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制造自动生产线实训平台的制作方法

2022-08-17 04:34:4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属于生产线实训平台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制造自动生产线实训平台。


背景技术:

2.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提高,智能制造在工业装配过程中所占比例逐渐提高,在智能制造过程中主要用到的是机械臂以及焊接用的辅助机器人,这些机械臂以及焊接用的辅助机器人多依据不同焊材存放部位进行相应的设置,通过生产线上的输送装置将各个需要焊接部件的工位进行串联,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而针对上述情形,设置合理的实训平台,以满足操作人员进入实际生产线之前能够更好的掌握所需的生产技能,提高熟练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制造自动生产线实训平台,其能够实现辅助操作人员认识与掌握生产线中所需的输送装置,以便于更好地掌握所需的生产技能,提高数量度。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智能制造自动生产线实训平台,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行走轨道,所述行走轨道通过其上设置的支腿与调节座连接,所述支腿在行走轨道的长度方向上均布;所述行走轨道上设置有沿其运动的行走支架,行走支架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两侧设置有驱动箱,驱动箱具有驱动电机及与驱动电机连接的变速齿轮箱,变速齿轮箱的输出轴上连接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行走轨道上的行走齿条啮合传动;所述驱动箱的顶面连接有与底板平行设置的顶板,顶板上加工有导向槽,导向槽内滑动连接有夹持驱动板,夹持驱动板位于底板、顶板之间的位置处连接有驱动油缸的伸缩端,驱动油缸固定连接于驱动箱上;所述夹持驱动板上固定连接有夹持油缸固定板,夹持油缸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夹持油缸,夹持油缸的伸缩端穿过夹持油缸固定板后与夹持执行板连接。
6.优选地,所述行走轨道为l型板体,其行走轨道的水平板体位置上加工有容纳行走辊轮的通孔,行走辊轮在行走轨道的长度方向上均布且与行走支架滚动接触;所述行走齿条位于行走轨道的纵向板体位置处。
7.优选地,所述行走轨道的水平板体外侧固定连接有与其垂直设置的轨道侧板,轨道侧板与辅助辊轮配合,辅助辊轮通过轴承结构及轴体连接于行走支架上;所述行走支架的两端具有支架筋板。
8.优选地,所述底板与顶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纵向油缸座体,纵向油缸座体上设置有与水平面垂直的纵向油缸,纵向油缸的伸缩端穿过纵向油缸座体后与纵向驱动板连接,纵向驱动板与水平面平行;所述纵向驱动板上固定连接有与其垂直的纵向横移固定板,纵向横移固定板上固定连接有纵向横移油缸,纵向横移油缸驱动纵向横移板相对纵向驱动板水平运动。
9.优选地,所述顶板与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中部立板,中部立板与对应侧的驱动箱之间设置有导向轴体,夹持驱动板沿导向轴体滑动。
10.优选地,所述行走轨道在其上相邻的行走辊轮之间设置有接近传感器,所述行走支架上设置有与接近传感器配合的感应端。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智能制造流水线上输送装置的实训,以提高操作人员在进入流水线之前对设备的掌握程度,且能够模拟智能制造流水线上多种情形的工件夹持,保证实训过程中工件夹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
16.图中:1、调节座;2、支腿;3、行走轨道;4、行走齿条;5、接近传感器;6、行走辊轮;7、轨道侧板;8、辅助辊轮;9、行走支架;10、支架筋板;11、纵向油缸;12、纵向油缸座体;13、纵向驱动板;14、纵向横移固定板;15、纵向横移板;16、纵向横移油缸;17、底板;18、驱动箱;19、夹持驱动板;20、夹持油缸;21、夹持执行板;22、中部立板;23、导向轴体;24、驱动齿轮;25、顶板;26、导向槽;27、夹持油缸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段落可能涉及的方位名词,其所依据的方位均为对应的说明书附图中所展示的视觉方位,其不应当也不该被视为是对本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其目的仅为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说明书中所述的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依据具体情况结合本领域的公知常识、设计规范、标准文献等理解相关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8.