,如上所述,在底座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循环流路部,在另一 侧可以设置有用于收集在循环流路部产生的冷凝水的集水部860。所述集水 部860和循环流路部820可以通过贯通所述循环流路部820的侧壁而形成 的集水连通孔827连通。
543.所述集水主体862可以包括连接集水底部面8622和集水连通孔827的 连接流路8621。
544.在所述移动管道822的底部面可以形成有将在第一热交换器产生的冷 凝水引导到集水部860的收集引导部825。形成所述收集引导部825的底部 面的引导底部面8255可以设置成具有倾斜度,使得冷凝水能够在自重的作 用下向集水连通孔827移动。
545.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可以设置为随着靠近所述集水连通孔827,其与 地面的隔开距离减小。即,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在远离所述集水连通孔827 的情况下,其从地面隔开的距离也可以逐渐增大。换言之,所述引导底部 面8255可以在越靠近集水连通孔827高度越低的方向上形成倾斜,通过所 述坡度,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上的冷凝水可以自然地向所述集水连通孔 827移动,通过集水连通孔827的冷凝水可以被储存到所述集水主体862 中。
546.在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与地面形成的倾斜度中,在从收集引导部825 朝集水主体862的方向上形成的倾斜度可以被定义为第五倾斜角度s5。即, 引导底部面8255与地面在宽度方向上形成的倾斜度可以被定义为第五倾斜 角度s5。
547.图18中定义的作为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的前后方向倾斜度的第四倾 斜角度s4和所述第五倾斜角度s5可以设置为能够使在引导底部面8255上 移动的冷凝水向集水连通孔827流动而不会停滞在引导底部面8255上的特 定位置的角度。例如,第五倾斜角度s5可以设置为与第四倾斜角度s4相 同的大小,或者可以设置为大于或小于第四倾斜角度s4的角度。
548.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可以通过所述集水连通孔827与所述连接流路 8621平行地连接。所述连接流路8621可以从形成所述集水主体862的底部 面的集水底部面8622的圆周向上侧呈阶梯状地设置,以与所述引导底部面 8255连接。所述连接流路8621可以像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那样设置成与 地面呈倾斜。另外,所述连接流路8621与地面的倾斜角度可以设置为与第 五倾斜角度s5相同。
549.即,从引导底部面8255延伸通过所述集水连通孔827到所述连接流路 8621可以由一个面连接,所述集水底部面8622可以从所述一个面向下侧呈 阶梯状地形成,以储存冷凝水。所述集水底部面8622可以配置在比所述引 导底部面8255低的位置。
550.另外,所述连接流路8621可以设置为与集水侧面8623相接。换言之, 所述连接流路8621可以位于集水侧面8623和集水连通孔827之间。因此, 所述连接流路8621可以引导
通过集水连通孔827流入的冷凝水沿集水侧面 8623流动。
551.所述连接流路8621可以引导通过所述集水连通孔827的冷凝水通过连 接流路8621的顶面并沿集水主体的圆周流动,而不直接掉落到集水底部面 8622。在流过所述连接流路8621的上部时所述集水主体862的圆周方向速 度被加速的情况下,所述冷凝水可以沿所述集水主体862的圆周旋转并流 动。
552.在所述冷凝水旋转并流动的情况下,所述冷凝水中含有的异物或棉绒 可能自然地堆积到侧面。通过使所述异物通过所述旋转流动堆积到侧面而 不移动到设置有泵的中心部,能够防止由于异物导致的泵的运转发生错误。
553.另外,在泵运转的情况下,所述集水主体862中储存的冷凝水可能受 离心力而移动到所述集水连通孔827,所述连接流路8621可以与集水底部 面8622呈阶梯状地设置,以防止所述冷凝水向集水连通孔827移动。
554.换言之,所述连接流路8621可以引导通过集水连通孔827流入到集水 主体862的冷凝水沿集水侧面8623移动,从而能够防止集水主体862中储 存的冷凝水通过集水连通孔827回流。
555.图20是示出沿图14a的b-b线剖开的右侧剖视图。图20是在图18 的底座上设置有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水盖、管道盖部、压缩机 等构成的图,因此,在观察图20时可以参照图14a、图14b、图15以及 图18。以下,将主要说明图20中附加的构成。
