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与流程

2022-08-17 02:27:0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在屏幕显示装置中,通常包括有显示面板以及背光装置,其中背光装置用于向显示面板发出均匀的光线,使得最终在显示面板上能够显示出清晰的图像。
3.通常,在背光装置中设置有发光驱动装置,用于为背光装置中的发光元件,例如led发光二级管等发光装置,提供驱动信号,以使发光装置发出均匀的光线。
4.然而,随着屏幕显示面板的不断增大,相应的背光装置消耗功率的不断增加,使得驱动信号无法满足背光装置的功率需求,导致屏幕显示面板亮度变暗或者屏幕显示图像失真,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通过上述方法解决了现有显示装置中,背光模块供电功率不足的问题。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中包括:背光模块和显示面板;其中,背光模块中包括多个电源、控制器、以及和多个电源对应的灯区;多个电源和多个灯区连接通过控制器连接;多个电源中包括两类电源,即用于向控制器提供正供电信号以及驱动灯区的第一电源,和用于驱动灯区的第二电源;控制器基于接收的控制信号、以及多个电源输出负供电信号和负参考信号,采用负压驱动的方式输出驱动信号,驱动被选择的电源对应的灯区发光,之后灯区通过将光投射至显示面板,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其中,控制器在待机模式下控制第一电源工作以及控制第二电源关闭,并在非待机模式下控制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工作。
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源的一种结构为,第二电源包括:线圈绕组模块和第一隔离电压变换模块;线圈绕组模块与第一隔离电压变换模块耦合,且线圈绕组模块通过控制器与灯区连接;第一隔离电压变换模块用于接收供电信号,进行电压变换后输出负参考信号;线圈绕组模块接收供电信号和负参考信号,耦合获得负供电信号;其中,负供电信号和负参考信号用于提供给控制器生成驱动信号。
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源的一种结构为,包括:线圈绕组模块、第二隔离电压变换模块和第三隔离电压变换模块;第二隔离电压变换模块接收供电信号,第二隔离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线圈绕组模块与第二隔离电压变换模块耦合连接,且线圈绕组模块通过控制器与灯区连接;其中,第三隔离电压变换模块接收供电信号;第二隔离电压变换模块用于对供电信号进行电压变换,获得正供电信号并提供给控制器;第三隔离电压变换模块用于对供电信号进行电压变换,获得负参考信号;线圈绕组模块用于接收供电信号和负参考信号,耦合获得负供电信号;其中,负供电信号和负参考信号用于提供给控制器生成驱动信号。
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源的另一种结构为,第一电源包括:降压模块、第一电压变换模块和第二电压变换模块;第一电压变换模块接收供电信号,第一电压变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连接;第二电压变换模块接收供电信号;降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电压变换模块连接,降压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接地,降压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控制器与灯区连接;第一电压变换模块对供电信号进行电压变换,获得正供电信号,正供电信号用于提供给控制器;第二电压变换模块对供电信号进行电压变换,获得负参考信号;降压模块基于第二电压变换模块产生的负参考信号输出负供电信号;其中,负供电信号和负参考信号用于提供给控制器生成驱动信号。
1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源的另一种结构为,第二电源包括:降压模块和第三电压变换模块;第三电压变换模块接收供电信号;降压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三电压变换模块连接,降压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接地,降压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控制器与灯区连接;第三电压变换模块,用于对供电信号进行电压变换,获得负参考信号;降压模块,用于基于第三电压变换模块产生的负参考信号输出负供电信号;其中,负供电信号和负参考信号用于提供给控制器生成驱动信号。
1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包括:主板、微处理器、以及多个恒流驱动模块;主板和微处理器之间连接有第一隔离模块;微处理器分别与第一电源和多个恒流驱动模块连接;多个电源与对应的恒流驱动模块连接;多个恒流驱动模块与多个灯区一一对应连接;第一隔离模块,用于对主板产生的控制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并将获得的控制信号发送给微处理器进行解析;恒流驱动模块接收负参考信号和负供电信号,并依据微处理器解析的控制信号、负参考信号和负供电信号,生成并向对应的灯区提供驱动信号。