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智能制造自动生产线实训平台,其包括通过支腿2及调节座1安装于水平面的行走轨道3,行走轨道3为两根且相互垂直设置。所述行走轨道3为l型截面,在行走轨道3中水平板体的长度方向上分布有若干容纳行走辊轮6的矩形通孔,行走辊轮6通过两端的轴体及轴承放置于该矩形通孔内且行走辊轮6的顶端与行走支架9接触并实现支撑。相邻行走轨道3上的行走支架9之间通过底板17固定连接,底板17与行走支架9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支架筋板10,支架筋板10可在行走支架9的长度方向上分布。在行走轨道3上相邻的行走辊轮6之间的位置处设置有接近传感器5,行走支架9上设置有与接近传感器5对应的感应端。
19.所述行走轨道3中纵向板体上固定连接有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行走齿条4,行走齿条4与行走支架9内的驱动齿轮24啮合,并且使得行走支架9在驱动齿轮24的作用下实现相对行走轨道3的移动。所述驱动齿轮24位于变速齿轮箱的输出端,变速齿轮箱的输入端具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及变速齿轮箱均位于驱动箱18内,驱动箱18固定于底板17的两端且与底板17固定连接。
20.所述底板17在其中部位置处设置有中部立板22,中部立板22与对应的驱动箱18之间固定连接有导向轴体23,导向轴体23上滑动连接有与底板17相对运动的夹持驱动板19,夹持驱动板19分别与固定于驱动箱18上的驱动油缸连接,在驱动油缸的作用下与导向轴体23相对运动。所述驱动箱18的顶端还固定连接有顶板25,顶板25与底板17平行设置,而且顶板25上还开设有供驱动板19顶端穿过的两个条形通孔构成的导向槽26。
21.所述驱动板19为c形板体,其伸出导向槽26的端部固定连接有夹持油缸固定板27,夹持油缸固定板27上固定连接有夹持油缸20,夹持油缸20的伸缩端穿过夹持油缸固定板27后与夹持执行板21连接,夹持固定板21位于夹持油缸固定板27的内侧且与夹持油缸固定板27平行设置。
22.所述底板17与顶板25的两侧均固定有纵向油缸座体12,纵向油缸座体12与底板17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筋体。所述纵向油缸座体12上固定连接有纵向油缸11,纵向油缸11与水平面垂直设置。在纵向油缸11的伸缩端穿过纵向油缸座体12的位置处连接有纵向驱动板13,纵向驱动板13与纵向油缸座体12平行设置,且同时相对于水平面平行设置。
23.所述纵向驱动板13上垂直设置有与其一体的纵向横移固定板14,纵向横移固定板14上固定设置有纵向横移油缸16,纵向横移油缸16的伸缩端连接有与纵向横移固定板14平行的纵向横移板15,在纵向横移固定板14上固定有与纵向横移油缸16同轴的导向轴套。
2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利用下述段落继续对其中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及该技术特征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起到的功能、作用进行详细的描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技术方案并且予以重现。
25.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通过驱动箱18带动驱动齿轮24转动,通过驱动齿轮24与行走轨道3上的行走齿条4啮合来实现行走支架9沿着行走轨道3的运动,而行走支架9上固定连接有底板17,底板17承载着驱动箱18及顶板25在内的结构沿着行走轨道3运动。而行走轨道3上设置的接近传感器5能够与行走支架9上的感应端配合,实现对驱动箱18启停的控制。例如当接近传感器5感应到行走支架9上的感应端后,将信号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将信号传递至驱动箱18内的驱动电机,进而使得驱动电机停止工作。
26.在顶板25到达行走轨道3指定位置后,通过吊装工具或机械臂将需要焊接的底座放置于顶板25上。放置完成后,启动纵向油缸11,纵向油缸11的伸缩端带动纵向驱动板13从底板17的位置处向上升起直至与顶板25平齐后停止。此时,纵向横移油缸16开始工作,带动纵向横移板15沿着纵向驱动板13向顶板25所在方向滑动。
27.由于纵向横移板15位于顶板25的两侧且对称设置,因此能够对放置于顶板25上的底座进行校正。校正完成后,纵向横移油缸16带动纵向横移板15复位,复位完成后纵向油缸11带动纵向驱动板13复位。
28.上述复位工作完成后,夹持油缸20工作,夹持油缸20带动夹持执行板21向顶板25所在位置移动。如有需要,可在驱动油缸的作用下使得夹持驱动板19沿着导向轴体23移动,以增加夹持执行板21的行程,适应不同尺寸的底座。
29.最后,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