556.在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中,以与循环流路部的底部面隔开的方式支撑 第一热交换器的水盖位于第二热交换器的下侧,以设置为还支撑第二热交 换器。因此,发生了在第一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向第二热交换器移动或 与第二热交换器接触的情况。由此,冷凝水可能再次汽化而再次流入到滚 筒的内部。
557.然而,为了提高衣物的烘干效率,需要使供应到滚筒内部的空气的水 分含量保持在较低水平,从这一点来看,现有的衣物处理装置存在降低热 交换部的热交换效率并降低整个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的问题。
558.参照图20,可以确认水盖826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910的下部。所述 第一热交换器910可以由所述水盖826支撑而设置。所述水盖826可以与 收集引导部825的敞开的顶面结合,以防止通过所述收集引导部825移动 的冷凝水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接触。
559.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水盖826可以设置为与第二热交换器隔开。所述水 盖826可以设置为支撑第一热交换器910,而与第二热交换器920隔开,以 防止冷凝水在第二热交换器920附近再次汽化。
560.因此,冷凝水可以被有效地收集到集水部860中,并且能够防止第二 热交换器920与冷凝水进行热交换,从而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此外,随 着第二热交换器920的热交换效率增加,具有整个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 率增加的效果。
561.所述水盖826可以设置成被形成于所述收集引导部825的流入支撑面 8253或移动支撑面8254支撑而与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隔开。所述水盖的 遮蔽主体8263可以被形成在所述延伸台阶8252的上侧的移动支撑面8254 支撑。
562.所述水盖826可以包括:投水主体8261,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910的 下侧接触,将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910产生的冷凝水引导到所述收集引导 部825;以及遮蔽主体8263,从投水主体8261向后方延伸,以遮蔽所述收 集引导部825的敞开的顶面。
563.所述投水主体8261可以包括从所述投水主体8261向远离所述第一热 交换器910的方向延伸的挡肋8264。所述挡肋8264能够防止通过所述流入 管道821流入的空气不通过所述第一热交换器910而流入到所述收集引导 部825。所述挡肋8264可以在前后方向上彼此隔开地设置为复数个。即, 复数个所述挡肋8264可以以彼此隔开的方式从前方到后方依次配置。
564.另外,在所述引导分隔壁8256和所述延伸台阶8252之间可以配置有 从所述遮蔽主体8263向下侧延伸的盖分隔壁8267。所述盖分隔壁8267能 够防止在所述收集引导部825上移动的冷凝水在通过所述移动管道822的 循环空气的风量的作用下,脱离所述收集引导部825而溢出到所述第二热 交换器920侧。
565.所述盖分隔壁8267可以与位于前方的引导分隔壁8256、位于后方的延 伸台阶8252一起防止所述冷凝水溢出。
566.另一方面,所述移动管道的宽度w1(参照图17)可以增大到大于或 等于底座的宽度w2(参照图17)的一半,因此,设置在其内部的第一热 交换器910和第二热交换器920的宽度也可以增大。
567.随着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的宽度增大,沿循环流路部820移 动的空气可以在更宽的面积中被除湿或加热。因此,即使小幅度缩小第一 热交换器910和第二热交换器920的前后方向宽度,与现有的热交换器相 比,也能够与相同量或更大量的空气进行热交换。
568.随着所述第二热交换器920的前后方向宽度减小,第一热交换器和第 二热交换器之间的隔开距离l3可以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前后 方向宽度l2。
569.随着所述移动管道的宽度w1增大,所述第二热交换器920的宽度可 以增大。另外,随着第二热交换器920的宽度增大,第二热交换器920的 前后方向宽度可以缩小,以增加第一热交换器910和第二热交换器920之 间的距离。