1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包括:主板、与主板连接的微处理器、以及多个恒流驱动模块;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二隔离模块,多个第二隔离模块与多个恒流驱动模块一一对应;多个恒流驱动模块通过对应的第二隔离模块与微处理器连接;微处理器接地,用于对主板产生的控制信号进行解析;第二隔离模块,用于对微处理器解析后的控制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并将转换后的控制信号发送给对应的恒流驱动模块;恒流驱动模块接收负参考信号和负供电信号,并依据转换后的控制信号、负参考信号和负供电信号,生成并向对应的灯区提供驱动信号。
13.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背板;多个灯区的高电平端均通过背板接地。
14.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的任一种显示装置,控制方法包括:确定当前是否处于待机模式;若当前处于待机模式,则控制第一电源工作并控制第二电源关闭;若当前处于非待机模式,则控制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工作。
15.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源提供的负供电信号和负参考信号与对应的灯区内发光元件的功率匹配;确定当前是否处于待机模式之前,还包括:按照相同功率的发光元件属于同一灯区的规则,对所述背光模块的所有发光元件进行划分,获得多个灯区。
16.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及显示控制方法,通过采用多电源供电的背光模块为显示面板提供背光,即本技术中的背光模块包括多个电源,这些电源分别对应不同的灯区。且多个电源中,包括为控制器提供正供电信号以及驱动灯区的第一电源,以及仅用于驱动灯区的第二电源。当背光模块工作时,背光模块中的控制器通过上述多个电源中的第一电源供电,灯区依据不同电源产生的负参考信号和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提供的供电信号为电源所
对应的灯区发送驱动信号,使得灯区在负压驱动的方式下发出光线。并且,在待机模式下,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源工作,第二电源关闭;在非待机模式下,第一电源与第二电源均处于工作的状态。通过上述多电源供电的显示装置,即背光模块采用多电源供电,对单个电源来说无需负担过多的发光元件,即可完成对背光模块整个灯区的驱动,从而避免当背光模块中灯区较大时,背光模块无法提供所需功率而最终导致例如显示面板所显示的图像失真等问题。
附图说明
1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原理。
18.图1为本技术提供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区电流流向示意图;
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灯区电流流向示意图;
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三种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四种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五种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压驱动模式下的隔离方式结构示意图;
28.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负压驱动模式下的隔离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9.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电源控制下的负压驱动的背光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30.图1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1.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技术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32.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33.下面对本技术所涉及的应用场景以及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
34.目前,为了方便人们获取信息,各类电子产品的屏幕也越来越大,例如手机、电脑、电视等。然而,随着各类显示装置设置的显示面板越来越大,对应的在电子产品内部则需要增设更多的发光元件,并通过电源或者驱动装置为发光器件按照发光元件所需功率为其提供驱动信号,使得可以为发光器件可以为显示屏幕提供足够的光线,显示屏幕上可以清晰的显示用户所需的信息。
35.例如,在显示装置中,通常包含有背光模块以及显示面板,其中背光模块中可以设置有电源、主板、发光装置以及发光装置所对应的发光驱动装置。电源可以为主板以及发光驱动装置供电,使得主板接收外部服务器或者光纤等传输过来的图像信号,通过主板上控制器对图像信号的处理,向发光驱动装置传递控制信号,使得发光驱动装置在接收到控制信号之后对其进行解析,并依据控制信号中所携带的灯区工作状态的信息对灯区进行驱动。然而,当背光模块增大或者当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需提升时,背光模块所需的功率增多,上述方法无法满足背光模块的需求。
36.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和显示控制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如上技术问题。