570.由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910和第二热交换器920之间的隔开空间增加, 因此,能够防止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910产生的冷凝水与第二热交换器920 接触。在冷凝水与第二热交换器920接触的情况下,第二热交换器920与 冷凝水进行热交换,从而可能降低热交换效率。然而,随着第一热交换器 910和第二热交换器920之间的空间增大,能够防止第二热交换器920的热 交换效率降低。
571.另一方面,所述第二热交换器920设置为对空气进行加热。由于加热 空气消耗大量能量,因此,提高第二热交换器920的热交换效率是提高衣 物处理装置的整体效率的重要部分。
572.但是,随着所述第二热交换器920与除了空气以外的其他构成接触的 面积增大,用于加热空气的热量可能被消耗。因此,所述第二热交换器920 可以设置为能够使与其他构成接触的面积最小化。
573.当所述第二热交换器920设置到移动管道822时,可以设置为其底面 被移动管道822支撑。因此,在缩小第二热交换器920的底面的面积的情 况下,能够防止第二热交换器920的热量因热传导而损失。
574.因此,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前后方向宽度l2可以设置为小于或等于所 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前后方向宽度l1。由此,能够减少从第二热交换器920 的底面产生的热损失。另
外,在缩小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前后方向宽度l2 的情况下,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的隔开距离l3被增大,从而 能够防止冷凝水与第二热交换器920接触。
575.所述循环流路风扇的直径h3可以设置为大于或等于第二热交换器的 高度h2。可以增大所述移动管道822的宽度,以增大沿循环流路部移动的 空气的量。所述循环流路风扇950可以设置为具有更大直径,以增加空气 循环的速度。
576.图21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水盖的俯视立体图,图22是示出本发 明一实施例的水盖的仰视立体图。
577.参照图21,所述水盖826可以包括:投水主体8261,设置为支撑第一 热交换器910并使在第一热交换器910冷凝的水通过水盖而被引导到收集 引导部825;遮蔽主体8263,设置在所述投水主体8261的后方侧,以遮蔽 所述收集引导部825的敞开的顶面;以及连接主体8262,连接所述投水主 体8261和所述遮蔽主体8263。
578.第一热交换器910可以支撑在所述投水主体8261的顶面上。此外,还 可以包括设置成贯通所述投水主体8261的投水孔8265。所述投水孔8265 可以设置为复数个,并且可以设置为各种形状,只要是能够使在所述第一 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容易地通过的构成即可。所述投水孔8265可以提供 连通孔,使得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产生的冷凝水能够通过所述投水主体 8261而被引导到所述收集引导部825。
579.在所述投水主体8261的侧面可以形成有支撑肋8266,所述支撑肋8266 向侧面凸出,以与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隔开的方式支撑所述投水主体 8261。所述支撑肋8266可以分别从所述投水主体的左右侧面凸出而设置。 同时参照图16和图17,所述支撑肋8266可以被设置在收集引导部825的 侧面的流入支撑面8253支撑。
580.所述遮蔽主体8263的后方侧可以被所述收集引导部825的移动支撑面 8254支撑。所述水盖826的支撑肋8266被所述流入支撑面8253,遮蔽主 体8263被所述移动支撑面8254支撑,以承受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荷重, 并且可以以与所述收集引导部825隔开的方式支撑所述第一热交换器。
581.参照图22,所述水盖826还可以包括从投水主体8261的下侧向下方延 伸的挡肋8264。所述挡肋8264可以设置在引导底部面8255和投水主体8261 之间的空间。在进行所述烘干程序期间,从滚筒的前方排出的空气在第一 热交换器中被除湿,在第二热交换器中被加热,然后再次供应到滚筒的后 方。为了提高热交换效率和烘干效率,优选使从滚筒排出的空气仅通过设 置有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的空间。