37.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3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显示装置中包括有背光模块和显示面板。背光模块中设置有多个电源、控制器、以及和多个电源对应的灯区;在多个电源中,包括有两类电源,一类电源为第一电源,该第一电源用于为控制器提供正供电信号以及驱动该第一电源对应的灯区工作。另一类电源为第二电源,该第二电源用于驱动第二电源所对应的灯区工作。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源与灯区之间的对应关系,可以为一个电源对应多个灯区,也可以为一个电源对应一个灯区;并且其中第一电源与第二电源各自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不作具体限制。
39.并且,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灯区是通过接收控制器产生的驱动信号发光的,其中,控制器产生的驱动信号是通过负压驱动的方式产生的,具体的,多个电源用于输出负供电信号和负参考信号,驱动信号是控制器通过控制信号以及接收到的电源所提供的负供电信号、负参考信号而生成的。
40.此外,该实施例中的控制器还可以用于在待机模式下,控制第一电源工作,第二电源关闭。在非待机的模式下,通过控制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处于工作状态。
41.一个示例中,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中仅以两个电源和两个灯区为例,并且一个电源对应一个灯区,电源a对应灯区a,电源b对应灯区b。电源a为图1中提及的第一电源,用于为控制器提供正供电信号,并且电源a还为控制器提供负参考信号和负供电信号,使得控制器在电源a提供的负参考信号、负供电信号以及控制器通过外部指令生成的控制信号的作用下,驱动灯区a发光。电源b为图1中提及的第二电源,为主板提供负参考信号和负供电信号,使得控制器在电源b提供的参考信号、供电信号以及控制器通过外部指令生成的控制信号的作用下,驱动灯区b发光。
42.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电源通过控制器驱动电源对应的灯区,通过上述装置,可以避免由于灯区不断增多所需的功率不断增加而导致现有的装置无法满足灯区的功耗需求,进而导致显示装置的显示界面出现问题,影响用户的使用。
4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灯区电流流向示意图,其中控制器的驱动方式为现有的正压驱动模式。在图3中,以电源b和灯区b为例,此时灯区b的电流走向为从灯区b对应的对应电源b出发,通过控制器、灯区b的正接线端、灯区b的负接线端、控制器回到对应电源b,形成电流环路。电源b为发光驱动模块提供的供电信号为正电信号。图3中仅仅展示出多电源中的任一电源与其对应的灯区之间的电流流向示意图,其余电源与其对应灯区之间
的电流流向回路与其相同,且图3中的虚线仅代表电流流向,不代表实际连接线。
44.进一步的,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控制器驱动灯区工作的模式为负压驱动的模式。在该模式下,各灯区的正接线端接地,各灯区的负接线端均与发光驱动模块连接。且控制器可以与多电源中的第一电源连接,由第一电源为其提供正电;此外,控制器与多个电源之间均有连接关系,并且此时多个电源中的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均给控制器提供负供电信号和负参考信号。一个示例中,在显示装置中,还可以包括有背板,各灯区的正接线端也可以通过连接在背板上之后通过背板与地连接,其中灯区可采用螺丝钉将灯区中的发光器件与背板电气连接在一起。
4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灯区电流流向示意图,其中控制器驱动灯区的驱动方式为负压驱动模式。在图4中,以电源b和灯区b为例,此时灯区b的电流走向为从灯区b对应的对应电源b出发,通过背板、灯区b的正接线端、灯区b的负接线端、控制器回到对应电源b。并且在此过程中,电源b为发光驱动模块提供的供电信号为负供电信号。图4中仅仅展示出负压驱动模式下,多电源中的任一电源与其对应的灯区之间的电流流向示意图,其余电源与其对应灯区之间的电流流向回路与其相同,且图4中的虚线仅代表电流流向,不代表实际连接线。
4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装置中的灯区驱动方式为负压驱动的模式相比于正压驱动模式下的显示装置,在负压驱动的模式下,灯区的正接线端可以通过螺丝钉将其连接在背板上或者直接接地,通过上述连接关系,可以减少灯区与控制器之间的连接线,以及连接线的连接器数量,从而可以降低控制器占用电路板的面积。
47.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向控制器输出负供电信号以及负参考信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源的结构。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技术的电源结构适用于图1中的第二电源。该第二电源中包括有:线圈绕组模块41和第一隔离电压变换模块42。
48.其中,线圈绕组模块41与第一隔离电压变换模块42中的初级线圈耦合,且线圈绕组模块41通过控制器与灯区连接;第一隔离电压变换模块42可用于接收供电信号,并对接收到的供电信号进行电压变换后输出负参考信号,并提供给控制器以及线圈绕组模块41;线圈绕组模块41用于在接收到供电信号和第一隔离电压变换模块42产生的负参考信号后,耦合获得负供电信号,并提供给控制器;其中,负供电信号和负参考信号用于提供给控制器生成驱动信号。
49.一个示例中,第一隔离电压变换模块42接收的供电信号为市电。