582.然而,如上所述,在设置有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的移动 管道的底部面可以设置有收集引导部825,以将冷凝水引导到集水主体。由 此,从滚筒的前方排出的空气可能流入到位于第一热交换器下方的收集引 导部825。在排出的所述空气流入到收集引导部825的情况下,这些空气可 能无法与第一热交换器910充分地进行热交换,从而降低了除湿程度。在 发生这种现象的情况下,烘干性能可能由于热交换效率的降低而劣化。
583.因此,优选防止空气流入到支撑第一热交换器910的投水主体8261和 引导底部面8255之间。从所述投水主体8261向下方延伸的挡肋8264可以 设置在上述的投水主体8261和引导底部面8255之间的空间,以阻挡空气 过多地流入到所述空间。所述挡肋8264可以沿前后方向以彼此隔开的方式 设置为复数个。
584.所述挡肋8264可以设置为与引导底部面8255隔开规定距离,以不妨 碍在引导底
部面8255上移动的冷凝水的流动。即,挡肋8264可以以阻挡 形成在投水主体8261和引导底部面8255之间的空间的预定部分的方式来 防止循环的空气泄漏到收集引导部825。
585.所述遮蔽主体8263还可以包括从其底面凸出并延伸的盖分隔壁8267。 所述盖分隔壁可以形成为与所述收集引导部825的延伸台阶8252的形状相 对应的结构。在所述延伸台阶8252与凹入台阶8251平行地设置的情况下, 所述盖分隔壁8267可以设置为与所述延伸台阶8252平行的形状。如果将 所述延伸台阶8252设置为从左侧到右侧逐渐靠近凹入台阶8251,所述盖分 隔壁8267也可以与所述延伸台阶相同地形成为从左侧到右侧逐渐靠近投水 主体8261。
586.在所述水盖826设置在所述收集引导部825的上部的情况下,盖分隔 壁8267可以位于所述延伸台阶8252的前方。另外,所述盖分隔壁8267可 以位于所述延伸台阶8252和所述引导分隔壁8256之间。
587.所述盖分隔壁8267能够防止在所述滚筒内部的空气循环的情况下因从 前方向后方移动的空气的风量而使所述收集引导部825内部的冷凝水溢出 到第二热交换器920侧。
588.位于所述收集引导部825的内部的冷凝水可以被向所述移动管道流动 的空气移动到后方。此时,所述冷凝水通过所述引导分隔壁8256、盖分隔 壁8267、延伸台阶8252流动到所述收集引导部825外,从而能够防止所述 冷凝水溢出到所述第二热交换器920所在的位置。
589.另一方面,根据形成位置,所述挡肋8264从所述投水主体8261向下 侧延伸的长度可以不同。所述挡肋8264优选在不妨碍冷凝水在所述收集引 导部825上流动的同时阻挡水盖826和引导底部面8255之间的空间。但是, 如上所述,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形成为朝集水连通孔827倾斜,由此,在 所述挡肋8264从所述投水主体8261延伸的长度全部相同的情况下,越靠 近所述集水连通孔827,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和挡肋8264之间的隔开距离 越大。因此,空气可能流入到该隔开空间而产生降低热交换效率的问题。
590.因此,所述挡肋8264设置得越靠近所述集水连通孔827,其从所述投 水主体8261延伸的长度可能增加。在附图中,设置为其延伸长度从右侧(y 轴方向)向左侧之间增加。另外,在设置有复数个挡肋8264的情况下,对 于沿前后方向(x轴方向)设置在相应位置的挡肋8264的延伸长度而言, 位于后方的可以比位于前方的延伸更长。换言之,所述挡肋8264可以倾斜 地设置,以对应于与所述挡肋8264的端部相对的引导底部面8255的倾斜 度。
591.如上所述,通过使所述挡肋8264形成为与引导底部面8255的倾斜度 相对应,能够防止在滚筒内部循环的空气不通过第一热交换器而流入到收 集引导部825导致的热交换效率降低。
592.图23a和图23b是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图。是压 缩机在底座上配置在集水部的前方的俯视图。图24是示出从右侧观察以图 23a的f-f线为基准剖开的截面的图。图25是示出从前方观察以图23a的 e-e线为基准剖开的截面的图。
593.图23a和图23b可以参照图14a和图14b来理解,图24可以参照图 15来理解,图25可以参照图20来理解。除了改变的构成以外,可以理解 为与压缩机位于后方的实施例相同。以下,主要说明压缩机设置部和集水 部的配置关系的变化。
594.参照图23a和图23b,在底座800的一侧可以配置有使滚筒的空气循 环的循环流路部820,在另一侧可以配置有压缩机设置部811和集水部860, 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与循环
流路部820隔开,以用于安装压缩机930。
595.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可以配置成与所述集水部860在前后方向上重 叠至少一部分。另外,所述集水部860可以配置在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 的后方。