50.一个示例中,第一隔离电压变换模块42接收的供电信号为对市电处理过的供电信号。具体地,在对市电交流电(100v-240v,50-60hz)进行处理时,处理过程包括:滤波、滤波整流、以及功率因数校正。即第二电源中还可以包括滤波模块、滤波整流模块、功率因数校正模块等用于对市电进行处理的模块。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其中滤波模块51对接收到的市电进行滤波,例如高频滤波等,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不设置滤波模块51。
51.之后滤波整流模块52对滤波后的信号进行滤波整流,将接收到的交流波信号转换为全波信号。在滤波整流模块52处理之后,通过功率因数校正模块53对滤波整流模块52产生的供电信号进行相位的调整,使得电流和电压的相位相同,并且可以有效的提高电源的
功率因数,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功率因数校正模块53。
52.之后,功率因数校正模块53将校正后的供电信号提供给线圈绕组模块41和第一隔离电压变换模块42。
53.通过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源结构,通过添加线圈绕组41可以向控制器输出负供电信号和负参考信号,使得控制器可以通过负压驱动的方式驱动灯区工作。
54.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向控制器输出负供电信号以及负参考信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三种电源的结构。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三种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技术的电源结构适用于图1中的第一电源。其中第一电源包括:线圈绕组模块71、第二隔离电压变换模块72和第三隔离电压变换模块73;
55.第二隔离电压变换模块72用于接收供电信号,并且通过对供电信号进行电压变换,使得第二隔离电压变换模块72生成正供电信号,并将正供电信号提供给与第二隔离电压变换模块72的输出端连接的控制器。
56.第三隔离电压变换模块73用于接收供电信号,并且通过对供电信号进行电压变换,使得第三隔离电压变换模块73生成负参考信号;
57.线圈绕组模块71和第二隔离电压变换模块72耦合连接,且线圈绕组71模块与控制器连接,线圈绕组模块71用于接收供电信号和第三隔离电压变换模块73生成负参考信号,耦合获得负供电信号;其中,负供电信号和负参考信号均用于提供给控制器生成驱动信号。
58.本实施例中的供电信号可以为市电交流信号或者对市电交流信号处理后的信号,具体的市电交流信号处理过程可参见图6。
59.通过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源结构,可以向控制器输出负供电信号和负参考信号,使得控制器可以通过负压驱动的方式驱动灯区工作,并且还可以为控制器提供正供电信号使得控制器工作。
60.在上述图5和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在负压驱动的模式下,可以通过将线圈绕组与隔离电压变换模块耦合连接之后,为发光驱动模块提供负供电信号的方式。在该供电方式下,显示装置中的电源电路结构具有如图5和图7所示的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
61.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向控制器输出负供电信号以及负参考信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四种电源的结构。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四种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技术的电源结构适用于图1中的第一电源。其中,第一电源包括:降压模块81、第一电压变换模块82和第二电压变换模块83。
62.第一电压变换模块82,用于对接收的供电信号进行电压变换,得到正供电信号,并将正供电信号发送给与其输出端连接的控制器,为控制器供电。
63.第二电压变换模块83,用于对接收的供电信号进行电压变换,得到负参考信号,并将负参考信号发送给与其连接的控制器以及降压模块81。
64.降压模块81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电压变换模块83连接,降压模块81的第二输入端接地,降压模块81用于基于第二电压变换模块83产生的负参考信号输出负供电信号,并将负供电信号输出给与其连接的控制器;其中,负供电信号和负参考信号用于提供给控制器生成驱动信号,以驱动灯区工作,并且降压模块81可以通过一些降压电路来实现,例如buck电路等dc-dc变换器,也可以通过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 dropout regulator,简称ldo)来实现。
6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向控制器输出负供电信号以及负参考信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第五种电源的结构。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电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技术的电源结构适用于图1中的第二电源。其中,第二电源包括:降压模块91和第三电压变换模块92;
66.第三电压变换模块92用于接收供电信号,并对供电信号进行电压变换后得到负参考信号,提供给与其连接的降压模块91;