596.在所述集水部860与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在前后方向上重叠地配置 的情况下,能够增加所述集水部860可容纳的冷凝水的容量。因此,具有 通过减少用户排出冷凝水的频率来增加使用便利性的效果。
597.另一方面,所述压缩机930在过热时存在压缩效率降低的问题,因此, 优选适当地冷却压缩机930。但是,所述第二热交换器920是对滚筒的空气 进行加热的构成,因此,如果将所述压缩机930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920 相邻地配置,则可能不利于压缩机930的冷却。
598.与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配置在集水部860的后方的情况相比,在所 述压缩机设置部811配置在集水部860的前方的情况下,所述压缩机930 和第二热交换器920之间的隔开距离可能增大。因此,具有有利于所述压 缩机930的冷却的效果。当所述压缩机930的冷却效率提高时,所述压缩 机930的压缩效率提高,并且第二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也提高,从而能 够提高衣物处理装置的烘干效率。
599.另一方面,所述循环流路部820可以包括:流入管道821,使滚筒的空 气流入;排出管道823,朝滚筒排出空气;以及移动管道822,连接所述流 入管道821和排出管道823。
600.在所述移动管道822的内部可以设置有第一热交换器910和第二热交 换器920。所述第一热交换器910和第二热交换器920可以与滚筒的空气依 次进行热交换,以对滚筒的空气进行除湿和加热。
601.所述集水部860可以配置成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920在左右方向上重 叠至少一部分。另外,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可以配置成其至少一部分与 所述第一热交换器910在左右方向上重叠。
602.当所述集水部860配置成与第二热交换器920在左右方向上重叠,并 且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配置成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910在左右方向上重 叠时,如上所述,可以增大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920 的隔开距离。因此,能够提高压缩机的冷却效率。
603.另外,在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设置成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910重叠, 所述集水部860设置成与所述压缩机设置部811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情况 下,所述集水部860可以位于所述底座800的后方侧。
604.在所述集水部860位于所述底座800的后方侧的情况下,储存冷凝水 的储水箱(参照图3)和集水部860的距离变近,使得用户能够去除所述集 水部860中储存的冷凝水,因此,具有能够减小连接所述储水箱和所述集 水部860的流路的长度、减少用于使水向上部移动的泵的功耗的效果。
605.另外,如洗衣机等衣物处理装置通常设置在能够直接进行排水的空间 (例如,锅炉房、卫生间等),用户无需单独对洗涤中使用的水进行排水。 在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设置在像所述洗衣机那样能够直接排水的空间的情况 下,可以利用所述泵861从集水部860直接排出到箱体100的外部。
606.如上所述,即使在从集水部860向箱体的外部直接排水的情况下,如 果集水部860位于与箱体的后方面相邻的位置,则也具有能够减少泵861 消耗的功率的效果。
607.另外,集水部860可以配置成与排出管道823在左右方向上重叠至少 一部分。另外,压缩机设置部811可以配置成与流入管道821在左右方向 上重叠至少一部分。
608.所述排出管道823可以位于所述循环流路部820的后方侧。另外,流 入管道821可以位于前方侧。因此,当集水部860与排出管道823在左右 方向上重叠,压缩机设置部811与流入管道821在左右方向上重叠时,所 述压缩机设置部811和集水部860可以配置在底座800的前方侧。另外, 集水部860可以配置在底座的后方侧。
609.因此,如上所述,能够通过提高压缩机的冷却效率来提高烘干效率。 此外,能够减少泵861的功耗。