67.降压模块91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三电压变换模块92连接,降压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接地,降压模块91用于基于第三电压变换模块92产生的负参考信号输出负供电信号给与第三电压变换模块92输出端连接的控制器;其中,负供电信号和负参考信号用于提供给控制器生成驱动信号,以驱动灯区工作,并且降压模块91可以通过一些降压电路来实现,例如buck电路等dc-dc变换器,也可以通过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 dropout regulator,简称ldo)来实现。在上述图8和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在负压驱动的模式下,控制器另一种供电方式,即通过降压电路或者低压差线性稳压器来为控制器供电,并且基于这种供电方式,显示装置中的电源具有如图8和图9所示的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式。相比于通过添加线圈绕组的供电方式,该供电方法适用于负参考电压设置的足够低时,可直接利用降压电路或者低压差线性稳压器进行降压操作,得到负供电信号。并且,当添加绕组模块不方便时,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也更加容易实现。
68.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控制器中包括有主板、微处理器、以及多个恒流驱模块(例如,多个集成的恒流芯片,ic芯片),其中微处理器模块分别与主板和多个恒流驱动模块连接,用于对主板传输过来的控制信号进行解析并将解析后的控制信号发送给多个恒流驱动模块,并且微处理器模块还与多电源中的任一电源连接,使得任一电源为其供电。多个恒流驱动模块与其对应的电源连接,通过电源为恒流驱动模块提供负参考信号以及基于负参考信号的负供电信号;并且恒流驱动模块还与对应的灯区的负接线端连接,用于为其对应的灯区提供驱动信号,其中多个恒流驱动模块与多个灯区一一对应连接。即,恒流驱动模块通过接收负参考信号和负供电信号,并依据微处理器解析的控制信号、负参考信号和负供电信号,向对应的灯区提供驱动信号。此外,由于在负压驱动模式下,主板的参考地为大地,而发光驱动模块中的恒流驱动模块的参考地为其对应的电源所产生的负参考信号,因此需要设置隔离装置,使得主板与发光驱动模块之间的信号能够正常传输。
69.进一步的,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压驱动模式下的隔离方式结构示意图(以两个电源,电源a、电源b为例,其中电源a为第一电源、电源b为第二电源)。当微处理器的参考地为电源产生的负参考信号时,此时由于主板的参考地为大地,所以此时需要在主板与发光驱动模块之间设置第一隔离模块,即主板与发光驱动模块中的微处理器之间通过第一隔离模块连接。第一隔离模块用于对主板产生的控制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并将获得的控制信号发送给微处理器进行解析,保证了主板与微处理器之间的信号能够正常传输,避免由于二者之间参考地不同而导致信号之间存在干扰而无法正常传输。
70.一个示例中,在第一隔离模块中,对于高频信号而言(例如时钟信号、同步信号等),可以采用电容隔离器件或者磁隔离器件隔离两个参考地,而对于低频信号而言(例如片选信号),可直接通过非隔离的电平转换电路实现。具体地,在连接时,主板的输出信号分别与第一隔离模块中的隔离器件与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隔离模块中的隔离器
件与电平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模块连接。并且,ic芯片a与灯区a的负接线端连接,ic芯片b与灯区b的负接线端连接,灯区a与灯区b的正接线端均接地。图10中未示出灯区a与灯区b的连接方式。
71.此外,在图10中,当电源a与电源b所产生的负参考电压不同时,即此时电源a提供给微处理器和ic芯片a的负参考电压为同一参考地,但是电源b提供给ic芯片b的负参考电压为另一参考地,两个负参考信号的参考地不同,因此在微处理器与ic芯片b之间仍需要设置一个第一隔离模块,图10中未示出。
72.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负压驱动模式下的隔离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以两个电源为例,两个电源分别为电源a与电源b,电源a与电源b分别对应灯区a与灯区b)。其中,微处理器接地,用于对主板产生的控制信号进行解析;
73.当微处理器的参考地与主板相同时,此时,由于微处理器与图中的两个恒流驱动模块之间的参考地不同,因此此时设置两个第二隔离模块,其中第二隔离模块用于对微处理器解析后的控制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并将转换后的控制信号发送给对应的恒流驱动模块,并且第二隔离模块与恒流驱动模块之间一一对应。恒流驱动模块接收负参考信号和负供电信号,并依据转换后的控制信号、负参考信号和负供电信号,向对应的灯区提供驱动信号。
74.具体地,可以将两个第二隔离模块的输入端与微处理器连接,两个第二隔离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其对应的恒流驱动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即分别连接ic芯片a、ic芯片b),两个第二隔离模块对微处理器解析后的信号进过电平转换后,发送给各自对应的恒流驱动模块。并且在图11中,电源a、电源b分别为ic芯片a、ic芯片b提供各自的负参考信号和基于各自负参考信号的负供电信号。在第二隔离模块中,对于高频信号而言(例如时钟信号、同步信号等),可以采用电容隔离器件或者磁隔离器件隔离两个参考地,而对于低频信号而言(例如片选信号),可直接通过非隔离的电平转换电路实现。
75.图10与图11所示的装置分别为本技术提供的负压驱动方式下的两种不同的隔离方式的结构示意图,通过这两种不同的隔离方式,可以保证不同参考地之间可以进行信号传输,避免了由于参考地不同而导致信号出现电磁干扰。
76.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显示装置中还包括有多个开关,电源与开关之间一一对应。并且多个电源之间也可以通过开关连接。其中,一种连接方式为:将为主板供电的电源作为主电源,剩余的其余电源可以通过与其对应的开关连接到主电源中的滤波模块之后,并且,该开关可以通过开关指示信号对其进行控制,具体的该开关控制信号是由主板发送的。
77.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电源控制下的负压驱动的背光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图12中两个电源为例,电源1为主板提供正供电信号,电源2的接收模块通过开关装置连接到电源1的滤波模块之后,通过sw控制信号控制开关装置的开启和关闭,该sw控制信号是通过主板发送的。
78.此外电源1采用的供电方式与本技术图7所示的方式相同。电源2的结构与本技术所提供的9相同,且电源1与电源2中均设置有用于对市电交流电进行处理的模块,只是在图12中将功率因数校正模块与电压变换模块集成到了一块芯片上。并且,电源1还为ic芯片1提供负参考信号以及负供电信号,电源2为ic芯片2提供负参考信号以及负供电信号,每一ic芯片都对应连接一个第二隔离模块,通过对应的第二隔离模块与微处理器模块连接,使
得微处理器能够将主板发送到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解析后发送给ic芯片,之后ic芯片依据对应电源提供的负供电信号和负参考信号向对应的灯区发送驱动信号,使得对应灯区点亮。
79.并且,在图12所示的电路示意图中,标号131、标号132、标号133所示的3个信号的参考地为同一参考地。标号134、标号135、标号136所示的参考地为同一参考地,且标号131与标号134的参考地不同。
80.上述实施例所示的多电源控制下的负压驱动的背光模块的电路示意图中,通过为不同灯区和不同电源进行不同的浮地设计,即选用不同的参考地,可以确保灯区与电源之间的一一对应,并且多个电源能够保证不同灯区的功耗需求,避免灯区过大而导致功率不足的问题。
81.此外,在负压驱动模式下,当需要通过背板代替灯区正接线端处的连接线时,背板可以选用金属板或者铝塑板。当选用铝塑板作为背板时,由于铝塑板中间结构为绝缘层,因此灯区中的灯条在通过背板接地时,很容易出现中间断开的问题,导致整个背光模块中的电路连接不稳定,因此此时可以额外的添加铆钉或螺丝在铝塑板中,通过铆钉或螺丝连接铝塑板两侧,保证灯区在通过背板接地时不会断开。
82.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显示装置。图1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83.如图13所示,该方法包括,步骤101、确定当前是否处于待机模式。
84.步骤102a若当前处于待机模式,则控制第一电源工作并控制第二电源关闭。
85.步骤102b若当前处于非待机模式,则控制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工作。
86.示例性地,在上述显示装置中,首先可以将与控制器连接的第一电源打开,使得该电源可以为主板提供正供电信号。在控制器可以接收用户对于显示装置的控制指令,确定当前显示装置是否处于待机模式。例如,控制器可以接收用户对显示装置上电源按钮的操作以及启动显示装置按钮的操作,若用户打开显示装置的电源按钮后,未启动显示装置,则表明当前显示装置处于待机模式;若用户开启电源按钮后,继续通过按钮启动显示装置,则表明当前显示装置处于非待机模式。在确定当前的模式之后,控制器控制显示装置中电源的工作状态。即,当显示装置目前处于待机模式时,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二电源关闭,同时第一电源继续工作;当显示装置目前处于非待机模式时,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电源与第二电源同时工作。
87.举例来说,每个电源中可以设置有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可以用于接收控制器发送的开关控制信号,来控制电源开启或停止工作。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控制显示装置中的电源的在待机与非待机模式下的开启与关闭,可以降低显示装置的功耗以及显示装置的损耗,延长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88.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电源提供的负供电信号和负参考信号还与对应的灯区内发光元件的功率相匹配;即在步骤101之前,还需要按照相同功率的发光元件属于同一灯区的规则,对背光模块的所有发光元件进行划分,获得多个灯区。
89.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实施方案。本技术旨在涵盖本技术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技术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技术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
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技术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指出。
90.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来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