610.另外,所述集水部860可以配置成与所述控制箱设置部813在左右方 向上重叠。在集水部860配置成与控制箱设置部813重叠的情况下,可以 缩短与泵连接的控制线的长度,从而能够提高控制可靠性。
611.在设置于压缩机设置部811的压缩机930可能产生大量热量。此外, 控制箱在接收过多热量的情况下,可能产生噪音而降低可靠性。由此,所 述压缩机设置部811可以配置在控制箱设置部813的前方。通过将压缩机 930与控制箱190隔开,能够防止控制箱的可靠性降低。
612.另外,所述集水部860可以配置在压缩机设置部811和后板420(参照 图5)之间。在所述集水部860配置在压缩机设置部811和后板之间的情况 下,压缩机设置部811、集水部860以及后板420可以沿前后方向依次配置。
613.因此,压缩机设置部811可以配置在底座的前方侧,集水部860可以 配置在底座的后方侧。由此,能够提高压缩机的冷却效率,并且能够减少 泵消耗的功率。
614.参照图24,底座800可以包括将在第一热交换器910冷凝的水引导到 集水部860的收集引导部825。另外,所述循环流路部820可以包括设置为 将收集引导部825与集水部860连通的集水连通孔827。
615.所述收集引导部825可以配置成与压缩机设置部811在左右方向上重 叠。另外,所述集水连通孔827可以位于压缩机设置部811的后方。
616.收集引导部825可以包括,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形成为从移动管道822 的底部面向下侧凹入,以引导在第一热交换器910产生的冷凝水。所述引 导底部面8255可以比所述流入管道821的底部面和所述移动底部面8221 设置在更低的位置。
617.所述收集引导部825可以包括形成收集引导部825的前方面的凹入台 阶8251和形成后方面的延伸台阶8252。所述凹入台阶8251可以呈阶梯状 地连接所述流入管道821和引导底部面8255。所述延伸台阶8252可以呈阶 梯状地连接移动管道822的底部面和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
618.所述集水连通孔827可以位于第二热交换器920的下部。与集水连通 孔827配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的情况相比,当所述集水 连通孔827位于第二热交换器920的下部时,收集引导部825的前后方向 长度可以增加。
619.因此,可以增加冷凝水移动而到达集水部860的距离。因此,具有能 够容纳更大量的冷凝水的效果。由于减少了用户排出冷凝水的频率,能够 提高用户的便利性。
620.另外,所述收集引导部825可以朝集水连通孔827倾斜地设置。即, 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可以设置为越靠近集水连通孔827,其与地面的隔开 距离越小。由于所述倾斜度,沿
所述收集引导部825流动的冷凝水可以在 自重的作用下向集水连通孔827移动。所述冷凝水在沿集水连通孔827移 动时可以通过第二热交换器的下部。
621.参照图25,所述集水连通孔827可以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920的下部 将所述收集引导部825与集水部860连通。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可以设置 为朝集水连通孔827向下侧倾斜。
622.即,所述引导底部面8255可以设置为越靠近所述集水连通孔827,其 与地面隔开的距离越小。在所述收集引导部825的敞开的顶面可以结合有 水盖。水盖能够防止沿收集引导部825移动的冷凝水与第一热交换器或第 二热交换器接触。
623.另外,形成所述收集引导部825的后方端部的延伸台阶8252可以设置 为位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920的下部。由于所述延伸台阶8252位于第二热 交换器的下部,因此,从凹入台阶延伸至延伸台阶8252的收集引导部825 的空间增加,从而能够收集更多的冷凝水。
624.集水主体862可以包括形成收集冷凝水的底部面的集水底部面8622和 形成侧面的集水侧面8623。所述集水侧面8623可以从底座的顶面向下方呈 阶梯状地连接所述集水底部面8622。
625.在所述集水主体862的敞开的上侧可以结合有集水盖863,以防止集水 主体862中收集的水分散到外部。还可以包括泵861,所述泵861设置成贯 通所述集水盖863,使得收集到所述集水主体862的内部的冷凝水移动到外 部。
626.如上所述,在集水部860位于压缩机的后方的情况下,收集引导部825 也增大,由此,所述衣物处理装置能够在内部收集更大量的冷凝水,并且 具有通过减少用户排出冷凝水的频率来增加用户的便利性的效果。
627.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控制箱190进行详细说明。
628.图26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底座和控制箱的立体图,图27是示出 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底座和控制箱的侧视图,图28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 控制箱的后视图,图29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控制箱的侧面一部分的侧 视图。
629.如图27所示,在底座800的一侧设置有控制箱190,所述控制箱190 用于向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各个构成部供电的同时控制各个构成部。
630.另一方面,上述的控制箱190可以位于底座800的侧方,并且可以设 置为随着衣物处理装置的侧面面板140的开放而露出。因此,在底座800 的一侧形成有用于设置控制箱190的控制箱设置部(未图示)。
631.所述控制箱190可以包括:固定板191,紧固于控制箱设置部;pcb (未图示),固定在所述固定板191上,并且在向衣物处理装置的各个构成 部供电的同时进行控制;盖板192,紧固于所述固定板191,覆盖pcb;以 及冷却风扇193,用于散发由所述控制箱190产生的热量。
632.在此,所述pcb可以包括:控制部,用于控制衣物处理装置的各个构 成部;以及复数个供电部,用于供电,以运转各个构成部。
633.另一方面,pcb可以设置有用于供电的供电部(未图示)和用于控制 各个构成部的控制部(未图示),并且,供电部和控制部可以分别由单独 的pcb形成,或者可以由单个pcb形成。
634.在此,设置于pcb的供电部可以包括用于向衣物处理装置的各个构成 部供电的至
少两个以上供电部。例如,供电部可以设置为至少两个以上的 供应不同电流的供电部,以为控制部的动作供电、为驱动部(用于驱动滚 筒的马达和用于驱动循环流路风扇的循环流路风扇马达等)的动作供电等。
635.另一方面,固定板191形成为能够安置pcb的板材形式并紧固于控制 箱设置部,并且设置为相对于底座支撑pcb和盖板。在固定板191的下部 设置有第一插入支撑凸起1911a、第二插入支撑凸起1911b、第三插入支撑 凸起1911c,在控制箱设置部与第一插入支撑凸起1911a、第二插入支撑凸 起1911b、第三插入支撑凸起1911c的位置相对应地形成有用于插入第一插 入支撑凸起1911a、第二插入支撑凸起1911b、第三插入支撑凸起1911c的 复数个支撑凸起插入槽881。
636.在此,支撑凸起插入槽881可以形成为在靠近底座800的外侧面的控 制箱设置部的上部凹入的形式,并且可以利用贯穿底座800的侧面的单独 的紧固构件(未图示)来固定第一插入支撑凸起1911a、第二插入支撑凸起 1911b、第三插入支撑凸起1911c。
637.另一方面,固定板191的外侧面可以借助相互交叉的复数个加强肋 1912来加强强度,固定板191的顶面和侧面还可以形成有用于固定后述的 盖板192的卡止凸起1922a。
638.所述盖板192可以形成为凹体形状,从而以覆盖设置于所述固定板191 的pcb的形式固定到所述盖板192。盖板192可以包括:盖面板1921,面 向衣物处理装置的内侧面;第一上部面板1922a和第二上部面板1922b,从 盖面板1921的顶面向所述固定板191的顶面弯曲;以及第一侧面面板1923a 和第二侧面面板1923b,从盖面板1921的两侧向固定板191的侧面弯曲。 另一方面,在盖面板1921的下部还可以设置有从盖面板1921的下部向固 定板191的下部弯曲的下部面板(未图示)。这种盖板192可以紧固到固 定板191,由此,可以以覆盖紧固到固定板191的pcb的形式紧固。
639.另一方面,所述固定板191可以由合成树脂材料通过注塑成型形成。 优选地,可以由与所述底座800相同的材料形成。在此,优选地,在所述 固定板191设置有pcb,所述固定板191与所述pcb电绝缘。因此,固定 板191优选由作为绝缘材料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640.另外,所述盖面板1921可以通过对规定厚度的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 来成型。所述第一上部面板1922a和第二上部面板1922b、所述第一侧面面 板1923a和第二侧面面板1923b可以由与所述盖面板1921相同的材料形成 为一体。即,第一上部面板1922a和第二上部面板1922b以及所述第一侧 面面板1923a和第二侧面面板1923b可以根据所述盖面板1921的挤压成型 来弯曲而形成为一体。
641.另一方面,在所述控制箱190的pcb的情况下,随着供电部和控制部 的运转可能产生热量,在pcb产生的热量可以滞留在由固定板191和盖板 192形成的空间内部。
642.因此,在所述盖板192还可以形成有用于散发在pcb产生的热量的复 数个散热槽1921a、1921b。即,在所述盖板192的所述盖面板1921可以形 成有向控制箱190的内侧凹入或向外侧凸出的复数个散热槽1921a、1921b, 以增加所述盖面板1921的面积。
643.这种散热槽1921a、1921b可以与上述的复数个供电部的位置相对应地 形成为与各个供电部相邻。另外,优选地,在复数个供电部的情况下,为 了有效地散发切换电源时产生的热量,可以设置单独的散热销(未图示)。 这些散热销可以分别在平行于空气的流动方向的方向上形成,并且,每个 散热槽1921a、1921b也可以形成为在与散热销的形成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 伸。
644.具体而言,根据散热销的配置形式,散热槽1921a、1921b可以包括与 垂直方向的散热销相对应的第一散热槽1921a和与水平方向的散热销相对 应的第二散热槽1921b。
645.另一方面,在控制箱190可以设置单独的冷却风扇193,以更有效地移 动和散发在内部的pcb产生的热量。所述冷却风扇193可以设置在第一侧 面面板1923a(或第二侧面面板1923b)。另外,在盖面板1921和第一侧 面面板1923a(或第二侧面面板1923b)可以形成有排出通过冷却风扇193 移动的空气的复数个排放孔1921c、19231a。
646.在此,复数个排放孔1921c、19231a优选可以形成在能够使通过所述 冷却风扇193在所述控制箱190的内部移动的空气的移动路径形成为最长 的位置。
647.优选地,所述冷却风扇193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一侧面面板1923a(或所 述第二侧面面板1923b)的下部,所述排放孔1921c、19231a可以形成在所 述第一侧面面板1923a(或所述第二侧面面板1923b)的上部。这种情况下, 从所述冷却风扇193流入的空气可以在控制箱190的内部形成形或形的流路并排出到排放孔。
648.另一方面,上述的供电部具有复数个散热销(未图示),每个供电部 的散热销优选在平行于通过所述冷却风扇194在控制箱190的内部移动的 空气的移动路径的方向上形成。
649.另一方面,所述盖面板1921可以形成为比所述固定板191的面积相对 较小的面积。优选地,所述盖面板1921可以形成为具有与所述固定板191 的左右宽度相同的宽度,盖面板1921的上下高度可以形成为低于固定板 191的上下高度。
650.在所述盖面板1921的上下高度形成为低于所述固定板191的上下高度 的情况下,位于盖面板1921的上部的第一上部面板1922a和第二上部面板 1922b可以从所述固定板191朝盖面板1921侧向下倾斜地形成。在所述第 一上部面板1922a和第二上部面板1922b朝所述盖面板1921侧向下倾斜地 形成的情况下,掉落到控制箱190的上部的水可以沿着第一上部面板1922a 和第二上部面板1922b的斜坡流到盖面板1921侧。
651.另一方面,所述第一上部面板1922a和第二上部面板1922b可以分别 形成为不同高度,所述排放孔1921c、19231a可以形成在所述第一上部面 板1922a和第二上部面板1922b中位于相对较高位置的第一上部面板1922a 和第二上部面板1922b中的一个。
652.即,所述控制箱190内部的空气可以通过在所述供电部产生的热量在 控制箱190的内部升高,第一上部面板1922a和第二上部面板1922b中的 一个形成为相对较高,以形成能够收集在所述控制箱190产生的热量的空 间。
653.另外,在与第一上部面板1922a和第二上部面板1922b中形成为相对 较高的第一上部面板1922a相邻的盖面板1921可以形成有背面排放孔 1921c,所述背面排放孔1921c用于将升高到第一上部面板1922a侧的空气 排出到控制箱190的外部。
654.另外,在与第一上部面板1922a和第二上部面板1922b中形成为相对 较高的第一上部面板1922a相邻的第一侧面面板1923a(或第二侧面面板 1923b)可以形成有侧面排放孔19231a,所述侧面排放孔19231a用于将升 高到第一上部面板1922a侧的空气排出到控制箱的外部。
655.另外,随着控制箱外部的空气通过设置于第一侧面面板1923a(或第二 侧面面板)的冷却风扇流入到控制箱的内部,对pcb的供电部进行强制冷 却,并使由供电部产生的热量随着空气的移动而移动,由此,在控制箱内 部由pcb的供电部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形成
于盖面板的背面排放孔或形成 于第一侧面面板1923a(或第二侧面面板)的侧面排放孔被排出。
656.尽管本发明对特定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背离所附权利要求所提供的本发明的技术 思想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进和改变。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